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70
颗粒名称: 单县概况
分类号: K925.52
页数: 40
页码: 174-213
摘要: 单县古称单父,相传为帝舜师单卷所居,因以为名。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河道源近流短,皆为排水性的间歇河,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建国前,单县经济十分落后,城镇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且多为地主兼营。建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的种植业,已发展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社会主义农业;工应也在不断发展,其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增长。
关键词: 单县 概况

内容

单县概况
  建置沿革
  位置
  单县位于东径一百一十五度四十八分至一百一十六度二十四分、北纬三十四度三十四分至三十四度五十六分之间,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东邻江苏省丰县,东南靠安徽省砺山县,南隔黄河故道与河南省虞城县、商邱市相望,西和西北与曹县、成武县毗连,东北与金乡县接壤。最大横距五十公里,最大纵距三十三公里。总面积一千六百二十六点六平方公里。
  沿革
  单县古称单父,相传为帝舜师单卷所居,因以为名。春秋初属宋,后为鲁之单父邑,后复属宋。宋灭,属齐。秦行郡县制,置单父县, 属砀郡。此为单县建县之始。西汉至西晋,县境
  除置单父县外,部分地区先后属平乐、防东、昌邑等县。至东晋十六国,单县先后属后赵、北魏、前燕、前秦、后燕等国。东晋末,于单父故地置离狐县。公元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刘骏置北济阴郡,郡治设于单父城。556年(北齐天保七年),郡县俱废。586年(隋开皇六年),恢复单父县,或属济阳,或属戴州。621年(唐武德四年),于县境置高乡、凿城。不久,二县并入单父县643年(贞观十七年》,废戴州,单父划归河南道宋州(睢阳郡)。899年(光化二年置辉州,次年迁州治于单父城。924年(后唐同光二年),改辉州为单州。单州和单父县直至明初基本未变。1368年(明洪武元年),裁撤单父县。次年七月,降单州为单县(从此命名为单县),属济宁府。1385年属东兖道兖州府。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至清末,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1913年(民国二年),废曹州府,直属于省。次年设,
  道,单县先后属济宁道、曹濮道,1935年八属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战期间,共产党与日伪、国民党顽杂三方对峙,各建政权。随形势之发展,单县境内先后建立单县抗日民主政府、曹芳办事处(后改金曹县)、单西南办事处(后改临河县、单虞县)等县级单位。西北和西部边境,则分属于成武县和成曹县(后改复程县)。1944年秋,以单东南之蔡堂、吴溜为依托建立了畅山县(1947年一度改为华砀县)「以上各县,除成曹县外,均属湖西专区(名称屡易)。1946年二月,撤销金曹县。该县原属单县之区、村及划归成武之潘庄、北乎二区,又归属单县。1949年2月,砀山、虞城两县黄河故道以北地区,划归单虞县。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所辖三专署改称湖西专署,地专机关驻单县城。同时单虞县并入单县。1953年7月,湖西专署撤销,单县归属荷泽专区。
  区划
  清初全县划为五方六十九保,乾隆年
  间,增为七十三保。1916年改为七区七十三保(境内七十二保,境外飞地一保儿后曾改为六个区、十个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随斗争形势的变化,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行政区划变更频繁91948年9月,今单县境内划为二十二个半区,分属五县(单县十一个区、单虞县六个区、砀山县两个半区、虞城县一个多区、复程县两个多区)。建国后、除城关区(县级单位)直属湖西专署外,单县辖十二个区。1953年湖西专署撤销后,单县划为十三个区、一个城关镇、二百三十四个乡。1956年原复程东部地区划归单县,单县之大寨区划归砀山。1958年春,撤区并为三十个乡、镇;秋改划为十三个公社。1959年8月21日划为十七个公社,1979年初,增到二十七个公社。1984年2月,体制改革,全县划为七区、八镇、三十个乡、九百四十个行政村。城关镇为区级镇,城郊区辖单溜、李半庄、孙溜、陈蛮庄、十里铺、谢集、丁楼七乡,终兴区辖终兴镇及李田楼、时楼、黄堆、张集、马楼、王小庄六乡,蔡堂区辖蔡堂镇及龙王庙、朱集、杨楼、孔集四乡,黄岗区辖黄岗镇及罗庄、孟寨、花园、毛庄、浮岗五乡,高韦庄区辖高韦庄镇及李新集、聂傅庄、曹叵集三乡,郭村区辖郭村镇及曹庄、高老家、大李海三乡,徐寨区辖徐寨、曹马集两镇及庐墓、李新庄两乡。
