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菏泽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5182002022000004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管理机构
分类号: F407.9
页数: 2
页码: 133-134
摘要: 秦朝,中央和地方都设有水官,都水长为正职,都水丞为副职。汉代,中央设司空主管水土,郡、县设都水或水漕。西晋,中央设水部,后又设运漕, 专管水上运输。全国分35个漕,每漕都设水使者1人,派往各地监督巡视水利。隋朝,中央设工部。由工部尚书管水利。
关键词: 水利建设 管理机构

内容

秦朝,中央和地方都设有水官,都水长为正职,都水丞为副职。
  汉代,中央设司空主管水土,郡、县设都水或水漕(相当于现在的水利局)。
  西晋,中央设水部,后又设运漕, 专管水上运输。全国分35个漕,每漕都设水使者1人,派往各地监督巡视水利。
  隋朝,中央设工部。由工部尚书管水利。下设水部,由水部侍郎管水利。唐、宋、元、明、清皆沿用之,自唐以后,县衙设三班、六房管水利。
  1913年(民国二年),全国水利局成立。县公署设建设科分管水利。1919〜1929年(民国八年至十八年),县公署内设“劝业所”、劝民打井,兴修水利。1930年(民国十九年),县设凿井专员。1931年(民国二十年),科改局,由建设局分管水利。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菏泽县划为山东省第二个乡村建设实验县,设建设科分管水利。科内设技术室,有技术员2人。
  1941年,由荷泽抗日县政府建设科分管水利。
  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由县人民政府农业科分管水利。1950年5月,改农业科为建设科,水利由建设科分管。1956年4月,建设科分为农业、水利两科。是年6月设刘庄引黄虹吸灌溉管理局,水利科改为局。1959年虹吸局并入水利局。1962年8月,改水利局为水利建设指挥部。1982年2月复改为水利局。
  二、乡、镇(公社)水利机构
  1949〜1957年,区设水利助理员,协助区长负责水利工作。1958〜1973年,公社明确一名副书记或副社长分管水利,配备1〜3名水利干部, 后增加为3〜5人,专管水利建设。1974年,全县24处公社先后建立了水管所,配7〜10人专职干部负责水利。1982年9月,原公社水管所改为乡、镇水管站,各新建乡、镇也分别建立健全了水利机构。
  随着水利机构的不断完善,市水利队伍也不断扩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1985年,水利系统的干部、职工由1950年的4人增加到377人,其中工程师6名、技师2名、农艺师1名、助理工程师12名、水利工程技术员20名;基层水管站干部职工由.1950年12个区12名,发展到736人。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菏泽市志》

菏泽上次的地方志是清光绪六年(1880年)修,距今已110年。新修《菏泽市志》,应上承光绪六年,举凡光绪六年后菏泽的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等等方面都应修在新志里,传之后世。新志继承了以前地志的传统格式,共分大事记、建置沿革、自然地理、农业、工业、商业、财税金融、交通邮电、城乡建设、牡丹、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科技、军事、风俗、方言、人物、附录等二十多编。在编纂过程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同志付出了大量劳动。他们重视调查,重视档案。他们派人深入农村、街道,采访历史事件当事人,记录口述材料,调查古迹,寻觅残碑,记录民间传说、故事。他们采访了200多人次,积累了宝贵的资料。他们查阅各种档案,摘录材料数十万字。他们还创办了不定期刊物 《菏泽市史志资料》,收集各方面材料。他们工作很细致。

阅读

相关地名

菏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