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54
颗粒名称: 成武县概况
分类号: K925.52
页数: 36
页码: 109-144
摘要: 成武县位于鲁西南菏泽地区的东南部,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成武属农业县,建国初期县内没有工业,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也只抓了农业。笫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注意了发展工业,但发展缓慢。
关键词: 成武县 概况

内容

成武县概况
  建置沿革
  位置
  成武县位于鲁西南菏泽地区的东南部,东经一百一十五度四十四分至一百一十六度十一分,北纬三十四度四十九分至三十五度十分。西与定陶县、北与巨野县接壤,西南与曹县、东南与单县相连,东邻济宁地区金乡县。南北宽约三十九公里,东西长约四十一公里,总面积九百八十八平方公里。
  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周初属部国。秦置成武县,属东郡。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刘邦、周勃、曹参“攻破东郡尉及王离军于城武南”。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此事,两处用“成武”,一处用“城武”。因此,两千多年来,成武县名“成”、“城”交替使用。西汉初属梁国,后属山阳郡。东汉属兖州济阴郡。刘宋改用“城武”,北齐升为永昌郡,治部城。隋初废郡复为“成武”。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于县置戴州,606年(隋大业二年)州废。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复戴州,至643年(贞观十七年)州撤,县改属曹州。五代至金属单州。元属中书省曹州。明初,县名又为"城武”,属兖州府。清改属曹州府。中华民国前期先后属济宁道、曹濮道和山东省第一、第二、第十一专署。1939年7月1日,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1941年6月4日城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隶属于冀鲁豫笫十七专署,1942年冬划属第二十一专署(即湖西,名称屡易),1949年8月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52年随湖西专区改属山东省,1953年湖西专区撤销,改属菏泽专区。
  区划
  清代全县分为二十四个社。中华民国初期分为五个区。1949年全县分为八个区,1957年改为十个区。1958年春撤区,划为十七个乡(镇);秋,改建成十处人民公社;H)月,城武、定陶合并,县名复用“成武”。1962年初恢复定陶县,各辖原地区。1979年初,将十处公社划为十八处公社。1983年底,全县改设为:四个镇城关、天宫庙、大田集、汶上集;十五个乡一九女集、智楼、康集、孙寺、部鼎集、苟村集、孙庙、白浮图、张楼、桃花寺、党集、南鲁集、宝峰集、徐庄、伯乐集。共有五百零二个行政村,一千三百一十七个自然村。
  人口
  1949年,全县三十四万零三百五十一人,其中男十六万三千七百零八人,女十七万六千六百四十三人,性比例(女等一百)为九十二点六七;农业人口三十三万六千五百零一人,占百分之九十八点八七,非农业人口三千八百五十人,占百分之一点一三。自然增长率为千
  分之二十点八。1983年,增至四十八万四千九百一十八人,其中男二十四万二千六百六十五人,女二十四万二千二百五十三人,性比例(女等一百)为一百点一七。每平方公里四百九十人。农业人口四十六万一千二百零一人;非农业人口二万三千七百一十七人,占百分之四点九八。出生率为千分之九点六四;死亡率为千分之四点六六;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四点九八。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年龄构成是;十八岁以下二十一万五千六百九十人,十九至六十岁二十二万零八人,六十一至八十岁三万八千五百九十一人,八十一岁以上三千八百零八人。文化构成是:每千人有大学毕业生一点二九名,大学肄业和在校生零点零六名,髙中文化程度的三十五点三七名,初中文化程度的一百二十六点一二名,小学文化程度的二百五十七点一二名。
  民族
  全县共有八个民族。汉族四十八万四
  千八百四十五人,占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八。少数民族共有七十三人,其中蒙古族四人,回族四十四人,维吾尔族一人,苗族一人,壮族三人,朝鲜族二人,满族十三人,白族五人。
  自然条件
  地形
