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情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广饶年鉴2007年》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618
颗粒名称: 广饶县情综述
分类号: K928
页数: 12
页码: 89-100
摘要: 2006年底,广饶县辖广饶、大王、稻庄、李鹊、丁庄、石村6个镇和大码头、西刘桥、花官、陈官4个乡,城区办事处1个,开发区管委会1个,共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和8个居民委员会。
关键词: 广饶县 县情综述

内容

广饶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东营市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04" ~118°57'11"、北纬36°56'09" ~37°21'23"。北连东营区,南靠淄博市临淄区,东与潍坊市寿光市接壤,东南与潍坊市青州市相接,西与滨州市博兴县毗邻,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1公里,南北最大距离46.2公里,总面积1137.87平方公里。
  2006年底,广饶县辖广饶、大王、稻庄、李鹊、丁庄、石村6个镇和大码头、西刘桥、花官、陈官4个乡,城区办事处1个,开发区管委会1个,共53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和8个居民委员会。
  人口与民族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486602人, 男性人口245362人,女性人口241240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4.8%。。
  广饶县共有31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89%。少数民族30个,有白族、彝族、满族、苗族、傈僳族、土家族、蒙古族、壮族、回族、佤族、普米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怒族、藏族、维吾尔族、水族、土族、锡伯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阿昌族、布依族、拉祜族、朝鲜族、侗族、纳西族、羌族、瑶族,共530人。其中,人口数最多的是白族131人,其次是彝族64人,满族62人;人口较少的是羌族1人,瑶族1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分散小聚集的特点,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1个管委会和7个县直部门,居住分散,都与汉族杂居,大多为婚姻迁入,主要来自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女性人口远远多于男性,占90%以上。18岁以下的有22人,城镇人口26人,国家工作人员有11人。
  自然环境东西向的齐河-广饶大断裂带从广饶县境中部穿过。断裂南盘上升,属鲁西台背斜,其上,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昌乐 -广饶断层,穿过广饶县城西;断层西盘上升,属鲁西隆断区;东盘下降,属昌潍坳断区。齐河-广饶大断裂北盘下降,属辽冀台向斜的济南坳断区。此区又分两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县北部属东营坳陷南坡,中部大营-赵嘴一带属广饶凸起。受上述构造格局控制,全县分为三个沉积环境-地貌-水文地质单元。以石村经颜徐至周庄村为分界线,此线以南为泰沂山北麓山前淄河冲积扇的中尾部,第四系地层较薄,由浅至深均含淡水;此线以北至小清河为山前冲积、黄河淤积和海潮侵袭交替作用形成的海陆相沉积,第四系地层较厚,地下水由浅至深为咸-淡或淡-咸 -淡水;小清河以北则为黄河淤积平原末端,第四系地层较厚,由浅至中等深度均含咸水。
  广饶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地面标高+28米(黄海高程,下同),东北部地面最低,标高为+2米,坡降为0.48‰。地貌属鲁北平原,南部由山前冲积而成,北部为黄泛淤积。境内主要是微地貌,差异不大,其类型有:缓岗,占全县总面积的8.72%,地面标高10~28米不等。浅平洼地,占全县总面积的19.25%,分布在微斜平地之中,小清河以南各洼地面标高5~20米,比周围相对低1~2米;小清河以北地面高3~5米,比周围相对低0.5米左右。微斜平地,处于缓岗与洼地之间,在县内分布最广,占全县总面积的61.53%。河流阶地,因河水泛滥淤积而成,分布于淄河两岸,占总面积的0.33%,土层主要是粗砂沉积物,高出河床1〜1.5米。河流圈地,处于小清河与溢河坝之间,占总面积的3.05%,呈封闭状况。滨海滩地,海拔不高于3.5米,占总面积的7.11%,分布于沿海老防潮坝以东。
  广饶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气候,境内气候无明显差异。气候特征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大陆度66.4),寒暑交替,四季分明。春季为3~5月,气温回暖,降水少,风速大,气候干燥。夏季为6~8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气候湿热。秋季为9~11月,气温下降,雨量骤减,天高气爽。冬季为12~2月,雨雪稀少,寒冷干燥。境内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94.7小时,年日照极值2881.4小时。历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最高气温18.9℃,年平均最低气温6.8℃。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 -23.3℃。降水量历年平均562.2毫米,多集中在6~9月份。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冬季多吹西北风,春、夏季多吹东南风,初秋多吹东南风,晚秋多吹西北风。常年始霜日为前后,年平均无霜期为198天。
  2006年广饶县的气候特点:全年气温偏高,降水明显偏少,光照偏少。冬季气温偏高,少严寒,降水偏少;春季温暖干燥;夏季炎热少雨,秋季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冰雹、大风等灾害时有发生,综合评定2006年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正常年份。
  【气温】2006年平均气温14.0℃,较常年偏高1.4℃,较上年偏高1.0℃。年极端最高气温38.3℃,出现在6月190;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6℃,出现在2月4日。
  10月21日前后,常年终霜日在4月6日各月气温异常气候值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数值 1.5 0.5 1.4 0.4 1.0 1.7 0.5 1.2 0.5 3.5 2.1 0.6 1.6等级 5 4 5 4 4 6 4 5 4 7 7 4 6性质 偏高 正常 偏高 正常 正常 显著偏髙 正常 偏高 正常 异常偏髙 异常偏高 正常 显著偏高【降水量】 年总降水量399.5mm,较常 程度的干旱。全年出现一次暴雨过程,出年偏少162.7mm,较上年偏少493.2mm, 现在8月28日,降水量为82.8mm。
  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部分农田出现不同各月降水异常气候值(%)【日照】年日照时数为2259.5小时,较 【大气干旱指数】 全年大气指数为偏常年偏少235.2小时,较上年偏少345.4 旱。
  小时。
