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垦利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1900
颗粒名称: 社会生活
分类号: C913
页数: 22
页码: 421-442
摘要: 《垦利年鉴》2006年对社会生活的相关描述。
关键词: 社会学 社会生活

内容

社会生活人口和计划生育【概况】2005年,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这个中心,按照年初确定的“基层规范化建设年”和着眼“两大目标”、突出“三项创新”、抓好“十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一手抓基层基础,一手抓机制创新,努力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人口计生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和谐垦利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了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新的超越。2005年度,全县已婚育龄妇女46037人,节育措施落实率100%;共出生2404人,男1215人,女1189人,出生率10.99%。,自然增长率4.67%,合法生育率为99.5%,性别比102.27,出生缺陷发生率降到1.66%。;女性初婚935人,其中晚婚807人;计划生育统计合格率100%,统计误差率为零;流动人口发证率、建档率、验证率均为100%,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责任指标,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
  2005年,垦利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人口计生委等十部门授予2001~2005年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被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被省人口计生委授予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作风建设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政务督查考核、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妇女工作、信访、档案、保密、统计等项工作均受到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表彰。领导保障机制、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新型生育文化、构建计生“和谐家庭、和谐村庄”与小康文明同行、依法行政、基层规范化建设、优质服务、农村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协会等工作都有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2005年,是人口出生高峰的第一个峰值年,为有效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对全县人口形势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摸底、分析,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了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举办未婚、新婚青年及家长培训班、专题讲座122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35场次,集中宣传覆盖面达到了行政村的90%以上;建立了人口预警机制,对乡镇工作情况特别是晚婚晚育情况,实行一月一排名、一月一通报,增强了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感;突出抓好孕前型管理和优质服务,深入基层搞调研,逐村逐户排查摸底,全面掌握婚情、孕情底数;认真做好晚婚晚育协议的签订工作,严把晚婚、晚育、节育三关,实行了党员干部包村包户责任制,及时将人口出生指导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户、到人。全县有468名青年自觉推迟了结婚时间,有1078对已婚夫妇表示自愿避开生育高峰。与此同时,对2006年的人口出生情况及时进行摸底,超前安排,及早部署,层层将人口出生指导计划落实到村、到户,确保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平稳渡过。
  【构建计生”和谐家庭、和谐村庄” 与小康文明同行活动】 和谐家庭、和谐村庄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垦利的重要内容。2005年,县人口计生局紧紧围绕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以计生工作与小康文明同行为载体,在全县开展了“构建计划生育‘和谐家庭、和谐村庄’与小康文明同行”活动,并在黄河口镇耿家村召开了现场会,为计划生育和谐家庭示范户颁发了奖金和示范户奖牌。
  整个活动突出“以人为本、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新型生育观念,进一步在全县上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给家庭的幸福美满以及社会稳定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空间。通过创建文明家庭,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倡议“关爱女孩,真情你我他”奉献活动,举办“关爱女孩成长”演讲比赛,为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和困难女童发放救助金33400元,引导群众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科学时尚的生活理念;重视关爱补偿计划生育家庭,对农村部分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落实了奖励扶助制度,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领到50元;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开展了“走万家门,帮万家人”、“手拉手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开展以“关注女性健康,温馨服务进家”为主题的“服务母亲”工程,送信息、送健康,广泛开展妇女生殖道疾病的查治和咨询,免费为育龄群众健康查体,开展优生监护,优生五项病原监测,把生殖保健、科学性生活、优生优育等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全县先后有45对不孕不育夫妇怀孕生育,出生缺陷率下降到1.66%。。活动的开展,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评价。《东营曰报》、《人口导报》、市县电台、电视台、省人口网站等新闻媒体均作了报道,影响广泛。
  【“基层规范化建设年"活动]2005年,坚持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突出思路、机制、方法创新,在全县计生系统开展了“基层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建立起了计生基层工作“十规范”,为进一步转变群众婚育观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农村计生工作新的跨越。(一)规范阵地建设。县镇村建起了高标准人口学校、服务站(室)、家庭幸福指导站(室)、人口文化大院,部分村建起了“电子书屋”。(二)规范队伍建设。对县乡镇村计生工作人员和村计生主任继续实行竞争上岗,进一步完善了选人用人机制。(三)规范宣传教育。以“双进”、“双建”活动为载体,做到“四个延伸”,即由过去单一的政策法规宣传向新型生育文化领域延伸,由过去单一的落实措施宣传向生殖保健领域延伸,由过去单一的笼统说教宣传向个性化、人文化教育领域延伸,由过去单一的计划生育宣传向“大人口”领域延伸。(四)规范村民自治。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协议化管理,取消了制约群众的单向合同,充分体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干部的权力与责任对等。(五)规范特殊人群管理。坚持双向互动、信息共享,强化单位、企业用工环节,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责任制。(六)规范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办事程序,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了信访工作“三无”目标。(七)规范优质服务。县乡镇服务站设立了“温馨超市”、“一站式服务厅”,并坚持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八)规范政策落实。明确了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等32项政策,由过去行政手段处罚超生转变为以奖励扶助、扶贫助困等手段鼓励少生。(九)规范档案管理。制定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对各类文档及时归档,妥善保管。(十)规范考核奖惩。做到职责清晰、任务明确、群众满意、奖罚分明。
  【优质服务】2005年,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计划生育工作的着力点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全面实施了以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社会生活干预三项工作为重点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推进计划,组织开展了以“关注女性健康,温馨服务进家”为主题的“服务母亲”工程。认真组织和参与“四下乡”、“送温暖、献爱心”等一系列服务活动,积极开展查环查孕与查病治病相结合的生殖保健“三查一治”服务,全县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建档率达到98%。对201名外来人员进行了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工作。对全县148名独生子女病残儿母亲建立健全了监护档案,对安排生育的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病残儿家庭生育二胎优生监护率达到100%,出生缺陷干预率达到93%。对农村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全部免费服务,计生服务人员依托服务制度和基层网络,深入到乡村,为看病难的农村妇女进行B超、乳透、妇检等项目免费检查服务,经检查患有各类妇科疾病的农村妇女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此项服务仅检查费一项就送给群众实惠价值160万元,群众对此十分欢迎。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2005年,垦利县始终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机制,整合社会宣传资源,突出大宣传格局。积极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了救助贫困计划生育家庭、“关爱女孩成长”演讲比赛等活动,全县资助573名困难、失学女童现金30.58万元。加强宣传环境建设,结合小康文明村创建,村村建起文明新风一条街、宣传栏、婚育新风知识橱窗,村人口学校开通远程教育网站,建起“电子书屋”,入户各类宣传刊物30多万册,新婚知识袋8000个,精美宣传品50余万份;通过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楼道文化、庭院文化、家庭文化建设,把婚育新风融进现代生活、融进社会风尚。