  人口
  1949年,全县有五十七万一千四百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增至八十九万五千三百三十六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五百五十点四三人。其中,女四十四万八千五百七十六人,男四十四万六千七百六十人,性比例为一百比.九十九点六;十八岁以正者三十九万九千五百五十人,十九至六十岁者四十一万七千七百二十八人,六十一岁至八十岁者七万零九百五十六人,八十一岁以上者七千一百零二人;每千人中有大学毕业生一点二人、大学肄业生零点一七人、高中生三十七点二人、初中生一百二十四点九三人、小学生二百五十三点一人。年底,非农业人口四方二千八百二十人,农业人口八十六万二千八百一十六人;农业与非农业人口之比为一百比四点九六。1983年,人口出生率千分之八点八六,死亡率千分之四点七七,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四点零九。
  民族
  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点八八。回族一千零三十三人,多聚居城西关香椿园。满、白、水、苗、瑶、壮及外国人入籍者共计十五人。
  自然条件
  地形
  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程最高五十九米,最低三十八点五米。地面比降为八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因受黄河泛滥淤积的影响,形成岗、坡、洼相间的五种地貌类型:一、河滩高地。位于黄河故道北大堤以南到河底,为河水漫滩沉积而成,地势较高,砂土地带有风成砂丘。二、背河槽状洼地。沿故黄河大堤北侧,呈东西带状分布比河滩高地低五至八米。三、决口扇形地。以东沟为轴线向两侧延伸,由黄河决口形成的指状大溜和泥沙堆积而咸。土质多为沙土。有起伏不平的风成沙丘。四、缓平坡地。分布在决口扇形地两侧,为黄河泛滥沉积而成。五、浅平洼地。分布在缓平坡地的低洼地带,为静水沉积而成。耕层土质多为粘土。
  地质
  单县地属黄河冲积平原。二迭纪后期鲁中山地隆起时,境内正处于凹陷运动。第三纪,地壳沉降不均,造成地层断裂。南有“龙王庙断层”,北有“凫山断层”。第四纪更新期产生了巨厚的粘土沉积,把基岩深埋于地下。由于黄河的搬运和分选作用,从上游冲刷来的剥蚀物质,交错成层地堆积起来,形成今日的冲积平原。土层中砂粒的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间有长石、云母及其他矿物质。近地表部分,有粉砂、姜石、裂隙性粘土构成的含水夹层。
  河流
  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河道源近流短,皆为排水性的间歇河。流域面积三十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有二十一条,全长四百零七点八公里,其中较大的骨干排水河道六条。这些河道分属东鱼河(原红卫河)、复新河和黄河故道三大排水系统,平均每年渲泄地面径流一点六亿立方米。东鱼河自成武流入单县北部,经金乡、鱼台入南阳湖,境内长六点七公里,主要支流有胜利河、黄白河、翻身河、东沟、惠河、蔡河等。太行堤河、高河、刘楼沟、杨河、二堤河、孟流河、银河等流入丰县复新河。黄河故道是山东、河南的边界河道,境内支流有利民河、高韦河、三堤河等。
  土壤
  单县土壤,依照剖面性态,分为潮土、盐土、风沙土三大类,七个亚类,一百零二个土种。
  其中潮土是全县土壤的主体。按照表层物理性态,通常又分成沙土、轻壤土、中壤土、粘土、盐碱土等。沙土十三点七万亩,占百分之九点二,主要分布在东沟河两侧。沙土土体松散,透水漏肥, 增温快,适于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和桐树。轻壤土总面积四十五万多亩,占百分之三十一:遍布全县各区乡。轻壤土耕性好,地温高,发小苗,但供肥保水性能差,适于棉花、花生等作物的生长。中壤土总面积二十七万亩,占百分之十八点二,主要分布于缓平玻地。中壤土,沙、粘比例适中,保水、供肥性能强,耕性好,适于多种作物生长。粘土共二十六万亩,占百分之十七点五,主要分布于河滩高地和浅平洼地。粘土颗粒细、空隙小,保水保肥性强,发老苗,适于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盐碱土二十九万亩,占百分之十九点六,多分布在背河槽状洼地、缓平坡地与浅平洼她交界的二坡地带。境内盐碱土多属轻型,对作物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适于林、牧业发展;经过改造,棉、粮和绿肥作物也可生长。
