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轻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7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一轻工业
分类号: F407.8
页数: 12
页码: 197-208
摘要: 菏泽市一轻工业,30年代初就已有了一家私营火柴厂和几家卷烟厂。1949年2月,菏泽国营酒厂建立。是年,菏泽恒大火柴厂也开始投产,两厂有职工143人,产值6.1万元。1952年4月,由4家私人小印刷社合并成立了菏泽县职工消费社印刷部。
关键词: 轻工企业 轻工业经济

内容

菏泽市一轻工业,30年代初就已有了一家私营火柴厂和几家卷烟厂。1949年2月,菏泽国营酒厂建立。是年,菏泽恒大火柴厂也开始投产,两厂有职工143人,产值6.1万元。1952年4月,由4家私人小印刷社合并成立了菏泽县职工消费社印刷部。1953年酒厂、火柴厂和印刷部迁址扩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54年10月火柴厂较早地实行了公私合营,菏泽县职工消费社印刷部也于1956年转为国营,更名为荷泽印刷厂,生产经营纳入了国家计划。至1956年底,荷泽市一轻工业企业发展到7个,从业人员899人,工业产值311.52万元。
  1958年,一轻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是年8月国家投资120万元建立了国营菏泽造纸厂,填补了菏泽市造纸工业的空白。这一年,菏泽火柴厂也由公私合营改为地方国营,并先后组建了轻工机械修造厂、城关文教用品厂等。
  由于1958年“大跃进”“左”的思潮影响,工业出现了畸形发展。在严重缺乏资金、原料、设备及生产技术的条件下,盲目上了一些工业项目,致使当时的一些企业困难重重,无法形成生产能力。在三年调整时期,菏泽大部分企业都精减了人员,压缩了一些生产项目。菏泽轻工机械修造厂 “下马”,荷泽县肥皂社转产。
  “文革”中,尽管大部分企业亏损严重,但又新建立了一些企业:1968年县钟表社抽出部分人员建立了菏泽县灯泡厂;1970年菏泽印刷厂修配车间从菏泽印刷厂分出成立菏泽轻工机械厂;同年,城关镇街道工业小五金、弹花、罗笼、绳经4个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了菏泽县金属制品厂,1973年菏泽酒厂葡萄酒车间从荷泽酒厂分出成立菏泽葡萄酒分厂,同时建立了罐头车间,1976年菏泽酒厂葡萄酒分厂更名为菏泽罐头厂;同年又在大黄集公社驻地建立荷泽县酒厂,在西北郊建菏泽县乳制品厂,并把菏泽县金属制品厂改名为菏泽县自行车零件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轻工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方针、政策,积极进行企业整顿和内部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制,经济效益显著提髙。1978年为扩大生产规模,菏泽县印刷社印刷车间扩建为荷泽县印刷厂,纸箱车间扩建为菏泽县纸箱厂。同年,菏泽二中校办电池厂移交给县工业局,归口管理,改名为菏泽县电池厂。1982年将原化肥厂改建为菏泽县啤酒厂。1984年为扩大泰山灵芝精这一名优地方特产的出口和生产规模,县工业局和教育局将菏泽二中灵芝精厂与菏泽制药厂实行联营,归口工业局管理,同时改名为菏泽市灵芝精厂。
  1985年,为充分发挥菏泽市在地区作为中心城市的作用,菏泽行署决定将属于地直的菏泽印刷厂、荷泽火柴厂、荷泽造纸厂、菏泽酒厂、菏泽罐头厂下放到菏泽市。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一轻工业企业由1949年的2个发展到1985年的13个,职工由1949年的143人,发展到1985年的4299人(其中髙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9人、会计师1人、统计师1人、印刷技师1人、兽医师1人、助理工程师23人、助理会计师2人、助理统计师3人、助理农艺师2人、助理园艺师1人、医师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095.4万元。198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094.76万元(1980年不变价),利润254.2万元,上缴税金5177.6万元。