  【计划生育协会】2005年,计生协会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支持协会工作,做到了场所、经费、人员、任务“四落实”。各级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会的组织动员能力、民主监督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围绕人口计生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把协会的“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等五项职能融入大局、融入社会、融入群众、融入家庭,进一步提高了协会工作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按照“协会组织建设年”的要求,在抓好村级协会组织整顿的同时,切实抓好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2005年,建立不同所有制企业协会33个,设立会员小组97个,发展会员2165人,企业协会建会率达到了72%;根据外来流动人口地域、行业、人群和聚集状况等不同特点,按照单独建会和联合建会等形式,建立外来流动人口计生协会13个,发展会员526人;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的不同状况,积极组建行业计生协会5个,发展会员372人,计生协会已成为社会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屈传亮)民政【概况】2005年,全县民政工作,按照全年民政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向,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服务大局,创新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开创了工作新局面,为社会稳定,发展经济作出了贡献。被省、市、县表彰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福彩销售先进单位、关心国防建设先进单位、县级文明单位、“安居工程”建设先进单位、信访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民间组织管理先进单位等,在全县各部门单位行风评议考核中位列第一名。
  【社会行政管理】2005年,全县发展注册登记社会团体47个,其中农村经济协会21个。民办非企业196家。并对全县47个社团单位实事求是的进行了2004年度的年检。从而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垦利县民政局被省民政厅授予山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先进管理机关。胜坨镇星光老年服务中心获省级优秀民间组织称号,被省民政厅命名为山东省先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垦利大豆生产者协会被省民政厅命名为山东省(十佳)百强农村经济协会。认真贯彻 《婚姻法》,提倡晚婚晚育,勤俭节约,喜事新办的风尚,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174对,离婚登记142对,登记合格率100%。依法办理收养登记28人,登记合格率100%。
  【基层组织建设】2004年底〜2005年初,进行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县333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成功。在换届过程中,大力推动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和书记、主任“一人兼”。全县村书记、主任“一人兼”的305人,比上届增加了266人,占92.17%,村支部委员会与村委会委员交叉任职的633人,比上届增加了161人,占91.18%,村“两委”成员1005人,比上届减少了115人,精简了村干部职数,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精干高效的目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成效。郝家镇和黄河口镇被评为全市村务公开示范乡镇,全县有10个村评为市村务公开示范村。
  【双拥工作】2005年,对县乡双拥匸作领导小组进行了及时调整和充实,使垦利县的双拥工作加强了领导,健全了机制,双拥工作在全县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元旦、春节期间根据省、市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全县实际,制定了节日期间拥军优属活动的具体实施意见。对垦利县双拥优抚法规的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春节期间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乡镇分别走访农村困难优抚对象、一等伤残军人、军队老干部和遗属、驻军驻警单位8个,慰问品(金)折款10万多元。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拥军优属座谈会,县领导、驻垦军警单位负责人、军休老干部、各乡镇农村优抚对象代表及县直双拥领导结对部门领导等约140人参加了会议。为使“双拥”工作走社会化路子,切实把为驻军、驻警排忧解难办好事落在实处,经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对“双拥”结对单位进行了充实调整。由原来的48个单位与6个“军字”号单位和2个优抚事业单位结对,增加到58个单位与7个“军字”号单位2个优抚事业单位结对。“八一”期间各结对单位都采取不同形式的走访慰问,和驻垦军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密切军地关系,增强双拥意识,根据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在“八一”期间,结对单位向“军字号”单位奉献爱心,如县财政局拿出大量资金给武警中队配置了11台电脑,为建设信息化部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各结对单位送去慰问金(慰问品)计款约10万元。县委、县政府为驻垦军警单位、优抚对象、破产困难企业的残疾军人、对越防御作战全县双拥工作会议召开人员、志愿兵、军转干部送去慰问金16500元。投入56000元为荣军楼封闭阳台,安装防盗设施。7月3。日晚,由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主办,县人武部、县民政局、县文化局联合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办了庆“八一”文艺联欢晚会。县六大班子领导,驻垦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县直机关部门全体干部职工和县城周围部分群众共同参加了观看,晚会中县领导还对20名全县好军嫂、好警嫂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优抚安置】2005年,落实抚恤资金200多万元,优抚医疗资金10万元,按照垦利县自然增长机制文件要求及时调整了优抚对象和补助标准,提高后的标准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县义务兵优待金严格按照上年的人均纯收入水平兑现,重点优抚对象优待按照上年度人均收入水平的三分之一,孤老按二分之一兑现。确保各社会生活类优抚对象的优待金按标准足额兑现。垦利镇2004年人均纯收入4320元,2005年优待金已经发放,义务兵优待达到4500元。重点优抚对象达到1500元,11月,抽调专门人员分组到各乡镇对优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和要求顺利完成了全县198名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机关工作人员和伤残民兵、民工换证工作。军休老干部两项待遇(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落实到位,2005年接收安置武警正营级退休干部1名,还投资41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为350平方米的军休办公综合楼,解决了办公和活动场所,现已基本完工,预计2006年春投入使用。完成2005年度城镇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同时,为61名退役士兵发放了待安置期间的生活保障金128180元,为1名自谋职业的城镇义务兵和1名转业士官发放自谋职业保障金共8万元,并积极向社会推荐退伍军地两用人设施完备的乡镇老年公寓才45名。军地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达到了100%。
  【社会福利事业】2005年,全县有敬老院9处(其中村级敬老院2处),五保对象664人,集中供养534人,分散供养156人,全县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77.4%,符合入院条件的五保老人入院率达95.1%。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由过去的每人每年2200元提高到2500元。同时,民政局还多方筹措资金,利用春节和“九九”重阳节走访慰问五保对象,慰问品、慰问金达2万余元。三级五保供养经费已全部发放完毕。福利彩票销售实现1500万元,全县社会福利企业长足发展,现有福利企业9处,职工总数849人,其中安置残疾人381人,有效的维护了残疾人合法权益。
  【地名•勘界•行政区划工作12005年,圆满完成了垦利县、东营市河口区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迎接并顺利通过了省民政厅领导对两县区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及界线界桩的视察验收,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按照省勘界办和市民政局统一部署,垦利县民政局作为牵头方负责起草并与河口区民政局联合制定了《垦利县和河口区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实施方案》,会同河口区民政局对“河口垦利线”进行了实地勘查和联检,经双方联检人员在实地逐点、逐段详细核对行政区域界线、界桩及其它界线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界线无变化和异常地段,界桩无变动和异常情况,联检内容与两县区人民政府已签定协议书的涉及内容相一致,双方共联检边界线34921.5米,按要求维护界桩6个 (含河口垦利利津三交点界桩1个),并填写界线联检记录表(表 —)5份,界桩联检记录表(表二)37张,同时,认真详细地起草撰写了《垦利县和河口区行政区域界线联检报告》,且对联检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和及时上报,共组建联检文书档案2巻,并对联检照片进行了归档管理。按照省厅区划地名处的通知要求,对即将定稿的垦利县行政区划图标准图样,经全面详细地予以审核修正后,及时进行了上报,从而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参加东营市地名摄影书画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速效高质地提供了主题突出的“垦利县城旧貌(航摄)”与“垦利县城新貌”参展地名照片,且摄影作品《垦利县城新貌》获迎国庆“福彩杯”地名书法美术摄影展三等奖。采用现势资料高质量地完成了“东营市县乡行政区划统计表(垦利县部分)”的审核修正任务。按照县情展厅素材搜集任务要求,积极做好县情展厅素材搜集工作,对县国土资源、气象、水务、交通及公路、海洋与渔业、城建局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各乡镇上报的文字资料、标注的地图等素材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审核、修改和编绘,并上报了垦利县情展厅《行政区域概况》、《垦利县行政区划图》及其电子版。着力强化地名工作的社会服务功能,注重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年内共为县直各企业单位出具门牌号变更证明23份,并为东营市信访局、市总工会提供历史地名考证及相关历史情况详细证明材料各1份。
  【社会救助工作】2005年,垦利县遭受冰雹、龙卷凤等灾害袭击,受灾严重,县民政局及时查灾救济、报告灾情,落实救济资金。共发放局领导到农村“安居工程”工地检查指导工作救灾资金200万元,分四次全部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了受灾群众的灾后正常生产和生活。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2005年10月,垦利县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3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700元,500斤保障粮。全年城市低保278户,568人,落实月保障金129.6万元,农村低保2789户4122人,落实年保障粮140.3万斤,保障金288.5万元,粮款总计400万元。
  2005年,共投资728万元全面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建房260套,特困群众乔迁新居。同时,垦利县争取上级资金60万元,对120户困难家庭的320间危房进行了改造。垦利县的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走在了全市前列,永安镇、垦利镇被市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中石化表彰为先进单位,王建华等5人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发挥好临时救助的补充作用。对于游离于低保边缘或突发性事件导致贫困的城乡群众实施临时救助,开展的爱心捐助和冬衣暖人心为主题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筹集款158万元,棉衣被3000余件(床),临时救济群众1300人,救助资金28万元。实施“夕阳扶老工程”、“安居工程"、“情暖万家工程”、“烛光工程”,落实救助资金46.74万元。2005年,配合教育部门实施了特困学生救助,全年救助学生1260人,发放救助金105万元。对考入大学的15名低保户家庭学生进行了救助,救助资金20余万元。有效的救助措施,使垦利县的贫困学生无1人因贫困而失学、辍学。尊师重教,向特困教师办实事,积极救助困难教师。
