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16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政
分类号: F601
页数: 3
页码: 300-302
摘要: 公元1909年在城东50里的沙土集和城北25里的小留集设邮寄代办所2处。1935年,在辛集、沙土、安兴设立邮政代办所3处,一切外来邮件,由菏泽局转各邮政代办所,每日一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邮政局和邮政代办所主要集中在城镇。
关键词: 邮电业 邮政

内容

网点:公元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在菏泽设立“急递铺”,东送至离城60里的清浪铺,东北送至离城30里的加河铺,东南送至离城10里的李村铺,西送至离城30里的吕陵铺,北送至离城40里的马村铺。公元1909年(宣统元年)在城东50里的沙土集和城北25里的小留集设邮寄代办所2处。1935年(民国24年),在辛集、沙土、安兴设立邮政代办所3处,一切外来邮件,由菏泽局转各邮政代办所,每日一次。
  自1912年至1948年的30余年中,由于军阀混战,盗匪横行,民不聊生,邮政事业发展相当缓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邮政局和邮政代办所主要集中在城镇。至1948年底,乡间代办所有辛集、沙土、安兴、佃户屯、黄集、吕陵、胡集、解元集、黄堤集9处,城内仅有平正街1处。
  建国后,局、所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群众,除邮电局设在市内外,其余的邮电支局和邮电所大多数都设在农村集镇。截止1985年底,全市共有邮电局1处、邮电支局21处、代办所9处,实现了村村通邮。1970年,由邮电部门投资,在菏泽城内东方红大街路南,建成了一座面积为2048.9平方米,造价28万元的邮电综合大楼,这是荷泽历史上第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邮电大楼。1973年又建成了一座面积为1618.2平方米,造价13万余元的邮政综合楼。
  邮路:公元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菏泽设“递铺”后,东递至清浪铺,邮路为60里;南递至李村铺,邮路为10里;西递至吕陵铺,邮路为30里;北递至马村铺,邮路为40里。1919年(民国八年),曹州为二等甲级邮局。菏泽至济宁汽车邮路为280华里(途经巨野、嘉祥、直达济宁);菏泽至东明自行车邮路为60华里;荷泽至定陶自行车邮路为53华里;菏泽至曹县自行车邮路为100华里(途经游集、定陶、大黄集);菏泽至巨野自行车邮路为135华里(途经辛集、沙土、龙堌集)。1933年,为沟通山东与河南两省信息,经两省协商,开通了菏泽至开封委办汽车邮路,每日一次。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由于战乱,通往乡间的邮路时通时断,人民政府的各项指示主要靠秘密交通站进行传递。当时,全县内的主要集镇都有联络站。如荷泽县的胡集、王浩屯等就长期设站。
  建国后,党和政府特别关心邮电事业的发展,邮电线路不断增加,特别是增加了服务于农村的邮路和投递路线。建国初期,邮电局设城市投递段3条、乡村投递段7条。1955年全县各乡镇已有投递员67人,投递段增至120余条。大部实现当日班,全部实行自行车投递。至1985年底,菏泽境内有县以上自办汽车邮路5条(菏泽——济南、荷泽——商丘、荷泽——东明、菏泽——鄭城、菏泽一兖州)、委办邮路1条(菏泽——单县)。荷泽城及各乡镇支局共有投递段道48条,其中城市13条、乡村35条,日投递邮件3.5万件,乡村投递段两日班占2/3,当日班占1/3,邮路长达586公里。
  二、邮运
  清代邮运主要是马拉人担,遇急件则需铺递马匹昼夜兼程。1912年至1949年,外来邮件主要靠汽车和马车运送,通往乡镇的邮件仍以步行为主。
  建国初期,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乡镇不逋汽车,通往乡村的邮路均用马车邮运。据1951年统计,荷泽邮局有马车4辆、马5匹、邮工6人。1957年,随着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现,至各县的客运汽车开通,菏泽各条邮路全部用上委办汽车。自1962年至1964年,省局先后拨给菏泽邮局汽车3部。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大大加快了菏泽邮件运输的速度,使菏泽县能看到当天的省报。
  1971年前,菏泽县农村投递全部使用自行车。1974年农村投递全部实现了摩托化(济南产轻骑)。是年,菏泽局共有投递摩托车37部、投递段37条。摩托化初期对提高邮件投递速度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摩托车质量差,维修跟不上,再加上摩托化的一些相应制度不够健全,因此,比自行车开支大两倍多。1979年底省局决定,全省农村投递由摩托车改为自行车。至1985年,菏泽邮电局共有汽车8辆、自行车66辆。
  三、邮政业务
  公元1756年(清乾隆二十一年),在荷泽设立“急递铺”,主要是递送公文,护送官物和官员,对群众不办理邮政业务。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曹州(菏泽)正式设立邮局,但业务量很小。公元1905年,曹州邮政支局主要经办13种业务,各类邮件分8资(即8个等级)收费。1912年(民国元年),主要经办平常信函(平信、名信片、印刷品、单挂号、双挂号)。1919年(民国8年)除经办平常信函外,还经办航空邮件、包裹等。1943年,菏泽局经办业务已增加到13种;即:信函、明信片、新闻纸、印刷物、贸易契、商务传单、货样、挂号邮件、代收贷价挂号邮件、保价信函、包裹保险、代收货价包裹、汇票快递邮件等。
  1944年,菏泽邮局由于经营不善,业务量下降,由二等甲级邮局降为二等乙级邮局。1945年12月,菏泽邮政局实行“邮发合一”,开始发行解放区内所有报刊。
  1949年业务量迅速增加,计函件12.4万件、包件0.061万件、汇票0.248万张。订销报纸累计30万份,邮政总收入为2.18万元。1959年底,全国分拣会议对分发工作进行了改革,强调直封,减少经转层次。这次改革荷泽局出口平信格眼由25个增加至67个,把1个台增至2个台,出口挂号由21个增至56个,由1台增至2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乡镇的邮局开办全面邮电业务。为了方便群众,邮递人员采取送汇、送包,广大群众邮信订报不出村,包汇送上门。另外,菏泽局及其支局还采取增设网点,延长营业时间,简化业务手续,恢复和兴办新的业务项目,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业务量不断增加。至1985年,全市共接受投递函件323.65万件、包件5.30万件、机要文件3.63万件、汇票6.48万张、订销报纸累计2400.57万件、订销刊物201.69万份,邮政业务总收入为38.80万元。
  四、集邮
  1949年以前,菏泽没有集邮业务。建国后,随着邮票发行量的增加和各种纪念、特种邮票的发行,集邮爱好者不断增多,尤其是1980年以后,菏泽和全国一样,各机关、学校的集邮爱好者也迅速增多、菏泽地区邮电局为了适应新形势,满足广大集邮爱好者的需要,进一步发展集邮业务,于1983年3月正式成立了邮票公司,当年组织货源9.2665万元,年底销售4.6936万元,实现利润2.7581万元。
  为了进一步推动集邮活动,荷泽地区邮电局于1984年4月28日在菏泽市举行首届集邮展览,共展出集邮品24框。是年5月1日正式成立了菏泽地区集邮协会,菏泽师专、粮校、仪表厂、印染厂、纱厂等单位都先后建立了集邮小组。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