东明县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86
颗粒名称: 东明县概况
分类号: K925.52
页数: 35
页码: 254-288
摘要: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土地资源丰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温差显著。长期以来,东明县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而不稳。193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七千二百十十八点六万斤,县城只有几家手工业作坊。建国后,工农业生产均有较大发展,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关键词: 东明县 概况

内容

东明县概况
  建置沿革
  位置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纬三十五度至三十五度二十五分,东经一百一十五度零五分至一百一十五度二十分之间,东连菏泽市,东南与曹县搭界,南与河南省兰考县接壤,西和北隔黄河与河南省长垣县、濮阳市毗邻。南北长五十五公里,东西宽二十九公里,总面积一千二百八十九平方公里。
  沿革
  夏、商时期,东明县属兖、豫二州。周时,属卫。秦设郡县,东明为阳武县戶牖乡,隶属三川郡。秦始皇东游至户牖,“霾雾四塞”,遂命此地为东昏。公元前140年(西汉建元元年),置东昏县(县址在今兰考县北),隶属兖州陈留
  郡。公元9年改东昏县为东明县,东明县名即始于此。公元25年(东汉建武元年)复改东明为东昏。曹魏时期,废东昏县城为东昏镇,并将其分归外黄、济阳两县,改属济阳郡。晋至隋,废设无常。唐朝时,东明分属外黄、冤句、离狐三县。公元963年(北宋乾德元年),升镇为县,复为东明,属开封府。1218年(金宣宗兴定二年)徙县治于今东明集,原县城改为通安堡。1368年(明洪武元年),为避水患,县城迁至云台集(今西堡城九1377年(明洪武十年),废东明,分属开州、长垣县。1491年(明弘治四年),重设县于大单集(今县址),改隶大名府。1942年东明县西部、长垣县东部成立东垣县,东明县北部划归南华县。1947年东垣县撤销,合并于东明县。建国后东明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3年归属河南省郑州专区(后改属开封专区)。1963年划归山东省菏泽专区至今。区划
  1912年(民国元年),全县划分十一个区。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改为六个区。后来区划变动频繁。1948年东明解放后划分八个区;七百二十八个自然村。1958年全县成立九处人民公社。1963年改划为十二处公社。1979年划分为十七处公社和一个镇。1983年,将十七处公社一个镇改划为城关、陆圈、东明集三个镇,海头、武胜、菜园集、高村、张寨、沙沃、刘楼、焦楼、临河店、长兴、王店、焦园、三春、小井、马头、大屯、五营、胡庄、于沃十九个乡,辖五百六十七个行政村,九百一十七个自然村。
  人口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为五十四万八千九百一十人,其中男二十七万七千一百二十二人,女二十七万一千七百八十八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二百五十九人,性比例为一百比一百零二。农业人口五十三万五千二百七十八人,占百分之九十七点五二;非农业人口一万三
  千六百三十二人,占百分之二点四八。人口出生率千分之十二点一,死亡率千分之五点一,自然增长率千分之七。十八岁以下二十五万七千三百三十八人,十九岁至六十岁二十四万八千七百六十六人,六十一岁至八十岁四万零国百二十四人,八十一岁以上二千三百八十二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大学毕业生一点零四名,高中毕业生三十七点三二名,初中毕业生一百一十九点五一名,小学毕业生二百四十一点一名。
  民族
  主要是汉族,五十四万五千五百七十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三九。其次是回族,三千二百八十九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大都分布在城关镇、临河店、东明集、菜园集。还有蒙、藏、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瑶、白、哈尼、黎、畲、普米等族,共五十一人。
  自然条件
  地形