  【殡仪工作】2005年,殡仪工作以行风建设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树形象,创文明行业和群众满意才是标准”这个主题,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服务方法、方式,火化尸体4000多具,“两个效益”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收入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增加30%,殡仪服务“一条龙”模式和经营新机制均开全省之先。被评为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县庭院绿化先进单位、基层先进党组织。
  (项树云崔学武)社区【概况】2005年,社区管委会共有工作人员22名,内设党政办公室、组宣办公室、计生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综治办公室、司法调解社会生活中心、城区统计站和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城区医疗保险工作办公室等9个股室。下辖新兴、振兴、永兴、和平、开发区、万光等6个社区居委会以及与县公安局共同管理的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全县共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23名。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有10名正式干警、6名实习干警和60名城区巡逻警察大队队员。
  2005年,和平居委会被评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平、永兴两居委会被评为市级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永兴、新兴、开发区、振兴4个居委会被评为市级绿色社区,社区管委会被县政府表彰为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集体,十佳育龄群众之家和东营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社区党建】2005年,6个居委会全部建有党支部,另建有社区管委会机关支部和城区派出所支部共有8个党支部,党组织组建率100%。社区工委共有党员68名。
  2005年,社区工委结合辖区工作实际情况,加强与辖区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联系,形成了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党支部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新格局。积极做好党员纳新工作,年内有3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7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对辖区内居民党员、流动党员登记造册,把他们的组织关系转接到社区党组织中来,加强管理,实现了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有党员的地方就有组织生活的目标。幵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和“党员奉献在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好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年初,社区工委与各支部签订《社区党建工作责任书》,明确党建工作任务目标,根据“一岗双责”制,对每个支部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进行细化、量化,进一步明确了社区干部在党建工作中的责任。年底,在社区工委对各支部的党建工作检查中,振兴社区党支部、开发区社区党支部被评为2005年度“优秀社区党支部”。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根据县委的安排,社区党工委及机关支部参加了第一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各居委会党支部及派出所党支部参加了第二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为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社区党工委采取了“三个尊重,,和,,三个结合,,的方法。首先,尊重规律。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社区老党员深入学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既遵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基本规律,也遵循党员教育的一般规律。其次,尊重实践。-方面,社区党工委引导党员积极参加所规定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的教育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正确行使党员的权利,履行党员的义务,不断增强党性修养。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社区党员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程度和参与的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建设。第三,尊重群众。由于社区党员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各支部通过开门搞教育,了解基层群众的困难,然后切实加以解决。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员的宗旨观念和群众观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
  【社区自身建设】2005年,服务进一步规范化。各居委会建章立制,实行规范化服务,设立了监督台,公开了监督电话,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规范工作,热情服务。进一步规范辖区内的服务网点,做到了服务网点配套完善,粮油供应、家电维修、卫生医疗等服务网点逐步发挥作用,公开监督电话和便民服务电话,服务不规范的一律不纳入社区服务网点,居民群众在吃、穿、用及小病的治疗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不出社区。同时,各网点对弱势群体上门服务,深受居民群众欢迎。
  各居委会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采取县级领导包居委会、部门联系帮扶的办法共建文明社区,社区管委会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努力实现文明社区建设的新飞跃。根据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要求,组织各居委会对硬件建设进行了逐项梳理,投资140余万元,重点建设办公室、居民学校、图书室、健身房、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所,为实现创建文明社区的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6个居委会中,和平、永兴、新兴、开发区4个居委会办公用房基本达到市政府要求的300平方米的标准。振兴居委会4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正在筹备建设,争取2006年春天开工。6个居委会全部配备微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接入宽带上网,实现网上办公;统一配备电视机、VCD、功放机等电教设备,居委会的办公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社区工作者素质得到提高。继续实行居委会工作年度百分目标考核,对居委会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和竞争上岗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4月,社区党工委通过公开报名、笔试、微机测试、面试和组织考察等方式,面向全县公开招考了9名居委会工作人员,使现有的居委会工作人员文化程度全部达到高中、中专以上,大专以上的已经占到13%。
  资源共享,共驻共建。2005年,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各居委会加强与驻区单位沟通和联系,积极宣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理念,协调驻区单位在人财物方面支持社区工作的同时,将单位内的娱乐设施、图书馆等逐步向辖区居民开放,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同时,居委会也在城市低保、职工再就业等方面支持驻区单位工作,形成了互协互助、互惠互利的良好工作关系。
  【计划生育工作】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社区管委会计划生育签状行政、企事业单位84个,负责城区24626口人,6047名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其中包括困难倒闭企业56家、下岗职工3438人,下岗职工已婚育龄妇女1500余名。面对城区现状,党工委、管委会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对城区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计生曰常工作的组织、协调。4月,克服多种困难,面向社会招聘了6名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人员,从而进一步健全了居委会计生网络,夯实了城市社区计生工作基础。
  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一)严把晚婚晚育关。认真落实对晚婚晚育夫妇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各单位对于自觉实行晚婚晚育、推迟生育的育龄群众,按照年初签订的《晚婚晚育协议书》的规定,及时给予了奖励。对《晚婚晚育协议书》的履约率提出了具体要求,将其列入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要求履约率达到100%。对空挂户口进行了摸底,将其落实到单位管理,并与适龄青年签订了《晚婚晚育协议书》。
  (二)建立人口出生预警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人口信息报告制度和全面落实人口生育计划指标等方式,将生育计划落实到各单位,做到该生的有计划,不该生的有措施。实行十天一调度、十天一分析、十天一上报,严密检测人口计划执行情况。积极动员引导育龄群众结合自身情况,科学安排生育时间,确保责任指标圆满完成。加大孕前型管理力度,对围产期、围孕期育龄妇女的技术服务有措施,新婚夫妇孕前和证前参加生殖保健查体得到了有效落实。2005年晚婚率达到了90.1%,晚育率达到了92.7%,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责任目标。
  (三)加大对下岗职工的管理力度。改变了以往一年查体一次的惯例,上半年、下半年各查体一次,重点将往年未到站人员、夫妻双下岗人员、以种种理由推脱不到站人员列为重点对象。对在查体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发社会生活现的3例政策外怀孕及时进行了手术),有效地遏制了政策外生育的苗头。
  (四)对2005自然年度和统计年度的预计出生做了详细调查摸底。根据县计生局下达的生育指标,年初对城区在孕、待孕、新婚人员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合理分流政策内生育,并将人口出生计划分解到单位、落实到每个人,确保了人口出生率保持在规定数值内,实现了人口出生高峰的“软着陆”。
