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区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433
颗粒名称: 菏泽地区概况
分类号: K925.52
页数: 41
页码: 1-41
摘要: 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区地属华北平原,1978年7月改称菏泽地区行政公署,行署驻菏泽市。
关键词: 菏泽地区 概况

内容

菏泽地区概况
  建置沿革
  位置
  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一百一十四度四十五分至一百一十六度二十五分、北纬三十四度三十五分至三十五度五十八分之间。南北长一百八十公里,东西宽一百四十公里,面积为一万二千九百五十一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八点五。自东南部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与苏、皖、豫三省及山东省聊城、泰安、济宁等地(市)毗连。史称“天下之中”。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沿革
  “菏泽”最早见于《书•禹贡》:“导菏泽,被孟豬”,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沟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二唐代更名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今菏泽市东南三十里。以“菏泽”名县始于清初。据《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升为府,设附郭县,疆域仍州之旧,赐名菏泽”。
  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夏代分属于兖、徐、豫三州。商周时期,境内有莘、曹、部、须句、顾等诸侯国。至春秋战国,先属曹、鲁、宋,后为齐、楚、魏分而治之。至秦,南部属砺郡,中部和北部属东郡。汉属济阴郡、山阳郡、东郡及豫州之梁国。公元527年(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置西兖州,治今定陶城。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改西兖州为曹州(因古曹国而得名)。唐有曹州、濮州、鄴州、宋州地,隶河南道。宋有兴仁府、应天府、东平府、广济军、单州、濮州、济州地,隶京东西路。元有曹州、单州、濮州地,直隶中书省。明有兖州府曹州、济州地,东昌府濮州地,隶山东布政司;大名府开州地,直隶京师。清大部属曹州府,隶山东省;西北部属大名府,隶直隶省。民国时期,先属山东省济宁道,后设曹濮道、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菏泽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厲冀豫鲁行署。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境內西北部设菏泽专署,驻地菏泽城;东南部设湖西专署,驻地单县城。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菏泽、湖西二专署改属山东省。1953年7月,湖西专署撤销,其地分属菏泽、济宁二专署。1958年10月,菏泽专署撤销,所属县归济宁专署。1959年6月,菏泽专署恢复。1978年7月改称菏泽地区行政公署。
  区划
  清代曹州府统一州十县,即:濮州、菏泽、定陶、城武、曹县、单县、巨野、郓城、朝城、范县、观城。民国时期建制屡易,区划多
  变,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菏泽专署辖菏泽、东明、曹县、郓城、定陶、鄄城、梁山、南旺八个县。1953年1月,东明县划归河南省。7月撤销湖西专署,单县、巨野、城武、复程四县划归菏泽专署,同时撤销南旺县。1956年3月。复程县撤销,并入单、曹二县。1963年3月,东明县复归菏泽专署。1983年10月改菏泽县为菏泽市。至此,菏泽地区行政公署辖菏泽、定陶、曹县、单县、成武、巨野、梁山、郓城、鄄城、东明ー市九县。行署驻菏泽市。
  人口
