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海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29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理海域
分类号: X321
页数: 3
页码: 99-101
摘要: 地形地貌东营市地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黄河故道两岸高,两故道之间低,黄河现行河道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比降为1〜5%。形成了以西南东北方向为轴线,中间高,两侧低,倾斜凸于渤海的扇形地面。地形地貌形成及分属,除小清河南广饶县属的46万亩土地系山前冲积平原外,其余为黄河水沙形成的尾闾冲积扇面,分为河滩高地、微斜平地、浅平地、海滩地、滩涂地等类型。
关键词: 地理海域 自然环境

内容

地形地貌东营市地形南高北低,西高东低。黄河故道两岸高,两故道之间低,黄河现行河道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比降为1〜5%。形成了以西南东北方向为轴线,中间高,两侧低,倾斜凸于渤海的扇形地面。地形地貌形成及分属,除小清河南广饶县属的46万亩土地系山前冲积平原外,其余为黄河水沙形成的尾闾冲积扇面,分为河滩高地、微斜平地、浅平地、海滩地、滩涂地等类概篇第64第一篇概况型。高地、平地占84.5%,海滩地、滩涂地占15.5%。境内有黄河、内河等大小河流24条,再加灌排的干、支、斗、农沟渠构成了防洪、泄洪、排涝、排碱和灌溉等网状水系。
  地质,东营市地质构造属渤海湾复式块断盆地内济阳坳陷的一部份,由中生代、新生代断陷——坳陷形成的,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地台型。华北地台为太古界泰山群结晶基岩上覆有早古生代地层,以海相碳酸盐为主;中奥陶纪之后,华北地台整体上升成陆;二迭纪后期的海西运动,使华北地台继续上升; 中生代断陷坳陷形成陆相碎屑岩及火山岩、夹层煤,沉积厚度为1500米,至新生代早第三纪断陷期,沉积2000-5000米厚的砂岩、泥岩、油页岩及生物灰岩,其中暗色生油岩厚达1000-1500米,聚集了极丰富的有机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渤海盆地经历了多期块断升降运动,使油气运移聚集,形成东营组油气富集地质构造。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淤积而成属粉砂质淤积区,与渤海的基底基本一致,地表沉积厚度500-900米之间,呈现着多次交叠砂粘相隔的层次。
  海域全市有350公里海岸①,1154平方公里滩涂,形成了弧形曲线状, 属泥质平原海岸类型。负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约4800平方公里,海水透明度为32〜55厘米,水温平均14.2°C,盐度30.6%。,淡水注入径流量每年为450亿立方米。海域为半封闭型,大部岸段为不正规半日潮,每日出现的高低潮差为0.2〜2米,最大强流区的流速每小时0.97-1.3浬。
  气候属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2℃,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负22°C,1月份气温最低,7月底8月初气温最高。年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最大降水量950毫米,最小降水量284.6毫米。夏季降水量年平均500毫米以上,尤其集中在6~9月份内,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2月份降水最少,只4〜7毫米。年水面蒸发量为1944.2毫米,4~5月份蒸发量最大,为同期降水量的6~7倍。太阳辐射总量为123.6〜127.6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量平均2750小时,年均日照量① 海岸线系1991年4月出版的“山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査报告集”,海岸线长度为350.34公里,滩涂面积1154.46平方公里(关于海岸线的定义各家所用潮位不同,有的以大潮高潮位时的水陆界线为海岸线;有的以略高于最高潮位时的水陆界线为海岸线;有的以理论最高潮位时的水陆界线为海岸线。本文则以后者做为黄河河口区的海岸线)。第一章自然环境5小时,日照率62%。大气相对湿度年平均66%,东部大于西部。年平均无霜期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始于10月中旬以后,终霜期多在翌年3月中旬以后。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春季主要为西南风、东北风,夏季多西南风、西北风,秋、冬季多出现偏北风,形成寒流。具有冬季干冷,夏季暖湿,春季多风沙、干旱的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3.7米每秒,月平均风速3~5月较大,为4.3~5米每秒。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