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集市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11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集市贸易
分类号: F713.3
页数: 4
页码: 239-242
摘要: 菏泽市的集市明末已见记载。明末清初有白虎集、都司集、吕陵集、辛集、金堤等。后陆续增加,至建国初,全市共有集市51处,其中城区7处, 农村44处。每逢集日,四乡农民上市出售和购买物品。一般是凌晨集市,早饭后散集,谓之“露水集”;较大集镇则为全日集。
关键词: 集贸市场 集市贸易

内容

菏泽市的集市明末已见记载。明末清初有白虎集、都司集、吕陵集、辛集、金堤等。后陆续增加,至建国初,全市共有集市51处,其中城区7处, 农村44处。
  菏泽的集市贸易有3种形式。一是日常集市。每逢集日,四乡农民上市出售和购买物品。一般是凌晨集市,早饭后散集,谓之“露水集”;较大集镇则为全日集。二是专业集市。如城区东关、南关、北关、水洼街的蔬菜市场,南顺城粮行,火神庙街柴草行,双河集农贸市场,南华、夹斜路工业品市场,康庄服装市场等均长年专业贸易。三是庙会集市。如城区的火神庙、泰山庙、城隍庙、济渎庙,农村的黄庙、香炉寺、龙王冯、火烧寺、长埴堆、龙王庙等,每逢香火会期农工百作即携货赶会,相聚成市。这些庙会一直保留到解放初期,后来逐渐取消。
  建国后,集市仍利用原有地址,沿用原来的集日。商业部门则利用传统市集收购农副产品,组织工业品下乡,举办物资交流会,活跃城乡市场,集市贸易是菏泽经济流通的基本形式。70年代以来,随着农副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和商品价格的开放,集市贸易日趋活跃,形式多样,规模空前。1979年全市城乡集贸市场成交额4100万元。1980年集市增加到58处,年成交额达6315.6万元。
  菏泽市1985年城乡集市和集日(续表二)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