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供销社党委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069
颗粒名称: 东营市供销社党委工作概况
分类号: D262.3
页数: 3
页码: 261-263
摘要: 市供销党委书记王曰舜2007年,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供销社提出的“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工作要求,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找准定位, 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市供销社被国家人事部、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先进工作单位称号;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供销社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关键词: 党委工作 工作概况 供销社

内容

市供销党委书记王曰舜2007年,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供销社提出的“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工作要求,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找准定位, 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市供销社被国家人事部、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先进工作单位称号;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被山东省人事厅、山东省供销社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一、“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续建配套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按照标准在人口相对集中、有村级集市、辐射面较大的村,建设村级放心店222家;建设集经营性、公益性、中介性、综合性和社区性于一体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9处。截至2007年底,全市已拥有县级工业品物流配送中心4处,乡镇超市41处,村级放心店537家,使全市所有乡镇和千人以上的村分别建起了标准化的中心超市和便民放心店。该项目共计完成总投资3.6亿元,新增营业面积8.48万平方米(其中乡镇超市4.8万平方米,村级放心店3.68万平方米),实现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
  “两进”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超市和放心店的建设,改变了过去农村经营设施落后、方式单一、货物低档、质次价乱的局面。二是,搭建了双向流通平台,实现了农商“双赢”。在为农民送去日用消费品的同时,也把优质农副产品带进了超市、走向了城市,搭建起了“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三是,拉动了农村消费,繁荣了农村市场。“两进”工程完善了农村流通网络,拉动了农村消费,并为商贸企业进军农村市场提供了契机。四是,促进了社会就业,带动了社会投资。超市和放心店的新建扩建,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提供了机会,仅“两进”工程本身就安置3000余人就业。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2007年,新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8家,完成全年任务的196%,至此,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17家,其中专业合作社134家,协会83家,入社社员(会员)近5万户,带动农户10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32.15%,社员(会员)人均年增纯收入比未入社农户高25%左右,年增纯收入总额约计3亿元。东营市和广饶县分别被列为全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市、县。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上联大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的经营格局,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更加完善。二是,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三是,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不仅在生产环节上提高了农产品价格,而且使农民获得了农产品加工经营等环节收益。据测算,2007年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其他农户年纯收入平均高出25%以上,人均增加年纯收入达1200元以上。四是,促进了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分散的利益诉求聚合起来,成为政府与农民沟通的便捷桥梁与纽带。
  三、农资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以供销社原有经营网络为基础,以“龙头企业+直营店和加盟店”为组织形式,通过加大县属公司改革、改造力度,壮大县属公司的实力,优化龙头企业,形成了县域内的物流中心;通过与知名企业、名牌商品合作,以企业实力和商品实力形成商品优势,扩大了市场份额;通过吸纳农村经营大户的加入,并规范其发展,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服务中心。全年新建农资网点64处,供销社系统发展的规范农资网点已达304处,县级农资配送中心3处,年农资经营量达20万吨,占全市总需求量的48%,所有网点无一在工商、农业、质监部门的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各个网点不仅为农民提供安全的生产资料供应,更重要的是借助网络优势为农民提供集科技、信息、技术、培训等综合性服务,逐步打造成为农服务平台。
  四、黄河口特优农产品营销取得突破为加强我市特优农产品与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对接营销,以“南菜北枣”为重点,通过对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依托河口新盛冬枣合作社和凯银集团、华誉集团等龙头企业,积极组织产销合作,促进我市特优产品与高端市场对接的工作思路。2007年,先后组织专业合作社、协会和龙头企业与山东银座、台湾大润发、台湾统一银座等知名连锁超市公司进行了十几次产销对接,成功举办了“东营一山东银座产销洽谈会”,并与其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确定东营作为山东银座主要农副产品的主供生产基地。目前,已与三家国内知名超市公司分别签定了黄河口冬枣、黄河口大米贴牌生产合同和黄河口冬枣、黄河口蔬菜的专供基地合作协议;与10个农产品生产企业签订了37份农产品购销合同,总金额达6.5亿元;与11个企业建立了特优农产品营销合作关系,为明后年开展大规模产销对接打下了基础。
  五、农民培训取得实效农民培训是供销社承担的市政府便民实事之一,为此,组建了专家讲师团,编制了知识问答手册,在全系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为“三农”服务氛围。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了两个“贴近”,即贴近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贴近推进棉花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培训形式上,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灵活多样,适时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难题。全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216期,培训棉农24343人次,完成全年任务的112.71%。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植棉水平,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好评。
  六、招商引资任务超额完成2007年,市供销社被市政府确定为产业招商责任单位。为加大招商工作的力度,成立了产业招商领导小组,制定了《东营市供销社产业招商考核奖励办法》。全年年引进招商项目2个,总投资12.4亿元,到位资金1.6亿元。
  附:市供销社党委成员名单书记:王曰舜副书记:郝立刚委员:孙家恩陈志强潘翠芬

知识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准确记述了区委工作的基本面貌,重点反映区委认真把握团结实干、统筹发展的工作基调,在转方式、调结构,谋长远、抓重点,搞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上采取的一系列新机制、新举措,取得的一系列新成绩、新发展。《纪事》将作为区委的编年实录和交流党建信息、探索执政规律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强化党史资政辅政功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曰舜
相关人物
郝立刚
相关人物
孙家恩
相关人物
陈志强
相关人物
潘翠芬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营市供销社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东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