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087
颗粒名称: 利津县
分类号: D262.3
页数: 32
页码: 394-425
摘要: 利津镇党委工作概况利津镇党委书记贾学坤2007年,利津镇党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 “十七大”会议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履行社会稳定第一责任,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兴镇、生态美镇”为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任务指标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进展。
关键词: 党委工作 工作概况 利津县

内容

利津镇党委工作概况利津镇党委书记贾学坤2007年,利津镇党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 “十七大”会议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履行社会稳定第一责任,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兴镇、生态美镇”为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任务指标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进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利津镇党委下辖7个党总支,123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87个,党员2173名,农村党员1623名,女党员275名,全年发展新党员48名。
  (一)提高素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是加强教育培训。针对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我镇多次举办形势报告会、市场经济、行政管理知识培训班,教育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增强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培育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二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广大党员的奉献意识和权利、义务教育,大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活动,加强流动党员和企业党员的管理,增强了全镇党员干部的整体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双带”作用。在全镇广大党员中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创建小康文明村、执行土地承包、农民减负、计划生育等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使他们自觉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 共同致富奔康。
  (二)明确职责,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以建设服务型、学习型、效能型、节约型机关为目标,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一是修订完善机关规章制度。对原来一些规章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严肃了工作纪律,理顺了工作关系,增强了可操作性,为提高办事效率奠定了基础。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考核奖惩。对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个人,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提高了全镇机关干部的工作压力感,增强了干好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了干事创业,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三是适应农村实际,转换运行机制。随着农村各项配套改革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95的不断深入,原来催交催收式的工作方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为此,我镇注重从改革考核方式入手,引导村干部找准工作角色,转变工作方式。以维护农村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为己任,带领群众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加快群众的致富步伐。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镇实现GDP16亿元,同比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31万元,同比增长71%;农民人均纯收入5867元,同比增长11%;工业企业达到179家,限额企业23家,新增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5.6亿元,实现利税9551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0%、25%。全年镇财政社会事业投资达到2800万元。
  (一)突出“工业强镇”,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膨胀规模效益,努力打造利津镇工业品牌,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是依靠大投入,实施园区带动。在配套完善三里、枣园、黄家三大综合市场的同时,规划建设了利津镇工业园、城北工业园和扈家滩综合工业园三大工业经济发展载体。积极引导企业依托产业向园区聚集。目前,三个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79家。二是实施五大战略,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大力实施能人带动、支部书记带头、科技带动、完善改革企业机制、基地带产业“五大战略”,实现了改造一批老企业、上一批新企业,实现了企业数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通过教育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能人,特别是支部书记见识多、联系广、思路活的优势,千方百计上项目、搞经营,争做“书记老板”,做到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收到了明显效果。三是大力招商引资,内促外引。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经济的重要措施来抓,在时间和精力上实行重点倾斜,积极促进本地企业与外来客商“联姻”,达到引进人才、项目、资金的目的。
  (二)突出“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围绕农业市场化、农民科技化、农村城镇化的目标,积极做好“三农”文章,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在稳定粮食面积基础上,速生林、桑蚕、畜牧、水产、棉花等几个主导产业不断巩固发展,种养规模和效益不断增加。大力实施绿色通道、三网绿化、村庄绿化等造林工程,新增林木面积2000亩,造纸林面积达到1.83万亩、桑园面积达到6600亩。把畜牧养殖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载体,通过龙头带、政策促、集体帮等措施,提高了群众的养殖积极性,实现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4个,全镇畜牧养殖小区达到32处,养殖专业户达到700多户,仅肉鸡、肉鸭养殖规模就达到170万只。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全部取消了农业税,把农民负担减轻到了最低限度。积极做好粮食直补工作,1.15万亩小麦共计18万元直补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农民手中,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加大农业投入的积极性。
  (三)突出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以做优做大发展平台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创业富民进程中。立足“能人创大业、百姓创家业”,让群众树立上企业是创业、搞种、养、加小项目也是创业的观念,立足自身实际,上马一些短、平、快项目。镇政府对群众发展民营经济实行“三个不限”政策,即不限产业、不限规模、不限形式,能大则大、能小则小、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鼓励引导群众按照“一户一业”、“一村一品”的方式,打造特色专业村、户。建成8个民营经济发展专业村:崔林、前宋、后宋、崔湾、前刘5个纺织专业村;后十四木材加工专业村;扈家滩铝型材加工专业村;买河化工专业村。整体服务档次、规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全镇已初步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上项目、人人搞经营” 的生动局面。
  (四)突出“城市服务”,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我镇地处县城,搞好村庄规划尤为重要。我们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服务,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一是搞好城市重点工程的服务工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的拆迁建设工作,在利七路至文昌路、县城外环路绕城线拆迁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加强以镇驻地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对城区内路域进行绿化。二是搞好农村规划、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完成了52个村庄的总体规划和长远规划,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坚决制止和杜绝乱占、乱建现象发生。三是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枣园村已建成了高标准的别墅区、住宅楼和综合建材市场,东魏村、崔林村的别墅区和高层公寓正在建设当中。同时,大庄、东魏、西魏、扈家滩、卜庙、后张等村也都对全村环境进行了改造,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五)突出“重点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村级道路建设。全镇共计修路7条,全长28.84公里,投资350万元。二是全镇集中供水工程,全长97450米,总投资1200万元,入户率达到100%。三是规划建设了镇工业园,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园区内公路。四是投资360万元修建了凤栖林生态园园区公路。五是实施了城北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六是开工建设了镇综合服务楼等十大工程,总投资2600余万元。
  三、创新与经验(一)适应形势,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小康大业,人才为本。随着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型,农民群众普遍存在着发展无门路、致富缺办法的问题,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去引导、去带动。而当前,从我镇情况看,农村党员队伍存在年龄偏大、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奔康致富的能力不强,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对此,镇党委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大力优化党员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他们会富、带富的能力。重点培养那些土生土长,观念新、路子广、能力强的乡土人才,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就会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把优秀乡土人才培养成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经济的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实际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确保了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把握关键环节,大力开发利用乡土人才资源。一是排查摸底,把乡间能人找出来。以村为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把具有种、养技术特长的科技致富带头户,有经营项目的专业户和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创业者,有市场营销知识,从事农副产品运销的商品经纪人营销大户,有专业技术特长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返乡青年、复退军人等乡间能人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纳入乡土人才库管理。二是教育培训,使乡土人才素质强起来。我们把乡土人才的教育培养,纳入全镇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政治理论、岗位技能、现代科技、市场知识和组织管理等知识的培训。三是动态管理,让乡土人才活起来。采取支部考核与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每半年由村党支部协助镇党委对乡土人才进行考核,组织群众和党员对乡土人才进行民主评议,对政治素质不好、不发挥作用的,取消乡土人才资格,把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吸收到乡土人才队伍中来。四是递进培养,把乡土人才用起来。通过在乡土人才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讨论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采取“公推公荐”的方式,发动群众推荐致富能力较强、群众公认程度较高、思想素质较好的乡土人才,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村党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97支部吸收乡土人才进入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等组织,参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并让他们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在服务群众中接受锻炼。对培养成熟的乡土人才,及时通过组织程序,选拔到村级班子中。五是搭建平台,让乡土人才动起来。以村为单位,建立了“种养项目示范岗”、“技术服务示范岗”、“科技服务示范岗”等10个示范岗,组织乡土人才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认岗、领岗,给群众做示范、搞服务。建立乡土人才协会,组织乡土人才引资金、上项目,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或经济项目,并组织他们积极为村里谏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实施“双带双联、奔康致富”工程,组织乡土人才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主动联系致富无门的贫困户,联系老弱病残的重点户,实现了共同致富奔小康。