  第一节造纸
  菏泽的造纸工业企业只有菏泽造纸厂一家。该厂始建于1958年8月,座落在丹阳路西段路南,占地面积6.9710万平方米。1959年7月7日正式投产。时有职工80人。主要生产包装纸。当年完成工业产值76万元,创利润1.297万元。1965年3月和1966年4月分别安装投产2台1092单缸双圆网纸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吨,生产基本达到机械化。
  “文化大革命”中生产徘徊不前, 企业陷于瘫痪,连年亏损。1967年至1976年亏损总额达150万元。
  1972年该厂研制成功了全麦秸低档出口卫生纸,开辟了卫生纸生产的新的材料来源,系国内首创,华东会议上提出推广。
  1977年后,由于加强企业管理,整顿了生产秩序,企业转亏为盈。1978年实现利润34・43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强化了企业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内部经济责任制;1985年又推行了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效益稳步提髙,企业规模扩大。年底,职工总数达435人,其中有各类技术人员18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3人、助理统计师1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43万元,净值209万元,设备122台(套),其中造纸专用设备90台(套)。机制纸设计能力5000吨。蒸煮设备总容量118立方米,平均制浆能力6000吨以上。是年实现利润36・97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该厂主要产品有全麦草纸低档出口(及内销)卫生纸、凸版印刷纸、白有光纸、书写纸、书皮纸。它们的 “椰树牌”出口卫生纸畅销香港、日本、新加坡、坦桑尼亚等国家,国内畅销各省市。
  第二节印刷及纸制品
  40年代初至建国初期,荷泽仅有三四家个体小印刷社、石印局,多者三五人,少者一二人,工艺落后,设备简陋,生产效率极低。1952年,菏泽城内五一、恒太、信记、仁轩4家私营印刷社(石印局)合并。1956年改为国营菏泽印刷厂。1978年菏泽县印刷厂和菏泽县纸箱厂又先后建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菏泽市印刷业由原来的手工操作、单一铅印,发展成平、凸、凹、滤过版制版和胶印、彩印、印磷等多种印刷能力的行业,在菏泽市一轻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1985年,荷泽市一轻局所属印刷、纸制品工业企业有菏泽印刷厂、菏泽市印刷厂、菏泽市纸箱厂三家,共有职工1384人。拥有固定资产987・37万元,主要设备245台(套),其中有从西德、英国、日本、美国、西班牙、瑞士等国引进的以M645IM电子分色机和102VMOV四色胶印机为中心的具有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的成套制版、印刷设备43台(套)。特别是菏泽印刷厂,是一个具有平、凸、凹、滤过版制版和印刷能力的综合性中型印刷厂,为省骨干印刷企业,是全国重点扑克牌生产厂家之一,扑克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企业简介
  (1)菏泽印刷厂:菏泽印刷厂座落在八一大街东段,占地面积2・2482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2年由4家私人印刷社、石印局合并成立的菏泽县城关职工消费合作社印刷部。当时仅有职工23名、石印机4台、圆盘机2台,厂址在城内平正街。是年5月,菏泽艺丰印刷局并入,增加圆盘机、石印机各1部,职工8名。是年8月,菏泽熙东印刷社并入,又增加四开机1台、圆盘机1台、职工11人。至此,印刷部设备增加到10台,职工42人。当时主要经营社会零件印刷,自产自销,规模较小。1953年招收学徒工一批,并添置12马力柴油机和5千瓦发电机各1台,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1954年厂址迁至城东郊耿庄(即菏泽棉纺厂现址),1966年又迁至现址。当时有职工376人,印刷设备20台,年产值175.5万元。1970年始有彩色印刷项目,但当时的彩印设备只有2台胶印机和数台方箱、鲁林机,生产效率较低。至1979年,彩色印刷利润只占全厂利润总额的5%,生产仍以铅印书籍和承印社会零件为主。