  加大力度,全面提高育龄妇女信息覆盖率和准确率2005年3月,根据县计生局的要求,对辖区内育龄妇女信息与公安户口进行了逐人逐项的核对,对缺项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在核对完并将错误修正后,再一次将6000余名已婚育龄妇女的基础信息逐人逐项打印出来,下发至各单位进行核实,确保本次信息核查工作的准确性。这次信息核对,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共核查出各类信息错误千余处,补充信息万余条。
  8月,按照市不定期考核要求,对育龄妇女信息覆盖率和准确率进行普查,抽调居委会计生人员与社区计生办人员分成6个组,对城区各主要街道的育龄妇女进行逐门逐户的信息登记、核对。这次普查活动,共登记、核对各类人员1100余人,查出漏管育龄妇女3人,双重管理育龄妇女4例。
  9月~10月初,为落实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调度会议精神,组织各单位对本单位辖区内商品房、辖区驻地人员进行清理核对;由社区计生办人员及居委会计生人员分6个组按居委会所辖区域对所有街面的商品房进行清理核对。确保了信息的准确率和覆盖率。
  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下岗职工等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积极建立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和流动人口“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体制。除每季度调度各单位对辖区内流动人口进行清理清查外,还联合县公安、工商部门组织了4次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专项治理活动,城区共清理出流动人口1051人,对其中232名已婚育龄妇女全部建立档案并录入微机。利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向其户籍地反馈信息,实现了流动人口的网上管理。
  对下岗职工、失业无业人员等特殊人群,结合本身职能,在制定最低生活保障线、特困家庭救助再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时,优先考虑下岗职工计划生育家庭。县财政拨付社区管委会13万元,社区管委会筹集4万元,足额兑现了下岗职工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将30户计划生育困难户优先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领导班子成员在自费结对救助城区困难户时优先救助下岗、失业无业人员中的计划生育户;安排资金5万元为下岗职工、失业无业人员进行免费健康查体。
  适应形势,转变工作思路,推进计生协会建设2005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加之城区自谋职业者和下岗、失业人员相对增多,包括已婚育龄妇女也不断增加。面对现状,社区管委会大力推进计生协会建设,引导城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对原先建有协会的企业,如供电公司、邮政局、电信公司等及时调整换届,充实提高;对没有建立协会的个体私营企业,及时组建计生协会;在协会建设工作基础较好的宏远公司召开了现场观摩会,以点带面,推动了企业协会工作的全面开展。
  2005年,社区管委会在城区84个行政、企事业签状单位全部建立了协会组织。其中,16个不同所有制企业共有53个协会会员小组,会员1408人,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成立了4个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基本上达到了“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计生协会”的目标。
  积极构筑和谐计生环境2005年,除积极参加县里统一组织的各项计生法律法规宣传外,还与县文明办举办了城区“十佳和谐楼道、十佳和谐家庭”的评选活动。在这次评选活动中,将“积极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近3年内无违反计划生育行为,无早婚、早育和包办、干涉他人婚姻现象;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明确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之一,由社区计生办认真落实严格把关,为十佳和谐楼道、十佳和谐家庭评选活动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为构建和谐的计划生育工作环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城区社会治安的稳定2005年,城区派出所与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先后在城区组织开展春季严厉打击两抢一盗专项行动、打击盗抢机动车专项行动、打击黄赌毒专项整治行动、夏季严打行动和打击涉毒犯罪专项行动等活动。共接处警1526起,审查违法犯罪嫌疑人315人。其中立刑事案件177起,侦破69起,刑事处罚32人;立行政案件173起,查获173起,处理违法人员206人,其中拘留104人,罚款98人(含并处),警告42人;调解385起;转其他单位处理386起;群众求助及无效警405起。城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0%。做到了有警必接,出警及时,有力地维护了城区秩序稳定和社会安定,净化了城区治安环境。
  立足实际,创立以"三警合一”为基础的“四三三”治安防控体制把城区所、县巡逻警察大队、交警大队一中队人员、装备、职能整合为一个整体,统一思路、统一管理、统一部署安排,人员下沉6个警务区,对整个城区实现网络化管控。形成“四三三”公安机关专业防、重点单位重点防、专群结合联合防、单位内部自己防的四项防控措施,发挥好专业、兼职、业务三种防控力量,路面、单位、居民点线面互相结合治安防控网络,对辖区实现有效控制,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加大巡逻力量,增加巡逻密度,加强集市、金融营业网点等治安案件易发地段的巡逻,实行机动车巡逻与步巡相结合,提高群众的见警率,让居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增加了安全感。逐步完善了城区治安预报制度,每月定期发布治安分析信息,加强对治安防范工作的事前指导。
  推行以房管人,及时变动专项信息2005年,为加强对现有人口和暂住流动人口的管理,对辖区内所有现住居民进行逐一登记,出现变动的及时与身边的警务区片警联系,及时变动专项信息,解决了人户分离、租赁无序,流动人口难以掌握的问题。
  强化日常管理,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2005年,城区派出所突出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的管理,采取了分层次管理的方法。对常住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密切警民关系;对重点人口、危险分子、违法青少年,落实管控帮教措施,减少社会危害性;对经营场所,坚持经常性检查,督促隐患整改。年内,城区派出所共管理常住人口27212人,暂住人口1051人,重点人口11人,出租房屋972家,特种行业83家,重点要害部位77处,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8份。
  进一步完善群防群治网络2005年,进一步健全完善楼长管理工作制度,加强对楼长工作的检查,组织进行集中学习,并定期书面汇报工作。楼长们主动与城区派出所巡逻队相互配合,建立较为严密的治安网络。与加大居民区的管理措施,积极参与小区封闭管理工程实施。在小区封闭过程中,各居委会充分发扬民主,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实现了把好事办好。
  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确保把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2005年,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每季度定期一次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调解工作能力。对万光花园开发和油田勘探作业引发楼房质量纠纷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时上报,引起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永兴小区公民因公路局厕所改建而引发信访,居委会了解情况后及时进行了汇报,同时做好相关人员的安抚工作,督促县公路局重新选址修建了水冲式厕所,从而避免了一次大面积上访事件的发生。与县民政局、建设局等部门搞好沟通,使荣军们反映的取暖管道改造问题在居委会得到了切实解决。积极参与了县城区禁止“摩的”行驶工作。做好居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个别生活困难的业主,及时办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积极开展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换发工作2005年,为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第二代身份证办理速度,城区派出所和各居委会在“二代证”办理开始之前,提前1个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辖区路牌门牌号进行了登记,保证人口信息数据完整、准确;印发宣传材料2000余份,做好“二代证”换发宣传工作;办证各个环节定岗位、定人员、定职能,确保办证质量;科学安排办证时间,有效防止信息采集现场群众拥挤或长时间等候现象。至年底,办理二代身份证3908个。
  【城市弱势群体救助工作】认真社会生活开展“一助一”救助活动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每季度在城区内进行一次低保调查,把生活困难、家庭收入确实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纳入低保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应保尽保。城区共纳入低保户128户,273人,月发放保障金36748元。
  积极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各社区居委会设立了“下岗职工谈心站”,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城区42名下岗职工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并通过招聘计生主任、楼长等工作,使74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做好残疾人服务工作。对城区内的残疾人进行详细统计,并根据情况为他们申请了重度特困残疾补助金。组织辖区内残疾人参加电脑培训及文体娱乐活动等,使他们树立了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社区管委会班子成员,连续3年开展了“一助一”自费救助贫困残疾人活动,为他们送去了食用油、面粉等生活必需品。
  【城区兵役登记、民兵管理和征兵工作】2005年,社区管委会重新进行民兵组织登记编排,组建了民兵应急分队和民兵连。认真组织适龄青年参加兵役登记,依照政策,严格程序,依法搞好了为部队输送新兵工作。至年底,没有发生责任退兵事件。2005年度征兵工作已经完成,共有61名青年光荣应征入伍,比去年增加113.8%。
  【社区文化活动】2005年,以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志愿者奉献活动、垃圾清除行动、60岁以上居民免费查体、门球邀请赛、交通安全进社区、书法绘画展等系列文体活动,把居民思想教育融入其中。各居委会积极开辟文化建设阵地,组建秧歌队、健身舞队、门球队、才艺表演队等多支文化队伍,建立棋牌室、阅览室等,聘请文艺辅导员,长年坚持活动,丰富了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各居委会还克服困难,筹集资金更新了居民广场健身设备,坚持每天开展活动,使健身活动成为居民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达到了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加强交流、团结向上的目的。
  【“十佳和谐楼道、十佳和谐家庭”评选活动】结合实际制定了《垦利县城区“十佳和谐楼道、十佳和谐家庭”评选实施方案》,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先由居民进行自我报名,再由各居民小组民主推选,然后居委会进行初评。最后,由县评审委员会通过民主评议、入户评选等办法,逐级差额评选出“十佳和谐楼道、十佳和谐家庭”进行命名表彰,组织“十佳和谐家庭”成员到青岛免费旅游,组织了大型欢送仪式,把“十佳和谐楼道、十佳和谐家庭”的先进事迹在县政府宣传栏进行了宣传公示。此项活动在居民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引起了居民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对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双十佳”评选活动在全省首创,省电视台、《东营日报》、垦利县政府网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扩大了垦利县的影响,展示了垦利县的新形象。
