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37
颗粒名称: 文化事业
分类号: G127
页数: 8
页码: 34-41
摘要: 菏泽地区素称“戏剧之乡”,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山东梆子、豫剧、大平调、四平调、枣梆、两夹弦、柳琴、大弦子、柳子、曲剧等十大剧种。建国后,菏泽各级各类学校蓬勃兴起,不断发展。菏泽地区是中医学发祥地之一。商初北亳(今曹县)人伊尹,早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汤液疗法,并著有《汤液本草》。此后菏泽大地几经沧桑,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关键词: 文化事业 菏泽文化

内容

文化事业
  教育
  1949年,全区仅有中等专业学校五处,普通中学四处,小学二千四百六十六处。在校学生共十三万八千四百零二人。建国后,各级
  各类学校蓬勃兴起,不断发展。到1983年底,全区共有高等学校三处,在校学生一千四百九十四人,教职员工六百七十二人;中等专业学校十三处,在校学生四千五百五十一人,教职员工九百三十五人;技工学校二处,在校学生五百七十二人,教职员工一百七十四人;普通中学一千一百五十五处,在校学生二十五万八千九百人,教职员工二万零八百六十一人;职业中学三处,在校学生五百五十七人,教职员工五十八人;农业中学二十四处,在校学生四千三百六十二人,教职员工五百六十五人;小学六千五百零六处,在校学生九十九万人,教职员工三万九千七百零九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四点四。1977年至1983年,共升入髙等学校九千二百五十一人,中等专业学校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七人。1983年,有托儿所、幼儿园三千零八十三处,入托十一万八千九百九十人,占学前儿童的百分之十七点一;
  各类农民业余学校三千一百五十六处,学员十六万一千九百人,1982年和1983年共脱盲十万四千六百六十八人。1983年,参加电视大学学习的一千一百五十七人,参加业余教育的职工三万四千六百五十六人。
  文化
  菏泽地区素称“戏剧之乡”,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山东梆子、豫剧、大平调、四平调、枣梆、两夹弦、柳琴、大弦子、柳子、曲剧等十大剧种。传统民间艺术有狮子、高跷、竹马、旱船、龙灯等。现有各类剧团三百七十五个,演员和剧务人员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五人,其中县以上专业剧团二十一个,演员一千二百五十人;县以上剧场十二处。郓城县丝弦圣手王殿玉技艺高超,闻名全国;曹县豫剧团名演员黄儒秀(定陶县人),地区两夹弦剧团名演员黄云芝(东明县人),在鲁西豫东均有较大影响;河南省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赵仪亭等,均系曹县人。
  到1983年底,全区有电影放映单位五百一十五个,其中县城影院二十一个,集镇影院四十八个,农村流动放映队四百四十六个;电视转播台一座,差转台六座;县(市)广播站十处,乡镇放大站二百二十二处,线路一万三千二百一十八杆公里,喇叭一百三十万支,入户率达百分之八于四。县以上图书馆六处,县(市)文化馆十处,地区艺术馆、文展馆各一处。地、县(市)图书馆藏书四十万册。《菏泽市报》(周报)面向全省,《牡丹》(文艺杂志,双月刊)发行全国。建国以来省级以上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菏泽地区著作共计三十五本。
  体育
  菏泽地区人民自古爱好体育,一向被誉为“武术之乡”。早在十九世纪末。单县人刘士端就以设拳场组织群众。反封建、砸教堂。菏泽市武术高手杨士文,1929年赴南京参加国考。获得拳术、摔跤、举重三项甲级奖。建国后,菏泽地
  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983年,全区共有看台灯光球场三处,一般灯光球场六处,四百米标准田径运动场七个,游泳池(五十米)一处,举重房一座,射击场一处。全区体委系统有专业体育工作者一百七十八人,其中教练员七十二人。体育中学一处,专训班二个,共计学生一百一十人,分别进行田径、篮球、游泳、举重、射击五个项目的训练。县、市业余体校十处,业余体育训练点五处,参加训练的共七百八十人。全区向国家和省共输送运动员八十三名,在省第十一、十二届运动会上两次赢得输送人才荣誉称号。国家男篮主力队员穆铁柱和在第九届亚运会上荣获两块金牌的举重运动员马文广、荣获一块金牌的射击运动员刘明军,均为菏泽地区所输送。电影《少林寺》中色空和尚的扮演者刘怀亮,《浪子燕青》中扮演燕青的鲁国庆,扮演孙二娘的段章丽, 亦系菏泽地区武术运动员。
  卫生
  菏泽地区是中医学发祥地之一。商初北亳(今曹县)人伊尹,早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汤液疗法,并著有《汤液本草》。此后菏泽大地几经沧桑,卫生事业发展缓慢。直到解放前夕,还是缺医少药,瘟疫流行,天花、麻疹、霍乱等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建国后,中西医同步前进,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到1983年底,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五百一十一处,其中城镇八十八处,乡村四百二十三处,床位七千三百三十二张,平均一床负担一千零七人;医护人员一万六千九百三十六人,其中中医师四百九十九人,西医师一千九百九十八人。全区拥有县及县以上医院十九处,诊断符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治愈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地区医院外科体外循环用于临床,妇产科喂养一至二公斤体重早产儿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二以上,五官科开展了喉成型术十二例均获成功。单县中心医院断层X线摄片用于临床,外科开展了耳再造成形术;菏泽市医院进行了肺叶切除;巨野县医院开展了异体骨移植。全区拥有乡镇卫生院二百二十个,能够做上腹部手术的三十二个,能做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的九十七个,能做X线检查的一百三十九个,能开展生化检查项目的五十八个。妇幼工作大力开展了产期保健、科学接生、查治妇女病的活动,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由于医疗条件和环境卫生的改善,境内天花、霍乱、黑热病、丝虫病已经消灭,麻疹、疟疾、结核等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地方病的防治,重点开展了降氟改水工作,高氟区的三万五千多人吃上了卫生低氟自来水。1983年,全区实行计划生育的八十九万六千六百三十一人,计划生育率为百分之八十三点九,节育率为百分之八十九点七,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千分之四点零八。
  科技
  1983年底有各级各类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机构一千零七十八处,共有科技人员四万一千五百三十五其中自然科学方面一万八千人,社会科学方面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五人,已取得技术职称的共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九人,其中高级职称的十八人,中级职称的一千五百八十三人,初级职称的一万三千七百二十八人。从1972年到1982年,全区共取得较大科研成果一百四十一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授奖的一项,即鄄城县泡桐站“关于桐粮间作效益的研究”;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一项,即地区农科所培育推广的“跃进五号大豆”;全省科学大会授奖的十九项。此外,郓城县医院刘乃施等人关于人类胎儿造血组织研究成果,将填补我国有关胎儿造血基础医学理论的一项空白。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