  土壤养分。根据1981年12月速测资料,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百分之零点六至百分之一的五级肥力耕地,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六点七,其余均在百分之零点六以下。速效氮含量高于30PPm的三十四万一千亩,含量15有30PPm的八十二万四千亩,其余低15ppm。速效磷含量高于10PPm的仅六千亩,其它百分之九十五的耕地在5PPm以下。速效钾含量较高,百分之七十点五的耕地高于40PPm。这表明目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偏低,而且氮、磷比例失调。
  气候
  单县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摄氏十三点九度。一月均温摄氏零下一点二度,累年极端最低气温摄氏零下二十点六度;七月均温摄氏二十七点一度,累年极端最高气温摄氏四十一点八度。全年无霜期平均二百一十三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24日,终霜期多在翌年3月25日。全年日照时数为二千三百五十五点六小时。年均降水量七百三十九点九毫米,雨量集中,四季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六至八月份,平均降水量为四百四十九点二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六十一;十二至二月,平均降水量三十七点三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五;春、秋降水量一般为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毫米,各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七。降水量最高的1958年达一千零八十九点一毫米,最少的1980年仅三百七十一点一毫米。1957一1980年,共出现暴雨七十天,平均每年二点八天。其中,日降水一百毫来以上的大暴雨十三天,二百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两天。1956年7月6日,一日降雨二百四十三点二毫米;1965年7月9日一11
  日,三日降雨二百八十七点一毫米;1957年7月150一190,五日降雨四百五十三点八毫米。
  相对湿度,常年平均为百分之七十一,最小为百分之十一。年均蒸发量一千九百二十六点八毫米。一年之中,蒸发量最大月份为六月,最小月份为一月。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南风和东南风,秋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每秒三点六米。
  自然灾害
  危害最重的为旱灾和涝灾,其次为干热风、霜冻、冰雹和飓风。1950年至1980年,旱灾二十九次,其中大旱十二次,五年二遇;涝灾二十六次,其中大涝十三次,为五年二遇。干热风多发生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1957至1980年共出现一百四十三天,平均每年五点九天。其中夕重干热风二十三天,平均每年一天。终霜冻多发生在四月中上旬,1950年至1980年,共出现十五次。冰雹多发生在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1950
  年至1980年,共出现二十六次,成灾九次。大风从1957年至1980年,出现二十五次,平均每年一次多。其中造成严重危害的龙卷风四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全县土地面积二百四十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一百四于七万七千亩(占百分之六十一点八),除河道、沟渠、村庄、道路占压外,尚有荒地五万八千亩(占百分之二点四),有待开发利用。据1961年初步勘测,单县地下含煤,但藏量不详。水资源以地下水为主,地下浅层淡水静储量为二十亿五千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一亿二千九百万立方米,水质良好,矿化度低,适宜灌溉。为利用客水,建国后,兴建了浮岗、许庵、尖咀王庄等水库,总库容量为九千一百万立方米。
  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野兔、黄鼬、蝙蝠、刺猬、燕子、杜鹃、斑鸠、猫头鹰、啄木鸟、喜鹊、山雀、麻雀、蜥蜴、壁虎、鳖、
  蛙、蚓蚯、蜘蛛、蝎子、螳螂等。野生,药材有泽泻、菟丝子、蛇床子、枸杞、地骨皮、车前子、益母草、香附、、茵陈、茅根、蒲公英地肤子、蝉蜕、土元、地龙等。
  经济状况
  经济构成
