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抗洪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337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抗洪纪实
分类号: TU998.4
页数: 8
页码: 175-182
摘要: 抗洪纪实:一、1947年伏、秋汛;二、1949年秋汛;三、1958年大洪水;四、1964年汛期;五、1975年利津抗洪抢险;六、1976年防大汛等。
关键词: 抗洪纪实 防洪经历

内容

一、1947年伏、秋汛
  1947年3月15日花园口堵口合龙,黄河复归山东故道,正值解放战争,国民党策动内战,极力破坏解放区治河。解放区军民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一手拿枪反蒋,一手拿锨治黄,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战胜了洪水,保卫了解放区人民的胜利果实,支援了解放战争。
  3月19日黄河水进入渤海区,24日由垦利县入海。黄水突然到来,处处皆险,沿黄人民虽日夜抢修,仍防不胜防。7月下旬,利津大马家险工大溜紧逼,诸埽掉蛰,埽前水深由3~4米刷深到10米左右,近200米长的堤顶塌入水中。利津县治河办事处副主任王砚农率6个工程班及600名民工新开秸埽15段,加高旧埽10段次。抢险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派飞机轰炸骚扰,杨董一民工中弹牺牲。防汛员工在来机就躲、走了又干的环境中连续抢险20天。险情渐趋好转的时候,大溜突然外移下延,一夜之际竟淤平脱险。河势突变后,主溜又直趋张家滩险工,埽坝纷纷下蛰、走失。原在大马家抢险人员,未及休息,又赶至张家滩险工,接连开埽9段,总长100余米,抢险持续40余日。在国民党军队飞机的空袭中,运料船工林子风牺牲,林子明负伤。与此同时,綦家嘴险工出险严重,县委书记向旭亲自指挥抢险。由于险工突入河心,大溜顶冲,加之风大浪急,埽坝几乎全部墩蛰入水。有些堤段堤顶已塌尽,仅余背河堤坡,势将溃决。民工惊慌踌躇之际,风向突然由东北转为西南,水势立见缓和,急忙召集民工砍运鲜料,突击修工,昼夜抢修,随蛰随加,终于转危为安。
  8月下旬,垦利道口屋子(大堤桩号352+500)村东南顺串水沟有边溜直冲大堤,水面宽约100米,水深4〜5米。由于水深溜急,原有几段秸埽,不断出现掉蛰、后溃,大堤坡坍塌长500多米,严重堤段已塌至堤顶,形势十分危急。垦利县政府、治河办事处的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险,调2个工程班,1个河防班,组织临河区500多名民工,连续苦战10几个昼夜,始转危为安。抢险期间,国民党军队不断派飞机轰炸,晚上投放照明弹,把抢险工地照得如同白昼,武装匪特经常骚扰破坏,常被迫停工。加之阴雨连绵,抢险员工住在席棚里避雨,风餐露宿,顽强战斗,确保了堤防安全。
  9月上旬,洪水盛涨,王庄险工抢大险。3日晨8号埽全部入水,抛砖护根一昼夜始见露面。7号、9号、10-14号埽又相继墩蛰入水,5日风雨大作,灯火难明,摸黑修工,7日晚又有10余段埽坝出险,县长王雪亭等带领2000余名员工抢护,11架国民党飞机低空轮番扫射5小时,秸料垛起火,民工王子明中弹牺牲,王增科、王文佑负伤。激战7昼夜,耗用砖、石4000余立方米,秸料15万公斤,方将18段埽坝抢护稳固。11日大溜突然下延,24〜28号埽身漂没,险工存料已被烧光用尽。三区区长于涌泉命各村负责人率众伐树,征集檩条(做木桩)、秸料、绳缆,又抢修新埽5段,因无足够砖石抛护根基,19日夜,绳断埽走,堤身溃塌不止,无料再修新埽,400余米长的砖坝被水冲垮,堤顶塌尽,仅剩0.5米厚的堤坡难以坚守。中共利津县委决定退守套堤,20日晨河水旋入套堤,遍生漏洞,县委又调200余各县大队战士参加抢堵。县长王雪亭、工程队长于祚棠率先跳入水中,60余名战士、民工、队员接踵入水,挽臂探摸洞口,填塞麻袋、料物被急流卷出背河。于祚棠抱起秸料投入洞口,其他人员仿效,水势渐缓,随又加塞被褥、麻袋、麦粮,终于抢堵成功。历时20昼夜,先后抢修端坝23段,堵塞漏洞16个。
  二、1949年秋汛
