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36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体育
分类号: G8
页数: 13
页码: 590-602
摘要: 菏泽市于1956年举行了建国后第一次田径运动会,之后,每年都举办中、小学校田径运动会。开设的田赛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推铅球、掷标枪、投手榴弹;径赛项目有短、中距离跑、跨栏、接力、越野等。田径运动逐年发展,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体育活动 体育运动

内容

菏泽市于1956年举行了建国后第一次田径运动会,之后,每年都举办中、小学校田径运动会。开设的田赛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推铅球、掷标枪、投手榴弹;径赛项目有短、中距离跑、跨栏、接力、越野等。田径运动逐年发展,运动水平进一步提高。截止1985年,荷泽市共向上一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27人,夺取金牌220枚、银牌200枚、铜牌208枚,共有18人次打破21个项目的地区记录,90人次打破108个项目的荷泽市记录。
  二、球类
  菏泽市开展较普遍的球类有篮球、乒乓球和排球。
  篮球:解放前荷泽市只有中学才有简陋的篮球场架,新中国成立后,这项运动得到迅速发展与普及。1956年,菏泽县有业余篮球队120个,节假日的比赛从不间断。1956年、1957年,荷泽县代表队参加山东省分别在潍坊、泰安举行的县级篮球联赛,男子篮球队曾获第四名。1960年至1965年,连续6年蝉联荷泽地区篮球赛冠军。1974年至1984年又连续10年保持地区冠军。1978年参加山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女子篮球队曾获全省第二名。自1978年至1985年共向大专院校、解放军、省体校、地区业余体校输送27名优秀运动员。
  乒乓球:荷泽市1956年开始开展这项活动。1957年第一次参加地区比赛,杨培银即获男子单打冠军。1963—1964年菏泽地区在定陶县举行青少年乒乓球比赛,菏泽县两次获团体冠军。1971年至1985年参加35次省级比赛,获得团体第4名1次,第8名1次,第6名2次;获得单打第1名2个,第3名2个。1984年9月,菏泽队队员孔元代表省职工队参加全国职工运动会获男子单打第3名。1983年,菏泽市乒乓球协会正式成立,之后,每年均举办1〜2次中小学、职工、退离休干部乒乓球比赛。
  排球:排球运动在菏泽市开展不够普及,一般中等学校才有球队。1972年至1974年曾举行过排球赛。有10个代表队参加。以后,仅在学校之间开展对抗赛、友谊赛。1975—1976年,东关小学代表荷泽县两次参加地区儿童排球运动会,男子队获得冠军1次、亚军1次;女子队获2次亚军。
  三、棋类
  菏泽市的棋类活动,开展较为普遍的有象棋、军棋、跳棋、围棋等。
  象棋:象棋也叫象戏,又叫橘中戏、象弈。建国后,象棋列为体育运动比赛项目。菏泽市拥有众多的象棋爱好者,街头巷尾,路旁树下,均可见到下棋人和众多的围观者,有的到深夜12点仍在路灯下对阵。他们中有少年儿童,更多的是须发斑白的老年人。菏泽市每年都举办2至3次象棋赛(级别赛1次),并选出优秀棋手组成市代表队参加地区象棋比赛。1986年曾夺得地区团体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军棋、跳棋、围棋等活动多在机关、工厂、学校开展。它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既能消除工作带来的疲劳,又可锻炼人的智力,故开展较为普遍。
  四、武术