  北宋镇党委工作概况北宋镇党委书记王俊生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宋镇党委以“突破利津”和“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二次跨越”战略的实施为契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附:利津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贾学坤副书记:石建国委员:张志峰孙桂芹陈崇锋王冬毅陈善泽王连杰李如兵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北宋镇辖91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人,版图面积127平方公里。共有107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91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4个,2011名党员。近年来,北宋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指示精神,始终按照“抓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落实党员教育制度,提升党员综合素质。紧紧围绕“抓教育,强素质”的工作目标,组织科级干部、农村干部,按时参加县以上党校培训,同时以镇党校为载体,聘请教师举办培训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培训党员干部达2000多人次,确保了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积极做好农村远程教育管理员的培训工作。8月份,全面完成92个远程教育站点的工作。结合“三百示范工程”、“三级联创”、“双培双带”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涌现了一批示范村,示范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严格落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使全镇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二)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保持党员先进性。2007年,按照上级部署,北宋镇党委扎实组织实施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活动中开展了以“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讲成效不讲过程”和“不比条件比干劲、不比困难比办法、不比收入比奉献”为主题的“三讲三不讲,三比三不比”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全体机关干部带头做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行者,带动了全镇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全镇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牢固树立宗旨观念,真心实意服务群众。2007年,北宋镇党委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实际,开展了为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把一部分村级事务交给党员管理,制定岗位职责,年终实行百分制考核,调动了广大党员参与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实行了科级干部联系后进村,每一名科级干部明确联系1至2个相对后进村,公开联系电话,及时解决联系村群众的困难。继续开展镇主要领导周一接访,公开接访电话和接访地点,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增进了干群关系。
  (四)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根据流动党员台帐,各支部明确专人与流动党员结成联系对子,掌握流动党员工作、学习动态,并及时做好流动中的预备党员转正、教育管理,确保了流动党员不脱管,不掉队。同时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党建工作,按时上报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参加争先创优活动。镇党委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调研,认真摸底,通过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积极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镇建立了4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26.9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238元,同比增长18.2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01.8万元,同比增长6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同比增长31%。先后荣获: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全市平安东营建设模范乡镇;全市农村合作经济先进单位;全市科普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优秀政务网站。
  (一)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2007年北宋镇党委始终坚持“工业强镇、工业立镇、工业兴镇”的工作思路,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作为膨胀工业经济的主要手段,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新突破。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1家,全镇限额以上企业达到了3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3.9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170万元;建成了日加工能力870吨的篦麻油生产基地。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特色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镇新增芦笋种植面积5600亩,建设了7个高标准芦笋示范园区。9月份,我镇芦笋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11月份,我镇的 “全国芦笋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省质监局验收。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园区9个,其中4个标准化养殖园区,通过市畜牧局验收,获得奖励资金13.6万元。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了市、县、镇三级联动、梯次推进的小康文明村创建机制,2007年我镇大牛、杨董、河套李村顺利通过了市级小康文明村验收。“三网”绿化工程进展顺利。投资560万元,完成了东郑路宋王路及马家方6000亩林网绿化工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399程,共植树9.6万株,同时完成了14个村的村庄绿化,植树达7.11万株。着力培育新型农民。组织群众到省、市高校参与生产技术和生产技能的学习,2007年,培训农民2400人次,结合技术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4150人,新增劳动力转移1796人,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速。先后修定完成了《北宋镇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发放《农村小康住宅设计图集》91本,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安全美观、经济实用的设计图纸,建设了农村优秀住宅39套;规划建设了中心小学综合楼、教学楼、农业综合服务楼,全部按程序办理了《选址意见书》、《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投资180万元,实施了乡李上村旧村拆迁和高家村旧村改造工程,新增耕地800多亩;加大农村土坯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年内共计改造土坯房1500间,新建砖瓦房2800间,农村住房砖瓦化达到59%,有效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投资560多万元,重新修建了东方红公路,方便了农民出行。
  (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中心小学试验楼、北宋三中实验室,实施了北朱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基础教育设施不断完善;11月300,全县首次教育科研现场会在我镇召开。2007年,全镇新型合作医疗群众参保率达98%,全镇兑付合作医疗报销款118.47万元;投资30多万元,新建了北朱、宋集、大胡等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镇医疗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全镇共计出生338人,计划生育率达到99.1%,高于县责任目标(97%)2.1个百分点。2007年,为群众安装有线电视610户,并积极组队参加了利津县民间文艺演出,荣获了 “2007年全县民间文艺调演创新奖”。农村救助体系日趋完善。投资16万元改善了敬老院环境,全镇入院五保老人达到123人,供养率达到98.4%,年发放生活保障金124.6万元,有力的维护了全镇农村的和谐、稳定。
  (五)关注民生,积极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投资1350余万元,实施完成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330个;杨董、乡李下、大王、西尹王等5家放心店全部通过县里验收,使农村消费环境得到了有效保障;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测土面积达到5.13万亩,指导农民科学施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新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个,全镇农村合作组织达到25个;投资80多万元,建设了农业服务综合楼;投资300多万元,完成10.5公里的农村道路硬化,改善了这些村庄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了22套安居房,并通过县里验收;严格按照“两公示三确认”的原则,为9477农户发放直补资金39.3万元;发放柴油化肥补贴资金34.6万元,另外发放优质棉种3.75万公斤,能繁母猪补贴5.7万元。
  三、创新与经验(一)产业基地引领工业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北宋镇始终坚持招商民营联动,把招商引资作为强镇富民的关键之举,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注重内部挖潜,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广泛宣传发动,引导支持顺利、利海、绿洲醇、易森科等现有骨干企业膨胀规模,提升档次。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粮油加工、轻纺、橡胶等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引导以顺利化工、易森科等为主的篦麻油生产企业,革新技术,研发新产品,鼓励企业组团发展,发挥篦麻油生产企业的集聚效应,提高竞争力,逐步形成了日产870吨,占全国市场份额2/3的篦麻油生产基地。
  (二)绿色农产品认证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一直以来,北宋镇按照全面调整、整体调优的400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工作思路,鼓励群众积极发展芦笋种植,在此基础上,不断引导企业和个人,开展芦笋绿色产品认证,走品牌化发展的道路,2007年9月份,我镇芦笋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11月份,我镇的“全国芦笋种植标准化示范区”顺利通过省质监局验收。品牌化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带动了芦笋产业的发展壮大,去年一年,全镇新增芦笋种植面积5600亩,建设了7个高标准芦笋示范园区。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以来,北宋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生态美镇、经济强镇、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镇上下统一思想、明确认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全镇人民营造了一个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2007年5月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在此基础上,我镇不断加大投入,深入推进环境优美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了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
  (四)村务管理实行“四监管一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村级财务、政务管理,杜绝滥用权利、滥用资金、办事不公、账目不清等问题的发生,北宋镇积极探索村级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将村级公章、合同、账目、现金纳入镇监管办公室统一监管,对村级党员干部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规范了农村工作,减少了矛盾纠纷;搭建了监督村级工作的平台,堵塞了党员干部腐败的源头;促进了村班子团结,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石。
  (五)成立“支部书记论坛”。为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农村工作走上规范化道路。2007年,北宋镇党委创新工作模式,成立了“支书论坛”。论坛由镇党委主持,每两个月一期,每期一个主题,镇党委结合全镇的工作大局、农村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在事先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每期论坛的主题,农村党支部书记围绕主题开展交流。促进了先进经验的交流和传播,有力的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附:北宋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王俊生副书记:赵琦牛建民委员:卞新波季丽云林伟杰张彬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01盐窝镇党委工作概况盐窝镇党委书记陈志峰2007年,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突破利津”、“二次创业、二次跨越”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努力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生态美镇”,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和重点项目,实现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盐窝镇党委辖党支部58个,党员1431人,其中农村党支部50个,农村党员1157人,企业党支部2个,机关党支部6个。其中一类支部32个,二类支部13个,三类支部5个。
  (一)高度重视,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成立了以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党建工作问责制度和党建联系点制度;列入村级千分制考核;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同时,做好党员“进”和“出”的管理工作。“进”是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实行“两推一公示”制度,严把入口关。“出”是指对外出流动党员加强联系。
  (二)健全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和创“五个好”党支部活动。镇党委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文件,省委关于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纲要,在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公开承诺”制度,党委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实施“三百”工程,全镇各支部积极创建“五个好”党支部。涌现出了一批党建示范点、带头致富的支部书记和党员科技示范户,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三)注重创新方法,典型带动,分类指导,基层党建工作常抓常新。工作中注重发现、培养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南十村的带动下,以蔬菜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有9个村;在新村的带动下,以畜产品加工运销和肉羊育肥为主导产业的有8个村;在共产党员刘福堂的带动下,全镇化工企业12家。镇党委对全镇支部综合分析后,划分为三类,并把13名科级干部分别挂靠在后进村,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全镇的非公有制企业中都有一名机关干部任党建工作指导员,科级干部与企业建立“联心卡”。