  入汛后,山东河务局、渤海区党委和行署先后发出通知,要求大力加强河防,确保抵御民国26年型(1937年)的洪水,争取更高的纪录,尽一切努力……不准黄河开口。7月27日,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出“黄河防汛工作的紧急决定”,号召沿黄河党政军民迅速行动起来,完成防汛一切准备。8月1日垦利专署成立防汛指挥部,张辑五任政委,王沛云任指挥,周今生、张雨村任副政委,田浮萍任副指挥。县以下各级相继建立了防汛指挥机构,积极做好迎战洪水的准备。
  1949年汛期共发生7次洪峰,其中伏汛4次,秋汛3次。自9月6日起黄河中游地区普降大雨,黄河下游相继出现洪峰,第5次洪峰9月22日到达泺口,水位30.70米,流量7410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7600立方米每秒,23日到利津水位13.47米洪峰流量7350立方米每秒。河滩民埝相继溃决,大堤偎水,堤防隐患相继暴露,险工大部发生溜势变化,埽坝连续出险,全线出现紧张局面。
  垦利前左险工1号坝头抢险:入汛后,连续4次洪峰期间主溜右移,逐渐滚向1929年决口的故道,直冲1号坝头。8月30日裹头埽出险,7个工程班和垦利、沾化、广饶县民工,沾化、垦利两县县大队等1000余人日夜奋战,因水流过急,河底红泥层揭开后,坝前迅速刷深,1〜4号秸埽被冲走,随即退守5〜8号秸埽,随塌随修,至9月底已两次退修。9月30日第6次洪峰又至,溜势上提,主溜顶冲新修埽坝,从10月2日起,又紧张抢护3昼夜,终因溜势过猛,坝前水深达十五、六米,至6日新修埽坝全部冲垮,被迫再次后退250米,连前两次坝基已塌入河中400余米,7日又重新抢厢裹头埽。因该坝突出于河中,三面临水,险情异常严重,人员吃住及用料极为困难。抢险期间,渤海行署秘书长于勋忱、垦利专署专员王沛云亲临指挥,地委宣传部长崔庸率250余名干部,渤海区党委调研室主任王连芳、行署民政处长张玉圃带50余名干部相继参战。山东河务局派工程技术干部及直属工程队90余人参加抢险。渤海军区两个警卫团也应调参加抢险。渤海贸易公司及沾化、垦利、利津、惠民等县胶轮大车132辆,省航运队大小木船30余只,负责运输抢险料物。广饶、博兴、垦利、沾化县出民工3290人,垦利县临近村群众约3500余人未经动员部署,自愿参加抢险运料,当地妇女、儿童参加运料人数无法统计。抢险料物八方支援,由济南、章历、惠济、济阳、齐东、惠民、高青、滨县、蒲台、广饶等县运来石料3000余立方米,大绳4400根,木桩8500根,麻袋65000条,秸、柳料1060万公斤(其中:除本县外广饶、利津支援秸料135万公斤),还由利津王庄及本县运来红胶泥6000余立方米。在紧张抢险的日日夜夜民工一天吃一顿饭,一面抬土运料,一面啃干粮,河务局技正张善淮日夜不休息,带病坚持干;渤海区党委王连芳主任几昼夜不睡觉,由医生打兴奋剂,咬着牙坚持抢险;西羊栏子村于文凤、李桂兰、李向山等为抢险用料把自己的篱笆墙扒了送到河上;河滨区盛和村68岁军属宋凤网参加抢险运料;兴隆村的19个姊妹,14个儿童也从30华里以外,冒大雨赶送秸料。所有抢险干部民工都驻在坝头上的秸料棚里,吃凉干粮,喝浑黄河水,饱受风雨之苦,顽强坚持战斗,至10月17日埽坝初步稳固,保住了1号坝的安全,赢得了最后胜利。
  此次抢险,苦战50余天,且战且退,经三次退修,跑掉埽坝12段。据不完全统计抢险用工16.68万日(运料工未计),实用秸、柳料562万公斤,石料0.22万立方米,砖0.13万立方米,麻绳0.75万根,木桩1.42万根,麻袋3.5万条,还有红胶泥达0.6万余立方米。
  麻湾险工北坝头抢险:9月14日,麻湾最高水位15.77米,由于水位高、持续时间长,北坝头发生重大险情。北坝头逆向插突入河中,长达120米,顶弯坐溜,新修坝基为沙性土质,质量极差,根石单薄。9月中旬,大溜紧坝头,埽前水深12米,其前沿突然全部墩蛰入水,险情十分危急。蒲台县委书记洪坚,县长李子元、垦利分局副局长田浮萍,治河办事处主任李秀峰等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险。调集龙居、乔庄两乡民工1000余人,水手50余人,干部、工人160余人,参加抢险。为防止继续淘刷埽坝采用柳石枕抢护,但因水深溜急,抢护不及,坝身溃塌不止,遂改用秸料搂厢。9月20日9时新做搂厢土胎蛰陷、木桩拔出,有的绳索崩断,随时有跑埽的危险,年;半百的工程队长李洪德奋不顾身站在即将沉入水的埽面上,高喊要料,在他的带动下,人、料迅速上去,经过10几个小时奋勇搏斗抢住了险情。18时刚拖住的埽坝由于激溜冲击,岀现整个埽体“仰脸”、“簸簸箕”险情,使埽体与土胎脱节过溜,抢护不及,霎时,绳断桩崩,工人们刚把在埽面指挥抢险的李洪德老队长拉上岸的刹那间,整个埽体全部被激流冲跑,土坝身严重坍塌不止,又冲掉20余米,剩下的不足10米,已难以抢护,县指挥部决定:加速备料,后退30米,重开新埽抢护。经过广大抢险员工苦干3昼夜,奋勇抢护,使险情转危为安。
