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198
颗粒名称: 广饶县
分类号: D035.5
页数: 32
页码: 320-351
摘要: 广饶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全镇辖137个行政村,7.9万人口。有基层党总支13个,党支部191个,党员3232名,其中农村党员2617名。2003年, 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45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8亿元,引进外资1.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被授予市级“五好”党委称号,并列入国家重点乡镇。
关键词: 区域管理 广饶县

内容

广饶镇党委工作概况
  广饶镇党委书记燕乃敏
  广饶镇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全镇辖137个行政村,7.9万人口。有基层党总支13个,党支部191个,党员3232名,其中农村党员2617名。2003年, 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45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8亿元,引进外资1.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被授予市级“五好”党委称号,并列入国家重点乡镇。
  一、班子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镇党委、政府一班人狠抓干部自身素质建设,党委书记挂帅,镇长带头,选调一批精干的班子成员,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制度管理,力促全镇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行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好的干部队伍是干好工作的保证。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如何去挖掘。通过干部学习整顿,实行部门负责制,大批工作人员的岗位发生了变化,部分年轻有为的干部成为部门负责人。人员未动,只有职能发生了改变,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部门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在城建、农业税征收等各项工作中,广大干部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强化对党员的发展和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村级干部后继乏人是制约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镇党委要求每年每村确立了2-3名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2003年以来,在全镇32个村新发展党员38名,为部分村支部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加大党员发展工作的考核力度,继续开展评选“双文明村庄”、“星光支部”、“黄金搭档”等活动。明确规定,凡是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大大激发了各支部自觉发展党员的热情,进一步巩固了干部队伍建设,杜绝了村内无支书现象的发生。
  (二)科学的决策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高素质的班子必须具备决策科学、用人准确、协调有力的基本要求。广饶镇基本工作思想的顺利扎实推进和几项重点工作及硬性任务的顺利完成,充分说明了镇党政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境界,思想觉悟,工作标准,工作力度有了根本性转变,也进一步说明镇党委、政府决策英明,措施得力,全体成员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形成工作上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的成绩。
  针对村级干部思想观念差距较大的实际,重点围绕“三力”(合力、活力、能力)强化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实施“能者上,平者让,庸着下”的用人机制,适时调整班子结构,为村级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为解决农村干部后顾之忧,推行了农村党支部书记规范化管理,完善了村“三职”干部退休制。镇党委还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了农村干部“素质工程”,通过举办培训班,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激发他们“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三)责任严明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关键。责任到人,制度严明,既是检查工作的尺度,又是监督工作的指南,更是增加工作自觉性,激发工作积极性最佳的着力点。对全镇排查出的7个相对后进村,从全镇抽调29名精干人员,组成了7个后进村综合整治工作组,每组由一名副书记或副镇长带队,明确目标,责任到人,狠抓落实。从所驻村的班子建设、遗留问题、完善制度三方面入手,按照“强班子,找路子,抓稳定,办实事”的思路走访入户,摸情况、定措施,扎实开展工作。有4个村进行了支部班子调整,选出了群众威信高,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支部班子;各村有重点的开展了财务清理和各种陈欠的收缴及村级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通过对后进村进行集中整治,较好地解决了制约村级发展的突出问题,基本实现了后进村的转化升级。
  二、制度建设
  创新是一个单位与时俱进,不断增强生机和活力的动力和手段。广饶镇立足开拓、创新、提高这一工作指导思想,大胆探索,敢想敢干,多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
  (一)推行“诚信、真情、明理”六字工作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全镇总结推行了“诚信、真情、明理”六字工作法,把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换位思考,为群众办实事列入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自活动开展以来,镇村干部共走访群众4700余户,记《民情调研》400余篇,有针对性写出调研文章196篇,解决宅基地纠纷60余起,妥善处理上访案件30余件。“六字”工作法成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在农村进一步延伸的有效载体。
  (二)深入开展“双活动日”活动。为解决农村出现的村级活动难集中,群众教育难实施,党员作用难发挥的“三难”问题,镇党委、政府决定推行“双活动日”活动。即每月8日为党员和群众组织开展活动,从督查情况看,“双活动日”能够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付诸实施,能够充分发挥干群桥梁作用。
  (三)推行农村会计代理制。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镇党委出台并推行了农村会计代理制,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取消了村会计,严把收入关、管理关和支出关,落实责任,分片包干,确保财务管理万无一失。自实行农村会计代理制以来,全镇没有发生一起因财务问题而引发的上访案件。
  (四)严格按程序办事。村级工作不按程序,工作随意性较大是引发干群关系的主要因素。镇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广饶镇村级工作程序》,进一步明确了土地调整、工程投标、党员发展、村务、财务公开等16项常规性工作程序,按照人手一册,在全镇137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进行发放,并集中学习一天。镇党委、政府加大对各村实施《程序》的监管力度,纳入年终考评,使农村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
  (五)扎实开展“双争双带”活动。为帮助部分村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开展了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双争双带”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被帮扶对象逐步掌握了肉牛饲养、胡萝卜种植等方面的致富技术。目前,全镇已有司家、西十里、东杜、南西、贾辛等12个村的35名党员与35名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象,活动开展正常,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实施机关干部激励竞争机制。开展了“机关管理优胜单位”评比和争创“廿佳标兵”活动,制定出台了明确的责任目标和评比标准,实现了机关干部激励竞争机制,并严格落实工作督查制。对镇党委统一布置的任务、活动,及时地进行督促检查,评比通报。
  三、经济建设
  镇党委始终把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近年来,下大气力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培植骨干企业、建设园区市场,使全镇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突出郊区高效农业的特点,紧扣产业调整主线,高标准搞好规划,大力发展郊区型农业,实现城区村以胡萝卜、蔬菜、速生林、金银花、花卉为主,城郊村以畜牧为主的二环结构。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架设桥梁,为经济作物的销售渠道提供保障。重点建设了驰中万吨出口无公害蔬菜加工项目,规范提升了华和、绿源、盛隆蔬菜加工,增强其出口创汇能力。2003年,全镇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6276万元,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投入生产。其中,投资4500万元的驰中蔬菜深加工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400万元的庆华食品有限公司已投产运营,五福农产品有限公司和绿源食品加工厂加工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2003年加工蔬菜2000吨,出口创汇43万美元,带动全镇新增蔬菜面积1万亩。同时,投资2000万元,抓好“两牛一鸡一羊”养殖小区建设;2003年,全镇新建养殖小区24处,新发展养殖户119户。
  (二)突出了工业主导地位。坚持“抓二带一促三”,不仅把工业作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作为带动农业、第三产业及整个城区经济增长的先导产业,努力构筑以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格局。2003年,全镇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达4.76亿元,同比增长30%;企业上缴税金3863万元,同比增长29%;新上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企业50家,新上投资100万元以上企业42家。
  (三)狠抓了园区市场建设。鼓励骨干企业在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专业性园区,先期建设了投资2.5亿元占地500亩的圣光化工工业园、投资1.5亿元占地300亩的华龙工业园和投资2亿元占地400亩的祥龙工业园。2003年,进一步完善了制糖工业园区,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广饶千乘工业园区,全面配套完善园区的水、电、路、讯等“七通一平”,为企业入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已有96家企业入园建设,50家建成投产。
  四、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镇党委认真贯彻上级精神,立足自身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实现了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协调发展,开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镇党委连续5年被评为“县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
  (一)以创建“文明诚信一条街”为突破口,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将全镇137个村,按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划分为一、二、三类精神文明创建村。今年在全镇22个一类村中,投资16万元建设了7处一类“文明诚信一条街”和22处二类“文明诚信一条街”。从美化环境卫生入手,配套跟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把“文明诚信一条街”建成文明卫生示范街、法律政策宣传街、诚信道德教育街、科技文化传播街、农民健身娱乐街。这一创建活动,带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棊许村专门设计了“二十四孝”图,在“文明诚信一条街”上进行集中悬挂。司家村针对村内文艺爱好者较多的情况,在村委大院内开设了“文艺活动略影”展,并将毛泽东诗词和革命历史上重大事件制成版面,进而丰富了“文明诚信一条街”的内容。
  (二)以“爱家乡,讲奉献”月活动为主线,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自1998年以来,广饶镇坚持每年都结合实际,拟定主题,开展一年一度的 “爱家乡,讲奉献”月活动。围绕农村环境治理,突出搞好农村形象建设。近年来,共先后绿化主要街道33条,1.2万米,新硬化主要街道17条,5000米,清理“三堆”6万余方,清理旧宅基地近千处,全镇137个村的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净化、绿化、美化。在今年的“爱家乡,讲奉献”月活动中,主要突出了三项活动。一是实施了“三路一网一村”生态绿化工程。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村村绿化一条街”活动。二是开展了“三月爱心行动”活动。活动期间,全镇各界共捐款100万元,全部用于校舍改造、建设卫生服务中心、扩建敬老院、道路建设四大为民工程的建设,受到全镇上下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广泛赞誉。三是为了使教育月活动更好地服务于中心工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业产业化宣传活动。2003年全镇畜牧、特效农作物种植、养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镇粮经比达到4.5:5.5。
  (三)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总抓手,搞活精神文明建设。每年春节期间,几乎村村都组织秧歌、高跷等文艺节目,在全镇范围内巡回交流演出,丰富了广大村民的节日生活。为进一步激励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2003年,镇党委、政府继续加大了对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力度,先后投资20多万元,改善了40多个村文化大院的基础设施。有33个村投资近10万元购置了锣鼓、演出服装、象棋等文体活动器材。同时, 责成专人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 目前,已在全镇巡回放映群众喜爱的电影及故事片200余场次。
  五、党风廉政建设
  广饶镇党委在党风廉政工作中,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纪检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在反腐倡廉、党员教育、查办案件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党风廉政工作措施到位。广饶镇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把党风廉政工作放在了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配备了微机、安装了举报电话,安排有多年纪律检查工作经验的同志专门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每年年初,镇党委与镇直各部门、各农工商公司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镇政府每年还拨款5万元,做为纪律检查工作专项活动资金,全方位支持纪检工作。
  (二)与时俱进,开展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广饶镇在全镇纪检干部中开展了“争做创新型纪检机关,争当新型纪检干部”活动,集中学习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规定及法律法规,汇报本人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提高活动效果,在全体机关干部中开展争当 “廉洁公仆”活动。广饶镇为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在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三廉教育”活动,即:“廉内助”教育,“廉助手”教育,“廉管家”教育。通过从领导干部家庭、身边工作人员、本部门财会人员三方面进行监督,防止了领导干部违规违纪案件的发生。
  (三)实行“五个统一”,落实“五项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广饶镇为争创廉洁机关,把机关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实行了统一派车、统一维修、统一加油、统一派餐、统一采购,大大节约了经费开支,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廉洁勤政的公仆形象。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广饶镇率先在全县推行了农村会计代理制,同时,实行财务、政务公开制度,定时定点办公制度、双活动日制度,监督制约制度,民主集中制。同时,广饶镇还开展了读报思廉活动、三思教育活动、述职述廉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前不久,广饶镇还聘请县检察院、司法局的领导,举行了党风廉政建设事迹报告会,剖析典型案例,对全体机关干部、农村干部进行教育。
