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机械电子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6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机械电子工业
分类号: F407.6
页数: 13
页码: 179-191
摘要: 1936年前,菏泽的机械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少得可怜的私人小型锻炉及小炉匠担子,只能制作一些小型简单的铲、锹头、镰刀等工具。1939年日军侵占菏泽,该工厂设备为汉奸强迫拆走制造枪炮,工厂倒闭。
关键词: 电子工业 机械电子工业

内容

1936年前,菏泽的机械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少得可怜的私人小型锻炉及小炉匠担子,只能制作一些小型简单的铲、锹头、镰刀等工具。1936年郛城人张云峰在菏泽开设太兴铁工厂菏泽分厂,制造弹花机、轧花机,菏泽才有了简陋的机械工业。1939年日军侵占菏泽,该工厂设备为汉奸强迫拆走制造枪炮,工厂倒闭。日本投降后,1947年张云峰重操旧业, 在菏泽又恢复太兴铁工厂,仍生产弹花机、轧花机。
  1937年至1947年,在菏泽城内由个人集资先后建立了玉昌、永兴、华兴、富聚4家铁工厂,加上太兴,5家工厂共拥有资金1.83万元(法币)、工人70余人、皮带车床5台、手摇钻床3台、红炉5盘、钳工案4套。
  1954年春菏泽地委和专署根据上级指示,把分散的私人铁工厂太兴、华兴、永兴、富聚4家以联营的形式组织起来,定名为新力铁工厂,总资金7000余元、工人50名。拥有手摇皮带车床3台、手摇钻床2台、红炉4套、钳工案4套,主要生产弹花机、轧花机、铁锅、犁铧、耧铧和维修各种农具。
  1955年10月,随着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深入发展,新力铁工厂和玉昌铁工厂实行公私合营,并由国家委派了厂长。1956年2月该厂即生产水车500台,又增加皮带车床2台、牛头刨1台、钻床1台(电动)、技术干部2名。1957年盈利1000余元。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接着又是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所以从1961年至〜1965年,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工业生产提出“先采掘,后加工;先生产,后基建;先维修,后制造;先配套,后主机;先质量,后数量”的方针。经过5年的努力,机械工业的总产值、利润和固定资产均有了较大增长。
  1966年国家开始执行大、小“三线”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荷泽仪表厂、菏泽油泵油嘴厂、菏泽机床厂、菏泽汽车配件厂、菏泽齿轮厂、山东电讯十厂、菏泽市农业机械厂、荷泽市机械配件厂、菏泽市变压器厂先后建成投产。
  1976年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在经济指导工作中存有急于求成和高速度、高指标的倾向,对机械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如用于495型柴油机会战投资100余万元,盖了座4700平方米的大车间,只生产20台柴油机因无销路而垮台;炼钢厂投资30万元,只建了个炼钢炉没有投产即下马,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各企业盲目采购和材料积压也相当严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工业体制改革和企业的调整,菏泽的机械电子工业出现了勃勃生机,长期亏损的企业也开始扭亏为盈。油泵厂、柴油机厂、齿轮厂、铸造厂、拖拉机厂、汽车配件厂、电讯十厂、仪表厂、晶体管厂等1981年亏损92.9万元,1982年即盈利3.21万元。产品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荷泽铸造机械厂生产的145型造型机填补了国家空白;菏泽油泵油嘴厂生产的195AK喷油总成与195柴油机配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菏泽铸造机械厂生产的M233型压腊机、M384型自动制壳机、MS1318型辗轮式混砂机填补了国家空白;菏泽拖拉机厂生产的泰山一12拖拉机畅销国内市场;山东电讯十厂生产的ZDD-20型载波机、结合滤波器,荷泽柴油机厂生产的280柴油机,都是市场上的热门货。菏泽的机械电子产品也打入了国际市场。1976年至1985年十年间,出口DD28电度表12万只,价值252万元;Z145A造型机9台,价值3・75万元;M255A制备线1台,价值4・04万元;S4120筛砂机1台,价值0.33万元,合计总价值260.12万元。这些产品销往巴基斯坦、埃及、肯尼亚、印度尼西亚、朝鲜、几内亚、阿富汗、南也门、北也门、巴西等10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声誉。