  (四)实行动态管理,完善奖励机制。依靠政策来调动村干部抓基层党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主职干部工资实行固定补贴,由党委政府根据工作成绩统一核定,实行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资和效绩工资两部分组成,根据千分制考核结果定额。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亿元,同比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5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20万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640元,同比增长18.8%。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 “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政府命名为 “特色产业镇”。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围绕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畜牧、蔬菜、新型建筑建材等五大产业发展和盐窝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建设,进一步落实有关优惠政402中共东营市委纪事策和措施,在土地、水电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协调,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膨胀和迅猛发展。全镇投产在建项目13个,新增限额企业6个,建成了投资1200万元的宏泰机械工程项目,投资2500万元的国能热电仓储项目,投资800万元的凯旋油脂10万吨沥青项目,投资800万元的兴华水洗玉米油项目、投资800万元的正奇畜产品加工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二)农业发展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卓有成效。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建成了鲁北牧业和正奇畜产品两个市级畜牧龙头企业,成立了我市首家肉羊生产合作社,肉牛、肉羊养殖园区60多个,其中标准化养殖园区5个,全镇各类畜牧养殖园区达到600户。改造后的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2007年屠宰羊100万余只,牛10万余头,畜牧业实现产值7000万元。2007年11月成功举办了山东•利津肉羊文化节,提升了肉羊产业层次。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被农业部批准为第十三批定点市场,被中国畜牧业学会养羊学分会授予“中国肉羊育肥基地”称号,并吸收为团体会员单位。完成了7000亩蔬菜基地建设,全镇蔬菜面积达到了20000亩,2007年4个蔬菜品种通过了省级无公害认证。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按照上级要求,小麦直补款、棉种补贴全部按时发放到农户手中。二是认真实施了“十大民心工程”建设。总投资480万元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面竣工,彻底解决了群众饮水问题。投资500万元,实施了11个村25公里的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了9个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程、320户的沼气池建设工程,完成了6个小康文明村的创建任务,完成了两条省级路、两条县级路路域绿化和5000亩开发方农田林网绿化。对全镇177户农村低保对象进行了救助,22套特困户安居工程全部完成。5个放心店和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顺利地通过了上级验收。
  (四)县镇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有了新突破。认真做好县重点工程的服务工作,抽调得力人员,成立专门班子靠上做工作。盐虎路改造工程已全面竣工通车,烈士陵园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实施了镇驻地亮化工程和商贸城北延工程,投资60万元在镇驻地和滨港路城区段安装高标准路灯132盏。投资220万元完善了商贸城的排水及道路,铺设排水管道4000米,硬化道路15000平方米。投资40万元在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步行砖7000平方米,小城镇的载体功能和集聚效应显著增强。
  (五)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上。一是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顺利合并了镇一中、二中,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深化卫生事业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推进信用盐窝、文明行业、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2007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创建了6个市级小康文明村。三是完成了工商联和工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在5月份和7月份分别召开了换届选举大会,顺利地选出了工商联新一届执委和工会会长、副会长。四是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信访网络建设,注重从源头上预防信访矛盾纠纷的发生,通过配备村级信访调解员,镇财政设立稳定专项资金等形式,解决了一大批缠案、积案,化解了矛盾纠纷,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谐的局面。全年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三、创新与经验一是工业经济打造亮点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石化、机械加工、畜产品加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03工等产业发展。建成了凯旋油脂沥青项目、宏泰机械拌和料项目、正奇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
  二是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迈出了新步伐。结合多年来农村管理工作的实践,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了规范,并专门下发了《盐窝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了村级管理体制和村级管理制度,使农村财务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宰前育肥”成为全市畜牧业的一大亮点。通过实施鲁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改造和举办肉羊文化节,全镇畜牧业发展迅猛,全镇各类畜牧养殖园区达到600多户,肉羊当期存栏量10万只,肉牛存栏量25000头,形成了肉羊育肥-加工与深加工-运销一体的产业链条。新建了市级畜牧龙头企业-正奇畜产品公司,公司新上了吊宰车间,对牛羊肉进行精细化加工,产品打入了银座等大型超市,实现了肉羊产业的 “前伸后延”,全面提高了畜牧业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被省政府授予“特色产业镇”称号。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拉长蔬菜产业链条。建起了2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了蔬菜生产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农得利蔬菜有限公司的作用,8个品种获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
  五是在全市推广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经验。今年通过配备村级信访调解员、设立稳定专项资金、成立社会稳定办公室和信访领导小组等形式,健全了社会稳定工作网络,有效化解了一大批积案、缠案,保持了全镇持续稳定的大好局面,市委办公室以《信息调研》的形式转发在全市推广。
  附:盐窝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陈志峰副书记:刘茂和王乃梅崔汉刚(挂职)委员:赵炳兰陈宝全王中民韩学文陈庄镇党委工作概况利津县副县长、陈庄镇党委书记宋学华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陈庄镇党委辖党总支7个,党支部126个,其中农村党支部95个。共有党员2475人,其中农村党员1847人。先后被省委、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乡镇党委”、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乡镇等荣誉称号。
  (一)实施“四新”主题实践活动,教育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在深入开展的“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镇党委结合本镇实际,开展了“新思想、新作风、新形象、新作为”主题实践活动,为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选准了载体,找到了结合点。培养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四种意识”。树立勤于学习、求真务实、讲求民主、顾全大局“四种观念”。发扬廉洁勤政、公正无私、文明诚信、服务人民“四种精神”。争做干事创业、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四样模范”。为把“四新”活动落到实处,镇党委编印了《陈庄镇机关干部政务工作规范》、《工作考核细则》,全面推行“自觉式”工作法。开展了“四新”人民公仆评选、“五型”机关创建、村务公开规范年等活动。举办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讲座,聘请县委党校老师作专题辅导,提高了机关干部的理论水平。
  (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镇党委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404中共东营市委纪事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程序,突出重点,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党员队伍的结构,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中,坚持实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两票制”、发展党员“票决”制和“三步”公示制。在坚持党章规定的标准和条件的前提下,注重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把能够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同时注意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分布结构。2007年共发展52名党员。
  (三)开展“三百”示范工程争创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继续把实施“三百”示范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抓手,作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组织全镇农村党支部、支部书记、全体党员深入开展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创建活动。今年以来,各农村支部和全体农村党员,立足实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半年,全镇又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处,修筑柏油路23公里。临河村成立了“利津临河瓜果合作社”,注册了“临合蜜”商标,提高了临河瓜果的知名度,增加了群众收入。胜利村继续加大投入,引导群众建成了存栏量400头的肉牛养殖小区,年获纯利40万元。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总产值11亿元,利税1.02亿元;13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4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利税575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1万元,同比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800元。
  (―)夯实农业基础,做好“三农”工作。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去年实施集中供水工程的基础上,今年投资330多万元,在19个村铺设供水管线32公里,解决了5000多人的用水问题。积极推广沼气池建设,投资72万元新建沼气池360个,全镇沼气池用户达到488户。2.5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已上机械组织施工,将开挖沟渠226条,动用土方136万方。二是扶持农业生产,增强农业后劲。今年上半年,认真执行国家棉花、小麦直补政策,发放4500亩小麦直补和综合补贴20多万元;86000亩棉田,发放补贴良种80625公斤,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植棉和种粮的积极性,全镇共种植棉花11.8万亩。三是常规工作抓落实。抓住春季植树的有利时机,完成了19个村的村庄绿化工程,共计植树6.5万株。大力实施“三网绿化”工程,在辛河路、永馆路等骨干道路两侧,通过调土、淤积等措施,动土方120万方,栽植树木14万株。四是农业产业化培植典型抓亮点。培植临河村滩区拱棚西瓜、甜瓜生产,扩大种植规模,创新“临河蜜”品牌,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上农下渔” 水产养殖基地,养殖南美白对虾3000亩、常规鱼2000亩,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在畜牧业发展上,新建高标准畜牧养殖小区6个,大力发展肉牛、肉鸡、肉鸭和生猪养殖。全镇养殖小区已发展到25个,畜牧大户600个,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500元。
  (二)工业、民营经济再上新水平。2007年,先后组织机关干部、民营大户、企业老板到外地参观学习。广泛搜集项目信息,立足抓大项目、好项目,不上圈地项目、污染项目、投资规模小的项目。同时把改善投资软环境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外来投资企业重点保护制度,积极帮助投资者协调、办理各种手续,千方百计为外商排忧解难,维护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真正让投资者放心、安心。全镇共新上项目18个,去年续建项目7个,已到位固定资产投资3.89亿元。隆顺纺织公司、北汽福田4S店、科昊化工、天润种业等项目进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05展顺利。新世纪商城3万平米的商住楼、4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有力的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三)建设陈庄新区,扩大城镇规模。今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秉承传统、顺应潮流、区块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陈庄新区建设步伐,努力构建“四区一中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打造南部生态景观区、北部现代物流专业市场、西部发展商贸物流业、东部建设工业区、中部行政办公区。
  (四)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协调发展。2007年,镇党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抓典型加快小康文明村建设步伐。二选、后郭、胜利等3个村已完成文化大院、村内道路建设,顺利通过市级小康文明村验收。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为11个村修建农村道路23公里。投资330万元为19个村铺设供水管线32公里,实现了全镇95个村全部用上干净的自来水。镇里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集资金,采用冷再生技术实施5.8公里集付路改造工程。教育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教学楼、公寓楼、餐厅已全部完成整体工程,顺利实现“三校合一”,全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突出的成绩。卫生工作再上新水平,全镇农业人口46307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共筹集资金926140元,农民参合率达到95%以上。新建临河、皂坝头社区卫生服务站2处。全年共救助困难家庭926户,2021人,农村人口享受低保救助率达4.3%;建设安居工程22户,投资100多万元建成老年公寓楼2栋,94名五保老人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计划生育工作开创新局面,新建8个村级计划生育家庭幸福指导站,计划生育率达97.15%;人口出生率7.74%。,避孕节育落实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8%。以内。积极参加了全县民间文艺调演活动,并荣获“创新奖”。举办了庆元宵“焰火晚会”、“突破陈庄”文艺晚会、建党八十六周年大型歌咏比赛、宣传信息、“三学” 活动、新农村连片创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取得显著成绩。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力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理顺经济关系。明确镇、村、户三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债务化解计划,稳定村干部和群众情绪,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树立党委、政府诚信、务实的社会形象;二是强化政治关系。加强对村干部大局意识、公平做事、清白理财、创新干事的教育和一系列工作制度考核奖惩管理,打造一支政治上可靠,工作上能干,作风上民主的基层干部队伍。强化政府对村级管理的职能,从根本上避免社会矛盾的形成。三是融洽社会关系。利用组织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农村党员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争取群众意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广开言路办实事,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兴办公益事业,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凝聚人心,逐步转移和最终消除社会矛盾。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新发展党员54名,为今后农村工作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实施了“社情110”工程。通过公开考试、面试等形式在全镇95个行政村和部分单位聘请了110名社情监督员,定期向镇综治办报告社情信息,协助调处和化解岀现的矛盾纠纷,及时掌握情况,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一年来,上报信息5054条,预防上访苗头38起,成功化解矛盾151起,有力地维护了全镇大局的稳定。