  (孙春峰赵宏波)开展“十佳和谐楼道、十佳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劳动和社会保障[概况]2005年,垦利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内设办公室、社会保障股、劳动争议处理股、政策法规股4个行政股室,下设劳动就业办公室、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机关事业单位保险事业处、医疗保险事业处、工伤保险事业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处、失业保险管理所、职业介绍中心、技能鉴定中心等10个事业单位,在职职工69人。县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不断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实干、苦干,工作成绩显著,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被东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表彰为“2005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决算编报工作先进单位”,被社区管委会授予“计划生育考核二等奖”,被县政府授予“2005年全县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县劳动就业办公室被表彰为“全市促进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就业再就业先进单位”,职业介绍中心被市总工会表彰为“全市工会职业介绍工作先进单位”;劳动保险事业处被表彰为“全市社保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模范职工小家”、“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全县优秀工会组织”、“三八红旗集体”;机关事业单位保险事业处被表彰为全市机关保险信息宣传工作、统计工作、养老保险稽核工作先进单位,医疗保险事业处被表彰为全市医疗保险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度青年文明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处被表彰为全省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年检优秀单位。
  【社会保险】2005年,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金扩面征缴力度,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强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单位及其职工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认识;加强内部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开展社会保险稽核,维护社会保险工作秩序,防止和纠正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中的漏报、瞒报、欠缴行为。至年底,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10827人,参加女职工生育保险4310人,比2004年净增参保职工1068人,净增实缴费人数972人,分别完成任务的102%和129%。全年共收缴企业养老保险金182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1%,比2004年增长14%,清欠30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1%。收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3906万元,收缴率达100%,比2004年增长81%。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1741人,收取保费40.92万元,比2004年增长5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152个,参保人员16870人,征缴医疗保险基金952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6%,比上年增长54%;全县有106家企事业单位的10600名职工参加失业保险,收缴失业保险金23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35%,征缴率达到了100%,比2004年增长35%,扩面征缴400人,清欠30万元。垦利县有43家企业的564()名职工进行了参加工伤保险登记,缴纳工伤保险费45.6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4%,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当年支付两金4217万元,“两个确保”实现了100%。其中,为2343名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4100万元(其中为企业895名离退休职工支付养老金898万元,为机关事业单位1448名离退休职工社会生活支付养老金3202万元);为769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114万元、医疗补助金3万元。
  【劳动就业】2005年,以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为契机,建立了与财政、工商、税务、城建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一岗双责”,充分调动各部门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全年,为228名失业职工发放《再就业优惠证》,累计发放1196人次。全县有符合政策的再就业职工562名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60.8万元,确保了再就业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有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职工244名,享受工商管理费、卫生检测费等减免11万元;有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失业职工101名享受城市建设维护税、营业税、所得税、教育附加税减免18.2万元,其中2家新办服务型企业享受税收减免10.9万元。有力地拉动了就业再就业增长。
  【实施再就业援助】2005年,为妥善解决垦利县下岗失业人员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促进再就业政策实效活动,推行了“再就业伙伴计划”,启动了再就业“扬帆行动”。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和区位,统一印制了《亲情服务手册》,不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69名干部职工与全县120名失业职工结成帮扶对子,使他们全部实现了再就业。(二)开发50个适合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岗位,举办了一次别幵生面的下岗失业职工用工洽谈会,将35名有就业愿望、已办理《再就业优惠证》的“四类”再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到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安全保卫、卫生保洁、计划生育等工作岗位,(三)为62家符合条件从事微利经营项目的失业职工小额提供了贷款材料。申请额度为124万元。至年底,有10名失业职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20万元。在全县形成了多方协调、上下畅通的困难群体再就业绿色通道。
  【积极开展就业培训】2005年,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自主办班与联合办学相结合、中长短期培训相结合、零星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坚持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的路子,不断在热门专业的开发与培植、社会办学力量的汇集整合、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改善上下功夫。在保留计算机操作、电工维修、宾馆服务等主题专业的基础上,根据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用工市场需求,增设了挖掘机、畜牧水产养殖、园林绿化等13个专业,进一步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举办失业职工免费培训班12期,创业培训班6期,对1169名失业职工进行了培训,创业培训253人。劳动合同鉴证3620人。
  【搞好就业岗位开发】2005年,坚持依靠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运用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发动,走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双方互动的路子,努力扩大就业容量。把招商引资与下岗失业职工安置结合起来,优先引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全年,举办各类供需见面会52次,为30余家企事业单位、6000多人次提供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机会,举荐就业57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89人,有效发挥了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全县城镇新增安置人数为2079人,其中:再就业人数为920人,再就率达76.9%,其他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159人。全县从业人员达23139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4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9%。新增劳动保障事务代理198人(至年底代存档案1500份),代收缴养老保险金240多万元。
  【劳动执法监察】2005年,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突出监察重点,加大执法力度,以规范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管理、工资发放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为重点,认真受理和查处群众举报案件,纠正了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现象,有效地维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全年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80家,涉及从业人员13654余人。签订劳动合同1526人,催办职业资格证书674份,清理拖欠工资200万元,取缔非法职介机构6家,处罚非法使用童工3户5人,催缴社会保险828.2万元。
  【劳动仲裁】2005年,认真做好劳动争议预防和处理工作。按照“重调解、慎裁决”的原则,规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及时、合理、公正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2起,处结28起,按期结案率为100%。为216名失业人员办理了解除(终止)劳动关系手续。
