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垦利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2028
颗粒名称: 社会生活
分类号: C913
页数: 20
页码: 357-376
摘要: 2004年,垦利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一法三规”、省《条例》,坚持以“两项特色”活动为载体,以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机制为核心,以争创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突出思路、机制、方法创新,始终把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求、所需所盼,全方位开展优质服务,全面完成了年度责任目标,全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关键词: 社会问题 社会生活

内容

人口和计划生育
  【概况】2004年,垦利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一法三规”、省《条例》,坚持以“两项特色”活动为载体,以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机制为核心,以争创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突出思路、机制、方法创新,始终把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群众的所思所求、所需所盼,全方位开展优质服务,全面完成了年度责任目标,全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04年统计年度内,全县已婚育龄妇女46572人,节育措施落实率100%。共出生2250人,男1152人,女1098人,人口出生率10.7%。,人口自然增长率5.2%。,合法生育率为98.8%,性别比104.5,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女性初婚2661人,其中晚婚1243人。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100%,统计误差率为0;流动人口发证率、建档率、验证率均为100%;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合格村320个,占全县村民委员会的96.6%,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组织开展的“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竞赛活动,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获得市计划生育工作创新奖和县首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新奖,并在全省推广;组织实施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协议化管理新举措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垦利县召开了现场会,向全市进行推广。垦利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县计生局被授予全省计划生育系统作风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全市计划生育服务先进单位、全市“十佳”新时期育龄群众之家等荣誉称号;精神文明建设、政务督查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会、妇联、信访、档案、保密等项工作均受到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表彰。
  【优质服务】2004年,全面开展争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乡镇、村(居)、单位“三级联创”活动,围绕“八个好”创建标准,层层制定完善创建标准和实施规划,初步建立起以育龄群众需求为中心的“信息采集一科学决策一组织实施一考核评估"优质服务工作运行新机制、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了《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371名计生信息采集员和900多名计生基层人员,及时收集、传递群众需求信息,为决策和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共收集群众各类信息3323条,参与人数达4000多人次,对合理化建议'、意见及时采纳,最大程度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同时,对县乡计生服务站和村服务室在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县乡村全部建起家庭幸福指导站、室,明确任务、目标和职责,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通过开通服务热线解答群众疑难,开展生育全程服务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利用服务车免费接送育龄群众到站落实节育措施等,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各级计生服务站免费接送育龄群众3000多人次。坚持深入基层,服务到家,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推进计划,积极开展健康查体和生殖保健咨询服务,为育龄群众健康查体9万余人次,开展优生监护2352人次,优生五项病原监测1564人次,出生缺陷干预率达到93%以上,出生缺陷率下降到1.78‰。全县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建档率达到98%。全面实施规范的知情选择,知情选择率达到100%。坚持进行规范的随访服务,随时为群众解决各种疑难问题,随访率达到
  100%。对全县130名独生子女病残儿母亲建立健全了监护档案,二胎优生监护率达到100%。认真开展不育、不孕症诊治,建立健全不孕不育症夫妇档案,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并聘请专家集中会诊,先后治愈43对患病夫妇。积极开展男性保健服务活动,举办男性保健知识讲座、培训班等,提供知识咨询和疾病诊治服务。
  【新型生育文化建设】2004年,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加强了人口学校、人口文化大院等阵地建设,购置了摄像机、多媒体等宣传器械。全县村村配备了电视机、VCD等电教设备,建立了计划生育知识图书角、阅览室,有的村还购置了触摸屏、电脑,建起了“电子书屋”,有针对性地对育龄人群开展人口、科技知识教育培训,增加了人口学校的吸引力。按照“借鉴、创新、深入”的原则,围绕群众需求,广泛博采众长。在各村成立“五老志愿者”文艺演出队、夫妻国策宣传队、街头巷尾宣传队等群众自己的宣传队伍,既宣传计生政策和新型生育文化,也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举办首届新型生育文化书画展,共展出“只生一个好”、“婆媳情”、“生男生女都一样”等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64幅。在部分村建起新型生育文化长廊,在胜通集团建起近1万平方米的新型生育文化园区。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世界人口日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深入乡村、集市广泛宣传,购买和印制计划生育知识袋4万个,宣传资料10万余份(册),村村制作了图文新颖的宣传展板,建起了设有计划生育内容的“文明诚信一条街”。省电视台《人口与发展》栏目播出了反映垦利县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转变观念天地宽》等新闻专题片.《人口导报》在一版:头条和显著位置多次刊登垦利县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计生稿件500余篇,编辑出版反映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口时讯》。扎实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真情你我他”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和个人捐款16万余元;倡议开展“倡树婚育新风,文明青年先行”活动,举办了启动仪式,广大青年积极签名自觉实行晚婚晚育,营造了晚婚晚育科学、光荣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婚育观念有了明显变化,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了98%以上,有18435对夫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871对夫妇推迟二胎生育计划,137对农村育龄夫妇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终生只要一个女孩。在城市和广大的农村,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逐步形成。
  【依法行政】2004年,加大对计划生育“一法三规”和省《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以创建“平安计生”为主线,制定《关于创建“平安计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健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公示制、评议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积极参与全县组织的“国税杯”《行政许可法》知识竞赛,并获得了第1名。深入扎实地开展治理整顿“三乱”活动,坚决纠正和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搭车收费等行为。县乡村均设立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和举报箱、举报电话,聘请了行风监督员,严格规范办事程序,自觉接受监督。建立信访工作“网底工程”,实现了计生信访
  新型生育文化书画展开幕式
  “三无”目标。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将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统计、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建立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属地化管理体制,及时相互通报、相互联系;扎实开展清理政策外生育、非法收养专项治理活动,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政策外生育、非法收养现象,确保了人口安全和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数字化服务站建设】2004年,按照“完善功能、提高素质、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巩固和发展以县服务站为龙头、乡镇服计生服务站彩超机务站为主体、村服务室为基础的技术服务网络,加强计生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服务站建设,新配备彩超一台、服务器一台、计算机10台,进一步完善了软件、硬件设施。县计生局与服务站、各乡镇计生办实现了局域网联接,并配备全省统一的科技管理服务信息软件,完善了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和需求信息档案。根据《育龄群众需求信息计算机采集管理规范》要求,健全育龄群众信息收集、分析、反馈、应用制度,及时分析、反馈群众信息,指导基层开展工作,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满足群众的需求。建成对外宣传网站和内部办公自动化平台,建立了FTP数据传输系统,达到国家、省计生委“三网一库”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垦利县创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内,被市、县授予的新时期育龄群众之家119个。其中,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是全市“十佳”育龄群众之家之一;七处乡镇服务站设施配套完善,服务环境优良,全部达到市级示范服务站标准,有5个乡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