  1949年共四百七十六万八千人,其中农业人口四百五十八万四千人,非农业人口十八万四千人,分别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六点一和百分之三点九。1983年底增加到七百三十八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六百九十九万二千人,非农业人口三十八万八千人,分别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四点七和百分之五点三。平均每平方公里五百七十人。出生率千分之九点二九,死亡率千分之五点二一,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四点零八。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区七百二十七万六千零五十三人申,男三百六十七万一千四百一十一人,占百分之五十点五,女三百六十万零四千六百四十二人,占百分之四十九点五;年龄在十八岁以下的三百零五万五千七百四十七人,十八岁至六十岁的三百五十八万四千八百六十五人,六十一岁至八十岁的五十九万零四百九十三人,八十.一岁以上的四万四千九百四十八人。具有不同文化水平的共三百零九万七千零八十四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点二。平均每千人中,有大学毕业生一点五五人,大学肄业或正在大学学习的零点三人,高中毕业生三十八人,初中毕业生一百二十一人,小学毕业生二百六十一人。年龄在十二岁以上、不识字和基本不识字的尚有二百七十九万五千四百六十一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八点四。
  民族
  据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全区共有汉、回、壮、蒙古、维吾尔、布依、朝鲜、满等二十五个民族,其中汉族七百二十三万零五百零四人,少数民族共四万五千五百四十九人,分别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点三七和百分之零点六三。少数民族中,回族四万四千七百二十人,多聚居在曹县、菏泽、定陶等县(市);壮族五百三十人,主要分布于郓城、梁山二县;其他各族皆在七十人以下。
  自然条件
  地形
  菏泽地区地属华北平原,也有低山、残丘和积水洼地。就面积而言,平原约占百分之九十七点五七,山丘约占百分之零点二八,水面约占百分之二点一五。
  平原:境内平原为黄河冲积而成。地面高程自西南向东北逐步降低,平均坡降为八千分之
  一。最高点在东明县焦园,海拔六十七米;最低点在梁山县大安山一带,海拔三十七点五米。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冲刷沉积,地面波状起伏,岗洼相间,形成了五种主要微地貌类型:河滩高地沿黄河故道呈带状分布;缓平坡地面积较大,遍布全区各县;浅平洼地较多,仅万亩以上的大洼就有二十四处,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背河槽状洼地分布在黄河大堤南侧和黄河故道大堤北侧,呈东西向带状;扇形地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由黄河多次决口冲积而成。
  山脉:境内有山岭四十四座,大小山头一百零八个,均属泰沂山切断余脉。除巨野县金、独二山外,其余皆在梁山县境內。梁山位于县城东南,南北二点五公里,东西二点四公里,海拔一百九十七点七米。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以此为根据地,纵横数百里。元代人施耐庵据此和有关义军的民间传说写成《水浒传》一
  书,梁山遂驰名遐迩。腊山,位于梁山县东北部、东平湖西岸,东西三点五公里,南北二公里,海拔二百五十八点四米,为境内最高山峰。山上怪石嶙峋,古木参天,洞府幽险,庙宇浮空;远眺东平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堪称鲁西南佳景,系旅游胜地。
  河流:现在菏泽地区行水的黄河,为1885年河南兰阳(今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的河道。河水自东明县焦园乡入境,经东明、菏泽、鄄城、郓城、梁山五县(市),至梁山县斑鸠店乡出境,境内段全长三百九十六华里,河面最宽二十华里,最窄六华里。河水含沙量每立方米高达二十七点八公斤。由于多年泥沙沉积,河床一般高于背河地面三至四米。历史上黄河在境内易决易徙,对人民危害极大。建国后,加高加固了护河大堤,兴建了东平湖等蓄水引黄工程,黄河已逐渐变善为利,造福于人民。
  建国前,境内大小河道多是随着黄河决口冲刷的溜道而形成的,因此,变迁频繁,水系混乱,一遇大雨夕坡水漫流。建国后,经过三十多年的疏浚、开挖,现有五十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河沟九十二条,一百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大中型河流四十五条,其中大型骨干河流十条夕分属于梁济运河、沬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原红卫河)、太行堤河、黄河故道六大排水系统,多为东西流向,均属淮河水系。东鱼河系南四湖以西排水系统调整新挖河道,上起东明县的刘楼村,横贯东明、菏泽、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六县(市),下游至济宁市鱼台县西姚北村入昭阳湖,境内长一百二十三点二公里,流域面积五千二百零六平方公里,是南部的主要排水河道,并接收河南省兰考县的客水。洙赵新河上起东明县高村东北,流经菏泽市北部、郓城县南部和巨野县中部,从新邱公岔河入口处流入济宁市,于刘官屯东北入南阳湖,境内长一百零二点二公里,流域面积四千一百一十九平方公里,是北部的主要排水河道。