  明、清时期曹州曾以“武术之乡”著称,出过不少名拳师,如梅花拳的杨士文曾于1920年在上海摔死欺我中华的日本武士,大振了国威,并于1929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国术会考擂台赛中力战群雄,获最高荣誉甲等奖。名拳师魏士可于1935年在济南举行的山东省第三届国术省考中获拳脚比赛甲等奖。建国后菏泽武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在历年比赛中成绩突出,培养了一大批象马忠轩、赵翠荣、孙丙辉、周美娟等国家“武英级”优秀运动员。他们在全国武术比赛中,曾获得1次第1名、9次第2名、13次第3名、11次第4名、4次第5名、8次第6名,并出访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76年6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武术、气硬功交流会上,本市运动员刘建录参加比赛,并拍成记录影片,获优秀奖。1982年9月,在呼和浩特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和1983年4月在南昌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手、推手交流赛上,刘建录和崔文勤均获优胜奖;1983年9月崔文勤作为特邀代表参加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并作了武术表演,获纪念奖。在这次运动会上,本市运动员张双喜获摔跤个人第五名。
  1983年底建立武术协会以来,一年多的时间,发展基层武术社、站、馆92处,发展会员7500名,开发挖掘拳种6项,办武术训练班6次。至1985年底,菏泽市共向上级专业队输送19名优秀运动员,向解放军、大专院校、地区业体输送33名运动员。据统计,目前在全市流行的有20多个拳种。主要有梅花拳、洪拳、炮拳、掌拳、八极拳、螳螂拳、太极拳、西洋拳等。
  梅花拳:据说明崇祯年间,徐州砀山县小尖庄的张山遇一僧人到家传艺3年,遂学成此门武功。这是梅花拳第一代传人。至第十代冯老茂和龙门派登州栖霞县邱长春真人来荷泽高庄集传艺赵付;赵付传史匡标、李家松;史李二人又传艺郭友彭、吴体畔、师松元。至此,梅花拳即在菏泽广为流传。后又经杨士文、师松元等拳师加工提高,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它的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结合、快速勇猛、攻防自如。内容主要有梅花拳套路、梅花双刀、对练等。它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心到、意到、气到、吐力到。据査,从赵付学成此艺到如今已传20多代,是全市流传最广的一个拳种。
  洪拳:相传洪拳发源于陕西关中,当时由鹤子高山、临潼里虎邢三、潼关饿虎苏三将此拳传入少林寺。后由少林寺28代和尚淳绵传到河北清丰县,然后传入蒲泽。传到菏泽西北朱楼朱效章、朱凤君已经30代。它的特点是:撑斩为母,尽“八法”之变(八法为撑、斩、勾、挂、缠、栏、沾、挎八种打法;势正行美;扁身远击、雀身筋柔;闪展腾挪、刁打巧击;劲尚脆快而兼长柔。它的内容主要有13套拳术,18套器械,100余套对练。目前此拳不仅在全市各乡镇都有习练者,而且菏泽地区其他各县以及河北、河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等省也有大批习练者。
  炮拳:相传起源于明代,主要流传在河南、鲁西南一带。因炮拳密传, 上几辈已不清楚。后安兴乡尹楼的尹师傅(因其轻功如猴,故外号“尹二猴子”)从河南张凤理学得峨眉派炮拳,尹又传于曹XX,然后在菏泽市逐渐传开。现分布于侯集、黄堤、都司、沙土、皇镇、刘集、赵楼、岳程庄等乡镇。它讲究手脚并用,招式朴实无华,高崩、低挂、中刁滑,粘连刁合,闪占腾挪,气随劲走,发功神速,伸手似放箭,快中有慢,慢中有快,猛劲化柔,极柔似刚,以守为攻,变化无穷。它的主要内容有18路拳术、15套器械、9套对练。是在市境内流传较广的一个拳种。
  八极拳:八极拳起源于清康熙年间。在荷泽市主要分布于佃户屯、何楼、城内、安兴、沙土等地。它的风格是:手法紧凑,招式清楚,动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如神通,疾如闪电。它讲究截、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撼、突击等。
  西洋拳:相传三国时期马超所创。它讲究手、眼、身、步法,以静制动,借力打力,动作快,粘连随打。主要流传于市西南部王浩屯、黄集一带。
  五、游泳
  菏泽市地处黄河岸边,有开展游泳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项运动的开展大体分两个阶段。
