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暴潮(海啸)灾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唯一号:
151334020220000017
专题名称:
暴潮(海啸)灾
文件路径:
1513/01/object/PDF/1513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19.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暴潮(海啸)灾沿海常受海潮威胁。据历史记载,建国前近六百年统计, 山东沿海有52次海潮,平均10余年1次。累计受灾达138县次,其中利津(含垦利)19次,广饶16次,沾化(含河口区)23次,计58县次,占全省潮灾机率的42.0%,为渤海湾南岸的重潮灾区。由于黄河三角洲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季风大而时间长,易形成风暴潮(即海啸)。历史上最大潮位高达5.2米(大沽),潮水入侵内地50公里,在黄河三角洲沿岸地区成灾。1938年7月在大风暴潮之前,连续刮东南风48天,然后转东北大风而引起巨大风暴潮。利津刁口、六合、罗镇、傅窝一带受灾。建国后30余年来,先后发生7次风暴潮。1964年4月5日大风暴潮,是在4〜5级东南风连刮数日、随即转入8〜9级以上东北风而形成。最高潮位4.61米。海潮入侵内陆30余公里,加之黄水海潮并遇,海水顶托,河水槽溢漫滩,向上回水至四段,罗家屋子、渤海农场和傅窝公社东部村庄被淹,弯子至小街民坝冲毁,被迫退修防守。沾化沿海(今河口区)20余村庄受淹,海区渔船、网具损失严重。1980年4月5日大风潮,广饶盐场淹没盐田3万余亩,潮水沿河上溯50余公里。1982年门月9日10级大风,海潮入侵内陆10余公里,利津淹地12万亩,溺死牲畜20余头,倒塌房屋近千间。此外,1957、1960、1969、1972年发生的风暴潮,使沿海的广饶、垦利、利津、沾化防潮堤冲决,对耕地、房屋、农牧、渔盐业造成程度不同的灾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在治理洪涝,兴修水利的同时,在沿海修建了防潮堤、防潮闸,设立气象、潮位观测站,预防潮灾袭击。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