  1980年以后,该厂为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适时地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和设备更新,由一个生产品种单一发展成为以胶印、彩印和扑克牌生产为主的具有平、凸、凹、印磷等生产能力的综合性印刷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扩大胶印、彩印和扑克牌生产,压缩铅印。胶、彩印和扑克牌的比重由1979年的26.3%上升到84・55%。特别是扑克牌的生产增长幅度更大,由1979年的2.1万罗增加到1984年的8・3万罗,占全厂总产值的60.1%。1985年扑克牌的生产量达到9・4万罗,占全厂总产值的62%。
  该厂从1981年开始连续购置裱纸机、轧光机、涂布机、分切机等国内先进的扑克牌生产设备。1984年至1985年又利用外汇175万美元,引进西德海德堡102V四色胶印机、英国645SM电子分色机、日本自粘胶商标签印刷机等34台先进设备。由于设备的更新,该厂生产水平迅速提高。1983年完成产值763.59万元,实现利税101.76万元。1984年即完成产值1120.59万元,实现利税154万元。1985年又在原材料大幅度提价的不利情况下,仍完成产值1365・02万元,实现利润183.7万元。1984年、198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一轻厅技术改造先进企业。
  1985年该厂职工总数达1086人,其中大专文化程度的22人、中专27人、中技47人、高中252人、初中471人、初中以下者260人。有印刷技印(相当于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4人、会计师1人、助理会计师1人。拥有固定资产914.27万元,主要设备180台。全厂设21个科室和胶版、制版、彩印、扑克牌机印、扑克牌成品、裱纸、铅印、机修动力等10个车间,属县级国营企业。
  菏泽印刷厂主要产品有扑克牌、奖状、花纸、彩色商标、塑料产品印刷、不干胶商标、高档挂历、画册、印磷火柴盒等。其中红花扑克牌1984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火柴盒皮磷面印刷工艺填补了国家一项空白;胶彩印产品先后有双喜、灯谜火柴标,翠龙、白丽、红波烟标,景芝白干酒标,大众糕点商标,人参蜂皇浆包装盒,抗生素产品说明书等产品获省优质印刷品和包装装璜奖。其中人参蜂皇浆包装盒参加了全国优秀印刷品评比。近年,又承接了原在香港印刷的部分高档画册、产品说明书等业务。
  (2)菏泽市印刷厂:菏泽市印刷厂位于八一大街中段路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这个厂是由建国初期的染纸社、笔业社合并发展而成的。1956年染纸社有职工24人,年生产色纸1.7881万刀、中堂对5563副,产值6・3万元。同年,笔业社改为文具社,时有职工48人,产值6・2万元,年产毛笔17・47万支、小本30.9万本。1957年文具社和染纸社合并成立城关文教用品厂,1958年定名为菏泽县文教用品厂。时有职工70人,有16开圆盘机2台、石印机1台,生产以印刷文教用品为主,并接社会零活。1962年在工业调整中,县文教用品厂又分为县文具社和县染纸社。1964年4月,县文具社改名为菏泽县印刷社。这时以印刷业务为主,文具生产量较小,职工有90人,添置平台机1台、六开机1台、四开机1台、手摇铸字炉1台。这年始有铅印。1978年这个厂改名为荷泽县印刷厂。1985年投资35.8万元,增添彩印、烫金、切模压痕设备,并补充完善了制版和铸字等设备。该厂从设计、制版、铅印、彩印、烫金、压痕到装订等工序生产作业线已初具规模,年产量由1984年的4500印令达到1985年的7900印令。利润总额由1982年的2・9万元增加到1985年的12・4万元。
  该厂是《菏泽市报》定点印刷厂家。
  1985年,全厂共有职工139人, 其中大专1人、中专2人,设有制版、排版、铅印、彩印、装订等5个车间, 拥有固定资产32万元,主要设备25台。
