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78
颗粒名称: 曹县概况
分类号: K925.52
页数: 40
页码: 214-253
摘要: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边境,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处于断层盆地内。曹县地当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较强。建国前,构成曹县经济的主要成分是农业;建国后工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相当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曹县 概况

内容

曹县概况
  建置沿革
  位置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边境,东经一百一十五度十二分至一百一十五度五十二分,北纬三十四度二十八分至三十五度零六分。东邻单县,北和西北与定陶、菏泽、东明三县接壤,南和西南与河南省的商丘、民枚、兰考毗连。东南至西北最大横距七十七点六公里,南北最大纵距四十七点六公里,总面积一千八百八十五平方公里。
  沿革
  曹县境内有莘冢、春墓岗等河南龙山系灰陶文化遗址。尧舜禹时代,地属荆河豫州。商都北亳在今县城南十八里处。周武王封弟叔振铎于曹,都陶丘,今县中、北部为曹国
  南境。秦,今县境西北为古定陶南境,东南属砀郡己氏县。西汉至晋,今县南部属山阳郡薄县,东北为成武县地,西及北部属济阴郡的定陶县、冤句县;东南属己氏县。北周(字文周),改西兖州为曹州,今县北部属之。隋代,改今县东南的己氏县为楚邱县。自隋至元,今县境东南属楚邱,西北属济阴。明,洪武元年将济阴县并入曹州,因水患将曹州治迁至今县西北的安陵。洪武二年又因水患将曹州治自安陵迁至盘石镇(今县城),并将楚邱县并入曹州。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曹州为曹县,为曹县建县之始。州、县以地处古曹国而得名。1446年(明正统十一年于今菏泽县复置曹州,曹县属之。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为府,曹县仍属之。民国年间先后属山冻省曹州道、曹濮道、第二、第十、第十一专署。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1940年建立了曹县抗日民主政府,1943年又将曹县划分为成曹、齐滨、曹南三个县。1945年8月10日改成曹县为复程县,改曹南县为曹县。1949年将齐滨县并入曹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6年撤销复程县,将复程县的五个区划归曹县。1958年10月,菏泽专署撤销,曹县属济宁专区。1959年6月菏泽专署恢复,曹县仍属菏泽专区至今。
  区划
  明朝,曹县划分为四十八都社。清朝改都社为里,全县有五十二里。民国初年划分为十三个区,区下设乡,乡下有保。1928年改划为十个区一百个乡。1947年划分为两个区署三十个乡。建国后划分为十二个区,一城关镇,区下设乡。1957年撤区,改划为三十五个乡、一城关镇。1958年撤乡、镇,改划为十八处人民公社。1979年改划为三十一处公社。1983年底体制改革,全县划分为城郊、魏湾、庄寨、韩集、普连集、侯集、孙老家、青堌集、梁堤头、阎店楼等十个区和一城关镇;郑庄、王吕集、倪集、莘冢
  集、温庄、东李集、楼庄、刘尚玉、西田集、王泽铺、大寨集、白茅、源岗申楼、青岗集、王庄寨、古营集、秦庄、王集、安仁集、孟楼、龚楼、南李集、望鲁集、袁辛楼、红庙庄、件楼、祝口、朱洪庙、邵庄、仲堤圈、北青山、魏庄寨、大义集、火神台等三十八个乡;魏湾、庄寨、韩集、普连集、砖庙、侯集、苏集、孙老家、青堌集、梁堤头、阎店楼等十一个镇,二千八百零六个自然村。
  人口
  民国二十五年统计为六十万零三千九百二十四人。1982年普查人口为一百零九万三千五百五十四人,其中男五十五万零六百四十三人, 女五十四万二千九百一十一人。性比例(以女为100)为一百比一百零一点四二。每平方公里五百人。农业人口一百零四万九千五百二十三人,非农业人口四万四千零三十一人。十八岁以下四十八万七千九百一十人,十九至六十岁五十一万
  四千三百二十七人,六十一至八十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七人,八十岁以上六千六百八十人。大学毕业生一千一百一十八人,大学肄业生一百一十九人,高中生四万三千八百五十六人,初中生十二万五千一百七十八人,小学生二十四万七千八百八十三人,文盲五十二万九千八百零二人。据1983年统计,出生率为千分之九点七七,死亡率为千分之四点七九,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四点九八。