  建国前,单县经济十分落后,城镇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且多为地主兼营。建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的种植业,已发展为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社会主义农业;工应也在不断发展,其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增长。
  附工农业总产值表。单县工农业总产值一览表农业
  建国前,单县农业生产落后,产量很低。1949年全县产粮一百七十八万二千九百四十担,平均亩产一百三十二点五斤;产皮棉三万一千三百九十四担,平均亩产二十一斤。建国后进行了一系列农田基本建设。1983年底,全县共有机井一万三千四百六十四眼,其中已配套的八千二百四十九眼,井灌机械九万八千七百二十二马力;黄河故道的高滩地区和浮岗水库,建有四十马力以上的扬水站三十六处,装机总容量三千一百二十六马力。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为六十一万九千五百亩,旱涝保收面积四十二万五千五百亩。
  1983年底,全县有农用汽车九十五辆,拖拉机八百七十八混合台、二万一千四百八十马力,农田作业机械八百六十一部,排灌动力机械一万二千七百九十六台、十三万九千六百九十四马力,喷灌机七百二十八套,水泵七千一百八十三台,农产品加工机械四千九百零八台,脱粒机一千七
  百二十六台。农用机械总动力十七万零九百八十二马力厂每百亩耕地平均十一点五八马力。机耕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八。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科学种田蔚成风气,现有科技带头户五千四百多户,农民技术员三百二十二人。推广了良种和栽培、植保技术。调整了作物结构和布局,推广了桐粮间作和麦棉套作,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以粮棉为主、多种经营,农、林、牧、副结合,以副促农的农业生产体系。随着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商品生产日趋活跃。全县涌现出专业户五千八百五十二户,重点户二万五千二百七十户。198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五亿四千四百七十四万斤,亩产六百二十二斤;皮棉五千四百八十万五千斤,亩产一百零一斤。与1978年相比,粮食增产百分之二十九,棉花增产百分之五百八十三。农、林、牧、副、渔五业中的商品生产达一亿八千一
  百五十万元,占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六点三。
  林业
  建国前单县林业主要为群众四旁植树,间或有些零星果园,成片林木很少。建国三十多年来,累计造林八万四千六百亩,改造沙荒四万六千亩。有国营园艺场一处,队办果园三万七千二百亩。1983年产各种果品二千六百七十万斤。现有国营林场二处,乡村林场九十一处。1983年全县造林一万二千亩,育苗七千六百八十三亩,补植二千五百亩,栽植灌木五十万墩,四旁植树三百一十五万株。年末实有林木:片林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亩,其中用材林二万零三百零七亩、防护林八千五百一十二亩、经济林三万八千亩;农田林网五十六万亩,占宜作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桐粮间作十七万亩,占宜作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一;条粮间作十万亩;四旁树木一千八百万株。林木复盖率百分之九点八七。木材蓄积量四十一万五千三百九十六立方米,人均占有木材零点四六立方米。适于本地栽培的树种:用材树有泡桐、欧美杨、刺槐、苦楝等;果木有苹果、萄葡、梨、杏、桃等;灌木有杞柳、白蜡、紫穗槐等。
  畜牧业
  单县畜牧业以户养为主。1983年底畜禽存养量:大牲畜九万五千九百八十五头(其中,黄牛五万八千四百七十三头、马八千六百七十八匹、驴二万五千零九十六头、骡三千七百三十八匹),比历史最高年份(1955年)多一万九千九百四十七头;羊三十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二只,(其中,青山羊二十四万三千四百六十九只、绵羊九万三千六百四十三只为1949年的八点一六倍; 猪六万一千零五十七头,比往年减少;家禽一百一十五万零八十九只;长毛兔五万三千只;蜂一千八百七十二箱;貂,仅有少量饲养。年产肉一千一百二十七万斤、蛋六百九十四万斤、蜜二十八万斤、猾子皮三十万零五百张、山羊皮十六万七千八百张、绵羊皮二万一千五百八十八张、羊毛一
  百六十三万斤、兔毛三万一千斤、猪羊肠衣三十五万根。鲁西黄牛,以往主要作为役畜饲养,近年开始向商品性生产发展。1983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六千七百头,其中外销香港和日本五百七十头。