  境内全属黄泛平原,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三十八至四十六米,最高点在九女集乡孟庄村南,最低点在大田集镇冯集村东,坡降为五千分之一左右。全县微地貌有两种类型:一是缓平坡地,约一百二十万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其分布情况是,县城以西六个乡(镇)为高坡地,约四十万亩;中部九个乡(镇)为平坡地,约五十万亩;东部四个乡(镇)为洼坡地,约三十万亩。二是浅平洼地,约三十万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集中在全县十个大洼,即智楼洼、康集注、纯集洼、城湖、党楼洼、宝峰集洼、党集洼、大崔洼、吕洼、当典洼。
  地质
  大地构造属华北断块区(一级),鲁西隆起(二级),成武单断箕状凹陷(指下第三系,三级)。这个断箕在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燕山运动期间具雏形,无下第三纪定型。上覆很厚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据在九女集北申楼钻探,四千米处仍未钻穿。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境内遍布沼泽,后经黄河多次泛滥淤积,形成现代黄土覆盖的地貌。上层土质结构疏松,层理分明,岩性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粉砂、粉细砂和细中砂,局部有少量姜石。由于南北向的曹县断裂通过县境,控制了成武断箕的构造形态,并与东西向的凫山、苏集、侯集等断裂相交,因此新构造活动较强。1977年7月9日在县西南部天宫庙镇与智楼乡之间发生了四点八级地震,由于震中较深,地面损失不大。河流
  境内流域面积三十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十六条,其中一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十条。这些河道全系人工开挖的过境河流,形成东鱼河(原红卫河)、万福河两个排水系统,汇流后向东分别经单县、金乡县、鱼台县注入南四湖,属淮河水系。东鱼河自定陶来,由伊岗入境,至苏阁出境,入单县,境内长三十七公里,河床宽一百至一百二十七米,流域面积五百三十八平方公里。万福河自定陶来,由楚楼入境,沿北境东流,至冯集出境,入金乡县,境内长三十三公里,河床宽四十米,流域面积四百五十平方公里。这些河流总泄洪量为七千八百万立方米,雨季有水,冬春干涸,灌溉效益很低。
  土壤
  全县为一个土类,有两个亚类、两个土属、五十六个土种。潮土土属有二十一个土种,面积一百万零二千三百八十亩,占可利用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八,遍布全县;盐化潮土土属有三十五个土种,面积十三万六千七百三十三亩,占可利用面积的百分之十二,分布在苟村集、智楼、部鼎集、白浮图、南鲁集、汶上集、天宫庙七个乡(镇)。就表层土壤质地分,有砂壤、轻壤、中壤、重壤四种类型。其中轻壤、中壤各占百分之四十以上,这种土壤耕作性能良好,保水保肥,透气性好,砂粘适中,耐涝耐旱,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地瓜、棉花等作物。另有少量偏砂地和盐碱地,比较瘠薄,正在逐步改良。由于复种指数提高,加上养地措施不力,全县土地肥力不高,百分之七十五的为三、四级地块,养分含量偏低。总的状况是钾含量较高,有机质、氮素较缺,磷更缺。近年来,由于养用结合,土壤肥力逐步改善。
  气候
  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短缺雨多干风,夏热多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夕冬少雨雪多北风。据1960年至1983年二十四年统计,气
  温年际变化不大,年平均为摄氏十三点四度,极端最高气温为四十二点九度(1966年7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十九度(1964年2月18日)。历年平均降水量五百九十五点五毫米,年际变化较大,1967年多达九百三十四点九毫米,1970年仅有三百九十二点四毫米;年内季节分布不均,约百分之六十集中在夏季,冬季仅占百分之五。光照充足,历年累计平均日照时数为二千三百五十一小时,日照率为百分之五十四;一年之中,夏季最长,六月可达二百五十八点一小时,冬季最短,二月仅有一百六十二点一小时,春秋季相当。二十四年来,年均蒸发量为一千六百五十九毫米,一般五月最大,为三百零四毫米;二月最小,为四十四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百分之七十,春季为百分之六十二,夏季为百分之七十九,秋季为百分之七十四,冬季为百分之六十四。无霜期长,一般二百一十天左右,初霜于10月14