  最近几年,荷泽机械工业的技术力量也有了较大提高。1985年,菏泽市机械系统的科技人员已达312名,占市机械系统职工总数的6・8%,平均每个企业有科技人员31名。这些都为菏泽机械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截止1985年底,全市机械电子系统共有11个企业(含地直在菏泽的工厂),职工总人数5174人,总产值3540万元(1980年不变价),创利润355万元。
  第一节内燃机
  菏泽的内燃机工业起步于1958年。当时,由于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量的动力机械,于是荷泽机械厂开始了1140型煤气机的试制工作,并于当年投产,年产量为100台。但因“左”倾错误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1140型煤气机终因质量欠佳而被迫于1962年下半年停产。4年共生产煤气机410台。
  1965年,随着国民经济三年调整时期的结束,菏泽机械厂又开始了175型柴油机的试制工作。1966年易名菏泽柴油机厂,并于是年3月组织了全区机械系统的力量为175型柴油机展开“会战月份拿出了样机,一次试车成功,次年即投入批量生产。菏泽终于有了自己的内燃机制造业,它为菏泽市及菏泽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机械化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满足广大农村的需要,1970年菏泽柴油机厂又着手X195型柴油机的试制工作,全区又为之组织了一次大“会战”。由于有了175型柴油机
  制造的经验,X195型柴油机当年即试制成功并生产了106台。1971年X195型柴油机就取代了175型柴油机投入了大批量生产,年产量达到5500多台。
  1976年柴油机的生产达到最高峰,年产X195型柴油机1.0062万台,并试制成功新产品495型柴油机, 还组装了6300型大马力柴油机一台。菏泽柴油机厂的生产在当时全省为数不多的几个内燃机企业中有较领先的地位。
  随着内燃机的发展,菏泽为内燃机配件的工厂也迅速发展起来。主要有荷泽市农业机械厂、荷泽市机械配件厂和菏泽油泵油嘴厂。
  1977年以来,菏泽内燃机工业走上了坎坷的道路:495型柴油机在生产了20多台后,就由于质量不过关而停产;X195型柴油机因不适于农村的承包责任制和个体经营而滞销,产量大幅度下降。1978年产量由原来的1万多台下降到1700多台;再加经营不善,迫使一个年产万台柴油机的大型企业分成了两个生产能力低下的小厂。大批的柴油机生产设备遭到破坏,造成数百万元的重大损失。1983年3月,两个小厂重新合并才恢复了荷泽柴油机厂的原有规模。
  至1985年底,全市内燃机行业企业有柴油机厂、油泵油嘴厂和机械配件厂,共有职工1975人,工业总产值961・7万元,利税106.5万元。
  企业简介
  1.菏泽柴油机厂:荷泽柴油机厂座落在菏泽市东关高平路东侧,占地面积12.5862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占地2.2847万平方米。1958年由公私合营新力铁工厂和新建铁工厂合并转为国营企业。初名菏泽专署机械厂,有职工2600人。1965年改名为菏泽柴油机厂。1962年开始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人大批精减下放,最后只剩下280人。
  1965年后人员又逐步增加,至1976年,职工总数达1170人,全年创产值801.5万元、利润102.4万元。1979年由于生产不景气,菏泽柴油机厂分为柴油机厂和铸造厂两个小厂。合同工、轮换工均解雇。分开后的柴油机厂以生产煤球机为主;铸造厂则生产打夯机、以锯代刨机、撕棉机。1983年两厂重新合并,恢复原柴油机厂。厂设14个科室,9个生产车间。1985年,全厂职工总数为971人,其中工程师9人、技师9人、助理工程师20人。是年创产值423万元,利润26.5万元,上缴税金24万元。