  1971年之前,群众性的游泳活动处于自发阶段,形式上不拘一格。主要有鸭浮水、扎猛子、仰泳、侧泳、狗爬式等。1956年,63岁高龄的毛泽东主席横渡长江,这大大激发了群众的游泳热情。菏泽市自发掀起了横渡黄河的热潮。1966年,50X21米8条泳道的露天游泳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又进一步促进了游泳活动的开展, 群众性的游泳活动进一步普及。
  1971年菏泽县正式成立业余游泳训练队,配教练一人,招收学员30人,游泳活动和游泳动作逐步正规化。1973年7月山东省在荷泽举行的济南、枣庄、泰安、临沂、菏泽5地市游泳对抗赛中,本县获金牌26枚、银牌21枚、铜牌9枚。1974年7月,在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上获金牌16枚、银牌52枚、铜牌31枚,有1人破山东省少年800米自由游纪录,并获团体总分第二名。1978年7月在山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获金牌11枚、银牌17枚、铜牌14枚,史丽丽同学破少年200米蛙泳纪录。1980年8月,山东省4地、市游泳对抗赛在菏泽举行,本县获金牌6枚、银牌14枚、铜牌12枚。1982年7月在山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共获金牌17枚、银牌10枚、铜牌6枚,魏亚平同学破省少年100米、200米蛙泳纪录。1974年、1976年荷泽县代表队还曾两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游泳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随着菏泽市游泳运动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曾向省游泳队输送了大量人才,截止1984年底,共向省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3人。
  六、群众娱乐活动
  娱乐活动广泛流传于民间,菏泽市开展较早较普遍的项目主要有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子、踩高跷、舞狮子、斗鸡等。
  荡秋千:菏泽市荡秋千多在清明前后,而以正月十五、十六两日为最多、最热闹。这项活动与元宵节交相辉映,吸引着众多观众。现在有人发明一种轴承秋千,可同时供几人游戏。
  放风筝:阳春三月,菏泽市人民有放风筝的习惯。风筝样式各异。主要有蝴蝶、龙形、螟蚣、孙悟空大闹天宫、五角星等。以造型优美、飞得高、灵活被人称誉。
  踢毽子:入冬时节,踢毽子是菏泽少年儿童喜爱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女孩子。踢健子有盘踢、拐踢、蹦踢等。可单人踢,也可多人轮踢。比赛有踢花样、踢数等。
  踩高跷:踩高跷是由表演者踩着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这项活动一般带有面具,可做出多种多样的动作,锻炼人的平衡能力。
  舞狮子:舞狮子,在汉代已经流行,各地有不同特点和风格。一般由两人合作扮一头大狮子,一人扮一头小狮,另一人扮武士持彩球逗引。表演上分文狮、武狮两种。文狮主要表现狮子的温驯神态,有搔痒、舔毛、打滚、抖毛等动作;武狮则表现狮子的勇猛性格,有跳跃、跌扑、登高、腾转、踩球等。现在每到大的节日,如国庆节、元霄节等,菏泽市都组织这项活动,以示庆祝。
  斗鸡:菏泽市的斗鸡活动历史悠久,元、明、清各代一直是较为活跃的中心之一,而且经过长期的培育,逐渐形成了“菏泽斗鸡”这一地方品种。其身形似松鸡,尾部普生两根明显的飘尾,雄壮美观,勇猛善斗,具有斗死不败的顽强特性。1937年后,由于灾荒战乱,斗鸡濒临绝种,斗鸡活动也停了下来。1959年夏,山东省农学院来荷调査,发现沙土、马岭岗一带养的斗鸡品种较纯,建议保留这一品种。1962年后数量开始增加,饲养中心也逐渐集中于城里。1977年培育出新一代“菏泽斗鸡”。1980年正式成立斗鸡协会,每月举行一次叨斗比赛,并数次组织斗鸡邀请赛,有新乡、南阳、徐州、开封、民权、商丘、安阳、曹县、单县、梁山等代表队来菏参赛,并有美国、日本、加拿大、奥大利亚等国的外宾观看斗鸡比赛。1982年菏泽参加商丘地区斗鸡比赛3胜1负,获团体冠军。1985年,山东画报社和山东电视台分别拍摄了菏泽斗鸡镜头。