  民族
  全县有十三个民族。汉族百零七万四千八百六十六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八点二九,回族一万八千六百五十四人,藏族十人,蒙古族八人,水族五人,彝族三人,傣族二人,维吾尔族、苗族、满族、瑶族、高山族、土族等各一人。回族主要分布在侯集、望鲁集、北沙楼、西沙楼、张庄、季集、郭庄、张庄寨、平王庄、礼拜寺、前后尹楼和东关、南关等地。自然条件
  地形
  曹县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黄河故道海拔为六十二米,故道北海拨五十五至五十米,东北边境为四十八至四十六米。最高点六十六点八米,在邵庄乡南青山以北;最低点四十五点三米,在侯集乡邵士楼一带,高差为二十一点五米。自然比降为五千分之一。由于黄河多次决口形成了六个微地貌单元:一,河滩高地:分布在楼庄乡的南半部,郑庄乡西边境,邵庄、朱洪庙、梁堤头等乡南部和南李集乡。二,河槽地:即南界河南省的老黄河故道。三,决口扇形地:分布在南李集乡的刘集、刘口、刘井、魏庄、陈刘窑以南。四,缓平坡地:分布在黄河故道以北广大地区。五,浅平洼地:分布在普连集、古营集、安仁集、王集、侯集、苏集、孙老家等
  乡的东北,龚楼、青堌集乡北部。六,背河槽状洼地:太行堤七个水库均属这一地貌。
  地质
  在地质构造上,曹县、金乡至滕县为一狭长断层盆地,曹县处于断层盆地内。第三系以来的沉积厚度达千米以上,位于莫霍面相对隆起带上。由于燕山运动的影响,使白垩系与第三系地形成不整合接触,其断层可能由于新构造运动继续加深。自地表至一百七十一米为新生代第四系;自一百七十一米至一千零四十八米为第三系;一千零四十八米至一千一百八十七米左右为中生代的白垩系。层面倾角,在九百余米的砂岩中为十度左右,但在局部的粉砂中见到水平节理。地震烈度属于八度区。经过县境的断裂有“曹县一一肥城断裂”、“巨野断裂”;并受聊(城)兰(考)断裂带的影响,菏泽1937年8月1日的七级地震,1983年11月7日的五点九级地震,曹县均受波及。
  河流
  曹县境内的河流均是季节性的间歇
  河,源近流短,涨速泄快。全县有夏月湖河、东鱼河南支、新冲小河、定陶新河、白花河、曹北河、太行堤河、团结河、胜利河、黄白河、二坡河、贺李河、杨河、赵王河、五干沟、三干沟、四干沟、引黄送水干线等十八条河流。这些河流大多由西南向东北流入东鱼河,汇入南四湖,属淮河水系。
  杨河,为曹县南部的主要河流,由河南省民权县的张平楼流入县境,经孔庄、王庄、前刘庄入黄河故道,境内长二十三点八公里,流域总面积四百九十三平方公里,是一条能排能灌的河道。白花河,源出魏湾、经倪集、普连集、古营集等乡(镇)入成武县境。境内长二十公里,流域面积九十八平方公里。曹北河,源出魏湾镇的芦花园,流向东北,由成武县境入东鱼河。全长三十多公里,流域面积一百七十五平方公里。东鱼河南支,全长五十二公里,流域总面积为一千二百三十九平方
  公里,由古营集乡流入定陶境,注入东鱼河。团结河,西起土山集,沿十二里河向东北流入成武县境的安济河,再入东鱼河,全长三十九公里,流域面积二百三十五平方公里。胜利河,由火神台乡的何楼,东流入单县、成武境,再入东鱼河,全长三十八公里,流域面积二百六十八平方公里。引黄送水干线,西起东明县的张营,东至单县侯堤口,全长一百三十一公里,境内一段长九十一公里,它和东鱼河南支是曹县主要的引黄河道。
  气候
  曹县地当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较强。据1957年至1982年的统计,年平均气温为摄氏十三点八度,极端最高气温为摄氏四十三点七度,极端最低气温为摄氏零下十八点一度。早霜来临一般在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终霜期在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无霜期平均为二百一十二天,最长二百六十五天,最短一百八十九天。结冰期约九十天。年平均降水量为七百零七点九毫米。最多年份(1957年)为一千零四十六点八毫米,最少年份(1966年)为二百八十三点九毫米。属半湿润地区。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百分之七十二,最高年份(1964年)为百分之八十,最低年份(1966年)为百分之六十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二千六百三十七点五小时。春季常有西南大风;降雨稀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无雨期长达四十多天。年雨量的百分之六十多集中在夏季,造成涝灾。但个别年份也会出现雨少夏旱。秋季,云雨稀少。个别年份冬季风迟迟不来,夏季风仍在盛行,造成秋雨连绵。冬季盛行偏北风,天冷,少雨,季节平均气温为摄氏零点二度,最低达摄氏零下十八点一度,冻土最深达三十六厘米,降水量仅三十毫米,占全年的百分之四点二。
