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64
颗粒名称: 自然条件
分类号: P942
页数: 7
页码: 149-155
摘要: 巨野县东南有独山、林山和金山岭西小丘,共约五点二平方公里,其余全是平原,县境内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土地资源:可利用面积一百四十六万三千四百三十七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 六点八;尚未利用面积六万二千九百四十一亩。矿产资源:初悉地下有煤、石油、天然气、储量尚未探明。县境北部多数乡村出产小盐、卤水、皮硝、火硝等,可供食用和化工原料。
关键词: 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

内容

自然条件
  地形
  县东南有独山、林山和金山岭西小丘,共约五点二平方公里,其余全是平原。海拔高程三十六至四十六米,西高东低,地面坡降六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境内有高沙地、淤洼地、坡地三种微地貌类型。高沙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四,多呈带状分布,主要在田庄至丁官屯、田桥至太平集、柳林至万丰等地带;淤洼地占百分之三十八点三,多分布在龙缝大洼、夏官屯南北;坡地占百分之三十七点七,分布在城西阎董大洼、城东南姜潭大洼、谢集以西三王庄大洼等地,是多年出名的盐碱荒地。
  地质
  构造体系为鲁西中台隆。县内有经营里、章缝到县城南北走向的大断裂,将巨野分为西属荷、郓地垒,东为成、巨地堑。全县属剥蚀堆积成因类型。基岩为寒武系灰岩地层,上覆巨厚的第四系湖相沉积。在很古时期,原属海洋部分,经地质构造运动,海向东移,形成内陆咸水湖,湖底深度低于现废黄河口基面四百至九百米左右。又经历代地壳运动,东部古生代岩石崩溃,剥蚀向西湖底推进填补,形成东部底高的淋沥性泥灰岩,而西部的伏牛山、太行山剥蚀,在流水作用下的冲积物,逐步沉积填补湖底。约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巨野、荷泽等地已形成浅水湖积沼泽地带。后经黄河多次泛滥淤积覆盖,形成现今地貌,县境内黄河淤积厚度一般在二十米左右。
  河流
  巨野县古有大野泽、济水、濮水、瓠子河、洙水河、金山河、薛公岔、邱公岔、赵王河、黄沙河、彭河、阎家河、万福河等。后多淤埋,有名无河。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治水,先后开挖了洙赵新河、洙水河、郓巨河、万福河四条骨干河道,境内总长一百一十公里。同时开挖疏浚了十七条支流,总长二百一十五公里。主要用于排涝,有时接用菏泽、东明、郓城等县极少量黄河来水,用于抗旱灌溉。承担排水任务最大的是洙赵新河、万福河,分别接收菏泽、东明、定陶、成武、鄄城、郓城等县六千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来水,经巨野县东南边境入济宁地区的 “南四湖”。
  土壤
  现有耕地一百一十万二千亩,分为壤、淤、沙、碱四类。壤土十三万亩,淤土三十三万亩,沙土三十万亩,盐碱土三十五万亩。淤土多集中在县西南部和东部,其他土壤各乡镇均有分布。全县各类土壤的共同特点是易旱,易涝。壤土、沙土较为适耕;淤土较肥沃,但耕作费工;盐碱土出苗保苗较难。各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百分之一的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二点四,含量在百分之零点六至百分之一之间的占百分之六十七点四,其余有机质含量均小于百分之零点六。水解氮在30ppM的占百分之零点七,30ppM一10ppM的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一,其余均低于10ppMo速效磷含量,10一20ppM的高肥地占百分之一点一,5有10ppM的中肥地占百分之二十点六,其余百分之七十八点三的面积均低于5ppM。由于肥力低,结构性差,故易出现板、瘦、薄、凉、地表积盐等现象,使水、肥、气、热不能适应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谷子、花生、棉花等。
  植被
  在一百九十万五千亩总面积中,城镇村庄覆盖二十三万亩,农作物覆盖一百一十一万
  三千亩,林木覆盖四万亩。
  气候
  县境内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表现为冬长干冷,春短多旱,夏热常涝,晚秋又旱。据1957年至1983年实测资料分析:气温年均值摄氏十三度,一月最冷,年均最低为零下十一点八度,极端最低为零下十七点九度;七月最热,平均最高为四十点二度。降水年均值七百五十毫米,但年际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多雨年一千三百毫米以上,旱年仅三百毫米左右。一年之中,三至五月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四点七;六月至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六十五;九至十一月占全年库水量的百分之十六点五;十二至二月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三点七。蒸发量年平均一千九百一十一点九毫米。日照年平均二千五百五十九点一小时,日照率百分之五十八。相对湿度年平均百分之七十。无霜期年平均二百零七天。季风以东南风为主导风向,频率百分之十二,北风为百分之十,西南和西北风为百分之二,风速年平均为每秒三点二米。
  自然灾害
  主要是干旱时间长,面积大,涝集中。据有关史志资料记载:自公元前一百三十一年以来的二千零九十五年中,发生大水灾八十五次,旱灾三十次,风灾十一次,雹灾十二次,霜灾六次,虫灾三十一次,地震灾十次。建国以来,大旱二年一次,中旱和小旱四年一次;在季节上,春旱五年四遇,夏旱三年二遇,秋旱五年二遇,有时延到冬季。涝灾以秋涝最多,二至三年一次;夏涝四年一次,春涝八年一次。春涝都在四至五月份,夏涝在七至八月份,秋涝柱九至十月份。重旱时受灾面积占总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大涝时积水面积占总耕地百分之五十多。这是过去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可利用面积一百四十六万三千四百三十七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
  六点八;尚未利用面积六万二千九百四十一亩。矿产资源:初悉地下有煤、石油、天然气、储量尚未探明。县境北部多数乡村出产小盐、卤水、皮硝、火硝等,可供食用和化工原料。水资源:按历年平均降水量和引黄来水计算,地上水利用保证率为百分之三十;地下水可开采利用的浅淡水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七点二,可开采利用量一点七八亿立方米。深层淡水虽然储量丰富,但开采较为困难。生物资源:可食用的野菜(苦苦菜、马齿笕、扫帚菜、银风菜等),年产约四百五十万斤;野兔年收食量约二万五千只;益鸟(燕子、鸽子、雀鸟等)年存养量约五十八万只;还有狐狸、獾、黄鼠狼、蛇、猫等。药材资源:主要有红花、丹参、艾、白羨藜、蝉蛻、土元,年收购自给有余。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巨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