  (3)菏泽市纸箱厂:荷泽市纸箱厂位于双河路东段路南,占地面积1.1383万平方米。这个厂的前身是荷泽县肥皂社。始建于1952年。1962年工业调整时改建为县制盒社。主要生产各种纸盒,1966年并入县印刷社。1971年县印刷社征地20亩建立了单独纸箱生产车间,1978年纸箱车间从县印刷社分出,正式建立荷泽县纸箱厂。时有职工65人,年生产纸箱49.5万平方米,产值55万元。1982年增加瓦楞机、胶水机、四联乙字刀、九联一字刀各1台,分切机、订箱机各2台。是年生产纸箱126.3万平方米,小盒12・7万平方米,产值142万元。1978年至1985年共实现利润43.7万元,上交税金36.1万元。
  1985年,全厂有职工159人,拥有固定资产40.9万元,纸箱生产设备40台。
  市印刷厂和市纸箱厂的产品主要在本市本地区销售。菏泽印刷厂的产品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远销香港、朝鲜、日本、约旦、斐济、法国等国家和地区。
  30多年来,印刷工业结出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1955年,菏泽印刷厂工人邱洪贵革新成功腊纸机,可节省原料40%。1983年,菏泽印刷厂根据我国古老的丝漏原理,试制成功了火柴盒皮磷面丝网印刷新工艺,填补了我国火柴盒皮磷面机械印制的空白。
  第三节酿造
  建国前荷泽城内仅有大川酒店一家和农村一些小酿酒作坊,生产的白酒仅在当地销售。
  菏泽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酿造工业有了较大发展。1949年2月,“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在菏泽城内大川酒店旧址建立荷泽第一家国营企业——菏泽酒厂。1950年国家投资扩建,1951年迁入菏泽酒厂现址。1956年建立菏泽县酱菜厂(1985年改称酿造厂)。1976年8月,在菏泽县大黄集公社所在地又建立菏泽县酒厂,生产粮食及瓜干白酒。1982年经省批准,菏泽啤酒厂在原化肥厂厂址正式建立,填补了菏泽地区啤酒生产的空白。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菏泽酿造业不断壮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截至1985年底,菏泽计有酒厂4个;菏泽酒厂、菏泽市酒厂、菏泽市啤酒厂、菏泽葡萄酒厂,酿造厂1个:菏泽市酿造厂。全行业职工总数1075人,年产白酒2908吨、啤酒5204吨、葡萄酒337吨、酱油食醋2897吨。主要产品有曹州特曲、曹州老窖、曹州佳酿、快活林、杨湖特曲、杨湖老窖、冰源啤酒、全汁葡萄酒、半汁葡萄酒、花王葡萄酒、酒精等40多个品种。其中曹州老窖属省优产品。
  企业简介
  (1)荷泽酒厂:菏泽酒厂位于广福街南段东侧,占地面积7.1623万平方米。创建于1949年2月。时仅有职工14人,租赁民房31间,年生产白酒58吨。1951年始迁入现址。1953年被华东行政委员会地方工业局列为重点企业,先后接收了曹县、郓城两县酒厂的人员及设备,规模逐渐扩大。1957年白酒产量达1115吨。1965年增加了葡萄酒生产。1966年引进酒精生产工艺,开始酒精生产。1978年至1980年有甜菜糖产品,最高年产量400吨。1983年以来,先后对优质粮酒车间和酒精车间进行窖、池设备的更新改造,使优质粮酒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
  1985年,该厂有职工439名,其中技术人员16人(高级工程师1人、统计师1人、助理工程师1人、助理农艺师1人)。设酒精、白酒、包装、动力、修配5个车间,拥有固定资产441・23万元,主要设备183台。是年,生产酒精300吨、白酒2845吨,实现产值474.8万元、利润51.95万元、税金120.6万元。
  该厂生产的曹州特曲,自1979年以来4次在省饮料酒评比会上被评为优质酒第一名;曹州老窖1981年被评为省一轻厅优良产品,1983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该厂产品畅销山东、河南、河北各地。
  (2)荷泽市酒厂:菏泽市酒厂位于大黄集乡乡政府所在地——大黄集。始建于1976年8月,1977年正式投产。1978年产白酒84吨,产值14.3万元,亏损3.8万元。1979年加强了企业管理,扩大了白酒产量,方扭亏为盈。该厂主要产品有杨湖老窖、杨湖大曲、杨湖特曲等10多个品种。杨湖特曲在1979年、1980年地区一轻系统评比会上连续2年被评为第一名。1983年以来又连年亏损,仅1983年即亏损19.2万元,被迫于1985年关闭停产。