  日至11月21日,终霜于3月14日至4月21日。县内主导风向为北风,年频率为百分之十一,集中在冬季;其次为南风和东南风,年频率为百分之九,集中在夏季。
  自然灾害
  历史上成武县是多灾地区,水、旱、虫灾时有发生。随着化学农药的应用,虫灾基本控制。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开挖疏通河道,水患也基本解除;个别年份,夏秋雨量过于集中,部分洼地仍有渍灾发生。干热风是春末夏初主要灾害,多伴随着春旱发生在五月下旬;由于风力大、温度高、湿度小,一旦发生,就会造成小麦减产;一般减产二至三成,1962年干热风严重,竟减产五成。二十三年来的资料表明,轻干热风二至三年一遇,重者三至五年一遇。雨淞也是威胁性灾害之一,二十三年来已发生四次,呈五年一遇,多发生在一至三月份。1971年3月1日夜发生雨淞,至3月4日12时13分止,长达七十六小时,电线杆倒断一千余棵,压断各种电线一千五百余处,电话、广播、交通中断,折毁树木无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约一百四十八万二千亩,可利用面积一百一十三万九千一百一十七亩,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六点八六,其余为河、渠、路、村和工厂占压,荒地不到百分之一,因此,必须十分注意节约用地。矿物资源:据初步探测有煤、石油、天然气,另外还有土盐、土硝和芒硝,现已很少生产。境内地上水缺乏,虽然拦河建有蓄水一百万立方米的拦河闸三座,十五万立方米以上的拦河闸九座,一次可拦河水一千五百九十万立方米,但一遇干旱,水源不足,河道干涸,灌溉效益不高,每年仅可浇灌粮田十三万亩。地下水比较丰富,潜水埋深一点六至七点七米,常年水位变幅一般为一点五至二点五米,西部大于东部。潜水流向自西向东,
  与地上水流向基本一致。潜水埋藏量为一亿六千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七千万立方米。全县有机电井六千零九十三眼,单井涌水量每小时二十至六十立方米,大部分为淡水和弱矿化水,适于农业灌溉。野生动物有:黄鼬、獾、狐、野猫、野兔、蛇、蝎、蚯蚓、猫头鹰、啄木鸟、麻雀、喜鹊、山雀等。药材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枸杞、生地、红花、槐米、蝉蛻、杏仁、桃仁、香附、全萎、天花粉等。其中枸杞、生地、槐米、蝉蜕除满足本地需要外,尚有批量外运。
  经济状况
  成武属农业县。建国初期县内没有工业,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也只抓了农业。笫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注意了发展工业,但发展缓慢。工农业总产值一览表农业
  全县耕地七十四万九千亩,人均一点六五亩。建国前土地瘠薄,耕作粗放,粮食单产不足百斤。建国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农田基本建设,使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产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到1983年底,开挖和疏浚了二十五条河道,基本免除了水涝灾害,拦河建有蓄水闸十三处,扬水站四十五处,开挖渠道三百零九条,打机井六千零九十三眼,使灌溉面积达到四十四万亩,其中稳产高产田三十二万亩;采取挖沟排碱、翻淤压碱、增施有机肥料等多种措施改良土壤,亩施化肥达到四十六斤,增强了土壤肥力;农业机械发展较快,总动力已达十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九马力,有柴油机四千六百四十一台,电动机两千七百七十台,各种类型拖拉机九百零四台,载重汽车一百六十三辆,农村通电至十八个乡(镇)的三百二十一个行政村,年用电一千三百三
  十四万度,机耕面积五十一万亩;重视科学种田、实现了良种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耕作制度已由原来的二年三作,逐步过渡到以小麦为主的一年两作,即小麦和大豆或玉米轮作、小麦和棉花套种,复种指数为百分之一百五十。桐粮间作面积逐渐扩大,已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四士六。1983年小麦三十九万三千八百四十亩,单产六百二十四斤,玉米十一万九千四百八十九亩,单产四百零六斤,大豆十一万八千四百七十六亩,单产一百零七斤,粮食总产三亿三千五百五十九万五千五百斤,较1982年增长百分之五十六。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三十九万八千一百八十四亩,单产皮棉一百一十九斤,总产量四千七百五十四万五千七百斤;烟叶七千六百零七亩,单产三百五十九斤,总产量二百七十二万九千七百斤。近几年来,成武县农业生产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是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断完善,专业戶、重点户逐
