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垦利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068
颗粒名称: 工业
分类号: D922.292
页数: 7
页码: 163-169
摘要: 垦利县经贸局是主管全县工业经济的县政府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技术信息办公室、经济运行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商业贸易管理办公室(与生猪定点屠宰办公室合署),下设民营经济办公室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年末在职职工34人。2003年,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3.25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55.6%。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2.51亿元,比上年增长56.3%,产销率达98.83%,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地方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1.81亿元、利税6.55亿元、利润4.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1%、45.5%和60%。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入11573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职工年平均人数为1.16万人。
关键词: 工业法 工业经济

内容

综述【概况】垦利县经贸局是主管全县工业经济的县政府职能部门,内设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技术信息办公室、经济运行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商业贸易管理办公室(与生猪定点屠宰办公室合署),下设民营经济办公室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年末在职职工34人。2003年,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63.25亿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55.6%。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64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62.51亿元,比上年增长56.3%,产销率达98.83%,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地方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1.81亿元、利税6.55亿元、利润4.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6.1%、45.5%和60%。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投入11573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职工年平均人数为1.16万人。
  2003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表产品名称
  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2003年,全县共有在建技改项目58项,累计到位资金11.15亿元,同比增长100.34%;完成工作量11.15亿元,同比增长100.34%。累计完工项目52个,可新增产值能力44.61亿元,新增利税11.33亿元。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步伐加快,工业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全县提报并通过国家、省、市经贸委验收的技术开发中心省级2个,市级2个。共有19个技术创新项目列入了全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有9项列入省重点创新计划,到年底,全县已累计实施产业化技术创新项目19项,到位资金2.08亿元。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企业改革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对县属国有、集体亏困企业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为实施企业改革和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对已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加快推进,县印刷厂、东方机械厂等企业的破产工作已到了具备破产终结的关键阶段,化肥厂改制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积极稳妥的推进已改制企业的股权结构优化工作,规范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工业经济结构】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共45家,其中国有企业4家、集体企业5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18家、私营企业16家、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1家、外资企业1家,分别完成产值1.2亿元、2.18亿元、57亿元、1.82亿元、0.78亿元、0.04亿元。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炼制业2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9家、机电行业8家、非金属矿物制造业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分别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25.2%、33.3%、33.5%、2.5%,食品制造、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纺织、医药制造等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017万元,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比重5.5%。到年底,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9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家,分别同比增加了5家和1家。企业总资产达到45亿元,比上年净增了17个亿。