  【行风建设】2004年,切实加强机关规范化管理及作风建设,制定行为规范、制度规范、道德规范等工作规范,建立健全了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规章制度,完善工作目标,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工作和行为。建立“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大体系,确立“科学决策一工作落实一监督反馈一群众满意”工作流程,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使人人肩上有指标、有责任、有压力,使各项工作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确保程序顺畅、环环相扣、配合密切、运转高效。全局上下叫响了一个口号,“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积极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讲求实效,突出实绩,坚持做到“四个高标准”,学习高标准、服务高标准、作风高标准、纪律高标准。被省计生委授予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作风建设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协议化管理]2004年,围绕建立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新机制,在全县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协议化管理新举措,全面实施工作重心下移,改变过去行政手段、强迫命令、单向合同等强制措施,计划生育管理逐步形成村民自治与协商、协议管理的新局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柔性化、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解决了有《法》无法的问题。具体工作中,坚持“公平、自愿、协商”的原则,废除以往的以惩罚为主的合同化,与群众签订对等、平等、合理合法的协议,突出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同等。签订协议不搞强迫命令,不使用行政手段,不采取过激措施,一切工作都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加大对计生网络人员的奖惩力度,增强做好工作的压力感和危机感;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户和实行晚婚晚育夫妇的优先、优惠、奖励力度。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协议化管理,顺应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夯实了网底工程,群众满意,工作好做,社会效果非常明显。一是加快了计划生育“二次创业”进程,实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树立起了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二是促进了职能转变。一切为了群众,工作重点逐步由以往的“处罚多生”,转向“奖励少生”和更多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三是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贴近群众需求、贴近部门职能、贴近本地实际,实现了温馨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程度。四是加快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治、自主、自觉进程。工作的开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7月30日,全市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协议化管理现场会在垦利县召开,市计生委领导、各县区计生委领导参加了会议,向全市推广了垦利县的典型做法。
  【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2004年,结合“十送十创奔小康”和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联农户、闯市场”、计生协会会员中的致富能人与群众结对子、全县计生干部开展“走万家门、帮万家人”活动,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的作用,认真落实好“三结合”帮扶项目,加强“三结合”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全县共投入“三结合”帮扶资金132万元,对2000户计生家庭在生育、生产、生活等方面制定帮扶计划,建立帮扶档案,落实帮扶措施,为广大群众送去致富“金点子”。积极与帮扶联系单位董集乡大请户村共同建设文明诚信示范街,投入资金近3万元。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为特困家庭献爱心等活动,共捐款3220元,捐赠科技书刊400余册。
  (屈传亮)
  人民生活
  【城市居民生活】2004年,垦利县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21元,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730元,比去年增长8.5%,其中,食品、衣着、设备用品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服务支出略有增长;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88平方米,比去年增长17.4%。居住、转移性支出大幅度增长,其中购房、结婚丧礼捐赠支出成倍增长,居住支出则成为今年支出最大的一项。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114台、电冰箱94台、洗衣机88台、电脑38台、家用汽车4辆、摩托车30辆、自行车160辆、空调器76台、影碟机62台、照相机40架、微波炉18台、移动电话166部、固定电话80部。
  【农村居民生活】2004年,垦利县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据农村住户抽样资料显示:垦利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922元,比上年增加510元,增长14.9%,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销售价格的平稳是农民收入增收最大的亮点之一,非农收入的快速提高也是增收又一直接因素。纯收入各项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分别为961元、271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8.93%,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财产性收入164元;转移性收入8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90元,比上年增长15.53%。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910元,比上年增长11.65%;交通和通讯消费140元,增长12.57%;医疗保健消费98元,增长55.95%;衣着消费269元,增长23.35%。人均居住面积27.17平方米,住房由土混结构向砖木结构和钢混结构改变,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由以上数据显示农民在食品消费中从以前谷物、蔬菜类消费为主,逐渐向营养型食品消费过渡,医疗保健消费的比重增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交通和通讯消费也成为人民生活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4年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
  民政
  【概况】2004年,垦利县民政局认真履行职责,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工作,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为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授予群众满意单位等荣誉称号。
  【社会行政管理】2004年,全县注册登记社团43个,民办非企业200家,年初对2004年登记的27个社团进行了2003年度年检。其中优秀3个,合格21个,不合格3个。根据省民政厅鲁民〔2004〕12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现已注册登记农村经济协会21个。垦利县的大豆生产者协会被推荐为全省百强农村经济协会。深入贯彻《婚姻登记条例》,争取资金5.8万元,加强婚姻登记处的硬件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2051对,离婚登记130对,补发证书66对,登记合格率100%。加强对经营性公墓、殡仪服务场所和殡葬用品市场的管理,规范丧葬服务市场。共办理国内收养登记27例。
  【基层组织建设】2004年,民政部门作为全县小康文明村协调单位,制定了全县村规民约。根据上级有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由民政部门牵头的指示精神,制定《垦利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办法》,调整充实了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协调领导小组。9月,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现场会在广饶县召开。垦利县黄河口镇的“阳光操作”制度作为经验在大会上发言,垦利镇的“村务大事村民公决”作为经验在大会上作了书面交流。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于11月全面铺开,止12月底,全县332个村民委员会,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的294个,书记主任兼职的达到92%,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92%。
  【双拥工作】2004年,根据各单位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和充实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双拥领导小组,使双拥工作在全县形成了“纵向有人抓,横向人有管,一级抓一级,基层抓落实”的局面。在元旦、春节“八一”期间根据省、市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垦利县实际,制定了节日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县六大班子领导带队,分别到各乡镇和驻军单位,对全县双拥优抚法规的落实情况督促检查。春节期间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乡镇分别走访农村困难优抚对象256个,一等伤残军人12户,军队老干部和遗属10户,驻军驻警单位9个,慰问品(金)折款10万多元。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拥军优属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县领导、驻垦军警、军休老新春拥军优属座谈会