  自然灾害
  曹县因气候多变而造成的灾害主要是旱灾。1937一1945年间连续大旱。建国后,旱灾也时有发生。干热风,俗称“火风”,是本县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出现的一种灾害性风,它使小麦失水、白穗、炸芒及植株早死,严重地影响产量。本县受干热风危害的机遇为二至三年一遇,重干热风则超过十年一遇,恒导致减产二至四成。大风,年平均为七点八天,最大风速达每秒二十四米。成灾大风多在夏季,并常伴有降雨和冰雹。龙卷风,建国后本县出现过两次,最大风力都在十二级以上。1957年7月23日的第二次龙卷风,曾在十分钟内将老曾楼村全部摧毁。暴雨,集中出现在七、八月份,年暴雨平均日数为一点八至三点三天,雨量平均为七十二至九十一点四毫米。一小时最大降水量为八十点九毫米,十分钟最大降水量为二十五点七毫米。大暴雨可以造成严重灾害。冰雹,降雹的局部性很强,一般长约十公里,移动方向为西北东南,多出现在四至九月间,初夏,初秋较多,对局部地区危害甚大。倒春寒,春季回暖
  后,四月份连续阴雨四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摄氏十度,并伴有大风和霜冻,对早春作物危害极大,本县一般为五年一遇。
  土壤
  曹县土壤大体可分为潮土、盐土、碱土、风砂土等四个土类。褐土化潮土亚类、潮土亚类,盐化潮土亚类、碱化潮土亚类,潮盐土亚类、潮碱土亚类,风砂土亚类等七个亚类。九个土属.,一百一十六个土种。按表层质地可分为:松砂土、紧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等六类。褐土化潮土(重壤、中壤),分布在楼庄、邵庄、梁堤头、件楼、南李集等乡(镇)的河滩高地。有机质含量高,一般在百分之零点八以上,邵庄、梁堤头两乡(镇)的部分地区,含量在百分之一以上,是本县粮食作物的高产区。这类土壤适于种植小麦、大:豆、高梁、谷子、玉米、芝麻等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潮土(砂壤,轻壤,次生盐碱化的潮土分布在黄河故道以北的缓平坡地、
  浅平洼地,也就是本县的中、北部地区,有机质含量为百分之零点八至百分之零点五,这类土壤适应性较强,麦子、大豆、高梁、玉米、地瓜、棉花、芝麻等都可种植,但肥力不及重壤和中壤。风砂土(紧砂、松砂〉,分布在南李集的决口扇形地和黄河故道北岸及郑庄的东北部、魏湾的南部、砖庙集的西北部,青堌的西南部。有机质含量在百分之零点四至百分之零点三左右。这种土壤肥力薄,最宜种植花:生、地瓜。盐碱土,分布在黄河故道大堤以北、太行堤以南的背河槽状洼地内,有机质在百分之零点三左右,肥力差,过去是一片荒滩,赵金聚改碱植棉的经验推广后,这些荒地都种上了棉花。
  资源
  土地资源:曹县土地总面积二百九十四万亩,其中耕地一百五十七万亩;林地、果园七点九万亩。尚待开发的十二万亩。其中黄河故道沙滩地约七万亩,黄河故道大堤北盐碱荒地约五
  万亩。
  药物资源:本县昔时所产著名药物有,土山集的香附(称“土香附”榆林集的半夏(称 “榆林半夏”)和楚天集的桑皮(称“楚桑皮”),均属地道药材。惜近年资源枯竭,致使产量衰落。现在出产较多的植物药材有艾、括篓、天花粉、二丑、枸杞、地黄根、薄荷、车前子、苍耳、茅根、小蓟、赤柽柳等。动物药材有蝉蜕、土鳖、鸡内金等。
  矿物资源:主要有小盐、芒硝、火硝(硝石)、火碱等非金属产品。小盐含硝石,味苦,须经提炼(名“提硝盐”)始堪食用。抗日期间曾远销内地。芒硝出产量大,可熟皮革。精制叫 “元明粉”,供药用。
  水资源:据1974年普查,地下水总储量为三十五亿二千八百一十万立方米,可分三层:第一层为淡水,埋深五至四十米之间;第二层为咸水,
  埋深在四十至三百米之间;第三层为淡水,埋深在三百二十至四百米之间,可利用量为一亿七千九百八十五万立方米,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为一亿三千九百零七万立方米。地下水的流向,在曹县境内均由西南流向东北。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主要取决于蓄水工程(如水库、坑塘、水闸等),一次拦畜量为一千一百万立方米。根据多年引黄资料分析,平均每年引黄河水一千九百四十四万立方米,可灌溉土地二十万亩。
  经济状况
  经济构成