  2.菏泽油泵油嘴厂:菏泽油泵油嘴厂是一座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工厂,是山东省内燃机配件的骨干企业。它座落在菏泽市东郊,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它的前身是青岛微电机厂菏泽分厂。1967年该厂停建,改由黄县内燃机配件厂在原厂址帮助菏泽建设油泵油嘴厂。1969年4月该厂建成投产。当时全厂仅有职工135人,工程技术人员7人,拥有各种机床69台,设计年生产能力50万付偶件,最终形成100万付的生产能力。至1985年,已由仅能为农机中的中小功率柴油机匹配,扩展为以匹配石油、汽车用柴油机为主的中型企业,已形成10万缸泵、6万套咀总成、100万付偶件的生产能力。1969年8月在南京举行的油泵油嘴行业抽样检査中该厂送验的ZSASL喷油嘴偶件被评为第一名。1970年全厂职工增加到587人,金属切削机床增加到110台,195三对偶件总产量达73296万件,全员劳动生产率659元,总产值达26.18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由原来的三对偶件产品扩展为160、190、东方红等10几个品种,由原来仅可生产A型195单体泵扩展为I缸、4缸I号泵、AK型单体泵、280双胎泵、175单体泵多品种多系列。1979年7月油泵油嘴行业华东一组产品质量检査中,该厂195柱塞偶件、二缸一号泵被评为一等品,ZS4sL油嘴偶件被评为优质产品。1980年,在内燃机行业暂时处于低潮时该厂主要产品产量仍达72・7574万件,总产值276.39万元。1982年12月,在山东省行业大检查中,该厂全面质量管理荣获山东省第二名。1983年该厂生产的盾牌195柱塞偶件、195岀油阀偶件、ZS4SL喷油嘴偶件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195喷油泵总成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经机械工业部生产许可证验收检査合格,并于是年12月31日颁发了 S系列轴针式喷油嘴偶件、I号泵轴塞偶件、K型泵柱塞偶件、喷油泵出油阀偶件、195喷油器总成、195喷油泵总成生产许可证书。
  1985年底,全厂职工增加到759人,拥有金属切削机床186台,其中大型设备7台、高精设备2台、锻压设备10台。A型单体泵、ZS4sL针阀偶件、195柱塞、195出油阀偶件等主要产品的产量达54・5万件,总产值367・3万元,实现利润74万元。
  3.菏泽市机械配件厂:菏泽市机械配件厂是一个市属集体企业。它的主要产品是195柴油机、295柴油机、495柴油机、1100柴油机、280柴油机5个系列的空气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柴油滤清器与消声器,另外还生产部分汽车配件。该厂产品除为省内外10几家重点内燃机生产厂配套外,还行销6省40多个地区300多个县的农机公司,并随泰山一25拖拉机与195柴油机行销国外,均获得好评。现该厂已是国家“三滤”行业重点厂家之一,是国家机械委“三滤”行业组成员厂,是省机械厅“三滤”配件定点生产厂。
  这个厂原是1958年在公私联营的基础上合并而成的一个街道小厂。初名自行车修配社,分散在东方红大街几个自行车门市部,有工人80多人。1966年改名为荷泽县修配厂,开始接受机械厂的产品配件工作。当时只有2台小车床和1台60吨冲床。1968年该厂与菏泽县煤炭机械厂、菏泽县五金厂合并,改名为荷泽县五七农业机械厂,职工增加到200余人,设备增加到30余台,开始了195和295空气滤清器的生产。1970年又改名为
  荷泽县农业机械厂,并试制成功了495空气滤清器和汽车配件,产品达10几种,生产设备达50余台,职工也增加到370人。
  该厂原来分散在东方红大街,1975年迁胜利路东段现址,占地2・7万平方米,其中厂房占地8000平方米。
  1985年,该厂有职工245人,其中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4人。大型设备68台,固定资产118万元,年总产值170.6万元,创利税10万元。
  该厂产品在国家多次评比中均属上乘,其中K1112空气滤清器与0708柴油滤清器最近连续3次获全国行业检査一等品证书,其它产品也一直处于质量稳定、用户满意、销路畅通的良好状态。
  该厂自1966年至1985年,共完成产值3278.1万元,实现利润126万元,上缴利税84万元。上交利税总额是国家投入的19倍,是企业固定资产的1・9倍。
  第二节农业机械
  荷泽的农业生产一直沿用犁、锄、锹等传统生产工具,直到1949年建国时,菏泽还没有生产农业机械的工厂,只有几家私人经营的手工操作的小铁工厂和木工组。建国后,菏泽农业机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950年至1957年为创建时期。建国后,菏泽地区消费合作社的新建铁工厂与荷泽新力铁工厂,开始生产解放式水车、弹花弓等较先进农具,奠定了荷泽农机工业的基础。
  1958年至1969年是农机工具行业巩固和发展时期。随着1959年荷泽专署机械厂转为国营,生产能力也迅速提高。荷泽开始有了马拉收割机和6NS—20碾米机。1966年又新建了菏泽县农业机械厂,涌现出多种新式农具,如水泵、碾米机、面粉加工机、播种机等,都达到了批量生产能力。