  渐増多,现已达到一万二千多戸,占总农户的百分之十二,同时商品生产逐渐活跃,商品率达百分之五十二点六;二是农村出现了科学热,十八处乡(镇)建立了科协组织,有科普小组二百三十四个、科技带头户一千六百五十户,全县平均十户订阅一份《山东科技报》。
  林业
  主要乔木有:泡桐、杨、槐、刺槐、榆、柳、椿、楝、桑、柏等;主要灌木有:红柳、白蜡、紫穗槐、簸箕柳等;主要果树有:红枣、苹果、桃、梨、杏、李、柿子、葡萄等。1983年林木育苗五千三百六十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六万三千一百四十亩,四旁树木一千四百九十七万二千株,其中桐树二百五十四万株。农田林网面积四十一万亩,绿化河沟渠路一千零九十条、长四千六百三十二华里,桐粮间作三十五万三千亩,成片造林六万二千六百七十亩,其中泡桐林四万五千二百七十亩四条”六百七十八万墩。全县林木覆盖
  率为百分之十三,木材积蓄量为二十八万立方米。县内有国营林场三处,工人九十名,实有林地面积一千六百零二亩。果树面积为六千七百五十三亩, 年产量为五百五十七万零二百斤。
  畜牧业
  建国初期,大牲畜发展迅速,1955年达到四万九千六百六十四头;以后逐年减少,1960年仅一万五千四百六十四头,至1978牟才发展到两万七千六百五十五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年上升,1983年底,大牲畜存栏为四万二千四百零八头,其中牛两万八千零九十一头,马四千九百九十六匹,骡两千三百三十五头,驴六千九百八十六头。生猪饲养量下降,1978年为十四万三千七百四十头,1983年降至四万九千六百七十八头,出栏两万八千零二十五头。羊二十一万六千一百只,其中山羊十五万五千六百零八只。养蜂两千三百箱,年产蜜五万余斤。养禽五十万零九千五百零七只,产蛋三百一十一万八千三百零八斤。
  近几年畜牧业开始向商品性生产转化,出现了一大批养殖专业户。九女集乡南张楼村张守之,养貂四年,年年收入过万元。黄牛除使役外,不仅供就地宰杀,而且有膘牛出口。
  副业
  建国前,农村副业主要是家庭纺织、编织、铁器、木器和土陶制作等。建国后副业一度发展迅速,后因“左”的思想影响,除集体工副业外,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随着各种形式责任制的推行,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1983年产值达八百零二万元;家庭手工业恢复很快,主要是席萎筐篮编织、土布纺织、木器加工、金属器具加工、土陶烧制、食品加工等,年收入二百余万元。
  渔业
  建国前只有城湖和坑塘有鱼类自然繁殖。建国后淡水养殖发展较快。1949年坑塘鱼产量仅十吨,1966年达到二百五十吨,城湖鱼虾很受欢迎。“文化大革命”中,毁湖造田,坑塘荒废。实
  行责任制后,坑塘承包,渔业恢复较快。1983年淡水鱼达二百六十吨,藕一百七十万斤,蒲苇三百二十九万斤,年产值九十八万元。鱼类有白娃、花鲢、草鱼、鲤鱼、鲂鱼、鲫鱼、黄鳍、泥鍬、甲鱼等。除城湖近三千亩水面外,全县有坑塘两千二百零八个,总面积一万五千亩。现有种鱼场一处,拥有四十一个鱼池.五十亩水面,每年可产鱼苗三千万尾,除满足本县放养需要外, 还销本省及邻省制分地区。
  工业
  建国前,仅有少量小红炉,木匠铺和简单手工作坊。建国后,工业发展缓慢,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百分之六点六;第五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为百分之二十点一。1983年工业总产值达到六千三百二十三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六点九,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三千四百九十二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二千八百三十一万元。全县共有电力、化学、机械、
  建材、木材加工、食品、纺织、缝纫、制革、造纸、文教用品等九十九个工厂,其中全民所有制工厂十二个,集体所有制工厂八十七个(县直十六个,乡镇七十一个),共有四千六百五十八名工人。主要产品有氢氨、木制家具、砖瓦、食品、磨粉机、丝织品、松紧布、卫生纸等,销路较好的是木制家具、丝织品和松紧布。县木器厂建于五十年代,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
  交通