  (六)抓住突破关键,狠抓财源建设。一是通过抢抓机遇,以“干好项目树形象,打牢基础求发展”为指导思想,用足用好上级政策,用活项目资金,积极争取支持;二是通过挖掘油田潜力,搞活油地共建项目,立足服务树信誉,抓大放小活全盘;三是盘活现有固定资产,以拍卖、租赁、转让、抵债等形式进一步盘活,406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借以增加财政收入;四是加强财务管理,项目资金预算、监督、决算、审计四措并举,节约开支,打造节约型政府。同时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定期由农经站进行审计,严把财务支出关,实行村务、财务、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推动了农村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三、创新与经验发挥党委书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直接责任人”的作用,认真做好四件事:一是心明。三农工作中主要矛盾是什么,化解这个主要矛盾的关键是什么?有句话说“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这说明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在农村,党支部是火车头,而支部书记则是其中的关键,应该在明白事在人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把系铃人的培养、选拔当作首要环节、基础工作来抓,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是眼亮。眼亮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发现人才的前提是先有选才标准,就农村当前的状况看,应该抓住政治上顾大局,经济上一身清,发展上有思路,办事上无私心这几个方面的主要矛盾作为基本标准;同时,选人还要有好的办法,放宽视野,畅通渠道,党内的意见、群众的看法、个人的表现多方面相结合。4月份,开展了农村党员“十日谈”活动,全镇1500多名农村党员普遍谈心,不仅密切了党委与党员的关系,使全体党员普遍受到了教育,也对现任干部的表现掌握了全面情况,更发现了宝贵的人才,镇党委及时对5个存在问题的村进行干部调整,架起了党委政府、支部村委与群众之间加强联系的桥梁,保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腿勤。全镇有95个村,近6万人口,镇党委把95个农村支部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支部战斗力强,群众威信高,基础设施改造到位,重点抓成果巩固和集体经济壮大,派一般包村干部搞指导,重点靠外请技术人员、专家教授来讲课,并进行双向交流,让村干部开拓新视野,力创新作为,以办班受教育的形式来采集信息;二类支部村干部具备领导能力,但基础条件差,派中层干部包村,借外力扶贫,以改造基础设施为重点,进一步凝聚人心,提升干部的号召力,通过办实事来加强对村干部的考察使用;三类支部是既没能人办事,也没财力办事的落后村,由乡镇领导干部蹲点,按照“先选能人,再立制度,后步入正轨”的路子整治后进村,消灭工作中的瘸腿,加快全面发展。
  四是脑活。当前农村的村情千差万别,农民党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但深信主流是好的,党委书记就应“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抓基层组织建设。选人时要充分考虑到宗族势力、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又要设法避开其羁绊,也从中为治理乱村找到了一条新的经验。
  附:陈庄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宋学华______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07汀罗镇党委工作概况汀罗镇党委书记崔文凯2007年,汀罗镇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汀罗镇党委辖5个党总支,8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36人,其中农村党员1125人,女党员150人。2007年,汀罗镇党委立足自身实际,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镇的目标,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扎实推进了党的建设工作。
  (一)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建设坚强领导核心。一是加强党委自身理论学习,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党政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二是加强思想建设,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谈心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使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三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涉及全镇的重大事项、涉及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班子成员都在反复听取各方意见,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民主决策,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育镇村工作主力军。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机关干部坚持每周六集中学习一次,农村党员干部每季度集中培训一次。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那些懂经济、有文化、追求进步、甘于为群众服务的年轻人积极吸收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防止出现农村党员干部新老“断档”现象。认真做好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重点培养一批文化水平高、致富能力强的年轻同志进入党组织,充实新鲜血液,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三)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抓好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完善了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联系村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村情民意,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关心的难事、实事。规范机关管理,按照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及目标进一步细化、量化,明确目标,严格考核奖惩,转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一)农业基础得以稳固提升。2007年,我镇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搞好农业开发。高标准完成了卜庙方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汀河方2600亩市级土地整理项目,并积极实施场东方1.5万亩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同时,投资252万元,对全镇13条骨干河道和田间末级渠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和配套建设,增强了其防洪、排涝、改碱功能。二是合理规划,发展优势产业。结合我镇实际,确立了“积极培育畜牧养殖,壮大发展水产养殖,着力推广食用菌种植”的思路。2007年全镇共建成规范化养殖小区12个,养殖专业户达到272户,奶牛、肉羊、肉鸡、猪存栏量分别达到3900头、5.7万只、150万只和2.5万只。全镇发展淡水养殖4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户2420户,水产养殖面积达2.1万亩,水产养殖年纯收入5156万元。三是加大投入,壮大龙头企业。在毛坨村试种的盐碱地双抱菇获取成功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外资建设山东丰源食用菌有限公司,该公司集食用菌制菌、生产、加工、营销为一体,力争发展为全市最大的黑木耳、双抱菇、杏抱菇、白灵菇、香菇五大类为主的制菌、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为农民增收闯出一条新路子。
  (二)工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坚持以扩大经济总量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全镇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启动内力,继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2007年新上民营企业21家,固定资产投入完成3800万元;新增限额以上企业3家;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12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以上的项目4个。二是借助外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2007年先后3次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共320人次外出参观考察,同时,广泛联系外出创业发展的汀罗籍成功人士,向他们宣传家乡发展的大好形势,鼓励他们来家乡投资兴业。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个,总投资2800万元,新增注册资本金1800万元。
  (三)小城镇建设日臻完善。坚持建管并举,一手抓城镇规划建设,一手抓环境综合治理。委托市规划设计院,对行政办公区文化广场进行详细规划,并投资130万元对商贸园区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改善园区生活、经营条件。投资27万元,安装路灯86盏;投资15万元,对城区段进行绿化,绿化面积660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对城区进行了步砖铺装,改善了城区环境。对全镇73个行政村进行详细摸底勘测和总体村庄规划。同时成立专门环境保洁队伍,建立环境卫生长效运作机制,从根本上改善了城镇卫生面貌。
  (四)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认真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结合我镇六大工程和小康文明村创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集中供水工程,投资68万元为7个村实施了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865户农民群众饮水难的问题。二是公路村村通工程,争取资金149.1万元,为全镇10个村进行乡村公路改造,共修建公路21.3公里,解决了农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三是沼气池建设工程,在陈家、建华等8个村建成沼气池460个,通过“一池三改”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四是安居工程。投资21万元,建设安居工程8套,解决了特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五是“三网”工程。提出了“四、六、八绿化工程”的五年总体思路,整个工程占地3500亩,将动用土方150万方,路域绿化89公里,水系绿化57公里,新增农田林网化面积5.2万亩,植树9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六是农村文化工程。以小康文明村创建为载体,投资30万元,组建成立了200人的农村民间文艺队伍,成立小康书屋,截至2007年,共有14个村顺利通过市级小康文明村的验收。通过六大工程的开展,全镇农村呈现文明和谐、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五)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投资104万元,对汀河、王家小学及镇一中教学楼进行修建改造,中心幼儿园通过了省级示范幼儿园初验。在2007年的中考中,镇一中综合成绩列全县第一名;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投资80多万元对镇卫生院门诊大楼进行改造,并配备了重要医疗器械。投资293万元,新建了王家、南码两个社区服务中心,全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达到98%以上;投资46万元对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了改造建设,为广大育龄妇女创造了优良的服务环境。2007年全镇共出生255人,晚婚率达到69.3%,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和统计合格率均达到100%。民政优抚工作更加规范,通过“两推选一审核”,对我镇73个村的低保对象逐户进行了摸底调査,重新审定,使全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走上了规范管理的良性轨道。
  三、创新与经验
  (一)“四个监管”强化村级规范化管理。推行村级账务、资金、合同、公章“四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村级规范化管理。一是村级集体账务监管。村级核算的集体财务收支总账、明细账、收支凭证、报表等由农经站统一管理,严格借阅登记、收支审计、张榜公示。二是村级集体资金监管。村级集体资金,由农经站实行监管。以四个工作区为单位,设立73个村的监管资金总账和明细账,并由专人负责,核算各村监管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监管。村集体签订的一切经济合同(土地租赁和转让、经济项目承包等),由农经站统一监管。四是村级公章监管。各村支部公章和村民委员会公章一律由镇农经站进行统一监管。公章存放在镇公章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使用时,由村支部书记主任等人员开具带有本人签名的介绍信,由工作区书记统一把关,工作人员给予加盖公章,并严格做好使用记录。
  (二)“四个到位”抓实农村社会稳定。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干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四个到位,即职责分工到位、排查调处到位、管理力度到位、综合治理到位。一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各级职责,从党政班子成员到工作区、村干部,进一步明确职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定期对73个行政村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进行集中排查,在排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落实包案责任人并归类处理。三是由镇信访办、综治办统一牵头,四个工作区具体负责,并结合机关干部百分制考核和农村干部千分制考核办法,就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对机关干部和村干部进行统一管理。四是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成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工作组,到易发生治安和刑事案件的村进行群防群治工作检查和督导,确保农村安全稳定,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附:汀罗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李俊德(2008年5月离职) 崔文凯(2008年5月任职)副书记:王凤云杨建峰委员:陈锋王锐李明赵金友410中共东营市委纪事明集乡党委工作概况明集乡党委书记宫长庆2007年,明集乡党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帯领全乡干部群众,立足实际,居弱图强,抓住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欠发达乡镇和县委、县政府“突破明集”战略的实施,拼搏奋进,扎实苦干,坚持从工业经济上突破、从新农村建设上切入、从为老百姓办实事上聚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乡党委辖基层党支部43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8个;党员826人,其中农村党员681人,女党员87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
