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35
颗粒名称: 自然条件
分类号: P942
页数: 13
页码: 6-18
摘要: 菏泽地区地属华北平原,也有低山、残丘和积水洼地,菏泽地区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全区土壤共分六大土类,十二个亚类,三十个土属,一百七十个土种。境内原始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长期垦殖和黄河多次淤湮,已不存在。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关键词: 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

内容

自然条件
  地形
  菏泽地区地属华北平原,也有低山、残丘和积水洼地。就面积而言,平原约占百分之九十七点五七,山丘约占百分之零点二八,水面约占百分之二点一五。
  平原:境内平原为黄河冲积而成。地面高程自西南向东北逐步降低,平均坡降为八千分之
  一。最高点在东明县焦园,海拔六十七米;最低点在梁山县大安山一带,海拔三十七点五米。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冲刷沉积,地面波状起伏,岗洼相间,形成了五种主要微地貌类型:河滩高地沿黄河故道呈带状分布;缓平坡地面积较大,遍布全区各县;浅平洼地较多,仅万亩以上的大洼就有二十四处,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背河槽状洼地分布在黄河大堤南侧和黄河故道大堤北侧,呈东西向带状;扇形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由黄河多次决口冲积而成。
  山脉:境内有山岭四十四座,大小山头一百零八个,均属泰沂山切断余脉。除巨野县金、独二山外,其余皆在梁山县境內。梁山位于县城东南,南北二点五公里,东西二点四公里,海拔一百九十七点七米。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纵横数百里。元代人施耐庵据此和有关义军的民间传说写成《水浒传》一
  书,梁山遂驰名遐迩。腊山,位于梁山县东北部、东平湖西岸,东西三点五公里,南北二公里,海拔二百五十八点四米,为境内最高山峰。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洞府幽险,庙宇浮空;远眺东平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堪称鲁西南佳景,系旅游胜地。
  河流:现在菏泽地区行水的黄河,为1885年河南兰阳(今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的河道。河水自东明县焦园乡入境,经东明、菏泽、鄄城、郓城、梁山五县(市),至梁山县斑鸠店乡出境,境内段全长三百九十六华里,河面最宽二十华里,最窄六华里。河水含沙量每立方米高达二十七点八公斤。由于多年泥沙沉积,河床一般高于背河地面三至四米。历史上黄河在境内易决易徙,对人民危害极大。建国后,加高加固了护河大堤,兴建了东平湖等蓄水引黄工程,黄河已逐渐变善为利,造福于人民。
  建国前,境内大小河道多是随着黄河决口冲刷的溜道而形成的,因此,变迁频繁,水系混乱,一遇大雨夕坡水漫流。建国后,经过三十多年的疏浚、开挖,现有五十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河沟九十二条,一百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大中型河流四十五条,其中大型骨干河流十条夕分属于梁济运河、沬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原红卫河)、太行堤河、黄河故道六大排水系统,多为东西流向,均属淮河水系。东鱼河系南四湖以西排水系统调整新挖河道,上起东明县的刘楼村,横贯东明、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六县(市),下游至济宁市鱼台县西姚北村入昭阳湖,境内长一百二十三点二公里,流域面积五千二百零六平方公里,是南部的主要排水河道,并接收河南省兰考县的客水。洙赵新河上起东明县高村东北,流经菏泽市北部、郓城县南部和巨野县中部,从新邱公岔河入口处流入济宁市,于刘官屯东北入南阳湖,境内长一百零二点二公里,流域面积四千一百一十九平方公里,是北部的主要排水河道。
