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152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D261
页数: 13
页码: 19-31
摘要: 大会的主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党的思想建设 中国共产党

内容

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东营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是我市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是东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总结过去,以宽广的视野面向未来,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庄严使命,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 “二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奋进,战胜了种种困难,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经济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540.3亿元,与1997年相比,年均增长9.1%,人均由18041元增长到30966元。地方国内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五年间均翻了一番多,分别达到248.9亿元和18.6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2%和16.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业主导产业及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地方工业快速膨胀,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民营经济蓬勃兴起,规模和档次跃上新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以招商引资为载体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深入实施,三年来引进市外固定资产投资164.4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生机和活力。对外贸易连年高速增长,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5.2亿美元,年均增长78%,其中出口2.96亿美元,年均增长90.7%。东营经济开发区第一批经济园区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将 “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十五”计划,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我市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东营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开发的热点地区。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乡及乡以上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各项配套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土地延包工作顺利完成,农村税费改革扎实推进。党政机构改革稳步进行。
  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逐步深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职能,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各级政协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巩固和发展。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村务、厂务、政务公开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依法治市迈出新步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跃居全国先进行列。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人民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496元增长到104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219元增长到3166元,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由6809元增长到13692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小康。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三讲”集中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卓有成效,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以农村、城市社区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为重点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突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风廉政建设逐步深入,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过去的五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是改革开放成效最显著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的变化令人瞩目,五年的发展振奋人心。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市各级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胜利油田、石油大学,驻东营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及中央、省驻东营各单位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东营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东营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过去的五年,我们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开拓创新。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认真做好上级指示精神与东营实际结合文章,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前进。确立了 “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定位,形成了 “开放、改革、管理”的发展思路,实行了“三力并举、乘势而上”的运作方式,实施了招商引资、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建设“信用东营”的重大举措,建立了以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落实机制,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新使我们闯出新的发展道路,创出了东营一片新天地。
  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精力谋发展。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不动摇,无论是国际政局动荡、亚州金融危机,还是国际油价波动、遭受自然灾害,都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形势好的时候,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加大力度,迎难奋进。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必须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既注重维护群众的物质利益,又积极维护群众的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坚持每年为民办一批实事。采取转移支付等多种措施,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各级干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实践中,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加深了与群众的感情。
  必须永远高扬团结发展的旗帜,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发展。以实现东营振兴繁荣的宏伟目标凝聚人心,举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油地军校不断深化团结共识,拓宽结合领域,完善结合机制,开创了团结发展的最好时期,奠定了更快更好发展的坚实基础。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始终把稳定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正确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稳妥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严格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果断妥善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综合治理,精心组织 “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尤其是地方经济总量小、结构单一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较大,农民收入不高,部分居民生活比较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维护稳定的任务仍很艰巨;我们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干部队伍的素质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党风、政风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甚至贪污腐化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不断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二、面临的形势和奋斗目标。
  新的世纪,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地把握面临形势、提出目标任务、确定指导原则,更快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各级党组织的重大责任,也是全市人民的强烈愿望。
  面对新世纪新创段,需要科学地把握“时代特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结构调整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都面对严峻考验。但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不会改变,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看,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是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期,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期。党的理论的创新,必将带来思想观念的新一轮大解放;经济体制的创新,必将带来发展模式的大转换;科学技术的创新,必将带来经济结构和发展途径的大变化。目前,我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产业和技术转移最理想的地区之一。纵观全局,我们面临着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需要科学地认识“东营市情”。东营是个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地方经济已接近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但石油接续和替代产业尤其是工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持续发展繁荣的基础还不牢固;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生活质量还比较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受制于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要看到,胜利油田的发展,特别是存续企业的改制,将为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石油大学人才济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智力支撑。东营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国内外广泛关注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十五”计划确定“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省政府批复在东营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为我们提供了大好机遇。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努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思路,积累了切实可行的成功经验。