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拖拉机制造与修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拖拉机制造与修配
分类号: S22
页数: 2
页码: 184-185
摘要: 1954年菏泽建起第一个拖拉机站。随着拖拉机的普及与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维修工作。于是荷泽专署在1959年底开始筹建菏泽拖拉机修配厂,1960年投入生产。1966年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口号下,菏泽拖拉机修配厂开始转向配件生产上来。
关键词: 拖拉机 农业机械

内容

1954年菏泽建起第一个拖拉机站。随着拖拉机的普及与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维修工作。于是荷泽专署在1959年底开始筹建菏泽拖拉机修配厂,1960年投入生产。1966年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口号下,菏泽拖拉机修配厂开始转向配件生产上来。1968年先后自制了10台 y3150型滚齿机、1台半自动滚刀磨床等齿轮加工专用设备,开始了拖拉机齿轮配件的生产。是年6月20日试制成功了2台泰山一12型柴油机后置式拖拉机,从此揭开了荷泽自己制造拖拉机的新篇章。1972年又将后置式改为前置式。至1976年“文革”结束,共生产拖拉机1096台。
  1976年,山东又一次掀起了拖拉机制造热潮。菏泽地区提出了每个生产队要配备“一大二小”(1台大型、2台小型)拖拉机的口号。为此,地区经委于1976年5月在荷泽拖拉机厂组织了泰山一50型大型拖拉机的会战。费时一年多,耗资80万元,1977年装出2台样机。由于省没有在荷泽布点,本地区又没有能力上马,所以只生产岀样机即夭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村购买能力一度下降,拖拉机处于滞销状态,菏泽的拖拉机生产转入低潮。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民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从1981年到1985年,拖拉机产量由原来的500台猛增到3448台,产品销往8个省(市)。
  菏泽生产拖拉机的厂家仅菏泽拖拉机厂一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它座落在市东郊双河路东段北侧,占地面积6・624万平方米。该厂创建于1959年底。开始只有轮胎翻修车间、铸工车间、机械加工车间和一个简易的锻工车间。有职工157人,其中干部和管理人员27人、技术员1人。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全厂职工又精简为132人。1965年8月31日试制成功CA-10型汽车减震器并投入批量生产。1968年开始自制10台y3150型滚齿机和1台半自动滚刀磨床等齿轮生产专用设备,已能生产拖拉机用齿轮和195型等柴油机用齿轮。1969年该厂已从一个拖拉机修配厂过渡为一个拖拉机配件厂,生产汽车减震器已达3020套、圆柱齿轮4519只。1970年,全厂职工发展到492人,工业总产值达81.03万元。是年,省机械厅又调拨给该厂1台10立方米卧式压氧机及其配套设备,新建了一座制氧车间、一座压氧车间,形成了小型制氧厂,基本满足了菏泽地区10个县以及河南兰考、商丘等地 (市)的工业和医院的用氧需要。
  1970年5月,菏泽拖拉机修配厂开始生产小四轮拖拉机。由于这个厂担负着拖拉机、柴油机修理业务,又生产拖拉机配件、小四轮拖拉机、氧气,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生产汽车用的减震器的专业车间,生产战线拉得过长,给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于是1971年2月以原生产减震器的车间设备和人员为基础,建立菏泽汽车配件厂。1976年元月,该厂正式命名为菏泽拖拉机制造厂。1981年后,处于低潮的小型拖拉机生产重新回升,不久就出现了生产小型拖拉机的高潮,产品供不应求。该厂又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安装车间,增加了设备和人员,泰山一12拖拉机成了该厂的主导产品。
  建厂20多年来,这个厂共自制普通设备16台、专用设备11台、冷加工工装110台(套)、锻工工装39台(套)、铸工工装62台(套)、焊接工装2台(套)。1968年设计制造了铸工车间吊车,1970年制造了铸工车间1.5吨冲天炉,1972年自制了攻丝机、土搪床,1975年自制成功一批组合机床和变速箱体生产流水线,并自制C618车床1台、C616车床7台、C620车床4台、万能铳床2台、滚刀磨床1台、立铳1台、插床1台、工具磨2台、砸铁机1台、滚齿机12台,1984年设计制造了万台安装能力的安装生产线,1985年底设计制造了喷漆烤漆生产线。
  截至1985年底,菏泽拖拉机制造厂共有职工512人,专业技术干部27人,其中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12人、会计师1人、技师1人、技术员8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2.6万元,各类金属切削机床177台。建厂以来累计上交利税59万元。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