  建国前这里交通闭塞,虽有巨(野)商(丘)、定(陶)畅(山)、曹(县)金(乡)三条所谓官路通过县境,但路线曲折,路面低洼,河多无桥,极少有机动车辆通行,主要交通工具为铁木轮大车和手推木轮小车。建国后交通迅速发展,至1983年,定确、聊(城)商(丘)、曹(县)鱼(台)、定(陶)丰(县)四条公路干线交叉贯通县境,连接县内七条支线,形成公路网,乡镇全部通车,通车里程为二百三十二点二一公
  里,其中沥青路面为一百五十一点五公里。1983年已有汽车四百一十辆一千三百二十二吨位。每天长途客运始发车十七部,过境车三十四部,日客运量七百人次;县内短途始发至五个班次,四条线路,客车通达十四个乡(镇)。年货运量为二十八万七千吨,其中汽车运量十四万二千吨;货物周转量一千八百零二万吨公里,其中汽车为一千五百九十九万吨公里。公路养护完好率为百分之九十,境内共有公路桥梁五十座,涵洞三百零六座,客货运输晴雨畅通。
  邮电
  建国前县有邮政局一处,职工不足十人,较大集镇设有代办所,业务量很低;电话由政府管理,只在县区间官方通话。建国后邮电事业发展迅速。1949年邮政业务从交通局分出,设立邮政局。1953年邮电合并,有职工二十余人,五十门交换机一部,总收入三万七千元。1983年,全县设有邮电局、支局、代办所十一处,邮票代售点四十三处,信筒、信箱四十二个;邮电职工一百五十六人;邮路一百三十七公里,投递线路一千五百零一公里,村村通邮;磁石交换机十九部,八百三十门,实用三百四十四门,乡镇通话;全年总计发行报纸三百七十八万二千六百九十七份,杂志二十七万四千七百三十七份;营业总收入为三十九万八千四百一十二元。
  商业
  成武商业在建国前十分落后,县城和较大集镇仅有小饭馆和经营日用杂货的小店铺。1948年后,开始组建供销合作社。1952年建立国营商业机构。1983年底,全县共有商业机构两千五百一十二个,从业五千九百六十九人。其中:国营一百六十一个,一千八百七十七人;供销二百五十个,一千七百零三人;集体三十五个,三百二十三人;代购代销点四百六十三个,四百六十三人;个体商业户一千六百零三个,一千六百零三人。零售网点两千三百四十五个,四千二百零二人。属饮食服务行业的营业点一千三百一十九个,一千七百五十七人。全县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为一亿零七百四十八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一亿零六十九万元。居民消费,县城一千六百四十八万元,乡镇四千七百三十一万元。全县设有二十处集市,以便利农副产品交易。主要外贸品种为粮油、食品、土产和畜产品;外贸总额九百九十万元。全年粮食征购量为三千四百五十七万斤,销售量为五千三百一十六万斤。
  土特产品
  (一)木制家具:制作精细打由漆考究,款式新颖,畅销省内外。近几年来,由于县内桐木积蓄量增加,桐木加工引起日本客商兴趣,1980年以来,已五次派员来成武,洽谈业务,县木器厂也派员赴日本考察,已有批量产品出口。(二)鲁西黄牛:体大力强,役肉兼优,近几年发展较快,全县出现了四个养牛专业村,三十二个专业户。膘牛已开始出口,1983年为六百零五头。(三)青山羊:青猾皮质轻毛细,花纹美观,为县内传统外贸产品,1983年出口二十七万张;羊肉是群众肉食主要来源之一。(四)名吃:白酥鸡,用鸡脯、蛋清、猪膘、猪瘦肉研磨蒸制而成,改刀后,浇以高汤,底红顶白,暄软劲脆,香而不腻,鲜美爽口,为县内招待贵客必备之名菜。鸡肉包,以鸡肉、青菜、小磨香油佐以五香料为馅,烫面为皮,小笼蒸制,精巧美观,鲜香可口。
  财政
  1983年财政收入五百五十万七千元。地方财政收入二百七十五万三千元,开支一千一百四十万七千元,上级补助八百八十五万二千元。全年统算,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但由于历年财政亏损,年终滚存赤字六十五万八千元。
  人民生活
  1983年全县职工工资人均七百六十七元。农民收入人均二百五十一元厂较1982年增加九十五元;人均口粮五百八十七斤,较1982
  年增加二百五十三斤。城乡人民储蓄余额二千九百三十六万元,人均五十三元,总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九百七十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一百四十四。全县商品销售总额达一亿元。1983年销售电视机二百一十台,收音机一万零九百一十四台,电风扇四百七十四台,自行车七千三百六十四辆,手表六千九百八十三只,缝纫机三千七百九十八架。