  各月大气干旱指数月份 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年数值 2.0 0.8 2.5 1.0 0.2 1.3 2.3 0.7 2.0 4.9 2.5 1.2 2.8等级 2 3 2 3 3 2 2 3 2 2 2 2 2性质 偏旱 正常 偏旱 正常 正常 偏旱 偏旱 正常 偏旱 严重偏旱 偏旱 偏旱 偏旱【四季的气候特征及气候概况】冬季 (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 冬季平均气温-1.1℃,较常年偏高0.5℃,较上年同期偏高0.4℃。2005年12月的平均气温-2.2℃,06年1月的平均气温-1.31,2月的平均气温0.2℃ ,无严寒。寒冷(日最低气温-101~ -14.9℃)日数为8天,较去年偏少2天。冬季降水量为10.2mm,较常年偏少13.0mm,较上年偏少17.5mm。日照时数为444.4小时, 较常年偏少68.8小时,较上年同期偏少51.4小时;最大冻土深度为26厘米,出现在12月22~24日 。冬季的极端最低气温为-12.6℃,岀现在2月4日,极端最高气温为16.0℃,出现在2月20日。
  春季(3~5月)春季平均气温为14.1℃,较常年偏高1.1℃,较上年偏高0.6℃。春季降水量为76.6mm,较常年偏少2.8mm,较上年偏少15.2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春季日照时数为715.3小时,较常年偏多1.5小时,较上年偏少75.3小时。春季的极端最低气温为-5.2℃,出现在3月13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3.9℃,出现在5月30日。
  夏季(6~8月)夏季降水偏少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受冰雹或雷雨大风袭击,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夏季平均气温为26.6℃ ,较常年偏高1.1℃,较上年同期偏高0.3℃。日最高气温≥35℃的炎热日数为11天,较上年同期偏少5天。无酷暑日(日最高气温≥40℃)。夏季的降水量为302.6mm, 较常年偏少47.4mm,较上年同期偏少316.9mm。日照时数为624.4小时,较常年偏少40.4小时,较上年同期偏少58.5小时。
  秋季(9〜11月) 秋季平均气温15.8℃,较常年偏高2.3℃,较上年偏高1.1℃。秋季降水量为11.5mm,较常年偏少78.9mm。降水偏少,土壤墒情差,对秋播不利,大部分农田进行了灌溉。日照时数为515.7小时,较常年偏少146.3小时,较上年偏少73.1小时。秋季的极端最高气温为31.0℃,出现在9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8℃,出现在11月29日。
  【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影响】 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冰雹。4月28日,受低涡天气影响,主要强中心在城区内,15时02〜06分县城区降冰雹。最大冰雹直径为5毫米,由于及时进行了人工防雹作业, 未造成灾害。
  (王晓)•海域•县境东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海岸线长11.86公里,属淤泥质海岸。岸上地势平坦,湾少水浅,底大部为沙泥,有多种贝类生长。有滩涂面积7066.67公顷,滩涂湿地2266.67公顷。-10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66.67平方公里。
  •河流•境内有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的12条河流。其中:小清河,全长240公里,境内流长34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淄河,旧称淄水,全长141.5公里,境内流长37.8公里,最大行洪能力768立方米/秒,为南北流向。阳河,境内流长14.6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南北流向。裙带河,境内流长17公里,行洪能力50立方米/秒,南北流向。预备河,境内流长26.5公里,行洪能力81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支脉河,境内流长48.2公里,流域面积1388平方公里,行洪能力649立方米/秒,流向自西向东。广北新河,系人工河道,全长12.4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
  广饶县隶属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7'04" ~118°57'11",北纬36°56'09" ~37°21'23"。土地总面积1160.2平方公里。北依东营区,东临寿光,西靠博兴,东南与青州接壤,东北濒临渤海湾。地形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面坡比为0.3‰, 地面高程3.9~5.4米(黄海高程)。由于受黄泛淤积、海相沉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大平小不平的缓岗、洼地、坡地相间的地貌。
  土壤共分4个土类,8个亚类,11个土属,78个土种。小清河以南以褐土为主,岗间洼地有潮褐土、砂姜黑土;小清河以北由东向西土壤依次为滨海滩地土、滨海潮盐土、滨海潮土,各类土壤呈复域存在。
  2006年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706809.4亩,其中农用地1205000.4亩,占总面积的70.6%;建设用地268410.4亩,占总面积的15.73%;未利用地233398.6亩,占总面积的13.67%。
  农用地全县农用地面积1205000.4亩。其中耕地面积为924142.7亩,占农用地面积的76.69%;园地面积为34809.8亩,占农用地面积的2.89%;林地面积为5485亩,占农用地面积的0.46%;牧草地面积为201.7亩,占农用地面积0.02%;其它农用地面积为240361.2亩, 占农用地面积的19.95%;在全县农用地的地类构成中以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建设用地全县建设用地268410.4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16589亩,占建设用地的80.69%;交通运输用地24578.7亩,占建设用地的9.16%;水利设施用地27242.7亩,占建设用地的10.15%。
  未利用地全县未利用地233398.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67%。其中未利用土地167551.3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的71.79%;其它未利用土地65847.3亩,占未利用土地面积28.21%。
  广饶县位地黄河三角洲南端,地处黄河冲积平原与山前冲积平原交迭地带。受自然条件限制,国土面积三分之一为井灌区,三分之二为引黄和引河灌区,当地水资源十分匮乏。据评价,全县地表水资源量794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49万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688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5754亿立方米。地下水包括浅淡水和深层承压淡水,主要分布在广饶县南部,客水资源包括黄河、小清河、支脉河等客水资源,分布在广饶县北部。
