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食品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99
颗粒名称: 第八章 食品工业
分类号: TS209
页数: 5
页码: 220-224
摘要: 建国前,菏泽县仅有几家食品作坊,规模小,全是手工操作。建国后,食品工业开始起步和发展。1956年由城内19户市民组成荷泽县畜牧合作社,饲养奶牛、奶羊,出售鲜奶。1976年更名为菏泽县乳制品厂,开始用机器生产奶粉、炼乳、麦乳精等乳制品。
关键词: 食品工业 食品加工

内容

建国前,菏泽县仅有几家食品作坊,规模小,全是手工操作。建国后,食品工业开始起步和发展。1956年由城内19户市民组成荷泽县畜牧合作社,饲养奶牛、奶羊,出售鲜奶。1976年更名为菏泽县乳制品厂,开始用机器生产奶粉、炼乳、麦乳精等乳制品。1970年,菏泽二中“九二O”工厂从外地引进灵芝菌种人工栽培成功,随之又研制成功泰山灵芝精口服液。该厂于1984年更名为菏泽市灵芝精厂。
  1973年,菏泽罐头厂建立,填补了荷泽市罐头生产的空白。
  1985年,菏泽市罐头及乳制品工业共有3家企业:菏泽罐头厂、荷泽市灵芝精厂、菏泽市乳制品厂。3个厂共有职工503人,各类技术人员4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兽医师1人、助理工程师7人、助理会计师1人、助理统计师1人、助理农艺师1人,拥有固定资产425.34万元。1985年共生产各类罐头2482吨、乳制品215.6吨、泰山灵芝精11.4050万盒,实现产值1243万元、利润62.2万元,上交税金53.12万元。
  企业简介
  1.菏泽罐头厂:该厂的前身是荷泽葡萄酒分厂,1976年正式命名为菏泽罐头厂。该厂位于城东郊丹阳路北侧,占地面积4・2930万平方米。
  该厂自1980年以来发展较快,新建了1264平方米的罐头生产线1条、886平方米成品库1座,改建200平方米冷库速冻车间1座。到1985年已形成2000吨的罐头生产能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罐头产量由1976年的87吨增长到1985年的2472.4吨;产值由1976年的50万元增长到1985年的1077万元;罐头的品种由1976年的5个增加到1985年的34个。1985年全厂盈利52万元,上交税金44.3万元。它们生产的芦笋罐头已远销日本、美国、西德、瑞典及西欧各国,咸牛肉、咸羊肉罐头畅销埃及、伊拉克、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产品供不应求。
  1985年,该厂共有职工648人(其中常年性临时工300人),各类技术人员27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4人、助理会计师1人、助理统计师1人、助理农艺师1人、助理园艺师1人。拥有固定资产265万元,各种设备183台。
  2.菏泽市乳制品厂:该厂位于市城西北傅堤口外,占地面积2.3360万平方米。其前身为菏泽县畜牧合作社。始建于1956年,由19户社员合作组成。当时仅有奶山羊44只、奶牛1头、意大利蜂2箱。1959年迁至现址。
  1962年更名为荷泽县牛奶厂。这时有职工40人,固定资金2・5万元,有奶牛30头、马50匹、奶羊160余只、猪100余头。
  1976年,省轻工业局投资45万元建成一座日加工鲜奶2吨的乳制品生产车间,主要生产奶粉、炼乳、麦乳精。从此,该厂由单一的饲养业转向以乳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同年易名为荷泽县乳制品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加强了企业管理,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1978年至1985年6年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57.11万元,生产乳制品1233.99吨,实现利税29.9311万元。它们生产的牡丹牌全脂奶粉填补了山东省一项空白。
  1985年,该厂有职工94人,其中兽医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设有麦乳精、鲜奶加工、面包、饼干、冰糕、饲养6个车间。全年生产各种乳制品215.6吨,实现产值111万元,创利1.2万元,税金5.7万元。
  3.菏泽市灵芝精厂:该厂位于文化路西段路南,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其前身是菏泽二中“九二O”工厂,始建于1969年。开始主要作为本校师生科研、实习、劳动的基地,主要产品有“九二O”、“五四O六”激素。1970年从外地引进灵芝菌种2支,经人工栽培成功。之后,该厂与医学专家协作,试制成功中成药口服液泰山灵芝精,1972年秋季在广州对外贸易交易会上与外商洽谈成交。当年购置设备,建设厂房,组织人员学习制药技术。当时仅有职工8人,同年又从荷泽二中髙中毕业生中选拔30人留厂工作,厂子易名为荷泽二中微生物制药厂。1973年正式对外商供货,填补了菏泽地区中成药出口空白。之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76年灵芝精产量达3・7万盒,产值20万元,实现利润3万元。1977年产品除出口外,在国内市场亦有销售。1984年易厂名为菏泽市灵芝精厂。