  (一)深入扎实开展“学教”活动。在“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在抓好学习的基础上,紧紧围绕 “破旧、克满、戒躁、纠散、反奢、防片”六个方面,通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开展谈心和 “我为明集发展献一计”活动,深刻查找班子和成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找明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共收到意见和建议69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研究制定整改和落实措施,确保“学教”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开展了科级干部联系困难户活动,为他们送去了现金和农业生产物资,受到了群众好评。
  (二)切实抓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围绕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真正把那些有大局意识,有工作能力,有奉献精神,能够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人选进来,按照县委的要求,严明换届纪律,防范和查处换届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使选举工作真正能够反映民意,体现群众的愿望和诉求,确保换届工作依法有序进行,顺利完成了38个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书记、主任一人兼的比例、交叉任职的比例均达到了上级的要求。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加强对新任村干部的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凝成发展合力,为今后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凝聚力、战斗力。一是按照县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五好”站点创建工作标准,实行了科级干部联系村制度,每人联系1-3个村,按要求搞好远程教育管理及“五好”站点创建工作。二是在发展党员上,注重三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农村一线、优先发展农村支部三年以上没有纳新的、优先发展女党员,2007年,共发展新党员19人,重点培养了有知识、懂技术的“双高双强”型农村青年入党;重点加强了流动党员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党员管理工作。三是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13个村的文化大院新建,杨家、坡陈2个文化大院的整修,全乡已建成高标准文化大院的村21个,村级文化场所建设步伐加快。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0元。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结合明集乡土地多和处于宫家干渠下游的实际情况,突出抓了一个“早”字,早部署、早发动,抢引抢蓄黄河水,打了一个时间差,在宫家干渠断流前完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11成了全乡80%的耕地浇灌任务。对位置偏远、地势高、引水难度大的地段,投资20余万元,对4条沟渠进行了清瘀治理。并组织群众采用二级倒、三级倒的方式抢水。确保全乡12万亩耕地全部浇灌完成。投资50多万元,在西望参和南一村建设了两个高标准的炮点,扩大了防雹范围。为切实做好防涝工作,对利沾路和灶子路两侧排沟和太平河、褚官河、坡马干等主干沟渠进行了疏通治理,各村也对相关的沟渠进行了排查,打通了竹节沟和鱼刺沟,确保了排水畅通。有效遏制了三代美国白蛾的发生蔓延,促进了全乡林业生产的发展。二是发展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从本乡实际情况出发,改过去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存在的技术条件差,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由传统分散饲养为适度规模养殖,培植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提高规模效益。乡政府成立专门组织、搞好服务、出台政策,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户给予资金补贴,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和外出参观学习,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目前,全乡已发展养殖小区14处,养殖大户150户,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明集乡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有关村的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并召开了由市直下派帮扶工作组和村支部书记参加的产业结构调整专题分析会,认真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乡政府筹集10万元专项基金,不少驻村工作组也确定了具体的扶持措施,有效调动了群众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全乡新增蔬菜种植大棚85个,发展名优鱼、虾5500亩,西瓜5000亩。四是搞好资金扶持。面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畜牧业农民缺资金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信用社支持,搞好小额贷款发放,全年发放小额贷款1500笔,金额达20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了群众的农业生产。
  (二)大搞以三网绿化为重点的秋冬农水会战。根据全县秋冬农水会战总体任务要求,结合明集乡的实际,制定了《明集乡农水会战实施意见》、《明集乡“三网”绿化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秋冬农水会战指挥部,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各有关村的村干部和群众先后到有关乡镇参观“三网”建设情况,把秋冬农水会战工作作为乡机关干部百分考核和村干部千分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调动起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全乡路域建设10371米,植树41450株;褚官河以清淤工程为载体,对河道两侧进行了水系绿化;依托明集乡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搞好农田林网建设,对九支排沟等8条排灌沟渠进行了清淤; 确保了造林质量和农作物丰产丰收。
  (三)以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借助市直驻村工作组的帮扶,狠抓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东一、马二、鞠家等15个村建设了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董家、褚家、坡陈、西西、东四5个村硬化了村内道路。结合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搞好“一池三改”,集中搞好环境整治,全年新建沼气池274个。马三村争创为市级小康文明村。由于加大了教育投入,加强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彻底扭转了教育水平垫底的局面。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中心,强化三项服务,切实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0.48%。,合法生育率100%、统计合格率、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分别达到98%以上,走在了全县的前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广泛组织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活动,今年发展农村有线电视332户,巡回各村放映露天电影,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抓好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为292个困难户办理了低保,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100%,乡敬老院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模范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被评为全市一级敬老院,同时被市政府授予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四)坚持“工业强乡”战略,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坚持“工业强乡”战略不412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动摇,调整了工业、民营、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修订了《关于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定》,优化了发展环境。进一步发现和挖掘农村能人,激活民间资本,鼓励和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农业龙头企业和服务业,实行科级干部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帮助企业通融资金、收集信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扎实推进平安明集建设。深入开展了“打黑除恶惩霸治痞”专项斗争,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狠抓了信访网底工程建设,38个村都选配了一名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信访调解员,包村干部每天也都沉到村里,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配合村里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起,调处16起。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广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倡树文明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确保了全乡农村的和谐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平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公开选聘了每村一名信访调解员,由乡政府统一解决工资报酬,实行月工资和考核工资相结合的办法,由乡政府统一培训后聘任,信访调解员的设立,实现了信访纠纷调解工作的重心下移,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附:明集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宫长庆副书记:徐光照张俊发委员:刘金生于向阳薄其民明刚三、创新与经验(一)实施八大“民心工程”。2007年,乡党委一班人牢固树立干事、创业、为民的思想,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为民办的“八件实事”。分别是:投资300万元的中学综合实验楼、投资120万元的卫生院病房楼、投资150万元的土地油区服务楼、投资50万元的东堤小学校舍改造、投资20万元的中心小学操场建设、投资60万元的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站设施及教育教学设施配套工程、投资150万元的大张以西3000亩土地整理、投资500万元的灶子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使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二)村村配备信访调解员。明集乡把维护农村稳定当作为民办实事的头等大事来抓,2007年5月份,通过村委会和群众代表推荐人选,乡里成立专门组织,本着公开、公正、公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13虎滩乡党委工作概况虎滩乡党委书记李俊德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虎滩乡党委辖基层党支部47个,其中农村党支部40个。党员740人,其中农村党员591人,女党员64人。
  (一)着力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一是抓学习,不断提高班子成员自身的整体素质。在党委班子成员队伍建设中,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个人政治学习制度,完善学习机制,努力提高党政班子成员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二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班子成为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分工更加明确,协作更加紧密的坚强战斗集体。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实行严格的践诺奖惩制,积极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
  (二)着力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紧紧抓住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环节不放,广泛开展了“争星级、创五好”活动和实施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工程。顺利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村支部书记、主任一人兼和两委交叉任职比率明显提高。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干部和农村党员的培训管理力度,使他们时刻保持开阔的视野和发展的意识。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整顿,借鉴学教活动的一些好经验,将党员管理标准细化,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大大激发了农村广大党员的先锋意识、荣誉意识和自律意识。
  (三)着力加强机关规范化建设。成立了机关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完善了 《2007年虎滩乡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虎滩乡机关干部千分制考核办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理考核,做到了靠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进一步建立起了规范、简便的工作流程,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措施,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行业作风和机关作风的转变。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乡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6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工业增加值9040万元,同比增长29.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5亿元,同比增长21.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4万元,同比增长4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00元,同比增长10%o(一)高效生态农业快速发展。在落实良种推广、配方施肥,搞好1.5万亩小麦、5万亩棉花、2253亩蔬菜等常规农作物生产的同时,突出冬枣、畜牧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带动全乡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冬枣产业发展上,建成380亩的“富硒冬枣”、套袋冬枣、大棚冬枣种植示范区,发展以冬枣为主的经济林1060亩,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完成了无公害冬枣质量认证,打出了“利津•虎滩无公害冬枣”品牌。9月28日-10月8日,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利津•虎滩冬枣采摘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畜牧生产上,以食草畜牧业和生猪、肉食鸡、肉食鸭、蛋种鸭养殖为重点,新增张村肉猪养殖、王洼肉牛育肥、牟里肉猪繁育3个畜牧园区;麻湾村蛋种鸭养殖由原来不足1万只扩大到现在的3.5万只,新上了蛋鸭孵化项目,蛋种鸭产业链不断延伸。全乡群众发展高效农业的意识明显增强,高效生态农业规模、效益有了同步提高。