  副业
  1983年,全县有队办企业五十四个。桑园一百八十五亩,产蚕茧一万三千三百斤。玫瑰园五千亩,产花十二万斤。草、柳、苇编织品除内销外,畅销于法国、美国和意大利,出口额十五万四千元。
  渔业
  渔业以坑塘养殖为主。放养鱼种,主要为青、草、鲢。而鲫、鲤等本地鱼种,产量不大。1983年放养水面二千五百亩,年产值二十二万元。仅占可养水面的百分之五十五,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工业
  建国前,单县工业只有少数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年产值二百万元左右。建国后,先后建立了农具厂、纺机厂、针织厂、织毯厂、
  麻纺厂、棉纺织厂、毛纺织厂、肉联厂、纤维板厂等。1983年,全县拥有工厂一百六十七家,资金一亿二千四百六十二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十九个,职工五千八百二十八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一万二千五百三十五元,上缴利税四百九十八万元,平均每人贡献八百五十四元。主要工业产品有纺织品、农产品加工机械、纺织机械、潜水电泵、纤维板、涂塑窗纱、机制纸、丙酮、丁醇、磷肥等。除内销外,部分产品远销国外,绣花鞋在加拿大颇受欢迎,麻袋平均每年销往泰国一百万条。
  交通
  建国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以单城为中心的公路网已初步形成。济商、定砀、单虞、单丰等公路贯通全境,沟通了单县与济宁、菏泽、商丘、虞城、砀山、徐州之间的联系。县内公路, 以单城为中心向四方幅射,全县三十八个乡、镇中已有二十七个通车。通车里程为二百八十八点七
  公里,其中沥青路面一百九十一点八公里。1983年,全县拥有客车二十二部,每天发往各地的班车五十八车次,日客运量平均一千六百人次;国营和集体单位,有载重汽车三百八十部,二千六百六十吨位,另有个体或联合体运输专业户八十八个,载重汽车八十八部,六百三十吨位,年货运总量为四十七万九千九百八十吨,周转量为三千六百五十万零七千六百八十吨公里;拖拉机货运量十一万一千五百吨,周转量二百四十万零九千四百三十二吨公里。负菏五吨以上的桥涵四十六座,总长度为一千七百八十七点八五米,公路养护完好率百分之七十一点三。
  邮电
  1904年,单县开始设立邮政代办所。
  1910年改为三等邮局,1912年开办汇兑业务。电报始于1913年,电话始于1914年,均为官绅所垄断。建国后,邮电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1983年,全县有邮电局一处,支局十七处,邮电所二处,职工
  二百四十六人。邮路和投递线路总长度为三千一百三十八公里(其中机动车邮路三百三十二公里)。投递线路六十一条,达到村村通邮。电讯设备,拥有磁石式交换机二十八台、总容量一千六百门,载波终端机二部、十五路,电话机七百零三部,短波收发报机一台,电传打字机二部,电话线路四百二十五对公里。形成了城话网和农话网相交叉的成套服务网路。有二十二个乡镇,九个生产大队,一百四十七个生产队通电话。1983年底,营业额为五十九万八千五百九十三元,财务收入五十七万四千二百四十八元。报刊期发量七万二千三百五十六份,累计发行量六百五十六万八千零二份。
  商业
  民国初年,拥有银洋五百元以上资本的商号,城关有九十多家。经营门类主要是京、广杂货,烟、酒、土产等,有的兼营钱庄,发行钞票。出口货物主要为地方土特产,其中以猾子皮、
  肠衣、鸡蛋、羊毛、猪鬃、花生米等为大宗。建国后,建立了国营和供销社商业系统。现有国营专业公司十九个,经营网点三千五百二十四个, 从业人员八千零三人。1983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一亿二千六百四十三万元,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占百分之七十一点二,集体商业占百分之十一点六,个体商戶占百分之十七点二。农副产品收购总值为一亿四千五百零一万元。集市成交额三千一百九十九万元。外贸商品除传统出口的土特产品外,主要为桐木、麻袋、绣花鞋和其他工艺品计九个门类,近六十个品种,收购额七百七十六万三千元。
  土特产品
  青山羊,因其具有“四青一黑(毛、蹄、角、嘴青色,前膝黑色)的特点而得名。其皮柔韧;其毛,青白混生;均勻细密,颜色协调而有光泽,初生羔且具有波浪、济云等美丽花型。以毛色青、白混生的比例不同,分为正青、
  粉青、铁青三种。所产猾皮、板皮,深受外商欢迎,为单县传统出口物资,年出口额在五十万张左右。其肉,质好、味美,为“单县羊肉汤”的基本原料。青山羊,体格小、食量低、成熟早、繁殖率高,且温顺易养,为单县传统土产。
  肠衣,由羊的小肠加工而成,是制做医用羊肠线、球拍弦的主要原料,为传统出口物资。近年单县鞋厂以补偿贸易方式与德国索利达公司合作试制“羊肠弦”,为引进国外技术,打入国际市场开辟了道路。
