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垦利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229
颗粒名称: 社会生活
分类号: C913
页数: 14
页码: 386-399
摘要: 垦利县计划生育局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与规划统计股、财务股、宣教科技股、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中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下设计划生育服务站(副科级),共有干部职工45人(包括内退人员8人)。
关键词: 社会生活 社会问题

内容

垦利县计划生育局内设办公室、政策法规与规划统计股、财务股、宣教科技股、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中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下设计划生育服务站(副科级),共有干部职工45人(包括内退人员8人)。
  2003年,全县已婚育龄妇女46613人,节育措施落实率100%;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12994人。共出生1842人,男948人,女894人,人口出生率为8.77%,自然增长率3.25%, 计划生育率99.24%,性别比101.8:100。女性初婚2195人,流动人口3726人,流动人口发证率、建档率以及计生、公安、工商等部门验证率均为100%,“三结合”帮扶率2.4%,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100%。圆满完成了年度人口控制计划和各项任务目标,已连续七年在全市人口目标考核中获得一等奖。探索推出的村级计生主任“三四五”工作法获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开展的“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在全省推广,并获得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奖。全县有5个乡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质服务先进乡镇,村民自治合格村302个,模范村256个。县计生局被授予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党员活动室、全省“双进”、“双建”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基层计划生育中专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全省《人口导报》发行和通讯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市“十佳”育龄群众之家,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宣传教育】2003年,以“双进”、“双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省电视台先后三次播放了反映该县计生工作的专题片。县委宣传部、计生局、广电局联合制作了《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百舸竞发永争先》等计生专题片在县电视台播放,编辑出版了反映“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的《再展新风采》一书,并刻录成光盘。2003年,共在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用稿411篇,其中市级以上用稿182篇;利用重大纪念日,扎制宣传彩车,深入乡村广泛宣传。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万余份。组织编排的反映婚育新风的节目《婚约》在全省计生文艺节目调演中获优秀奖。加强了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新型生育文化园等阵地建设,组建了街头巷尾宣传队、老年文艺宣传队等群众自己的宣传队伍,经常组织育龄群众编排反映婚育新风的文艺节目,用身边人演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全县新型生育文化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四五”工作法】计生主任“三四五”工作法是胜坨镇工农村计生主任张秀娥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的适应村级计生工作有效的工作方法。即“三个吻合”、“四种对话”、“五字热线”。“三个吻合”,即计生公约与法律法规吻合、宣教方式与村情实际吻合、优质服务与村民意愿吻合。重在规范村计生工作的范围,使262社会生活村计生工作既符合法律法规,又切合村情民意。既不漏项,也不超越,达到了管理与服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便于掌握,利于推广。“四种对话”,即与婆婆对话、与媳妇对话、与丈夫对话、与支书对话。重在解决经常性工作如何干的问题。在对话中沟通、交流,现场或随后提供服务,并随着对话活动的深入,开展婆婆与媳妇、支书与全体村民等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把对话活动作为经常性工作的有效载体。“五字热线”,即开设婚、孕、育、教、养热线电话。重在解决需要急办和不宜公开的事情。一条热线联起了家家户户,不分春夏秋冬,无论什么问题,一个电话打来,总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解答,计生主任真正成了全体村民的知心人和贴心人。
  村级计生主任“三四五”工作法的创新与实践,是“三为主”方针和“两项特色”活动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开辟了新时期农村计生工作管理与服务的新途径。《中国人口报》、山东《人口导报》、《东营日报》、山东电视台《人口与发展》栏目等新闻媒体均报道了“三四五”工作法。“三四五”工作法也先后获得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特殊贡献奖和全省首届十项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之一。
  【“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为进一步提高计生人员的整体素质,2003年,组织开展了以“爱岗敬业、创新服务、勤学苦练、提高素质”为主题的乡村计生工作人员“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整个活动以“十比”(比学习、比知识,比宣讲、比创新,比管理、比服务,比敬业、比奉献,比作风、比实绩)、“八个一”(讲好一堂课,让育龄群众掌握更多的知识;写一篇好的文章,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搞好一次零距离服务,了解群众对计生工作的需求;进行一次专题汇报,赢得领导的支持;开展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举办一次特长展示,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做群众的知心人、最可爱的人;组织一次行风评议,进一步树立计生工作者良好形象)为主要内容,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课比赛,专题汇报,技术操作和服务技能大赛,既锻炼了队伍、提高了素质,又服务了群众、奉献了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了计生工作人员想服务、会服务、服好务的问题,满足了广大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通过学习练兵比武活动的开展,使乡村计生人员得到了锻炼。全县有96名村计生主任进了村两委班子,其中有12人担任村支部书记、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有58名计生干部成为县、乡(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计生干部成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骨干力量。
  【技术服务】2003年,坚持以“两项特色”活动为载体,以育龄群众愿望和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开展温馨化、形象化服务。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避孕节育新技术、新产品,帮助育龄群众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避孕节育方法,建立了重点对象随访登记卡,技术服务人员定时进行随访,及时送医、送药上门,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有效率达到99%以上,减少了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攻点,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开展优生监护2379人次,优生五项病原监测1678人次,出生缺陷率由1998年的6.05%。。下降到2003年的1.95%。积极做好查环查孕、查病治病相结合的健康查体,搞好生殖保健“三查一治”服务,免费为育龄群众健康查体9.3万多人次,查治各种妇科疾病32604例。对全县23名独生子女病残儿母亲建立健全了监护档案,对安排生育的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开展不育、不孕症诊治,设立“悄悄话室”,增设服务热线,面对面、心连心,解答群众的难言之隐。建立健全了不孕不育症夫妇档案,聘请专家集中会诊、治疗,有5对不孕不育夫妇怀孕生育。认真抓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积极参与性病、艾滋病的预防。