  【安全生产】2003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将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岗到位,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强化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检查活动10次,查处事故隐患72处,下达整改通知书24份,有力地杜绝了企业各类事故的发生。
  【职工教育】2003年,开拓多种办学渠道,在石化、胜通、万达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并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加强对企业教育经费的管理,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把道德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创业精神教育、企业文化教育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融为一体,形成普通小学、普通高中、各种职校、技术学校共同参与职工教育的新格局。
  【工业企业选介】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系原垦利炼油厂,始建于1970年,是以石油化工、玻璃棉建材、酿酒、热电联产为主导产业的集团公司,山东省大型工业企业之一。公司占地1625亩,总资产11.37亿元,员工2539人;下设炼油厂、热电厂、酒厂、玻璃棉公司、汇能化工公司、惠能热电公司。主要生产装置有:150万吨/年常减压、60万吨/年催化裂化、45万吨/年汽柴油加氢、30万吨/年延迟焦化、10万吨/年气体分离及配套聚丙烯、10万吨/年汽油醚化、1万吨/年 MTBE、6000KW 热电联产、2万吨/年离心玻璃棉、1000吨/年酿酒。主要产品有:90#、93#汽油、-10#、0#柴油、石油液化气、石油焦、MTBE、70#、90#、100# 沥青、重质燃料油、丙烯、聚丙烯、柴油精制剂;“碧海缘”、“入海口”系列白酒;离心玻璃棉毡、管、板系列产品。公司顺利通过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 OHSMS1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被评为“山东省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山东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2004年4月被东营市国家、地方税务局认定为“A级纳税信用单位”;2004年4月被山东省经贸委、统计局评为“工业企业100强”;2004年2月被国家统计局评为 “石油化工百强企业”。
  垦利县化肥厂位于垦利县胜坨镇境内,建于1969年10月,该厂系“省级节能先进企业”、“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165工厂”。企业总资产8200万元,企业信用等级AA级。现有职工675人,其中初、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60人。该厂是垦利县的骨干企业之一,主要生产农用碳酸氢铵、甲醇、碳酸丙烯酯及农药系列产品,产品畅销省内外及东营市周边地区。产品全部采用国标,注册商标“绿春”牌。2003年,该厂完成年产3万吨低压合成甲醇项目、年产3000吨提氢项目以及其他多项技改项目,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222万元。企业也因此被东营市国税局授予“诚信纳税人”和“模范纳税人”荣誉称号,被垦利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经济运行先进企业”、“全县工业企业纳税大户”、“加快发展突出贡献奖” 等荣誉称号。
  万达集团万达集团是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免冠行政区划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十多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并获得专利权,多种产品荣获国际国内科技进步创新奖,形成了电线电缆、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四种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交联电缆、聚酰亚胺薄膜、特种变压器等产品已走出国门,远销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台湾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已建成由髙科技产业群体组成的10亿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两个新的高科技工业园的建设正在加速建设之中,并于2003年新上了热电联产和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文明企业、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创名牌重点企业、山—166―东省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山东东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地处黄河三角洲胜利油田腹地,拥有总资产3.7亿元,占地60万平方米,是以生物化工、机电设备为主导产业,集石油化工、土建安装为一体的国家中型企业集团、国家科技部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有职工880余人,2003年实现总产值5.7亿元,创利税8600万元。集团公司控股山东东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辖节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集团)化工有限公司、宝远合成助剂厂、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韩合资东营东辰摩托尼斯电机有限公司、巴州东辰工贸有限公司等9个子公司。
  1999年,公司在东营市率先创建“产学研”结合模式,先后承担4项国家级开发项目和7项省、市级计划项目,建成国内第一大碳纤维抽油杆生产基地和第二大新戊二醇生产基地,先后开发生产透明质酸、预装式变电站、美式箱变、稠油降粘剂、93#无铅汽油合成助剂、甲醛、石蜡、溶剂油等40余种高科技产品。其中,有5种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6种产品被列为山东省“星火计划”和“新产品”项目,有5项产品通过山东省科委鉴定验收。公司各种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生化产品还销往日本、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先后获得“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诚信单位”、“山东省百家著名企业集团”、“山东省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省级’AAA'信誉企业”、“山东省环保先进单位”、“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银行‘AAA'级信用企业”等百余项荣誉称号。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现已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国家强制性产品3C认证。