  六、社会事业建设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每年都确定几件为民办的重点实事,真正体现为民办事的宗旨。一是大力实施“吃住行”工程,解决了农村远距离中小学生“吃住难”的问题。投资280万元,在颜徐中学建设了占地3087.64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一处;投资151万元,在花园初中建设了占地1304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200平方米的餐厅各一处,解决了农村远距离中小学生“吃住难”的问题。二是加大学校改造和合并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投资120万元,对梧村、张官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对朱家、阜城店小学进行了合并,实现了学校布局调整和配套设施一部到位。三是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投资35万元,新建后安王等全科医疗站7处;投资12万元,对杨庙等6处全科医疗站进行了改造,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大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6.8%。同时,对卫生院院内计划免疫等站室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提高了服务水平。四是加强敬老院建设。提高完善基础设施,为更多孤寡老人入院创造条件。投资50万元,对镇敬老院进行了扩建,使全镇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老人基本实现了入院养老。五是积极进行道路设施建设,为居民生产生活提供方便。2003年,全镇共维修乡间道路100余公里,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极大地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六是大力实施“爱心捐助”活动,加强了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2003年,镇党委开展了“三月爱心行动”活动,采取上级支持,部门协作,干群捐助等方式筹集农村扶贫教育基金,建立“扶贫教育基金会”,重点投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其完成学业,目前,已收到各方捐款120余万元,共建设各类公共基础设施20余处,帮助50余名贫困学生重返校园。
  附:广饶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燕乃敏
  副书记:高玉华陈媛张允胜
  李迎雪(挂职)王斌(挂职)
  委员:侯国成周海燕刘同刚
  李光辉
  大王镇党委工作概况
  大王镇党委书记燕振诚
  大王镇辖97个行政村,面积122平方公里,8.7万人口。镇党委下设6个企业党委,21个党总支,204个党支部,3868名党员,有基层站所28个,干部职工379人,其中农村党总支9个,党支部95个,党员2450名。大王镇党委努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创建措施,狠抓工作实效,通过“三级联创”工作的扎实开展,形成了联动共创的良好局面,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105亿元,上缴税金3.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20元。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集体”和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3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一、强化核心,党委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镇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对照“五个好”的创建标准,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加强党委自身建设提到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勤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纵观形势,把握大局,不断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保证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针对大王镇人多、地少、经济总量大、发展快的实际,党政班子成员认真开展了学习活动:一是注重自身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达到了顾大局、识大体、讲政治、讲奉献的要求;二是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了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三是注重向先进地区、先进经验学习,开阔视野,增强了服务发展的能力。
  (二)明确方向,确立了适应镇情的发展路子。在工作的实践中,镇党委紧紧围绕企业国际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步伐,使企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速度明显加快,并结合大王镇实际,制定了“瞄准一个目标、走好两化之路、创建发展环境、打造文化强镇”的工作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优良的发展氛围。
  (三)完善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镇委按照工作需要,合理设置了五办(党政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督查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镇区办公室),四委(工委、农委、建委、财政委),八个农工商联合公司,实行了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周六承包人例会制,每月6日机关升旗例会制,各单位每天的班前会制等各种制度,使每名同志都能明确每天干什么、怎么干,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严格标准,在干就干好上下功夫。“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是大王镇多年来形成的工作作风,是工作中始终把握的标准。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础上,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力求使每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同时,镇党委还不断加强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用党委的集体言行,在全镇倡树一种想发展、谋发展、为发展,干实活、走正道的干事创业的正气。
  二、筑牢基础,村级组织建设再上新水平“三化”、“三集中”是大王镇整体工作的中心,怎样围绕这一工作中心,开展农村“五个好”党支部的争创活动,是镇党委整个组织建设的重心。在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成果的基础上,选准切入点,在农村基层组织广泛展开“三级联创”活动。目前,全镇已有55个村达到“五个好”的标准,全镇村级创建活动风风火火。
  (一)以党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大王镇农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十分突出,这不仅影响着党支部班子选人用人的范围,更加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活力、创造力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工作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取了三种措施:一是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43名,为党员的发展储备了人才。二是把全镇3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注意向生产一线、向农村、向妇女干部倾斜。全部解决了3年以上没有发展党员村的问题。三是注重党员教育和后备干部的培养, 深化了向李建华同志学习活动的开展,建立了260人的后备干部队伍,增强了党员队伍的活力。
  (二)以班子建设为切入点,着力配齐、配强支部班子。农村党支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党支部书记更是这个战斗堡垒的中坚力量。为此,镇党委在班子建设上采取了“三个及时”,即:一是与上级精神和行动不一致的及时调整;二是与群众发生矛盾时及时调整;三是班子队伍不团结的及时调整。2003年,全镇先后调整充实10个党支部班子,全镇95个农村党支部全部达到了配齐、配强支部书记和支部成员的要求。
  (三)以为民办事为切入点,突出强化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需求先于一切、群众困难急于一切是农村各级党组织的行动准则。在实际工作中,从为民办实事、好事入手,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是筹资300万元建设了实验中学、中心初中两栋学生宿舍楼和实验中学、三小两处学生食堂,解决了部分学生的食宿问题;二是筹资560万元, 改造村级公路17条,全长1.85万米,硬化路面14万平方米,极大的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是依托现代农民服务中心,为群众解决、化解遗留问题177件,走访贫困户231件,落实核查资金46200元,发放优抚金127万元;四是各村围绕畜牧业发展相继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发展畜牧业,目前,全镇奶牛小区已发展到28个,存栏量3221头,肉牛小区16个,存栏量3125头,肉羊小区10个,存栏量达14311只,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民心。
  (四)以加快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问题,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就必须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的新路。一是积极实施大项目、大投入的拉动战略,2003年以来全镇共实施重点项目26个,投资30亿元,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使农民收入增加的稳定性得到了加强;二是发挥凯银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突出畜牧业、林业、蔬菜、花卉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链,拉动农民收入的增长;三是抓住发展大棚的有利时机,搞好服务协调,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新增蔬菜种植面积1000个,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三、转变职能,各级站所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各级站所在创建活动中加强了规范化管理,普遍实行并落实了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等工作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严肃服务纪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依法行事、照章办事的水平,广大群众对镇直部门和各站所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一)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大力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
  整体素质,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规范服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热情,塑造了部门、行业的良好形象。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牢固树立机关就是服务的思想,文明服务,诚信待人,积极克服工作中存在的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好、工作效率不高的现象, 努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规范化站所。
  (二)严格创新标准,讲究工作实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认真分析,查找差距,针对薄弱环节定措施、抓落实。将创建活动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工作不断上水平。活动开展以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将工作标准制定的高而有度、细化具体,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扩大政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和程度,凡是能够公开的都进行必要公开,努力形成程序规范、服务优质、监督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照章办事的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大王镇党委将继续按照省、市、县的要求,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按照创建“五个好”党委的要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力争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水平,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附:大王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李培义(2004年7月离职)
  燕振诚(2004年7月任职)
  副书记:王国文王英明吕新军
  赵力(挂职)
  委员:顾洪义马曰会田义山林凡民稻庄镇党委工作概况
  稻庄镇党委书记黄国庆
  稻庄镇位于广饶县东部,全镇总面积43.9平方公里,4.2万亩耕地,3.2万口人,辖51个行政村。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5亿元,社会总产值55亿元,企业总产值52.3亿元,利税4.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800万元,出口创汇6068万美元,招商引资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
  一、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又上新台阶稻庄镇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地扎实有效。
  (一)加强党委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务求真实。推行干部一线工作法,大力倡导“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的精神,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在机关,推行每月5日集体学习、每周一晚例会学习和每周六下午各承包口组织学习制度,不断提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落实了党政班子成员蹲点驻村和干部包村、包企业制度,使广大干部工作在一线,奉献在基层。同时,在全镇积极开展向谷文昌、郑培民、王友成等先模人物和事迹的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按照“分类管理、帮促结合、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对全镇51个村进行了分类排队,确定了一、二、三类村, 进一步加强了先进村培养和后进村整顿工作,树立西水、闫口、淄河店、灰堆等几个先进村党支部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贾刘、徐楼、东朱营三个后进村派驻党建工作组,重点整顿,帮扶。健全村级工作机制,推行村级事务程序化管理,使村级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发展轨道。按照“三培养”原则,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以强化村级组织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坚持党员活动日制度,发挥良种草莓葡萄繁育推广中心、西水集团培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培训。积极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强对村级管理员的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
  (三)加强基层站所建设。一是加强基层满意站所创建的力度。各站所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服务准则开展创建活动,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方便群众,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稻庄镇供电所实行了“彩虹工程”,成立了流动服务队;兽医站成立了家畜良种改良站和肉鸡合作社;镇卫生院利用四、九集市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广饶四中学生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地税分局开展“四优一文明”活动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激发依法行政、规范服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热情,努力塑造行业的良好形象。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承诺制,扩大政务公开内容、范围和程度,凡是能够公开的、应当公开的事项达到100%公开。
  (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镇党委建立了业余党校,做到了时间、人员、内容、师资、经费、场所“六落实”。全镇51个农村党支部都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播放室,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教育网络。镇直机关每周一晚上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党政班子成员到会授课。各村利用党员活动室和远程教育设备,定期组织党员进行学习(主要是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党在每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科技金融知识等)。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活动。
