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63
颗粒名称: 建置沿革
分类号: K901.9
页数: 5
页码: 145-149
摘要: 巨野县地处鲁西南,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伏羲氏族在大野泽农耕渔猎。1959年复菏泽专区,巨野为属,1978年又改属菏泽地区行署。
关键词: 建置 沿革

内容

建置沿革
  位置
  巨野县地处鲁西南,北纬三十五度零五分至三十分,东经一百一十五度四十七分至一百一十六度十三分。东与嘉祥、金乡两县接壤,南与成武,西与定陶,菏泽,北与郓城等县、市相邻。东西长四十五公里,南北宽四十二公里,总面积一千二百七十点三平方公里。
  沿革
  巨野县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伏羲氏族在大野泽农耕渔猎。夏,属徐州北境。商,封舜裔,建置遂国。周,为鲁西境。秦,属砀郡。西汉,始建巨野县,属梁国,先后又置山阳国、山阳郡、巨野郡、高平国、高平郡、济阴郡、乘邱县、昌邑县等。唐,置巨野县,先后隶属郓州东平郡、兖州鲁郡、河南道、麟州、戴州等。宋,废唐道,巨野县属京东西路。元,巨野县先后属济州、济宁府、济宁路。明,公元1374年废巨野县,公元1376年重建巨野县,先后属济宁府、兖州府、济宁州,山东省承宣布政司。清,仍为巨野县,先后属曹州直隶州、曹州府。1912年后,民国期间,一直为巨野县,先后属曹州府、济宁道、曹濮道、山东省府直隶县、山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等。1939年3月,在巨野北部建立巨野县抗日政府,5月建立中共巨西特委,12月建立金巨抗日政府。1940年10月,建立巨、嘉、金、成、定五县联合办事处。1944年建郓巨县政府。1945年2月撤金巨县,建巨南县,属冀鲁豫二专署,1948年改属湖西专署;巨野县属冀鲁豫七专署;郓巨县属冀鲁豫二专署。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建立,撤郓巨县、巨南县,分属巨野、郓城、菏泽、成武、金乡等县,巨野县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52年11月撤平原省,巨野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区。1958年10月撤菏泽专区,巨野县改属济宁专区。1959年复菏泽专区,巨野为属,1978年又改属菏泽地区行署。
  区划
  明,编三十五里。清,改为四十保,外附六屯,分东西南北四乡。民国时期,分八个区、六十一个乡(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按边区建置,隶属巨野、郓巨、巨南三县的区划交错多变。建国后至1958年春,划为十二个区、二十三个乡。1958年秋撤区并乡,划为十一处人民公社。1979年分为二十一处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为五镇、二十一个乡、八百五十个行政村。镇、乡名称为:城关镇、大义镇、章缝镇、龙堌镇、谢集镇,田庄乡、丁官屯乡、吕官屯乡“田桥乡、太平集乡、大李集乡、张表乡、王平坊乡、柳林乡、陈集乡、万丰乡、董官屯乡、葛店乡、营里乡、陶庙乡、独山乡、双庙乡、新城乡、昌邑乡、薛扶集乡、夏官屯乡。
  人口
  1943年三十六万四千九百五十三人。1949年增至四十三万八千三百三十六人。1983年增至六十五万七千六百一十二人。其中男三十三万三千四百七十八人,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点七一;女三十二万四千一百三十四人,占总人口百分之四十九点二九。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五百一十二点九六人。年龄在二十岁以下的三十万九千四百七十一人;二十一岁至六十岁的二十八万六千一百八十五人;六十一至八十岁的五万六千六百八十三人;八十一岁以上的五千二百七十三人。文化构成:六岁以上共五十七万八千八百七十四人,其中文盲、半文盲三十一万二千六百二十人;小学十七万三千二百六十一人;初中七万零四百七十二人;高中二万一千七百三十人;大专七百九十一人。非农业人口二万六千六百三十三人,农业人口六十三万九百七十九人。人口出生率千分
  之八点七六,死亡率千分之五点七一,自然增长率千分之七点零二。
  民族
  汉族六十五万五千八百四十四人,回族一千七百二十六人。壮族十一人,蒙古族八人,白族六人,藏族五人,黎族一人,满族五人,彝族五人,日本人中国籍一人。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

相关地名

巨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