  1970年至1980年由于参加全区195型柴油机会战,农业机械的生产成了兼业生产,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1980年至1985年是农机生产调整和产品完善时期。这时期由于农村土地承包制的推行,大批承包者的购买力集中在小农具上,农机具的生产岀现了崭新局面——产品系列化、多样化、大批新产品相继问世。至1985年,菏泽市生产农业机械的厂子,只有菏泽市农业机械厂一家。该厂是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1966年10月创建。位于双河路西段北侧。它从创建初期仅能生产一般打井工具发展到以拖车、脱粒机制造为主,成为山东省机械厅拖车、脱粒机生产的定点企业、山东省脱粒机行业组织成员之一。该厂占地面积5.0674万平方米,有职工225人。设8个车间,拥有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设备87台、固定资产162万元。该厂生产的TC—1.5吨拖车和5TJ—55OA 型、5TJ—50型、5TJ—50B型脱粒机畅销5省40多个地、县。198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87万
  元,盈利18.35万元。
  第三节拖拉机制造与修配
  1954年菏泽建起第一个拖拉机站。随着拖拉机的普及与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维修工作。于是荷泽专署在1959年底开始筹建菏泽拖拉机修配厂,1960年投入生产。1966年在举国上下“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口号下,菏泽拖拉机修配厂开始转向配件生产上来。1968年先后自制了10台 y3150型滚齿机、1台半自动滚刀磨床等齿轮加工专用设备,开始了拖拉机齿轮配件的生产。是年6月20日试制成功了2台泰山一12型柴油机后置式拖拉机,从此揭开了荷泽自己制造拖拉机的新篇章。1972年又将后置式改为前置式。至1976年“文革”结束,共生产拖拉机1096台。
  1976年,山东又一次掀起了拖拉机制造热潮。菏泽地区提出了每个生产队要配备“一大二小”(1台大型、2台小型)拖拉机的口号。为此,地区经委于1976年5月在荷泽拖拉机厂组织了泰山一50型大型拖拉机的会战。费时一年多,耗资80万元,1977年装出2台样机。由于省没有在荷泽布点,本地区又没有能力上马,所以只生产岀样机即夭折。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村购买能力一度下降,拖拉机处于滞销状态,菏泽的拖拉机生产转入低潮。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民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从1981年到1985年,拖拉机产量由原来的500台猛增到3448台,产品销往8个省(市)。
  菏泽生产拖拉机的厂家仅菏泽拖拉机厂一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它座落在市东郊双河路东段北侧,占地面积6・624万平方米。该厂创建于1959年底。开始只有轮胎翻修车间、铸工车间、机械加工车间和一个简易的锻工车间。有职工157人,其中干部和管理人员27人、技术员1人。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全厂职工又精简为132人。1965年8月31日试制成功CA-10型汽车减震器并投入批量生产。1968年开始自制10台y3150型滚齿机和1台半自动滚刀磨床等齿轮生产专用设备,已能生产拖拉机用齿轮和195型等柴油机用齿轮。1969年该厂已从一个拖拉机修配厂过渡为一个拖拉机配件厂,生产汽车减震器已达3020套、圆柱齿轮4519只。1970年,全厂职工发展到492人,工业总产值达81.03万元。是年,省机械厅又调拨给该厂1台10立方米卧式压氧机及其配套设备,新建了一座制氧车间、一座压氧车间,形成了小型制氧厂,基本满足了菏泽地区10个县以及河南兰考、商丘等地 (市)的工业和医院的用氧需要。
  1970年5月,菏泽拖拉机修配厂开始生产小四轮拖拉机。由于这个厂担负着拖拉机、柴油机修理业务,又生产拖拉机配件、小四轮拖拉机、氧气,另外还有一个专门生产汽车用的减震器的专业车间,生产战线拉得过长,给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于是1971年2月以原生产减震器的车间设备和人员为基础,建立菏泽汽车配件厂。1976年元月,该厂正式命名为菏泽拖拉机制造厂。1981年后,处于低潮的小型拖拉机生产重新回升,不久就出现了生产小型拖拉机的高潮,产品供不应求。该厂又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安装车间,增加了设备和人员,泰山一12拖拉机成了该厂的主导产品。
