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印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9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印染
分类号: F407.81
页数: 2
页码: 217-218
摘要: 早在明末清初,私人办的印染作坊就很普遍,几乎所有集镇都有1?据《曹州府志》记载:“木棉转鬻地方,其利颇盛,茜草和靛青可以为染”。这是较早的染布着色方法; 至今,在广大农村仍可见到铁锅加染料的色布加工,染出的布自然朴索,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关键词: 纺织工业 印染工业

内容

早在明末清初,私人办的印染作坊就很普遍,几乎所有集镇都有1〜2处染坊。据《曹州府志》记载:“木棉转鬻地方,其利颇盛,茜草和靛青可以为染”。这是较早的染布着色方法; 至今,在广大农村仍可见到铁锅加染料的色布加工,染出的布自然朴索,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建国后,随着菏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始落后的染布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衣着色彩的要求。1978年,决定建立菏泽印染厂,以加速菏泽印染业的发展,改变荷泽纺织工业的行业布局。
  菏泽印染厂是荷泽市也是菏泽地区唯一的一家国营印染企业。厂址位于菏泽市东郊济菏公路北侧,厂区占地面积84・6582万平方米。现有职工840人,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5人、技师1人;主要生产设备54台,其中连续轧染机2台、染缸13台、印花机1台、热定型机2台、布类丝光机2台、平辐L型连续汽蒸煮联合机3台、热熔染色机2台、树脂整理机1台、预缩整理机1台。厂有固定资产原值1710万元,年生产能力为印染布2500万米,年产值5246.5万元。它的主要产品有涤棉印花布、纯棉印花布、涤棉色布、涤棉漂白、中长色布5大类,产品品种350多个。其中涤棉、草绿、井兰府绸是市场上的畅销货。
  菏泽印染厂是在原荷泽棉纺织厂印染车间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它的总体规模为年生产印染布2000万米, 总投资450万元。1978年10月开始动工兴建,于1980年9月试车生产,当年即生产纯棉印染色布148・8万米。1983年,这个厂为改变产品品种单一的状况,又增加了74型化纤设备18台、印花机1台,增上一条化纤生产线,并于同年7月试车投产。至年底,即生产棉混纺印染布232万米、纯化纤印染布55万米。由于棉布市场发生变化,1984年该厂生产受到严重冲击,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1984年11月同上海第五印染厂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在上海第五印染厂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先后试制出涤棉卡西呢、领衬布、防雨布、涤棉纺丝绸等新品种,扭转了被动局面。1985年即生产各种印染布1591.98万米,其中纯棉布129.84万米、涤棉布1219.41万米、中长染色布242.73万米。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由1984年的73%,提高到1985年的84%。
  菏泽印染厂产品由商业收购,除销售本区10个县(市)广大城乡外,还远销北京、河南、四川、辽宁、黑龙江、甘肃、云南、湖南等19个省市和地区。
  菏泽印染厂从1980年到1985年,共实现产值12205万元,利税积累707.29万元。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印染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