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气象监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348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气象监测
分类号: P315.73
页数: 2
页码: 561-562
摘要: 民国以前,菏泽市无专门气象观测机构,劳动人民对气象的认识和利用,只能停止在用眼睛观察天气,看物候,或用千百年来的天气谚语来观察和予测天气的变化,对气象灾害无科学分析,甚至认为这些灾害是“天意”。1931年,山东省建设厅曾在菏泽县建立气象测候所。
关键词: 地震监测 气象监测

内容

民国以前,菏泽市无专门气象观测机构,劳动人民对气象的认识和利用,只能停止在用眼睛观察天气,看物候,或用千百年来的天气谚语来观察和予测天气的变化,对气象灾害无科学分析,甚至认为这些灾害是“天意”。清代编写的《菏泽县志》、《曹州府志》等对本市历年旱、涝、风、雹等灾害性气象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这些珍贵的史料为我们今天研究本市气象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31年(民国20年),山东省建设厅曾在菏泽县建立气象测候所。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气象业务没按规定开展起来。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菏泽县测候所不但没留下任何有价值的气候资料,就连简单的仪器也没保存下来。1941年伪“曹州道尹公署”,按《山东省公署边农字第207号训令》虽在济南领取过测候仪器及气象观测用纸和表格,但菏泽的气象业务仍未开展起来。一直到建国,本市气象工作仍是一片空白。
  1950年山东省建设厅在菏泽农科所设立气象测候站,进行地面基本气象要索的观测。1953年10月,在菏泽市城西郊始建菏泽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地位于北纬35°15’东径115°26’海拔高度49.7米。1954年1月1日正式开始气象观测,菏泽农科所气象测候站同时停止观测。1958年,公社、大队还建立了部分民办气象哨、组,主要任务是取土査墒,测地温、雨量,传递天气预报等。1959年7月1日,菏泽气象站改为菏泽专区气象台。1960年5月又改称菏泽专区气象服务台。1973年10月,又改称菏泽地区气象局,原气象台为局属业务机构。
  菏泽气象站从1954年元月1日正式开始地面气象观测。主要任务是:每日4次定时气候观测,编发4次定时天气绘图报,由专线电话发往北京气象中心,夜间守班。1954年9月1日起,昼夜24小时值班,每日增加4次定时协助天气绘图报,航空天气观测报(一小时一次),危险天气通报(不定时)。后两种天气报告发往北京、上海、南京、徐州、济南、西安等国内军、民航20多个飞机场气象台。
  1959年正式开展农业气象观测和对外服务工作。增加气球探测高空风,手工抄报气象电报,对外发布短、中、长期天气预报,并担负全区各县气象站的业务技术指导和管理;1967年元月,增配达因风向风速自记仪的观测;1974年10月增配“711型”测雨雷达,并于1976年4月正式开展雷达观测发报工作;1979年8月增配 SDH1-62型单边带接收机、51型电传打字机和117型无线电传真机。1980年6月,气象报务结束了从1959年以来的莫尔斯手抄报,开始使用移频收讯电传打字收报。1985年7月1日起,开始使用PC—1500微型电子计算机审接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10月开始使用PC-1500微型电子计算机编发气球测风电报。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