  湖泊:境内古代有菏泽、大野泽、雷泽等,但早已淤湮成陆。今之东平湖,由古代梁山泊演变而成,是当前黄河下游仅存的一个天然湖泊。东平湖南起梁山县安山镇接运河,北至清河门与黄河相通,总面积为六百三十二平方公里,其中境内部分五百零三平方公里,占百分之七十九点五;常年积水面积为一百四十平方公里,其中境内部分一百一十三平方公里占百分之八十点七。1958年修建的二级湖区,主要用于黄河汛期的蓄洪滞洪,以保证下游的安全。
  地质
  菏泽地区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除孤山丘陵区有少量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出露外,其他地区均为第四系地层所复盖。第四系地层在山麓地带较薄,厚度数十米,离山越远越
  厚。根据有关资料,境内第四系地层厚度一般为二百米至四百米,最深处可达千米,下伏第三系地层。第四系地层的成因,一般属湖河相沉积物,少数与风成有关,其中大部分为黄河冲积物。岩性主要为粘土、壤土、砂壤土、粉砂、粉细砂,少数地方有中细砂。
  土壤
  全区土壤共分六大土类,十二个亚类,三十个土属,一百七十个土种。潮土一千四百四十六万亩,约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四点二。褐化潮土主要分布在太行堤右侧、黄河滩内的开阔河滩髙地及菏泽东部、定陶北部、梁山南部的垄岗河滩高地,宜作小麦、大豆、玉米等。风砂潮土主要分布在黄河故道遗留下来的砂质河槽地,可营造防风林,固砂后亦可农桐间作。沙壤质潮土系黄河泥沙堆积而成,因而濒临黄河及其故道的县、市都有,宜作各种植物。缓平坡地以轻壤质潮土为主,宜作小麦、大豆、玉
  米等作物。盐渍化潮土主要分布在背河槽状洼地、黄河故道两侧及岗洼交接的二坡地上,宜作性较差。各类土壤普遍缺氮少磷,部分缺钾,有机质含量小于百分之零点六的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植被
  境内原始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长期垦殖和黄河多次淤湮,已不存在。现今的植物覆盖面积为一千二百七十六万亩,其中造林七十三万亩,农作物一千一百六十二万亩,属人工植被;有野生草木的荒滩荒山四十一万亩,属自然植被。
  气候
  菏泽地区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区年平均气温在摄氏十三点五度至十三点九度之间。极端温度:最高为摄氏四十三点七度,最低为摄氏零下二十点六度。无霜期一般为二百至二百一十五天。北部的梁山、郓城和中部的巨野、定陶四县为二百零八天;东明
  县最长,为二百一十九天;、其余各县均在二百一十天以上。各县大于和等于摄氏十度的积温,一般在摄氏四千五百零二点四度至四千六百一十三点四度之间。日照时数年平均为二千三百三十至二千六百三十七点五小时。境内主导风向是南、北两个风向,频率多在百分之十以上。偏北风一般为冬季风,偏南风一般为夏季凤。春秋二季则为两主导风向的转换季节。各县风速累年平均为每秒二点七至三点七米。全年以四月风速最大,累年平均在每秒三点六至四点七米之间;一般以八、九月份最小,累年平均在每秒二至三米之间。累年平均降水量为六百一十一点八至七百一十一毫米。但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降水占全年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冬季不到百分之五,形成了春旱夏涝的自然现象。湿度和降水密切相联,地区分布的规律都是自北向南递增。各县累年平均绝对湿度为十二点八至十三点五
  毫巴,以七月最大,平均在二十八至二十九点二毫巴之间;以一月为最小,平均在三点四至四点五毫巴之间。各县累年平均相对湿度在百分之六十八至七十二之间,以七、八月份最大,但五、六月份为全年最低值,平均为百分之六十以上。
  自然资源
  土地:现有土地二千零一十万四千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一千五百三十五万亩,约占百分之七十六。除村庄、城镇建设和农业、林业等用地外,尚有八万亩荒、沙地及四十万亩水域未被利用。 水:年降雨量平均值为六百九十三点八毫米折合总水量为九十亿立方米,地表经流量十一点八立方米。这些水量因无拦蓄工程,大多数不能用于灌溉。地下水分布大体为三个类型:一是全淡水型,面积为一千三百六十五点五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鄄城、郓城、梁山三县的北部号二是浅层淡水,面积为一万零五百三十二点