  干部、优抚对象代表及县直双拥结对部门的领导等约140人。“八一”期间为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县电视台、电台在“八一”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专栏,对“军”子号单位、双拥模范单位、个人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在各自战线的突出事迹进行采访报道。7月30日晚,由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县人武部、县民政局、县文体局联合在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办了庆,,八一,,文艺联欢晚会。县六大班子领导,驻垦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县直机关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和县城周围部分群众共同观看演出,晚会中县领导还对6名全县军人的好妻子、好母亲代表发了荣誉证书。充实双拥结对单位,促进拥军活动深入开展。有58个单位与7个“军,,字号单位和2个优抚事业单位结对。据统计“八一”期间58个结对单位为8个驻军警单位,2个优抚事业单位献爱心,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折款共计10万余元。
  【优抚安置工作】2004年,落实抚恤定补资金200万元,优抚医疗减免资金10万元,全部按照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自然增长机制的标准进行落实。1月和11月,抽调专门人员分组到各乡镇进行督查。义务兵优待金各乡镇分别达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垦利镇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义务兵优待金达到3500元。对破产和困难企业中的伤残军人2人,办理了保健金改为在乡抚恤金,对符合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退休军人和伤残军人及时纳入低保。2004年,垦利县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继续实行考核考试政务公开,优兵优安。11月,举办了退役士兵上岗培训班,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为78名退役士兵发放了待安置期间的生活保障金120400元,为1名自谋职业的转业士官发放自谋职业保障金5万元。积极向社会推荐退伍军地两用人才53名。12月底,全面完成了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任务。积极开发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达到100%。军休老干部两项待遇 (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落实到位, 医疗费全部纳入公费医疗管理体系。
  【社会福利事业】2004年,根据市政府要求,五保供养坚持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指导原则,供养经费按每人每年2200元的标准执行,由市、县、乡(镇)三级财政按1:1:1的比例负担。垦利县共有五保户对象688人,符合入院条件的464人,已入院380人,入院率达82%。社会彩票销售95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社会效益明显。全县福利企业长足发展,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等保障,在保障和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名工作】2004年,高质量按时完成上报省厅区划地名处垦利县5镇2乡《2003年度行政区划基本情况统计表》及3.5软盘资料的工作任务。按照《山东省地名信息系统》软件设定内容,对垦利县政区内容在录入时进行了充实完善,对涉及到的“体育设施、住宅区、建筑物、交通场站、水渠、水库、纪念地、桥梁、街巷、水道、河流、企事业单位、公路、开发区、三角洲等类别的重要地名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了高质量地详细录入,一式两份上报了省市。“垦利县地名数据库”所录入的地名数据之全,信息之丰居全省之首。顺利通过了省厅地名研究所对垦利县地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的检查考核,并以分类编码科学、统一、规范,检索目录齐全,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橱具设施配套,自检自考报告和数据准确,以首批省一级档案室的较高级别,得到省地名档案检查考核组的好评。积极而高质量的为编写《垦利县志》(1986〜2002)提供了全县332个村民委员会的名称来历、更替、含义及相关资料,计1.2万余字。
  【社会救助工作】2004年,落实自然灾害救济事业217个科目,县级财政每年30万元,乡镇财政每年3万元用于救灾。2004年雨水大,涝灾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11619公顷,成灾面积5829公顷,绝收面积5419公顷,损坏房屋2547间,倒塌房屋340间,及时下民政系统捐赠仪式
  拨救灾款191万元,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和修复住房340间。2004年冬2005年春全县6500户14300人缺粮。其中,冬令期间缺粮3100户6800人,2005年春荒期间缺粮3400户7500人,总计缺粮803000公斤。现已做好困难群众救助计划,争取资金进行救助和走访慰问。春节期间,县领导和县直部门分别对困难优抚对象和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慰问资金达574588元。深入调查核实,落实应保尽保政策,对城市低保212户436人,发放保障金64万元。对农村低保2537户3653人发放保障粮63.5万公斤,保障金183万元。上半年全县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开展了一次“扶贫济困送温暖”社会捐助活动,共计捐款645570元。为大病病灾户发放救济资金4.5万元,教育救助450人,60万元。
  2004年,全县1185户困难家庭得到了救助,安排临时救济款10多万元;帮助弱势群众上项目208个,帮助技术309人次,提供信息1。8个;安排劳务431人;介绍困难学生学校救助68人次。贫困户经帮扶已脱贫的有521户,1563人,致富的有56户,150人。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帮扶结对活动。县直各部门、单位开展党员“联农户闯市场”活动,乡镇开展副科级以上干部与农民特困户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尽快走出困境。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各乡镇坚持救助与减负并举,对特困群众落实了减免政策。入冬前夕,将920床棉被和5396件棉衣裤下发到困难群众手中,从而保证了贫困群众不挨饿,不受冻,温饱过节,安全过冬。
  【殡仪工作】2004年,殡仪工作始终坚持殡改方向,以推进管理机制,服务模式的创新为着眼点,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新的经营运作新机制,殡仪服务“一条龙”模式和经营新方式均开全省之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创历史新高。骨灰寄存同比增长10%,承接服务人数同比增长40%,经济总收入同比增长15%,投资60多万元加强了硬件建设,优化了设施环境和改善工作条件。曾多次受到市、县业务部门的表扬,被评为全县庭院绿化先进单位。
  (项树云崔学武)
  社区
  【概况】2004年,垦利县社区管理委员会有工作人员19名。辖新兴、振兴、永兴、和平、开发区、万光等6个社区居会以及与县公安局共同管理的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社区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广饶、利津、博兴等外地市兄弟单位多次到县社区管委会参观学习,“建楼长制度,保社区平安”经验介绍在国家级刊物《社区》上发表。1人被评为省级先进社区工作者,和平居委会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居委会被评为县级文明社区。
  【社区党建】2004年,全县共有6个居委会,全部建有党支部(另建有社区管委会机关支部和城区派出所支部2个党支部,合计共有8个党支部),党组织组建率100%。社区工委共有党员58名,其中,55岁以上的占24.1%,36~54岁的占56.9%,35岁以下的占18.9%,女党员占25.9%,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4.5%,中专以上学历的占51.7%。
  2004年,社区工委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情况,加强与辖区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联系,调动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形成了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党支部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新格局。积极做好党员纳新工作,年内有3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7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对辖区内的居民党员、流动党员等进行登记造册,把他们的组织关系转接到社区党组织中来,加强管理,实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员的地方就有组织生活的目标。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和“党员奉献在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年初,社区工委与各党支部签订《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书》,对社区党建工作任务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一岗双责”制,对每个社区支部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进行了细化、量化,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干部在党建工作中应负的责任。年底,社区工委成立专门的检查小组对各支部的党建工作进行检查,永兴社区党支部、振兴社区党支部被社区工委评为2004年度“优秀社区党支部”。
  【社区居委会自身建设】2004年,服务进一步规范化。一是各居委会建章立制,实行规范化服务,设立了监督台,公开了监督电话,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规范工作,热情服务。二是进一步规范辖区内的服务网点,做到了服务网点配套完善,粮油供应、家电维修、卫生医疗等服务网点逐步发挥作用,公开监督电话和便民服务电话,服务不规范的一律不纳入社区服务网点,居民群众在吃、穿、用及小病的治疗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不出社区。同时,各网点对弱势群体上门服务,深受居民群众欢迎。
  教育、娱乐、服务设施进一步配套完善。各居委会加大了居民群众室内外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力度,配套完善相关的服务设施。
  利用居民培训学校,及时向居民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医疗卫生等知识,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知识层次。例如,永兴居委会利用居民学校这阵地开展“如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讲座”、“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文明、平安垦利建设妇女先行”等讲座活动,参加人数达到500余人次,使辖区居民受到了良好的法制教育。6个居委会全部拥有固定的居民教育点,居民教育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各居委会加大与辖区单位沟通和联系的力度,积极宣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理念,协调辖区单位在人财方面支持社区工作的同时,将单位内的娱乐设施、图书馆等逐步向辖区居民开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同时,居委会也在城市低保、职工再就业等方面支持驻区单位工作,形成了互协互助、互惠互利的良好工作关系。