  建国前,构成曹县经济的主要成分是农业;建国后工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相当重要的位置。
  曹县工农业总产值一览表农业
  曹县地属平原,除堤埝、河渠、村庄、道路外,尽为可耕之地。气候溫和,为两年三熟地区。主要作物有小麦、大麦、大豆、高梁、谷子、玉米、绿豆、地瓜、花生、芝麻、棉花等。建国前,由于生产工具原始,耕作粗放,产量低而不稳,风调雨顺的1936年,小麦平均亩产仅七十点一斤,高粱亩产一百四十二点三斤,谷子亩产一百七十一点一斤,大豆亩产九十六点三斤,也瓜亩产二百六十三点一斤(按五斤鲜地瓜折瓜干一斤计算),花生亩产九十五斤。建国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1983年,全县开挖排水沟三千余条,长达九千公里,固定排灌站九十六座,机井一万零四百八十九眼,有效灌溉面积八十三万零三百亩。改碱十万亩,排涝四十万亩。全县柴、汽油机八千零四十六台,九万七千七百三十马力;电动机一千二百五十九台,九千一百五十二马力。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科学种田的发展,尤其是生产责任制实行以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产量均有大幅度的增长。1983年播种面积一百五十七万六千四百亩,复种指数为粮食总产七亿一千六百二十四万斤。小麦播种面积一百零一点四万亩,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四点六,单产五百一十一斤,总产五亿一千七百五十三万九千斤,每人平均占有小麦五百余斤。玉米亩产四百四十七斤,高粱亩产二百五十一斤,地瓜亩产五百三十四斤,(按每五斤鲜地瓜折合瓜干一斤计算),大豆亩产一百四十六斤,花生亩产二百八十三斤。棉田面积达九十一万亩,单产皮棉八十八斤,总产皮棉八千零七十一万斤,并出现了亩产皮棉二百五十斤的高产地块。1983年农业总产值为三亿五千九百七十三万元。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和各种经济联合体蓬勃兴起,据1983年统计,全县已有重点、专业户三万三千六百多戶,各种经济联合体一万一千二百多个。郑庄乡
  马庄对烧窑专业户夏继东,东李集乡苑庄村养鸡专业户侯瑞祥年收入都在两万元以上,孙老家镇段楼村银耳专业户吴玉田年收入也在万元以上。
  林业
  曹县树种繁多。木材和薪炭用树主要有杨、柳、榆、槐、桐、椿、楝、柏、桑之类。刺槐(群众称洋槐)引进后,在曹县有较大的发展。果树有桃、杏、梨、柿、枣、李、樱桃、石榴、花红、林檎、葡萄之类。1983年有用材林一万西千三百六十二亩。农田林网化面积十三万六千亩,桐粮兼作面积二万三千五百亩,累计育苗面积一万七千零九十五亩。木材积蓄量五十万零七千四百七十立方米。果园面积八千五百二十七亩。水果总产量为五千三百一十五万二千八百斤,其中苹果一项年产即达一千七百二十六万七千四百斤。柿子个大、无核、味甘美,其质量不亚于菏泽所产,惜产量不多。红枣个大、肉肥、色美。巴旦杏、红李子、玉黄李子都是个大味美的佳品。
  牧业
  牛、驴、骡、马是曹县地区的主要畜力。据1983年统计,大牲畜饲养量十万零三千三百头(其中牛七万二千六百六十四头,马三千五百五十三匹,驴二万三千三百二十九头,骡三千七百五十四匹)。其他家畜有猪十二万七千四百七十五头。羊四十一万六千一百一十一只,其中山羊三十四万一千零九十只,绵羊七万五千零二十一只。鲁西南大黄牛,体大力壮,膘肥肉美,生育力强,是牛的优良品种。家禽的饲养极普遍,戶戶养鸡,有坑塘的地方,也有不少养鸭户。据1983年统计,家禽为一百一十八万一千四百七十一只;兔十八万五千六百九十一只;蜂二万四千四百一十二箱(多是意大利蜂);貂二千七百七十四只。
  副业
  解放前曹县的编织业较为普遍,但多在本地销售。建国后在政府的提倡扶助下有了很大的发展。以阎店楼、普连集、魏湾、砖庙等乡(镇》发展较快,其产品除部分在本地销售外,白条货绝大部分供应出口。近年来苇席、蒲包等也多运往外地销售。据1982年统计,柳制品收入为一百四十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二元,苇制品为二十万零四千八百五十二元。1983年有桑园三百七十三亩,收茧八千二百四十九斤,其中桑蚕茧六千二百四十七斤,蓖麻蚕茧二千零二斤。乡镇企业近年也有较大发展,1983年有乡(镇)、村建筑队五十二个,从业人员四千八百零五人,年收入六百一三万元;运输队三十四个,八百七十九人,年收入一百三十九万元;砖瓦轮窑六十七个,从业人员五千五百六十三人,年产值一千一百一十六万元。
  渔业
  本县河流均是季节河,除太行堤水库土塘和几处潭坑外,水面不多。本县鱼类有鲤、鲫、鲢、千条、鳍、乌鱼等。1959年建鱼种场一处,生产的鱼苗除供应本县外,还支
