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明钦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文汇街道位于东营市西城东北部,总面积38平方公里,下辖1个行政村、13个社区居委会、29个油田家委会。总人口13.6万人,非农业户口12.8万人。全街道现有基层党总支1个,党支部17个。其中,社区、村居党支部14个。有党员280人,其中农村党员30人。
按照建设“六个好”党工委和创建“五个好”村居党支部的标准要求,通过实施“三级联创”活动,以村居学教活动为契机,大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强化“火车头”的作用。领导干部实行“一联三”(每个领导同志联系一个村居、一个重点企业、一项重点工程)工作责任制,科级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三个月以上,驻村蹲点不少于20天。实行领导成员工作承包责任制,每年初将党建、经济工作任务目标分解到基层单位,签订责任书,年终组织考核,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工作落实。强班子抓机制,全面整合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等主题教育活动,健全完善了全天候办公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由街道、驻村工作队、区直有关单位帮助协调解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审计工作。街道党工委按照党政“一把手”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纪检书记作为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直接责任人的要求,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街道纪工委与村居、社区、机关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以规范化建设为动力,努力转变工作作风。结合全区“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活动,开展了“四比四树”活动,抓好机关作风整顿和改进工作,努力做到“比服务,树一心为民新形象;比实干,树勇争一流新形象;比自律,树学习创新新形象;比团结,树顾全大局新形象”。根据年初计划,审计所对东营小学、办事处环卫站、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土地所以及颐心园、嵩山、胜安、胜华四个社区进行了审计。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
文汇街道立足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780万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8万元、22265万元和33387万元,财政收入2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071元,城区居民人均纯收入8049元。工业总产值76340亿元,实现利税15268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750万元。街居总产值(GDP)18.6亿元,利税3.72亿元。
(一)城区村居改造工作。广泛进行宣传,加快村居改造进程。相继向中王屋居民发放了村居改造五封明白纸,计300余份。明白纸把改造原因及相关土地政策、地上附着物补偿及安置、改造建设效益情况分析、房屋拆迁相关问题、奖励及优惠政策和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内容详细做了说明。召开了多次党员会议,要求党员在村居改造建设中发挥积极性,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召开了多次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村居改造建设中事关居民生活安置与补偿的有关问题;进门入户了解居民家庭情况,与居民进行深入细致地交谈达300余人次,引导他们对村居改造建设正确认识,争取居民的支持;召开了中王屋在区内工作的人员会议,讲明改造建设政策,晓之以理,争取他们的配合,与居民签订了补偿安置协议106份。配合执法部门对中王屋沿淄博路影响市容标准的违章建筑物,进行了强制性拆除,共拆除院落36个,违章建筑92间,拆除面积3422.4平方米。
(二)老年幸福工程建设。为了解决好老年人暮年生活,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街道根据国家民政部部署的“星光计划”和市区民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政府投一点,街道筹一点,社区集一点”的方式,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的原则,自筹资金250万元,在街道东营社区居委会新住宅区建设一个占地5000平方米(其中楼房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平房建筑面积为900平方米,房屋49间)能容纳60位老年人入住的老年公寓。公寓内设有卫生医疗室、老年健身活动室、音像室、图书阅览室、娱乐室、市外门球场及活动场所。公寓全部设置无障碍设施,是一所功能齐全的高标准现代化老年公寓。老年公寓建设过程中,省民政厅领导两次到老年公寓建设现场进行了考察。
(三)社区建设与民政工作。按照区里“四室、三站、一校、一场所”要求进行合理设置,街道投资20万余元为各社区配备了电视机、录音机、VCD机等文化娱乐设备。街道所辖9个社区全部安装并开通了“190”服务热线电话,健全了热线电话求助登记制度。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现下设有33个便民服务网点,服务内容包括清洁、家政、维修等9个便民服务项目,最大限度满足了社区居民的需要。为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居民身上,街道民政办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强化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减少财政低保资金的无效支出。2003年,共为232户低保户计52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4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油区治安集中整治活动,积极与油田单位搞好配合,制定摸排方案,对混乱区块进行了彻底整治。每月进行一次拉网式清查,平时加强监控,充分发挥油区治安巡逻队的作用,逐点、逐井、24小时不间断进行巡逻,确保无重大涉油案件的发生。注重油地联手,共建共治,积极处理工农纠纷,进一步融洽了油地关系,有力的维护了油区治安秩序的持续稳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了经常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轨道,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了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2003年共调处矛盾纠纷33起,调解成功率100%,化解矛盾纠纷36起,没有发生越级上访和群体访事件。
三、创新与经验
(一)创新“十户联户”体制,保障村居长治久安。文汇街道5个村居均位于西城近郊,受市场经济影响,村居民居住、经营日趋分散,利益冲突增多,加之流动人口的大批涌入,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了村居工作的正常开展。街道党工委将完善村居民自治网络,充分发挥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村居管理问题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在调研基础上,重点实施了“十户联户”工程。“十户联户”举措,按照居民居住相近的原则,以街巷为单位,划分了30个“十户”单位,并民主推选出热心群众工作,年富力强,有一定威望的30名党员、居民代表为“十户长”,由“十户长”民主推选出3名“百户长”。在村委会的统一领导下,“百户长”组织各“十户长”,详细调查了解居民家庭成员、居住区域、经济来源等基本情况和暂住人口情况,制作档案和图版;并集中进行居民道德、法制、政治、文化教育和依法管理;积极参与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纠纷调解等工作,发挥了联络员、巡逻员、调解员、管理员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十户联户”工程实施以来,文汇街道各村居形成了“村居党支部、居委会——百户长——十户长——居民”的有机工作网络,村民自治能力、参政议政能力显著增强,村居“两委”工作通过“十户联户”得以顺利开展。在百户长、十户长的监督下,村居政务、财务运行更为透明,干部作风得以明显转变,村居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同时,村居民意见、建议反映渠道进一步畅通,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地解决,融洽了干群、党群关系。
(二)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提高服务水平。工作中牢固树立油地军校一盘棋的思想,努力探索建立油地校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化解工农纠纷,为油田、石油大学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整顿市场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附:文汇街道党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书记:王明钦
副书记:盖士杰种效博王淑芳
张汝淮任永清(挂职)
委员:刘钦光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