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140
颗粒名称: 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分类号: D923.97
页数: 3
页码: 519-521
摘要: 勇于探索,分类施治,构建城市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新模式近年来,中心城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增长迅速,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日益成为中心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做好新形势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我区积极创新体制,探索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实现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新突破。
关键词: 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

内容

东营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闫国近两年来,东营区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岀发,立足于探索中心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思路,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认真分析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注重研究新情况,着力破解新难题,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计生宣教模式、利益导向体系建设、计生优质服务工作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力地促进了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一、勇于探索,分类施治,构建城市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新模式近年来,中心城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增长迅速,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日益成为中心城区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做好新形势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我区积极创新体制,探索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实现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的新突破。
  (一) 在城乡结合部建立“旅栈式”管理服务模式。
  探索了以社区为主体,以计划生育家庭幸福指导站为载体,融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旅栈式”管理服务模式。把村居、社区看作“旅栈”,把村居、社区内各个房主出租的房屋看作是“客房”,把流动人口看成是“房客”,房主就是客房的服务员,对在村居、社区租住的流动人口像宾馆一样进行管理和服务,做到来时登记,去时注销,规范管理,维权服务。这一管理服务模式的推行,彻底堵塞了过去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种种漏洞,真正实现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无缝隙、全覆盖。
  (二) 围绕推进居民自治建立“十户长、百户长”模式。
  实现计划生育居民自治,是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方向。探索推行了“十户长、百户长”管理服务模式,在居民中每10户推选出一名十户长,每10个十户长区域内推选出一名百户长。由十户长、百户长具体负责本区域内居民及外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和联系协调工作,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实现了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封闭式住宅小区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由于我区的多数封闭式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相对规范,注重维护业户的私密,与计生管理的衔接不是很好,进而形成了封闭式住宅小区计划生育管理难到位、服务难延伸、宣传难进入、婚育难掌握的“四难”问题。为此,我区针对辖区封闭住宅小区较多的实际,以东方银座花园为试点,探索建立了封闭式住宅小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新模式。即物业公司组织业主选聘楼长,由楼长负责每栋楼的计划生育及其他信息采集,实现对业户的全方位管理服务;政府投入部分资金给物业公司,由其对楼长给予经济补助,实现了政府管理社会手段的多样化,物业公司在业户中也相应的提高了信誉度。这样在小区内就建立起了计生办-物业公司-楼长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体系,在工作中则形成了以“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户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建立了“三固定、三统一”的工作制度,即每月5号、15号、25号(固定时间),在计划生育联合服务室(固定地点),街道计生办、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楼长(固定人员)联合办公,对有关信息变更、采集等进行统一登记;对有关档案等资料进行整理并统一上报;统一组织有关活动。同时,在小区内建立和完善了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联系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居民登记和统计上报制度、计划生育宣传和服务制度等相关制度,有效破解了封闭式住宅小区“四难”问题,实现了物业管理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双赢”。
  二、创新理念,因地制宜,打造开放式宣传教育新格局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内中高档封闭式物业住宅小区越来越多,这种物业管理小区布局合理,景色秀美,从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化程度,但这种物业管理小区的独特结构和模式,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形成了计划生育管理、宣传、服务的“弱管区”,也导致了小区居民对计生工作“认知度”的降低。针对封闭式小区的特点,我们改变惯用的人口学校等封闭式宣传教育方式,实行开放式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式。在不破坏小区整体环境的基础上,拓展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渠道,在小区内设立高标准的宣传栏,在道路两旁安置高档新颖的不锈钢电线杆标语牌,在草坪内安置草坪不锈钢宣传提示牌,在树木上悬挂形态各异的小型标语牌,在假山上、凉亭内、桌椅上雕刻人口计生标志及宣传标语,居民在出入小区、早晚散步时可以直接接触到相关知识。标语牌上计生办及社区的服务热线电话使居民、社区、计生办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开放式宣传教育模式,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把枯燥的政策法规变成了温馨贴心的提示,让居民更容易接受,使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了解它的内容,理解它的内涵。我区的开放式宣传教育从西城的东方银座花园到新区中山社区的槟香园再到东城安泰北区的廉政广场、安慧社区的辉煌广场,构筑起了一道亮丽的生育文化风景线。
  三、突出长效,强化落实,创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工作机制为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我区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为重点,突出“长效”、“适用”,制定和落实以“奖、扶、助、免、优、保”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政策,为计生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一)建立计生女孩家庭利益长效奖励机制。
  拓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长效的计划生育女孩家庭奖励保障机制。制定岀台了东营区农村终生只要一个女孩家庭奖励实施细则,对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终生只要一个女孩的农村家庭,给予双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并对符合条件的夫妻,在一次性奖励的基础上,提前三十年纳人奖励扶助范围。
  (二) 建立计生困难家庭脱贫帮扶机制。
  将救助计生困难家庭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建立独生子女困难家庭长效救助机制,设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救助金,用于对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的救助,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物质上得到帮助。在经济救助的同时,通过开展“生育关怀”行动,解决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难题,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三) 建立计生家庭养老社会保障机制。
  完善计生家庭养老保障机制,为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办理养老保险。积极发展社会养老,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逐步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
  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形成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机制为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水平,我区围绕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目标,坚持“展现优质服务特色,打造优质服务品牌”的工作理念,在全区深入开展“出生缺陷干预惠民服务工程”。对该工程实施项目化管理,成立专门办公室,细化服务内容。不断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范围,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岀生缺陷三级干预,通过开展优生宣传教育、婚前医学保健服务、药物干预服务、B超监护监测服务、孕前病原体筛查服务、随访咨询服务、新生儿随访及疾病筛查、特殊人群服务“八大模块”服务,把好婚前、孕前、产前、产后四道关口,开展“婚、孕、育、教”一条龙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岀生缺陷的发生,有力地推动了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向纵深开展。
  “岀生缺陷干预惠民服务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而且还带来了诸多社会效益。一是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生,提高了人口素质,从而确保了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受到育龄群众的拥护与欢迎。二是惠民服务工程利为民所谋,体现执政为民思想。通过实实在在地为育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了优生措施落实率,降低了优生检查费用,使群众对计生工作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强化了计生队伍建设。开展服务工程,明确了各级计生工作者的责任,也对其工作质量、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围绕群众需求开展工作的同时提升了优生服务技术。四是实行了孕期全程监控,同时也严格落实了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及持证流引产等工作制度,对于性别比失调问题把握了监督主动权。五是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工程的实施,少生优生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宣传辐射点,按全区每年出生3000人计算,该工程直接影响面将达到9000个家庭,近3万人,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六是社会残疾人数量的降低,将会减轻政府在扶贫助残方面的开支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知识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准确记述了区委工作的基本面貌,重点反映区委认真把握团结实干、统筹发展的工作基调,在转方式、调结构,谋长远、抓重点,搞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上采取的一系列新机制、新举措,取得的一系列新成绩、新发展。《纪事》将作为区委的编年实录和交流党建信息、探索执政规律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强化党史资政辅政功能。

阅读

相关人物

闫国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