  援了河南省的荥阳、商丘、民权等县。1980年一1983年共生产鱼苗五千二百二十五万二千七百尾;乌仔一千零四万四千六百尾;鱼种三百三十八万零八百尾。养鱼专业戶杨来柱,1983年承包生产队水塘四十亩,养鱼植藕,当年收入六千一百二十五元,后又承包城周十个坑塘一千余亩,放养鱼苗四十万尾,招聘33人组成水产队,年收入达十万元。
  工业
  曹县手工业兴起较早,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基督教会在曹县东关创办的打线袜、织毛巾、棉布等半机械化的工业,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二十年代青姻集棉产区办起了轧花厂,给天津厂商加工运销皮棉。三十年代城内除了几家手工旱烟场外,又办起了六家机械卷烟厂。1946年全县有卷烟、酿酒、小五金制造、鞋帽服装、棉花加工等八个门类二百七十余家作坊。建国后,曹县的工业获得了新生,并有较大的发展,
  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在原料产地办起了棉花加工厂、裘皮加工厂、面粉厂、桐木加工厂。接着棉纺厂、食品加工厂、植物油厂、酒厂、罐头厂、麻纺厂、肉联厂、鞋帽服装厂、工艺美术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1983年的工业产品有:小型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三千瓦)发电九百七十四万度;加工木材一千零五十二立方米;橡胶制品: 自行车内胎二十三万条,外胎九万条;纯棉纱五百三十四吨;棉布二百七十万米;麻袋三十七万条;罐头四百吨;饮料酒一千二百四十八吨;食用植物油一千一百零九吨;蹄角粒一百四十四吨。这些工业产品中,碎羊肉罐头、蹄角粒、工艺美术品(国画、屏风等)都进入了国际市场。据1983年统计,工业总产值一亿零八百三十二万九千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二十一个,总产值六千六百六十九万二千元;集体所有制工厂二百一十二个, 总产值四千一百六十三万七千元。交通
  建国前曹县只有通往商丘、柳河、菏泽三条较窄的土面公路。建国后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截至1983年,全境有沥青路面三百一十八公里,桥梁六百一十座(大型的五座,中型四十八座,小型五十二座,涵洞五百零五个)。县城至各大集镇均是沥青路,都通客车。主要于线(省养线)有:济(宁)黄(黄河故道)路、蔡(楼)青(堌集)路、庄(寨)青(堌集)路、临(清)商(丘)路、刘(菏泽市刘口)民(权)路、济(南)兰(考)路、曹(县)鱼(台)路。由曹县至菏泽、济宁、兖州、济南及河南的商丘、兰考、开封和江苏的徐州都有班车。每日发出客运班车十八部,日客运量两千多人次。据1983年统计,全县拥有货车(汽车)三百九十五辆(菏泽汽车三队车辆未计在内),货运量五十一万七千吨,货物周转量为二千三百十一万八千吨公里。邮电
  建国前,全县仅有邮局一处,全局人员不足十五人。信件、报纸的投递为数不多。电话由建设局管辖,通话的也只是县区政府部闩。建国后,曹县的邮电事业发展极为迅速,截止至1983年,全县有邮电局、所二十处,邮票代售处四十五处,报刊门市部一处,邮运车十一辆,邮路总长度三千六百七十九公里。电话线路总长五百三十八杆公里。市话机三百八十三部;农话机四百二十八部;市内交换机总容量五百四十一门。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国营一千二百三十门,乡(镇)营二百三十门,31个乡(镇)全部通话,长途电话可通全国。报纸累计进口数五百五十九万七千六百零五份,转口三百八十八万一千九百八十二份,杂志累计进口数四十九万一千七百五十一份,转口二十六万零四百二十九份,总营业额六十五万零七百九十六元。
  商业
  建国前曹县商业萧条,除县城和大的,集镇有坐商外,其余均为小商小贩。本县人不谙经商,拥有较多资本的行商坐贾多是河南沁阳和山西人。建国后,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据1983年统计,全县商业机构总计有九千四百七十个,从业人员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三人。其中,国营商业二百五十个,从业人员二千九百五十五人;供销合作社商业六百二十一个,从业人员三千三百六十八人;集体所有制商业二百三十一个,从业人员一千九百人;个体商业七千二百八十二个,从业人员八千零九十八人。农村代购代销点一千零八十六个,从业人员一千一百二十二人;建国初期社会商品另售额八百三十五万元,1983年为一亿五千零七十九万元,其中国营商业四千七百八十六万元,供销合作社商业四千八百五十四万元;集体商业六百八十二万元,个体商业二千零三十七万元。按行业分,商业零售额一亿二千三百五十九万元,饮食业零售额六百四十六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二亿零二百二十七万元,其中对外贸易额五百一十三万元。