全市上下人心思上,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可以说,虽然有困难、有挑战,但也有独特的优势、有难得的机遇、有良好的条件,完全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需要科学地规划“奋斗目标”0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今后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省委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争取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从东营实际出发,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以2000年为基数,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第一个翻番;以2002年为基数,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以上;后十年再翻一番,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人均10万元以上,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东营建设成为经济持续繁荣、科技教育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地区。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经济,使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全面优化经济结构,使经济素质明显提高。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使加工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全国信用最好的城市之一。要加快城乡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使中心城构建起大城市框架,城乡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把东营建设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之一。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初步建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广大群众生活更加宽裕。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需要科学地确立“指导原则”。总的是:把握方向,统揽全局,突出主题,奋发有为。把握方向,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统揽全局,就是正确处理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全面进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想长远、干当前,抓当前、促长远。突出主题,就是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市、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信用东营”建设“三大工程”,突出抓好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三大亮点”,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奋发有为,就是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只争朝夕的精神、团结实干的作风,不畏艰难, 励精图治,争创一流业绩。
  同志们!宏伟的蓝图催人奋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们提岀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会有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矛盾和问题。机遇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 挑战更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三、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要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开放、改革、管理”的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推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高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结构调整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任务。必须深刻认识全球产业转移的新特点,主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顺应大势,发挥优势,在发展中推进调整,在调整中加快发展。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高效生态经济的骨干框架,形成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强支撑力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要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推进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各级财政要向“三农”倾斜,不断加大农业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有效途径。推进工业化进程是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没有工业化,就难以实现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规模靠投入,水平靠科技。今后几年,要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始终保持强劲的投入力度,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加工制造业,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努力推动产业产品结构、科技含量、装备水平的全面升级,确立起工业在地方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要以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积极培育和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民营经济是最为活跃的发展力量。要广泛动员全市干部群众,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放胆投资创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引导民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使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对外开放是东营的富民强市之路。没有开放就没有东营的今天,没有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就不会实现东营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登高望远,以更大的胆略和气魄,全力开放,全面开放。要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招商引资事关东营的前途命运,必须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毫不动摇地抓下去。在巩固完善全民招商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突出专业招商、境外招商和环境招商,重点引进加工制造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吸引更多的大企业来我市投资。大力培育岀口骨干企业和产品,加快发展加工贸易,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开发和承包工程。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是我们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谋求更大发展的重大举措。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推进。开发区和各类园区,要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吸引力和聚集力,集中引进和摆布加工项目,特别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建设加工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经过不懈的努力,力争建成山东一流的加工制造业中心。“信用东营”建设,要在抓好金融信用、中介组织信用和产品质量信用三大信用主体,切实搞好信用道德、信用网络、信用制度三大建设,尽快树立文明立市、诚信兴业的崭新形象,真正形成东营的发展品牌。
  深化改革是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关键。必须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深化财税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强财源建设,依法治税,强化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0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融资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改革,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市场体系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必须树立强烈的科技跨越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努力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政府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引进、开发和转化高新技术成果。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深化油地校科技合作,鼓励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和民营科研机构。普及推广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加强信息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信息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东营,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切实抓好人才工作,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营造一个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
  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载体。必须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超前规划,加快建设,为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完善水利设施,加快节水工程建设改造,提高水资源的综合保障能力和利用水平。加强电力设施建设,继续搞好城乡电网改造,保障建设发展的能源需要。配套完善东营机场,提高运营能力和水平;扩建东营港,建设万吨级码头;建成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及接线工程,推动环渤海高速公路和黄东大铁路建设,构建起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继续深入实施国土整治、黄河口治理和防洪减灾工程,构筑安全防护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综合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加快环城防护林、生态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寓于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让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尽快提高生活水平,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要以富民为第一目标,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确保城镇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绝大部分城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增加群众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要制定和落实支持就业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促进就业的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为城乡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困难群众提供特殊的就业援助,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失业、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不断改善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一批文化、体育设施;建立健全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实施老年幸福工程。