  第二节学校体育
  体育课清末和民国时期,将“尚武”写入了教育宗旨。尚武,主要指体育。因此,体育纳入了教学计划,在中、小学开设了体育课。当时的体育课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国术、体操、田径和球类活动,但一般不被重视。菏泽市比较有名的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南华中学总共才有3名体育教师(六中2名,南华1名),体育设施非常简陋,连一副标准篮球架也没有。每周2节课,教学内容以国术为主。日伪占领菏泽时期,体育课内容主要是国术和体操。建国后,学校体育被列为教学主要内容,并制定了教学大纲。中小学每周设体育课1-2节,上下午均安排了课间操,早晨有30分钟早操。各完全中学均组织了篮球代表队,开展经常性的球类比赛。各学校每天下午都有一节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市教育局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各举办一次全市中学生运动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体育课受到严重冲击,处于半停顿状态。1977年,经过拨乱反正,学校体育又迅速发展起来,体育教学逐步走向正规。教育局配备了专职体育教研员,全市专职体育教师由1949年的12人增加到145人。至1985年,全市共向高等学校输送体育人才165人。
  业余体校荷泽市业余体校创办于1960年7月。由于条件不具备,只招收武术班2个90人,配备2名业余教练。1961年增设航空模型1个班20人,配备专职教练2人;是年11月,又招射击班1个共15人,配备2名业余教练员。后业余体校解散。1973年4月,业余体校恢复,招篮球、武术、乒乓球3个班,配教练员3人。1974年7月增设田径班2个50人,配业余教练员2人;射击班1个24人,配备业余教练3人。业余体校共为上一级运动队输送112名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并于1976年被评为荷泽地区体育系统先进单位。
  初等教育体育课程设置与演变建国前菏泽市的竞赛情况已无文字可査。建国后,在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菏泽市政府和体育部门组织了各种代表队参加地区级和省级比赛,成绩逐年上升。
  菏泽市田径运动会最高纪录表(续表)
  女子组菏泽市田径最髙纪录表(续表)
  项目:篮球
  菏泽市叁加上级运动会团体名次表项目:武术菏泽市集加上级运动会团体名次表项目:射击
  菏泽市参加上级运动会团体名次表
  项目:乒乓球
  菏泽市参加上级运动会团体名次表项目:田径菏泽市叁加上级运动会团体名次表
  项目:越野菏泽市叁加上级运动会团体名次表
  项目:排球菏泽市参加上级运动会团体名次表
  第四节体育队伍与体育设施
  体育队伍自1956年菏泽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建立以来至1985年,菏泽市共配备专职教练员25名、业余教练员420名,培养等级运动员3310人、等级裁判员746人。
  体育设施新中国成立前,全县只有少量简易器材,场地也只有省立六中一处不标准的体育场。建国后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体育场地、器材迅速增加。1966年初,全市有400米体育场5个、300米体育场7个、200米体育场17个,占地总面积14万平方米;标准篮球场35个(其中灯光球场6个)、排球场6个、射击场1个、乒乓球室1座、简易武术场150处、单杠24副、双杠16副,其他器材20种。截止1985年,全市有400米场地1个、300米场地2个、200米场地8个、篮球场18个(其中灯光球场2个)。
  市体育中心1958年设在西关,占地63亩,内设田径场、射击场、排球场、篮球场,1970年移至南华广场,占地15亩,内设篮球场、乒乓球室、办公室、保管室、职工宿舍,共有房屋11间。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