  财政
  1983年地方净收入三百八十六万四千元,总支出一千八百八十三万八千元,上级补贴收入一千五百一十七万二千元(其中定额补助九百九十六万元,其余是临时性专款五百二十一万二千元),年终滚存赤字一百五十八万三千元。
  土特产品
  土山集的“香附”、楚天集的“桑皮”都是道地药材。孙老家镇蔡庄的西瓜,皮黑而薄,瓤黄子黑,味甜而正,名叫“菜庄黑”。王吕集盛产大青秸白菜,颜色较青,棵大而长,煮熟后汤呈乳白色,味美而无酸味,每年远销外地。青猾羊皮是誉满国际市场的名牌货,庄寨镇一带所产色美而光洁,毛柔软而弯曲,尤为上品。曹县东关米、曹两家的烧牛肉,肉烂味香色红,吃时用快刀片下,截断肉丝,夹入热烧饼内,风味特佳。
  人民生活
  建国前,曹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建国后,农业生产虽然有了发展,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和工作中的失误,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了联产承包制,曹县很快出现工新局面。198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三亿五千九百七十三万元,比1949年增长五点零四倍,农民人均分配二百七十五元。全县有职工二万零九百九十三人,年工资收入每人平均为六百七十三元。1983年农民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六百八十斤,比1978年增加一百六十七斤。全县农村新建瓦房三万四千多间,城乡居民年终存款达四千零七十万元,为1978年的十倍。每百户农民拥有自行车一百二十七点五辆,手表九十九块,收音机九十点四部,缝纫机五十部。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一百三十辆,手表一百九十三块,收音机八十九部,缝纫机五十五部,电视机一千部。电视机、
  电风扇在农村也不罕见了。
  文化事业
  教育
  1949年初,全县有小学二百四十处,在校学生一万三千三百名,初级中学一处,在校学生二百二十名;中等师范一处,在校学生六百四十一名(师训班在内)。建国后,在普及小学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中等教育。1983年全县拥有小学九百二十九处,在校学生十四万七千六百五十九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三;中学一百五十六处,在校学生三万零八百六十九人;农中四处,学生五百八十三人;中师一处,学生二百七十七人;电视大学三班,学生一百三十人。扫除文盲十万零九千一百二十一人。全县共有教师七千四百八十八人。1978年至1983年升入大专的一千二百七十六人,升入中专的一千九
  百二十九人(其中高中中专一千一百二十人,初中中专五百二十二人,民师一百九十五人)。幼儿园一百七十处,入园儿童一万零五百二十人。幼儿教师二百零三人,其中受过专业培训的一百五十人。
  文化艺术
  1983年有县文化馆一处、图书馆一处(藏书八万余册),新华书店、分店各一处(均在城内),乡镇文化站十九处,城内影剧院三座,乡镇影剧院一百一十九处。电影公司一个,电影队一百零五个,放映机一百零五台,年放映电影一万四千四百三十八场,观众达一千九百七十三万多人次,每人平均看十八场次。县有广播事业局、文物管理站、电视差转台各一处,广播放大站三十一处,广播线路一千八百三十四杆公里,广播喇叭十七万五千一百七十只,遍布全县。曹县剧种繁多,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的柳子戏就是在曹县东南发展起来的,省柳子剧团的名演员张春雷是曹县孙老家镇人。曹县最流行的是高调梆子、两夹弦、大平调等三个剧种。豫剧流派的主要人物一马金凤、崔兰田、赵仪亭等都是曹县人。其次弦子戏、河北梆子(曹县人称反调)、皮影戏等建国前曹县都有。四平调是建国后传入曹县的一个新剧种。1983年有县办职业剧团三个(其中豫剧团二个,四平调一个),农村业余剧团四十六个,曲艺队二十九个。传统民间文艺活动有花船、高跷、狮子、龙灯、竹马、盘叉、花车、花伞等,于每年农历正月间表演。