  【计划生育工作】2004年,转变观念,立足服务,认真做好育龄群众需求信息采集与处理工作。成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运行机制办公室,建立了信息采集员组织网络,定期采集、汇总育龄群众需求信息,很好地解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育龄群众满意率达到了100%,推动了城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良性运转。
  夯实基础,稳扎稳打,认真抓好城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6月1日,城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由垦利镇政府正式移交社区管委会,社区管委会迅速展开城区流动人口清理清查活动,对清理出的育龄妇女全部建档纳入管理,并为建档的流动人口发放了宣传袋。购置了有关器材和药具,组织人员上门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免费查体,查体率达到100%,做到了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
  积极推动计划生育工作向社区居委会延伸。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城市计生工作考核到居委会。面对这种严峻形势,2004年,社区管委会从配套人员、健全档案和完善制度入手,着手开展计生向社区居委会延伸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各居委会的育龄妇女信息和其他部分档案已经建立,并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和平居委会和永兴居委会建立了人口学校,制作了展板,为下一步社区居委会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打下了基础。
  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面细致地开展政策外生育和非法收养专项治理活动。3月,全市清理政策外生育和非法收养专项治理活动拉开帷幕,社区管委会按照要求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城区清理政策外生育和非法收养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在城区84个签状单位中展开全面细致的清理清查活动。同组织城区1512名下岗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查体,巩固清理成果。经过2个月地毯式的排查,共清理出2003年政策外生育3例(二孩),均已统计上报,达到了专项治理活动的预期目标。
  加强宣传,正确引导,不断提高晚婚晚育工作水平。为引导城区居民树立科学、文明的新型生育观念,抑制晚婚晚育率下降的势头,社区管委会坚持舆论引导与利益导向双管齐下,一方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除参加县里统一组织的计生法律法规宣传外,还通过印发宣传纸、发放宣传袋、悬挂过街横幅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宣传国家晚婚晚育政策。另一方面,结合社区职能,研究制定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配套政策,在制定最低生活保障线、特困家庭救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时,优先考虑计划生育家庭,用利益导向体现计划生育的优越性。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城区适龄青年实行晚婚晚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城区晚婚晚育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统计年度城区晚婚率达到75%,晚育率达到94.2%。
  【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2004年,加强城区治安巡逻力量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充分发挥城区派出所及巡警大队的中坚作用,努力打造“平安社区”建设的主力军。根据城区实际情况和发案特点,逐步建立了以城区派出所为中心的“433”防控网络。一年来,城区派出所110接处警共1293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员124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0%;可防性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3.47%;管理出租房屋761户,公共场所241户,特种行业67家,未发生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黄、赌、毒”事件。
  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建立健全了楼长巡逻制度。在去年楼长管理制度试点基础上,经过努力,永兴、新兴、开发区等3个居委会全面推行了楼长管理办法,经群众推选产生了86名楼长。制定了楼长管理工作制度,实行居委会每天查岗、社区综治办每周不定时查岗制度,每月由各居委会组织楼长进行一次集中学习,交流当月情况,研究下月治安防范意见。合理界定了楼长工作职责,落实了工作报酬,楼长每月从社区管委会领取150元的生活补助费。楼长巡逻工作时间为每曰上午8时至晚22时。楼长管理巡逻制度的建立,有效防止了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一楼一长”、“一居一巡逻队”治安网络的建立,增强了社区治安防范能力,严密控制了城区治安局面,实现了小区安全管理,居民对小区治安的满意率明显上升,安全感显著增强。
  积极开展城区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努力同各种邪教组织作斗争。2004年1〜4月,紧紧围绕“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城区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1月8日,在永兴居委会举办了反邪教警示教育骨干培训班,由专业教师对社区的骨干治安协防员、楼长进行培训,提高居民认识、反对邪教的能力。社区管委会组织人员到集市等公共场所进行集中宣传5次,发放各种法律知识、反邪教宣传材料6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30余项。经过治安协防员的长期监控,城区派出所抓获了一名“法轮功”顽固分子,打掉了一个“法轮功”活动窝点。
  大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努力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各居委会都因地制宜建立居民法制学校,从公检法司等部门聘请兼职法律教师,每季度定期开展1~2法制专题讲座。同时,采取向居民群众发放宣传单、上门解答等方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以此来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
  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县一社区一居委会”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络,按时间市、县上报矛盾排查报表。在居委会建立了居民谈心室,调解人员深入基层,主动上门调查、调解民间纠纷,防止矛盾激化,预防了群体性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做好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的清理清查工作。结合计划生育管理与平安垦利建设,全面进行了出租房屋与流动人口建档,组织人员上门清查。签订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书761户,登记率达到100%。在清查过程中发现1名外籍逃犯隐匿在城区的出租房屋中,被城区派出所查清后抓获。
  认真做好城区户口核对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流动人口和下岗职工增多,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推行了居民户口属地化管理办法,9月,组织人员对城区居民户口进行清理核对,从源头上解决长期存在的人户分离问题。
  【城市弱势群体救助工作】2004年,认真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每季度在城区内进行一次低保调查,把生活困难、家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纳入低保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应保尽保。城区共有低保户173户,月发放保障金36992元。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各社区居委会均设立“下岗职工谈心站”,指导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城区42名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并通过招聘计生主任、楼长等工作,使74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做好残疾人的服务工作。对城区内的残疾人进行详细统计,并根据情况为他们申请了重度特困残疾补助金。同时,组织辖区内残疾人参加电脑培训及文体娱乐活动等,使他们树立了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城区兵役登记、民兵管理和征兵工作】2004年,在县人武部的指导下,社区武装部进行民兵组织登记编组,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和民兵连;认真搞好兵役登记工作,组织适龄青年全部参加兵役登记;依照政策,严格组织好年度征兵工作,对城区24名体检合格人员进行了政治审查,为部队输送新兵24人,圆满完成了2004年度征兵工作任务。
  【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2004年,以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一是大力组织社区文体活动,通过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来教育居民,引导居民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识。除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外,7月5日,管委会还在妇幼活动中心举办广场消夏晚会社区演出专场,深受居民欢迎。二是各居委会利用自身条件,在辖区内聘请文艺辅导员,组建辖区内的舞蹈队、舞剑队等文化活动团体,并进行登记造册。目前,每个社区居委会均有自己的文化活动阵地,活动人数每天达到了300余人次。在活动中,交流思想,学习知识,加深感情,寓教于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三是各居委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永兴居委会根据辖区内老年人较多的特点,邀请县内绘画、书法知名人士到永兴居民学校进行了表演、观摩和交流,参加观摩的人数达到了50余人,丰富了老年人生活,陶冶了情操。新兴居委会组织了“志愿者奉献在社区”活动,组织辖区内50余名志愿者,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清理,为辖区内居民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四是社区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了“一助一”自费救助贫困残疾人活动,与城区贫困残疾人结成对子,维护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创建了城区文明、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完成了城区门牌号码的编排和首批安装工作。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垦利县城区内街道建设、居民小区建设日新月异,原有的门牌号码编排已不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县社区管委会依据上级要求,绘制了城区街道门牌号码图,并利用2个月的时间全部安装完毕,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谢美荣李传伍)
