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棉纺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9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棉纺织
分类号: F407.81
页数: 3
页码: 214-216
摘要: 明清菏泽人民广泛利用本地种植的棉花从事手工纺纱织布,织锦是其中最有意义的传统产品。建国后,菏泽人民不断革新织锦技术,由二匹综发展到现在的四匹综、六匹综,而且所织图案清新、明快,人物、动物、花鸟等花色图案达1000多个。
关键词: 纺织工业 棉纺织

内容

明清菏泽人民广泛利用本地种植的棉花从事手工纺纱织布,织锦是其中最有意义的传统产品。建国后,菏泽人民不断革新织锦技术,由二匹综发展到现在的四匹综、六匹综,而且所织图案清新、明快,人物、动物、花鸟等花色图案达1000多个。这种传统的织锦产品,经过整理加工,有的已打入国际市场,深受国外客商的欢迎。
  菏泽的现代棉纺织工业是从1966年开始兴盛发展的。建国前,菏泽棉纺织业实行手工操作,使用的是木制手纺车、木制织机。建国后,菏泽自愿组织起来的棉织生产合作社、厂,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设备的机械化程度。1963年以后,自制了一些铁木织机,1965年又相继购进了一些电动铁织机。1966年,随着菏泽棉纺织厂的建成投产,电动铁织机又全部代替了铁木织机。至1985年底,共有棉纺锭3万枚、捻线锭1万枚、布机804台,其中宽幅布机108台。年生产棉纱4570吨、棉布1244.6万米。
  在产品品种方面,1966年前手工棉纺织业主要是棉布、棉线。1966年到1978年,现代化棉纺织业也多年实行一贯制,品种单一,主要有21支、18支、32支、42支、14支等各种号数的纯棉纱;21X21、18X18棉平布、32华达呢、42/2X21府绸、21X21纱卡等。1978年以后,菏泽棉纺厂积极制订措旅,努力开发新品种,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逐步由纯棉向涤棉混纺、中长化纤过渡,由窄幅向宽幅过渡,由内销向出口过渡。至1985年,主要产品,棉纱有纯棉纱、涤棉混纺纱、纯化纤纱及精梳纱等30多个品种;布类有棉平布、府绸、哗叽、涤棉细纺、涤棉府绸等品种。
  从1966年至1985年,菏泽棉纺织业的产值、利润、税金是逐年提高的,20年来,共创工业总产值83167.0035万元,利润3801.961万元,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有力地支援了针织、印染业的发展,为纺织业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简介
  (1)菏泽棉纺织厂:原名青岛国棉九厂菏泽分厂。厂址位于菏泽市东郊。始建于1966年1月,同年12月建成投产。至1985年底,全厂厂区占地面积23.6651万平方米,其中主厂房建筑面积为8.6192万平方米。有职工3002人,其中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8人、技术员17人、会计师1人、医师5人。该厂有纱锭3万枚、布机784台,其中宽幅布机108台;另有2万中长纱锭正在建设中。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92.28万元,定额流动资金315.16万元。产品主要有棉纱和棉布。棉纱以21R绞纱和21支筒子纱为主;棉布有纯棉平布、哗叽、涤棉细纺、涤棉府绸4个品种。
  菏泽棉纺厂建成投产后,初期遭受“文革”动乱的冲击,规章制度不健全,生产处于不稳定状态。1967年只生产棉纱762吨,完成产值325.83万元,实现利润2.59万元,税金50・25万元。至1974年,又因缺煤、停电,该厂被迫停产8个月,全年生产棉纱424吨、棉布172.24万米,实现产值241.15万元,亏损68・61万元。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生产棉纱3928吨、棉布1077万米、棉线329吨,完成工业产值2267・34万元、利润102.99万元、税金312.62万元。此后,该厂逐步完善了生产组织和机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生产发展加快。到1980年,棉纱产量达到5045吨,棉布产量达到1367万米,完成产值2431.79万元,比1976年增加542万元,实现利润153.65万元,比1976年增加41万元,均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
  1980年以后,该厂生产一直持续稳定地发展。1983年,棉纺织品市场发生变化,产品出现了滞销。该厂及时从企业整顿入手,完善经济责任制, 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应变能力,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1985年生产棉纱4570吨、棉布1205.93万米、棉线908吨,完成产值3485.57万元,实现利润138.64万元,税金270.91万元。产值比1984年增长36%,利税比1984年增长344%。
  该厂充分发挥原料充足的优势,立足扩大生产能力,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1976年,投资128万元,扩建纱锭1万枚、布机104台。1978年更新44布机为56布机。1981年,利用原染色车间旧址,贷款12万元,购置A631型捻线机20台,扩建1万线锭,组建了捻线车间。从1982年开始,又兴建新厂房,扩建2万中长纱锭,1985年底已基本完工。
  菏泽棉纺织厂从建厂到1985年底,共完成工业产值32186.21万元, 生产棉布76241.74万米、棉纱5.8261万吨、棉线4832吨,实现利润1441.78万元、税金3697.52万元,共为国家积累5139・3万元。
  (2)菏泽市棉织厂: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1981年在菏泽县针织总厂棉织车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定名为菏泽县罗纱厂,1983年改为菏泽市棉织厂。厂区共占地7920平方米。主要产品有白次布、罗纱布。是一个小型的单织企业。
  荷泽市棉织厂经过5年的建设,到1985年底已发展成为固定资产90万元、职工275人、技术员2人的棉织厂。该厂有条染、准备、织造三个车间,共有各种设备75台,其中罗纱机36台、280织机10台、1511织机10台、多臂机12台。1985年生产白次布5.3万米、罗纱布33.3万米,产值130.9万元,实现利润1.94万元、税金6.25万元。
  1985年产品销售额创该厂历史最好水平。产品除销售本区10个县市外,还外销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5年来,该厂共生产白次布79.6万米、罗纱布198.5万米;实现工业总产值507万元,利税积累39万元。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机构

菏泽棉纺织厂
相关机构
菏泽市棉织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