  业余创作空前繁荣,全县拥有各类业余创作骨干二百人,其中省级协会会员四人。已创作出版短、中篇小说十五部,连环画脚本近四十本。近年来书法绘画、剪纸作品参加省级或数省联展及在杂志等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近百件。如张剑萍的书法作品参加了黄河流域十省联展。县文化馆每年邀请本县书画工作者,业余爱好者提供作品,举行书画展览数次。近年来,文化馆于每年灯节主办灯谜活动。
  体育
  建国前,除学校中各种体育活动外,民间多习武术,设场义务传授,主要有大、小红拳。建国后,成立了曹县体育运动委员会,运动项目不断增加,有球类、田径、举重、武术、射击、棋类等。体育设施也相应发展,修建了四百米田径场(内有足球场一处),举重厅,乒乓球训练室,灯光篮球场和砖铺篮球场。有业余体校一处,学生一百五十六人,专职教练员八名。1971年一1982年底为地区体育中学、省专业队、体育院校、部队体工队输送了八十七名运动员。1979年建举重班,这个班是省的重点班,自建立以来至1982年,参加全省全国比赛,共获金牌四十枚、银牌二十四枚、铜牌四十三枚。著名举重运动员马文广,为我县所输送。
  卫生
  建国前曹县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医疗条件十分落后。疟疾、霍乱年年流行,三大地方病(黑热病、丝虫病、肠寄生虫病)猖獗。建国后,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83年有县医院二处,县中医院一处,县卫生防疫站一处,妇幼保健站一处,乡镇卫生院三十处,床位九百三十八张,卫生人员总计二千二百一十一人。医疗*水平大为提高,县医院可作腹外科手术。全年医疗二百零三万六千零九十二人次,入院三万五千一百七十九人,治愈率百分之八十八点一,好转率百分之七点七。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不断下降,卫生防疫受到上级的表扬。据1983年统计,全县育龄夫妇十七万零二百七十九对,采取节育措施的十五万零二百五十四人,进行四种手术的十五万零二百五十四人。
  科技
  1983年,全县具有技术职称的一千三百五十二人,其中评为中级职称的一百二十三人,助理级的三百五十五人,技术员级的八百七十四人。科技研究取得较大成果,截至1983年底,经地区商业局鉴定的有多能切菜机、工业胰酶、电子自控液体零售器;经地区科委鉴定的有提高青猾皮质量技术;经省交通厅鉴定的有 DCP80-3型路面平整度测量仪。橡胶防老剂RD新产品试制成功。为了指导生产,扩大宣传,县科委办有《曹县科技报》,现已出版二十四期。县科协于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科普画展,藉以普及科学知识。
  重大事件
  捻军在曹县的活动
  1858年(清咸丰八年)皖北捻军张乐行部来曹,席卷全境。与曹境捻军董执信、孔广润部汇合,聚众十余万,攻占县城。此后与地主武装及清军作战数年,战果辉煌。1862年(清同治元年二月)清军统帅僧格林沁率大军来曹镇压。次年,张乐行率部退入皖北,在雉河集战死。余部与清军转战于曹、济、兖、沂之间,并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四月廿四日夜),在曹州西北将僧格林沁击毙。次年,清政府又调大军镇压,曹境捻军败退。
  大刀会反洋教起义事
  清末曹县青堌集一带大力会首领刘士端,在曹县、单县、成武、商丘、虞城等县边境活动,反抗封建地主的压迫与剥削,打死了恶霸岳二米。1896年(清光绪廿二年),响应砀山等地大刀会反洋人烧教堂的活动,聚众十万,清廷震惊,敕令曹县知县曾启埙诈称请刘进城议事,将其诱杀于西门外护城河边。
  军阀混战
  1927年6月,冯玉祥统率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三个军开抵兰考和曹县一带,与直鲁军对峙。7月,汪(汪精卫)、蒋(蒋介石)、冯(冯玉祥)继续“北伐”。孙部姜明玉军则投靠了直鲁军阀张宗昌。11月至次年元月,双方近十万人,以曹县为战场,作战两三月之久,中心战役为姜明玉部孤军困守曹县城,孙部围攻两个月,元月31日城破, 姜部被全歼。
  曹县建立第一个党支部
  1938年春,在曹县西北刘岗,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曹县支部,杨发周任书记。
  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
  1940年3月,曹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曹县西北建立,刘齐滨任县长。不久,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北去,县政府领导了有名的“红三村”保卫战。