  王庄险工抢险:9月24日王庄险工溜势下延,自40号坝以下的7段秸埽接连墩蛰入水,埽前水深由4米刷至14米。县长邢均奔赴王庄指挥抢险,800多人连续抢修14个昼夜,因水深溜急,坝体屡抢屡蛰,石料已用尽,而险情继续恶化。在危急关头,工务股长于祚棠提议以麻袋装红淤泥抛护埽根的办法,即调民工用1万多条麻袋日夜装红淤泥3400余立方米抛于埽下,巩固了埽基,外围又抛柳石枕维护,抢住了险情。
  三、1958年大洪水
  1958年7月,黄河中、下普遍降雨,花园口站出现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洪峰5次,7月17日出现最大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23日到达泺口站,洪峰流11900立方米每秒,水位32.09米,超过保证水位1.09米。25日9时到达利津站洪峰流量10400立方米每秒,水位13.76米,超过保证水位0.89米,全线堤防吃紧,黄河防总决定:“依靠群众,固守大堤,不分洪、不滞洪,坚决战胜洪水”。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极为关心,周恩来总理中断会议乘机飞往郑州主持研究黄河防汛工作,批准黄河防总决定,总理办公室电话通知山东省委,要党政军民全力以赴,加强防守,确保安全。省委、省府迅速决定部署沿黄地、县、乡党委、政府全党全民动员,集中一切力量与洪水搏斗,在不分洪的情况下,坚决保证沿河人民安全与农业大丰收。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亲临防汛前线指挥,要求各县限期做好思想、组织、料物准备,破除滩地行洪障碍,做好群众迁移抢救工作。惠民地委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集中力量以保证战胜洪水,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决定由地委副书记崔振华、地委常委孙明村、秦景文,副专员王玉华等组成黄河南岸分指挥部,地委、专署、军分区及地直各部门,除留一部分干部做好后勤供应外、其余分别到各县防汛第一线,县委书记和县长除因病不能上堤外,均到前线重点指挥。宫家、王庄、集贤、佛头寺(今胜利)麻湾为重点防段,每处配县委委员以上干部3名组成领导核心,加强防守抢护,每华里堤防设基干班、抢险队150人,防汛队150人,由脱产干部4〜5人带领上防;二线做好人力、料物准备,保证要人有人,要料有料,随调随到。自19〜24日洪水漫滩,堤防偎水,利津县委书记李旭带领6名副书记、3名正副县长、16名县委委员,1365名干部、职工上堤防守;广饶(今垦利)县委书记方坤、县长刘贞云亲自坐镇指挥,2名县委副书记、3名副长分赴各重要堤段领导抗洪斗争。当防汛抗洪进入紧张阶段,两岸166公里堤防上防达15万人,干部、工人近3000人。在巡堤查险的同时堤顶加子埝长165.5公里,修后戗、加高埽坝、抢护险情共用土方36.4万立方米,用柳枝272.1万公斤,石料2898.6立方米。抗洪紧急时刻,除惠民专署调拨大宗料物、车辆、船只外,济南、青岛、淄博地市支援的人力、料物源源不断的赶赴抗洪第一线。淄博市派医疗队1个,医生1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3750部队派遣官兵100人。沾化县接到增援指示后,派遣干部100名、民工1万余人及麻袋45300条、照明车1部,日夜兼程上堤防守。广大防汛员工奋战6昼夜,战胜洪水,保证了堤防安全。
  四、1964年汛期
  7月下旬,花园口出现洪峰流量9630立方米每秒。由于黄、汶洪峰相遇,黄河下游高水位持续时间长,艾山洪峰流量8000立方米每秒出现5次,泺口洪峰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持续100天。利津站年径流量973.1亿立方米,是1934年以来年径流量最大的一年。