  二、积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稻庄镇党委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的,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棚草莓、葡萄、反季节芹菜、花卉等特色农业已成规模,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以上。走“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之路,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以大海集团、西水集团、华鹫集团为龙头,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了印染纺织、橡胶、精细化工、印刷等八大主导产业。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81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360户。投资20亿元,先后建成投产了西水集团全钢子午胎、钢丝帘线、华骜集团低温脱酚棉蛋白、大海集团锦纶6轮胎帘子布、高档喷气织机服装面料等一批高科技项目,进一步壮大了全镇工业经济实力。
  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镇党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三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在机关,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点抓好作风转变和“政府提速”,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借“三级联创”东风,大力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制定并落实各项便民服务措施,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在农村,继续响应“文明诚信”活动和“法德结合,治镇理家”活动,深入开展“文明诚信一条街”建设活动,积极开展“文明信用村”和“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全镇共评出“文明信用村”32个,“文明信用户”6000余户。在企业,开展创建“文明信用企业”活动,各企业以文明诚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线,抓管理、抓质量、创品牌、树形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全镇“文明信用企业”达到12家。2003年3月,稻庄镇被评为东营市“文明信用乡镇”,西水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称号。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改善了全镇人民的精神风貌,形成了争做文明人,争办文明事的新风尚。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制定了《稻庄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并着手组织实施,城镇面貌逐步实现了“工业园区化”、“住宅小区化”和“农村城市化”。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深入推行“干部一线工作法”,全面推进了“政府提速”。计划生育方面,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和管理,狠抓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调整充实村级计生队伍,通过公开选聘,调整了皂李、广小张、徐湾三个村的计生主任和12个村的16名育龄妇女小组长。充分利用镇、村人口学校和电教设备,狠抓计生宣传教育,对育龄群众分期分类进行滚动式培训和面对面指导,全面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大力开展生殖技术服务,在对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方面实现五个转变。做好出生错漏报清理清查工作及育龄妇女信息核对工作,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作用,促进计生工作上水平。加强对 “一法三规”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的宣传力度。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9.1%,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98%,群众满意率在98%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一是处“法”工作常抓不懈。成立610办公室,对“法轮功”练习人员进行摸排和监控,对发现的非法宣传标语及光盘、宣传手册给予清除和销毁,制定工作激励奖惩办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同法轮功的斗争。二是对烟花爆竹非法生产进行清理清查。共出动宣传车260余台次,张贴宣传标语400余幅,签订责任状4000余份,开展清理清查活动11次,没收成品、半成品万余响,氯酸钾等药物500多公斤,引芯8袋,生产工具一大宗,拘留非法生产、贩卖烟花爆竹人员15人次,严厉打击了非法生产分子的嚣张气焰。三是全力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和信访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开展了“治安防范年”和“零案件社区、村庄、单位”活动,接处警276起,确保了政治稳定。文教卫生方面,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各类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升学率达到95%。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投资6.5万元建立了合作医疗结算中心及网络管理系统,新建、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8处,新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产科各1处。加大对外宣传,及时更新“稻庄镇人民政府”网站内容,切实抓好各新闻媒体的报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外宣网络,快捷高效地反映了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
  附:稻庄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黄国庆
  副书记:燕东军宋继明(兼职)牛荣德
  王峰(挂职)李奎明常光兴(挂职)李忠亮委员:刘际修张尧夫任长山韩宏方
  李鹊镇党委工作概况
  李鹊镇党委书记李俊海
  2003年,李鹊镇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一、统筹兼顾,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年初,镇党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效益农业富民、现代工业强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向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设了万亩优质粮生产基地,发展“两牛一羊一鸡”基地136处,奶牛存栏达到600头,肉牛出栏2000头,肉鸡出栏85万只,完成造林面积31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9元,比去年增长4.6%。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12万元,新上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8处,其中投资300-500万元的4处,投资500万元以上的4处。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3%;第三产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得到加强。以落实计生责任制为抓手,以提高计生干部队伍素质为突破口,突出计生“一法三规”宣传和育龄妇女季度健康查体两个重点,加大执法力度,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人口计划生育率达97.3%,晚婚率达61.3%,晩育率达98.7%。做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投资60万元建设了镇敬老院公寓楼,对两处敬老院进行了合并,对144名“五保”老人进行了集中供养,对全镇26户、36名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使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克服财政困难,全面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筹资240万元实施了远距离学生吃住行工程,建设了镇一中、二中学生宿舍楼和餐厅,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加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镇财政拿出专项资金20万元进行补贴,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此外,人武、团委、妇联、土地管理、广播电视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大发展。
  二、创新载体,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深入年初,镇党委制定了《关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安排意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文明诚信活动扎实有效,围绕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了四项活动:1、以党政机关为重点抓文明诚信,促进了部门及机关作风的转变。杜绝了党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2、以工商企业为重点,开展了创“文明信用企业”评选活动;3、以中、小学校为重点,着力加强中、小学生“文明守法爱国”的品德教育,有力地增强了学生的文明意识、诚信意识和爱国守法意识;4、以农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增强了干部群众“明礼诚信”的思想意识。深入开展“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围绕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官德、商德、民德”建设,大力开展科技、法律、文化、政策、道德、卫生“六进家”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和经济活动合同化、家庭事务档案化管理。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以“五美”(村容村貌美、庭院美、居室美、仪表美、心灵美)、“五化”(美化、绿化、净化、科学化、经济化)为标准,以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的,深入扎实地开展了“文明进农家”活动。全镇共评选出“文明进农家”示范村9个,其中市级2个,县级7个;“文明进农家”示范户15户,其中市级3个,县级12个。扎实开展文明诚信一条街建设活动,全镇19个村先期建设了 “文明诚信一条街”,占总数的25%以上。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投资4万余元配套建设了镇影剧院、镇驻地文化活动广场,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镇57个村,全部建设了文化大院。40%以上的村成立了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队伍或组织,车家村、十里村、东水村、赵寺村等村组织的农民业余剧团,张郭二村、前里村、西里村等组织的“夕阳红秧歌队”,黄西村、黄东村、西水村、前大村组织的农民篮球队,年活动200场次,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
  三、加快“平安李鹊”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以“平安李鹊”建设为主线,健全维护稳定的责任体系。落实班子成员维护稳定“一岗双责”责任制,与各管区、村和镇直各部门、单位签订了维护稳定责任状,责任落实横到边、纵到底、不留缝隙。坚持防范为主,以镇民情服务中心为龙头,筑牢了镇、管区、村维护农村稳定的“三道防线”。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每半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共组织集中排查20余次,处理不安定因素及上访苗头165件(次),受理民间纠纷35起,处结率达95%以上。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依法裁决民事纠纷案件12起,治安拘留9人。完善了安全生产奖惩措施,确定各村及镇直各部门、各单位正职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安全员为具体责任人。把安全生产列入了各单位任期目标和年度责任目标,健全完善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始终不放松对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的取缔工作,先后组织集中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活动专项检查8次,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20余次,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及时督促整改。
  四、突出工作重点,党的建设全面推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镇党委确定了以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党的建设的工作思路。一是班子自身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着力建设严谨型、干事型、学习型、创新型班子。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设,修订完善了《党委民主议事规则》、党委会议制度、廉政建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实行领导干部包村、联系骨干企业制度,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一个相对后进村、联系1-2个骨干企业,主要领导带头深入群众、企业调查研究,摸透实情,研究市场,帮助群众、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开展领导干部限时读书活动,提高了班子驾驭市场的能力,并先后两次组织班子成员到江、浙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二是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突出理论武装和技能培训。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思想,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行党员活动日制度。“七一”期间,在全镇1500名党员中开展了以“重温入党誓词,再塑党员形象”为主题的集中教育活动。实施了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工程。加大投入,重视载体建设,投资2万元建设党员干部电教广场,在赵庄、安里两村建立两处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基地,村村建设了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筛选确定北水、北赵、董家3个典型村和285户农村党员干部科技致富示范户,带动全镇60%以上的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并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三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夯实了村级组织基础。制定了“三级联创”活动创建规划及措施,将基层组织建设年度目标制度化、责任化。创新工作机制,总结实行了党建指导员制度,实现了党委工作中心下移的目标。坚持抓先促后,认真做好后进村转化工作。典型村培养效果明显。东辛、十里、张庄、李西等15个先进典型村的经济建设、制度建设、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走在了全镇的前列,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其中东辛、皮里、李东、李西、张庄等村被县委授予“创五好先进党支部”。对作用发挥不够积极的南赵、小郭家和郝家村党支部进行了改选,对西大、安里、前大、太一、安里、张二支部进行了调整充实。先后调整农村党支部9个,共调整支部成员37名,村级班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强,前里、后东、后西及西里4个村联合启动了集贸市场,活跃了农村经济;十里、赵庄等村硬化了村内主要街道,促进了小康文明村建设。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深入。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总抓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对各部门、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和两个《条例》宣传月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镇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填写了《廉洁自律承诺书》和制定了践诺措施,实行了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决杜绝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重点抓好了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创建规范化站所、治理教育和卫生系统乱收费等工作。狠抓违纪违法案件查办,2003年,共接到群众信访3件,全部及时进行了处结,并查办各类案件5起,对5名党员干部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附:李鹊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李俊海
  副书记:任炳松逯胜福李守鹏赵新令委员:牛保同顾晓明雒晋梅刘平
  西刘桥乡党委工作概况
  西刘桥乡党委书记李英慧
  西刘桥乡位于广饶县城东北15公里,面积60.7平方公里,耕地4.4万亩,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29118人。共有党员1090人,基层党组织51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47个。乡境内青垦路、东青高速公路贯穿南北,广码路、石大路横贯东西,全乡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3公里。1—6月份,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亿元,同比增长18%;乡镇企业总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23.6%;工农业总产值5.9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工业总产值4.94亿元,同比增长24.9%,农业总产值9450万元, 同比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财政收入138.87万元。