  建厂20多年来,这个厂共自制普通设备16台、专用设备11台、冷加工工装110台(套)、锻工工装39台(套)、铸工工装62台(套)、焊接工装2台(套)。1968年设计制造了铸工车间吊车,1970年制造了铸工车间1.5吨冲天炉,1972年自制了攻丝机、土搪床,1975年自制成功一批组合机床和变速箱体生产流水线,并自制C618车床1台、C616车床7台、C620车床4台、万能铳床2台、滚刀磨床1台、立铳1台、插床1台、工具磨2台、砸铁机1台、滚齿机12台,1984年设计制造了万台安装能力的安装生产线,1985年底设计制造了喷漆烤漆生产线。
  截至1985年底,菏泽拖拉机制造厂共有职工512人,专业技术干部27人,其中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12人、会计师1人、技师1人、技术员8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22.6万元,各类金属切削机床177台。建厂以来累计上交利税59万元。第四节汽车配件
  菏泽一直没有汽车制造工业,只有近几年先后发展起来的几个汽车配件工厂,一面为与之联营的汽车制造厂提供配件,一面为荷泽地区的汽车维修提供服务。
  1965年8月,菏泽拖拉机修配厂 (现菏泽拖拉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了 CA —10型汽车减震器,销售形势很好,年产量在万件以上。为了更有利于扩大减震器的生产,1971年2月上级决定以拖拉机修配厂的原生产减震器车间的22台设备和80名职工为基础。建立了菏泽汽车配件厂。接着这个厂又试制成功了多种减震器、制动总泵、分泵、离合器总泵等新产品。1985年底先后为青岛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山东省汽车配件公司、四川汽车制造厂批量供货。
  另一个汽车配件厂是由菏泽机床维修站演变而来的菏泽齿轮厂。1975年底,菏泽机床维修站试制成功了汽车CA—10B二道减速齿轮,经山东省机械厅和青岛四方机车厂联合鉴定为合格品,并经省机械厅批准正式生产,为青岛汽车制造厂配套,1976年5月正式投产。厂名也因此于1980年6月改为菏泽齿轮厂。1983年5月经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和省机械厅联合考査后,将该厂列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中国汽车配件联合经销部”成员。
  企业简介
  1.菏泽汽车配件厂:菏泽汽车配件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厂址在市东郊双河路,占地面积4.224万平方米。1971年元月正式建厂。这个厂是汽车减震器专业生产厂。目前可以生产5个系列18个品种的汽车减震器总成, 供省内外重型、中型、轻型和微型汽车以及摩托车的配套与维修。
  建厂初,仅有80人、22台设备, 只能生产CA-10摇臂式汽车减震器。
  1971年6月试制成功NJ130筒式减震器并正式投产,同年9月试制成功BJ130制动分泵、总泵和BJ212离合器分泵、总泵并批量投产。当年即创产值62・5万元,上交利润13.6万元。
  1974年,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全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全年工业总产值只完成3・7万元,亏损17万元。
  1975年1月,省机械厅安排该厂试制JN150型黄河减震器,9月试制成功并批量生产。是年,由于贯彻中央关于企业“整顿”的指示精神,年度产值、利润、销售收入均达历史最好水平,年产值完成134.3万元,利润36・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04万元。之后,由于派别活动的干扰生产又连年下降。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生产形势大有好转,1979年逐渐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完成产值129・2万元,利润28・6万元。
  1983年4月为济南汽车总厂研制JN162驾驶室震紧减震器,8月份即批量生产。在11月份汽车行业质量检査中,该厂主导产品CA-10B主要零件主要项次合格率为95.3%,总成合格率100%,评为一等品。是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7.4万元,利润6.8万元。
