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总体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17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总体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2
页码: 307-308
摘要: 1957年,开始编制《荷泽县城总体规划方案》,实施期限为1957年至1983年。这次规划因对优势考査不够精深,规划设想目光比较浅,在实际建设中对旧城的改造、新城的开辟举棋不定,导致规划中的内容大部分未能实现。1979年10月荷泽开始筹备第二次规划工作。
关键词: 城市建设 总体规划

内容

黄泽城垣,历明、清、民国至建国前夕,虽有修葺,但变化不大。1952年,省派工程师来荷泽帮助规划了城市发展轮廓:北关是交通商业区,南关是行政居民区,东关是工业交通运输区,西关是文化卫生区。1957年,开始编制《荷泽县城总体规划方案》,实施期限为1957年至1983年。这次规划因对优势考査不够精深,规划设想目光比较浅,在实际建设中对旧城的改造、新城的开辟举棋不定,导致规划中的内容大部分未能实现。
  1979年10月荷泽开始筹备第二次规划工作。1981年底再次编制了《荷泽县城总体规划》。1983年元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以(83)鲁政函19号批复了《菏泽县城总体规划》。这次总体规划实旅的期限,近期至1985年,远期至2000年。远期规划确定:菏泽为行署驻地,鲁西南交通枢纽,重点发展轻纺工业;城市人口至2000年,非农业人口控制在15万人,城区农业人口控制在3.7万人,城市占地19平方公里;在市区的保留一些规模较小,运输量不大,又没有污染的工业,对那些污染严重,城市上风向的工业,坚决调整,有计划地转产或逐年迁出城区;在牡丹路以东,北环城路以南,拟开辟工业区;在生活区设储备仓库,提高转运仓库库容,烈士陵园东规划为仓库用地,转运仓库、危险品库及化工仓库,一律迁出城区,在济荷铁路以东设专用线;道路交通以现有道路为基础,市区以广福街、解放街、牡丹路、青年路、人民路、北环城路、康庄路、东方红大街、丹阳路、中华路、南平路、西环路、站前路、外环路组成完整的城市道路系统结构。规划主要干道宽30〜50米,次干道20〜30米。主要干道两侧建筑物必须退后于建筑红线,大型的公共建筑应视其性质退足停车场和绿化用地;生活居住区,以老城为主,相对集中,建设新区,在旧城改建中,提高建筑层数,增加建筑密度,在东站和南站边缘拟建2个居住小区;中华路以北,解放大街以东,规划为一大型综合商场,形成全市主要商业中心;西环城路以东,中华路以北拟建全市性体育中心;规划公共绿化地指标每人3・3平方米,利用青年湖开辟一处文化、休息公园,以赵王河东、中华路北,建一牡丹公园,沿中华路以北、洙河以南,西至人民路、东至车站广场,规划一滨河绿化带,将旧城基分期建设为环城公园;开发利用原两处水源,拟在城南柴庄附近开辟新的第三水源;老城排水,近期采用现流制,远期采用分流制,新区实行分流制;污水处理分3处,拟建污水处理厂,严禁在生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区内建设有害于环境的企事业单位,1990年环境状况要有明显的改善,本世纪基本解决环境污染。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是:积极补还欠帐,实事求是,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集中力量解决市区的供水、住宅、交通等迫切问题;开拓北环路、丹阳路,继续完成中华路、曹州路及西环路,为青年湖公园和牡丹公园的修建创造条件。
  1985年至2000年的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自1983年元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已陆续组织实施,道路拓宽已达到2000年的水平。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