  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地下卤水、矿泉水、地热、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和贝壳砂等。其中已探明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花官、石村、大码头、丁庄等乡镇;地下卤水资源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可开发利用的主要是浅层卤水,以原始的晒盐为主;在西刘桥乡李官村探明矿泉水一处,探明储量500立方米/日,井深250米,水温21℃,为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现开采量较小;地热资源前景较好,需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 建筑用砂主要在淄河沿岸,贝壳砂分布在丁庄北部的王署埠、万儿庄附近,探明储量35万吨,加工后主要用于饲料添加剂,目前开采规模较小。
  动物资源中,饲养动物有马、牛、骡、驴、羊、猪、家兔、狐狸、鹿、貂、水獭、鸡、鸭、鹅、鸽等;野生动物有野兔、野狸、獾、黄鼬、艾虎、老鼠、刺猬、蛇、蝙蝠、麻雀、鸭篮、喜鹊、啄木鸟、鹌鹑、鹰、燕子、小天鹅、野鸭等;水生动物有鲫鱼、鲤鱼、鲢鱼、青鱼、草鱼、鮎鱼、黑鱼、泥鳅、黄鳝、梭鱼、鲈鱼、银鱼、鲅鱼、对虾、中国毛虾、三疣梭子蟹、绒毛细足蟹、甲鱼、乌龟、毛蚶、文蛤、海蛰等180余种。植物资源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等;蔬菜有大白菜、萝卜、大蒜、茄子、辣椒、黄瓜、韭菜、大葱、芹菜、西红柿等40余种。有各种树木 (包括变种)93种,主要有杨、柳、槐、榆、桐等,经济树有苹果、枣、桃、杏、桑、葡萄、山楂、梨等近30种。水生经济植物主要有苇、蒲、藕等。药材有车前子、蒲公英、益母草、香附、茵陈、枸杞、蛇床子等284种。近年,银杏、人参果等种植业发展较快。并引进了巴西木、南洋杉、荷兰郁金香等花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001149万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705万元,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469978万元,增长31.6%;第三产业增加值347466万元,增长19.0%。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9.2:73.4:17.4。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286元,比上年增长25.2%。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384万元, 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业产值208764万元,增长5.8%;林业产值1917万元,增长21.0%;牧业产值86080万元,增长18.9%;渔业产值36607万元, 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016万元,下降3.6%。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结构的比例达到57.3:0.5:23.6:10.1:8.5。与上年相比,农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林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牧业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渔业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77760吨,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夏粮单产达到460.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2.1公斤/亩,增长0.5%;夏粮总产达到204624吨,增长19.0%。秋粮单产达到509.9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8公斤/亩,增长3.7%;秋粮总产达到273136吨,增长21.1%。蔬菜生产平稳,总产达到1288217吨,比上年增长1.0%。棉花总产21737吨,增长1.0%。果品总产20479吨,增长10.2%。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表农作物名称 计量单位 播种面积 比上年增长%粮食 公顷 65330 17.6其中:夏粮 公顷 29617 18.5秋粮 公顷 35713 16.8棉花 公顷 16104 -0.8蔬菜 公顷 19440 -0.1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如下: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1203公顷,其中经济林733.3公顷、防护林649.7公顷。新建农田林网333.3公顷,改善农田林网72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3.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8.92万头,比上年增长11.0%;牛出栏8.34万头,下降3.6%;家禽出栏2554万只,增长70.4%。全年肉蛋奶总产15.54万吨,增长14.7%。其中肉类总产7.29万吨,增长19.7%;蛋类总产2.54万吨,增长45.1%;奶类总产5.71万吨, 与上年持平。
  渔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0134公顷,比上年增长7.0%。其中海水养殖面积7867公顷,淡水养殖面积2267公顷。水产品产量达到85750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6750吨,增长3.5%;淡水产品产量19000吨,增长2.7%。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9.7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4.3%。农村用电量27353万千瓦时,增长3.4%。化肥使用量(折纯)56744吨,增长8.1%;农药使用量1282吨,下降28.6%;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489吨,增长3.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58599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2680公顷。全县通电话的村数557个, 比重达到100%;自来水受益村数557个,比重达到100%;通有线电视村数529个,比重达到95.0%。
  工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5514230万元,比上年增长39.6%。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5家,比上年净增4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254830万元,增长44.1%;实现工业增加值1260080万元(收入法),增长40.2%。