  文化事业 教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学校教育处于停顿状态。解放区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仅城东北三个区就有三处高小和二十七个初级班,九百三十名学生。建国后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49年有小学一百三十一处,在校学生五千九百二十四名,教职工二百一十二名;干部业余学校一处,学员七十名;农民识字班一千零二个,学员二万零五十二名。1983年,全县有小学五百一十四处,在校学生七万三千四百七十三名;普通中学八十一处,在校学生二万零四百一十四名;师范一处,在校学生一百九十八名;农业中学三处,在校学生五百三十名。学龄儿童入学率为百分之九十七点七。教职工四千一百四十九名,其中专任教师三千六百九十二名(公办一千五百二十六名,民办二千一百六十六名)。参加电视、广播、函授大、中专学习的有一千八百二十人,参加业余学习的职工有二千五百八十人。1979年至1983年的五年中,全县升入大中专学校的共有一千三百四十名,其中大专四百三十三名,高中升入中专五百二十名,初中升入中专三百八十七名。学前教育有所发展,有托儿所、幼儿园四百余处。
  文化
  建国前文化生活贫乏,只有民间戏曲
  剧团晾台演出传统戏曲和流散艺人说唱曲艺。建国后,有县文化馆一处,乡(镇)文化站十处。新华书店一个。豫剧团、四平调剧团各一个。剧院一座,建筑面积二千七百平方米,座席一千四百三十五个。电影公司一个;县城影院两座,建筑面积二千五百平方米,座席三千一百个;乡(镇)、村办电影队四十五个,各种放映机五十五台。1983年放映电影九千三百八十四场,观众一千四百九十万人次,每人平均三十三场。传统民间艺术有狮子、龙灯、高跷、旱船;地方曲艺有坠子、花鼓、琴书、弦子鼓等;乡村有曲艺队、组四十一个,持证在民间巡回演唱。全县有各类创作骨干四十五人,其中被省级协会接收为会员的八人。《包楞调》、《花蛤蟆》、《蜜蜂采花》三首民歌灌注了唱片。县广播站于1956年5月建立,1965年开始用专线广播。1983年有放大站十八处,广播线路一千二百七十三杆公里,喇叭八万六千六百只。同年建电视差转台一处,可同时转播山东省、河南省两套节目。
  体育
  建国前除学校有简单体育活动外,民间仅有部分村庄自发开展武术活动。建国后学校体育运动活跃。1965年县体委建立后,体育设施增多,体育活动逐步开展起来。有体育场一个,内有灯光篮球场和小型射击场。到1983年,全县有国家等级裁判员、运动员七人。在多种体育项目中,篮球、射击较为突出。男、女少年篮球队1964年获地区冠军。女队1968年代表地区出席省篮球运动会,获笫六名。渠立晨获1981年全国射击分区赛华东协作区南昌赛区男子自选步枪六十发卧射第一名,1982年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男子小口径步枪六十发卧射第一名,3X40第一名。几年来,向省输送运动员十二名。
  卫生
  1950年全县仅有卫生员十名。1951年县医院建立,有病床八张,卫生员十四名。到1983年,全县有医院十九处,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各一处,共有病床四百三十九张,从医人员一千零六十一名;另有乡村医生七百五十七人,凭证行医于民间。由于医疗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天花绝迹,丝虫病基本消灭,疟疾、麻疹基本控制。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大手术一般不用出县。据1983年底统计,全县育龄夫妇六万二千二百七十二对,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五万七千七百七十六人,节育率百分之九十二点八,四种节育手术三万九千二百四十三例,一胎率百分之八十五点九五。
  科技
  建国以来,科学技术队伍逐步壮大,1983年统计有大中专毕业生三千零五十二人(大专七百二十四人,中专两千三百二十八人),其中工程师二十四人,助理工程师九十八人,工程技术员六十九人,技师两人;农艺师二十人,助理农艺师四十四人,农业技术员四十四人》农经师五人,助理农经师九人,农经技术员九人;畜牧师三人,兽医师两人,助理畜牧兽医师十七人,畜牧兽医技术员三十一人;讲师四人,特级教师一人;医师一百三十一人,医士一百三十二人。有县级学会、协会八个,会员三百二十五人。几年来经过省或地区有关部门鉴定或验收的较大科研成果有六项,其中九女乡林业站研究的泡桐人工接干修枝技术获山东省林业厅1979年至1980年林业科技成果三等奖。
  重大事件
  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城武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12月,李自成起义军将领白广恩攻破城武县城,杀知县任万民和典史张复初。
  城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1年2月,中共巨南工委派王绍一来城武。6月4目,召开群众大会,宣告城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王绍一任县长。
  巨石砸坦克
  1942年5月16日,日伪军五百余人,坦克两辆,汽车十九辆,到县东北部扫荡。刘菜园一带村民坚决抵抗,一连三次打退日伪军进攻。下午,日伪军在坦克掩护下冲进刘菜园,刘金端等四人据守土楼,推下巨石;将坦克砸毁,日伪军仓惶逃窜。
  光复县城