  八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菏泽、鄄城、郓城、梁山、东明、曹县等地;三是表层无淡水,面积极小,集中分布在巨野的东北、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洙水河沿岸。咸水层矿化度一般大于每升三克,有的高达每升六至九克。全区地下水可采量约为十七亿六千万立方米,宜井区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四。黄河流经本区累年平均流量为四百八十六亿七千万立方米,每年可引客水八至十一亿立方米。由于受开采手段和水利设施的限制,以及灌溉回渗的损失等,可用于灌溉的水量为二十二亿六千二百万立方米(可灌田七百五十万亩)。如使全部耕地达到灌溉要求,总需水量三十五亿一千万立方米,尚缺水十二亿四千八百万立方米,加上工业和生活用水,需水缺少量则更大。因此,有计划地合理开发和使用水资源,是全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生物:野生哺乳动物和鸟类,建国初期种类繁
  15多。由于化学药物的使用,多种野生动物近于绝迹,仅存的有黄鼬、野兔、刺猬、猫头鹰、鹤鹑等。境内野生植物主要是各种草类。莠草、芨芨草、苦苦菜等,多与农作物杂处于田间,是农家积肥、喂畜、烧柴的重要原料。另外,枸杞、车前子、黄芪、生地、益母草、蒲公英、香附、半夏、蝉蛻、蝎子、土元等为常用中药材。
  矿藏:现已探明,全区地下石油储量约二亿吨,天气储量约一百二十亿立方米,主要分布于东明县、菏泽市境内。煤炭储量约二十九亿吨,煤层距地面五百至七百米,主要分布在单县、成武、巨野、郓城、梁山等县。
  自然灾害
  从历史上看,菏泽地区是一个多灾地区,冰雹、干热风、大风、龙卷风、霜冰、雨淞、雾淞、蝗虫时有发生,危害较大的是旱涝、黄泛和地震。
  旱涝:自1368年至1982年的六百一十三年间,境内干旱一百七十三年,水涝二百二十四年,正常年景二百一十六年。1957年,全区平均降雨九百四十二点八毫米,其中六至九月降雨七百三十六点二毫米。水灾面积九百一十二点一万亩,粮食减产十亿一千万斤,人口伤亡三千六百零六人,大牲畜伤亡二千二百六十六头,房屋倒塌一百二十三万二千八百七十一间。1980年11月到1981年10月,境内总降水量为四百三十一毫米,一般土壤含水率在百分之十以下,个别地块低于百分之五。干旱面积达一千一百一十七万亩,重旱九百万亩,其中二十万亩小麦和九万亩秋粮绝产。
  黄泛:黄河自公元前602年(周定王五年)第一次大徙后的二千六百多年中,泛滥决口达一千五百四十三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菏泽地区位于黄河下游,自古以来就是黄泛区。1892年至1949年曾先后十九次遭受黄河决口的危害,其中特别严重的一次是1935年黄河在鄄城
  县临濮决口,包括我区在内,受害面积四万九千平方公里,造成经济损失约一亿九千五百万元。
  地震:自公元301年至1973年,境内见于史书记载的地震共发生二十三次,邻区大震波及本区的五十六次。破坏性地震境内共发生六次:1622年3月18日郓城县发生六级地震。1675年6月发生五级地震,震中心仍在郓城县。1937年8月1日五时左右以菏泽市解元集为中心发生七级地震,十七时又发生六级以上地震,死亡一万六千零五十一人,死伤三千七百一十九头大牲畜,'倒塌三十二万间房屋。1948年5月29日菏泽又发生一次五点五级地震。1983年11月7日5时9分,发生五点九级地震,震中心在菏泽市二郎庙与东明县胡庄之间。境內死亡三十四人,重伤三百四十五人,死伤大牲畜六百零三头,损坏房屋一百零八万六千间,其中倒塌五万六千间,造成经济损失二亿四千五百万元。
  经济状况
  长期以来,菏泽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比较缓慢,经济上比较贫困。建国初期,全区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一度发展较快。但在1957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里,由于“左”的影响,加之工作中的失误,经济发展迟缓,甚至停滞不前。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全区经济发展较快。
  农业
  菏泽地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耕作历史悠久。1983年拥有耕地一千一百六十二万六千二百亩,产粮四十九亿二千万斤,为1949年的三点一倍;产皮棉四白九十五万担,为1949年的三十点二倍。
  建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农业基本建设,农业机械化程度迅速提高。1983年,全区有引黄闸 十座,四十马力以上的扬水站五百零四处,机、电井六万七千二百五十四眼,排灌机械八万三千八百五十七台,有效灌溉面积六百五十二万二千九百亩,旱涝保收面积三百七十二万八千六百亩;有柴油机六万六千一百六十九台,电动机三万一千六百一十台,拖拉机一万四千四百八十八混合台,农用汽车一千三百七十辆,总动力为一百六十六万八千二百马力,乎均百亩耕地十四点三二马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二亿九千四百零二万斤,每亩耕地平均二十五斤。随着引黄灌淤及其他措施的加强,土质不断改善。1982年,全区有沙土地二百一十六万亩,盐碱地二百四十八万九千亩,淤土地三百四十万亩,壤土地三百六十万亩,与1964年相比,盐碱地下降百分之二十九点五,壤土地增加百分之一百三十八点九。耕作制度已由五十年代的两年三熟为主,发展为一年两熟为主。1983年复种指数为百分之一百五十二,其中粮田高达百分之一百八十八。