  农业经济稳步提高。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投资180万元完成万亩荒碱地土方工程的基础上,新修及配套桥涵闸179座,今春全面实施万亩荒碱地开发方内的林网建设,共计植树15万株。对南塔、西燕、李官等3处大型扬水站进行维修,实施2000亩中低产田改造,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制定优惠政策,严格兑现奖惩,连续两年兑现各类奖励资金50余万元,确保了桑蚕、冬枣、大蒜等特色产业不断巩固,尤其在发展桑蚕产业方面,积极指导推行“鸡蚕套养”新模式,种养效益成倍增长。同时,充分利用上级政策,并依托凯银、华誉等龙头企业,组织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借势发展,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培植典型引路”,突出发展“两牛一羊一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截止目前,全乡新增畜牧养殖小区5处,奶牛存栏达到620头,肉牛出栏2280头,肉羊岀栏3654只,肉鸡岀栏43万只,桑园1500亩,冬枣密植园2000亩,大蒜6000亩。
  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启动内力、广借外力,着力培植骨干工业企业,全乡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乡骨干企业华鹏公司、华瑞公司努力积极应对全国性银根紧缩的不利形势,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做活融资文章,刹车片、转移印花原纸、纸浆模塑包装材料等项目实现正常运营,集汽车摩擦材料、特种纸于一体的工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已生产刹车片41.6万套,实现产值1387万元,利税300万元。华义工贸有限公司、信德化工有限公司、华东气门嘴厂等企业经营效益显著提高。1—6月份实现产值4026万元,利税483万元。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上半年实现产值6.3亿,利税4975万元。同时,广借外力,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加速推进全乡经济发展。牢固树立“乡外便是外”的招商理念,着力改善招商引资软环境,狠抓村级招商、路域招商和以商引商,为乡镇企业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1—6月份,开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2个,合同项目1个,引进外资1911万元。
  精神文明全面进步。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通过“小康文明村”创建、“平安西刘桥” 建设、围村林绿化以及“爱家乡、谋发展、共建文
  明家园”和“摸实情、促发展”调研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以完善农村文化大院和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接收工程为重点的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中小学远距离学生“食宿工程”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建成教育信息平台,成功实现了乡域教育信息与市、县网络的对接,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推行以新型合作医疗和敬老院内部设施配套为核心的农民健康体系建设,农村就医状况、人居环境和吃住条件进一步改善;计划生育政策和服务措施进一步加强,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计划生育观念深入人心;全面完成2000户有线电视的入户工作,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大力实施“沼气示范村”建设,实行“一池三改”,能源建设和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
  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越。投资20多万元新打吃水井1眼,进一步改善了城区供水条件;在完成首集市场建设和城区商贸中心一期商品房开发的基础上,着手实施二期商品房开发。同时,积极改造建设农村道路,完善交通网络,投资180万元硬化街道9.8公里。高扬“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主旋律,由政府推动的“文明信用乡镇”创建进一步深化,集政府、站所、企业、村居、个人“五位一体”的农村文明信用体系初步建成,讲诚信、靠诚信经营和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全乡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全乡“文明信用企业”达到3家,“文明信用村”25个,“文明信用户”4960户。
  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更加巩固。始终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来抓,非常注重积累基层先进经验,突岀创新,在全市首创的“村级事务程序化管理”和农村“党员活动日”活动全面推行,村级事务办理公开、公正、透明,走上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上述创新不仅得到县、市领导的肯定,而且在全县乃至全市进行推广。2003年,以“三级联创”活动为契机,创新性地开展了“横比纵联”活动,探索走出了乡镇站所、村横向竞比,纵向结对,整体推进的“三级联创”新路子,丰富了“三级联创”的形式和内容, 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围绕“平安西刘桥”建设,狠抓社会稳定工作。一是加大苗头性问题的排查力度,确保各种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患于未然。二是加大对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矛盾纠纷调处率达到100%。加大了对信访工作的落实力度,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有关规定》,调动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力量,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三是加大对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的打击力度,对清查出的案件从严从快进行依法处理,杜绝了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现象的发展,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四是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对查出的问题全部进行彻底整改。通过强化上述措施,进一步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附:西刘桥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李英慧副书记:古金钊张兆明委员:王嗣传
  卜祥林刘英斌
  刘连杰(挂职)毛怀福王相花
  大码头乡党委工作概况
  大码头乡党委书记武士林
  大码头乡辖21个行政村,3.5万人。全乡共有党总支部6个,党支部48个,1084名党员。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27个,农村党支部21个,农民党员834名。2003年,大码头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乡人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44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地方财政收入3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76元,增加364元。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产业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立足码头实际,大力发展棉花、食用菌、水产、畜牧四大产业。植棉面积达到7万亩,发展万亩大方1个,5000亩大方5个,实现了区域化种植。中国棉花研究所在6个村建立了1万亩棉花良种繁育推广基地。棉花总产6996吨。棉花加工企业发展到40家,年加工能力200万担,成为鲁北地区最大的棉花生产与加工基地,产业产值全年实现11.6亿元。成立了大码头棉花协会,加强了对棉花产业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了东北坞村千头肉牛、东燕村千只肉羊、高港村年出栏30万只的肉鸡等三处养殖基地,带动各类养殖大户210户。高标准建设了食用菌生产基地,依托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了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发展食用菌大棚2600个,食用菌产量1800万公斤,荣获“山东省食用菌十大生产基地乡(镇)”称号。发展大功率远海捕捞渔船5对,渔业总产值7538万元。手套加工、苇席编织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民营经济迈出新的步伐,运行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积极解放思想谋新路,跨跃发展出实招。突出园区建设,完善设施,提高功能。规划建设了乡政府驻地、码一至央一、码前、南堤四个经济园区,实施了园区供电、供水、通讯、交通等设施配套工程。坚持以项目建设带动园区发展,引导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向园区集中。目前已落户园区的私营企业49家,个体工商户600户。扶优扶强,培植骨干力量。发挥天华、恒达、华能等骨干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竞争实体。天华实业集团成立了驻东营、枣庄办事处,企业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恒达、华能等骨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工业经济快速膨胀。私营企业发展到66家,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561户,分别比上年增加16家和202户。乡镇企业总产值7.5亿元,实现利税5240万元,分别增长17%和2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产值5.9亿元,实现利税4628万元,分别增长31%和32%。
  二、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本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实施了广码路拓宽工程,新建和改建乡村道路14公里。建设了教师宿舍楼、机关干部宿舍楼、中心卫生院病房楼、派出所办公楼。开发建设商品楼,启动了城区商业街。实施了远距离学生吃住工程,建设了中心初中学生公寓楼、中心初中信息楼、中心幼儿园教学楼、中小学生餐厅。实施了3000亩土地开发整理、4500亩省级国土重点整理、2万亩荒碱地开发工程,实现了沟渠路林桥涵闸配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实施了东燕扬水站增容工程,建设了反修沟北首蓄水闸,疏挖主干沟渠8公里,解决了部分村的农业供排水难问题。新建了4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扩建了敬老院,建设房屋50间,打深水井1眼。聘请山东省建筑工程学院的专家重新编制了小城镇总体规划方案,建立了乡级土地储备制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实施了乡驻地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目前黄河三角洲棉花物流基地建设、小清河调水、12个村30公里柏油路改造、首集市场等工程正在实施。
  三、大力加强乡党委龙头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乡党委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制定完善了乡党政班子成员驻村蹲点制度,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周至少两天时间到所包村开展工作。探索出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村级“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路子。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实施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实行岗位化动态管理,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竞争意识和有为意识。按照“先进班子促一把,中间班子推一把,后进班子拉一把”的思路,分类指导村级班子建设。采取党员电化教育、办班培训、专家授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突出抓好农村实用技术、法律法规、农村工作方法等的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受训人员3000多人次,增强了他们新形势下干事创业的本领。不断推进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乡党委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创新推行了党员示范带头法、重大事项“三公”法、干群双向约束法、难题综合治理法“四法”工作制,实行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设置了村务监督岗、经济发展岗、矛盾调解岗、社会治安岗、税费稽查岗、议案收集岗6个岗位,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子。在部分村落实了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落实了村级规范化工作程序,夯实了农村工作基础。从转变干部队伍作风出发,建立健全了办实事制度、经常调研制度、“民情日记”制度、联系贫困户制度、定期座谈制度等五项工作制度,进一步疏通了干部与群众联系的渠道,有效密切了党群关系。
  四、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乡党委政府与21个行政村、26个乡直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年终严格兑现奖惩。建立健全了责任制,形成了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有效工作机制,在全乡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监督网络。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建立了一个廉洁勤政高效的政府机关。充分发挥纪检监察职能,协调县纪委重点查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案件,突出查办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共查处违法违纪党员干部11人。强化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堵塞腐败漏洞。建立健全了干部廉政档案、廉政鉴定、任前公示和廉政谈话等制度,规范了“用人权” 。督促乡直站所服务承诺制度的落实。严格规范乡财政、村财务管理,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等政策,全面落实了农村会计代理、财务“三审四会签”、村务公开等制度,形成了村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机制,有效地规范了村级事务财务监督管理。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围绕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党政机关干部中开展了 “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 “三实”活动,争创“群众满意公务员”,充分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变了工作作风, 积极深入农村第一线,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 积极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乡直单位推行了“文明诚信服务承诺”活动。各部门、单位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经济服务。在农村开展了“法德结合、文明理家”活动。加强村干部“官德”教育、经商人员“商德”教育和全体公民“民德”教育,紧密结合“文明诚信”活动,争创“文明信用户”、“文明信用村”,推动文明诚信活动向纵深发展。在企业中开展了争创“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活动。把社会稳定工作与经济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促进,协调推进。成立了现代农民服务中心,把调解服务寓于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和各类矛盾纠纷的处理中,强化信访化解、经济合同管理、法制宣传教育职能,注重加强了领导责任制、预防排查制、上访户定期走访制的落实,实现了“情况早知道、工作早介入、问题早解决”,为做好稳定工作争得了主动,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举办了“迎国庆、爱家乡”大码头首届农民艺术节,深入开展了“热爱码头,建设文明家园”、“创建文明乡镇,共建美好家园”、“平安码头”创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和“百千万”等活动,活动以教育干部群众为主题,加快发展为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健康向上、人心思进、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2003年,为群众办实事600多件,解决问题256个,化解矛盾纠纷78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深入推行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度,巩固提高合作医疗成果,实施了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5.1%。完善了“校校通工程”,有效提高了教学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了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校域网络工程,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高杨初中合并到中心初中,屋子小学、常徐联小合并到鲁能央上希望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全面完成,远距离中小学生食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建立“计卫联手、育医结合”的计生服务体系,提高了对育龄群众的服务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4.9%。。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新闻宣传取得新突破,在全市名列前茅。集中实施了城区电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改善了电网结构,提高用电效益。深化油地结合,大力支持油田开发建设,深入开展油地共建、工农共建活动,进一步密切了油地关系。
