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特性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唯一号: 151334020220000005
专题名称: 河道特性
文件路径: 1513/01/object/PDF/1513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0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河道特性自阳谷陶城铺至垦利渔洼为黄河下游之窄河段,两岸堤距0.5~4公里。其中东营辖区内的麻湾至王庄河段长30公里素有“窄胡同”之称,堤距不足1公里,最窄处仅有460米。两岸险工、控导工程接连,占河段长的97.7%。河道曲折系数为1.2,比降为万分之一,属弯曲型单式河道。由于两岸险工、控导工程鳞次栉比,制约了河道的摆动范围,河槽比较稳定,除个别河段外,一般平面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着现行河道弯曲的外形。利津王庄至垦利渔洼河段长30公里,为由窄河道向河口段的过渡段,两堤宽由0.8公里扩展至5公里,两岸险工、控导工程稀少,河道平面横向摆动较大。渔洼至入海河口段长75公里为现代扇形三角洲,河道淤积延伸,填海造陆,改道频繁,堤防纵横交错,多与防潮堤相接,堤防长度不同,堤距宽窄不一,多呈扇面形。河道属于强烈堆积性,冲淤变化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河床边界条件及河口淤积、延伸、改道诸因素。在不同条件的年份有淤、有冲,以淤为主;从长时段看是淤积的。据1951〜1988年实测主槽淤积厚度,利津站为1.53米,年平均为0.0“ 米;渔洼断面1965-1988年淤积厚度为0.81米,年平均为0.04米,滩地淤积厚度为0.39米,年平均为0.02米。由于河床逐年抬高,水位也随之升高。利津站流量在8000立方米每秒,水位升高1.29米,年均0.065米。其冲淤变化, 具有“大水冲、小水淤”的特点。河口段不断淤积、延伸,比降变缓,河道产生溯源堆积;如发生摆动改道,河长缩短,比降变陡,河道产生溯源冲刷。1953年, 小口子人工裁弯改道神仙沟,溯源冲刷过程达数年,影响到济口以下的刘家园附近。1964年罗家屋子人工破堤改道刁口河,溯源冲刷过程短,只影响到惠民杨房。1976年有计划的人工改道清水沟,溯源冲刷过程达数年,影响到泳口附近。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