  东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坡降为三千分之一至五千分之一,海拔高度为五十四点五米至六十六点五米。
  地质
  东明县基岩属侏罗系地层,第四系特级厚度很大,覆盖厚度在千米以上,表层以粘土、沙土为主。
  河流
  黄河流经本县的焦园、王店、长兴、沙沃、张寨、高村、菜园集七乡,境内长达六十六公里,流域面积为二百零五点九八平方公里。东阴县处于黄河“豆腐腰”地段,常泛滥决口,仅在1878—1933年的五十五年中,就在高村、黄庄、二分庄、黄固等七处决口,灾害惨重。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河的治理,多次加高加固
  黄河大堤。1958年洪峰达每秒一万八千立方米,安全通过高村。
  全县自北向南有七条较大的季节河,均为东西流向:洙赵新河起源于高村东北,经武胜乡的杨庄村流入菏泽县境,流域面积一百五十六平方公里境内长十五公里,流量为每秒四十八立方米。万福河流域面积一百三十六平方公里,1境内长三十公里,流量为每秒四十九立方米。贾河流域面积一百五十八平方公里,境内长三十六公里,流量为每秒五十三立方米。东鱼河(原红卫河)源于刘楼村,流入曹县境内,流域面积三百零二平方公里,境内长二十八公里,流量为每秒八十四立方米。紫荆河流域面积七十三平方公里,境內长四十三公里,流量为每秒三十四立方米。夏营河流域面积一百零三平方公里,境内长二十三公里,流量为每秒三十八立方米。赵王河流域面积一百零二平方公里,境内长二十四公里流量为每秒四十立方来。此外,境内还有鱼沃河、沙沃河、新挖小河等十几条,主要用于排灌和分洪。
  气候
  东明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温差显著。春季温和干燥,多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多东南风;冬季寒冷,多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摄氏十三点七度。一月份最冷,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十五点七度。七月份最热,最高气温为摄氏三十八点八度。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二十至六百四十毫米,雨量比较充足,但分布不均,约有一半集中于七至九月。二月份少雨,一般不足十毫米。五月份平均相对湿度百分之七十七、八、九三个月湿度最高,一般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总的特点是春旱、夏涝、晚秋又旱。霜期始下十月,终于三月,全年无霜期最长二百四十二天,最短一百九十二天,平均为,二百一十五天,即有七个月无霜期。全年日照为二千三百二十九点九小时,适于农作物的生长。
  自然灾害
  从历史上看,东明是一个多灾县。自然灾害有冰雹、干热风、大风、霜冻、雨淞、雾淞、蝗虫、地震,危害较大的是干旱、内涝和黄泛。
  干旱:公元960年(宋建隆元年)至1983年间,东明县较大旱灾共计五十一次。其中受灾最重的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东明春夏大旱, 禾苗半枯死,七、八月间又连续大旱,禾苗全部枯死。粮食绝收,民不聊生”。
  内涝: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至1983年间,境内较大涝灾共计四十七次,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60年,是年7月1日到28日,二十八天内降雨四百三十毫米。一次最大降雨量就达二百一十毫米,积水成灾。全县淹没村庄一百六十四个,倒塌房屋六万七千四百一十四间,农田积水面积九十六万二千六百五十八亩,粮食减产约三十余万
  亩,死亡一万三千二百四十六人,牲口五千六百四十三头。
   黄泛: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到1983年,境内黄泛共计四十五次。“公元前29年(汉成帝建始四年),下大雨10余日,河决东郡金堤, 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深三丈,淹地十五万顷,坏官民房屋四万所。”公元1650年(清顺治七年)9月14“河决荆隆,遍地是水,县城墙四面崩裂,十有八处毁坏,县境内漂没甚多牲畜和房屋。东至陆圈集二十五里,东北至海头集二十里,淹没村庄七十七“南至张表屯四十里,东南至五营等处五十里,淹毁村庄六十一,淹浸土地五千二百五十六顷九十四亩,尽成水乡”。
  土壤
