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建国前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38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建国前后
分类号:
U617
页数:
11
页码:
397-407
摘要:
1946年山东沿黄地区除省城济南及铁路沿线尚未解放外,大部为渤海解放区管辖。建国后40余年来,治黄机构随着行政区划调整而分、合、撤、增或改换名称,变化频繁。但流域治理体制、治黄专业系统未变,保持了治黄机构、人员相对稳定和连续性。
关键词:
建国前后
治黄工程
内容
一、建国前
1946年山东沿黄地区除省城济南及铁路沿线尚未解放外,大部为渤海解放区管辖。同年5月中共渤海区党委决定成立山东省渤海行署修治黄河工程总指挥部,行署主任李人凤任总指挥,王宜之、高兴华任副总指挥。并设置西段、中段、东段分指挥部,由沿黄专署联合组建。沿黄县成立县指挥部,分级负责宣传动员群众,领导完成治黄修险任务。为适应治黄任务,5月20日渤海行署决定组建常设机构——渤海区河务局,不久改称山东省河务局,驻蒲台县城。任命江衍坤为局长,王宜之、钱正英先后任副局长。6〜8月利津、垦利、蒲台等县成立山东省河务局驻该县治河办事处,由所在县县长兼任主任,遴选副县长或区长级干部任副主任。下设总务、工程、材料、动员救济股和工程队,沿黄区设分段。每县成立连级建制地方武装——河防队,办事处副主任兼任队长,配专职指导员、副队长,维护河防安全。至1947年秋,随着战争形势发展河防队奉命撤销,整编为野战军参加解放战争。为保证军事与治黄交通,1947年6月在道旭、利津城等地设置黄河航运管理所,由治河办事处副主任兼任所长。为严防“蒋特”破坏,1949年7月垦利专区成立黄河公安分局,黄河渡口设立派出所,密设盘查站,保卫黄河堤防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利津、蒲台、垦利治河办事处隶属山东省河务局,同时接受所在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为使治黄机构稳定和干部专业化,渤海区党委规定黄河干部一般不转业,调动办事处主任一级干部需经区党委批准。治河办事处第一任正副主任是:利津县县长王雪亭兼任主任,张芳春、王砚农、孟兆德任副主任,驻张家滩。蒲台盖云月任主任,驻麻湾村。垦利县县长刘季青兼任主任,杜更生任副主任,驻集贤村。
二、建国后
建国后40余年来,治黄机构随着行政区划调整而分、合、撤、增或改换名称,变化频繁。但流域治理体制、治黄专业系统未变,保持了治黄机构、人员相对稳定和连续性。
(一)地市治黄机构:1949年11月奉山东省人民政府令,清河、垦利专区成立山东黄河河务局清河、垦利分局。下设秘书、工程、供给、航运四科。后改工程科为工务科,改供给科为财务科,撤销航运科。清河分局石凤翙任局长,蔡恩溥任副局长。垦利分局田浮萍任局长,张汝淮任副局长。1950年7月山东黄河河务局决定将清河分局改称齐蒲修防处,垦利分局改称惠垦修防处,正副局长改称正副主任。两修防处分别驻高青县刘春家和利津县城。为便于领导统一指挥,1953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黄委会批准,将齐蒲、惠垦修防处合并,改称惠民修防处。田浮萍任主任,张汝淮任副主任。设置秘书、工务、财务科。驻滨县北镇。1958年9月行政区划调整惠民、淄博专署合并。11月惠民修防处改称淄博修防处,张汝淮任主任,翟少青、王尊轩任副主任,驻滨县北镇。1961年春行政区划再次调整,淄博修防处恢复为惠民修防处,张汝淮任主任,翟少青、王尊轩任副主任。1963年8月,张汝淮任主任,王鹏任副主任。1965年9月设置政治处。刘洪彬先后任政治处副主任、修防处副主任。至1973年张汝淮离任,刘洪彬接任。
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东营市。1983年9月黄委会批准成立山东黄河河务局东营修防处。杨洪献任主任,刘恩荣任副主任,王锡栋任主任工程师(副处级)。设办公室、工务科、工管科、财务科、政工科、纪检组和工会。1983年10月下旬东营修防处开始办公,12月中旬东营处与惠民处全面分制,驻垦利王营分段。1984年11月迁驻东营市庐山路油建工农一村。1986年5月处机构增设审计科。1988年设置老干部科和综合经营办公室。年底全处实有职工总数881人,离退休职工169人。修防处主任杨洪献,副主任袁崇仁、宋振华、王均明,主任工程师王锡栋。