  1985年3月,省机械厅给该厂下达195万元的“技措”贷款,为该厂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发展长远规划打下了经济基础。8月,为了与青岛汽车制造厂改型车配套,先后研制生产了CA141、QD15D8公共汽车底盘前后减震器。是年实现了产值、利润、上交利税三同步增长,完成总产值189.9万元,利润24・5万元。
  2.菏泽齿轮厂:菏泽齿轮厂原名菏泽机床维修站,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创建于1968年11月。位于市北部康庄路南侧,占地总面积(包括1985年新征地扩建的锻工车间)3・3972万平方米。
  60年代后期,菏泽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仪表厂、油泵油嘴厂、棉纺厂等相继开工生产。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机床维修的矛盾越来越大,全区1000多台机床常年失修,带“病”作业的约占40%,再加搬迁和新建企业的增加,设备越来越多,无处修理,严重影响了生产能力的发挥,于是上级决定在荷泽建立菏泽机床维修站,1970年正式投入生产。在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不足的情况下,当年完成产值9.04万元。
  1970年至1975年主要以生产机配件、机床附件为主,先后制造了M7120A平面磨5台、C6204台、皮带车床1台、万能铳床1台、土龙门刨床1台、箱式电阻炉1台、拉床1台,并生产了B665、B650、B5032、C616、C620、C630、MBOW、Z32k、泰山一12、X195、X莱动195、东方红一75等机床拖拉机配件以及250-1平口钳。其间1973年是厂生产发展较快的一年,当年完成产值40・43万元,实现利润4・6万元,建厂以来第一次扭亏为盈。1974年受“批林批孔”运动的干扰,停工停产达半年之久,全年仅完成产值7万元,亏损18・14万元。
  1975年底开始试制CA—10二道减速齿轮,1976年5月正式投产。这一新产品的开发生产,是该厂生产上的一次大转折,使该厂以生产机床配件为主转向以生产汽车配件为主。年产值明显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76年完成产值83.39万元,从此甩掉了亏损帽子,实现利润10万元。
  1980年,汽车工业生产继续上升,该厂生产也日益好转,全年完成产值154.3万元,利润14・6万元。是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先进企业,8月正式改名为荷泽齿轮厂。
  1981年至1983年,由于汽车滞销,给生产配件的荷泽齿轮厂带来了不利影响,生产出现徘徊局面。
  1984年,汽车行业出现转机,产值增加,利润提高,年终实现利润23.8万元。
  1985年是菏泽齿轮厂大发展、经济效益特别显著的一年。这一年,完成产值240万元,实现利润63・5万元,人均劳动生产率9230元。产值、利润、劳动生产率均创历史最髙水平。资金利税率在全国同行业中占居第七位。
  第五节机床基础件
  菏泽的机械工业起步晚,发展缓慢,代表机械工业发展水平的机床基础件生产更显薄弱。1967年以前,菏泽市基本没有生产机床基础件的厂家,所需设备主要靠从外地购进。1967年5月,配合省机械厅的工业布局,为发展地方“五小”(地方自筹自建的工业均称“五小”)工业,改变菏泽地区机床生产的空白,上级决定创建荷泽机床厂,1968年11月又建成菏泽机床维修站。但菏泽机床维修站于1976年转产汽车配件,厂名也改为菏泽齿轮厂,生产机床基础件的只剩下了菏泽机床厂。1979年4月,菏泽机床厂改名为菏泽铸造机械厂,列为省铸造机械定点生产厂。
  该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原厂址在今荷泽罐头厂,1970年迁现址(市东郊双河路东段北侧),占地4.8815万平方米。拥有主要设备86台,固定资产(原值)211万元,定额流动资金119・6万元,年产铸造设备能力200台。1975年以前生产精密磨床(M120W万能外国磨床),1975年后转产铸造机械设备。主要产品有造型设备、熔模设备、砂处理设备等。其中熔模设备是“六五期间”全国独家经营的产品。
  建厂初期,条件比较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1969年元旦方拿出M120W万能外园磨床样机。当时由于“运动”取代了生产,“革命”代替了管理,因此厂子连续几年完不成国家下达的生产作业计划,多年出现亏损。自1967年至1979年12月共亏损198.5万元。
