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东营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287
颗粒名称:
序
页数:
2
页码:
21-22
内容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流域在历史上曾经长期是神州大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勤劳耕作,并有许多独放异彩、万古长青的发明创造,为推进人类文明作出过值得自豪的贡献;但大河无航,靠海无港,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拉下了时代的步伐!大禹治水开辟了人类战胜洪灾的先河,古圣先贤针对黄河特征,提出过不少治河良策。孙中山说:“黄河出口,应事浚泄,以畅其流,俾能驱淤积以出洋海。以此目的故,当筑长堤,远出深海,如美国密西西比河口然;堤之两岸,须成平行线,以保河幅之划一,而均河流之速度,且防积淤于河底;加以堰闸之功用,此河可供航运,以达甘肃之兰州。”又说:“修理黄河费用,或极浩大,以获利计,亦难动人。顾防止水灾,斯为全国至重大之一事。黄河之水,实中国数千年愁苦之所寄,水决堤溃,数百万生灵,数十万万财货,为之破弃净尽,旷古以来,中国政治家,靡不引为深患者,以故一劳永逸之策,不可不立,用费虽钜,亦何所惜,此全国人民应有之担负也。”中山之论乃治河之本。根治黄河,要在河口,挖通口门,疏浚尾闾,让河水畅流入海,实当务之急。1987年冬汛,河水流量2700立方米每秒,尾闾漫滩,2序造成重灾;经1988年春夏艰苦整治疏浚,当年第七次洪峰流量5600立方米每秒,河水归槽,安流入海,河尾清七断面水位比上年遭灾的2700立方米每秒还下降0.13米。流量倍增,水位有降,这说明,只要下大决心,疏浚河口,整治河道,降低河床,自下而上逐段整治,形成河槽,千年梦想:“滔滔黄河水,载舟万里行",当可变为现实。我们坚信,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定能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多功能的现代花的新经济区,让黄河通往世界,为振兴中华作出应有的历史性贡献!《东营市黄河志》付梓之际,谨录中山治黄论述并附片言以为序!1994年11月
知识出处
《东营市黄河志》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日益引起世人瞩目,《东营黄河志》的诞生,为根治黄河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也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晔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