  全县土壤可分为四个大类,七个亚类,十八个土属,二百二十三个土种。构成全县土壤的主体是潮土类,浅黄或浅褐色,有明显的锈纹锈斑,呈石灰性反应。潮土可分为两不亚类,十二个土属,二百零一个土种,主要分布在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面积九十三万八千零五十八点三亩,占可利用面积的百分之九十。这类土壤土层厚,质地较细,但肥力较低,适应小麦、高粱、大豆、玉米、棉花等各类农作物的种植。
  盐土和碱土,可分为两个亚类,四个土属,十三个土种,面积二万零八百四十五点七四亩,占可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多分布在黄河大堤外侧,一般宜种棉花和其他耐碱性作物。
  风沙土,分三个亚类,两个土属,九个土种,面积八万三千三百八十二点九六亩,占可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主要分布在东明集、大屯、五营、胡庄、城关、陆圈、武胜、黄河故道,适于种植花生、棉花和营造防风林。
  东明县土壤的肥力中等偏下,养分状况是有机质(百分之零点六)、全氮(百分之零点零六)、
  全磷(百分之零点零九)、碱解氮(五十ppm)为五级,速效磷(五ppm)为五级,速效钾(八十PPm )为四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丰富,可利用面积一百四十六万三千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八。地下水比较丰富,潜水埋深一般为二至四米以下, 其淡水静储量为十六点八七亿立方米。水位变幅一般为一点五至二米。潜水流向自西南向东北,与地表水流向基本一致。大部分是淡水或弱矿化水,宜于农业生产开发利用。大气降水和黄河侧渗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地下石油和天然气贮量丰富》属中原油田。野生动物资源有黄鼬、野兔、耀等。黄河鲤鱼为上等佳品、弛名中外。药材资源有香附、地黄、车前子、枸杞等。
  经济状况
  长期以来,东明县基本上是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而不稳。193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七千二百十十八点六万斤,县城只有几家手工业作坊。建国后,工农业生产均有较大发展,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农业
  东明县有,耕地一百零四万二千三百亩。建国前,粮食单产一直徘徊在八、九十斤左右。建国后,大搞了农田基本建设,植树封沙,灌淤改土,疏浚河道,排灌配套,收到了良好效果。修建了黄寨、换新夭、阎潭谢、寨等四处越堤引黄闸,高村一处虹吸工程和一百一十六座扬水站。1983年引提水量八亿三千三百八十一万三千八百立工农业总产值一览表方米,灌溉面积二十二点六二万亩。全县有机井二千七百零九眼,配套动力一万九千五百马力,机电灌溉面积十三万八千二百亩,其他灌溉六千九百亩,有效灌溉面积三十七万一千三百亩。建成旱涝保收田十四点五三万亩。有农业座机一千六百五十一台,拖拉机一千一百六十五台,载重汽车八十一辆,柴油机二千四百零三台,电动机一千六百八十二台,汽油机十五台,农机总动力九万一千九百八十马力,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九马力,机耕面积四十二万五千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豆、玉米、高粱、谷子、地瓜等,主要分布在沿黄各乡。1983年粮田面积六十八万六千二百亩,总产三万八千二百八十九万斤,亩产五百五十八斤。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籽等,主要分布在陆圈、胡庄、大屯、五营、临河店,马头。面积二十六万八千七百亩,产量二千六百八十四万一千斤,产值三千三百五十五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了生产责任制,改革了作物布局和耕作制度,扩大了小麦、棉花、花生、西瓜的种植面积,同时普遍开展了农业科研活动,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复种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已达百分之一百五十六。1983年农业总产值一万五千三百七十一万元,为1978年的二点三一倍,比1982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三点八。
  林业