  境内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粱、地瓜、棉花、花生、芝麻、油菜籽及各种麻类、药材、瓜菜等。麦六百七十多万亩,长期处于低产状态,间。)981年实行麦、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度增加。1983年,全区播种1949年至1978年平均播种小占总耕地的百分之五十,但亩产一般在一百至二百斤之棉轮作以来,小麦播种面积小麦六百七十七万七千七百亩,亩产四百八十四斤,总产三十二亿七千八百一十四万斤。植棉历史悠久,建国后,棉花生产不断发展。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棉一百万亩,亩产皮棉三十斤以下。七十年代平均每年种棉一百五十万亩,亩产皮棉不超过五十斤。八十年代,面积超过二百万亩,亩产皮棉百斤以上。1983年,全区植棉四百七十万零七百亩,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的二十分之一。大豆亦是主要作物之一,五十年代
  平均每年种植五百万亩,六十年代为三百万亩,七十年代下降到二百万亩左右,八十年代略有回升。1981年播种大豆三百二十五万一千九百亩,为1980年以来的最高年份,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
  林业
  菏泽地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林木的区系构成以华北区系为主体。1949年,全区仅有片林七千亩,四旁零星植树一千五百四十二万株。建国后,除大力发展本地林木外,又引进了我国南方和国外的一些树种,现有五十一科一百零六属二百二十八种,其中被子植物四十六科九十二属二百零五种,裸子植物五科十四属二十三种。主要乔木有杨、柳、榆、槐、椿、桑、柏等;主要灌木有红柳、白腊、紫穗槐、簸箕柳等;主要果树有桃、杏、柿、苹果、李、枣、山楂、木瓜、葡萄、花椒等。1983年底,实有林地面积七十三万八千亩(其中苗圃十万六千亩),四旁零星植树一亿零九万株,农桐间作二百四十六万三千亩;宜林面积尚有三十四万三千亩。林木复盖率为百分之八。林场八百四十八处,职工一万二千五百二十六人,其中国营十一处,职工六百五十七人;国、社合营及社办八百三十七处,职工一万一千八百六十九人。园艺场五处,其中国营四处,占地八千二百九亩,产果七百九十万斤;集体一处,占地二百亩,产果三十万斤。1983年,全区共产干果三千七百六十九万七千九百斤,水果一亿四千八百九十万二千一百斤。果品以苹果为大宗,山楂、木瓜、柿饼为特产。境内柿饼甜度适中,霜多肉厚,以菏泽市耿庄的产品为最佳,故称"耿饼”。早在明代,耿饼就驰名全国,“四方争购之”。
  牧业
  菏泽地区畜牧业主要是大牲畜、猪和羊的饲养,1949年分别存栏四十一万三千头、十四万四千头和二十七万只。建国后,三者各自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大牲畜的存栏数呈波浪形:1956年为第一个高峰,共六十万二千头;1983年为第二个高峰,共六十三万六千一百头(其中,牛四十万五千五百头,马四万二千五百匹,驴十六万四千一百头,骡二万四千匹)。境内繁育的鲁西南大黄牛个头大,性情温和,肉质细嫩,役肉兼优,是全国五大良种牛之一。猪和羊的存栏数呈马鞍形:生猪以1978年为最高年份,共一百五十八万八千头,羊存栏数以1980年为最高年份,共二百八十七万六千九百只;1983年底,猪、羊分别下降到七十六万五千六百头和二百三十三万零五百只。境内青山羊,皮毛色泽纯正,且有波浪形花纹,以此制做的青猾皮成衣和板皮成品,誉满全国,畅销海外。菏泽地区成了全国青山羊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由当地大绵羊和新疆细毛羊杂交而成的新品种小尾寒羊,生长快,个头大,皮肉兼优,皮张宜做衣裘,已被列入全国保留品种之副业
  主要是村办企业和家庭手工业,随着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发展较快。1983年,全区有村办企业三千二百零四处,主要从事磷肥、铁木加工、服装、裘皮等二十多个项目的生产,年产值一亿一千万元,占副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三十九。家庭手工业有粉坊、豆腐坊、油坊和席、篓、筐等的编织以及其他农副产品的加工。
  渔业