  鲁西黄牛,是役、肉两用牛,原产鲁西南,单县是重要产地之一。体大、健壮、肉质好,净肉率一般达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牛肉、牛皮深受外商欢迎。1982—1983年,出口膘牛一千一百一十八头。
  双季无籽西红柿,系单溜乡赵花园农民所培育。他们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系,早
  春催芽,温室育苗,定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花期经24一D处理,果实长成后,摘下,用乙烯利催熟, 获得了无籽、早熟、高产的效果。第一季一般在五月前后成熟,第二季一般在十至十一月成熟。亩产量两季在万斤以上。不但供应本县市场,且畅销邻近各县。
  单县羊肉汤,系西关徐家研制而成,据说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汤白、汁浓而不显油花,鲜美适口,无腥膻味,花色品种多。因而远近闻名。其技术关键:一是选取东沟河两岸所产优质山羊,即所谓“蒙羊”、“捶羯”;二是下锅鲜肉、骨架与作料(如白芷、丁香、花椒、小茴、肉桂、草果等)合理配合;三是羊肉下锅前后,锅内始终保持沸腾状态,使油水乳化。
  财政
  1983年财政收入一千九百九十一万二千元:财政支出二千一百万零九千元,财政赤字一百零九万七千元,如不计上年滚存赤字,则稍有
  盈余。地方财政收入九百二十三万七千元,地方财政支出一千六百三十九万元,透支七百一十五万三千元。
  人民生活
  1983年职工总收入为二千三百零三万元,人均收入八百九十三元。农村人均收入一百六十五元,人均占有粮食六百二十九斤,收入千元以上的农户一万五千八百七十户,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八点三。个人存款三千八百六十一万元。居民购买力九千五百九十七万元,其中农村居民购买力占百分之七十二点八。1983年售出电视机二百零三台,收录机一百九十台,自行车一万零一百八十五辆,手表一万一千二百零一只,缝纫机三千五百二十九台,电扇四百九十台,洗衣机十五台。由于某些商品紧缺,年终结余购买力二千三百九十九万元。
  文化事业
  教育
  建国前,单县教育十分落后。建国后,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949年,先后创办了师资训练班和湖西联师(单县师范前身),继而又办了复单联师。1951年初复单联师改为单县县中(即今单县第二中学),1952年设立省立单县一中,中等教育初具规模。1983年,全县拥有小学八百二十六处,在校学生十一万七千零三十一人,儿童入学率为百分之九十三。普通中学一百三十六处,在校学生三万零一百四十人。农中一处在校学生四百九十人。中等专业学校二处,在校学生一千二百二十六人。教师进修学校一处,职工业余学校二十八处。另外参加中专函授学习的一千一百人,大专函授学习的五百人。全县计有教职员工七千一百四十三人,其中,中小学教师四千三百八十
  四人(内有特级教师三人,讲师二十一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向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材。1977一1983年,全县升入大专院校学生一千人,中专一千六百八十六人。
  文化
  现有文化馆一处,乡镇文化站十七处,县图书馆一处,豫剧团一个,农村业余剧团二十五个,曲艺队一个,民间曲艺人员九十八名, 电影公司一个,农村放映队五十七个,大小影院六十二处,其中容纳千人以上的影剧院八处,曲艺厅一个,广播站一处,放大站二十七处,电视差转台一座。单县流行的剧种,主要有豫剧、山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道情班、大平调等,柳子已基本失传。流行的曲种,主要有山东琴书、山东快书、河南坠子、大鼓等。
  全县有各类创作骨干一百四十二人,被省级协会接收为会员的三人。近年创作小说、戏曲、诗歌等百余篇。公开发表的小说二十多篇、诗二十
  五首、美术作品八幅、曲艺段子二十余篇、剧本二部,其中获奖作品两部。为培养作者,繁荣创作,县文化馆先后创办了《湖西文艺》、《湖西文化》等内部刊物。
  体育
  单县人民素好武术。建国前,民间多设拳场,流行拳种主要有梅花拳、大洪拳等。建国后,多种体育活动日渐普及,比较突出的是篮球、田径和武术。1983年业余体育队伍达两千多人,各项体育运动代表队七十一个,队员八百五十人。经过考核,达到等级裁判员标准的一百四十五人,达到等级运动员标准的一百三十七人,其中健将级一人,一级运动员一人。
  卫生
  建国前,单县医疗卫生事业落后。解放区内,湖西专署设立政民医院,为群众防病治病,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不能根本改变农村医疗卫生的尊后状态。国民党统治区,则更缺医少药,疫病流行。1944年,董庄村一周内死于霍
