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雹灾 冻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06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雹灾 冻灾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2
页码: 67-68
摘要: 本节记录了石横镇1931年-1987年所遭遇的雹灾和冻灾。
关键词: 降水 形成 气象灾害

内容

1931年,麦收前夕,冰雹将麦子砸在地里,灾后,农民到地里扫麦粒。
  1960年5月,雹灾。
  1962年秋,雹灾。
  1963年4月16日,雹灾。
  1966,年,4月上旬,雨雾淞,地瓜苗遭受冻害。
  1968年1月19日,降雪雹,雪最深80毫米。5月21日,降雹,大如杏核。
  1976年6月23日,9个大队降雹受灾减产。
  1979年2月21日,寒风7—8级,小雨落地凝冰,电线树枝全为冰棒,后冰棒愈粗愈重,锨把粗的树枝纷纷下落,电话线、广播线多处杆倒线断。据《山东通用机械厂志》记载:“1979年2月21日下午3点45分,风雨交加,晚转雪,最大风力8级,肥城至我厂电话线路中断,105根线杆断倒,损失2.3万元”。
  1980年6月1日17时,暴风雨伴降冰雹半小时,雹大如枣,最大如核桃。北部赵庄、大留、石横一带受灾严重,玉米、棉花砸成光杆,树木、电杆刮倒无算。南部不同程度遭受损失,总受灾面积3万余亩。
  1982年夏,降雹如玉米粒,棉花受害较明显。
  1987年初冬,雨转暴风雪,多数大白菜未来得及收,冻在地里,后烂掉。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