  1985年全厂有职工61人,固定资产34万元。主要产品为泰山灵芝精口服液。1981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编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成药优良产品》名录,产品销往日本、西德、意大利、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国内销售10多个省、市、自治区。
  第二节糕点
  菏泽市市属的糕点工业仅菏泽市食品厂一家。该厂位于牡丹路北段路东,正式建厂于1955年。
  建国前菏泽城内有鼎昌、聚泰隆、宏昌、同昌4家糕点铺,50余人,均为手工操作,个体经营。1949年荷泽城内生产糕点的有3家:菏泽职工消费合作社糕点组,有工人5名,日产250斤;菏泽县城乡供销合作社糕点组,有工人6名,日产300余斤;菏泽百货公司糕点组,有工人6名,日产300余斤。
  1955年,上述3个糕点组合并,统一归菏泽百货公司领导,这就是菏泽市食品厂的前身。1969年糕点厂与百货公司分开办公,实行独立核算。这年,从河南省尉氏县购进饼干机1部,菏泽的糕点生产才开始由手工操作改为机器生产。1972年,厂名改为菏泽县副食品加工厂,工人增加到80余人。1979年在山东省糕点质量评比中,该厂生产的江米枣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1985年,工厂正式命名为菏泽市食品厂,职工人数增加到151人,设大炉、红面、糖果、电炉4个车间、2个门市部,年产量达12.8吨,花色品种60多个,年产值117.67万元。
  第三节粮油工业
  粮油加工工业建国前在菏泽市只有个人经营的小油坊、小磨坊,全部是手工操作,规模小,生产工艺也是原始的。1956年菏泽粮油机械厂、菏泽市面粉厂相继建立,为菏泽粮油加工工业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1980年菏泽市粮油综合加工厂建成,1983年菏泽市饲料加工厂也建成。菏泽的粮油加工工业方初具规模。
  企业倚介
  (1)菏泽粮油机械厂:该厂位于青年北路东侧,它的前身是青岛民生油厂。1956年从青岛搬迁至菏泽,国家投资7万元,厂名改为公私合营菏泽植物油厂,日处理原料30吨。1970年1月在油厂的基础上,又改建为菏泽粮油机械厂,设机械、榨油2个车间,主要为本地区制造修理粮油设备和零部件,并承担省粮食厅安排的机械生产任务。
  这个厂的主要产品有扒谷机、滤油机、305型拉丝机、保险柜、关风器、风机、粉碎机、打谷机等。扒谷机除按省分配本省粮食部门外,还销往安徽、河北、河南等省。
  (2)菏泽市面粉厂:该厂座落在解放大街北段路东,占地面积4.0735万平方米。它的前身是青岛华丰面粉厂。1956年9月30日由青岛迁来菏泽,厂名定为公私合营蒲泽华丰面粉厂,1957年正式投产。这是菏泽市(也是菏泽地区)第一个机械化面粉厂。这时仅有工人14人、对磁磨4台、四包平筛1部、打麦机1台,动力为60马力的柴油机,日产能力为25吨。由于动力小,生产水平低,满足不了市民的供应,于是在投产的当年(1957年)就对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将四包平筛换成六包平筛,增加园箩1部、布筒散热器1台,动力由60马力增加到90马力,传动由小带轮皮带传动改为共天轴皮带传动,从而提高了加工能力。
  1958年,随着粮食种植的变化,该厂又建立了粗粮车间,加工大米、小米、玉米粉、瓜干粉、高粱豆杂面,日产粗面粉7吨。这时工人已增加到57人。动力设备也进行了改进,实行高压电输送,安装了一台容量为250千伏安的变压器。1965年又换上70千瓦和30千瓦2台电动机。由于配机适当,严格管理,吨粉耗电一直稳定在32度左右,耗电之低居全省之首。
  1966年该厂更名为荷泽面粉厂。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1982年又投资165万元对该厂进行整体改造: 车间为4层楼房;日产能力提高到100吨;制粉设备均为国家定型产品。
  至1985年,全厂共有职工169人,技术员5人,拥有Ma5磨粉机7部(总接触长度为700厘米)、Fa4X22(铁壳)高方筛4部、刷麸机 (5#)2部、BIM48脉冲除尘机4部。全年创产值414万元,利润21.06万元。
  (3)菏泽市粮油综合加工厂:该厂位于北城区康庄西路,占地7000平方米。它的前身是菏泽市粮食局第一油脂库。第一油脂仓库创建于1953年。当时仅有工作人员4人、平房7间,主要负责保管各种食用油和油料、麻袋、大桶等粮油包装物。1968年增加了加工香油的石磨4盘和磨房6间,职工人数增加到18人。1976年又增加了泡豆芽、磨豆腐、制凉粉等几个小项目。由于生产品种的增加,1980年被市粮食局正式命名为荷泽市粮油综合加工厂。1983年建造了办公楼、生产楼各1座,平房数十间,人员也增加到62人。1984年从上海引进制作葱油、华夫饼干的生产线和各种汽水、浓缩桔汁生产线,1985年初又设计安装了班产8000斤的水暖烘干挂面生产线。这3条生产线的引进安装成功才使这个厂初具规模。
  1985年全厂共有职工94人,其中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人、技术员2人。全年创产值58.3万元,实现利润8・3万元,上交税金0・8万元。
  (4)菏泽市饲料加工厂:该厂位于牡丹南路西侧,占地面积2.0666万平方米。创建于1983年7月,1984年7月正式投产。主要设备有粉碎机、电子配料秤、搅拌机、磁选器、清理机、提升机、输送绞龙、风机、除尘机等。
  全部工序均为机械化、连续化生产。年生产能力为4000吨,实际年总产量为5000吨左右。
  该厂除生产配合饲料外,还生产部分混合料及浓缩饲料。饲料品种除雏鸡、蛋鸡饲料外,还有奶牛、役用牛、猪饲料、兔饲料等。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