  7月31日,风雨交加,利津站洪峰流量8650立方米每秒,水位13.51米,抗洪进入紧张状态。利津、垦利县委书记、县长除留主持工作外,其他均上堤分工程点指挥防守,并自县直单位抽调干部同公社干部深入第一线领导防守抢险。洪峰期间山东省副省长粟再温、惠民地委书记王成旺、专员郭林先后深入防守第一线视察水情工情。
  洪峰期间险情以利津县为重,堤防、险工、控导工程累计出险196段次;风浪险9907米;渗水堤段6160米。抢险共用石料4788立方米,柳、苇料32.4万公斤,青料50万公斤。填垫冲沟浪窝用土方1.6万立米。利津东关1号、5号和张家滩7号柳石堆因6月29日大溜紧逼,淘刷坝胎,石堆坍塌蛰陷,加枕抛石抢护。31日又被漫顶,埽面走溜,刷成深沟。东关4〜9号逐段柳石堆危急,利津县委、城关区负责人陈光同、张廷祥亲临现场指挥抢险,副县长李风英带领员工400余人冒雨运石,抛挂柳树冠,以石压苇、搂厢坝身,终于扭转险局。
  五、1975年利津抗洪抢险
  花园口9月下旬岀现第11、12次洪峰,于10月20日17时汇流抵达利津站洪峰流量6500立方米每秒,水位14.52米。堤防、民坝全部靠水,县委书记、县革委主任宋传伦在县指挥部坐镇指挥,县委副书记张肇远、马登强及县委常委数名分驻宫家、王庄、集贤、东宋各指挥点同各公社党委负责人亲临前线,带领群众防守抢险;济南军区5522部队赶来支援抗洪斗争,全县设防达1.2万人。各处控导工程在漫顶前全力进行抢护,东关13、15号石堆被急流冲垮,修防工人马成福、邵长增、韩星三、王吉汝率众以滚厢抢修出水;东坝5段柳石坝坝后走溜,因洪水急剧上涨,抢护不及垮掉。四段以下民坝单薄,不能御水、险情迭出;接民坝的利呈公路(以路代堤)水与路平,有的近漫溢。民坝与公路先后出漏洞63个,防汛员工在解放军和沾化县组织的5000人支援下,经紧张抢护,使险情转危为安(见第四篇)。此次抢险,共用石料3027立方米,土方10.6万立方米,草袋3.1万条,苇席5297领,秸、柳128.2万公斤,木桩2.4万根,绳3242公斤。
  六、1976年防大汛
  1976年是河口改道清水沟第一年大汛。8月下旬至9月上旬,花园口出现第5、6次洪峰,流量均超过9000立方米每秒。两次洪峰汇流入山东,9月5日到泺口,水位32.14米,洪峰流量8000立方米每秒;8日到利津站洪峰流量8020立方米每秒,水位14.71米,超过1958年最高洪水位0.95米,为建站以来伏秋大汛最高水位。5000立方米每秒以上流量在东营河段持续17天,总洪量达100亿立方米。
  洪峰到达,滩地漫没,堤防偎水,全线设防。地、县、社(乡、镇)三级领导上阵指挥,上堤防守人员达2万余人,其中干部150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55207部队官兵400余人,投入最艰苦的十八公里抢险;胜利油田派出汽车20部运送抢险料物。垦利县委书记王凤仁冒着大风雨,柱着拐杖步行20余华里赶赴抢险工地指挥抢险(见第四篇)。利津县县委书记宋传伦、副书记马登强坐镇指挥,其他县委副书记、常委分工去重点堤段指挥防守;各公社书记均深入第一线带领群众巡堤查险。清河村前发现水中有漩涡,该村民兵张树森不顾水深水凉跃入水中探摸洞口。利城后北街民兵女副连长赵卫军身患重感,仍坚持带领民兵在齐腰深的水中打桩编柳抢护风浪险情,晕倒两次不上岸。由于军民团结抗洪,干群同甘共苦,后方全力支援,防守人员认真巡堤查险,抢护险工坝岸、堤防渗水、风浪坍塌等险情,鏖战20余日,赢得了防洪斗争的全面胜利。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砚农
相关人物
林子风
相关人物
林子明
相关人物
向旭
相关人物
王雪亭
相关人物
王增科
相关人物
王文佑
相关人物
王连芳
相关人物
王沛云
相关人物
崔庸
相关人物
于文凤
相关人物
李桂兰
相关人物
李向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中共山东分局
相关机构
山东省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山东河务局
相关机构
山东河务局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