(二)沿黄县(区)治黄机构:因区划多次调整,治黄机构分合频繁,隶属关系多变。渤海区所属沿黄县于1946年始建治河办事处,配备正副主任,隶属山东河务局并受所在县县委、县府指导。1950年改办事处为修防段,正副主任改称正副段长。此时利津修防段所辖堤段:右岸罗家至西冯;左岸宋家集至南岭子。驻利津县城。垦利修防段所辖堤段:右岸西冯至渔洼,民坝从渔洼至四合;左岸南岭子至四段,民坝从四段至小沙。驻前左村。1954年1月1日垦利修防段划为垦利第一修防段,管辖右岸堤段,驻一号坝;垦利第二修防段,管辖左岸堤段,驻集贤村。1956年3月利津黄河右岸堤防改称广饶第一修防段,管辖罗家至西冯堤段,驻王家院。垦利第一修防段改称广饶第二修防段,管辖西冯以下堤段,驻一号坝。利津黄河左岸改称利津第一修防段,管辖宋家集至南岭子堤段,驻利津城。垦利第二修防段改称利津第二修防段,管辖南岭子以下堤段,驻集贤村。为减少层次,除保留利津宫家、王家庄、广饶小街三个分段外,其余分段撤销。1958年秋黄河机构整编,干部大批下放和支援位山枢纽工程。同年3月广饶第一、第二修防段合并改称广饶修防段,驻王家院。博兴修防段自王旺庄险工8号坝以下及麻湾分段划归广饶修防段。6月利津第一、第二修防段合并,改称利津修防段,驻利津县城。滨县修防段阎家分段划归利津修防段。11月利津、沾化两县合并,利津修防段改称沾化修防段。1960年4月广饶修防段西冯以下、沾化修防段南岭子以下堤段划出,归属新设立的垦利修防段,驻一号坝。1961年8月沾化修防段将原滨县修防段部分划出重归滨县,改称利津第一修防段,驻利津县城。广饶修防段将原博兴修防段部分划出重归博兴,改称利津第二修防段,驻王家院。垦利修防段的右、左岸分别设置垦利第一修防段,驻一号坝;第二修防段驻集贤村。1963年5月,垦利第一、第二修防段合并为垦利修防段,驻一号坝。1965年1月利津第一修防压与垦利修防段左岸合并,改称利津修防段,驻利津城。利津第二修防段与垦利修防段右岸合并,改称垦利修防段,驻一号坝。两段共有7个分段。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开始,利津、垦利两个段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隶属所在县革命委员会。黄河垂直领导关系解体,仅存财务拨款和业务指导关系。县段下设的股、分段建制撤销,初改政工、生产办公室,后改政工、办事、工务、财务组,分段改称站、点或领导小组。1976年10月各段恢复原有组织及称谓。1980年利津、垦利修防段各增设土方机械队。1981年两段各增设基建股,政工股改称人事股。1982年两段先后增设公安派出所,受县公安局和修防段双重领导。1983年9月成立东营修防处,设置利津、垦利、牛庄修防段(1987年7月改称东营修防段)、1985年1月建立河口管理段。共辖13个分段。至1988年底,各段所辖堤防,利津修防段自宋家集至渤海二分厂;河口管理段自渤海二分厂至防潮坝;东营(原牛庄)修防段自乔庄至罗家;垦利修防段自罗家至防潮坝。
附:黄河系统及东营修防处所属机构一览表(见表7—5)。
黄河系统及东营修防处所属机构一览表(1988年底) 表7-5
三、领导技术人员名录
东营修防处历任正、副主任名录 表7—6
东营修防处各部门历任负责人名录 表7—7
(续表)
利津(沾化) 东营修防处各段历任正、副段长名录 表7—8
利津(沾化) (续表)
利津(沾化) (续表)
垦利(广饶) (续表)
垦利(广饶) (续表)
东营(牛庄) (续表)
东营(牛庄) (续表)
河口 (续表)
东营黄河历届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名录 表7—9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宜之
相关人物
高兴华
相关人物
李人凤
相关人物
张芳春
相关人物
王砚农
相关人物
孟兆德
相关人物
杜更生
相关人物
刘季青
相关人物
石凤翙
相关人物
蔡恩溥
相关人物
张汝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山东省渤海行署修治黄...
相关机构
山东省河务局
相关机构
山东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山东黄河河务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