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师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31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教师队伍
分类号: G525
页数: 2
页码: 502-503
摘要: 清朝科举时代,菏泽教师皆为塾师,其水平素质各异。有秀才、举人,也有落榜的童生。1903年兴学堂后,一些留日学生回菏兴办家乡教育。他们是荷泽的第一批学堂的教师。以后,通过对塾师及知识分子的训练,学堂教师逐步充实。到1908年已有教师近百人。
关键词: 教师 教师队伍

内容

清朝科举时代,菏泽教师皆为塾师,其水平素质各异。有秀才、举人,也有落榜的童生。1903年兴学堂后,一些留日学生回菏兴办家乡教育。他们是荷泽的第一批学堂的教师。以后,通过对塾师及知识分子的训练,学堂教师逐步充实。到1908年已有教师近百人。以后小学堂教师多数为师范生、中学毕业生充任;中学教师多为大专本科或专科毕业生,但为数很少。1931年,政府对全县372名小学教师严格鉴定,其中合格者只有82人,不合格者290人。抗战爆发,菏泽的教师有的南下,有的改业为民,有的改谋他生。
  革命抗日根据地里开始教师很少,程度也较低,但通过多次轮训,队伍也不断扩大。到1945年,当时的荷泽境内4块革命根据地共有教师403人,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办学,有的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当时国民党统治区有教师350余人。
  建国后,菏泽市教师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据1957年统计,全县中、小学教师共有2011人。其中大专毕业者143人、中师毕业者758人、高中毕业者105人、初中毕业者378人、小学毕业者590人、其他无学历者37人。1958年开始的“反右派”运动中有477人划为“右派”分子。到1984年9月全部复议纠正。
  1962年后,部分教师通过函授自学等,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到1967年全县有中、小学教师1747人,其中大专毕业者182人、中专毕业者909人、高中毕业者236人、初中毕业者420人。“文革”间因种种情况,中、小学教师改行者较多,再加上民办教师选拔不甚严格,教学水平有所下降。粉碎“四人帮”后教育恢复正常,但有的高中理化、外语;初中史地、外语、音乐、体育美术都不能及时开课。到1978年全县公、民办中、小学教师7055名,其中大专毕业者364人、高中毕业者4789人、初中高小程度者1760人、其他无正式学历者172人。1980—1981年对全县教师队伍进行整顿,首先对民办教师进行了考核,不能胜任的下放归队;同时对全县教师进行了所教学科的业务过关考试;还有一大批教师通过电大、函大、自修大学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文化水平,教师素质有所改善。到1986年全市有公办中、小学教师3561人, 其中大专程度者649人,中专、高中程度者2244人,初中、初师程度者663人,初中以下程度者仅剩5人。另有民办中、小学教师3727人。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