  1984年全厂有职工38人,拥有固定资产47.2万元,全厂占地面积1.3253万平方米。
  (3)菏泽市啤酒厂:菏泽市啤酒厂位于牡丹路中段东侧,占地面积6.1336万平方米。该厂前身是菏泽县化肥厂,始建于1966年,1982年3月决定改产啤酒,易名菏泽县啤酒厂。1982、1983、1984年先后引进啤酒主要生产设备20台(套),新建2座生产车间。1984年正式生产冰源牌12。淡色啤酒,并形成5000吨生产能力。是年产啤酒930吨,创产值33万元。
  1985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增添了糖化锅、糊化锅、自动包装线等关键设备15台(套),辅助设备6台,生产能力达到1万吨。该厂主要产品是冰源牌12。普通淡色啤酒。分瓶装和散装两类。自问世以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现畅销8个省市,产品供不应求。1985年在省饮料酒质量鉴定会上被评为一类酒。
  1985年,全厂共有职工398人。其中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医师1人;大专毕业生12人、中专毕业生19人。拥有固定资产368万元,设备110台。其中专用设备27台,通用设备12台,自制设备71台。
  (4)菏泽市酿造厂:菏泽市酿造厂位于青年路中段西侧。该厂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荷泽县职工消费社酱菜园。当时仅有职工30余人,资金5000元,主要生产酱油、食醋、酱菜、腌菜,完全手工操作。1958年与公私合营化力酱菜合作社合并,更名为菏泽县酱菜厂。1959年由集体转为国营,建立了酱菜、豆制品、腌菜、半成品、食醋、酱油5个车间。1962年搬到现址(原在城内分散生产)。1979年,该厂大抓了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实现了半机械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年产值猛增至89.7万元,实现利润11.1万元。1981年在山东省质量检査评比中,该厂二级酱油获全省第一名,食醋并列全省第二名。1983年年总产值为118万元,实现利润15.9万元,被山东省商业厅命名为“六好企业”。1985年更名为荷泽市酿造厂,下设酱油、食醋、酱腌菜、修配4个车间,一个门市部,35处零售代销点。共有干部职工203人,年产值124.8万元,上交利润11.3万元,产品花色品种增加到40余种。
  科研成果及名优产品
  菏泽酿造工业的科研成果有:1954年菏泽酒厂试制成功手摇吸酒器,工作效率提高5倍。1959年8月,菏泽酒厂利用多穗高粱秸、毛根草代替瓜干酿酒,取得良好效果,平均出酒率为8%,最高达到10%。中央轻工部食品局将其推广全国。1960年,菏泽酒厂试制成功鼓风式连侧带破碎的联合自动破碎机,工效提高10倍以上。该机在唐山召开的全国酿酒会议上推广到全国。1985年,菏泽酒厂生产的牡丹健身酒,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
  第四节日用化工
  菏泽市最早的日用化学工业当推1931年(民国20年)菏泽人李俭斋、黄焕荣、朱启秀三人集股组建的火柴厂。是年,他们集股1万元从济南购买4人力机10架,聘请工程师1名,创建裕荷火柴厂,厂址设在三教堂朱庄。生产硫化磷火柴,商标为木瓜、山楂2种。这时济宁磨牌火柴厂闻讯,知该厂没经财政部和统税局的批准,即向统税局控告该厂私立工厂。结果被迫停产。
  延至1937年,黄河决口,菏泽城北、东、西一片汪洋,灾民遍地,无以为生。李俭斋等乘机以“以工赈灾”向省府申请,恢复裕菏火柴厂。经省府转呈财政部批准,又集股1万元补充机器设备,聘请工程师,招收女工100名、男工30名又开始生产。当时每天可产火柴200余件,昼夜两班生产,产品行销当地及附近各县。1937年8月菏泽大地震,厂房倒塌,工厂停产。随后又在南关购地14亩,重建厂房。正在动工兴建之际?日军侵占菏泽,工厂停办。
  1945年10月,菏泽第一次解放。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家黄焕荣的所有设备,资产收为国有,更名菏泽振玉火柴厂。1946年秋,国民党北犯荷泽城, 该厂迁至黄河以北馆陶县桃园村。