  (刘冠华、张守龙、张维海、许雪)电力【概况】 垦利县供电公司为国有中型企业,共有员工223人,设党委1个,实行经理负责制,设经理1名,副经理2名,班子其他成员2人,其他组织设置为纪检委、工会、团委、女工委,公司下设7个职能部室、2个二级机构、9个多产单位、5个供电所、17个电工组。2003年新建、投运变电站4座,新增变电容量9780055千伏安。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年内,共完成售电量3.85亿千瓦时。占年计划的117.02%,县直用电量比上年增长7.37%;供电可靠率为99.97%:电压合格率为97.026%,比年度计划提高0.45个百分点;线损率为5.17%;平均电价481.08元/千 .千瓦时;垦利电网网供最高负荷63000万千瓦,地区最高负荷690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4.06亿千瓦时。至12月31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615天,位居全市第一,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年多种经营实现总收入976.7万元。
  至2003年底,全县拥有11()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工业电站9座,主变容量16.54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57.5千米,配电线路798.1千米,配变容量17.15万千伏安,低压线路585.5千米,固定资产1.82亿元。
  【创建省一流管理县供电企业】2003年,公司党委制定了以建设一流企业为主线,涵盖安全生产、作风建设、规范化服务、电力营销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10项重点工作,成立创建了领导小组和8个专业小组,制订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管理标准,定期督查考核。通过抓事前决策和事后考核,实现了一流的管理和指标;抓电力市场营销和多种经营,实现了一流的效益和效率;抓科技创新,实现了一流的装备和实力;抓彩虹工程和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一流的行风和服务;抓职业道德建设和人文建设,实现了一流的文化和形象。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3年1月,省集团公司组织16名专家组成的检查考评验收团对县供电公司的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03年3月,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授于垦利县供电公司“一流管理县供电企业”称号。
  【城乡电网建设改造】2003年,加快全县城乡电网建设步伐,电网布局趋于合理。二期农网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供电条件有了根本性改观。其中,110千伏垦利变电站迁址工程投资1650万元,35千伏胜坨输变电工程投资550万元,均于6月25日验收一次送电成功投运。投资1000万元的110千伏东垦线竣工送电,110千伏垦利变电站实现了双电源供电。城网改造工程提前启动。其中,超前建设的35千伏董集开发区箱式变电站和35千伏县开发区箱式变电站全部建成投运。110千伏胜坨输变电升压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以11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以35千伏变电站为骨架的供电网络得到了巩固。“一户一表”工程已顺利实施。
  [“彩虹工程”】2003年,县供电公司按照“优质、方便、规范、真诚”供电服务方针的要求,深入实施“彩虹工程”,坚持“只要您一个电话其余的事情由我们来做”的服务理念。实行“首问负责制”,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过程服务。实行透明式、开放式服务,依靠全社会监督,架起了一道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彩虹”。长期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拓宽和畅通了社会举报投诉渠道。设立了投诉举报奖励基金,花钱买意见,外举内查,外奖内罚,被集团公司授予“实施彩虹工程先进县供电企业”。一个供电所被命名为国家级“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示范窗口”。所有供电所被命名为市“规范化服务供电所”。
  【企业管理】2003年,县供电公司的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流程不断简化。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积极吸取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梳理简化了管理流程,强化了工作流程的全过程控制,加强了各项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对重点工作和各项指标实行 “风险抵押金”制度。狠抓了各项指标的安全经济运行。对照各项经济指标,公司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时检查,扎实整改,确保了受控指标的健康稳定运行。先后三次对困扰企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调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扎实进行整改。
  【营销管理】2003年,电力营销工作成效显著,供电量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供电量4.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0.2%,是年计划的123.03%。实施了抓地方市场开拓和治理整顿油田电力市场双措并举的市场营销战略。针对油田市场的发展变化,实施了“先接管、后规范”的工作措施。制定出台了电量增长若干奖励政策,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增供扩销。建立了电量监控制度,实行电量增长日调度、周总结、月分析考核。梳理简化了业扩报装流程,加大油区电力市场治理整顿力度。靠优质服务开拓市场。超前思考,稳妥运作,及时把握油田开发动向,针对地域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问题,成立了三支保障重点客户安全可靠用电的抢修队。全年增加地方配电容量10830千伏安/72台,代供油田6千伏线路7条,增加油井配变容量422()千伏安/59台,日增电量55万千瓦时。
  【行风建设】2003年,县供电公司把行风建设纳入常态管理,制定出台了《垦利县供电公司行风处罚管理办法》,推行行风全员抵押金制度,实现了四同(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成立了行风处罚委员会,167实施了 “三抓”(抓死角、抓薄弱环节、抓盲区),定期邀请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行风“飞检”,主动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监督。推行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包客户制度。定期上门走访,征求意见,改正不足。开设了业扩报装绿色通道,推行零距离服务、跟踪服务、银电联网等措施,全年走访客户122次,468户,征求意见5条,进行行风飞检22次, 共有32人次受到经济处罚,处罚金额6000元;实现了行风 “零投诉”。