  湖泊:境内古代有菏泽、大野泽、雷泽等,但早已淤湮成陆。今之东平湖,由古代梁山泊演变而成,是当前黄河下游仅存的一个天然湖泊。东平湖南起梁山县安山镇接运河,北至清河门与黄河相通,总面积为六百三十二平方公里,其中境内部分五百零三平方公里,占百分之七十九点五;常年积水面积为一百四十平方公里,其中境内部分一百一十三平方公里占百分之八十点七。1958年修建的二级湖区,主要用于黄河汛期的蓄洪滞洪,以保证下游的安全。
  地质
  菏泽地区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除孤山丘陵区有少量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出露外,其他地区均为第四系地层所复盖。第四系地层在山麓地带较薄,厚度数十米,离山越远越
  厚。根据有关资料,境内第四系地层厚度一般为二百米至四百米,最深处可达千米,下伏第三系地层。第四系地层的成因,一般属湖河相沉积物,少数与风成有关,其中大部分为黄河冲积物。岩性主要为粘土、壤土、砂壤土、粉砂、粉细砂,少数地方有中细砂。
  土壤
  全区土壤共分六大土类,十二个亚类,三十个土属,一百七十个土种。潮土一千四百四十六万亩,约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四点二。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堤右侧、黄河滩内的开阔河滩髙地及菏泽东部、定陶北部、梁山南部的垄岗河滩高地,宜作小麦、大豆、玉米等。风砂潮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遗留下来的砂质河槽地,可营造防风林,固砂后亦可农桐间作。沙壤质潮土系黄河泥沙堆积而成,因而濒临黄河及其故道的县、市都有,宜作各种植物。缓平坡地以轻壤质潮土为主,宜作小麦、大豆、玉
  米等作物。盐渍化潮土主要分布在背河槽状洼地、黄河故道两侧及岗洼交接的二坡地上,宜作性较差。各类土壤普遍缺氮少磷,部分缺钾,有机质含量小于百分之零点六的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植被
  境内原始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长期垦殖和黄河多次淤湮,已不存在。现今的植物覆盖面积为一千二百七十六万亩,其中造林七十三万亩,农作物一千一百六十二万亩,属人工植被;有野生草木的荒滩荒山四十一万亩,属自然植被。
  气候
  菏泽地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在摄氏十三点五度至十三点九度之间。极端温度:最高为摄氏四十三点七度,最低为摄氏零下二十点六度。无霜期一般为二百至二百一十五天。北部的梁山、郓城和中部的巨野、定陶四县为二百零八天;东明
  县最长,为二百一十九天;、其余各县均在二百一十天以上。各县大于和等于摄氏十度的积温,一般在摄氏四千五百零二点四度至四千六百一十三点四度之间。日照时数年平均为二千三百三十至二千六百三十七点五小时。境内主导风向是南、北两个风向,频率多在百分之十以上。偏北风一般为冬季风,偏南风一般为夏季凤。春秋二季则为两主导风向的转换季节。各县风速累年平均为每秒二点七至三点七米。全年以四月风速最大,累年平均在每秒三点六至四点七米之间;一般以八、九月份最小,累年平均在每秒二至三米之间。累年平均降水量为六百一十一点八至七百一十一毫米。但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降水占全年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冬季不到百分之五,形成了春旱夏涝的自然现象。湿度和降水密切相联,地区分布的规律都是自北向南递增。各县累年平均绝对湿度为十二点八至十三点五
  毫巴,以七月最大,平均在二十八至二十九点二毫巴之间;以一月为最小,平均在三点四至四点五毫巴之间。各县累年平均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六十八至七十二之间,以七、八月份最大,但五、六月份为全年最低值,平均为百分之六十以上。
  自然资源
  土地:现有土地二千零一十万四千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一千五百三十五万亩,约占百分之七十六。除村庄、城镇建设和农业、林业等用地外,尚有八万亩荒、沙地及四十万亩水域未被利用。 水:年降雨量平均值为六百九十三点八毫米折合总水量为九十亿立方米,地表经流量十一点八立方米。这些水量因无拦蓄工程,大多数不能用于灌溉。地下水分布大体为三个类型:一是全淡水型,面积为一千三百六十五点五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鄄城、郓城、梁山三县的北部号二是浅层淡水,面积为一万零五百三十二点