  著名人物
  伊尹
  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一说名挚。奴隶出身,后任国政。佐汤灭夏。汤去世后,
  他篡位自立,放逐太甲。七年后太甲潜回,把他杀死。ー说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乃将他接回复位,死于沃丁时。
  吴起
  (?一前381年)卫国左氏(今曹县西北)人。战国初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初在鲁国为将,继至魏,后遭陷害逃奔楚国。初为宛守,不久即任令尹,辅佐悼王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楚悼王死后,奴隶主贵族发动叛乱,他被杀害,变法失败。质著《吴子》四十八篇已佚,今本《吴子》系后人伪托。
  汜胜之
  (公元前一世纪)曹县西北人,我国古代农学家。汉成帝时为议郎。曾以轻车使者的身份在三辅(关中平原)提倡种麦,获得丰收。后升迁为御史。由于所传农学名著《汜胜之书》而闻名于后世。
  戚同文
  楚邱(今曹县楚天集)人,宋初教
  育家,门下人才辈出(如范仲淹等),所办学,为应天书院前身。
  刘齐滨
  (1908一1942)曹县西北刘岗人,北京大学肄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鲁西南第五专署首任专员,是鲁西南抗日民主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后因积劳成疾,不幸逝世。
  袁复荣
  (1909一1943)曹县城南袁庄人,曾在济南山东第一师范求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因组织学生游行示威被捕,出狱后回乡进行革命活动。1942年春,任冀鲁予边区第五专署专员,1943年秋,在曹县西南王厂对日战斗中牺牲。
  王石钧
  (1910一1943)曹县西北王韩寨人,1931年在济南高中读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曹县县长)943年3月,在对日作战中牺牲。
  丁仲
  (1916—1979)原名夏同春,曹县
  南关人。曹县简易乡村师范毕业。1937年到陕北,曾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又入马列学院学习,后到东北沦陷区工作。1950年,任空军总部采购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备受迫害,平反后因病逝世。
  名胜古迹
  安陵堌堆遗址地处刘岗乡孙庄东北。从出土的夹砂红陶片、绳纹灰陶片、红夹砂陶鬲足、石箭簇等分析,初步判断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文化遗址。是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鲁西南烈士陵园
  该陵园建于安陵堌堆遗址上,南部建有烈士纪念堂,东南部有革命烈士公墓,北部有公墓亭,并在最高处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松柏葱郁、塔高入云,缅怀先烈,使人肃然起敬。
  梁堌堆遗址
  位于县城东北三十五华里梁增堆村北。《诗经•商颂》:“景员维河,陟彼景山”的古景山即是这里。从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陶俑、绳纹灰陶片、夹砂红陶片分析,定为战国至汉代居住遗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莘冢集遗址
  位于曹县城西北十八华里,莘冢集的东南角。旧县志载:“……夏本有莘国,伊尹耕此,与陈留莘城为兄弟之国”。从1979年发掘的情况来看,该遗址上层是先商文化堆积,约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下层发现了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大汶口文化类型的堆积物。
  郜堌堆遗址
  该遗址旧县志无记载,据出土的素面灰陶器物盖、细纹夹砂灰陶片、附加堆纹、印纹、方格纹陶片分析,为新石器时期至汉代的文化遗址。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

相关地名

曹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