  (二)二、三产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突出工业企业发展重点,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着力解决融资难、协调难、用工难等问题,在积极鼓励英华纺织、海岩纺织、农乐塑料等现有企业膨胀规模的同时,建成投产了鹏飞管件、乐昌肉鸭孵化等4个工业项目。1-12月份,全乡完成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520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423万元。服务业也有了新发展。年内,新增超市、汽车站、汽修厂、餐饮等19家服务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20%。
  (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一是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威乌高速连接线的贯通使用,突破了虎滩交通闭塞瓶颈;二是投资120万元, 建成了虎滩汽车站;三是投资60万元,实施了西虎桥以北800米道路的双侧排水工程;四是投资61万元,完成了2000米的城镇道路改造工程;五是投资50万元,重建了二干、刁口河两座桥梁;六是投资257万元,建设了甜水、麻湾等7个村、10.3公里的村级柏油路;七是投资799万元,实施了集中供水工程;八是实施了10公里的盐虎路路域绿化、5000亩的农田林网建设工程;九是投资302万元,实施了七里4000亩土地整理项目;十是投资20万元, 完成了15公里的乡办清淤工程。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始终把维护稳定放在全乡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深入实施“网底工程”建设。加强了基层信访网络建设,建成了乡信访调解中心,完成了全乡村级信访调解员的选聘工作。扎实做好文明城市和小康文明村创建工作,麻湾、甜水两个村顺利通过市级小康文明村验收。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投资8万元,完成了中学电改、排水工程;投资25万元,新建14间教室。通过在职进修、“手拉手”结对等措施,引进了前沿的教学理念,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卫生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年内,卫生院先后购置了脑电图、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新增了北苏、甜水两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合作医疗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群众大病补偿按时足额兑付,对特困人群的挂号费、诊疗费等项费用予以适当减免,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年内,竞聘村级计生主任40名,举办计生培训班120人次,提高了计生队伍的文化层次和工作水平。投入16万元,维修服务站、购买双屏彩超、更换服务车,为优质服务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全乡47个五保老人全部实行集中供养,共发放109名优抚对象、164个农保户、70个城保户救助金40200元,发放75岁以上老年人救助金198000元,为特困户建设安居房40套。
  三、创新与经验(一)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党委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7名党委成员联系40个农村党支部,党委委员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查找差距,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对各支部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年初下发责任目标,半年初评,年终总评。通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落实责任制,形成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目标,人人有责任,检查评比有依据的规范良好局面。
  (二)健全完善弱势群体联系救助体制。如何公开、公正、及时的救助弱势群体,是当前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易激化干群矛盾的难点问题。鉴于此原因,虎滩乡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民政、文教、卫生等部门为成员的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副科级干部包片、工作人员包村,定期对弱势群体进行走访调查,对救助对象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分类造册建卡,形成了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弱势群众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15的联动帮扶局面。
  (三)创新外部协调机制。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市重点帮扶经济欠发达乡镇的机遇,主动与帮扶单位搞好对接,提高了帮扶实效。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抓住上级扶持机遇,结合安居房建设项目,向渤海钻井总公司争取资金;结合农业开发,向市开发办、国土局争取项目资金;结合公路建设,向市交通局、公路局争取项目资金,向市公路局、交通局争取公路补助资金。2007年,全乡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1个,市直帮扶项目12个、油田帮扶项目2个,各类资金共计1481.51万元。通过对外协调、争取,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虎滩乡党委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入手,大力强化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一是组织300口人以上的27个村开起了村民“听证会”,每月将财务收支、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指标、新上项目等事项,向群众公布一次,请群众议决,真正把决策权交给群众,把监督权赋予群众,把知情权交给群众,还干部清白,让群众明白。二是指导各村把本年度拟实施的工作条例式的书写在村务公开栏上,并详细地注明拟完成时限和具体负责人,每完成一项划掉一项,根据工作需要增加的工作随时添补。固定的公开栏变成了动态管理干部的“警示墙”,使往年藏在档案里的工作计划,变成了公开受群众监督的“面子”工程,进一步强化了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2008年5月离职)(2008年5月任职)李福永付金娥宋新刚附:虎滩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崔文凯李俊德副书记:高鹤龄委员:扈大强李广谱北岭乡党委工作概况北岭乡党委书记李月英续健康发展。
  2007年,北岭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蔬菜兴乡、工业强乡、商贸富乡、文化活乡”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富民强乡”步伐,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快速持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北岭乡辖35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总人口2.2万人。全乡现有基层党支部47个,党员总数972人,其中农村支部35个,党员711人。
  (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按照市县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乡党政领导班子驾驭工作的能力。二是着力发展农村中青年党员,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所有党支部消除“三年以上不发展党员”问题。召开了三十年来首次全乡党员大会,表彰了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00名优秀党员,为全乡73名党龄40年以上党员发放了每人每年360元的补助。三是全面落实基层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和远程教育五项管理制度,被评为全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先进乡镇。四是圆满完成了农村党支部和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党员、选民投票率均达到80%以上,首次换届率成功达到100%,基层民主得到充分发扬,416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农村干部结构得到明显优化,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廉政教育,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经常化、组织化、群众化程度。将乡机关业务口财务都纳入财税办统一管理,并且每月公布账目,规范了资金使用程序。认真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对科级干部推荐、中层干部任免,都坚持群众推荐和组织考察结合原则进行,提高了干部使用质量。二是加强民主管理。严格落实了村民代表议事和重大事务村民议决制度,规范了村务公开有关规定,统一评选了各村党风廉政监督员活动,为加强农村民主管理建立了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工程管理。组织纪委、人大、财政、农经、城建、水利等部门参加,积极探索推行了小型工程建设招投标和财务决算制度,并创造性的提出了工程决算后审计制度,提高了工程管理质量。2007年先后对永和商城排水工程、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及农村公路建设、文化大院建设等工程开展了这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切实提高机关工作规范化水平。一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细化目标,分解任务,将目标任务责任到人,设立政务督查办公室,实行全程督查、跟踪督查和现场督查,狠抓任务的落实。二是建立健全村级千分制绩效考核机制,严格奖惩兑现,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推行机关内部规范化管理,健全了机关内部《政务督查制度》、《考勤制度》、《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二十余项规章制度,通过以上制度的实行,乡机关内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受到广大群众普遍赞誉。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67亿元、1.58亿元和0.55亿元,分别增长39.1%、23.4%和3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增长99.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684亿元,增长23.1%;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35万元,增长42.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20元,增长11.3%。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北部食用菌、中部蔬菜、南部畜牧养殖”的总体布局,坚持农户、基地、市场、龙头配套联动,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2400余万元,实施了8个放心蔬菜基地建设工程,新建设高、低温蔬菜大棚3017个,扩展保护地蔬菜3017亩,全乡蔬菜轮作面积达到3.6万亩,全年蔬菜总产量达到30万吨。投资550万元,实施了绿野菇业公司食用菌生产基地扩建工程,创建了市级残疾人食用菌扶贫开发基地,发展了八西、盖东等食用菌种植专业村,全乡食用菌种植品种已达到30余个,种植户达到140余户。投资170万元,集中推进建设规模化畜牧养殖基地,发展了东坝、滩东、福寿等养殖专业村,2007年全乡畜禽总存栏量达到20万头 (只)。
  2、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投资30万元,完善了北岭蔬菜市场基础设施,装备了蔬菜质量检测设备,免除了市场管理费用,扩大了“农业部定点市场”的影响力和产业带动能力。
  3、农民组织程度不断提高。成立了蔬菜运销和技术服务协会和利岭蔬菜合作社,注册了“绿岭”牌蔬菜商标,建成了8个放心蔬菜基地,成功申报了2.5万亩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和5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全乡无公害蔬菜品种达到8个。
  4、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年共完成农业基础设施投资700余万元,于2007年春秋相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17继实施了坨上方3000亩土地开发项目和盖西方5000亩土地开发项目,彻底改变了两个地块的生产条件,新增耕地面积156.21公倾。
  5、“三网”绿化工程不断推进。以永馆路、滨海路和威乌高速公路两侧为重点,沿路新造台田70亩,整修拓宽原林带222.6亩,建设店铺前花池29个4500平方米,新植树木84450株,共完成社会投资348.24万元。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坚持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外经贸发展相结合,以原有厂房租用、民营外资合作、企业对外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多方聚集资金,全方位创造条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2007年共实施工业技改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个,到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730万元,比去年多670万元,增长17%o在发展项目、引进项目的过程中,注重做好与优势产业、优势资源相结合的文章,重点引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无污染项目,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载体建设实现突破,服务业加快发展。依托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原有基础,重点打造五大载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依托北岭蔬菜市场,发展蔬菜交易业。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实行免收管理费、全方位便民服务等措施,有效提升了蔬菜市场交易量。2007年,市场旺季平均日上市车量达1000车次,全年市场平均日交易量达到30余万公斤,日交易额达25万元,交易量、交易额较去年增长30%以上。二是依托永和商城,发展商品零售业。完善了商城给、排水和电力设施,成立了永和商城物业管理自治委员会,加强了商城管理,2007年完成交易额790万元。三是依托永馆路商业街,发展传统饮食、汽车维修业。2007年完成销售收入1470余万元。四是依托好运来运输公司,发展现代物流业。该公司大型运输车辆达到86部,2007年完成营业收入3500余万元,上交税金200余万元。五是依托文化资源,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发挥北岭“文化之乡”传统优势,加强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于2007年10月份成功举办了北岭乡首届文化作品展,共展出作品140余件,邀请全国各地来宾400余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筹备成立了北岭文化协会,出版了北岭同乡英才录,印刷了2008年北岭文化作品挂历,从而在文化建设上夺取了全市各乡镇中“四个首创”,以实际行动弘扬了北岭文化,迈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农村文化发展取得新进步,民间文艺较快发展,薄家庄文化志、南岭村志编篡工作基本结束,均被省级新闻媒体报道,其中《南岭村志》现已出版印发。