  境内主要乔木有:泡桐、杨(白杨、大青杨、杂交杨)、国槐、刺槐、榆、柳、椿、楝、桑、柏等;主要灌木有:红柳、白蜡、紫穗槐、柽柳等;果树有:红枣、苹果、桃、梨、杏、柿、葡萄等。建国三十多年来,共营造防风林十三万零六百五十三亩,防护林带三千四百三十五亩。桐粮间作十九万七千二百五十亩,农田林网化六十四万七千七百五十亩。建林场二百九十二个,其中国营林场两个,集体林场二百九十个(村办二百六十七个,乡镇二十三个)。四旁植树一千
  六百四十二万棵。1983年育苗一万二千九百八十五亩。产干、鲜果六百一十二万斤。补植林木一万五千二百四;十五亩,新造林一万三千九百四十亩。林木覆盖率百分之十六点四。1983年,东明县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畜牧业
  1980年以来,牲畜和家禽饲养种类、数量日益增多,并向商品生产发展。1983年全县大牲畜发展到五万零九百头,为1978年的二点一九倍。其中:牛一万六千四百头,马六千一百匹,骡四千一百匹,驴二万四千三百头。生猪存养量达六万二千五百九十九头,出栏数为三万二千八百头,产肉量四百三十八万斤。羊存养量八万五千七百七十八只,产肉量四十三万斤,产奶量一点三万斤。兔存养量二万四千二百只。养貂四百一十五只。养鸡遍布城乡,出现了许多专业户。
  副业
  东明县的副业生产,主要是集体副业和家庭手工业。项目有养殖、加工、条编、运输、
  窑业、建筑等。1983年,桑园八百二十九亩,产蚕茧一万七千四百七十一斤。副业总产值九百一十二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五。重点户一千四百四十二户,专业戶五百五十六户。
  渔业
  农民利用黄河、坑塘、水渠捕捞鱼虾、龟鳖,自食或到市场出售,也利用坑塘养鱼种藕。1983年鱼产量一百二十五吨,产值二十四万七千元。另外藕产量三千四百五十九吨,产值二十一万元。
  工业
  1949年东明县只有一家手工卷烟厂和几家手工作坊,产值二十四万二千元。1983年全县有电器、电机、农机、供电、造纸、印刷、棉织、面粉、粮油加工、食品加工、制药、塑料、木器、酿酒、地毬、服装、皮鞋、、五金、建筑材料、力车下盘等八卡五个企业:工人三千三百九十一名。工业总产值二千二百二十五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一千三百九十九万元,占百分之六,十三;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八百二+六万元,占百分之三十七。东明县生产的新药止血散、新诺明畅销全国,爱茂尔、扑炎痛国内只有两家生产,东明药厂为一家。1983年共生产人力车下盘四万八千辆,服装四万五千一百件,酒三十二吨,木制家具二万二千七百件,喷灌机组二百八十一台(套),化学药品三十九吨,交流电动机二万六千 K,变压器一万千伏安,水泵一百一十八台9砖一万零六百五十二万块,瓦四百万片,棉纱0.3/0.0005吨/万件,棉布73/71万米/米²。1980-1983年,全县累计用电共六千七百一十一点七万度,其中农村用电占百分之九十八。
  商业
  1983年东明县共有商业网点三千一百五十六个,从业人员七千三百六十四人,其中,全民所有制三百六十二个,从业者四千零三十九人;集体所有制五十二个,从业者五百八十三人。个体商业戶二千七百四十二户。1983年国营商业纯
  购进八千七百七十六点五万元(含粮食),纯销售六千七百八十二点二万元(含粮食)。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一千零八十九万元。外贸商品收购主要有粮油、土产、畜产、工艺四个门类,六十七个品种,年收购总额九千五百八十六万元。
  邮电
  1949年全县有十六处邮电代办所。1983年拥有邮电局、支局、所十七处,正式职工一百六十人。摩托邮路长度一百二十七公里,自行车邮路一千五百六十四公里。城镇交换机总容量一千二百八十门,其中,自动交换机四百门,农村电话交换机十六部八百八十门。村村通邮,四十九个行政村通了电话。报纸累计发行数四百零八万六千三百七十七份。杂志累计发行数二十八万六千五百五十六份。全年邮电营业额四十四万五千元。
  交通
  东明县有铁路、公路和水路,交通比较发达。全县有沥青路十条,长一百四十一点
  三公里。其中省管路一百零二点八公里。有夫、中、小型桥梁五十二座,长一千四百四十三米,涵洞一百六十五个,长二千零四十八米。每天发往外地的客车二十一班次,日客运量约一千人次。县境内十处乡镇通客车。1983年已拥有汽车四百零九辆。全年货运量四十三万九千吨,周转量一千零五十二万吨公里。河运,沿黄渡口五处,拥有机船七艘,一千四百八十马力,载重量六百五十吨。帆船二十只,载重量七百五十吨。日常客运量一千一百人次,日最多客运量达三千人次。东(东明)银(梁山县银山)铁路沿黄河大堤,穿越东明县境,主要用于运输防汛物资和煤炭。新(乡)菏(泽)铁路东段已于1983年10月1日铺轨至东明。长(垣)东(明)黄河大桥正在施工中。这座大桥长度为全国桥梁之冠,全长十点二八公里,比南京长江大桥长三千五百零八米,预定1985年底竣工。