  乱者达六十余人。建国后,政民医院扩大规模,改为湖西人民医院(即今单县中心医院),又先后建立了县立医院(后并入单县中心医院)、县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药检所、中医院及二十七处乡镇医院。为培养医疗卫生人员,建卫校一处。1983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四十二个,病床七百三十一张,从业人员一千九百五十六人,其中主治医师五十二人、医师三百二十七人、医士六百八十一人。另有农村卫生室八百八十九个,乡村医生一千四百二十一人,接生员四百一十九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已初具规模。霍乱、黑热病已经消灭,疟疾、伤寒、痢疾等发病率降到国家颁布的标准以下,血丝虫病也基本消灭。
  1983年全县育龄人员实行计划生育的十万零九千六百三十九人,节育率达百分之八十九点九,一胎率达百分之八十五点四。
  科技
  现有工程师二十三人,助理工程师
  一百七十二人,技术员九十九人;农、牧艺师二十五人,助理农、牧艺师九十六人,农业技术员四十九人。科学技术活动,以普及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为主,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麻纺厂科研小组研制的“棉麻交织布”获省三等奖。
  重大事件
  白莲教起义
  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农历三月十三日,杨惠、谢汉分别在汶上和单县发动白莲教徒起义。义军于浮岗一带会合后,屡败官军,毙邳州镇抚王希文。四月十二曰在曹县南李楼遭明政府军镇压。义军一部突围南去,他们又坚持三十多年。
  大刀会反洋教斗争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六月初,天主教徒刘荩臣等,强割庞三杰的麦子,激起反洋教斗争。尤金声、彭桂林等率会众数
  千人,横扫教堂三十余处。附近各县纷纷响应。后在清兵镇压下失败。大刀会首领刘士端、曹得礼也分别被诱杀于曹县城和单县城。
  中共单县县委的建立
  1934年9月,高文甫在单县中学建立了单县第一个党支部。此后,张寨、潘庄、芳桂等农村党支部相继建立。1937年12月在中共鲁西南工委领导下于张寨建立了单县县委,李毅任书记,张子敬任组织委员。
  湖西肃托事件
  1939年8月至11月,暗害分子王须仁、王宏鸣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湖西肃托”事件,大批优秀干部被杀害,给党造成了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破坏了大好形势。11月,罗荣桓、郭洪涛等赶赴单县,纠正了“肃托”这一严重错误,稳定了局势。
  刘少奇过湖西
  1942年7月,刘少奇赴延安路过湖西,住单县薛孔楼。对湖西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加强统战工作和敌
  工工作。对巩固湖西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
  日寇“一二•二一”大扫荡
  1942年12月20日午夜,日寇万余人向单东根据地发起“扫荡”。湖西专署及部分掩护部队在转移中与日军遭遇,在马桥以北,发生激战。湖西专员李贞乾等四十九人壮烈牺牲,七十人被俘,其余突围。
  反李仙洲进攻湖西的斗争
  1943年上半年,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李仙洲部进犯湖西区东西两侧。冀鲁豫部队于6月1日开始反击歼其五千余人,粉碎了李仙洲的进攻。
  赵都寺战斗和拔碉堡战役
  1944年6月23日,抗日武装在赵都寺设伏,歼日军五十余名,生俘一名。25日单县大队乘机拔除常坑伪据点,接着,于数日内把二百余里封锁线上的日伪碉堡基本拔除。唯龙王庙等三据点拒不投降。7月2日下午,对龙王庙日伪军发动总攻,歼守军二百余人,迫使驻刘土城之伪军投降,驻王竹园之伪军则闻风逃窜。
  插花楼战斗
  1944年11月24日,冀鲁豫军区部队于插花楼围歼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一区督察专员公署时钖九部七百余人,并于单城北三里黄庄一带,全歼从单城增援之日伪军四百余人。
  攻克县城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于1947年1月26日攻克单县城,歼国民党八十八师六十三团及单县保安团千余人。
  四十八天反“扫荡”
  1948年春,国民党军连续进行了四十八夭的残酷“扫荡”。解放军主力部队,跳到外线,待机破敌,广大干群以地道战、麻雀战在内线坚持战斗。反扫荡中以樊庙地道战较为著名。4月29日,国民党军数百人向樊庙地道村进攻,区村干部、民兵二十多人,英勇战斗,血战一昼夜,歼国民党官兵六十余人后,安全转移。著名人物
  李贞乾