  【依法行政与综合治理】2003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一法三规一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办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简称“一法三规一条例”),开展了“送法进村,送法入户”活动,规范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开展了执法宣传月活动,扎制宣传彩车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多次举办“一法三规一条例”知识竞赛,并参加了全市知识竞赛,荣获全市第一名和最佳263垦利年鉴选手奖。制定了《关于严禁利用办证之机开展强行服务的通知》等文件,健全和规范执法程序,公开办事程序,普遍实行了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将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计划生育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的依据和程序、计划生育收费、罚款项目的依据和标准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监督。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整顿治理“三乱”,纠正和制止了乱收费、乱罚款和搭车收费等行为,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建立信访网底工程、设立民情测报站,及时化解了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县共受理计划生育信访案件12起,处结率100%,无一例越级上访案件。广泛开展村民自治合格村、模范村创建活动,依法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公约,提高了村级自控能力和村民自治水平。
  建立健全了部门垂直负责体系和横向协作配合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的工作格局。认真落实现居住地管理和信息交流制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全县4409名流动人口全部纳入微机信息管理。加强了薄弱村帮促转化,对排查出的33个薄弱村制定出整改措施,实行了包村责任制,薄弱村帮促转化成效明显。积极扎实地开展了育龄妇女信息核查、出生漏错瞒报的清理核查工作,摸清了人口底数。对全县的三资、个体企业人员、空挂户口和下岗无业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健全了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随着《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实施,县计生局、县民政局、县总工会、县团委、县妇联等单位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晚婚晚育工作的意见》,并印制了宣传材料,广泛宣传晚婚晚育优惠政策,确保人口出生率平稳过渡。
  【协会工作】2003年,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了计生协会整顿活动,重点抓好“五落实”:落实一个好会长、落实一支好队伍、落实一个好阵地、落实一套好制度、落实一个好规划,进一步增强了协会的生机和活力。开展了“三为主”方针20周年纪念活动,精心组织5.29”协会成立纪念日、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按照“能人带头、科技引路、规模发展、连接市场”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少生快富、文明幸福”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加快发展“三结合”项目。全县共投入“三结合”帮扶资金113.4万元,扶持计划生育户1259户,组织计生协会会员中的致富能人与农村计生家庭连亲结对,实行联帮联带,全县共结致富对子12600户,使其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协调省计生协会还为垦利镇渔鸭混养示范基地拨款10万元,扶持了32个计划生育家庭,使他们年均收入都在15000元以上。垦利镇后苟村养鸡专业户、计生协会会员程美秀、王建祥夫妇,在计生协会的扶持下,靠养鸡脱贫致富。致富后的程美秀、王建祥夫妇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在县、镇计生协会的支持下,建起了全市第一家养鸡行业计生协会,广泛吸收计划生育户为会员,对会员养鸡户制定了优惠政策,现已发展会员60人。因此垦利镇计划生育协会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集体。
  【行风建设】2003年,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和末位待岗制度,对不胜任工作的部分村计生主任进行了优化调整,社区管委会对倒闭、破产企业计生管理人员实行了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选拔了36名下岗职工从事企业的计生管理工作,并进行了岗前业务培训,较好的解决了倒闭、破产企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多次组织县、乡、村计生人员及技术服务人员到南京人口学院、省人口学校等地进行业务培训;举办了全县“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培训班,623名乡村计生人员参加了培训学习;参加省人口学校函授中专班的110名学员于2003年9月全部毕业,村级计生主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71%。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始终坚持“五真五实”的工作作风,以群众满意、高兴、答应为最高标准,依法搞好优质服务,严格规范行为,聘请了社会各界行风监督员79名,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树立了良好的计生形象。在计生系统组织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全县百家企业评议县政府职能部门活动和县人大组织的述职评议等工作中,计生局均获得好的成绩,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9%以上。
  (屈传亮)人民生活【农民生活】2003年,垦利县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据农村住户抽样社会生活资料显示:垦利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412元,比上年增加431元,增长14.5%,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销售价格的上涨是今年农民收入增收最大的亮点之一。纯收入各项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分别为792元、249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3%、16%,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财产性收入77元;转移性收入51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22元,比上年增长5.3%。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815元,比上年增长4.3%;交通和通讯消费223元,增长84.6%;医疗保健消费63元,增长20%;衣着消费163元,增长3.4%。人均居住面积26.4平方米,住房由土混结构向砖木结构和钢混结构改变,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由以上数据显示农民在食品消费中从以前谷物、蔬菜类消费为主,逐渐向营养型食品消费过渡,医疗保健消费的比重增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交通和通讯消费也成为人民生活消费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品名 单位(每百户) 2003年1.大型家具 件 3352.洗衣机 台 183.电风扇 台 1854.电冰箱 厶 115.空调机 台 16.抽油烟机 台 7.吸尘器 台 8.微波炉 台 9.热水器 台 2010.自行车 辆 13111.摩托车 辆 22, 12.汽车(生活用) 辆 113.电话机 部 9314.移动电话 部 1815.寻呼机 台 1116.彩色电视机 台 43.17.黑白电视机 台 5618.录放像机 台 319.摄像机 台 120.影碟机 台 1121.组合音响 台 422.收录机 台 4023.照相机 架 524.家用计算机 台 25.中髙档乐器 件 265【市民生活】2003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30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岀4791元, 消费支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食品、衣着用品下降,住居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大幅增长。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9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空调66台、电冰箱98台、冰柜18台、彩电120台、影碟机62台、微波炉16台、普通电话104部、移动电话132部、摩托车52辆、助力车12辆、洗衣机92台、照相机54架、中高档乐器6件。