  土特产品
  东明县的西瓜以个夫、味美、糖度高素负盛名。最大的达百斤以上。因其皮厚,耐途运,远销北京、上海、河南、河北及本省各地。东明的火烧、粉肚、香肠都是传统名吃,色、香、味具佳,独俱风味。
  东明县生产的地毯远销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国家。
  财政
  1983年财政总收入一百七十一万八千元。上级辅助一千三百七十三万六千元,总计可支岀资金一千六百三十二万六千元,上解支出三十三万元,当年赤字二十八万二千无,滚存赤字一百三十九万九千元。
  人民生活
  1983年农业总收入一万四千四百六十二万元,农村人均年收入二百七十二元。职工一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总收入一千一百二十八万五千五百八十六元,人均年收入六百六十九元。城乡储蓄额达七百一十九万元。社会商品
  零售额为七千七百六十七万元,比1982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购买力不断提高。1983年销售电视机一百一十二台,自行车五千六百八十一辆,缝纫机二千二百六十台,手表四千三百九十块,半导体收音机四千七百九十九部,混纺布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七米,呢绒九万八千四百米。新建住房四十万七千七百三十七平方米,其中,农村二万五千二百一十五间,三十七万八千二百二十五平方米;职工宿舍二千七百六十七平方米;城镇居民一千八百三十八平方米。
  文化事业
  教育
  建国初期,全县有小学三百二十八处,在校学生二万八千八百六十三人。中学一处,在校学生六百五十六人。小学教师八百一十八人, 中学教师二十六人。1983年全县有小学五百零二
  处,在校学生七万二千七百零一人,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五点三二。中学一百零四处(其中县办中学十四处,乡办联中九十处),在校学生二万二千四百七十七人。农业技术中学一处,在校学生一百一十人。全县有小学教职员工二千八百五十八人,其中教师二千七百六十四人。中学教职员工一千六百七十八人,其中教师一千三百八十五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1977一1983年升入大专四百零四人,升入中专八百四十人。全县有幼儿园五十一处,入园儿童二千二百八十二名,幼儿教师六十八名。其中城镇幼儿园六处,八个班,入园儿童二百七十八名,幼儿教师二十九名。全县共办业余小学班十一个,学员三百一十三人。业余中学班十六个,学员四百七十人。行政村办农技班二十五处,学员七百四十四人。乡办农技班组二十一个,学员七百二十三人。参加业余学习的职工二千七百四十人,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的二十二人。
  文化
  东明县有文化馆一处,分文艺创作、农村文化辅导、美术、摄影、文物、图书(藏书一万七千册)等组,共十九人。乡文化站十四处, 每站一人。新华书店一处,下设农村网点四个。职业剧团二个,演职员一百四十六人。业余剧团遍布乡间,有大平调、二夹弦、豫剧、枣梆等剧种。曲艺组两个。电影公司一处,下有电影队六十六个(县办三个,乡办六十三个)。放映机六十五台。影院二处,影剧院一处。职工俱乐部一个。传统民间艺术有高跷、狮子、龙灯、旱船等。有广播站、电视差转台各一处,下设广播放大站十八个,广播线路,县至乡一百二十八杆公里,乡至村一千零二十七杆公里,广播喇叭六万五千六百一十四只。
  全县拥有文学、戏曲、音乐、美术创作骨干一百三十七人。山东省剧协会员三人理事二人。
  省曲协会员一人。在地区以上报刊发表作品的二十七人。获地区戏曲创作、演出奖的剧目七个。《战洛阳》获河南省首届地方戏会演剧本整理、导演、表演一等奖。参加省美展的作品二件,省书法展览作品一件,创作的笛子独奏《春耕小调》由上海唱片社灌制成片,流行各地。
  体育
  东明素称“武术之乡”。建国后体育受到重视,体育活动普及城乡。全县有国家级裁判员三十名,业余体育队伍达万人。1973年东明业余体育学校先后参加了全省和全国经验交流会。先后为国家输送四名运动员,向体育院校输送学生二十四名。穆铁柱于1970年荐入国家兰球队后,成为世界闻名的运动员,多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张玉萍1978年荐入省武术队,在省十二届运动会武术赛中,获女子少年组四个项目第一名》在五届全运会上获女子棍术冠军,夺七块奖牌。鲁国庆在省十二届运动会上获男子武术全能第一,全国武术比赛单项第四名和第六名,在影片《浪子燕青》中扮演燕青。女子乒乓球队曾获省女子团体赛第二名。女子铅球、跳高获省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子汽枪射击获地区团体赛第一名。东明人民喜爱游泳,据1977年普查,横渡黄河的六万余人次。