  附:大码头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王建东(2004年9月离职)
  武士林(2004年10月任职)
  副书记:李相江西永正刘保华
  委员:孟庆丰刘玉洁曲应洲高天真
  石村镇党委工作概况
  石村镇党委书记许忠志
  2003年,石村镇党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蓬勃发展,被县委表彰为“五个好”乡镇党委。
  一、强龙头,大力加强党委自身建设
  该镇党委坚持“抓班子,带队伍”的工作思路,以领导班子建设为抓手,抓学习、抓纪律、抓团结、抓廉政,加强对镇党委自身建设,促进党委工作整体水平提高。一是强化教育,提高班子整体素质。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宣讲,开展“读报思廉”、“树组工干部形象”等一系列活动,重点抓了党政班子成员及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等教育,进一步强化了班子成员的大局意识,增强了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了服务水平。二是严格制度,规范管理。在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民主集中制、民主评议制、目标责任制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石村镇机关管理八项制度》、《石村镇机关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意见》。在工作和生活中既抓又带,以身作则,对分管部门的人员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确保了机关干部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同时,为切实加强对党委的有效监督,组织市、县、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镇、村干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记入干部个人档案,并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三是开展驻村帮扶活动,转变机关作风。镇党政联席会议决定,每一名党政班子成员实行包村调研制度,帮助村里建班子,理路子,促发展,保稳定。规定全年每名班子成员驻村时间不少于35天,并且写出有分析、有结果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提供重要参考资料,确保镇党委、政府有的放矢开展工作。
  二、固根基,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03年,镇党委以“三级联创”为契机,积极实施“固垒”工程,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步伐。一是抓重点,配强村班子。镇党委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切实抓了以党支部为中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本着“好中选优,优中拔尖”的原则,成熟一个,选举一个,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解决了村里有人办事的问题。二是抓关键,强化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多种教育载体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党建知识、农村工作知识及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同时,结合“百千万”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科技致富能力,起到了较好地辐射带动作用。2003年,共举办培训班20期,培训党员干部2612人。三是抓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重点抓了定时定点集中办公、村务公开、干部走访、轮流值班等制度的落实。镇党委结合实际,制定了《石村镇村级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对农业税收缴、基层组织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遗留问题处理等指标进行了量化考核。严格考核奖惩,对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努力,打不开工作局面的,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整改,无明显转变的调整其职位。四是抓后进村转化,促进村级工作整体水平提高。在后进村整治方面,重点采取“好办法”帮、“软办法”疏、“硬办法”调等综合措施,着力解决村班子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的问题。通过整治,在全镇形成了先进上水平,中间赶先进,后进促转化的良好格局。
  三、树典型,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抓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以县、镇委党校、党员活动室、村文化大院等为培训载体,采取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播放电教录像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突出抓了党员政策理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农村实用技术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农村党员培训班5期,培训党员1800人次;举办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231人次;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2次,参加人员160人次。通过组织培训和参观学习,全镇80%以上的农村党员熟练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二是抓党员发展,增强党组织战斗力。认真执行 “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本着“好中选优,优中拔尖,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落实“两推一公示”制度,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三是抓管理,提高党组织运行质量。对党员实行了量化管理。按照新《党章》中对党员的党性要求进行分解量化,对农村党员进行评议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档案。制定了《石村镇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施意见》,为全镇无职党员设立了村务监督岗、经济发展岗、社会治安维护岗、履行义务监督岗、文明新风倡树岗、民情收集岗等6个岗位。四是抓活动,激发党员内在活力。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入党为什么、在党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的大讨论,提高了党性觉悟,增强了发展意识。结合落实农村“党员活动日”制度和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在全镇党员中开展了“星级党员”评选、农村党员科技培训“一二一”工程、农村党员致富帮扶、“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活动开展中,评选出“星级党员”210名。
  四、抓经济,促农民增收
  重点加强对致富党员的培植,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通过广大党员的带动, 在全镇推行了日本香葱、胡萝卜、越冬甘蓝等特色订单蔬菜,使蔬菜生产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稳步发展大蒜、大棚菜、大田菜、花卉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32000亩。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全镇培植年出栏肉鸡2万只的养殖大户10户,培植年出栏生猪200头的养殖大户50户,各类养殖专业户发展到1800户,养殖专业村发展到12个,全镇养殖小区总数达到82个。壮大个体私营经济,扩大增收空间。重点以辛河路两侧和辛桥商贸园区、石村工业园区、大营商贸园区为中心,集中发展商贸业。截止目前,镇工业园区内在建或已建成投产的外资项目达到8个。全镇入驻商贸园区的个体工商户达到312家。膨胀企业规模,培植税收财源。在抓好项目技改基础上,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全方位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全镇企业投资环境、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营销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13家重点企业产销率均达96%以上。
  五、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
  结合“平安石村”建设活动,镇党委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全镇工作的重点工作摆上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创建任务落实到岗到人,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对农村综治五支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彻底解决了有岗无人的问题。村村建立了融普法、调解、帮教、治保、巡逻为一体的294人的农村综治队伍,巩固了基层综治防线。建立了以派出所为依托,以治保队伍为骨干的“大联防”治安防范网络。在镇成立了民情服务中心,管区成立了民情服务站,村成立了民情服务办公室,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提前介入,搞好摸底排查,及时发现矛盾和问题,做到小访不出村、管区,大访不出镇,重大问题不上交,主动解决群众急、难、怨、盼的各类问题。镇党委落实了信访工作“一岗双责”、党政班子成员公开接访和领导包案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公安、工商、交管、司法等部门对辖区内企业、集贸市场、餐饮服务业等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六、赢民心,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镇党委坚持把让群众长期得实惠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全力营造便民、利民、富民的浓厚氛围。先后投资480万元,修建了辛大路、大尧路;配套建设了佛王、辛庄电灌站。疏挖和整修沟渠18000米,新打机机井22眼,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150万元,对大唐、广饶织印、中宝防水污染进行了治理。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全镇参保率达到95.22%。投资87万元, 新建改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8处,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投资60余万元,改造和扩建了镇敬老院,并实施了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提高了全镇“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建设学生宿舍、食堂2780平方米,解决了远距离中小学生在校食宿问题。投资80万元完成了大营商业街桥建设工程,对辛桥商贸园区并对园区道路进行了整治改造,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空间。
  附:石村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许忠志
  副书记:徐教松赵军元高艺增汪良福委员:岳海燕侯志军许传武刘继生
  花官乡党委工作概况
  花官乡党委书记燕景广
  花官乡位于广饶县城北15公里,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3.75万人口。乡党委下设党总支7个、党支部53个,有党员1282名,其中农村党员999名。近年来,花官乡坚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为全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2003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5亿元,可支配财力达到1300万元,出口创汇2270万美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2元。
  一、抓党委自身建设,营造龙头带动争创一流的工作格局
  立足发挥乡党委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党委自身素质。一是抓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委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驻点联村、后进村整治、廉政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抓示范带动。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包后进村,包乡直部门,联系贫困户,三分之二的时间进村入户摸村情,包村联户帮民富,做农民致富、农业增收的指导员和信息员。其他科级干部也分别包1个后进村,联系1户贫困户。三是抓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制定了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层层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实行党建活动每月一汇报、每季一调度、半年一初评,年终进行全面总结考核,并与单位年终评先树优、干部奖惩直接挂钩,有力地加强了党委自身建设,带动了全乡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
  二、抓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打造作风优良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队伍
  一是大力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培养工作。乡党委按照“三培养”的要求,确定农村入党积极分子151名,培养农村后备干部95名,为今后农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高标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工作程序,坚持发展对象重点向农村一线倾斜,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2003年,全乡共发展党员18名,其中发展农村党员16名。三是适时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乡党委利用乡党校、村党员活动室和华誉集团教育培训基地,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培训班,努力提高村干部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和发展经济的本领,先后培训党员干部1万多人次。四是强化管理,靠制度约束党员干部行为。实行了干部培训合格上岗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诫免制度等制度,并为全乡无职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 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提高了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干事创业的能力。
  三、抓村班子建设,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确保村级组织建设抓出成效。一是培养先进。按照“五个好”村党组织的创建标准和要求,树立了一批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先进典型,在全乡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二是重点整顿相对后进村。全乡39个村按30%的比例,倒排出相对后进村,安排党政班子成员分别重点帮扶整顿,帮助理清发展路子,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标准,先后对9个村的党支部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结合本乡实际,制定实施了《花官乡村级工作规范》,规范管理村级事务。进一步完善了村民决策制度、村务质询制度和村委会向村党支部定期汇报制度,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理顺村“两委”的关系。
  四、抓作风转变,建设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
  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转变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努力提高站所服务质量。在乡直部门单位中推行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政务公开制、末位警示制等各项制度,工作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每个基层站所都联系帮扶1-2个村,为所帮扶的村每年解决3_5个实际问题,办好事、办实事,树立了部门、行业的良好形象。