  (韩天泉、刁维鹏)民政【概况】垦利县民政局是主管全县基层政权建设、救灾救济、优抚安置、五保供养、拥军优属、婚姻登记管理、殡葬改革、行政区划、民间组织、社团管理、地名管理、社会事务、社会保障等工作的县政府职能部门。2003年,内设办公室,优抚安置股、救灾救济股、社会事务股、民间组织管理和基层政权建设股。下设东营市殡仪馆、军休所、婚姻登记处、烈士陵园管理处、县社会福利公司等5个全民事业单位。其中殡仪馆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军休所为副科级单位。有编制53人,其中行政编制18人,事业编制35人,实有49人。全县民政系统按照国家、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工作和发展战略,开拓进取,工作不断创新,为全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民间组织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社会行政管理】2003年,开展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登记注册民间组织338家,23个社团通过年检,优秀4个,合格19个。深入贯彻《婚姻登记条例》,加强了业务培训,规范登记程序,提高服务水平。全年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2410对,离婚登记49对,婚姻登记合格率100%,女性初婚晚婚率75%。根据垦利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暨丧俗改革工作意见》,加强对经营性公墓、殡仪服务场所和殡葬用品市场的管理。规范了丧葬服务市场。共办理国内收养登记33例,共收容处置流浪乞讨3人。
  【基层组织建设】2003年,加强村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行“四民主,两公开”(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政务财务两公开),落实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巩固“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和“村务大事阳光操作”的成效,全县已有121个村就145件村务大事进行了公决,其中138项被通过。解决了大量农村吃水、修路、产业结构调整等热点难点问题。西宋乡十八户村被省民政厅表彰为村民自治先进村委会,胜坨镇宁家村李泉武被省民政厅表彰为优秀村主任。
  【双拥工作】2003年,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根据各单位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和充实了县、乡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双拥氛围。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对县城和各乡镇原有的双拥标志牌进行了复新,在进县城的主要路口制作安装了3块大型标志语牌,在电视台开辟了双拥专栏,及时报道双拥活动情况,《东营日报》等报刊也对该县双拥创建活动进行了报道。三是做好春节、“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春节期间,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乡镇分别走访农村困难优抚对象235户,一等伤残军人12户,军休老干部和遗属9户,走访驻军驻警单位8个;召开了140人参加的全县拥军优属座谈会,共发放慰问金、慰问品9万余元。“八一”期间县双拥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双拥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工作,部署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工作,同时对双拥工作做出突出成绩的十四个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7月30日,举办了庆“八一”双拥文艺联欢晚会,各双拥结对单位、乡镇也以召开座谈会、开展联谊等形式进行了各种活动,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共计14万元。四是充实双拥结对单位,促进拥军活动深入开展,由原来的48个单位与6个“军字”号单位和2个优抚事业单位结对子增加到58个单位与7个“军字”号单位2个优抚事业单位结对。
  【优抚工作】2003年,根据自然增长机制标准及时调整了优抚对象的补助标准,提高后的重点优抚对象标准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县抚恤事业费达192万元。并于9月10日完成了各266社会生活类优抚对象的证件换发工作。为两名在职伤残军人办理了改领在乡抚恤金。为86名退役士兵发放了待安置期间的生活保障金108600元,为4名自谋职业的转业士官发放自谋职业保障金20万元。同时,积极向社会推荐退伍军地两用人才35名。退伍军人安置率、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安置都达到了100%。接收军休退休干部移交地方政府安置一名,军休干部的“两项待遇”得到全面落实。
  [社会福利事业】2003年,全县的福利企业长足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等保障,增加了地方税收。全县福利企业12处。其中,地方10处,胜利油田2处,职工850人。其中,管理人员120人,生产人员30人,残疾职工390人,残疾人占生产人员的53%。主要经营化工、机电、电缆、机械加工,年产值8500万元。巩固和发展了福利彩票的发行工作。全年销售1092万元,被市民政局、市募委表彰为销售总量一等奖和组织奖。全县共有五保对象615人,集中供养165人,分散供养450人;对全县9处敬老院进行了改进扩建,建筑房屋270’间,面积为10479平方米,总投资507万【地名工作】2003年,高质量完成了《垦利县政区图》和《垦利县城区图》相关地理要素的变更、增册及标注任务。认真撰写了《东营市二十一年大事记》垦利县乡镇行政区划变更部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县实际,高质量地编制了《垦利县2004年—2010年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文本》。按照鲁勘办发 [2003]5号文件的通知要求,将垦利县人民政府分别与东营市河口区、东营市利津县、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政府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录入电子文档,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了县级勘界档案电子存档备案工作的上报任务。完成了区划地名数据库建设。
  【社会救助工作】2003年,全县灾情频繁,先后受旱灾、洪涝灾、风雹灾、低温冷冻灾、风暴潮等多灾影响。给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4986公顷,成灾21365公顷,绝收4124公顷。全县32980户、98940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生活困难,3170户、6371人严重缺钱、缺粮。县民政局多措并举,先后投放上级下拨救灾救济款167万元,帮助灾民进行生产自救,恢复生产,使灾情降到了最低限度,全县没有出现一人外流乞讨。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保障粮食95万斤,保障金2367元,确保了2276户、3596名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城市低保对象214户、450人,年发保障金50万元,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县安排大病救助临时救济款10万元,落实特灾扶贫救助资金28万元,其中帮助弱势群众上项目208个,帮助技术309人次,提供信息108个,安排劳务431人,助学68人。贫困户经帮助已脱贫的有521户、1563人,致富的有56户、140人。10月,发动社会各界捐赠,共捐赠棉被1853床,棉衣裤11638件,款15万元,防非典捐款98.7万元。