  (1903一1942)江苏丰县李新庄人。抗战开始,与王文彬等积极组建抗日武装,转战于以单县为中心的湖西地区,创建湖西抗日根据地。1938年经山东分局批准入党。历任义勇军第二总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长、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长、苏鲁豫边区联合抗日司令部司 ,令员、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湖西专署专员等职。深受湖西人民爱戴。1942年12月21日,日寇对湖西进行万人大“扫荡”时,壮烈辆牲于单县张集乡马桥村西北,遗体安葬在单县烈士陵园。
  肖明
  (1908一1942)江西会昌人,共产党员,教导四旅十团团长。1929年参加红军,亲历长征,身经百战。1941年8月初,指挥单县陈蛮庄战斗,歼土顽陈伯阳团。1942年8月,指挥刘新
  庄战斗,歼顽军官兵六百余人,活捉其团长周鹤村。同年12月21日,日寇进行万人大“扫荡”时,壮烈辆牲,遗体安葬在单县烈士陵园。
  刘雪庵
  (1913一1948)单县城内人,1937年入党,历任中共单县城关区委书记、辛羊区委书记、单县敌工站长、单县县委组织部长、成武县委副书记、成武县大队政委等职。1948年5月17日,国民党新五军进犯成武,刘雪庵带队在苟村集阻击敌人,不幸壮烈牺牲。冀鲁豫区党委通令表彰,号召全区干部学习刘雪庵的革命精神。
  朱鸿铎
  (1874一1957)单县南关街人。1904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与王鸿一等在曹州办教育,鼓吹革命,发展盟员。辛亥革命时,回单县联络绿林武装,响应武昌起义。民国初年,曾任山东堂邑县知事。张勋复辟时,在烟台从事反复辟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支持共产党抗日,协助办训练班,建立抗日武装。建国后,
  曾任平原省政府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文史馆馆员等职。1957年病逝。
  朱启贤
  (1911一1968)单县孟集村人,北师大教育系毕业后,创办《教育短波》杂志,任社长,后任成都华西大学教育哲学系教授。1940年主编《中国教育》月刊,著有《文学、哲学和玄学》。1943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留美期间,组织了美国“民盟支部”和“新文化学会”。董必武代表解放区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他参加了联络和保卫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在美国组织庆祝大会,发表拥护共产党、拥护新中国的主张。1950年被美国驱逐出境。回国后,在北师大任教。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8年受 “四人帮”迫害致死。
  名胜古迹
  琴台
  位于单县南护城堤内侧,相传是春秋时宓子贱政暇鸣琴处,故名琴台。琴台为唐代县尉陶沔所筑,前方后圆,呈半月形,又名半月台或单父台。唐代大诗人高适、李白、杜甫曾联袂来游,题咏颇多。1945年10月,借琴台故址修建了 "湖西区抗战烈士纪念塔”。
  百狮坊俗
  称张家牌坊,座落在城内张牌坊街,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修建。因其夹柱上精雕一百个姿态各异的石狮子,故名百狮坊。坊体高十四米,宽九米,四柱三间五楼式,歇山顶,正间单檐,次间重檐,全石结构,通体雕刻。正间中额枋透雕之“串枝牡丹”,尤为精致。是清代石雕艺术珍品,现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百寿坊
  俗称朱家牌坊,座落于胜利北街中段,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修建。此坊以正间上枋心环雕一百个不同书体的“寿”字而得名。坊高十三米,宽八米,结构形式与百狮坊同;雕刻之精致,也可与之媲美。唯正间上枋及夹柱上所雕图案稍有不同。夹柱上浮雕之花鸟,姿态生动、巧夺天工。也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
  古文化遗址
  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马堌堆、李堌堆和孙堆等。孙堌堆出土文物有陶鬲、陶鬻等。李堌堆采集到双孔石刀及篮纹、方格纹陶片。马堌堆有两个古文化遗址,东为汉墓群,西为原始社会末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石铲、蚌刀、骨锥、陶鬲、黑陶杯、灰陶碗等,此外还出土大量鹿角、兽骨、鱼刺和蚌壳。从器物种类及造型看,属龙山文化遗址。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单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