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制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制革
分类号: F407.8
页数: 1
页码: 209-209
摘要: 建国前菏泽市只有零星手工熟皮、制裘匠人。1950年成立了制革、制袭两个互助组,1953年合并为制革社,1957年始建制革厂。建厂初期,由于设备简陋,资金短缺,生产能力较低;至1970年,制革厂仅有转鼓5台、磨革机1台、削匀机1台,大部分工序依然靠手工操作;产品也比较单一,主要有猪犬油革、狸子羊革、猪皮劳保手套等低值产品。
关键词: 轻工业 制革

内容

建国前菏泽市只有零星手工熟皮、制裘匠人。1950年成立了制革、制袭两个互助组,1953年合并为制革社,1957年始建制革厂。建厂初期,由于设备简陋,资金短缺,生产能力较低;至1970年,制革厂仅有转鼓5台、磨革机1台、削匀机1台,大部分工序依然靠手工操作;产品也比较单一,主要有猪犬油革、狸子羊革、猪皮劳保手套等低值产品。
  1976年以来,为了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皮革资源,进行专业化生产,在改造原有设备的同时,又引进了去肉机、烫皮机等设备,生产能力逐年提高。
  1980年,省二轻厅批准菏泽市制革厂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投资、贷款共130多万元,扩建厂房2600平方米,新增猪轻革配套设备20台,形成年产猪轻革15-20万张的生产能力。
  1984年以来,为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了产品品种一一以生产牛修面革为主。1985年底,为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市制革厂又积极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与上海益民制革厂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在上海师傅的帮助指导下,牛修面革一级品率由30%上升到66%,并试制成功了彩色革。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