  五、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对照“五个好”乡党委、村党组织和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创建标准,扎实开展争创活动,顺利迎接了省、市、县委组织部验收,被市委授予 “五个好”乡党委称号,杨王村党支部被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一是实行驻点联村制度。全乡79名机关干部驻点联村,察民情、连民心、帮民富、解民忧,促进了农村工作环境的最大改善和经济的最快发展。二是开展“双示范、双帮扶”活动。全乡已建成书记示范工程和党员示范项目20个;结成帮扶对子608个,帮助困难群众增上致富项目20个。三是在全乡开展了 “小康文明村”、“文明信用企业”等一系列争创活动, 使“文明兴乡、诚信做人”蔚然成风。四是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按照“突出发展工业、大力提升农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启动建设了花官工业项目区,搭好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框架;全乡形成了大蒜、肉食鸡、棉花三大产业链;完成了1.2万亩绿色蔬菜示范基地配套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投资7000万元建设了华誉集团2000万只肉鸡加工出口及养殖配套项目,肉食鸡年加工能力达到了3500万只;棉类企业达到了20处,棉花生产形成了加工、榨油、纺纱、织布、印染一条龙的生产格局。同时,各村也立足村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了跨越发展的长远规划,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投资90万元,修建了薛家柏油路,解决了东薛、西薛、张铺三个村的行路难问题;投资148.6万元,完成了中小学生的“吃、住”工程,被市政府授予“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乡镇”称号;投资40万元,建设了前勤、西齐、芬李、于家村高标准文化大院,修建了西齐村、杨王村文化广场,全乡村村有了高标准文化大院;投资70万元,对乡敬老院进行了扩建,全乡五保老人入主率达到了100%,成为全县集中供养人数最多的一处乡级敬老院;全面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成为全市的先进典型。
  附:花官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姜学光(2004年10月离职)
  燕景广(2004年10月任职)
  副书记:李维忠王跃庆(兼职)王立孚李士义燕泽堂
  委员:韩立慧高守斌马文远宋士栋
  陈官乡党委工作概况
  陈官乡党委书记邵小龙
  陈官乡位于广饶县最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96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有6046户,22944人。陈官乡党委共下设4个党总支,35个党支部,99个农村党小组,其中农村党支部26个。全乡共有党员925名,其中农村党员778名,女党员79名。近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积极调整工作思路,以招商引资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全乡上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2亿元,同比增长15.8%,乡财政收入216万元,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22元,比2002年增加322元,增长11.5%;被县委县府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
  一、强化党委自身建设,发挥好龙头作用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建立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周六为党委中心组固定学习日,通过对先进理论的学习,促进了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二是加强思想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县委组织部《关于加强乡镇党委思想作风建设的规定》,认真按照“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要求,狠抓了思想政治建设,每季度召开一次谈心会,每半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会,使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有了明显改善,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三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抓好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联系村委会制度,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能深入联系点调查、了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工作的战斗力
  (一)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起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机关干部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两次,农村党员干部每季度集中培训一次,重点加强基础理论、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农村政策知识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执政能力得到加强,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明显提高,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选准配强班子。乡党委按照“五个好”的标准要求,着眼于健全有效地选人用人机制,吸收一些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年轻人进村两委,改进村两委的年龄结构。同时向党委下派机关干部到村任实职,使村级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增强班子的活力。把那些懂经济、有文化、追求进步、甘于为群众服务的年轻人积极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加强培养锻炼,使其尽快成长。目前每个村都配有2-3名后备干部。
  (三)认真做好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一是严格落实发展党员“两推一公示”制度、党委组织委员列席发展党员支部大会制度、组织委员谈话制度、发展对象入党前考察等工作制度,切实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同时重点抓好对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村和后进村的发展党员工作,以及非党村委成员特别是村委主任和非党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提高35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妇女党员的比例,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切实发挥各村电教设备作用,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采取每月定时定点组织一次党员收看电教片活动的方法,搞好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广和科技知识培训。三是为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建立党员集中活动日,进一步加强农村“三个党小组”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每名农村党员的作用。深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现在已有262户党员干部同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
  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乡村两级工作行为
  一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制度建设。建立了机关管理八项制度、月评月结综合考核制度、机关干部诫勉制度、机关干部到村任实职等制度,通过制度建立规范了机关干部的行为,转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对村干部实行“四制”管理。即实行了农村干部工作责任与结果公示制、工作实绩考核制、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村级事务决策听证制。增强了村干部自我约束的能力,使村干部的工作行为更加规范,责任更加明确。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工作制度。结合陈官实际,制定出台了《陈官乡村级工作程序》,各村都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将群众关心的宅基地审批、村庄规划、村务公开、发展党员等村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理清工作思路,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
  陈官乡党委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实施工业强乡战略,积极推行产业化经营,不断探索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规划建设纺织工业园和韩国工业园,配套完善了各类基础设施,吸引外地客商来此投资办厂,目前已有8家工业项目入驻工业园区。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条主线,把发展产业化种植、畜牧业养殖作为调整的工作重点,建立起联户富民工程科技示范服务基地,搞好典型带动。把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情况,列入农村干部的年度考核目标,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五、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一是大力开展文明信用工程。积极做好“文明信用乡镇”争创活动,深入开展“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的评选工作,认真抓好“文明诚信一条街”和小康文明示范村的建设,在全乡创造一种文明诚信、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入开展各项评选活动。每年都开展对“十佳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科技致富示范户”的评选活动,倡树了“科学、文明、进步”的社会新风。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抓好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等为内容的宣传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等庆祝活动,在全乡范围内开展群众喜闻乐见文娱活动,在寓教于乐中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文化、卫生、教育、社会事务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健康协调发展。
  六、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一是开展“黄金搭档”争创活动。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开展了“四看四评”争创“黄金搭档”竞赛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使村“两委”形成了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的大好局面。二是重新划分党小组。为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的作用,对农村党小组进行了重新划分,打破了原有的界限,成立了“致富党小组”、“调解党小组”、“顾问党小组”三个党小组。在各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三个党小组”积极开展工作。三是深入开展干部联户富民工程。把“联民心、解民忧、帮民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联户干部每月至少要到所联系的农户家中走访两次,通过拉家常,解难题,送政策,传技术,指路子,供信息,捐资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扎实开展工作。四是大力推行民情信息员例会制度。乡党委从每个村里选聘了1—2名群众威信高、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担任“信息员”,每双月的10日到乡政府参加一次会议,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上来,将党委政府处理的意见及时向村民进行反馈,拓宽了民情通道,有效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附:陈官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邵小龙
  副书记:李九智徐美符张俊刚李增禄
  委员:燕树村于学村艾丰军缪文宗
  丁庄镇党委工作概况
  丁庄镇党委书记郭敏
  2003年,镇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各项工作实现五个加强,经济工作取得五项突破,促进了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得到五个加强
  把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岀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推进机制创新,强化工作措施,使两个文明建设在重视中加强,在规范中提高。
  (一)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狠抓四项制度的完善落实,全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建立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坚持“两推一选”制度的基础上, 大胆启用能人,实行能人治村。2003年,先后有15名“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党员充实进村班子,其中有2名经济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注重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制定了《丁庄镇关于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确定农村后备干部91名。二是建立完善教育培养机制。抓集中培训。依托镇党校,先后举办村级干部培训班5期,培训村干部900多人次。抓分层培训。在先进村班子中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勇争一流,再上新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活动,在相对落后的村班子中,开展了“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为主题的激励教育活动,让村干部认识到身上担负的责任,调动起了村干部的工作干劲。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各党支部积极通过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内活动,加强培养锻炼,加快成长步伐。抓实践锻炼。注重在农业开发、路域开发、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治理、乡村公路建设等工作中,锻炼干部,培养干部,通过大范围组织,大部队上阵,大场面作战,使村级班子和农村干部的精神状态、组织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改善、提高。三是建立完善村干部管理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农村干部考核制度。重新制定了《农村干部考核办法》,实行结构工资制;为在职的103名村“三职”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有效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完善农村工作运行机制。在全镇推行了以定期召开决策听证会、村务评议会、矛盾协调会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为内容的“三会一约”制度。2003年,镇党委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管理、规范和落实上,狠抓制度落实,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按制度办事的自觉性,提高了农村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加强。深入实施“文明信用工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全镇涌现出文明信用村30个、文明信用户3671户、文明信用企业3家,顺利通过市“文明信用乡镇”验收。大力开展文明进农家活动。围绕“美化生活环境,创造富裕生活,弘扬家庭美德,建设文明家庭”这一目标,通过开展争创“美在庭院”、建立“学习型家庭”等活动,全镇80%的村达到了“五美”、“五化”标准。认真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卫生户”、“好媳妇”、“好婆婆”、“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等评选和争创活动,并寓教于乐,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倡树文明新风,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全面加强。一是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突出抓好领导干部、执法人员、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工作,扩大普法覆盖面。各村普遍建立了普法一条街,单位建立了普法一面墙,营造了良好的知法、学法、守法氛围。二是加强治安防范。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探索实行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台帐式”管理制度,使司法调解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做到了问题早发现、矛盾早解决。一年来,全镇共调处矛盾纠纷47起,调处成功率100%,避免民转刑案件7起;信访案件比去年同期减少12%。深入筑建信访工作“网底工程”,全镇共设立基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65个,信访信息员156名,从源头上解决了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群体事件。全年共受理人民来信来访25件次,比去年同期减少20%,案件处结率达到100%。三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格按照“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和“两个基本”的要求,由镇综治办牵头,派出所、司法所为骨干,广泛宣传、营造声势,积极开展了以“打黑除恶”为主的严打整治斗争,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定。