  长期以来,菏泽地区的渔业生产只是群众性的分散捕捞。1958年开始人工养鱼和孵化鲤鱼。次年引进了长江四大家鱼苗种,进行人工养殖。1983年,全区有国营鱼种场四处,乡镇鱼场十八处,年产鱼苗五千万尾、鱼种一千五百万尾;有渔业劳动力一万七千零一人,机动渔船十一艘,非机动渔船二千七百二十六只,网具一万五千多件,捕捞鱼、蟹、菱、茨实等水产品四千二百六十吨。境内常见的鱼类有鲫鱼、鲤鱼、餐条等五十多种,其中,养殖鱼类十五种,草鱼、青鱼、白鯉、团头鲂等引种于南方,罗非、白鲫等引种于国外。
  东平湖为全区最大的渔业基地,有鱼类五十六种,其中经济鱼类九种。湖中鲤鱼即著名的黄河鲤鱼,金鳞赤尾,肉嫩鲜美,自古就为名贵水产。 蹶鱼,又名桂鱼,肉质细嫩,亦为淡水鱼中的珍品。毛刀鱼是一种海鱼,每年三月溯黄河而上,到此产卵,九月幼鱼开始顺流回海。因其兼饮海水和淡水,味道极为鲜美,是东平湖名贵特产。此外,湖中还盛产鳖、蟹、贝、螺、菱角、芡实等。
  工业
  菏泽地区工业底子薄,基础差,比较落后。1950年,全区仅有十五个工业企业,职工一百一十五人,总产值四百二十七万元,主要产品有棉布、卷烟、火柴、饮料酒、铁制小农具等。
  1966年2国家加强“小三线”建设,从济南、青岛、烟台等地迁来一批国营企业,奠定了全区工业发展的基础。到1983年,全区工业已发展到十五个大类,一千四百八十一个工厂,十四万七千三百六十九名工人;拥有纱锭十万枚,机加工能力三万多吨,装机容量一万一千瓦,初步建起了以轻工、.纺织、机器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五百余种,其中获省优质奖的有泰山十二花链轴、DD二十八型单相电镀表、压气泵、柱塞偶件、针伐偶件、出油伐偶件、牡丹牌自行车转铃、飞轮牌芦笋罐头、曹州老窖酒、羊剪绒挂毯、座垫、水泊牌钢网床头、梁山牌女上衣、195喷油泵、145A造型机、102煤球机、7309E轴承、4寸自吸式水泵、亘古泉老窑酒、裘皮衣、红花牌扑克。梁山农机厂生产收割机刀片,自1977年起,年产量达一百余万片,居全国同类工厂之首。该厂刀片设计先进合理,生产工艺稳定
  可靠,产品性能优良,价格低廉,1983年荣获国家银质奖。全国四家生产出口收割机的主机厂'都有该厂配套。刀片已销往山东、河南、甘肃、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浙江、陕西九省。
  交通
  建国以来,全区交通事业发展较快,而今已形成了以公路为骨干,铁路、水路相配合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到1983年底,境内有公路三千零点一公里,其中沥青路二千零九点七公里。菏兰(考)、菏商(丘)、菏徐(州〉、菏兖(州)、菏济(南)、菏聊(城)六大公路干线,以菏泽市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接连境内县、乡、镇之间的支线,纵横交错,路网密度已达每一百平方公里二十二点八公里。载客汽车一千零二十一辆,其中属运输部门的二百一十二辆,年客运量六百零三万五千人次,周转量三亿三千六百九十八万人公里;载货汽车五千零二十辆,其中属运输部门的八百七十三辆,年货运量四百七十九万五千吨,周转
  量二亿九千万吨公里。
  新(乡)石(臼所)铁路济(宁〉菏段在境内部分长七十三公里,于1980年通车;东(明)银(山)窄轨铁路一百二十五公里,于1975年通车,主要为黄河防汛运输石料。全年客运量达四万三千人次,货运量达四十二万六千吨。新石铁路菏新(乡)段正在施工,预计1985年底通车。•境内水路共有二百九十六公里,到1983年底,已通航二百六十九点四公里,其中黄河二百二十公里,京航运河二十八点六公里,万福河二十点八公里。有拖轮十五艘,驳船六十六艘:年运货量九万吨左右。此外,全区共有铁路、公路桥、涵四千三百二十九座。长(垣)东(明)黄河大桥全长十点二八公里,比南京长江大桥长三千五百零八米,居全国桥梁之首。
  邮电
  1949年,基区有邮电局(所)一百七十一处,信箱一百八十二个,电话交换机容量三百八十门,电话机七十二部;业务总量五万五千元。1983年,有邮电局、支局(所)一百九十三处, 干部、职工二千四百人,主要营业项目为函件、包裹、报纸、杂志、机要文件的收发投递以及汇兑、电报、电话等。业务总量五百八十六万元,其中,中央国营业务总量四百八十四万元,地方农话业务总量一百零二万元。全年报纸累计四千九百八十五万一千八百六十七份,杂志累计四百八十五万八千一百三十份,流转额共二百六十九万六千四百元。有邮路二千二百五十六公里,各种机动邮车七十四辆,投递线路二万零六百二十一公里;长、市话交换机容量一万七千九百一十五门,其中市话磁石式人工交换机容量七千五百一十五门,自动交换机容量九百门,长途电话电路一百七十七路。电话线路总长三千九百三十七点七四杆公里,其中长话线路四百二十点七四杆公里,市话线路三百二十杆公里,农话线路三千一百九十七杆公里。
  商业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群众经济收入的增加,城乡市场日益繁荣,购销日趋兴旺,商业工作越来越活。1983年,全区共有商业机构四万零六百九十三个,从业人员九万五千零四十人,其中全民商业五千一百二十三个,四万六千四百一十三人;集体商业一千三百零二个,七千六百三十四人;个体商业二万七千三百零五户,三万三千五百五十八人;代购代销点六千九百六十三个,七千四百零八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十二亿六千九百二十九万元,农副产品收购总值十二亿七千八百二十七万元,集市成交额二亿三千九百三十二万元,外贸收购总值一亿一千九百三十八万元。出口商品现有十类一百一十二种,以畜产类为大宗,占出口商品总值的百分之五十。财政