  【多种经营】2003年,县供电公司重视多种经营发展,以土建工程、桩基工程、道路非开挖工程和商混土为一体的产业链已具雏形。确定实施了“发展一个、上马一个、考察一个”的多种经营发展思路。自筹资金3100万元,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征用土地100亩的电力工业园建设工程已启用,各项配套设施进展顺利。投资4500万元与石化公司合资筹建的惠能2x1.2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进展顺利,预计2004年10月建成投产运行。对原有的多产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实行国有股全部退岀,组建由内部职工持股经营的股份制责任有限公司,保持了多产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安全生产】2003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创建无违章企业”为契机,结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全方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安全制度、强化管理环节,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全员风险抵押。建立了公司、供电所、电工组三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月分析考核制度,推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狠抓“两票三制”和各种装置性违章的查处。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技术比武,开展缺陷自查互查活动。实行“班子成员人人抓安全,中层干部人人查违章”制度。发放安全宣传材料2500份。组织大规模拉网式检查33次,检查用电村322个,查处违章人员34人次,罚款1.4万元。处理破坏电力设施案件6起,查处窃电14户,追补电费6.5万元。认真组织春、秋季检修工作,推行缺陷消除责任制,加大对无人值守变电站和重负荷线路、设备的监控力度。全年查处变电站线路各类安全隐患30余次并及时整改,实现安全操作3350次无事故。
  (王福江)盐业【概况】2003年,垦利县盐务局(垦利盐业公司),内设盐政科、财运科、专营科、办公室, 干部职工23人。下属盐务所两个:垦利县盐务局红光盐务所、垦利县盐务局垦利盐务所。制盐企业两家:座落在红光办事处以南的原永丰盐场破产后更名为“东营正源盐化有限公司”,位于广利河以南、广南水库以西的垦利盐场改制后竞租为新企业。2003年被市盐务局评为全市盐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市盐政管理先进单位,局治安办公室被市公安局荣记集体三等功。
  【盐政管理】盐务局与县公安局密切配合,于2003年5月23日成立了“严厉打击涉盐违法犯罪活动联合办公室”,处理涉盐违法案件5起,治安警告1人。盐政执法队伍坚持查、防、打并举,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检查和“走百村,进千户”调查“突击月”、联合执法“突击周”等活动,从2003年4月份利用1个月的时间,在全县开展了“走百村,进千户”的“四个一”(一张纸、一包盐、一张笑脸、一席话)真诚服务活动,共走访调查285村(进村率86.4%),走访群众1614户、发放明白纸1.2万份,以真盐换假盐一吨多,直接宣传群众两万多人次。共查处涉盐违法案件34起,罚没盐产品34.3吨,罚没款26985元,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净化了市场,保障了各类盐的有序供应,维护了群众的利益,保证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生产销售】 全县盐田总面积52600公亩,生产面积4200公亩,设计年生产能力5万吨。2003年,生产原盐800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000吨,增长700%。销售各类盐3800吨,完成年计划的111.8%,增长16.33%0其中,销售各类小工业盐2200吨,完成年计划的102%,增长2.2%。销售食盐1297吨,完成年计划的103.8%,比去年同期增长47吨,增长3.8%。其中销售碘精盐1058吨,完成年计划的105.8%,与去年持平。销售复合膜小包装盐938吨,完成年计划的121.8%,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吨,增长21.2%。实现销售收入23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7%,比去年同期增长29.4万元,增长14.4%。实现利润2.5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2%,增长4%。
  【碘盐普及】2003年,从基层做起,打牢食盐专营的工作基础。投资4万多元,购置微机4台、复印机、打印机5部,新上城域网、局域网,初步实现了微机化、现代化办公。建立健全食盐商业送销网络,全县设立食盐代批站11个,经销点320个,发放食盐零售许可证177份。5.15第十届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期间,发放《致全县中小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和其它宣传材料2万多份,出动宣传车2部宣传5天,设立集市宣传站3站次,电视台录制播放活动现场报道短片10天,县领导发表电视讲话10多天。县人大对全县贯彻实施《山东省盐业管理条例》暨全民普及加碘盐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全民普及加碘盐工作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推动了全县加碘盐的普及进程。在“非典”特殊时期,食盐发挥出无可替代的杀菌消毒作用,一时抢购成风,货源紧缺。全局人力物力齐聚专营,严密组织,周密部署,边扩大生产,边组织货源,确保了垦利县食盐市场的正常供应。全年碘盐集团送销9个乡镇办事处,256个村和企业单位,送销碘盐280吨,创碘盐“集团送销”新高。
  (孙德江、朱振婕)

知识出处

《垦利年鉴》2004

《《垦利年鉴》2004》

《垦利年鉴》(2004)较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了2003年垦利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展现了全县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中的新成就、新创造、新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垦利年鉴》(2004)的出版将进一步坚定全县上下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士气和斗志,促进垦利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更好地了解垦利、关注垦利、研究垦利、支持垦利提供了全面、系统、翔实的权威性资料。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营市
相关地名
垦利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