  1975年山东省机械厅决定让荷泽机床厂转产铸造机械,接转青岛铸造机械厂产的Z145A型顶箱震压式造型机;当年即批量投产,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1976年出口援外3台(马尔加什共和国1台、巴基斯坦2台),该厂产品首次打入国际市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企业逐步走向正轨,产品质量也逐步提髙,1977年10月,Z145A型造型机零部件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因此该厂成为青岛机械进出口公司Z145A型顶箱震压式造型机出口援外定点企业。1978年11月又出口坦桑尼亚2台。
  熔模铸造设备作为定型产品进行商品生产在全国是从这个厂开始的。1977年,这个厂的科技人员大胆承接了机械工业部下达的科研项目——M233型30吨液态蜡注射成型机。经过两年奋战,于1979年8月试制成功,同年9月通过了部级鉴定。该机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熔模铸造上的一项空白,为发展我国熔模铸造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来自全国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军工企业等20多个单位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80余名代表,对这样一个小型企业取得这样重要的科研成果誉为“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该项研究成果荣获山东省科研成果二等奖,也给这个厂带来了新的生机。1980年产值完成92・3万元,利润4.05万元,结束了多年亏损的局面。
  1981年,该厂完成了第一机械工业部下达的科研项目X—M255型50升蜡料制备线,同时研究成功 MZ384y自动制壳机。
  1983年,中国机床总公司《机床杂志》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机床产品供货目录》第一次开辟了我国熔模铸造产品的栏目,所载的6种产品,其中5种由菏泽铸造机械厂生产。这5种产品是:①M233型30吨液态蜡注射成型机;②X-255蜡料制备线;③MZ384y自动制壳机;④M271型单2位压蜡机;⑤S1118型、S1318型混砂机。这5种产品均具有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1984年,中国铸造机械技术成套公司聘请该厂为董事会成员企业。1985年产值达170.5万元,纯利润17万元,上交利税8万元。
  第六节仪表电器
  菏泽的仪表电器工业起步于1966年。是年,青岛电度表厂在菏泽设分厂,1969年1月建成投产。1970年下半年青岛电度表厂菏泽分厂与青岛总厂脱钩改为荷泽仪表厂。菏泽正式有了自己的仪表工业。1969年山东电讯第十厂在荷泽创建,菏泽开始生产电话机、二极管、可控硅,1973年开始生产ZDD—3型电力载波机,从而揭开了为电力工业服务的新一页。1977年菏泽市变压器厂投产S7、SL7、SZ7、SHZ7等型号变压器,菏泽的仪表电器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1985年菏泽共生产电力载波机224端部、结合设备536台,生产单相电度表54.6358万只、三相电度表2.1885万只、计时表0.2526万只,生产变压器18335KVA。共创产值1820.04万元,实现利润152.2万元。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菏泽的产品。
  企业简介
  1.菏泽仪表厂:菏泽仪表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座落在市东郊双河路东段北侧,占地面积7.2667万平方米。是国家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电度表的重点厂家之一。主要产品有 DD28型单相电度表、DT28型三相电度表和JSB-1型积时数字表。
  该厂创建于1966年8月。当时山东省委为贯彻执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和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决定在菏泽建立青岛电度表厂菏泽分厂。建厂初期厂区面积仅有3万平方米,职工270人,设备70余台。1969年1月正式投产,产品为DD1单相电度表。1971年开始盈利,当年实现利润56.8万元。1974年由于“批林批孔”的干扰,工业总产值全年计划需完成300万元,实际完成10万元,只完成年计划的3.3%。全年亏损48万元,银行贷款由80万元增加到120万元。1975年情况有所好转,年底实现利润1.46万元。