  限额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原盐 万吨 25.8 61.3小麦粉 万吨 59.76 147.5纱 万吨 11.04 121.1印染布 万米 28547 29.9皮鞋 万双 105.88 139.3纸浆 万吨 96.19 37.3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19.05 35.8新闻纸 万吨 78.42 70.7原油加工量 万吨 267.15 26.8氢氧化钠(烧碱) 万吨 22.94 18.5橡胶轮胎外胎 万条 1536.92 26.0子午线轮胎外胎 万条 615.45 124.1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48020万元,比上年增长62.7%;实现利润374952万元、利税543231万元,分别增长79.9%和68.1%。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646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6292万元,增长26.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50174万元,增长55.3%;房地产开发投资63404万元,增长45.9%。全社会总投资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860204万元, 比上年增长29.5%,占总投资的84.3%。新项目、大项目增多。2006年施工项目301个,其中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70个,5千万元以上项目达到42个,亿元以上项目达到25个。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92239万元,比上年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47442万元,增长117.5%。房屋建筑面积369.65万平方米,增长38.0%;竣工面积264.02万平方米,增长57.7%。
  交通和邮电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县公路运输客运量81.38万人,比上年增长22.2%;客运周转量7141.45万人公里,增长8.1%。公路运输货运量1046.37万吨,比上年增长9.1%;货运周转量107265.55万吨公里,增长25.1%。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381.4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94.4万元,增长12.0%,电信业务总量21187万元,增长6.9%。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零售额123263万元,增长18.7%,市场份额为54.8%;县以下农村零售额101493万元,增长13.0%, 市场份额为45.2%。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8542万元,增长34.6%;零售业实现零广饶县情综述•47•售额154920万元,增长15.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673万元,增长38.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433万元,增长21.2%。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6735万元,增长14.1%,市场份额达到87.5%。
  全县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和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单位)25家,其中批发14家, 零售11家;星级住宿业企业(单位)2家, 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单位)12家。其中法人企业个数分别为19家、9家、10家、1家、5家。
  物价水平稳中有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比上年上涨1.5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实现新突破。全年进出口总额883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9%。其中进口总额达到49616万美元,增长36.5%;出口总额达到38731万美元,增长90.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602万美元。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5家, 自营进出口企业累计达到120家。全年输出劳务79名。
  财税、金融和保险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实现中央及地方财政总收入140893万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7955万元,增长37.5%。地方财政支出116708万元,比上年增长33.8%。各项税收快速增长,国税、地税完成税收130358万元,比上年增长30.7%。其中国税完成税收84816万元, 增长42.2%;地税完成税收45542万元, 增长13.5%。
  金融存贷款持续增加。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09097万元,比年初增加166174万元,增长1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55787万元,比年初增加70916万元,增长14.6%。各项贷款余额1778821万元,比年初增加303418万元,增长20.6%。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县保险公司 (营业部)12家(处),各类险种保费收入18345万元,比上年增长40.6%;赔款支出3899万元,增长16.1%。
  环境保护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006年共完成限期治理企业13家,完成投资额12000万元。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二氧化硫排放量16679吨,比上年减少11227吨;烟尘排放量8819吨,比上年减少1126吨;工业粉尘排放量409吨,比上年减少261吨。城市环境综合质量进一步好转。城市环境噪音年均值控制在49.7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音平均值控制在66.8分贝,城市环境噪声控制区覆盖率达到80%。垃圾处理能力平均达到100吨/日,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2006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2项,有50项列入各级计划,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17项、市级20项。新建扩建科技项目42项,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6个。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33家。全年签订科技合作协议16项,达成合作意向25项,引进高层次专家8人,联建技术研究中心、检测(检验)中心5家, 科研教学实习基地2个,实施产学研结合项目14项。全年申请专利数286件,比上年增加138件;专利授权数90件,比上年增加66件。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县普通中学22所,在校生达到29222人,专任教师3124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4519人,专任教师362人;小学68所,在校生34948人,专任教师2356人;幼儿园99所,在园儿童15436人,专任教师647人。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设有艺术表演团体机构1个,从业人员32人,全年演出198次。