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27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民兵
分类号: E158.9
页数: 4
页码: 440-443
摘要: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中共党员李呜亭等在王浩屯一带组成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李呜亭任王浩屯区队长。1938年10月中旬,于子元、刘齐滨、张耀汉通过统战关系,争取了开明绅士杨履谦先生,然后在荷泽西南许寺村建立了王浩屯抗日自卫队(民兵)。
关键词: 地方军事 民兵

内容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中共党员李呜亭等在王浩屯一带组成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李呜亭任王浩屯区队长。1938年10月中旬,于子元、刘齐滨、张耀汉通过统战关系,争取了开明绅士杨履谦先生,然后在荷泽西南许寺村建立了王浩屯抗日自卫队(民兵)。杨履谦任大队长,张耀汉任大队副。开始仅几个人,后发展到300余人,之后又加入冀鲁豫支队。1940年1月,中共荷泽(西北)县委何建之、杨培要等,领导群众在荷泽西北圈头村白手夺枪5支,又在解元集等村夺枪8支,菏泽西北自此有了民兵武装。1941年后,随着南华、临泽、菏泽、郓巨等抗日县政府的建立,各区、村的民兵连(排、班)普遍建立起来。当时群众习惯上称之为“枪班”。
  菏泽县1943年开始成立模范班,各村都有。仅曹楼一个村就有枪13支。日军投降后,民兵发展到100。余人。1945年10月解放菏泽城时,协助挖地道、攻城,并有力阻止了向西南逃窜之敌。
  1944年建立临泽县后,民兵组织开始发展。解放战争开始时已有民兵600人。
  1944年春南华县开始建立民兵组织,至1945年全县民兵共有枪400余支。1947年,当敌人疯狂扫荡时,民兵80余人组成“复仇队”,坚持地区斗争,有力打击了地主还乡团的气焰。
  1948年10月菏泽全境解放后,对原菏泽、南华、临泽各县坚持游击战争的民兵组织进行了整顿。在68个行政村中建立了武装部(设武装委员1人,领导民兵自卫队),297个自然村建立了民兵中队26个、分队51个, 总计民兵2096人,配备机枪19挺、步枪1351支、子弹1.5565万发。
  1952年11月,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民兵组织暂行条例》的规定,全县实行了普遍民兵制:凡年龄在18〜40岁的男性公民均参加了民兵组织, 同时将18〜25岁的青年编为基干民兵。全县民兵发展到5万余人。1953年,全县各区都建立了基干民兵连或排,并有计划地在全县各区驻地附近集中30〜50支枪的武装拳头(精干民兵)。当时全县共14个区,民兵达5.5118万人,基干民兵3222人,中队干部217人,步马枪1385支,各种子弹9657发,手榴弹21枚。
  1956年春,民兵实行了预备役制度。菏泽县第一类预备役1344名,第二类预备役2763名,基干民兵2.4239万人,普通民兵5.1939万人。共有民兵中队长265人,分队长2177人。
  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岀“大办民兵师”的号召,根据中央和省兵役局的指示,4月份对全县民兵组织进行了整顿。将预备役和民兵合二为一, 在各乡、社建立了民兵中队243个,基干分队610个、普通分队681个,共有民兵5・2205万名。其中基干民兵2・3323万名。是年底,全县城市、机关、工厂、学校普遍建立和发展了民兵组织。全县共编12个师、142个团、367个营、1074个连、4793个排、1.6333万个班,共有民兵17・6277万人。其中普通民兵10.3320万人(妇女6.9292万人)、基干民兵7.2957万人(妇女3.5816万人)。全县又编预备兵团9个,共4.1393万人。
  1965年,对民兵组织进行了整顿和复建。.整顿和复建后,全县共有民兵18.6845万人,组建了1个师、16个团、118个营和武装基干民兵连6个、独立武装基干排74个、武装独立班110个。县民兵师长、政委分别由县长、县委第一书记担任,县武装部长为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
  1979年,为适应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民兵组织又进行了调整。全县民兵总数为23.6542万人,另有战争初期兵员参战对象1400人(其中退伍军人374人),共建1个团4个营。1984年取消兵员动员对象,全县民兵总数为8.8509万人,共组建1个团39个营134个连。
  第二节军政训练
  政治教育武装部门对民兵进行政治教育,提高民兵的政治素质历来是非常重视的。只是时代不同,教育的重点也各异。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分别以抗日救国、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反对内战、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教育内容。新中国建立后,教育内容是随着党的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而更换。如建国初期,对民兵组织提出 “劳武结合,一手拿枪,一手拿锄”,担负起三大任务——维护地方治安、保卫生产、歼灭空降特务。教育形式多采用以连、排为单位上大课。1951年在肃清散匪、全国范围内开展镇反活动中,县人民武装部领导广大民兵通过忆苦思甜控诉蒋军罪行,开展揭、批、査活动。在公安部门配合下,査出隐藏长枪324支、短枪55支、手榴弹9枚、子弹4435发。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县武装部对民兵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思想教育,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参军热潮。全县适龄青年均踊跃报名参军,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运动。