  【计划工资管理】2005年,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内部分配办法,总结了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试点经验,引导企业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继续做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工作,会同财税部门据经营业绩审计结果完成了试点企业2004年度年薪审批兑现工作,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经营者生产经营积极性;下半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企业发展的新情况,会同县财税部门共同起草了新的《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实行意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关于实行企业欠薪报告制度的通知》精神,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加强监督监管,有效遏制了企业欠发职工工资行为,既维护了职工利益又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参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为市局发布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使工资指导价位更具代表性,指导性更强。继续做好企业工资宏观管理工作,完成2004年工资总额清算和2005年自主试点、工效挂钩方案的审批工作。年末,依据省、市、县“执行200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通知”精神,与财税部门联合部署了企业调整职工工资工作,使企业职工工资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加强计划调配工作,及时办理了县内工人流动转移、职业学院(校)毕业生落户、军转干部家属安置等工作,参与“涉军人员”的稳定控制工作,及时对上访人员进行了调查答复。
  【职业技能开发】2005年,把就业培训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三项制度结合起来,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进了全县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体现了职业资格的权威性。
  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与鉴定专项治理检查。成立了由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劳动就业训练中心有关人员组成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职业工种进行了专项治理,使职业鉴定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建立了严格的理论考核、技能测评制度,对2166人进行电工、电焊工、文字录入处理员、钣金工、计算机系统操作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工等专业的技能考核,2100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合格率达到96%。
  (张振锋)民族宗教【概况】2005年,认真清理整治基督教私设的聚会点,依法加强对宗教场所的管理,对私自设立的聚会点,做到正确引导、规范管理、依法开展活动;对出现的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对打着宗教旗号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地下宗教势力、邪教势力给予严厉打击;对两处符合条件的基督教活动场所,经过严格的审定后,给予了登记。2005年是《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为使更多的干部了解条例,根据条例办事,举办了《宗教事务条例》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有各乡镇、办事处、社区分管领导和各居委会的负责人和有信教公民的重点村负责人。市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主任黄建新作了《宗教事务条例》辅导报告;组织召开全县基督教工作会议。本着宗教事务无小事的原则,县委统战部高度重视信教公民的情况,坚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在此次会议上各乡镇、办事处、社区负责人汇报了辖区基督教工作基本情况,副县长马占峰参加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开展了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通过此次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推进了全县“文明城市”和“平安垦利”的建设。
  (许杰)老龄工作【概况】2005年,垦利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老龄办),现有工作人员5名。针对上年度全县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情况,及时调社会生活整充实了村老龄工作办事机构,使组织网络上通下达。至年底,全县老年人口数25707人,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数20442人,城镇老年人口数5265人,老年人数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2.24%。老龄办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结合老龄工作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多项老年活动。
  【以“双基一保”为重点,不断加强养老保障工作】2005年,老龄办公室将巩固家庭养老,发展社会养老,推动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作为本年度养老保障的工作方向,通过加强“双基一保”,进一步提高了垦利县的养老保障水平。
  突出抓好家庭赡养,打牢养老工作基础把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作为解决家庭养老问题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载体,加强赡养协议书签订工作,对全县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进行了新签或续签工作。至2005年底,全县7个乡镇330个行政村共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30790份,签订老年人家庭总户数10025户、老年人数13939人,分别占应签户数的97.3%、应签老人数的97.5%。集中签订村7个,占村居总数的2.1%。对符合签订条件的老年人做到了应签尽签,并对《家庭赡养协议书》进行了统一建档管理,保证家庭养老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透明化,使家庭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确保老年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切实抓好老年活动基地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大老年活动阵地建设,使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做到充分利用,根据上级要求下发了垦老办发[2005]2号《关于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情况进行统计的通知》。全县共有37个村庄271间房屋可专用、兼用或经修复后用于老年活动室或老年活动中心。针对统计情况深入基层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了闲置校舍是老年阵地建设的基础,是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平台。应该把其建设好。
  继续抓好五保供养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建立健全五保资金保障机制,确保五保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不断完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机制,提高供养标准,五保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救助体系。突出抓好了8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救助金发放工作。对全县2452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每人每年360元标准,共发放了救助金88.272万元,从而有效保障高龄老人的基本生活。继续做好了百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长寿补贴金的发放工作。高度重视高龄特困老人的生活状况。春节前夕由县六大班子领导分头对20户高龄特困老人进行了走访慰问,每位老年人发放了慰问金300元及价值200元的慰问品;全县百余家单位对病残、高龄、特困老年人的节曰慰问和结对帮扶活动,及时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帮助贫困老人脱贫。
  【积极推进老有所为工作】2005年,根据省市有关要求,认真总结并继续深入开展了“老骥立功”活动。在年初召开的全县老龄工作会议上,对上年度“老骥立功”活动开展较好的单位进行了表彰,推广先进经验,并结合实际下发了《关于继续深入开展“老骥立功”活动的意见》,对全县“老骥立功”活动的深入开展拟定了总体思路。重点抓了全县小康文明村的老龄组织建设。建立和改善了老年阵地,进一步明确了组织章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全部建立健全了本村老年人情况档案,对老年人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使各项老龄工作的开展有基础、有资料。
  广泛动员老年人参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各乡镇动员和组织老年人参与了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参与“文明户”的评选,并使老年人融入到村级事务管理中。组织全县老党员开展了“发挥余热保先进,共同努力谋发展”活动,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老党员的积极性,深入基层、深入农户,充分发挥其技术、经验等优势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深入基层对全县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及时归纳总结,形成先进典型材料50余份,并对活动开展较好的5个先进集体和12个先进个人进行了上报推荐,树立典型,加大宣传,由老年人的突出事迹带动活动的幵展,从而进一步营造了老有所为,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县老龄办也在此项活动中被市政府授予开展“老骥立功”活动先进单位。
  【大力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2005年,积极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垦利县老年大学、黄河口镇老年大学及各乡镇、农村老年活动组织积极开展了多项老年活动,为老年人书法、绘画等特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不同级别老年人台球赛、象棋赛、老年人太极拳、太极剑比赛及全县乡镇、县直、农村队参加的春、秋季门球赛等各种比赛20余次。举办门球新规则学习班、健身气功学习班等培训活动,为基层培养了各项老年活动的教练员、裁判员,从而全面推动农村老年活动的开展,使老年活动参加范围更广、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开展老人节庆祝活动,营造敬老爱老大环境】2005年,在山东省第十八个国际老人节期间,垦利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倡树敬老之风。在老人节前夕,县政府下发了垦政办字[2005]35号《垦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老人节期间广泛开展敬老助老活动的通知》、县老龄办与县文明办联合出台了垦老办发[2005]8号《关于幵展“敬老月”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县积极参与到敬老爱老活动中来。
  加大宣传力度。10月10日晚,县老龄委主任、副县长赵岩作了《在庆祝老人节上的电视讲话》,并在电视台连续三天晚上播放了涉及老年事业发展、孤寡老人安居工程、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等内容的电视节目;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利用敬老横幅、敬老标语进行宣传。