  【殡仪工作)2003年,投资近60万元,加大硬件建设,为了给丧主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新装修100多平方米的休息室,可容纳50人;争取油田支持,对年久失修的1200米老管线进行更换,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对办公环境进行改善,对馆内局部进行了美化、绿化;新购买了豪华运尸车一部,提高了服务档次,改造中档炉一台,高档炉一台,全部实现了电脑控制自动化操作。全年化尸3538具,火化率100%。
  (项树云、崔学武)社区【概况】2003年,垦利县社区管委会共有工作人员16名,内设党政办公室、组宣办、计生办、社会事务办、综治办、司法调解中心、劳动保障所和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等8个股室。下辖新兴、振兴、永兴、和平、开发区、万光等6个社区居委会以及与县公安局共同管理的县公安局城区治安办,其中万光居委会于2003年5月由县政府批准成立,负责万光居民小区的居民管理工作。每个居委会有工作人员3名,设主任1名,委员2名,全县共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18名。县公安局城区治安办现有7名正式干警和25名城区巡逻队267垦利年鉴员。
  2003年,社区管委会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永兴社区居委会被评为山东省社区建设示范区,振兴社区居委会被评为市双拥共建示范点,开发区居委会楼长张维洲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表彰为全国先进社区志愿者。
  【工作职责】1、抓好社区居委会的组织建设;2、做好城市居民户口管理;3、负责城区居民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4、负责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居民进行法制教育,维护社会治安,调解民事纠纷,依法维护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5、负责城区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社会救助、贫困居民的社会保障、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拥军优属、婚姻登记管理;6、负责城区居民的民兵、兵役管理,统一办理居民服兵役的有关手续;7、负责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居民道德教育,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8、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社区党建】2003年,全县共有6个居委会,建有7个党支部(居委会5个,社区机关1个,城区治安办1个),党组织组建率83%。社区工委共有党员51名。社区工委把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了对各党支部的领导,通过走访调查,摸清了党员底数,对需要纳入社区管理的党员转接了组织关系。积极做好党员纳新工作,年内有3名职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8名职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社区工委注重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按时组织辖区内的居民党员及工商户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为做好城区“三个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区党建工作实现了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年初,社区工委与各党支部签订了《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书》,根据“一岗双责”制,对每个社区支部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干部在党建工作中应负的责任。年底,社区工委成立了专门的检查小组对各支部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检查,永兴社区党支部、和平社区党支部被社区工委评为2003年度“优秀社区党支部”。
  2003年5月,县委组织部召开了县直单位帮扶社区工作会议,由县财政局等七家单位与社区管委会及各居委会结成对子,在社区党建、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通过结对帮扶,社区与各驻区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了社区共驻共建的目标要求。
  【社区自身建设】2003年,加强了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督导各社区居委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居委会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并设立了监督台,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并实行了居委会百分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永兴居委会、和平居委会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2003年度社区先进工作单位”。
  努力抓好星光计划项目建设,年内向上级民政部门争取“星光计划”资金20万元,在永兴居委会、和平居委会分别建立了星光居民活动室,在永兴社区居委会建立了一处有20余个车位的便民停车场,绿化庭院200多平方米,基本实现了社区教育、社区服务有场所,社区活动有阵地,社区宣传有载体的作用。同时,星光计划项目的实施也进一步改善了两居委会的办公环境和条件。
  整合社区资源,努力构筑共驻共建体系。以驻区单位结对帮扶居委会为契机,各居委会积极与驻区单位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在居民中开展了法律宣传、计生服务、文化活动等,丰富了居民生活,体现了 “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主体思路。
  【计划生育工作】2003年,建立健全了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由于部分企业破产、倒闭,计划生育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根据以上情况,社区管委会公开选聘了46名破产、倒闭企业计生主任,完善了计生管理网络,填补了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的空白。
  完善育龄妇女信息档案。6〜8月,对全县城区育龄妇女信息进行了清理清查,对城区内5843名已婚育龄妇女逐人逐项进行了核对,完善了育龄妇女计算机信息。同时,组织县直85个签状单位的4331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健康查体,免费为255对新婚夫妇办理了《计划生育服务手册》。
  加大了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对城区85个签状单位的85名计生主任进行了培训,系统地讲解了“一法三规一条例”、婚育手续的办理程序、268社会生活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管理及统计等达到了应知应会。
  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档案。对城区85个签状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计算机信息卡进行了清理核对,建立了详细的个人档案,做到了计生档案五清:家庭住址清、联系电话清、婚育状况清、节育措施清、人员流向清。
  【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2003年,积极推行城市居民户口属地化管理。对现有的城区居民户口管理模式进行彻底改革,打破原来按单位管理居民的模式,社区居委会统一按居民居住地建立了新的居民户口档案。绘制了各单位、各楼居住平面图,实现了居民管理规范化。
  强化社区治安工作,充分发挥城区治安办的防范主导作用。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将每项制度制牌上墙,认真抓好落实。坚持从优待警、从严治警。根据城区居民分布状况,结合辖区案件发案特点,除110备勤民警外,其余民警全部下沉到五个警务区,由干警带队,采取多种形式对所在辖区进行巡逻,使每个警区24小时都有巡逻民警。为便于接处警,快速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投资9万元在振兴路、双桥路交叉路口建设治安岗亭1处,昼夜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从2003年3月1日治安办接手110至年底,出警680次,查处治安案件204起,化解矛盾170起,治安警告25人,治安罚款4人,治安拘留12人,刑事拘留32人,收缴非法枪支1支。依法调处了万德福豆奶粉厂与服装厂群体性矛盾纠纷,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大、居民反映强烈的治安案件。