  1945年9月5日,冀鲁豫军区部队和县大队消灭了守城伪军七百余人,城武县城沦陷达六年之久,终于得到光复。
  解放县城
  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将县城占领。1947年1月130,晋冀鲁豫野战军在白浮图一带歼灭了由伪军改编的河南省保安第四纵队大部,随后又和地方武装一起解放了县城,活捉了国民党城武县长兼保安大队长智永德。著名人物
  李化鲸
  (?一1649年)原籍直隶,流寓城武,当捕役。因善泅,被委以河务,驻曹县。1648年(清顺治五年)为曹州守备。由于结纳绿林,被告发谋反,遂闻讯起义。七月四日至九日连克曹县、城武、曹州、定陶四城;劫官库,开监禁,杀州县官员,震撼曹州诸邑。后遭清兵镇压,李化鲸被俘遇害。
  张于魏
  (?一一?)字星纬,今城关镇金庄人,清初贡生。因母病,弃学习医。他博览群书,并漫游大江南北,遍访各地名医,历时十余年,终使医术大进,内外科都很精通。《曹州府志》称他“同郡诸邑罕其俦”。著有《妇科汇集秘要良方》上、下册。
  周自齐
  (1871—1923)其故里即今孙寺
  乡周郑庄(原属单县),曾任清驻外使节,外务部左丞。1911年任袁世凯内阁度支部副大臣,次年任山东都督,镇压革命党人。因支持洪宪帝制,被列为祸首之一,亡命日本,至1918获特赦。1922年任国务总理兼教育总长。1923年病故于北京。
  朱启连
  (1923一一1948)又名启皋,孙庙乡朱集村人。1947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2月入党;9月,在汶上县阻击战中荣立一等功;10月,在东平战斗中率全班战士于二十七分钟内爆破敌人十一座碉堡,被命为“特等功臣”。在淮海战役中光荣牺牲。
  徐鹏翥
  (1902一1976)又名徐志辉,字云轩,城内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加入共青团。五卅运动后,回曹州,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团员三十四名。1927年在武汉军政学校,由恽代英主持转为共产党员。“四•一二”后,回曹州开展工作,10月初,创建中共曹州支部,任书记。1976年病
  故。
  程九柯
  (1908一1974)城关镇程堂村人。1938年1月至延安,3月入党,10月随毛泽民等赴新疆工作。1942年被新疆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1946年获释后,在延安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建国后曾任北京航空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监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因“新疆叛徒集团”案遭受诬陷,1974年含冤去世。1978年中共中央为“新疆叛徒集团”假案平反,其冤昭雪。
  刘儒林
  (1902一1980)城关镇刘桥村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参加北伐,后任国民党河南省府秘书、副军长等。1949年1月随傅作义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副军长,曾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转业到安徽省。1980年因病去世。生前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并从事民主党派工作,担任安徽省民革领导小组
  组长。
  名胜古迹
  文亭山
  原是一土丘,传为曾参与“三冉”会文处,后人建“文亭”于其上,以示纪念,故名文亭山。周至汉代的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9年于此建烈士陵园,山上有纪念堂、骨灰堂和花圃。
  张寿墓碑
  汉碑,隶书。传为蔡邕书,1926年上海扫叶山房《四体大字典》曾选其中部分字作范字。残碑犹存。
  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撰文并书,正楷。现存摹刻有二:一在西安碑林,称“陕本”或“西庙堂碑”;一在成武,称“成武本”或“东庙堂碑”。现由县文物室收藏。
  张成墓碑
  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存南
  鲁集乡白海村前张氏墓地,1981年省文物局和县政府拨款重修碑楼,并树标保护。
  田塔
  位于大田集镇田:塔村东,建于唐开元年间。此塔地面以上现存四层,高五百五十六厘米,尚有部分淤入地下。塔呈方形,全部石结构, 造型古朴端庄;为鲁西南所仅有。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