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横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5152002021000003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
分类号: P461
页数: 3
页码: 58-60
摘要: 石横属于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快,变化强烈,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气温湿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春季始于3月26日,61天;夏季始于5月26日,102天;秋季始于9月5日,61天;冬季始于11月5日,141天。
关键词: 气候要素 气候影响

内容

石横属于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快,变化强烈,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气温湿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急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干燥。春季始于3月26日,61天;夏季始于5月26日,102天;秋季始于9月5日,61天;冬季始于11月5日,141天。
  历年有霜期平均176天,无霜期平均为189天。其中1959年和1969年无霜期最长,平均为204天;1965年和1970年无霜期最短,165天。初霜期最早在9月29日,最晚在10月30日,终霜期最早在3月12日,最晚在5月4日。当地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
  历年河流结冰时间约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封冻期一般在1月上旬,约8—10天,最长10—15天;最大结冰厚度平均为10—30厘米。融冰期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最晚在3月底。群众有“小雪不犁地,大雪不行船”和“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谚语,与季节变化基本吻合。
  冬季冻土厚度,一般为20—40厘米。最大厚度为49厘米(1967年冬)。
  境内光照资源充足,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3.53千卡/平方厘米。五、六月份最多,均达到1443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时数历年平均为2654小时,以五、六月份日照时数为最多,平均276.6小时,平均每亩土地每年接受6.72亿千卡。
  石横年降雨量在650毫米左右,最大降雨量是1964年的1082.7毫米;最少降雨量是1966年的434毫米。年蒸发量2200毫米,相当于降雨量的3.5倍。雨季一般起于7月上旬,止于9月上旬,为期两个月左右。雨季最早在6月下旬开始,终止时间最早7月底,最晚在9月底,基本上是雨热同期。最长连续降雨日数平均8—11天,大于10毫米的降雨天数平均18.3天,主要集中在7月份。全年降雨分布不均,并具有春旱夏涝,晚秋再旱和旱涝交替的特点。
  历年最早初雪日在11月,最迟终雪日在来年5月份。主要降雪时间集中在1—2月份,积雪时间亦同。最大降雪量为1969年2月份的5.8毫米,平均积雪深度为6—10厘米。
  境内大风,多发生在春季(3、4月份)和秋季(9、10月份),夏季(7、8月份)不稳定天气亦形成大风。最大风力一般为7—8级。盛行风向在夏秋之交多为东北风;冬春之交多为东南风和西北风,最大风速极值达10~12级,北部八道岭为主要风口区。
  境内发电厂诸晾水塔巨大蒸气的影响,形成电厂和附近几平方公里以内独特的小气候,夏季往往局部降小阵雨,或增大降雨量;冬季往往形成小阵雪。

知识出处

石横镇志

《石横镇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1997.8

《石横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在内容上,以记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重点,详今略古,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在编纂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严密考证,秉笔直书。纵观全志上起清朝末年,下至1987年(大事记和少量章节下限酌情下延),百年间,大事要事,无不备载;横看党政军文、社会百业,其沿革、兴衰、变迁及概要,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可资可鉴,是一部揽石横古今,昭当代后世的历史文献和乡土教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