  加大群防群治力度,逐步推行楼长综合管理制度。在集中居住的小区设置楼长,一楼一长,每2~3栋楼编为一个巡逻小组,进行巡逻看护。在单位院落设立居民小组长,协助居委会办理本院落居民的有关事务。楼长、小组长均由居民选举产生。楼长综合管理制度在城区逐步推开,开发区居委会楼长管理制度已经建立。楼长管理制度实施后,值班楼长互相组成了较为严密的巡逻网络,对进出小区的可疑人员及时进行盘查,小区治安情况明显好转,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集中开展了清理整顿岀租房屋、规范流动人口管理专项治理活动。在永兴小区楼长试点的同时,进行出租房屋登记试点。根据试点实验,在城区全面开展了出租房屋清理清查工作。按照 “谁开发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 的原则,对所有出租房屋都进行登记建档。清理清查登记做到不漏户、不漏人,并将暂住人口和岀租房屋的情况登记填表,一人一卡,一户一档。通过清理整顿,共签定出租房屋治安合同758户,登记暂住人口739人,登记率达到100%。
  【社区服务和保障】2003年,抓好社区便民服务。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设立社区便民服务网点,为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服务。社区共有服务网点44个。加强对社区便民服务网点的管理,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公开了服务联系电话,切实为居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城区登记的志愿者队伍达222人。
  认真做好城区贫困居民家庭的低保工作。每季度在城区内进行一次低保调查,将生活困难、家庭收入低于最低保障线的居民及时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应保尽保。2003年度,纳入社区管理的低保户共计112户,236人, 年发放保障金273624元。
  【社区文化活动】2003年7月5日,社区管委会在妇幼活动中心举办了广场消夏活动暨庆祝建党82周年社区演出专场,深受居民欢迎。各居委会也把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当做工作的重点,常年坚持开展文体活动,平均活动时间达到8个月以上。通过自筹、争取社会支持等办法,投资6000余元更新音响器材,为居民健身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庆节期间,开发区居委会和垦利一中联合举办了“迎国庆老年门球邀请赛”,有4支球队参加了比赛,达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新兴社区居委会组织辖区内单位开展了“庆国庆居民文体联谊赛”,辖区内20余家单位参与了活动,扩大了社区的影响。
  【兵役工作】根据县编委界定的社区管委会工作职能,2003年5月27日,县人武部在管委会举行了城区兵役管理交接仪式。原机关工委人武部、经贸局人武部、交通局人武部将城区兵役管理的有关档案、资料等全部移交社区人武部。在县人武部的指导下,社区组织适龄青年全部参加了兵役登记;依照政策,严格组织好年度征兵工作,对城区32名体检合格人员进行了政治269垦利年鉴审查,为部队输送新兵29人,圆满完成了2003年度征兵工作任务。
  【“非典”防治工作】2003年,进入“非典”防治特殊时期,5个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联系居民广的优势,采取多种措施防治“非典”。一是定期到小区的公共场所和特困户家中进行消毒,向居民宣传防治非典小知识。二是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区居民清理清查活动。建立健全城区居民家庭档案。三是按时上报各种防治“非典”报表。四是充分发挥楼长对所居住楼居民情况熟悉的优势,宣传“非典”预防、消毒知识。
  (刘斌、谢美荣、李传伍)劳动和社会保障【概况】2003年,垦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办公室、社会保障股、劳动争议处理股、政策法规股4个行政股室,下设劳动就业办公室、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机关事业单位保险事业处、医疗保险事业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处、失业保险管理所、职业介绍中心、技能鉴定中心等9个事业单位,共有职工64人。该局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不断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强化服务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干、苦干,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成绩显著,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县就业训练中心连续11年被省劳动保障厅授予“省级优秀训练中心”,劳动保险事业处连续15年被市劳动部门评为全市养老保险工作先进集体,机关事业保险事业处被评为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大桥宾馆连续10年被省工商管理局命名为“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劳动保障统计工作被省劳动保障厅授予全省劳动保障统计先进单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劳动仲裁工作先进单位”,劳动保险事业处被市劳动保险事业处评为“四星级单位”,被垦利县总工会授予“全县工会工作先进单位”,被东营市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领导小组授予“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信访工作多次受市、县党委、政府表彰。
  【社会保险】2003年,加强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单位及其职工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的认识;加强内部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开展社会保险稽核,维护社会保险工作秩序,防止和纠正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中的漏报、瞒报、欠缴行为;狠抓扩面。截止年底,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8284人,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3850人,净增参保职工2760人,净增实缴费人数1452人,分别完成任务的106.2%和112%。全年共收缴企业养老保险金124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8%,清欠45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50%。收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1964万元,收缴率达131%。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1600人,收取保费49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121个,参保人员10410人,共征缴统筹基金54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8%。有120个单位10112人参加失业保险,收缴失业保险金160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14%,其中清欠25万元,扩面1153人,为95个参保单位的5993人建立了个人缴费记录,个人缴费纳入电子信息化管理。
  搞好优质服务,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维护了社会稳定。12月底,参加企业养老金统筹的离退休人员800人,支付养老金67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1185人,遗属548人,支付养老金1900万元, 其中遗属补助72万元,农村养老保险为206人发放养老金11.2万元;为1116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230万元。全部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
  【劳动就业】2003年,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服务体系、政府责任体系和政策配套体系。根据垦编发[2002]3号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第1号文件精神,撤销劳动服务公司,明确了县劳动就业办公室性质、规格、编制、人员。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等13部门联合转发了市13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通知,下发了《失业下岗〈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办法》(垦劳社 [2003]11号)等一系列文件, 完善了政策配套体系。