  菏泽地区由于工农业基础薄弱,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差,经济效益、税利水平低,加之地方财政支出较大,致使财政收不抵支。1978年全区财政收入六千九百九十五万五千元,支出一亿四千零三十四万三千元。省补助六千六百零五万三千元后,出现赤字四百三十三万五千元。1983年,全区财政收入一亿零四百七十六万六千元,支出一亿八千六百九十三万三千元。省补助七千七百八十四万三千元元文出现赤字四百三十二万四千元。
  人民生活
  建国后,本区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局面,一直延续了二十多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均以百分之十九点三的比率逐年递增。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83年干部职工人均月工资六十元,比1978年增加十八元;农民人均口粮五百四十七斤,集体分配收入二百四十七点三二元,分别比1978年增加二百零三斤和二百零六点五六元;城乡人民储蓄余额四亿零四百九十八万元,比1978年增加三亿七千零八十九万元。农民的食品结构变化尤为显著,主食已由原来的地瓜干变为白面,油、肉、蛋、蔬菜等副食品在大幅度增加。1978年至1983年、仅农村新建砖瓦房一百三十万间,新购自行车三十六万辆、缝纫机十八万部、收音机三十五万台、手表十六万块、座钟三万多台、电视机一万一千六百四十五部。
  文化事业
  教育
  1949年,全区仅有中等专业学校五处,普通中学四处,小学二千四百六十六处。在校学生共十三万八千四百零二人。建国后,各级
  各类学校蓬勃兴起,不断发展。到1983年底,全区共有高等学校三处,在校学生一千四百九十四人,教职员工六百七十二人;中等专业学校十三处,在校学生四千五百五十一人,教职员工九百三十五人;技工学校二处,在校学生五百七十二人,教职员工一百七十四人;普通中学一千一百五十五处,在校学生二十五万八千九百人,教职员工二万零八百六十一人;职业中学三处,在校学生五百五十七人,教职员工五十八人;农业中学二十四处,在校学生四千三百六十二人,教职员工五百六十五人;小学六千五百零六处,在校学生九十九万人,教职员工三万九千七百零九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百分之九十四点四。1977年至1983年,共升入髙等学校九千二百五十一人,中等专业学校一万六千七百三十七人。1983年,有托儿所、幼儿园三千零八十三处,入托十一万八千九百九十人,占学前儿童的百分之十七点一;
  各类农民业余学校三千一百五十六处,学员十六万一千九百人,1982年和1983年共脱盲十万四千六百六十八人。1983年,参加电视大学学习的一千一百五十七人,参加业余教育的职工三万四千六百五十六人。
  文化
  菏泽地区素称“戏剧之乡”,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山东梆子、豫剧、大平调、四平调、枣梆、两夹弦、柳琴、大弦子、柳子、曲剧等十大剧种。传统民间艺术有狮子、高跷、竹马、旱船、龙灯等。现有各类剧团三百七十五个,演员和剧务人员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五人,其中县以上专业剧团二十一个,演员一千二百五十人;县以上剧场十二处。郓城县丝弦圣手王殿玉技艺高超,闻名全国;曹县豫剧团名演员黄儒秀(定陶县人),地区两夹弦剧团名演员黄云芝(东明县人),在鲁西豫东均有较大影响;河南省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崔兰田、赵仪亭等,均系曹县人。
  到1983年底,全区有电影放映单位五百一十五个,其中县城影院二十一个,集镇影院四十八个,农村流动放映队四百四十六个;电视转播台一座,差转台六座;县(市)广播站十处,乡镇放大站二百二十二处,线路一万三千二百一十八杆公里,喇叭一百三十万支,入户率达百分之八于四。县以上图书馆六处,县(市)文化馆十处,地区艺术馆、文展馆各一处。地、县(市)图书馆藏书四十万册。《菏泽市报》(周报)面向全省,《牡丹》(文艺杂志,双月刊)发行全国。建国以来省级以上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菏泽地区著作共计三十五本。
  体育
  菏泽地区人民自古爱好体育,一向被誉为“武术之乡”。早在十九世纪末。单县人刘士端就以设拳场组织群众。反封建、砸教堂。菏泽市武术高手杨士文,1929年赴南京参加国考。获得拳术、摔跤、举重三项甲级奖。建国后,菏泽地