  建国后,1949年10月以马子杰为首组建菏泽恒大火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大火柴厂),后来发展为现在的荷泽火柴厂。1978年1月又建立了菏泽县电池厂。菏泽的日用化学工业逐步发展起来。
  企业简介
  (1)菏泽火柴厂:荷泽火柴厂位于牡丹路北段路西,占地面积4.4460万平方米。开始建厂时厂址在孝子庙东街,租用耶稣教堂房屋50余间,有职工129人。没有动力设备,全部手工操作。1950年元月正式开工,产品是硫化磷火柴,商标是“新社会”(后改“曙光”牌)。当年生产硫化磷火柴2・37万件,产值23・6万元。1954年10月,火柴厂实行公私合营,职工增加到222人,主要设备有排梗机6部,年生产能力6万件。公私合营后,企业发展较快,1955年为扩大生产规模,厂址由孝子庙东街迁至现址。1956年开始生产安全火柴,逐步取消了不安全的硫化磷火柴。1959年5月企业转为地方国营,更名为荷泽火柴厂。这一年有职工298人,年生产能力达10万件。60〜70年代,由于火柴行业的发展,设备改进较快。该厂1972年从武汉引进了第一台火柴自动连续机,使上梗、沾油、沾药、烘干、卸火、成盘等主要工序全部由一台机器来完成,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程度。1982年投资200余万元,又对厂房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陆续建成了制火、包装、制梗、糊盒4个新车间、总建筑面积达4738平方米。先后引进蒸气烘梗机、自动糊盒机和火柴刷包联合机等46台(套)国内较先进的火柴生产设备,同时改造了一部分旧设备,自己设计按装了光电控制自动送梗、自动理梗和废梗自动处理袋,使部分工序达到自动化。
  该厂自建厂至1973年一直是盈利企业。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70年代中期曾一度岀现亏损局面。1974年由于停产“闹革命”,亏损额达36・9万元。1979年加强了企业管理,恢复并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企业才扭亏为盈。1984年以来,逐步完善了经济责任制,推行了岗位责任制、目标成本管理、经济核算、厂QC小组等先进管理手段,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984年实现利润53・4万元,1985年又翻了一番,实现利润109万元。
  该厂自1949年至1985年共实现利税1098・6万元,上交利税889.7万元。
  1985’年,全厂共有职工586人,其中助理工程师2人、助理会计师1人、医师1人;设有制梗、制火、包装、糊盒、木盒、机修6个车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89・28万元,净值237・45万元,设备95台(套)(其中火柴专用设备56台,维修动力设备18台),设计能力32万件。1985年实产火柴28.9万件,产值420万元,利润109・4万元,税金19・77万元。
  (2)菏泽市电池厂:荷泽市电池厂位于牡丹路南段路东,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该厂是1978年1月在菏泽二中校办工厂的基础上建立的。时有职工30人,仅有50年代四联机1台,其余全部手工操作。是年5月,试产成功R20型锌镒干电池,年产10万只。由于产量小、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当年亏损0・8万元。1981年引进上海电池生产线1套,基本上实现了电池生产机械化。这一年职工已达150人,年产电池800万只,产值160万元,上交利税20万元。1983年,又从上海、长沙等地引进一条配套生产线,年产能力达到2000万只,工厂易名为菏泽市电池厂。1984年在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帮助下,试制成功一台电池性能检测仪,完善了电池性能检测手段,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是年,该厂被评为地区一轻系统先进企业。