  加强对失业职工的培训。根据用工市场需求和求职者培训愿望,采取中、长、短期培训相结合、零星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把“订单式培训”和职270社会生活业技能培训作为整个工作中的亮点,积极搞好热门专业的开发培植与挖掘。根据职业培训工作针对性、时效性、灵活性的特点,设置烹饪、挖掘机、电焊、计算机操作、宾馆服务、美容美发、电工等7个培训专业,分6个班次,免费对225名失业下岗职工进行了技能操作、理论知识、社会知识、职业道德四个方面的培训,对103人进行了劳动预备制培训。社会与在岗职工培训578人,各类培训达906人。对450名下岗失业职工进行了再就业优惠政策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达1500人次。
  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在劳动就业服务工作中着重突出再就业这个工作重点,实施再就业工程,120多名“4050”人员通过政府安置或自谋职业的办法实现了再就业。向市华星公司等25家企业的1212名下岗失业职工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其中1116名失业职工通过政府推荐、搞经济实体、被企业吸纳、灵活就业等形式实现了再就业。有477人次享受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免费培训等优惠政策,免税费金额22.7万元。
  积极开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为1077名下岗失业职工办理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代收代缴养老保险金38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续接等全方位就业服务。到年底,办理求职登记2084人,其中下岗失业职工1116人,新成长劳动力968人;全县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1720人,其中下岗失业职工943人,城镇失业人员777人;净增就业岗位982个,职业介绍成交率为83%;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185人。全县从业人员总数为19197人,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6%。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按照“三化”(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要求,建设了一处集就业培训、鉴定申报、政策咨询、社会保险关系续接、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信息发布、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建立了“两个平台”。在7个乡镇一个社区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4人,机构、人员得到了落实。
  【劳动执法】2003年,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突出监察重点,加大执法力度,以规范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管理、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为重点,认真受理和查处群众举报案件,纠正了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现象,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年共结案30起,为农民工追回工资23.5万元。
  【劳动仲裁】2003年,认真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按照“重调解、慎裁决”的原则,规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及时、合理、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7起,处结25起,按期结案率为100%。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搞好劳动合同鉴证。2003共鉴证劳动合同1310份,对360份不规范及违反《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的合同进行了纠正,有效地保证了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全力做好劳动信访工作,积极做好政策咨询服务,减少和避免了集体争议和突发事件的发生。为550名失业人员办理了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手续,保证了失业证、优惠证的及时准确发放。为破产改制企业提供劳动咨询960人次。
  【计划、工资管理】2003年,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在对企业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内部分配办法,积极稳妥地做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工作。8月,会同财税部门,据审计结果完成了经营者年薪制试点企业2002年度年薪审批兑现工作,经营者平均年薪77216元,最高年薪118221元,最低年薪34757元。根据东政发[2001]35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加强监督监管,杜绝了因经营困难而形成的对职工权益的侵犯行为,既维护了职工权益,又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垦劳社 [2003]68号文件转发了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关于实行企业欠薪报告制度的通知》,有效杜绝了企业欠发职工工资行为。参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为市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使工资指导价位更具代表性和指导性。
  【职业技能开发】2003年,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把就业培训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三项制度结合起来,大力271垦利年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了全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体现了职业资格的权威性。
  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与鉴定专项治理检查。按照东劳社[2003]52号文件精神,向县直各部门、企业下发了《关于开展职业培训与鉴定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垦劳社[2003]46号),成立了由劳动监察大队、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有关人员组成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设定的中式面点师、锅炉操作工等19个职业工种进行了专项治理,使职业鉴定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建立了严格理论考核、技能测评制度,527人进行电工、电焊工、文字录入处理员、钣金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等专业的技能考核,499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合格率达到95%。
  (崔秀珍、高明军)宗教【宗教工作】2003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工作,成立了垦利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二是对7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了年检。三是根据防治“非典”的特殊情况,对宗教活动点进行了整顿,引导他们不聚集或少聚集。四是7月14日对永安文化陵园建设违犯宗教法规,未经批准欲在陵园中建佛像进行了处理。经过市县两级的协调,对建设单位进行了宗教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教育,对原来的建设方案进行修正。这样,使一起违犯宗教法规的事件得到了及时纠正。
