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区建设规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17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城区建设规划
分类号: TU984
页数: 4
页码: 307-310
摘要: 黄泽城垣,历明、清、民国至建国前夕,虽有修葺,但变化不大。1952年,省派工程师来荷泽帮助规划了城市发展轮廓:北关是交通商业区,南关是行政居民区,东关是工业交通运输区,西关是文化卫生区。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内容

黄泽城垣,历明、清、民国至建国前夕,虽有修葺,但变化不大。1952年,省派工程师来荷泽帮助规划了城市发展轮廓:北关是交通商业区,南关是行政居民区,东关是工业交通运输区,西关是文化卫生区。1957年,开始编制《荷泽县城总体规划方案》,实施期限为1957年至1983年。这次规划因对优势考査不够精深,规划设想目光比较浅,在实际建设中对旧城的改造、新城的开辟举棋不定,导致规划中的内容大部分未能实现。
  1979年10月荷泽开始筹备第二次规划工作。1981年底再次编制了《荷泽县城总体规划》。1983年元月,山东省人民政府以(83)鲁政函19号批复了《菏泽县城总体规划》。这次总体规划实旅的期限,近期至1985年,远期至2000年。远期规划确定:菏泽为行署驻地,鲁西南交通枢纽,重点发展轻纺工业;城市人口至2000年,非农业人口控制在15万人,城区农业人口控制在3.7万人,城市占地19平方公里;在市区的保留一些规模较小,运输量不大,又没有污染的工业,对那些污染严重,城市上风向的工业,坚决调整,有计划地转产或逐年迁出城区;在牡丹路以东,北环城路以南,拟开辟工业区;在生活区设储备仓库,提高转运仓库库容,烈士陵园东规划为仓库用地,转运仓库、危险品库及化工仓库,一律迁出城区,在济荷铁路以东设专用线;道路交通以现有道路为基础,市区以广福街、解放街、牡丹路、青年路、人民路、北环城路、康庄路、东方红大街、丹阳路、中华路、南平路、西环路、站前路、外环路组成完整的城市道路系统结构。规划主要干道宽30〜50米,次干道20〜30米。主要干道两侧建筑物必须退后于建筑红线,大型的公共建筑应视其性质退足停车场和绿化用地;生活居住区,以老城为主,相对集中,建设新区,在旧城改建中,提高建筑层数,增加建筑密度,在东站和南站边缘拟建2个居住小区;中华路以北,解放大街以东,规划为一大型综合商场,形成全市主要商业中心;西环城路以东,中华路以北拟建全市性体育中心;规划公共绿化地指标每人3・3平方米,利用青年湖开辟一处文化、休息公园,以赵王河东、中华路北,建一牡丹公园,沿中华路以北、洙河以南,西至人民路、东至车站广场,规划一滨河绿化带,将旧城基分期建设为环城公园;开发利用原两处水源,拟在城南柴庄附近开辟新的第三水源;老城排水,近期采用现流制,远期采用分流制,新区实行分流制;污水处理分3处,拟建污水处理厂,严禁在生活居住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区内建设有害于环境的企事业单位,1990年环境状况要有明显的改善,本世纪基本解决环境污染。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是:积极补还欠帐,实事求是,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集中力量解决市区的供水、住宅、交通等迫切问题;开拓北环路、丹阳路,继续完成中华路、曹州路及西环路,为青年湖公园和牡丹公园的修建创造条件。
  1985年至2000年的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自1983年元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已陆续组织实施,道路拓宽已达到2000年的水平。第二节专业规划
  给水目前荷泽自来水公司有水源地2处。西水源现有水井7眼,取水量达1万吨/日左右;东水源现有深井3眼,取水量为0.5万吨/日;各工厂企业自备水源供水量在2.6万吨/日左右,基本上能满足城市生活、生产用水。
  排水菏泽原城区排水方式为合流制,现有排水沟道4500余米。老城区广布池塘,并已连通,对雨水、污水的排除处理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规划规定:原城区及新建区的排水今后逐步采用分流制,逐步建立污水管网。工业污水以工厂自行处理为主。污水实行一级处理,逐步实行二级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近期建设3个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西污水厂处理的污水灌溉农田;中区污水厂靠近工业区同时处理部分与生活污水性质相似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水“谁排放,谁治理”。雨水排除:开挖疏通抗旱沟、洙水河、万福河、赵王河4条排水干渠;城南大堤排灌沟上增设雨水泵站1座,解决南部低洼排水不畅;进一步做好城内坑塘连通、沟边加固,防止塌陷淤塞。街道雨水可就地势埋设暗沟,排入池塘、河道。
  电力市内用电由菏泽110KV 变电站和南电厂输入。城关35KV变电站及东郊35KV线路正在施工,建成后110KV供市内和市东北部用电。
  生建机械厂35KV变电站已建成,但尚未投运。生建35KV线路按规划改线,南郊与生建机械厂变电站由35KV线路联络。
  计划在南郊官庄附近建一座110KV变电站,供市区西南部、菏泽南站、机场专线用电。北郊35KV变电站向市西北部供电。
  计划在市北郊建一座220KV枢纽变电站,除供菏泽用电外,将供东明、邺城、定陶等县的工农业生产用电。
  电讯1983年菏泽市内电话有磁石交换机17台1700门,地委装 JEL—2—200型共电式交换机200门,总装机容量为2275门(包括中继箱容量),实占容量为2213门。市话用户数(包括小交换机中继线)1295, 出局线对数为2600对,电缆皮长74.9皮长公里,芯线长度为5407.5芯线对公里,杆路长度为77杆程公里,电缆管道为12管公里。
  菏泽的电讯今后发展方向主要是北环城路以南、牡丹路以东的京九线两侧,适当向南发展。由新的三分局承担新城区3000左右的市话用户。
  计划至2000年主要街道全部埋设地下电缆管道,予计可达30余华里。今后长途电话线路,在市区内全部引入管道进局。
  长途通讯方面,2000年长途电话线可达300余条,逐步实现长途半自动或全自动拨号,地区到县普遍开设十二路载波。
  按城市远期发展要求,市区将设立7个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机构都将开放电传电路。
  南站小区规划:南站小区为城市居民、车站职工的生活性居住小区。位于市区南部,南靠新石铁路,北依护城大堤,东临曹州路,西靠通往民权的公路。规划该小区占地面积315亩,总人口1.1222万人,建筑面积11.7927万平方米,居住面积10.3622万平方米,安排2672户。公共建筑面积1.4305万平方米,平均每户建筑面积38.9平方米,平均建3层以上楼房。道路用地2.15万平方米,绿化用地1.8万平方米。
  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城市用地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发展。确定规划控制范围,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8公里,总面积为80平方公里,比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面积扩大4倍。功能区划分,城西地势低洼,不再安排建设项目;城北分为两部分,西部为蔬菜区,东部是工业区,工业区北部是曹州牡丹园,为风景游览区;城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建设基地;城南分两部分,西段为第三水源基地,东段是新石铁路东、南两车站相接的重要地段,铁路规划在此设机务段,是编组站、列车段发展建设的予留地。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