  该厂主要产品是宝葫芦牌R20型锌镒干电池,主要用作直流电源,用于手电筒照明、晶体管收音机、儿童玩具等。该产品在全省同行业多次评比中名列前茅,1984年被评为省一轻厅优良产品。产品销售6省1市284个网点,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1985年全厂职工270人,拥有固定资产7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13台。下设焊接、下料、组装、机加工等车间,年生产能力2000万只。
  第五节自行车零件
  菏泽市生产自行车零件的唯一厂家是荷泽市自行车零件厂。该厂位于胜利路北侧,占地面积2.7306万平方米。这个厂是由城内的小五金社、弹花社、箩笼社、绳经社组合发展而成的。1970年上述4个合作社合并,成立了菏泽县金属制品厂。时有职工120人,主要产品为木工锯条、皮带扣、轴碗及小量的罗底。固定资产仅有7・2万元。1972年,菏泽弹簧厂并入,厂址迁至现址。当时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全厂设锯条、带扣、轴碗、机加工4个车间,职工150人。1976年命名为菏泽市自行车零件厂。
  1978年,为加速企业发展,扩大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开始筹备上马自行车转铃。次年自行车转铃试产成功,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当年即实现产值184万元,利润21万元,上缴税金21万元。1980年自行车转铃产量达到42万只,并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研制成功自行车大板铃, 并投入批量生产。
  1984年、1985年先后开发了手摇压力洗衣器、手提工具箱、摩托车油箱盖、摩托车后皮带轮等几种新产品, 并与山东大学电子系共同研制生产了HB-1型红外线报警器,填补了省内空白。
  1985年全厂有职工226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0人,设金工、电子、电镀、机加工、安装、后方6个车间,拥有固定资产146万元,各种设备132台。是年实现产值171万元,利税15.9万元。
  第六节卷烟
  菏泽市的卷烟生产始于1935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些私营小卷烟厂相继开办,然在相互竞争倾轧下,有的甫经开业旋即倒闭。至解放前夕,私人烟厂仅存太东、信丰、振大、恒太、北大、怡和、曙光等10家。
  荷泽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发展地方工业,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建设,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筹建卷烟厂。
  1950年,私营太东烟厂在竞争中倒闭。靳俊臣、王振业等人以倒闭后的太东烟厂为基础,重新组建了宏康烟厂。宏康烟厂一开业,就受到同行业激烈竞争的压力和市场卷烟价格下跌的冲击。由于它建厂时间短,资金短缺,再度濒临倒闭。具体管理烟厂的王振业(当时是菏泽卷烟业的理事长)已深感卷烟工业发展的困难。为了争取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振兴菏泽卷烟工业,意欲将宏康烟厂转让给国家经营,并向地委提出了申请。
  地委领导从恢复和发展地方经济着想,同菏泽行署、荷泽军分区进行了仔细研究,决定三家联合集资购买宏康烟厂。1950年9月,地委、行署、军分区三家共抽调干部9人,集资2・1亿元(旧币),对私营宏康烟厂的固定资产进行了作价购买。资方人员全部退出,工人全部留下。至此,宏康烟厂改为国家所有。它就是现在的菏泽卷烟厂的前身。
  荷泽卷烟厂位于广福北街路西, 占地面积12.7787万平方米,是全民所有制的中型企业。
  1950年9月被购买后的宏康烟厂只有手摇巻烟机1台、工人10名,尚不具备开工条件。为了使烟厂能够尽快投入生产,荷泽军分区司令员张耀汉指示管理员万德新与私营信丰烟厂联系,意欲合营生产。经过反复磋商,最后达成协议,决定合营,并于1951年5月1日正式开工生产。6月,私营振大烟厂亦要求合营,并获上级批准。两个私营厂合营后资金金额为8100万元(旧币)。后又征集了部分机关单位的经费节余和干部个人积蓄共5000余万元作为资金入股。是年9月,中共菏泽县委又投资3亿元(旧币),至此,资金总额已达6・41亿元(旧币)。厂址设中大街23号(现东方红大街)原信丰烟厂旧址,正式命名为平原联合烟厂,性质为公私合营。这时全厂有职工139人、小型卷烟机5台、八吋口和十吋口切丝机4台、6马力柴油机1部和四马力柴油机2部。