切实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人都能享受物质文化成果。今年,要着力在构建农民健康保障体系,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吃住”问题,搞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建设百座利民桥,改造中心城居住小区,规划建设黄河口旅游区等方面,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今后要继续坚持下去,每年为民办一批实事好事。通过五年的努力,使广大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城乡建设,努力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中心城建设,要突出“大水面、大绿地、大空间”的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建设完善东城,改造提高西城,推进东西城一体化。加快中心城道路建设和改造,打通外环路,完善城间道路,建成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体系,形成大城市的骨干框架。高标准、高水平地建设城市,特别是建设好标志性建筑物、建筑群,鲜明地体现城市特色。搞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突岀抓好道路绿化及公园建设,改造水系景观,实施好亮化工程,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通过五年的努力,把中心城的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初现卓越的现代化生态城市风貌。加快县城建设,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引导农民向小城镇合理有序流动,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推进城乡一体化,让更多的农民过上城镇生活。加快村庄的规划建设,在进一步完善村村通自来水、通公路、通客车的基础上,抓好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同时发动广大群众人人动手,整治村容村貌,绿化美化家园,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是包括油地军校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全市上下要继续按照团结思想向下渗透、结合工作向实发展、决定的事情抓好落实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油地军校结合,深入推进经济社会一体化。要积极支持油田、石油大学、济军生产基地的改革发展,支持和推动油田存续企业改制,优化区域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配置,促进油地军校各种经济成份相互渗透,加快发展石油接续和替代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加快整合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类资源,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保持稳定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维护安定的社会环境。让生活在东营大地上的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有事做、有钱花、有房子住、有安全感,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有机统一起来,扩大民主,健全法制,不断推进政治文明。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证。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各项职能,保证重大决策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保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要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村务、厂务、政务“三公开”等制度,扩大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依法治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坚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等制度,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化司法改革,完善司法保障,强化司法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全面推进基层、行业、区域依法治理,促进各项事业依法规范、依法管理和依法运行。各级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都要秉公执法,公正司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要始终把维护稳定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健全经常化、制度化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坚持和完善领导接访、领导包案、“五长”联合接访等制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坚持不懈地开展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强隐蔽战线的斗争。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
  六、发展繁荣先进文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实力的战略资源。一个地区,没有发达的经济,就没有地位;没有高品位的文化,就没有形象,没有凝聚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增强针对性,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根据社会生活现实和人们的思想状况,区分层次,着眼多数,开展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以德治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注重实效性,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规范行业行为,提升服务水平。着眼社会基层,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油地共建、军民共建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体现时代性,全面推进文化教育事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努力发展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地方特色的黄河三角洲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实施精品战略,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带动文艺事业的全面繁荣。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城乡文化阵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手抓事业,一手抓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加大“扫黄打非”力度。教育是传播先进文化、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做好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和优生优育工作,发展繁荣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岀版等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创新,是先进文化的显著特征,是新世纪的时代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创新能力。要维护每一个人的创新权利,尊重每一次创新实践,重视每一个人的创新成果,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使潜在的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岀来。
  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东营现代化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灵魂。要把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运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
  干部队伍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保证。要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大胆起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特别要着眼于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要求,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同时,注意调动和发挥其他年龄层次干部的积极性。重视培养和选拔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o加强对干部的宏观管理,制定并实施全市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好干部资源。抓好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增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发挥好党的代表大会和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逐步健全党委全委会的活动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好方向,谋好全局,抓好大事,搞好协调,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支持他们依法履行职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扬领导班子内部的民主。健全集体班子的团结,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形成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决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确保政令的畅通。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使村党组织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管好本村事务,其他村级组织各司其职、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毫不放松地抓好企业党建工作,积极探索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已建立的党组织,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采取在优秀员工中发展党员、做好工会工作、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办法,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城市社区党的建设,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突岀社会关怀和利益协调功能,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所有的社团组织和中介组织,都要开展党的工作,传递党的声音,保证它们方向正确、活动健康、事业有益。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员队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对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等党员群体的管理,探索党员管理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做奋发有为的领导者。
  坚持从严治党,反对和防止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律,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巩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党风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逐步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使消极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预防和治理,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同志们!东营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光辉历程。二十年来,我们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高歌猛进,黄河三角洲从一片荒凉走向初步繁荣。今后二十年,我们将从总体实现小康到全面实现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年轻的黄河三角洲将在新世纪迅速崛起。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4年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该书纪录了东营区委领导人的活动和东营区委的重要工作,总结了成功,借鉴了经验,对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具有总结和借鉴意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