  走访全县的百岁老人和高龄特困老人。县长王秀华、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德光、副县长夏吉林、政协副主席陆长河等领导对垦利县的7个百岁、20个高龄特困老人和1处老年公寓进行了走访慰问,为每位百岁老人送去1200元的长寿补贴金、特困老人300元救助金及价值200元的慰问品、为永安镇店子村老年公寓送去慰问金2000元,让老年人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向他们表示节日的祝贺。
  开展老年文体活动。举办老年人大型门球赛,由县直、乡镇、农村3个组31支队伍参加了比赛。通过5天100余场的赛事,共赛出一、二、三等奖9名,评选出体育道德风尚奖3名,为老年人老有所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005年老人节,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县直60多个部门和7个乡镇270余个村庄都对老人节作了具体的活动安排,活动村居数达到了80%以上,活动形式有文体比赛、走访慰问、健康查体、发放慰问金、评选敬老模范、旅游参观等,活动涉及到万余名老年人,全县上下在热烈、喜庆的气氛中度过了老人节。
  县老干部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国庆节、重阳节期间老干部工作的通知》,召开了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征求了对全县老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了76名老干部对全县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进行了参观视察;县妇联在黄河口镇敬老院组织了庆老人节文艺演出,号召妇女儿童齐敬老;县医院进一步加强了老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万元,修整和完善了门球场、篮球场、老年人活动娱乐室,丰富了活动器材及报刊杂志;县海洋与渔业局向本单位在职职工的老人家庭寄送了《致职工家庭老人的一封信》,向他们汇报子女在单位的工作、生活情况,并举行了老年人运动会,设立了托球跑、扑克、象棋和老年人钓鱼等多个比赛项目,进一步加强了与离退休老职工的交流;西宋乡将老人节期间的敬老活动与本乡镇各村庄的年终工作考核挂钩,要求村村有标语,并在乡敬老院举办了文艺表演;永安镇店子村幸福乐园作为全县第一个村级老年公寓,于老人节隆重启用,县委书记陈泽浦及县外多方领导参加了启动典礼,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喜迁新居;垦利镇通过组织开展义务查体、志愿者义务劳动、“老年人”座谈会等活动,实现了“村村有活动,老人皆参与”的目标,并为全镇47名离退休老干部发放了“亲情服务卡”,筹集3000余元购置了球杆、服装、鞋帽等,组建了垦利镇第二门球队。社会生活2005年垦利县老年人情况统计表残疾人事业【概况】2005年,垦利县残疾人联合会内设办公室、业务室、财务室,有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干部职工11人,其中6人为当年新增加人员。县残疾人联合会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为重点,以团结带领残疾人致富奔小康为主线,全面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扶贫、就业、文体、宣传、基本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获得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好评。
  【残疾人扶贫工作】2005年,特困重度残疾人救助工作力度加大。垦利县在原有678名重度特困残疾人获得救助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向上的争取,加大了残疾人的救助面。2005年,全县新增重度特困残疾人救助名额200名,重度特困残疾人的救助名额总数已达878名,使他们常年享受每人每月80元的生活补贴。救助人数位居全市第二,按残疾人数和全县人口总数所占的比例计算,位居全市第一。新建残疾人扶贫基地3处。每处争取市里资金5万元,安置不少于10人就业。搞好社会救助。特别是对17户遇到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分别给予了程度不同的救助,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救助体系的意见》,把残疾人救助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就业培训】2005年,开展地税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使垦利县的企业保障金征收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地税、残联两家建立了兄弟般的关系,并多次受到市残联的表扬。先后两次组织残疾人参加市残联举办的电脑、家电技术培训班,受训人数到27人。依托县职教中心,建立了三处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为开展残疾人家电、微机、车辆维修、电气焊、种养殖技术培训奠定了基础,年内开展家电、电气焊、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各一期,参训人员198人。公开招聘了9名残疾人示范岗,经培训后全部正式上岗,为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向县内有关福利企业推荐残疾职工75名,使他们有了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另外,2005年办理《中国残疾人证》521个,为历年之最。
  【康复工作】2005年上半年,在全县设立70名残疾人康复指导员,建成了覆盖全县的残疾人康复网络;集中免费实施了20个白内障复明手术,使这些患者重见光明;购买助听器2件、助视器10件,分别发放到特需残疾人手中。
  【宣传文体工作】2005年,积极参与市《神鹰之旅》一书的编撰和发行工作,得到了市残联的充分肯定;选拔26名有一定特长的残疾人运动员,并展开各个项目的培训,以积极的姿态备战东营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力求取得成绩。2005年8月开始的市四届残运会射击、举重两项比赛中,有9人次破残运会记录,10月11~12日的比赛中,有26人组成的垦利县代表团共参加了六个大项、70个小项的激烈角逐。在比赛中垦利县代表团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县残联会同县民政局领导到“安居工程”工地指导工作二”的精神,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先后9人破9项市残运会最高纪录,14人获得金牌,19人获得银牌,9人获得铜牌,以总分284分的成绩列三县两区第三名。由于县残联高度重视,组织得力,被大会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维权工作】2005年,与县司法局联合,举行了“县利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启动仪式”,与全县230名残疾人签订了维权协议;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11件次,都给予比较满意的答复。
  【安居工程】2005年,与县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联手,为包括残疾人在内的130户特困家庭建设新居,为79家无房户、危房户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建造房屋158间。垦利县残联被授予“安居工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残疾人状况调查】2005年,根据县政府的要求,与县民政局联合进行了一次全县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底数,为有针对性地进展各项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张文泽马敏张妍)精神文明建设【信用垦利建设】2005年,垦利县把信用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深化创新信用建设载体,推动信用建设深入开展,为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一)垦利各级高度重视信用建设工作。印发《2005年“信用垦利”建设工作意见》和《2005年“信用垦利”建设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健全了工作网络,做到了信用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做,协调解决信用网站建设和文明信用工程深化等工作。(二)加强宣传教育,保持浓厚的舆论氛围。对内,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务网等媒体上设立“信用垦利”宣传专栏,广泛宣传信用知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基层创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对外,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了良好的信用垦利形象。2005年底,在市级以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媒体上发表信用稿件近200篇。各级机关单位、社区和企业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信用教育培训活动;政府机关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当面回复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在机关干部中,开展了“怎样做一个文明诚信垦利人”等社会生活大讨论活动,增强了各级干部职工做好信用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扎实推进网站建设,搭建起信用建设工作平台。2005年,垦利县把信用网站建设作为信用建设的技术支撑、关键环节、重点工作来抓。投入资金30万元,建成了垦利信用网站。内容涵盖政府信用建设、企业信用建设、中介信用建设和个人信用建设四大类信用主体建设的相关内容,还在信用网、党风廉政网、政府门户网上设立政务公开版块。(四)加强个人信用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公民的信用意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开展了不同侧重点不同内容的诚信道德教育活动。诚信道德建设讲师团,利用星期六学习曰到县直机关单位、乡镇宣讲信用理论,巡回宣讲60余场次。各机关单位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展信用建设活动。如在税务系统继续深入开展争创“诚信服务先进单位”、“诚信服务明星”和“纳税人满意征管员”活动,深化开展“依法经营诚信纳税一条街”活动和“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又有一批经营业户被命名为“依法经营诚信纳税户”。卫生系统深化开展“诚信药店”、“诚信药房”创建活动。农村大力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2005年底,全县文明信用户2万户。按照信用建设部署安排,县人事局等部门单位组织实施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个人信用档案建设,个人信用数据库在原编制的查询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了规范充实。同时,还制定了《垦利县国家公务员、政府工作人员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县农行等金融部门已展开了VIP个人信用档案和评估体系建设工作,已建立重点个人客户档案271宗。(五)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打造诚信政府品牌。政府机关进一步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在机关中继续推进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当面回复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树立“热情、周到、高效”的政府机关形象。众多部门单位开展了“争创信用科室”和“争做信用个人”活动,开展信用建设讨论,设置了信用建设学习园地。在农村,大力推行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大事阳光操作和“公章、合同、议事”三监管等工作制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突出了信用建设,积极兑现承诺。2005年,为58家外来投资企业办理了财政资金扶持手续,资金271万元。累计为外来投资企业发还扶持资金1470万元,为180余名外来投资者子女办理入托、就学手续。县行政审批大厅办理各种手续4870件,件件达到客户满意。(六)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不断提高企业信誉度。研究制定企业信用评价定性和定量指标,在企业中开展了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万达等8家企业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化肥厂等4家企业被评为AA级信用企业。垦利县兴隆街为全市四个示范街之一,工商管理部门通过建立企业信用网络和企业信用档案,为全县213家企业建立了企业信用档案。在全县7个乡镇设立了食品安全监控点,按区域成立了5个流通领域农资行业自律小组,72家企业参加了这一组织。垦利县一直把名牌工作作为提升知名度和信誉度的重要举措来抓,制定名牌培育规划,2005年全县又有7家企业的7种产品获得“山东省名牌产品称号”,全县省级名牌达到7家企业10种产品。