  劳动和社会保障
  【概况】2004年,垦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不断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强化服务意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干、苦干,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成绩显著,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被垦利县政协授予“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县就业训练中心连续11年被省劳动保障厅授予“省级优秀训练中心”,劳动保险事业处连续15年被市劳动保障部门评为全市养老保险工作先进集体,机关事业单位保险事业处被评为全市机关保险信息宣传工作、统计工作、养老保险稽核工作先进单位,医疗保险事业处被评为全市医疗保险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处被评为全县档案管理先进单位。
  【社会保险】2004年,加大社会保险金扩面征缴力度,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强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单位及其职工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的认识;加强内部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开展社会保险稽核,维护社会保险工作秩序,防止和纠正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中的漏报、瞒报、欠缴行发放失业保险金为;狠抓扩面。截止年底,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9759人,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3850人。净增参保职工1510人,净增实缴费人数905人,分别完成任务的101%和101%。全年共收缴企业养老保险金160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2%。清欠30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收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2158万元,收缴率达144%。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1600人,收取保费27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135个,参保人员12890人,共征缴医疗保险基金62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2%;有114个单位10479人参加失业保险,收缴失业保险金171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3%,其中清欠35万元,扩面414人。
  搞好优质服务,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维护社会稳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和失业职工的失业保险金确保了按时足额的发放,12月底,共计支付3296万元,“两个确保”实现了100%。其中,为2028名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3179万元(其中为企业848名离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772万元,为机关事业单位1180名离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2407万元);为769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114万元、医疗补助金3万元。
  【劳动就业】2004年,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政府责任体系和政策配套体系。在全县8个乡镇(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做到了机构、工作、场地、人员、制度、资金六到位,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县的就业服务网络,实现了市县乡村就业信息四级网络对接。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建设局、县财政局、县发展计划局、县劳动保障局等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垦利县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了重大问题调查研究范围,把农村劳动转移培训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下发了《关于申领社会保险补贴的通知》、《关于对商贸、服务型企业进行认定的通知》、《关于对全县失业下岗职工进行调查统计的通知》,编发《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优惠证政策问答》、《农民进城务工手册》、《失业保险知识问答》、《劳动保障知识问答》、《就业政策问答》、《培训政策问答》等一系列文件,完善了政策配套体系。
  加强对失业职工的培训。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订单培训为主要形式的培训方法,以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培训班性培训和订单培训为主,采取自主办班与联合办学相结合、中长短期培训相结合、零星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之路,不断在热门专业的开发与培植,社会办学力量的汇集整合、师资队伍建设,硬件设施改善上下大力气,在保留计算机、维修电工、宾馆服务、裁剪缝纫、美容美发等主题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用工市场需求,新增设了电焊工、挖掘机、水产养殖、畜牧养殖、园林绿化、电汽加工等8个培训专业,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大调动了各类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各类专业培训达5714人,其中:再就业培训706人,劳动预备制培训248人,创业培训200人,在职职工培训24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144人,新考评技师人数30人,技能鉴定发证人数1806人,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达6000人次。
  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在劳动就业服务工作中突出再就业这个工作重点,实施再就业工程,72名“4050”人员通过政府安置或自谋职业的办法实现了再就业。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12个,使491名失业职工享受了税费减免、就业服务等优惠政策,累计为从事个体经营或自主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及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新办服务型企业(包括商贸企业)减免税收24.8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10.7万元,服务型企业14.1万元),减免收费12.3万元(191户个体工商户),减免失业职工培训费、职业介绍费30余万元,为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的30个企事业单位的256人申请社会保险补贴40万元,岗位补贴30万元。
  积极开展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为220名下岗失业职工办理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代收代缴养老保险金72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续接等全方位就业服务,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共办理求职登记2258人。其中,下岗失业职工1020人,新成长劳动力1238人。全县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1863人。其中,下岗失业职工855人,其他城镇失业人员1020人。净增就业岗位1020个,职业介绍成交率为83%。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216人。全县从业人员总数为21060人,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4%。
  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步伐。按照“三化”(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要求,建成了使用面积1800平方米,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鉴定申报、就业培训、合同鉴证、优惠证发放、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信息发布等为一体的“垦利县人力资源服务大厅”,实行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
  【劳动执法】2004年,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突出监察重点,加大执法力度,以规范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管理、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为重点,认真受理和查处群众举报案件,纠正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现象,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年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443家,涉及从业人员12153余人,共查出有问题的单位273家,发出改正指令书273份。签订劳动合同1300人,补办录用手续500人,清理拖欠工资88万元,取缔非法职介机构3家,处罚非法使用童工4户6人,催缴社会保险649万元。
  【劳动仲裁】2004年,认真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按照“重调解、慎裁决”的原则,规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及时、合理、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9起,处结16起,按期结案率为100%。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搞好劳动合同鉴证。共鉴证劳动合同1690份,对192份不规范及违反《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的合同进行纠正,有效地保证了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为467名失业人员办理了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手续,保证了失业证、优惠证的及时准确发放。为破产改制企业提供劳动咨询236人次。