  1966年至1976年是菏泽仪表厂建厂投产时期,也正是“文革”大动乱时期,各种经济指标都完成不好,十年中共生产DD1型单相电度表57.5352万只,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56.6万元,实现利润累计65.1万元。
  1978年该厂生产形势好转,计划年产量15万只,实际完成22.0547万只;利润计划完成3万元,实际完成44・27万元,为原计划的15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7560元,实际完成1・04万元,为原计划的138.8%,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1980年年产量突破47万只,相当于1969年投产以来产量总和的1/2,实现利润295.7万元,占年计划的295.7%,相当于1969年投产以来11年总和的1.5倍。DD28型单相电度表9月份被省经委命名为优质产品,11月份全国同行业检査名列第二。
  1981年至1985年,年年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加之DT28三相电度表于1983年5月批量生产,生产形势越来越好。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打入国际市场。仅1980年至1982年间即出口DD28单相电度表12万只,远销伊朗、巴基斯坦、约旦、也门、斯里兰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总值252万元,创外汇7万美元。
  1985年,全厂有8个生产车间,20个科室,职工总数为1172人,其中技术人员44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769万元,净值507万元,工业总产值1388万元;拥有金属切削机床73台(其中大型1台,高精度4台数控2台)、车床26台、锻压设备48台(其中大型3台)、铸造机械4台,热处理电炉7台、汽车5辆。
  2.山东电讯十厂:山东电讯十厂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解放大街北段路东,是电子工业部通讯设备定点生产厂、山东省重点电子企业之一,为全省唯一生产电力通讯设备的企业。在全国同行业12个厂家中,列第三位。
  山东电讯十厂始建于1969年初,前身为菏泽广播器材厂,生产舌簧喇叭。1970年6月改名为菏泽地区无线电厂,1971年8月,经省批准,正式改名为山东电讯十厂。同年开始转产电话机、二极管、可控硅。1973年试产ZDD—3型电力载波机。1975年开始试产从南京七三四厂引进的 ZDD—5型单路电力载波机,其他产品则相继停产。
  该厂建厂初期仅有职工54人,其中技术人员9人、设备8台,固定资产7万元,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工业总产值0・72万元。到1985年,全厂固定职工已达370人,其中技术人员59人;拥有主要设备69台、测试仪器148台;建筑面积扩大为1.42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56・8万元 (净值172・9万元),工业总产值256万元,实现利润38.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7000元。该厂主要产品有ZDD-20型系列电力线载波机、ZDD—5型电力线载波机、JT—200型结合滤波器、FT-50型分频滤波器。
  从1975年至1985年,已向电力部门提供电力载波机1500多部、结合设备1400多台。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该厂产品。
  建厂以来,工厂已创产值2000万元,实现利税380万元。特别在1983年至1985年间,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以28%和60%的速度递增,其社会效益则远远大于工厂的直接效益。
  3.菏泽市变压器厂:菏泽市变压器厂是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是山东省机械厅定点生产厂家之一。它位于市区北部康庄路西段路南,占地面积1.0862万平方米。该厂最早的名称是荷泽县农机厂,创建于1966年,1977年才正式命名为菏泽县变压器厂。
  建厂初期仅有21名职工、5台设备(机床1台、冲床2台、剪板机2台)、8万元资金。经过10几年的努力,至1985年已有职工138人,能生产S7、SL7、SZ7、SHZ7等各种型号变压器,年总产值176万元,创利润12.8万元,产品畅销附近各省市。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