  (许杰)老龄工作【概况】2003年,垦利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老龄办”),编制3人,全县7个乡镇、332个行政村都成立了老年工作委员会,建立了51个老年活动室,发展会员近万人,创刊了《垦利老龄工作》。全面启动“星光计划”,搞好老年活动场所的硬件建设,对9处敬老院进行改扩建,筹备建立了两处“星光计划”示范点,各乡镇老年公寓的建设工作被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2003年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情况统计表单位 年龄结构(人)60-70岁 71-80岁 81-90岁 91-95岁 96-99岁 100岁以上 合计黄河口镇 1302 1099 356 35 12793胜坨镇 3896 1983 498 38 36418郝家镇 1397 981 232 24 32637西宋乡 1223 561 160 18 41966董集乡 1596 791 216 16 72626垦利镇 1793 1182 289 37 6 1 3308永安镇 1411 952 288 26 1 3 2681社区 1692 1158 296 333179合计 14310 8707 2335 227 25 4 25608272社会生活2003年全县百岁老人名单单位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年龄 身份证号永安镇 十村 王淑景 男 1901.04.18 103 370521190104182818 前二十五村 屈代 女 1901.08.13 103 370521190108132826 二十二村 高春芝 女 1901.12.21 103 370521190112213223垦利镇 西双河村 杨孝兰 女 1904.12.11 100 370521190412110023【老年人权益保护】2003年,一是对全县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给100元的长寿补贴金,70岁以上老年人免交新增的农业税及附加税,全年共免除老年人的各种应缴资金60余万元,春节期间,县五大班子领导走访慰问了部分9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联系县广电局为独居的老人安装了有线电视,收视费半价优惠。二是联系卫生部门开展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巡回医疗和定期义诊服务,并设立了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的门诊。
  【老年教育】2003年,协调县老年大学及相关部门为老年人开展体能锻炼、卫生保健及文学研究、历史、政治、法律等内容的教育活动,使老年人在科学维护自身健康的同时,提高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组织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老年人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2003年有86名老年人通过考试拿到了老年大学毕业证。
  【尊老爱老】2003年,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全县在人员密集,老同志活动集中的地方制作了尊老敬老大型喷塑宣传牌、宣传标语100余幅;印发了《优待规定》5000余份。4月、12月召开了两次全县老龄工作现场会,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敬老意识。积极与学校联系,让青少年到敬老院、孤寡老人家中参加实际的敬老助老活动和组织一助一活动,使爱老扶老蔚然成风、敬老尊老的传统美德得到充分发扬。与老年体协配合组织广大老年人开展了乒乓球、羽毛球、门球、台球、踢毽子、跳绳、拔河、太极剑、太极拳、广播体操等老年健身活动,组织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的生产经营、招商引资、关心教育下一代、普法宣传、调节民事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的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社会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渊博,领导能力强的长处,大力开展老有所为工作。
  【庆祝老人节】2003年老人节期间,一是组织全县9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参观了县工农业生产和垦利开发区、新行政规划园、万达集团等重点项目和高科技工业园。二是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老年体协、老年大学举办了“迎国庆、庆老人节老年人门球赛”、“迎国庆、庆建市20周年书画展”和“庆老人节文艺演唱会”,并召开了全县“老人节”座谈会。三是市、县领导走访了全县的百岁老人、10户高龄特困老人和两处敬老院。四是协调涉老部门贯彻落实了老年人各项优待政策,由80余个单位、20余个有条件的农村开展了老年人慰问、旅游、走访、参观、送健康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县城各单位悬挂横幅20余条,县电视台连续三晚上播放了有关老年人享受的权利和家庭对老年人的义务等内容的节目,通过各种形式,烘托了节日气氛,形成了浓厚的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
  (周晓燕)精神文明建设【概况】2003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的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符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精神文明为总目标,以“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树立垦利文明形象”为主题,以开展“十送十创奔小康”活动、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开展“三大创建活动”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载体, 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信用垦利建设】2003年,以公民信用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各项信用建设活动齐抓共建,“信用垦利”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73垦利年鉴一是大力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公民牢固树立良好的信用道德意识。以3月份“道德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在全县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农民群众、教师学生中进行了信用道德集中教育,做到了有形式,有内容,有声势,有效果。重点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东营市民道德规范》、《东营市民十不守则》、《垦利县市民信用公约》、《垦利县公务员信用守则》以及有关公民道德建设的文件、论述等。组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清洁城市,爱护家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实践社会道德。在党政机关,开展了 “奋发有为,争创一流”和“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谋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机关党员干部的服务宗旨观念、艰苦奋斗观念,在道德建设中率先垂范。在执纪执法部门,开展“文明执法、廉政为民”教育,教育执法人员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在窗口服务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开展“依法经营、诚信纳税”教育,引导广大经营者以高尚的职业道德赢得服务对象,以诚实的劳动获得经济效益,以优质的服务促进自身发展。县直各部门、单位利用道德评议会等多种灵活的形式,对干部群众进行道德教育。县委宣传部、县国税局联合举办了以“诚信纳税与小康”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单位、限额以上企业都派选手参加了比赛。县文明办广泛组织全县广大公民积极参加全市“双创杯”道德建设知识竞赛活动,报送答卷8000余份,获全市组织奖第一名。县妇联举办了“国税杯”学习十六大,推动“信用垦利”建设演讲比赛。在农村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文明进农家”、“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对农民群众进行以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二是以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为着力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中,采取城乡统筹,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市包村工作队结对共建的办法,制定规划,明确责任。使全县79个村开展了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活动,占全县农村总数的24%。三是开展“诚信道德春联用语”有奖征集活动,把信用意识教育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2003春节前,在全县开展了“诚信道德春联用语”有奖征集活动,并把筛选出的诚信道德春联用语印制成《诚信道德春联集锦》彩折5000份散发到千家万户。并组织县直机关百名书法爱好者上门为农民书写道德春联1万余幅。四是强化基础,搞好信用制度建设。