  【计划工资管理】2004年,垦利县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内部分配办法,指导垦利石化总公司等3家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引导企业将生产要素参与工资分配。继续做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工作,会同财税部门,据审计结果完成了经营者年薪制试点企业2003年度年薪审批兑现工作,极大地调动了经营者生产经营积极性。经营者平均年薪107296元,最高年薪190163元,最低年薪38802元。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加强监督监管,以垦劳社[2003]68号文转发了省劳动保障厅、省总工会《关于实行企业欠薪报告制度的通知》,有效遏制企业欠发职工工资行为,杜绝因经营困难而形成的对职工权益的侵犯行为,既维护了职工权益,又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参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为东营市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使工资指导
  价位更具代表化,指导性更强。继续做好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完成2003年工资总额清算和2004年自主试点、工效挂钩企业的方案审批工作。年初,按照垦政办发[2003]87号《关于执行2003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精神,部署了全县企业工资增长工作,完成申报工资增长企业的方案审核工作,并对具体方案作了备案;以垦劳社〔2004〕85号文件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发布2004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并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使企业职工工资有了较大幅度增长。
  【职业技能开发】2004年,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把就业培训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3项制度结合起来,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了全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体现了职业资格的权威性。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与鉴定专项治理检查。成立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有关人员组成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职业工种进行专项治理,使职业鉴定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建立严格理论考核、技能测评制度,2367人进行电工、电焊工、文字录入处理员、皈金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等专业的技能考核,2213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合格率达到93%。
  【职业介绍中心】 垦利县职业介绍中心原名垦利县职业介绍所,隶属垦利县劳动就业办公室,是全额拨款的股级事业单位。在县劳动就业办公室领导下,按照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面向社会组织职业介绍工作
  。2004年,一是为2258名失业人员(其中下岗失业职工1020人,新成长劳动力1238人)办理了求职登记。全县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1863人,市下达任务为1700人,完成计划的109%。其中,下岗失业职工855人,完成计划的101%;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72人,完成计划的144%。其他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008人完成计划的118%;净增就业岗位1020个,占新增就业再就业人数的55%;职业介绍成交率达到83%。年末,全县从业人员总数21060人,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4%,低于市下达2%的任务目标。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216人,市下达任务为200人,完成计划的108%。二是为220名失业下岗人员办理「劳动事务代理,代收代缴养老保险72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续接等全方位就业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三是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12个,使491名失业职工享受税费减免、就业服务等优惠政策,累计为从事个体经营或自主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及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新办服务型企业(包括商贸企业)减免税收24.8万元(其中:个体工商户10.7万元,服务型企业14.1万元),减免收费12.3万元(191户个体工商户),减免失业职工培训费、职业介绍费30余万元,为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的30个企事业单位的256人申请社会保险补贴40万元,岗位补贴30万元。
  (高明军吕华锋)
  民族宗教
  【搞好民族宗教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全县的社会稳定,关系到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2004年,一是清理整治基督教私设的聚会点,依法加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对私自设立的聚会点,做到正确引导、规范管理、依法开展活动;对出现的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对打着宗教旗号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地下宗教势力、邪教势力给予严厉打击。二是对基督教活动场所进行年检,全县有已经登记基督教活动场所7处,共有信教群众一千多人。3月上旬,利用一周的时间,对全县境内的7处基督教活动场所进行走访、调查,对各活动场所的信教群众情况进行登记,对各活动场所的活动情况进行年检。通过年检,7处基督教活动场所全部合格。三是举办了民族宗教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有各乡镇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同志和基督教活动点负责人,学习了全国、全省、全市宗教工作座谈会精神,并通过他们带动信教群众提高思想认识,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自觉性。四是在全县宗教界开展了创建“文明宗教团体”、“文明宗教场所”活动,创建活动以加强宗教团体组织、思想、制度建设为重点,促进了宗教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五是开展了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了全县对台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和 “平安垦利”的建设。
  (许杰)
  老龄工作
  【概况】2004年,垦利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老龄办),针对年初全县干部调整、人员变动较大的情况,为了保证老龄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对7个乡镇、332个村民委员会的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使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县老年人口25047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数21252人,城镇老年人口数3795人,老年人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1.76%。
  【组织建设】2004年,进一步巩固、推广“基层老年组织建设年”的活动成果。在2003年底的老龄工作总结会和2004年初的全县老龄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广老典型,发现、挖掘、树立3〜5个新典型的要求。围绕这一计划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地考证,保证了树立典型活动稳扎稳打地进行。4月23曰和11月14曰圆满完成了接待全国老龄办副主任白桦、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王永清到垦利县调研和视察基层老龄工作的任务。两位领导在省、市、县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垦利镇渔洼村、胜坨镇及其工农村,全面了解垦利县基层老年组织建设情况,围绕农村老年人维权、养老、医保、救助及老年活动开展情况等几个方面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养老保障】2004年,在养老保障方面,注重建立和完善社会、集体、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是随着全县7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的相继竣工,到2004年底,全县敬老院占地面积已达131亩,建筑面积17870平方米,投资1560万元。全县688名“五保”老人,集中供养627人。二是在有条件的村庄实行老年人生活补助,已有15个条件较好、集体积累大的村对老年人实行定期补贴;20余个村庄实行了不定期补助和节曰慰问制度。三是老年人不承担各种社会集资以及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交新增农业税及附加税等优待政策全面落实,全县各村除免多种社会集资外其他税项也全部给予免除。四是继续加强新增老年人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续签工作。到2004年底,在农村已签订2.3万户,占有子女户的92%。五是进一步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地推进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使老年人及时获得大病补偿等各种形式的医疗救助。各级开展了医广机构的巡回医疗和定期义诊服务,免费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全县各级卫生服务机构均设有老年病咨询服务室;老年大学设有健康保健专业。通过全县卫生、科教等部门各项工作的开展,大力普及了老年保健和卫生科学知识,增强了老年人自我保健技能。六是开展贫困老人救助活动。全县百余家单位坚持对病残、高龄、特困老年人进行节曰慰问和结对帮扶,及时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帮助贫困老人脱贫。
  【尊老爱老】2004年,垦利县广泛开展青少年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县老龄办、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五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县、乡(镇)宣传部门主要抓了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的宣传活动,把敬老爱老助老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考核。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主题教育活动的具体活动计划。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华敬老故事精华》列入德育内容。通过开设“孝敬课”,设立“孝敬日",推出“孝心榜”活动及开展“假如我是一名老年人,我需要什么”的大讨论、征文等活动,增强了青少年尊老敬老的意识,使尊老助老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为了使此项活动扎实有效,按照上级部署,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的评先树优活动,评选出敬老好文章15篇、敬老好事迹10例、小孝星14人、孝亲之星1人,并上报省、市,予以表彰。通过总结好的