  (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不断加大廉政监督力度,定期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对各部门、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一是不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做到逢会必讲、逢节日必讲,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二是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镇党政班子成员带头填写《廉洁自律承诺书》;与各部门、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并监督落实。三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其政纪、法纪责任。四是积极开展“争做创新型纪检机关,争当创新型纪检干部”活动。五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2003年,镇纪委共接到群众来访2起,接到县纪委批转信访件2起,立案查处1起。通过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率的自觉性,在全镇形成廉洁勤政的良好氛围。
  (五)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加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投资1700万元建设了镇中心学校,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保持了先进水平。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镇111户、208人困难户纳入低保范围,对1905人次纳入优抚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先后投资30万元对镇幸福院进行改造和扩建,使全镇56名孤寡老人全部集中供养,做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建立完善。新建、改建全科医疗站6处,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大力加强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8.78%,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建立了党外人才档案,及时掌握民族、宗教情况,狠抓日常性、前瞻性工作,有效地防止了一切影响统一战线大局事件的发生。计划生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二、经济工作取得五项突破
  镇党委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着眼跨越发展,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强势推进,全镇形成新一轮发展热潮。2003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2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企业总产值7.92亿元,增长36.6%;实现农业总产值2.79亿元,增长20%;财政总收入6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6元,增长25.8%。
  (一)以两个调整为主线,农业产业化取得新突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进一步强化高效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产业主导地位,不断推进大农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农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达到30:70。坚持养殖、捕捞并重,开发利用并举,进一步加快了水产业发展步伐。全镇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3.5万亩,发展浅海护养5万亩,苇草3万亩,远洋捕捞船5对。2003年,全镇水产品总量3.9万吨,水产业总产值达9000万元。畜牧业向基地化、良种化方向发展。全镇新建畜禽养殖小区23处,其中奶牛小区6处,综合养殖小区7处,全镇养殖小区达到51处,养殖大棚达到30栋,规模养殖户发展到474户。林业生产成效明显。共完成绿化林带99.7公里,造林7200亩,植树80万株,发展速生林2018亩。春季植树造林工作在全县检查评比中名列第一。
  (二)以实施“三动”为重点,在培植工业后发优势上实现新突破。确立了工业强镇战略目标,激发内力,借助外力,凝聚合力,实施工业二次创业,工业的后发优势初步显现。2003年,全镇实现工业增加值9504万元,同比增长57%;销售收入37254万元,增长26.8%;利税2886万元,增长25.6%;利润2608万元,增长26.4%;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418万元,销售收入2370万元,利税600万元,利润357万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0.7%、103%、100%、100.5%。一是园区拉动。先后规划建设了东、西两处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2500亩,为企业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二是科技驱动。引导企业盘活存量,用先进技术嫁接改造老项目。先后实施了福利精制棉厂第二条年产3500吨精制棉生产线等科技改造项目,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同步提升。三是大项目带动。积极引进华泰集团年产10万吨林浆纸电一体化项目落户丁庄镇。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预计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将有效带动全镇工业增量与质量双提高。
  (三)以商贸区建设为载体,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突破。始终把民营经济作为三产发展的主力点、拉动整个经济的活力点来抓,在加强宣传引导、政策扶持的同时,重点围绕建好载体、吸引个体、积聚群体下功夫。2003年,依托小城镇建设,规划建设了2000平方米商贸园区,5万平方米农贸市场,城镇商贸园区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有效拉动了民营经济发展。全镇新增私营企业3家,总数达到21家,同比增长16.6%;新增个体工商户185户,总数发展到2027户,同比增长10%。
  (四)以工作创新为动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来抓,不断创新方式、加大力度、提高成效。2003年,全镇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13个,计划外来投资12000万元,实际到位外来资金451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25.33%。
  (五)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基础建设实现新突破。从解决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出发,大力加强基础建设。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投资60万元完成了城镇北区供暖设施改造,投资50万元完成了南三路和工业路的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城镇配套功能不断增强。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力度,共修筑沟渠156条、122公里,改造虾池、池塘0.3万亩,整平土地0.2万亩,维修扬水站1座,建设桥、闸、涵等建筑物130座;投资260万元修建村级柏油路24条、16公里;投资140万元打吃水井7眼;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加,全面改善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附:丁庄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郭敏
  副书记:杨同贤李元海任从京李文国
  委员:徐明祥叶金东李忠庆
  清河办事处党工委工作概况
  清河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邵双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清河党工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全县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辖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果
  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狠抓党组织自身建设,各级党组织都严格按照创建计划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创建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在具体工作中,按照党建工作规划要求,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和“三会一课”制度,狠抓党员教育培训,坚持集中教育与安排自学相结合,全面实施党员素质工程,一年来举办党委中心组学习读书会2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2期,受训党员达到100%,党员宗旨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狠抓党的作风建设,以廉洁从政,干事创业教育为核心,突出抓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学习,党员作风转变明显,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注重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坚持发展党员标准,确保发展党员质量,真正把那些政治合格、思想过硬、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吸收到组织中来,2003年,发展党员3名。
  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平稳
  2003年,辖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373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工业总产值14060万元、水产业产值1014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产值3299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2%、23%、35%。区域人均收入达到6600元,比2002年增长11.8%。区域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以盐业生产、石油开采、卤虾蛋白粉研发、防水材料生产、面粉加工、塑料加工、肉类及水产品贮藏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群体不断壮大,实现原盐产量20万吨,石油产量100多万吨,各类企业产销形势良好,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额796.2万元,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办事处共为个体私营业户协调建设用地50亩,协调安装水、电、路、讯21户,协助筹措经营资金56万元,个体私营经济总量显著增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油地结合工作不断呈现新局面,一年来办事处油区治安队伍共出动稽查车辆310台次,人员600多人次,有力地遏制了盗窃油田物资等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双方共召开联席会议8次,实施基础设施结合项目4个,其中油田投资120万元;为辖区5家企业协调了水、电、气,企业节约生产资金200万元;为地方协调资金及生产机械折款共计560万元。
  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社会事业发展中,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突出抓了市、县重点工程广饶渔港建设和沿海防潮坝维修两大工程的实施。广饶渔港建设在市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勘测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工程于2003年4月23日正式开工,当年10月16日比原计划提前1个月竣工,新建码头460米,晒货场3.5万平方米,对渔港进行了水电设施配套,工程共完成土泥方28万立方米,砌石4600立方米,灌柱桩108根,完成投资876万元,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建成功能完备、设施健全、具有初步规模的国家二类渔港一处,在市政府组织的工程验收中被评为优良工程,受到了市政府的奖励。该港可停靠50马力渔船200只,带动增加水产捕捞量1.2万吨,年可增加产值6000万元。投资41.5万元的防潮坝建设也按期完成了年度施工任务,在抗击2003年秋季的特大风暴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辖区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着眼于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问题,大力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实施了辖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投资60万元在区域主干道两侧安装路灯100盏,新建绿地3800平方米,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观。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卫生事业的投入,投资75万元实施了学生吃、住、行工程,建设了盐区学校高标准食堂餐厅和幼儿园,并进行了内部设施配套,对医疗设备进行了更新配套,教育教学和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四、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按照“两手抓,两手硬”的要求,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一是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县”大讨论活动。活动中,在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制定岀了今后五年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保障措施。同时,按照“三新”要求,着力实施了一批事关区域长远发展的新事、实事,得到了辖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二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全年组织大型文体活动4次,极大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充分利用每周一晚上的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支持干部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业务培训。2003年,办事处干部职工共外出参加各种学习20余人次。通过这项系统教育工程的实施,政府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活动,坚持政务公开制度,机关及各窗口行业和单位都设立了政务公开栏,把政务公开与加强机关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新班子上任后,在机关中集中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集中教育活动,在强化理论武装的基础上,突出抓了机关自身建设,重点强化了工作人员的服务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完善了各项工作规范,机关作风得到全面改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各项工作日渐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另外,计划生育、共青团、社会综合治理、“非典”防治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显著成绩。
  附:清河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邵双
  副书记:郭成洲李世友
  委员:王雪峰
  城区党工委工作概况
  城区党工委书记刘法光
  广饶县城区党工委下辖2个党总支、13个党支部,181名直管党员,9796户28763名居民。县城区党工委将社区党建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将社区服务工作作为社区党建的突破口,不断扩大党建覆盖范围,强化对直管党员的教育管理,努力拓宽社区服务项目,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抓班子建制度,不断扩大党在基层组织的覆盖面
  城区党工委指导居委会成立了党支部,实现了“一居一支部”。原县化肥厂、五金厂、燃料公司、液压机械厂、服装厂5个企业破产移交后,报经县委组织部审批,及时成立了党支部。为扩大党在社会中介组织的影响力,成立了山东广胜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城区党工委指导各党支部建立健全了民主评议、三会一课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文明服务、政务公开等各项工作制度,对社区和股室实行年度量化考核,推动了各项工作向规范化发展。
  二、因类制宜,努力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为加强对直管党员的管理,党工委及时为下岗失业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对企业破产后移交的党员、退伍军人待安置党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未就业党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介绍到所居住社区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目前,城区党工委共有直管党员181名,其中下岗失业党员158名,退伍军人待安置党员8名。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直管党员就业分散,组织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实际,设计印发了《党员手册》,标明了党员的权利义务、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党费收缴办法、党组织成员名单,发放给每个党员,作为参加组织生活和交纳党费的凭证,党员每次参加组织生活和交纳党费,由党小组长记录在册,提高了组织生活的质量。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新发展党员4名,为9名预备党员办理了转正手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