  八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菏泽、鄄城、郓城、梁山、东明、曹县等地;三是表层无淡水,面积极小,集中分布在巨野的东北、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洙水河沿岸。咸水层矿化度一般大于每升三克,有的高达每升六至九克。全区地下水可采量约为十七亿六千万立方米,宜井区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四。黄河流经本区累年平均流量为四百八十六亿七千万立方米,每年可引客水八至十一亿立方米。由于受开采手段和水利设施的限制,以及灌溉回渗的损失等,可用于灌溉的水量为二十二亿六千二百万立方米(可灌田七百五十万亩)。如使全部耕地达到灌溉要求,总需水量三十五亿一千万立方米,尚缺水十二亿四千八百万立方米,加上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水缺少量则更大。因此,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和使用水资源,是全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生物:野生哺乳动物和鸟类,建国初期种类繁
  15多。由于化学药物的使用,多种野生动物近于绝迹,仅存的有黄鼬、野兔、刺猬、猫头鹰、鹤鹑等。境内野生植物主要是各种草类。莠草、芨芨草、苦苦菜等,多与农作物杂处于田间,是农家积肥、喂畜、烧柴的重要原料。另外,枸杞、车前子、黄芪、生地、益母草、蒲公英、香附、半夏、蝉蛻、蝎子、土元等为常用中药材。
  矿藏:现已探明,全区地下石油储量约二亿吨,天气储量约一百二十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东明县、菏泽市境内。煤炭储量约二十九亿吨,煤层距地面五百至七百米,主要分布在单县、成武、巨野、郓城、梁山等县。
  自然灾害
  从历史上看,菏泽地区是一个多灾地区,冰雹、干热风、大风、龙卷风、霜冰、雨淞、雾淞、蝗虫时有发生,危害较大的是旱涝、黄泛和地震。
  旱涝:自1368年至1982年的六百一十三年间,境内干旱一百七十三年,水涝二百二十四年,正常年景二百一十六年。1957年,全区平均降雨九百四十二点八毫米,其中六至九月降雨七百三十六点二毫米。水灾面积九百一十二点一万亩,粮食减产十亿一千万斤,人口伤亡三千六百零六人,大牲畜伤亡二千二百六十六头,房屋倒塌一百二十三万二千八百七十一间。1980年11月到1981年10月,境内总降水量为四百三十一毫米,一般土壤含水率在百分之十以下,个别地块低于百分之五。干旱面积达一千一百一十七万亩,重旱九百万亩,其中二十万亩小麦和九万亩秋粮绝产。
  黄泛:黄河自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第一次大徙后的二千六百多年中,泛滥决口达一千五百四十三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菏泽地区位于黄河下游,自古以来就是黄泛区。1892年至1949年曾先后十九次遭受黄河决口的危害,其中特别严重的一次是1935年黄河在鄄城
  县临濮决口,包括我区在内,受害面积四万九千平方公里,造成经济损失约一亿九千五百万元。
  地震:自公元301年至1973年,境内见于史书记载的地震共发生二十三次,邻区大震波及本区的五十六次。破坏性地震境内共发生六次:1622年3月18日郓城县发生六级地震。1675年6月发生五级地震,震中心仍在郓城县。1937年8月1日五时左右以菏泽市解元集为中心发生七级地震,十七时又发生六级以上地震,死亡一万六千零五十一人,死伤三千七百一十九头大牲畜,'倒塌三十二万间房屋。1948年5月29日菏泽又发生一次五点五级地震。1983年11月7日5时9分,发生五点九级地震,震中心在菏泽市二郎庙与东明县胡庄之间。境內死亡三十四人,重伤三百四十五人,死伤大牲畜六百零三头,损坏房屋一百零八万六千间,其中倒塌五万六千间,造成经济损失二亿四千五百万元。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菏泽地区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梁山
相关实物
腊山
相关实物
东鱼河
相关实物
洙赵新河
相关实物
东平湖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