  百岁老人喜领长寿金经验、好的做法,树立先进典型,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带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促进了全社会敬老爱老文明之风的进一步形成。
  【老骥立功】2004年,全面开展老骥立功活动,让老年人在“三个文明”的建设和全面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中发挥作用。根据上级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印发垦老办《关于在全县小康文明村创建中开展老骥立新功活动的意见》([2004]3号),对全县“老骥立功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总体思路,并对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文明示范一条街宣传牌及各级老龄宣传队伍,对此项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形成老骥立功活动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全面调度。多次深入各乡镇、村了解活动开展情况。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各级老龄组织和广大老年人在“三个文明”建设和创建小康文明村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乡镇动员和组织老年人参与了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参与“文明户”的评选,并使老年人融入到村级事务管理中。部分村庄成立以老年人为主的红白理事会、治安联防小组、民事调解小组等老年组织,在村民理财、红白理事、调解家庭矛盾和维护社会治安以及平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各乡镇强化对老年人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各自的农业生产特色,有针对性地组织老年人参加科技宣传教育。西宋乡由老年人参加的冬枣种植和香菇种植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了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条件。
  【老年活动】2004年,在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垦利县重视加强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满足老年人曰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紧紧围绕“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积极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老年大学第1届107名学员顺利毕业后,第2届4期123名学员顺利开课;黄河口镇老年大学落成,首批40名学员参加学校所设课程的学习。.县老年体协全年组织老年人参加不同级别的台球、象棋、门球、地掷球、钓鱼等各类比赛17次,同时开展太极拳集训及县、乡门球教练员培训等活动。全县老年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文体生活有声有色。
  在全省第十七个国际老人节期间,垦利县着重部署和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出台相关文件。在老人节前夕,下发《垦利县人民政府关于老人节期间广泛开展敬老助老活动的通知》(垦政办发〔2004〕19号),号召全县积极参与到敬老爱老活动中来。二是加大宣传力度。10月22曰,县老龄委主任、副县长赵岩作了《在庆祝老人节上的电视讲话》。三是走访了全县的百岁老人和高龄特困老人。在副县长夏吉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德光等领导的带领下,对全县5个百岁老人和20个高龄特困老人进行了走访慰问,为每位百岁老人送去1200元的长寿补贴金、特困老人200元救助金及价值200元的慰问品,让老年人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四是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举办了老年人大型门球赛,由县直、乡镇、农村3个组29支队伍参加了5天100余场赛事的比赛,为老年人老有所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县直各部门、7个乡镇、两个办事处和社区管委会都对老人节作了活动安排,活动形式有文体比赛、走访慰问、健康查体、发放慰问金、评选敬老模范、旅游参观等。
  老年人打门球
  2004年全县老年人情况统计表
  (周晓燕)
  精神文明建设
  【概况】2004年,把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首要任务来抓,将其贯穿于全年工作之中。一是全县城乡先后开展了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宣传教育活动,把集中教育活动与创建文明城市、小康文明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公民道德建设、“信用垦利”建设、创建“平安垦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活动相结合;二是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各级各部门、单位以党校和“星期六学校”为阵地,采取集中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县委党校举办科级干部轮训班10期,农村骨干培训班8期。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机关单位、农村、企业、学校开展宣传教育、调查研究活动,与群众座谈会,入户访问,调查了解社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三是全县各级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小康文明村和文明诚信示范街等活动中,为民办实事办好事。2004年,全县投资5.16亿元,对新、旧城区进行了建设和改造。第二水厂、新区热力网、景观湖、胜兴花园等一批利民工程建设顺利。修补城区道路2500余平方米,刷补路面3250余平方米,安装路沿石1000余米,改建人行坡道55处,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居住环境,方便了居民出行。全县直接投入小康文明村建设资金1200万元,新建文化大院4处,整修14处,硬化街道5100米,建设沼气池208个,修建地沟6600米,安装路灯720盏,建花池2万多平方米,植树6.3万株。102个村建成112条文明诚信示范街;四是为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在全县机关中先后开展了“倡树求真务实公道正派干事创业”和加强机关规范化管理及作风建设等活动;五是在创城中,把加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创城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居民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广泛而深入地向居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千人上街宣传创城”、向广大公民发出倡议书和创建文明城市有奖知识竞赛等活动,发放倡议书和宣传材料9万余份,收到竞赛答卷1万余份。在主要过境路口和中兴路两侧设置文明城市宣传牌17块,向市民宣传行为道德规范。在县电视台开设文明城市创建专栏,宣传典型,曝光问题;六是以开展三月份“道德教育月”活动为契机,对全县机关干部、企业职工、农民群众、教师学生进行了公民道德集中教育,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东营市民道德规范》、《东营市民十不守则》、《垦利县市民信用公约》、《垦利县公务员信用守则》等,开展了“十佳文明公民”、“十佳文明新事”评选活动,利用新闻媒体对评选出的文明公民、文明新事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全市信用建设知识竞赛活动,报送答卷5000份,获得组织奖。在农村继续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进农家”、“好媳妇好婆婆”等创评活动,对农民群众进行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利用清明节、七一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机关干部开展缅怀革命烈士丰功伟绩、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开展了国防、保密等知识竞赛,加强了对干部群众的国防知识和国家安全教育;七是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制定实施意见,落实职能部门责任,并开展了为全县未成年人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阅览室、开展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等10件实事活动。举办家长培训班,对幼儿、中小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开展《新交通法》等法律法规进学校活动,对中小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也都结合各自工作职能,为未成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全县形成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八是在全县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全面宣传贯彻《山东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列》,进一步加强规范了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的评比、命名、管理等工作。全县有20个单位中报省级文明单位,48个单位中报市级文明单位,53个单位申报县级文明单位。深化争创“窗口示范单位”活动,对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3个“窗口示范单位”进行了摘牌。开展了电信行业民主评议活动,对4家电信企业进行了民主评议,共发放测评票300张,满意票达到98%。开展了百家企业评行风活动,对全县57个行政执法、管理部门进行了民主评议,对查处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各部门也在本系统中开展系列创建活动。例如中小学校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等实践活动;妇联开展了“爱我垦利,爱我家乡,姐妹携手共创文明城”系列活动;城镇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工商业户开展了“做文明业户’十不’承诺”活动,265家经营业户签了承诺书,承诺文明经营、依法经营;九足以组织精品生产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2004年已出版《大河入海》和编排现代吕剧《皮笊篱外传》等一批精品力作,民间成立了文学社,编辑出版了《红柳》杂志多期。元宵节期间,举办了垦利县第一届灯展,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第六届消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演出节目20场,演职人员达2000余人,近百个单位参加演出活动。各乡镇、村,各部门、单位通过不同方式,广泛开展职工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如歌咏比赛、演唱会、体育比赛等;十是宣传、文化、科技、卫生、法律、计生、农业等部门多次联合开展“四下乡”活动,全年集中开展“四下乡”活动4次,散发宣传材料10万余份,送戏82场,义诊7000人次。在城区,集中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容留未成年人在非国家规定时间内进入网吧等违法经营行为进行了彻底清查。