  (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商贸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80亩,建筑面积达到16600平方米,园区内道路、供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政府驻地集贸市场日渐繁荣。城乡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修建店铺前花池1500米,绿化城镇27000平方米,改造驻地企业院墙400余米,硬化地面3000余平方米,同时建立起了政府驻地环卫队,每天进行垃圾集中清运,从而加快了城镇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净化进程。干线公路两侧建设秩序得到较好维护,沿路新建房屋全部依法按程序审批,杜绝了违法、违规划建设。
  (五)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全面发展,建立了教学质量奖励基金,2007年高考北岭生源有6人分别进入全县文理前十名,北岭中心学校全年荣获四项市级荣誉称号。卫生事业全面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到19853人,参保率达99.32%;免疫经费落实率达到100%,计划免疫率达到98%以上;信息产业实现突破,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通村率达到100%,被列为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计划生育率达到97.9%,新生儿出生41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率为6.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9%。,避孕节育措施率达到98%以上。土地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县率先完成了农村宅基地测量;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共足额发放拥军优扶、农村低保、城镇低保资金119.02万元,拨发救济金4.5万元、助残资金16.8万元,为肖家村患肾病兄弟募集社会捐资近60万元,有效保障了弱势群体基本权益,2007年,全市科普助残现场会在北岭乡召开,并被评为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投资198万,实施了乡敬老院搬迁工程,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实现了应保尽保。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信用北岭”建设、“爱家乡、爱北岭”教育深入开展,绿野菇业公司董事长王忠春荣获利津县首届“十佳文明市民”称号。
  (六)“平安北岭”建设深入开展,政治社会持续稳定。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惩霸治痞专项斗争,有效的震慑了违法犯罪,孟南村成为全县唯一一个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先进村。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每年统筹工资4万元,按照“统一选配、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在各村选配了民情信息员,建立起了大民调工作格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建立起了管理精细、组织严密的事故预防体系;制定下发了《突发事故总体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多个专项预案,提高了预防突出事故的能力。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查活动,依法查处销售、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等5种高毒农药行为,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树木全部承包到户,减少了财政投入,增加了村集体和承包户收益,解决了管护问题,有效提高了树木成活率。
  (二)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出并在各村普及了“建设一个垃圾池、设置一处柴草存放场、制定一套管理制度、成立一支环卫队”的“四个一”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根本改观,维新、孟南、七三村获得市级生态文明村命名。
  (三)创新信访机制力促农村稳定。针对当前农村信访发生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三”工作法,即克服“群众上访就是闹事”、“带着观点处理信访问题”、“主要领导不接访”“三种错误观念”,发挥乡村两级信访网络、农村基层组织、农村党员队伍“三个作用”,建立副科级干部联系后进村、科级干部值班接访、农经干部定期进村理财“三项制度”,实行农村公章、农村财务、农村合同“三个监管”,开展五五普法、社会公德、“爱北岭、爱家乡”、“三项教育”,建立起了完善的预防农村矛盾纠纷体系,有效化解了农村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持续稳定。
  附:北岭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李月英副书记:王泽武崔海滨委员:季宗勇王霞君崔建忠尚育兴三、创新与经验(一)积极探索“三网”绿化工作机制。按照“林地收归集体、政府统一规划、大户承包开发、林权落实到人”的模式,对2007年新植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19刁口乡党委工作概况刁口乡党委书记王乃全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刁口乡党委辖8个基层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4个。全乡党员93人,其中农村党员45人,女党员10人。
  (一)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基层组织、制度建设扎实有效。2007年底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实现一次性选举成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3个100%。配套了村民代表、村民理财小组、纠纷调解委员会、治保会以及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组织,建立了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定时定点办公、村民大事议决、村民代表会议等一系列制度,成立了农村农业班子负责定期督促检查,严格村财乡管、合同监管、村公章乡代管等“三监管”,基本实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三百示范工程”扎实推进。乡党委精心选树、下大力气培养引导典型,协调村级办公场所软硬件配套,推荐上报的渔民村等三个单位(个人)全部通过评审并挂牌,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宣传引导,整体推进,在全乡形成了学先进、比先进的整体氛围。三是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顺利。统筹协调资金投入,对3个村1个居委会采取能建则建、宜租则租的方式解决场所问题。其中兴牧村、呈祥居委会2007年多方筹资50万元新建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办公设施配套到位;投资10万元对渔民村文化大院进行了改造升级;海铺村也通过租借等方式得到了妥善安排,并制定了详细建设规划,将于2008年底前建成使用。
  (二)党的作风建设不断深入。以抓教育为主,强化对党的根本宗旨的学习,培养党员干部的爱民、亲民、为民的良好作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化对党的优良传统的学习,培养党员干部正确的政绩观,实行领导干部周一接访制度、驻村蹲点制度,坚持记“民情日记”,接触群众为民办实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围绕倡树八个良好风气、解决六个问题,扎实开展了 “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进一步转变, 促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化。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深刻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上级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召开干部家属座谈会,参观看守所,使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了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乡党委和各基层单位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员干部带头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廉政制度。三是建章立制,约束党员干部言行。逐步健全廉政、约束机制,抓好“八个不准”的落实,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廉政评议会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批评与自我批评,规范了党员干部言行,形成廉洁勤政的良好政风。
  (四)党建工作不断创新优化。一是流动党员管理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卓有成效。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多途径开展企业主和企业党员培训,将流动党员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工作纳入整体考虑,在重点企420中共东营市委纪事业设立党建指导员,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情况,作为考核科级干部和有关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每个部门都由分管领导牵头,具体职能部门负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2007年9月建立了刁口乡第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黄河港党支部,扩大了党的覆盖面。二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地处沿海和油区腹地、农村支部书记经济意识强、信息渠道广、项目线索多的优势,采取政策帮扶、目标引导、典型带动等多项措施,全力打造懂经营、会管理、能创业的复合型农村干部队伍,领办创办海洋渔业、盐及海洋化工、生态旅游餐饮服务等企业,通过典型带动和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致富增收。2007年,全乡村干部领办创办的民营企业7家,初步形成了 “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5.5亿元,增长38.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000万元、4.4亿元、2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5%、43%和67%;地方财政收入537.27万元,同比增长105.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亿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增长24%。荣获全市“综合实力十强乡镇”称号。
  (一)突出重点,工业经济强势发展。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心,突出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滨海经济园区建设,特别注重项目质量,积极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工业项目,杜绝高耗能、高污染和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落户,全乡招商引资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总投资5亿元的国华瑞丰风力发电项目已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6068.7万美元的东营利美养殖有限公司(深南公司瘦而精养猪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引进种猪1737头,产仔12000头。项目建设期8年,建成后年可出栏生猪108万头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2亿美元。2007年,全乡共有工业企业4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家,达到11家,实现增加值2.85亿元,同比增长65%。
  (二)统一规划,滨海经济园区快速启动。聘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利北滨海经济园区及滨海工业园、滨海渔业区、生态旅游区三个功能分区的总体规划,描绘出了刁口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以4.15平方公里滨海工业园一期工程、442.1公顷滨海渔业区为重点,通过土地置换、吸纳民营经济项目入住园区等鼓励引导政策初步形成。
  (三)突出特色,海洋经济蓬勃发展。一是海珍品养殖实现新突破。在巩固原有养殖面积的基础上,新规划现代滨海渔业示范区总面积442.1公顷,依托盛海、丰泽生物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扩大海参、半滑舌鳎等海珍品的养殖规模,提高工厂化养殖的比重,走工厂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切实加强水产品商标注册和产地认证工作,盛海公司为青蛤、文蛤、铁蛤等水产品申请注册了黄河港商标,同时盛海公司的青蛤、纹蛤、毛蚶和丰泽生物科技公司的半滑舌鳎、大菱鲆等水产品均获得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引进蓬莱安源水产公司海参标准化养殖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一期开发面积3080亩,建设养殖池56个。2007年,全乡池塘养殖面积3.85万亩,贝类护养12.5万亩,工厂化养殖水面3.5万平方米,培育黑石斑等名优特新品种16个,海产品总产量达6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二是盐及盐化工整合初见成效。积极推进区域资源整合,随着兴盛盐业公司正式出盐,全乡原盐开发总面积达到6万亩,总结晶面积10万公亩,原盐产量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2115万吨。全乡已有汇邦化工、晟昊工贸、嘉能工贸等3家海洋化工企业,年产氯化镁1800吨、溴素500吨、溴化铵1000吨。三是生态旅游业逐渐起步。刁口乡与市县旅游部门联合,积极融入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整体框架,聘请北京达沃斯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利北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特色景观和生态体验为核心,策划包装了飞雁滩、观海栈桥、黄河故道珍稀鸟类栖息地、浅滩踩贝等8个旅游项目,成立了黄河港旅游公司,重点进行湿地资源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拉动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刁口“生态体验游”已逐渐成为全市北部休闲观光的一大亮点。
  (四)多措并举,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搞好工农共建,积极争取油田在资金、物资及水、电、气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入,对府前街和政府大院进行了维护改造。协调油田投资400万元进行了供水、供电线路改造,实现了区域内用水用电正常化。投资520.67万元实施了利北防潮堤修复加固工程。加强小城镇规划管理,四个村(居)全部编制了建设性详规。渔民村北5000亩土地整理项目,投资120万元,动用土方22立方米,可新增耕地21.18公顷。3.8公里渔村公路建设等民心工程正在实施中。投资5万元对渔民村社区服务站进行扩大改造,解决了渔民村群众就医难、就医条件差的难题。为农村特困群众建设安居住房2套,为全乡23名75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了生活救助金,弱势群体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科技、社会救助等各项事业得到稳步发展。五是以人为本,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切实抓好规范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配套,选好配强村两委干部,建立了村务公开、财务管理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农村农业班子负责定期督促检查,特别是涉及帐目支出、宅基地审批、救济救助、干部任用等敏感问题。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各项创建活动,在全乡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三、创新与经验一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争先创优的信心与决心。刁口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环境复杂,协调难度大,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抢抓“突破利津”战略实施和确定为北部产业开发片的机遇,拼搏创业,以思想的大解放、作风的大转变推动工作的大跨步、事业的大发展。