  【小康文明村建设】2005年,全县34个创建村村庄绿化植树8.489万余株,完成街道硬化建设2.35万米,完成排水沟建设1.39米,新建文化大院47间,修缮99间,完成立面处理3.26万平方米,完成路肩铺装1.2万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452件;已有28个村建有室内综合活动室,有26个村新建文化场地,有29个村通了有线电视,27个村建起了群众文化活动队伍。新增市级小康文明村30个,比原计划增加8个,全县市级小康文明村达到40个。全年小康文明村建设预计直接投入资金2000万元。至年底,全县小康文明村创建已投入资金883万元,其中帮扶单位已投入帮扶资金310万元。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积极开展了为小康文明书屋捐书、建设党员示范林等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围绕公民科学文化、文明道德素质的提高,幵展了文化长廊、书法一条街、道德教育系列画一条街、黄河口风景墙等富有文化氛围的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增强科技文化、文明道德教育的渗透力。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2005年,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垦利县重点开展了市容市貌、市场管理、交通秩序、社会秩序和市民素质教育等活动,城乡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广大市民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一)市容市貌日新月异。按照“改造西区、完善东区、建设新区”的总体思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先后实施或完成了第二水厂、景观湖衬砌、居住新区、垃圾污水处理厂、城区道路等一大批城市重点基础实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亿多元,增强了城市的载体功能。同时,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对城区重点部位、干线公路两侧进行改造和整治,建设绿化带,清理沿路两侧的垃圾,拆除违章建筑,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进一步强化规范城区垃圾袋装化清运,做到了日产日清,乱人乱倒垃圾现象明显减少。(二)市场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对城区不符合文明安全工地标准的建筑工地进行治理,共整顿不服从管理的建筑工地13处,进一步规范了建筑装卸市场。重点对集贸市场双河大集和城区集贸市场进行了治理,市场及周边卫生得到有效治理,物品摆放整齐,市场外车辆停放有序,没有了占道经营现象,市场秩序逐步转好。(三)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市场管理,重点治理了盗版图书、音像制品和网吧等娱乐场所,查处一批盗版图书和音像制品,取缔一部分不符合规定的网吧,大大改善了文化市场秩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四)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幵展交通知识宣传活动,发放交通法规宣传资料8000余份,新置交通安全标志8块,对城区宽度6米以上的道路重新施划了交通标线。对文化路、农贸市场、各中小学门口等人流集中地带实行上下班限时管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还取缔了城区内的非法营运人力、机动出租三轮车,城区交通井然有序,安全感大大提咼。(五)社会治安更加稳定。重点加强了对城区面上和点上的控制,推行了“县级巡防”治安防范模式,组建70人的交巡警大队,居民小区推行“一区一警”、“一楼一长”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全部配齐内保人员,县属企业建立了保安队伍,大大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在安全生产方面,完善了重特大事故救援预案,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查出问题当场或限期整改。至6月底,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了7.28%,经济损失同比下降29.91%。(六)公共事业发展加快。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定期幵展科技知识讲座,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实施“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满足群众对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同时,制定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发展计划,命名了革命烈士陵园、万达集团等7处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经常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社会保险事业日趋完善,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有效地救助。
  【文明行业创建】2005年,垦利县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修订稿)》,进一步规范文明单位创评工作。通过召开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座谈会、现场观摩会、到创建单位调研等形式,调动了各部门单位创建文明单位的积极性。各级文明单位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小康文明村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万达集团等8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县财政局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机关,胜坨镇被命名为省级文明乡镇并被授予“全国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2个县直机关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机关,40个单位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
  【“四下乡”活动】2005年,垦利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使“四下乡,,活动路子越来越广,成效越来越明显,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垦利县加大宣传舆论导向,在县电视台开设“科技鹊桥”、星火科技30分等栏目,向广大农村群众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组织送戏下乡100余场,送书画作品800余幅,每年春节前都组织书法爱好者举行送“公民道德春联”、“信用道德春联”、“小康文明村春联”等主题春联进农家活动,送电影下乡100多场,送科技图书7.44万册,科技资料25.4万份,举办科技培训班105期,为基层卫生院送医疗设备、药品折合人民币29.6万元,免费为3.6万余名群众诊治查体。指导全县农村开办法律夜校289所,举办大型送法下乡活动150多次,出动法律宣传车560多辆,发放法律明白纸、书籍10万余份,在县广播电台开办了“法律直播室”栏目,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活动的幵展,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提高了群众发家致富的本领,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开展。
  (王成)人民生活【城市居民生活】2005年,垦利县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700元,比上年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147元,比去年增长6.2%,其中购房、结婚丧礼捐赠支出成倍增长,居住支出则成为今年支出最大的一项。
  2001〜2005年垦利县城镇住户主要消费品拥有量表续前表项目 计量单位 附加单位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23.电炊具 台 百户 90 96 172 98 9824.淋浴热水器 台 百户 48 52 78 54 6025.排油烟机 台 百户 84 84 90 86 8626.消毒碗柜 台 百户 6 6 8 6 627.洗碗机 台 百户 0 0 0 0 028.饮水机 台 百户 80 80 82 82 8229.吸尘器 台 百户 8 8 10 10 1030.健身器材 套 百户 4 4 4 2 231.普通电话 部 百户 106 106 104 78 7832.移动电话 部 百户 82 104 132 168 17833.传真机 部 百户 0 0 0 0 0【农村居民生活】2005年,垦利县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据农村住户抽样资料显示:垦利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477元,比上年增加555元,增长14.2%。纯收入各项中工资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分别为1077元、3032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08%、11.78%,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财产性收入256元;转移性收入9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8元,比上年增长11.46%。在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870元,比上年降低4%;交通和通讯消费337元,增长33.67%;医疗保健消费122元,增长23.78%;衣着消费186元,增长5.43%。人均居住面积24.57平方米,住房由土混结构向砖木结构和钢混结构改变,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2005年垦利县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表品名 单位(每百户) 2005年 品名 单位(每百户) 2005年1、大型家具 件 213 14、移动电话 部. 812、洗衣机 台 41 15、寻呼机 台 03、电风扇 台 199 16、彩色电视机 台 1014、电冰箱 台 33 17、黑白电视机 台 175、空调机 台 6 18、录放像机 台 146、抽油烟机 台 9 19、摄像机 台 17、吸尘器 台 1 20、影碟机 台 458、微波炉 台 1 21、组合音响 台 119、热水器 台 29 22、收录机 台 1110、自行车 辆 158 23、照相机 架 1011、摩托车 辆 89 24、家用计算机 台 012、汽车(生活用) 辆 5 25、中高档乐器 件 -13、电话机 部 104(县统计局)

知识出处

垦利年鉴2006

《垦利年鉴2006》

本书记载了垦利县辖区内2005年各行各业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工作。共设25个栏目:特载、大事记、垦利概况、黄河口、政党政务、群众团体、军事、政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赵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垦利县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东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