  区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983年,全区共有看台灯光球场三处,一般灯光球场六处,四百米标准田径运动场七个,游泳池(五十米)一处,举重房一座,射击场一处。全区体委系统有专业体育工作者一百七十八人,其中教练员七十二人。体育中学一处,专训班二个,共计学生一百一十人,分别进行田径、篮球、游泳、举重、射击五个项目的训练。县、市业余体校十处,业余体育训练点五处,参加训练的共七百八十人。全区向国家和省共输送运动员八十三名,在省第十一、十二届运动会上两次赢得输送人才荣誉称号。国家男篮主力队员穆铁柱和在第九届亚运会上荣获两块金牌的举重运动员马文广、荣获一块金牌的射击运动员刘明军,均为菏泽地区所输送。电影《少林寺》中色空和尚的扮演者刘怀亮,《浪子燕青》中扮演燕青的鲁国庆,扮演孙二娘的段章丽, 亦系菏泽地区武术运动员。
  卫生
  菏泽地区是中医学发祥地之一。商初北亳(今曹县)人伊尹,早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汤液疗法,并著有《汤液本草》。此后菏泽大地几经沧桑,卫生事业发展缓慢。直到解放前夕,还是缺医少药,瘟疫流行,天花、麻疹、霍乱等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建国后,中西医同步前进,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到1983年底,全区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五百一十一处,其中城镇八十八处,乡村四百二十三处,床位七千三百三十二张,平均一床负担一千零七人;医护人员一万六千九百三十六人,其中中医师四百九十九人,西医师一千九百九十八人。全区拥有县及县以上医院十九处,诊断符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治愈率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地区医院外科体外循环用于临床,妇产科喂养一至二公斤体重早产儿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二以上,五官科开展了喉成型术十二例均获成功。单县中心医院断层X线摄片用于临床,外科开展了耳再造成形术;菏泽市医院进行了肺叶切除;巨野县医院开展了异体骨移植。全区拥有乡镇卫生院二百二十个,能够做上腹部手术的三十二个,能做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的九十七个,能做X线检查的一百三十九个,能开展生化检查项目的五十八个。妇幼工作大力开展了产期保健、科学接生、查治妇女病的活动,有效地保护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由于医疗条件和环境卫生的改善,境内天花、霍乱、黑热病、丝虫病已经消灭,麻疹、疟疾、结核等传染病已基本得到控制。地方病的防治,重点开展了降氟改水工作,高氟区的三万五千多人吃上了卫生低氟自来水。1983年,全区实行计划生育的八十九万六千六百三十一人,计划生育率为百分之八十三点九,节育率为百分之八十九点七,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千分之四点零八。
  科技
  1983年底有各级各类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机构一千零七十八处,共有科技人员四万一千五百三十五其中自然科学方面一万八千人,社会科学方面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五人,已取得技术职称的共一万五千三百二十九人,其中高级职称的十八人,中级职称的一千五百八十三人,初级职称的一万三千七百二十八人。从1972年到1982年,全区共取得较大科研成果一百四十一项,其中,全国科学大会授奖的一项,即鄄城县泡桐站“关于桐粮间作效益的研究”;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一项,即地区农科所培育推广的“跃进五号大豆”;全省科学大会授奖的十九项。此外,郓城县医院刘乃施等人关于人类胎儿造血组织研究成果,将填补我国有关胎儿造血基础医学理论的一项空白。

知识出处

荷泽地区概况

《荷泽地区概况》

出版者:菏泽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

本《概况》,概要地记述了全区及各县、市 的历史和现状。地区概况包括建置沿革、自然条 件、经济状况、文牝事业四部分;县、市概况包 括建置沿革、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事业、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名胜古迹七部分。菏泽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氏族在此渔猎耕种。菏泽地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今北依黄河,南临陇海路,中有新(乡)石(臼所)铁路贯东西,战略地位较古代更为重要。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