  二是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以大项目、工业项目为重点,深挖项目源。同时,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促进招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强化招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招商运作的成功率。
  三是调整发展思路,明确功能定位。承接青岛及胶东城市群产业转移,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兼容互补,力争成为全市北部产业开发的排头兵和全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围绕海洋做活文章,以发展循环经济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综合开发海洋资源,打造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走海水循环利用的路子,对沿海滩涂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集约利用、闭路循环和效益最大化。
  四是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加强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等教育活动,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注重工作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出台了《科级干部联系企业制422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度》、《刁口乡招商引资奖惩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实行招商引资、收入任务单项考核、公示通报和一票否决制度,为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附:刁口乡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城区党委工作概况城区党委书记张光照2007年,县城区党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上不松劲,在优化环境提升形象上出实招,在解民忧办实事上动真情,做到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建设,推动了城区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城区党委辖党支部17个,党员547名。其中,企业党支部10个,民办非企业党支部1个,社区党支部4个,机关党支部1个和城区派出所党支部1个。
  (一)以开展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发展。城区党委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自2007年2月开始,在县城区集中开展了“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和机关作风集中整顿活动。活动中城区党委班子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党章》以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进一步增强了班子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23和坚定性;通过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做到集体决定,分工负责,增进班子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提高了班子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掌握实情,摸清实底,迅速吃透社区工作情况,把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体现到加快社区建设具体行动中。调研活动由党委书记带队,全体班子成员积极深入社区居委会进行调研,听取居委会“三职”干部的工作汇报,掌握社区工作动态,并结合调研情况提出社区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完善了班子成员联系社区工作制度,班子成员定期深入社区了解民意,切实帮助社区居民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组织机关社区干部职工到垦利县和广饶县参观考察,借鉴他们社区建设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县社区建设实际,提出了社区建设新思路,对提高我县城市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按照“五抓一创”的思路,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抓基础建设,我们在四个社区居委会都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和党员服务站,配有图书阅览室、党员远程教育设备;二抓制度规范。研究制定了《党支部集中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等制度,确保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抓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电教媒体等多种载体,大力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四抓组织网络建设,形成了城区党委、社区党总支、基层党支部组织体系,真正发挥各级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五抓党员纳新关。按照“一推两公示”的原则,侧重发展企业一线骨干和城区居民中的个体经营业者等积极优秀分子,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一创”即创新活动形式,在社区开展党员服务区活动。在社区党组织的组织、指导下,根据社区党员的自身特长和爱好,合理为他们设置岗位,党员自愿选择岗位,无偿提供服务,积极动员和引导广大社区党员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同时,认真做好党员纳新工作,今年,城区党委发展党员10名,其中发展企业一线职工5人,女党员2名,有11名预备党员按期转正。各支部都能按照“三会一课”等支部工作制度,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三)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社区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城区党委从制度建设着手,建立健全了干部管理、机关内部事务管理、政务公开和民主生活会等各项制度,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畅通监督渠道,落实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上报、通报制度。对涉及个人重大事项及时向城区党委和上级纪检部门汇报,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通过政务公开栏、墙报等形式向居民群众通报。城区党委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勤政廉政、公道正派、以身作则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自觉履行“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义务,使党委班子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一)城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一是修订完善了《关于居委会主任、副主任、计生助理、计生小组长工作职责与奖惩考核的暂行办法》,做到了职责明确、考核规范、奖罚分明。二是与县直各部门单位、社区居委会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的管理目标和责任。严格人口出生计划的管理和考核,在人口出生安排上坚持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确保了出生计划的圆满完成。三是突出重点工作,切实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对城区流动人口建立台帐,做到每月清理一次,并及时变更流动人员信息。对流出的育龄妇女由计生办组成专门力量进行跟踪随访,及时掌握情况,确保不发生政策外生育现象。加强对流动人口“两证”的管理,424中共东营市委纪事流动人口发证率、验证率、建档率达到100%。四是顺利通过了市、县两级计划生育工作考核,圆满完成了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07年统计年度中,合法生育率98.9%,晚婚率92%,流动人口验证率100%、办证率100%、建档率100%,综合统计合格率100%,避孕节孕措施落实率100%,各项指标达到目标责任书规定的要求。
  (二)城区综治信访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城区党委高度重视城区社会稳定和信访工作,成立了以城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社区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度和工作责任制,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社区综治办公室主任,对本辖区的信访和社会稳定工作负总责。3月份,各社区居委会与辖区非公有制企业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责任分工。二是强化措施,多措并举。坚持周一主要领导接访日制度,积极探索“城区管委会一社区居委会一居民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在各居民小区配备了兼职的矛盾纠纷调解员和信访信息员,各居委会每月5、15、25日上报矛盾排查及调解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台帐,一旦发现突发性和潜在的矛盾问题及隐患,能够及时做出决策,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确保将各种苗头性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全年共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居民信访案件达47起。三是认真做好“法轮功”练习者监控工作。本着“打击与教育并举,以教育转化为主”的工作原则,密切关注“法轮功”练习者动向,积极开展“反邪教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对法轮功练习者家庭给予高度关注,让家庭融入社会,让家人帮助转化,城区“处法”形势稳定。城区管委会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06年度社会治安及“平安利津建设”工作考核“模范单位。
  (三)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深入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社区”、“信用社区”、“平安社区”、“节约型社区”、“绿色小区”、“卫生小区”等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四进社区”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了老年门球赛、秧歌比赛、象棋比赛等文体活动,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3月份,在全县民间文艺调演活动中,城区组织参加的秧歌队获得“优秀表演奖”。凤凰社区被省文明委授予全省“文明和谐社区”称号。按照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的标准,管委会不断完善机关各项制度,落实《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和《服承诺制度》等长效机制,规范各站室机关干部的日常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信息宣传报道、理论调研力度不断加大。
  (四)城区社会劳动保障工作稳步推进。2007年,城区管委会为下岗职工建立了再就业信息台帐,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实用技术,为实现再就业奠定了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县津城职业介绍所的平台优势,建立下岗职工与企业用工单位双向信息台帐,积极为企业用工单位推荐“4050”人员和下岗职工就业。充分发挥城区工会组织优势,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城区工会被市总工会授予全市“工会促进再就业工作示范单位”。2007年安排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1100人次,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切实做好城区居民“低保”、“医保”及救济助残工作。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今年对原有208户低保家庭进行了全面普査,核减注销10户。新申请低保户19户,经公示评审后,上报民政局审批。全年城区享受低保的达到198户,460人。认真做好城区居民的医疗保险工作。2007年,城区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征缴达90余万元,收缴率达乡镇、街道党(工)委工作概况425到87.8%,发放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病补偿金52万元。帮助80多名重病患者向有关部门申请大病救助金达12万多元。积极开展帮贫扶困送温暖活动。2007年冬,城区管委会对缺衣少被、取暖困难的居民进行统计摸底,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争取慰问资金和救济物资,为198户特困居民申请专项取暖费补助9.9万元。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原第二食品厂、外贸小区、物资局等住宅小区实现了集中供暖,确保困难居民有饭吃、有被盖、有衣穿,促进城区的和谐发展。
  (六)城区武装、物业及其他工作健康发展。始终坚持党管武装工作,注重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把民兵预备役、征兵工作纳入党委、管委会目标管理,圆满完成了既定各项工作任务。3月份,代表市军分区点验,实地参观了城区武装部基础建设。按照省军区要求,切实做好城区武装部建设达标升级各项工作,顺利通过各级检查验收。4月4日,全市武装部建设达标升级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城区武装部长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组织100名民兵协助公安等有关部门维持山东利津肉羊文化节现场会秩序。按照今年全县征兵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严格标准,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把合格优秀的适龄青年送到部队,2007年经过城区武装部认真细致的工作,有22人应征入伍。积极探索我县城区住宅区物业管理运行模式,改革城区管委会物业管理中心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物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所辖小区居民冬季取暖工作,确保居民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根据县政府安排,组织专门力量,对10个小区的1500余株树木的美国白蛾等病虫害进行集中防治,效果明显。按照县人大选举办公室安排,圆满完成了县直选区城区14、15、16选区县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充分发挥团委妇联等组织优势,积极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2007年城区管委会团委、妇委会先后获得县级“青年文明号”、市级“先进妇委会”等荣誉称号。
  附:城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书记:张光照副书记:季谢美寇荣华委员:张秀利高其友陈振军王凤云

知识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准确记述了区委工作的基本面貌,重点反映区委认真把握团结实干、统筹发展的工作基调,在转方式、调结构,谋长远、抓重点,搞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上采取的一系列新机制、新举措,取得的一系列新成绩、新发展。《纪事》将作为区委的编年实录和交流党建信息、探索执政规律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强化党史资政辅政功能。

阅读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王俊生
相关人物
赵琦
相关人物
牛建民
相关人物
卞新波
相关人物
季丽云
相关人物
林伟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利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