  卫生
  建国前,全县农村缺医少药,霍乱、天花、黑热病流行,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1938年,马军营、任营、刘庄、吕庄瘟疫流行,患者一千七百五十三人,死亡四百二十一人。建国后,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83年,全县拥有医院二十处,床位五百三十一张,从业人员一千三百六十三人。其中,主治医师十七人,医师一百五十八人,医士四百一十三人。有防疫站、保健站卫校、公费门诊各一处。七个县直单位设立了诊疗所。乡(镇)医院下设医疗点三处。乡村卫生所五百七十九处。个体诊所一百零六处,民间医生九百一十四人。接生员一百四十七人。县医院可做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疑难病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肝炎、胃溃疡、坐骨神经疼,针炎治疗小儿麻痹、聋哑,疗效良好。黑热病、天花已经绝迹,霍乱已基本消灭。
  计划生育卓见成效。据统计,1983年全县育龄夫妇六万六千一百六十九对,共做手术四万七千六百一十八例,其中男扎二万四千四百二十七例,女扎四千六百四十二例,引流产七千零九十九谢,一胎率上升了千分之二十三点八,多胎率下降了千分之二十点二六。
  科技东明县共有科学技术干部二千七百九十三人,其中,大专毕业生六百零四人,中专毕业生一千六百三十二人。经考核,取得技术职称的七百一十三人,其中,工程师级六十六人,助理工程师级二百三十四人,技术员四百一十七人。水利局成功地革新了水冲人力小钻机、混流
  泵密封去底阀、塑料管井组、骨干井和135马力移动式柴油机底座,分别获得省、地革新成果奖。县科委根据省下达的科研项目,在马头进行了夏大豆开发性试验和桃蛀螟防治试验,已于1983年通过签定。
  重大事件
  盐民暴动
  1932年6、7月间,大名、清丰、南乐、内黄、东明、长垣、封丘、延津、滑县、濮阳等十几个县盐民代表在清丰县古城开会,成立了盐民总会。会上选举共产党员王从吾、刘玉峰、杨进才为总会负责人。东明县的支悦刚为总会委员。9月,我党领导盐民暴动。东明、长垣两县盐民万余人进入东明县城,砸了县盐务局,痛打了盐巡队,,迫使东明县长答复了盐民提出的各项要求,设宴一百桌,向盐民赔礼道歉,並立碑为证,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第一支抗日人民武装
  1939年夏,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东明独立纵队(后改名为二营),一百余人,近八十支枪,耿宏任教导员。该纵队在黄河两岸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保安团打过数仗,消灭日军一个骑兵连,很快成为团的主力。
  东明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
  1940年3月17日,杨得志率晋冀鲁豫军区二纵队一部和冀中南下支队,攻克东明县城,歼国民党顽杂军一千五百余人,活捉国民党东明县长吴致勤(吴二扒皮)。接着,建立了东明县抗日民主政府,委任南偕篪为县长。
  王高寨之战
  1945年9月27日,顽杂军头目陈万成勾结日伪军近三百人,围剿抗日根据地王高寨。该村民兵奋力抵抗,毙伤日伪军四十五人。东垣县基干大队闻讯增援,击退敌人。
  东明解放
  1947年12月31日,刘伯承、邓小
  平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一纵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攻克东明县城,歼敌七千余人,生擒国民党中将保安司令兼专员丁树本、专署国民党党总部书记田同运及东明、濮阳、清丰、南乐、大名、广平六县的国民党县长,俘虏国民党军队团以上军官二十四名,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从此东明县获得解放。
  高村抢险
  1948年7月14日,黄河水势猛涨,高村有七十多米长的一段大堤坍塌了将近一半,危在旦夕。沿河十二个县的数万民众,不顾敌机轰炸和蒋军进犯,冒雨抢险。经过四十余天的战斗,终于保住了黄河大堤,保障了沿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著名人物
  陈平(?一前178年)阳武戶牖乡(今东