为配合“信用东营”建设,结合政府工作提速和行政效能监察,按照《建设信用垦利实施方案》相继制定了《垦利县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垦利县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垦利县个人信用信息及信用评级办法》、《垦利县信用信息网络管理规定》、《垦利县信用信息服务管理人员从业规范》、《垦利县垂直经济管理部门信用承诺制度》、《垦利县中介组织管理办法》、《垦利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重大决策基本程序的规定》等。五是稳步推进信用网络建设。根据垦利的实际,基于大网络的发展思路,在东营信息港的服务器上租赁了一定的磁盘空间,建立了虚拟主机,构建了垦利的“信用网络”平台,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对主页的相关内容及时更新。六是以实施“文明信用工程”为抓手,推动农村信用建设深入开展。至年底,全县有1个文明信用乡镇、71个文明信用村、6903个文明信用户、53个文明信用企业和75个文明信用工商户。董集乡创建文明信用乡镇工作已通过市考核验收小组验收。2003年,垦利农信系统累计向守信农户发放贷款7.7亿元。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3年3月,开展了“道德教育月”活动,在全县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农民群众、教师学生中进行了信用道德集中教育,重点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文明村镇创建】2003年,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开展了“清洁城市,爱护家园”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以此推动三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先后对城区道路交通秩序、户外广告、占道经营、乱写乱画等影响城市秩序、安全、环境的不良现象进行了集中彻底整治。共查处各类交通违章1930起,查扣改装改型出租三轮车43台;整治户外不规范广告牌778户;清理占道经营摊点100余处等。还开展了 “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农村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2003年,把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工作当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全县有79个村开展274社会生活了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活动,占全县农村总数的24%。建设中,结合实际,注重实效,突出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明诚信示范街的阵地作用。西宋乡突出抓沿线村庄的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入境形象。胜坨镇坨东村计划投资50万元用于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对沿街墙壁进行了抹平粉刷、清理了“四堆”,并在沿街两侧设立了不锈钢宣传栏21个,墙上悬挂宣传画近百块。年终,结合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对全县的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验收,各建设村基本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四下乡”活动】2003年,全县开展的“四下乡”活动,为农民送科技、送法律、送戏、送医,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法律素质。集中开展“四下乡”活动5次,散发宣传材料10万余份,送戏82场,送科技、法律等书籍5000余册,义诊5600人次,送彩电、VCD16台。在全县干部职工中开展了为农村捐赠书画活动,共捐赠各类科技书籍3万余册,并组织书画爱好者深入到农村现场作书绘画230余幅。
  【新人新事】2003年,评选出10名文明公民和10件文明新事。十佳文明公民:尚吉永(万达集团总经理);刘伟海(永安镇西九村党支部书记);董利民(董集乡教委主任、中学校长);袁波(垦利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杨玉芬(黄河口镇万尔村村民);李道刚(垦利县第二中学政教处主任);王占华(垦利县地方税务局局长);程美秀(垦利镇滨海养鸡场场长);盖相友(垦利县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薛红梅(垦利县红梅花店经理)。十佳文明新事:垦利县地方税务局“公车改革唤来廉政新风”;垦利县物价局“供暖价格听证会安了居民心”;西宋乡二十一户村“举办科技教育周”;垦利二中“特殊时期的特殊团费”;万达集团“经理爱心救助贫困生走进大学校门”;董集乡“青年志愿者支农抗非典”;垦利县社区管委会“公选楼长”;西宋乡大三合村“农民自办研讨会”;民营企业厂长秦乐民“爱心献给孤寡老人”;永安镇供电所“送光明到孤寡病残人家”。
  【十送十创奔小康活动】2003年开展的“十送十创奔小康”活动是县委、县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以此为载体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一是为“三农”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科技等部门和单位紧紧围绕“三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建了“农业科技110”、“科技服务小分队”等服务组织,多方位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二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灵活,成效显著。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继续稳步实施,覆盖面、影响面继续扩大。董集乡创建文明信用乡镇工作通过市验收小组的考核验收。在农村重点开展了阅览室、电教室、宣传栏、荣誉室、活动场地等“五个一”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作规范活动,全县60%的村基本达到了“五个一”的要求,85%的村建起了文化大院,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作水平。三是农村健康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先后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农村的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就医难的问题。同时,加强医疗市场管理,端正了医德医风,规范了医药市场。司法部门在开展遵纪守法零案村创建工作中,创出了“一送二建三学四定五达到”工作经验。通信部门加大了对边远落后村庄的通信投入,提高了电话普及率,各乡镇均实现了宽带上网。广电部门加大“村村通”工作步伐,全县已有161个村开通了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48.5%。市委对“十送十创奔小康”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在督查通报上全面介绍了这一做法。
  【精品生产】2003年,以精品生产为重点,文化建设取得新成果。一是围绕“垦区文化”建设,大力实施精品生产。把精品生产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目标,组织报送22件作品参加全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评选,所报作品是历届中数量最多、品类最全、质量最好的一届。二是以信用道德、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元宵节民间艺术表演和为期三个月的第五届消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各乡镇村、各部门单位通过不同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职工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王雨石)

知识出处

《垦利年鉴》2004

《《垦利年鉴》2004》

《垦利年鉴》(2004)较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了2003年垦利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展现了全县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垦利年鉴》(2004)的出版将进一步坚定全县上下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士气和斗志,促进垦利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垦利、关注垦利、研究垦利、支持垦利提供了全面、系统、翔实的权威性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雨石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垦利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