  1980年至1985年,在围绕经济建设抓民兵工作的新形势下,荷泽市人民武装部狠抓了民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要求民兵学科学、学技术、勤劳致富、以劳养武;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教育民兵讲文明、守法纪,成立了服务组、帮工队,开展了 “一户带三户”的帮助困难户的活动。学习中越前线解放军战士“牺牲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精神,大办“民兵之家”,使民兵靠“家”发家,靠“家”致富,走出了一条以劳养武的新路子。
  军事训练战争年代,战事频繁,敌我犬牙交错,训练时间难于固定,人员也难于集中,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正规军事训练,只能做些小型的军事操练,基本上只能以战代训。建国后,菏泽市人民武装部为加强战备,储备兵员,大抓了民兵的军事训练,基本上做到了训练时间、内容、教员和受训人员的四落实,并且加强了训练设施。在城西郊兴建了民兵训练基地,使基地变成了 “习武、育才、生财”的场所。
  第三节参军参战
  参军菏泽市西北部、西南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都是老解放区。1938年10月,于子元、刘齐宾、张耀汉、杨履谦等人即在市西南许寺村建立了王浩屯抗日自卫队,不久就有300余人参军。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菏泽市有2000余人踊跃参军入伍,走上了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全市有近4000人参加解放军,为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功勋。建国后,全市民兵又积极响应祖国号召,继承战争年代的革命传统,争先恐后应征入伍。据1959年至1985年统计,全市应征入伍青年即达2.9744万人。
  参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市民兵都拿起武器保乡保土、站岗放哨、锄奸防特、传递情报、侦察敌情,开展游击战、地雷战、伏击战等,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经常协同大部队和县区部队,一次次粉碎了日军的“扫荡”、“清乡”和蒋军的残酷进攻。1943年3月下旬基干团和民兵240余人在冀刘庄伏击日伪军2000余人的“扫荡”,打死打伤日军百余人,并在关胜志政委的带领下安全转移,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同年8月下旬,顽军卞兆龙部刘贯林营300余人进攻菏泽东北的东、西马垓,该村民兵配合二分区基干团奋起出击,共毙敌20余人,俘敌80余人、缴枪40余支。同年12月,日军1个团千余人对西马垓村进行奔袭。当时基干团3连正随团部驻该村。西马垓13名民兵首先发现敌人,战斗达3小时之久, 掩护基干团冲出包围,使敌奔袭落空。
  1945年4月24日,日伪军4000余人向南华县民兵驻地海头、吴屯、袁老家一带进犯。民兵联防队和区基干队奋勇抵抗,毙敌营长以下官兵11人,民兵仅阵亡1人。
  1946年11月,为了打开敌后游击战争的局面,菏泽县集合了各区民兵100余人,主动向驻在力本屯(现属定陶县)的200余国民党军出击,敌狼狈逃窜,力本屯一带遂成为革命根据地。
  1947年3月6日(古历二月初八),临泽县一部分民兵与临泽三区武工队配合刘邓部队警卫连埋伏在都司集周庄一线,袭击了敌人汽车队,共缴获汽车24辆,毙伤敌百余人,俘敌137人,缴枪130支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民兵无一伤亡。同年7月9日,刘邓大军攻克郓城,国民党军队溃退南逃,临泽县民兵到处捕捉敌人散兵。计捉敌55师营长张梅生以下325名,还乡团68名,并缴获作战物资一部。同年10月13日,南华县建立民兵复仇大队,积极配合南华县独立团活动。14日,在菏泽城北马村打退菏鄄土顽军500余人的进攻,22日,歼灭驻高庄敌保安部队,活捉12名。
  1948年12月14日,为支援淮海战役,菏泽、南华等县广大群众及民兵,组成大小车队,运送1000万斤小米至商丘,有力支援了战役的顺利进行。
  支援建设1957年菏泽发生严重水灾,武装部组织广大民兵,战斗在与自然灾害斗争的第一线,不怕吃苦,受到了群众的赞扬。1960年至1969年间胡集乡胡集民兵连在民兵指导员胡景灿的带领下,为战胜风沙,改造自然,营造大型防护林带24条、林荫路24条,长达120华里;造林3500亩。在万亩沙滩上筑起了一道道绿色长城,为改变胡集乡的自然面貌与生产条件作岀了出色贡献。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役后,武装部门及时对民兵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学英雄见行动的活动,提高了民兵的思想觉悟。在黄河覆堤建闸、开挖河道沟渠、引黄灌淤等大型水利基本建设中,打先锋,攻难关,圆满完成了任务。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