  明)人。西汉初,曾任左、右丞相。据《东明县志》载:楚汉战争中,陈平任刘邦护军中尉,建议用反间计离间项羽、范增,以封地笼络韩信等,均被刘邦采纳。匈奴困刘邦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北),陈平用计使刘邦脱脸。汉朝建立,封曲逆侯。历任惠帝、吕后、文帝时丞相。吕后死,与周勃等人合谋,诛诸吕,立文帝。死后,追谥为献侯。
  李勣(594一669年)即徐懋功,唐赐姓李,曹州离狐(今东明)人。曾为瓦岗军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保卫仓储。公元620年(武德三年)从李世民征战,太宗即位,任并州(今山西太原)都督。公元629年(贞观三年)为通漠道行军总管,封英国公,后长驻并州。高宗立,授尚书左仆射,晋司空。武则天为皇,他持赞成态度,对武后之立起重大作用。
  刘晏
  (715一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今东明)人,唐代理财家。自公元760年(上元元年)起任度支使、铸钱使、盐铁使、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等职。公元766年(大历元年)任户部尚书。大历十四年,总领天下财赋,改革盐政,整顿戶税、地税,保持各地物价平稳;疏浚汴水,整顿漕运,输江淮粮食济关中,改变了安史之乱后财政紊乱的状况。德宗初被杨炎构陷而死。
  黄巢
  (?一884)曹州冤句(今东明)人,盐贩出身。公元875(唐乾符二年)发动起义。公元880年(广明元年),攻下唐都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齐”。公元883年(中和三年)4月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夹击下,加之严重缺粮,撤出长安。次年6月17日退至泰山狼虎谷,不屈自刎》黄巢家乡详细地址待考)
  王梦兰
  (1886—1911年)又名王梦伦,
  字华亭,东明县大王寨村人。辛亥革命暴发后,为河南民军总指挥,议定在开封举行起义。梦兰率骁勇二千人先期到达,密布城外。但由于奸细告密,起义计划泄露,王梦兰等十一名首领被捕,虽遭酷刑,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张恩桐
  (1913一1941年)东明县武胜乡后张楼村人。1933年在原河北省大名第七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共东明县委书记,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濮阳办事处分处主任。他和共产党员杨锐、耿宏等人,领导全县人民,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斗争。1941年7月在战斗中牺牲。
  张岸
  (1919一1948年)东明县五营乡黄庄村人,中共党员,历任东坦县县长兼黄河支队队长、东明县县长兼东南独立团团长。1948年随军南下,任肖宿县委书记,后调任开封市市长。1948年9月25日赴任途中,因车祸遇难于淮阳岳
  飞关。
  李玉堂
  (1930一1952年)东明县夏营村人,1950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连长。1952年10月在上甘岭哉斗",带领全连战士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最后光荣牺牲。
  王焕亭
  (1919一1966年)东明县王屯村人,1939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东进纵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专业戏剧创作,曾任华北民艺剧团编导室主任,河北戏研室剧目组长,河北梆子剧院艺术室主任,河北省剧协副主席。主要创作、改编、整理的剧本有《父子婚姻》、《双蝴蝶》、《三只鸡》、《天波楼》、《卷席筒》、《杜十娘》等,1964年与他人合作电影剧本《战洪图》。名胜古迹
  窦堌堆古文化遗址
  位于胡庄乡杨楼村东北七百六十七米处,其文化层堆积三米左右,上层一米左右,为秦汉时期;中层一米左右,为商周时期;下层为新石器时期,属龙山文化。1975年地、县文化部门对该遗址进行试掘,出土了一部分石刀、石斧等珍贵文物。
  荆台集古文化遗址
  位于城东南二十一公里的荆台集村东北隅。遗址原为台地,人称“八亩台”;也叫“紫荆台”,所采标本属龙山文化。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

相关地名

东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