年末全县共有影剧院2个; 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各1处;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21.6万册。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20所,专科疾病防治院2处,防疫站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875人,其中医生868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到1701张。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覆盖率达到72.6%。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全县设有体校1处,从业人员18人,其中教练员9人, 在训人数30人。全县共有标准田径场19个,其中塑胶跑道3处,300米田径场10个,篮球场118个,乒乓球室80个,健身活动广场200处。举办全县首届老年人运动会,共有21支代表队500余名运动员参赛,举办小型多样运动会18次。全年获得市级以上比赛金牌75枚,银牌60枚,铜牌40枚。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55元,比上年增加1577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52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80元,比上年增加560元,增长12.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60元,增长12.3%。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持续增加。全县城镇居民年末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16台,比上年增加6台;影碟机94台,增加6台;洗衣机102台,增加4台;电冰箱96台,增加4台;家用电脑50台,增加10台;摩托车58辆,增加2辆;家用汽车14辆,增加8辆;电话机88部,减少10部;移动电话194部,增加10部。农村居民年末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99台,增加1台;洗衣机53台,增加3台;电冰箱12台,增加2台;摩托车80辆,增加2辆;电话机91部,减少1部;移动电话65部,增加4部;影碟机74台,增加7台。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7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末全县有28630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5056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3982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2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9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到353228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09600人。
  就业形势稳定,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1.6%。年末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岗职工人数2.69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5659万元,增长21.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865元,比上年增加4229元,增长25.4%。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全县年末总人口486602人,其中男性人口245362人,女性人口241240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4.8%。。
  注:1、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按收入法计算。2006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值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值生产总值 亿元 200.11 全社会用电量 万千瓦时 274469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18.37 其中:工业用电量 万千瓦时 252006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14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01.65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34.7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2.4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万元 364384 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88347粮食总产量 万吨 47.78 出口总额 万美元 38731棉花总产量 万吨 2.17 境内财政总收入 万元 140893蔬菜总产量 万吨 128.8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万元 77955肉蛋奶总产量 万吨 15.53 地方财政支出 万元 116708水产品产量 万吨 8.3 各项存款余额 万元 110.91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525.48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 万元 55.58工业增加值 亿元 126.01 各项贷款余额 万元 177.88产品销售收入 亿元 514.8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元 20865利润总额 亿元 37.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755利税总额 亿元 29.81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53802006年乡镇主要指标

知识出处

广饶年鉴2007年

《广饶年鉴2007年》

《广饶年鉴》是广饶县人民政府主办、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承编的大型地方性综合年刊。旨在全面、准确、及时地记述广饶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基本情况,反映广饶县“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进展、新问题,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积累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广饶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