  为加强对住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城区党工委成立了县城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对住社区党员实行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县城区共接转在职党员3760人,划分了155个党员联络小组。各社区都成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设立了在职党员联络小组组长,为每名在职党员发放了《致住社区党员的一封信》和《致住社区全体党员的倡议书》,号召党员在社区中做到“六带头一自觉”。实行了党员亮牌制度,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设立了政策科普宣传岗、环境卫生岗、民事纠纷调解岗、社会治安巡逻岗、计生服务岗、文娱健身岗等多个党员志愿服务岗位,组织党员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年底,各社区党组织对住社区党员表现情况向单位进行了反馈。
  三、多措并举,积极拓展社区服务范围
  一是启动了“阳光”系列服务工程。为解决作息时间修改后,学生午托不便的问题,城区党工委指导5名下岗职工,在县一小、二小附近兴办了“阳光快乐家园”,负责小学生上下课接送、午间娱乐、午休午餐等服务,目前,已有156名学生入园。二是实行了“890”社区服务热线试运营。对社区资源进行了调查登记,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信息咨询、家政服务、综合维修等10大类100多项服务项目,为居民提供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全方位的服务。家政服务中心已办理下岗职工登记求职人员197人,需职人员132人,67人通过服务中心实现了再就业,缓解了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的问题。三是开展了卫生、法律、科技、文体四进社区活动。在城区确定了13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每年都要联合司法、卫生等部门深入到社区,向居民宣传法律、科普、卫生知识。西苑小区居委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各社区党组织都成立了1-2支社区文体活动队伍,每年都要举办党员座谈会、大型文艺晚会, 丰富了居民生活,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
  四、强化措施,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城区党工委和各社区成立了创建“文明城市”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和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成员联系户制度,每名社区成员每月至少走访20户居民,向居民宣传党的政策、道德诚信和科普知识,了解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修订完善了广饶县市民行为规范和市民公约,发放了《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对居民进行文明诚信和“三德”教育,组织社区居民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各社区建立健全了5支队伍,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健全了治安防范体系。设立了楼道长,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各项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附:城区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刘法光
  副书记:孙玉香刘广文李文军
  委员:崔国斌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工作概况
  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建民
  2003年,是广饶经济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发区管委会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中心,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新入区项目26
  个,总投资规模25.7亿元,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其中,开发区提报招商引资项目3个,实际到位资金2382万元,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年度招商目标任务的321.92%。开发区的经济总量迅速得到膨胀,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辐射带动力和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健康、快速发展。
  一、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一)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开发区党工委及区内企业党支部均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对全区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年初与各企业党支部签订责任状,做到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每个党工委成员负责联系1至5个企业,分工抓点,以党建促发展,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坚持党员学习日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不断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同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阵地,有效地发挥党员活动室、电化教育室、阅览室、荣誉室、墙报专栏、学习园地等宣传、学习阵地的作用,认真抓好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从而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工作。根据广饶县“三级联创”工作任务要求,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办项目这一中心工作,突出“营造优良环境,树立开发区形象”的主题,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密切党群、政群关系,努力建设作风优良、遵纪守法、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文明诚信、群众满意的文明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为加快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招商引资及经济建设情况
  2003年,开发区针对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不断调整招商思路,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机制,实现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园区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逐步得到发挥。一是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拓宽招商渠道。走全民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的路子,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的路子。拓宽招商渠道,积极开展委托招商,实施对韩、日、台的招商;实行网上招商,建立开发区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扩大宣传面,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利用已进区的石化集团、正和集团、大海集团和西水集团等大企业的优势,建立专业园区,实行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二是实施“大、高、外”项目带动战略。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把吸引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外资项目作为重中之重。
  2003年底,区内工商业项目已发展到69个,总投资4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1个,投资规模近38.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590万美元。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工业年产值59亿元,利税7亿元,可安置12000人就业。2003年开发区入区的项目中,过亿元大项目7个,投资额达10亿元。投资2.6亿元的山东贝斯特化工项目、投资16亿元的山东昊龙纺织项目、投资1.2亿元的圣光化工工业园项目、投资1.2亿元的东营半球纺织项目等一批投资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工业项目入驻开发区。目前,已投产项目41个,在建项目17个,拟建项目11个。形成了电子元器件、新型建材、塑料加工、轻纺、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其中,新型建材行业13家,塑料制品行业6家, 轻纺行业5家,化工行业14家,食品加工行业6家。
  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在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同时,开发区党工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三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制度,抓好纠风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深化部门和行业作风建设。大力开展“零距离”优质服务活动,营造优良的招商引资软环境。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实行对重大决策、干部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审批和使用等重大事项定期报告制度。
  (二)优化软环境,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一是营造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重大决策,公开重要政策规章。机关工作人员一律实行挂牌上岗,对客商热情服务,诚恳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政策。管委会对投资者足额兑现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有关鼓励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为开发区出台的土地使用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的“双零”政策。同时,稳定水电价格,降低生产成本,努力使开发区成为广饶县综合生产成本最低的区域。二是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建立“项目引进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三大体系,深入开展“零距离”优质服务活动。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三化”服务:在工作态度上做到“柔性化”;在工作要求上做到“专业化”;在工作形式上做到“个性化”。三是强化监督,创造一流的管理环境。完善软环境建设投诉受理机制,加强对软环境建设的效能监察。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不力,影响软环境建设的部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严厉追究其责任,一次警告,二次调岗,三次下岗。四是营造诚信化的法制环境。对园区实行综合执法,减少各类检查、收费和摊派,降低外资进区的投资经营成本,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树立诚信形象,以诚实守信、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形象取信于投资者。
  (三)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创建文明机关”主题,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本职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进机关效能建设;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深化机关“三德”教育,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推动机关“四优”工程建设;结合开发区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机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创建重点和活动载体,加强对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领导,提高创建活动的整体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开发区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四)深入开展“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思想观念的转变,工作作风的转变,管理机制的转变。形成了四种氛围,即干事创业的氛围,努力学习的氛围,团结协作的氛围,高效快捷的氛围。
  (五)其它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1、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上级安全生产会议、通知精神,严格落实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配合上级安监部门搞好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保障企业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2、计划生育工作。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和管理,狠抓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加强对“一法三规”和“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宣传力度。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1%以上,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98%以上,群众满意率在98%以上。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贯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综治方针,广泛开展创建“零案单位”活动。积极推进区内警务制度改革,由区内民警带领开发区联防队员及区内企业保安人员,开展安全防范工作。推广深化先进乡镇的治安防范工作经验,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和治安防范工作的开展。
  附: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李建民
  副书记:宋景夏杜兰梦
  委员:李淑灵孙秀举刘广福李长顺
  张建新荣新明
  垦利县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垦利镇党委工作概况
  垦利镇党委书记迟法波
  2003年,垦利镇党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遵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不断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镇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全镇共有6个党总支,56个党支部,党员1282人,其中农村党员992人,占77.3%;女党员179人,占13.9%。
  (一)高度重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宣传活动,把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到村、到户。在全镇开展了“倡树求真务实公道正派干事创业”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全镇科级领导干部认真查摆、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境界意识和纪律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领导干部“为民、亲民、利民”的良好工作风貌。重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结合“观念作风转变年”活动,要求党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并大力开展了“联农户闯市场”活动,帮助农民建设畜牧养殖小区10

知识出处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该书纪录了东营区委领导人的活动和东营区委的重要工作,总结了成功,借鉴了经验,对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具有总结和借鉴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燕乃敏
相关人物
高玉华
相关人物
陈媛
相关人物
张允胜
相关人物
李迎雪
相关人物
王斌
相关人物
侯国成
相关人物
周海燕
相关人物
刘同刚
相关人物
李光辉
相关人物
燕振诚
相关人物
李培义
相关人物
王国文
相关人物
王英明
相关人物
吕新军
相关人物
顾洪义
相关人物
马曰会
相关人物
田义山
相关人物
林凡民
相关人物
黄国庆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饶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