  合营后的烟厂虽然规模扩大,但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依然在原信丰烟厂破旧的民房中勉强维持生产。当时只有卷烟机和切丝机系用柴油机带动,其他工序如抽梗、烘丝、包装等全系手工操作。炒丝使用铁锅。为了减少烟丝破碎,工人只能不停地用手翻抄,烟丝工每日是汗流浃背;喷洒香料是工人用嘴一口一口地喷,工人被香气熏蒸的头昏脑胀,嘴唇被浸蚀得红肿。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以繁重的体力劳动从事着卷烟生产。
  1952年4月,按照政务院下达的《有关机关生产之处理规定》,烟厂正式移交政府,划规专区实业公司领导,厂名改为菏泽地区实业公司联合烟厂。当时荷泽联合烟厂和一个由7家私营烟厂联合组成的裕中烟厂互为对手,相互竞争。9月,联合烟厂设计并生产了第一个新牌号——新学童香烟,并取得了信誉。
  1953年6月,烟厂退出了私人股份,7月改为国营企业;职工进行评薪定级,实行8级工资制。11月,省工业厅正式决定荷泽联合烟厂为地方国营企业,烟酒专卖处对产品开始实行包销。
  1954年1月,烟厂由中大街迁至龙厅街(现八一大街西段)新址。8月,虹光电厂并入联合烟厂,烟厂增设了电力科和电力车间,变成了既产烟又发电的综合厂了。
  1957年,党对私营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7月,公私合营裕中烟厂和联合烟厂合并,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自有资金已达40万元,有职工480人、卷烟机12台、发电机6台、8~10时上下切丝机9台、14-20吋轧梗机3台、柴油机3台,年产量已近2万箱。
  1960年,该厂先后自制了抽梗机6台、风力打叶机1部、拉丝机3部、简易包装机3台。在卷烟品种上继生产丙级烟之后,又先后试制出乙级和甲级烟,开创了该厂高档烟生产的新纪元,完成了该厂等级牌号的基本配套。这一年生产的卷烟不仅供应了当地,而且销往江西、河南等省。
  “文化大革命”初期,由于派性干扰,产量一直徘徊在3・5万箱左右。1974年,产量大幅度下降,年产不足1・7万箱,亏损达27・86万元。
  1975年,该厂逐步恢复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生产管理,卷烟生产重新得到发展。1976年卷烟产量达到5万箱,总产值为2221万元,实现利税1383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荷泽的卷烟工业有了飞速发展。1980年该厂卷烟机已发展到27台,新增滤嘴接装机2台,产品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开始了(25.5X81)短支嘴烟的生产,花色品种也由1977年的7个增加到12个,卷烟生产首次突破10万箱大关,利税达到3025万元。全年人均向国家提供税利5・3万元。
  1983年卷烟市场形势突变,该厂生产受到计划外卷烟厂的冲击,产品严重滞销。仅菏泽地区社会库存积压高达3万余箱,工厂被迫停产。9月,该厂在上海召开卷烟评吸会,由于销售人员请客摆了宴席,结果受到《大众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的点名批评。这年,企业亏损达92万元。
  1984年,该厂生产、销售逐步好转,全年完成了10万箱的生产任务。
  1985年出现了大好形势,全年共生产卷烟12万箱,创利税4550.1万元。这是该厂历史上完成生产计划,创利税最高、最好的一年。
  截至1985年底,该厂共有职工1006人,工程技术人员25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7人;拥有各种设备255台(套),其中专用设备121台(套);固定资产原值1115・2万元;生产设计能力27万箱,共生产12个牌号、15个花色品种。
  该厂从1950年至1985年总产值6.09404600亿元,年递增率12.8%;总产量145.1301万箱,年递增率11.5%;上交税金3.792242亿元,上交利润1236.49万元,利税合计3.915891亿元。利税总额相当于该厂现有固定资产原值的35倍。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