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预警体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市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48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预警体系
分类号: F259.21
页数: 6
页码: 254-259
摘要: 搞好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市粮食局每年组织全市夏季、秋季粮食产量调查和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面掌握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以及农户缺粮等情况,准确反映全市粮食供求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及时向市政府提报有关情况。
关键词: 粮食调控 预警体系

内容

2003年全市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市粮食局加强了粮食预警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实行粮食价格周报制度和特殊情况下价格日报制度,对市内较大的粮食加工企业、重点零售企业的原粮、成品粮油库存、需求、价格及市场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及时、准确掌握粮食市场行情。2003年,粮食部门开展2次大规模粮情普查,对全市粮食的产、供、销进行跟踪监测,及时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在防治“非典”(指非典型传染性肺炎)期间,制定《东营市防治“非典”期间粮食市场安排应急预案》,为建立长效性的粮食预警、预报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10月中旬,粮油价格猛然走高时,市粮食局及时制定《东营市粮食供给应急预案》,抢储商品周转粮7411吨,确保了特殊情况下的粮食供应,对安定民心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搞好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市粮食局每年组织全市夏季、秋季粮食产量调查和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面掌握粮食生产、消费、库存以及农户缺粮等情况,准确反映全市粮食供求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及时向市政府提报有关情况。
  三是建立城乡统计调查信息网络。市粮食局认真履行社会粮食流通统计职能,不断提高统计质量,2006年在全省率先设立农户和城镇居民固定调查点,定期开展调查分析工作,每个县区根据粮食生产情况分上中下3种不同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3个乡镇,再从被选乡镇中选择代表上、中、下3种不同类型的村,每个村选择代表上、中、下3种不同类型的9家农户,即1个县区选取3个乡,9个村,27户,全市共选135个农户作为农村调查点。城区调查点按城镇人口比例选设,全市共设50户城镇调查点,其中:东营18户,河口12户,利津6户,垦利6户,广饶8户,建立起粮食产需统计信息调查网络。
  四是注重对粮食市场形势分析、预测。粮食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反映全市粮食供求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及时向市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和政府实施粮食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加强粮食安全检查。2004年市粮食局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市级储备粮及周转粮管理的意见》,推行“市粮食局季查、县区粮食局月查、基层站长旬查”制度。年年开展市级储备粮专项检查,及时查处存在的问题。2004年4月6~15日,市粮食局组织开展春季粮油安全普查工作,共检查各类存粮仓房324口,容量145500吨,实查粮食143502吨;2005年8月200〜9月3日,组织开展夏季粮食普查工作,实查粮食170555吨;2006年5月13〜16日,组织开展春季粮食安全普查,实查粮食129028吨;2007年9月5〜23日,组织开展夏季储粮安全检查,实查粮食112100吨。经检查,全市储粮安全,无发热粮、虫粮、危险粮存在。

知识出处

东营市粮食志

《东营市粮食志》

该志收录了自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以来的粮食史实,重点反映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建市后东营地区粮食流通发展变化,史料翔实, 记录全面,为研究东营市粮食流通工作提供了历史依据。 粮食历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营域内的粮食流通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抗战时期,三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设立粮食工作部门,筹集粮草,服务抗战,开辟了清河军区、渤海垦区新天地。

阅读

相关机构

东营市粮食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