  【信用垦利建设】2004年,县委对“信用垦利”建设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强化了对信用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信用垦利”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2004年度建设“信用垦利”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2004年的信用建设目标责任、工作重点。一是加强信用主体建改,开创信用建设新局面。把诚信教育列入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个人信用建设。税务系统开展争创“诚信服务先进单位”、“诚信服务明星”和“纳税人满意征笆员”活动,带动了税务系统的信用建设。卫生系统深化开展“诚信药店”、“诚信药房”创建活动,提高了医药行业的信誉度。今年新增诚信药房2个,诚信药店6个。农村大力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在规范创评、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推动了农村信用建设。全县文明信用乡镇达到了2个、文明信用村83个、文明信用户8226户、文明信用工商户300户、文明诚信企业近百家。政府机关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进一步改革完善政府行政审批制度,加强政府信用建设。以“行政效率年”为载体,狠抓职能部门作风建设,树立了窗口服务单位的良好形象。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狠抓优惠政策和服务承诺的落实,提高了为外商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对优惠政策不落实、服务承诺不兑现、影响软环境建设的部门和单位一律从严从快处理。组织外来投资企业对执纪执法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行了民主评议,外商对投资环境非常满意。把“质量兴县”战略作为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切入点、重点来抓,大力推行质量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中心工作,集中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查办了一批案件,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二是规范信用制度建设,搭建信用建设平台。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或制定完善《垦利县企业信用信息采集管理办法》、《垦利县企业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信用制度,使“信用垦利”建设开始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完善“城域网”网络体系,为“信用建设”提供硬件支持平台。在垦利网站上专门开辟了信用垦利、办事指南等政府信用栏目。主要内容为政府各部门信用建设工作动态、服务承诺、办事程序、工作责任制以及相关政策、法规、信用知识等等。信用制度和信用网络的建设,为信用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小康文明村建设】2004年,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断使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给农村的村容村貌、农民的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带来了广泛而深刻变化。
  领导联系,部门帮扶,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提供了措施保障。县、乡、村以及帮扶协创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县创建指挥部连续十多次召开创建工作调度会议,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创建工作向前发展。实行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创建村、县直重点部门单位结对帮扶等工作措施,增强创建工作向深发展的活力,确保了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全县18位县级领导干部、18个县直部门单位参加了联系村和结对共建活动。
  建立多元化投入渠道,为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县里拿出50万元资金用于创建活动,按照市级小康文明村补助3万元、县级补助2万元的标准,全部兑付到村。乡镇把建设资金纳入乡镇资金统筹盘子,按照1:1的比例予以配套。县直各帮扶单位更是积极参与创建工作,投资投物。年内,全县小康文明村建设计划投资1200万元,已投入资金830万元。
  广泛开展特色创建活动,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新渠道。开展了创文化体育明星村(居)活动和文化体育细胞工程、小康文明书屋、农民书画室、送电影下乡、巾帼文明村村行、“净化居室、美化庭院”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群众广泛参与的创建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全县为小康文明书屋捐书4.7万册,书画200余幅,新建小康文明书屋18个,农民书画室7个,送电影下乡10。场,指导近百个村开展妇女健身活动。这一系列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小康文明村创建内容,为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支持。
  强化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为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把村庄规划建设工作作为创建小康文明村的重点工作来抓,为此开展了培训、宣传、督促等工作,使村庄规划建设工作步伐大大加快。全年累计培训规划建设骨干人员150多人,巡回展出小康住宅模型、宣传建设规划7场,发放住宅挂图8000份;有107个村完成了村庄规划,其中有8个创建村的村庄规划是在2004年完成的。
  广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为农村全面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搭建了载体。把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作为创建小康文明村的基础工作来抓,以此来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每次集中整治活动,县文明委都统一作出部署,全县农村广泛参与,统一检查评比,结果通报全县。全县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4次,出动人员5万余人,清理“三堆”2万余堆,清扫街道1000余条,清理排水沟600余条,整顿乱搭乱建近100处,加强了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村村落实管护队伍,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进一步促使农民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卫生习惯。
  继续推进“十送十创奔小康”活动,为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整合了社会力量。把“十送十创奔小康”活动作为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的助推器,与创建工作一同进行研究部署。县直各部门单位,紧紧围绕创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在政策引导、科技培训、信息传递、卫生保健和文明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开展送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创建活动的开展。发挥职能优势,群策群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受群众欢迎。宣传部门围绕创建开展宣传工作,对“送创”等活动进行了系列深度报道,从舆论上引导创建活动向深向实发展。全县37个讲师团或科技服务小组,深入农村,举办专家讲座、培训班300多期,培训3.7万人次。机关干部围绕农村经济发展送点子、送信息2204个,被采纳473个,协调资金206.3万元,发放支农贷款7亿元。
  【农村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2004年10月13~16日,县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检查验收领导小组从县委宣传部、县府办、县文明办、团县委、县科技、卫生、文体、广电、农业等部门抽调科级干部组成两个考评验收小组,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个别座谈等形式,对照《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标准》逐村逐项进行。对全县102个文明诚信示范街建设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评验收,有以112条示范街通过验收。在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县102个建设村共计硬化道路70公里,植树近8万株,安装路灯475盏,清理“三堆”500余处,制作以科技、综治、计生等内容的宣传牌1700余块。县委办在了解到黄河口镇新林村的实际情况后还投资5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村文化大院及其它基础设施。县总工会在黄河口镇五县村开展了建设一条街、一座桥、一项系统工程、一次艰苦奋斗教育、一次转变机关作风实践等内容的 “五个一”工程。
  【文明行业创建】2004年,在全县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全面宣传贯彻《山
  东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列》,进一步加强规范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的评比、命名、管理等工作。全县有20个单位申报省级文明单位,48个单位申报市级文明单位,53个单位申报县级文明单位。深化争创“窗口示范单位”活动,对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的3个“窗口示范单位”进行了摘牌。开展电信行业民主评议活动,对4家电信企业进行了民主评汉,共发放测评票300张,满意票达到98%。开展百家企业评行风活动,对全县57个行政执法、管理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对查处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各部门也在本系统中开展了系列创建活动。例如中小学校开展了“创建文明校园”等实践活动;县妇联开展了“爱我垦利,爱我家乡,姐妹携手共创文明城”系列活动;城镇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工商业户开展了“做文明业户‘十不'承诺”活动,265家经营业户签了承诺书,承诺文明经营、依法经营。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浩大的创建声势,提高了各级干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有力地加快了创城工作进程。

知识出处

垦利年鉴2005

《垦利年鉴2005》

《垦利年鉴2005》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载了垦利区2016年度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发展全貌,反映了垦利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垦利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