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委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20000046
颗粒名称: 县(区)委工作概况
分类号: D262.3
页数: 18
页码: 189-206
摘要: 中共东营区委工作概况东营区委书记张传胜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2007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554个,其中党(工)委20个(街道党工委6个、区直机关党工委1个、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工委1个、镇党委4个、区属企业党委5个、区直部门党委1个、村级党委2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528个;党员12886名,其中正式党员12532名,预备党员354名;男党员10792名,女党员2094名;少数民族26名。
关键词: 县委工作 工作概况

内容

中共东营区委工作概况东营区委书记张传胜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2007年底全区共有基层党组织554个,其中党(工)委20个(街道党工委6个、区直机关党工委1个、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工委1个、镇党委4个、区属企业党委5个、区直部门党委1个、村级党委2个),党总支14个、党支部528个;党员12886名,其中正式党员12532名,预备党员354名;男党员10792名,女党员2094名;少数民族26名。
  2007年,东营区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了党的建设。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围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按照“破旧、克满、戒躁、纠散、反奢、防片”的要求,突出“整顿纪律、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这一重点,在全区科级以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高标准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解决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六大方面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了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等六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二是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借鉴党委换届的经验做法,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4个镇人大、政府进行了换届考察,6个街道人大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一并进行了调整配备,把能干事、会干事、好共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进了领导班子。运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对区直部门、单位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进行了全面考核,对后备干部进行了推荐,调整充实了后备干部库。承担了全省党政工作部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采取全视角、多维度地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科学准确地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科学依据,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得到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完善制度,切实加强干部监督工作。进一步拓展选拔任用干部联合审查范围,凡是新提拔领导干部,将征求意见范围延伸到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并征求社区党支部的意见。本着“四个必审”的原则,严格落实经济责任审计,共对30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承担了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试点,科学界定190中共东营市委纪事记实内容,统一记实方法,建立规范统一的记实档案,全过程记实了干部的选拔任用,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三是健全有序地开展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根据省、市委统一安排和部署,充分准备、周密部署、严格程序、强化督导,实行“一村一策,一村一案”,成功组织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目前,全区201个村中,共有200个村完成了“两委”换届,换届率达99.5%,一次成功率达100%,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94.3%,“两委”交叉任职比例达到93%,“双高双强”型村干部数量大幅度提高,有一技之长、具备致富和带富能力的占到了90%以上。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按有关要求,一并圆满完成了换届。四是有重点分批次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充分依托区委党校培训主渠道作用,先后组织举办全区青年干部培训班、非中共党员干部培训班、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轮训班, 共培训干部682人次。为了弥补区内培训资源不足,满足干部对高层次培训的需求,采取走岀去战略,积极寻求高层次培训载体,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先后依托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中共中央党校、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人文社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和国内权威干部培训基地举办了女科级干部培训班、党政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班、新提拔科级干部培训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训各类干部283人次,完成上级调训94人次。实施自选培训模式,汇总科级干部培训需求,举办了科学发展观和执政能力建设两期专题培训班,培训科级领导干部98人。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以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外向带动”、“城乡统筹”四大战略为总抓手,积极融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团结实干,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先后荣获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区、全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一)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增长3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亿元,增长17.3%。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56亿元,增长30.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83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07元,增长13.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6.6亿元,增长40.2%;利税26.6亿元,增长62.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7亿元,增长100%,其中过亿元项目达到8个,是近年来新上大项目最多的一年。规模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星级住宿业企业发展到62家,实现零售额56.4亿元,增长48.5%。完成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2.6亿美元,增长30%。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500万美元,增长99%。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继续下降,圆满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三大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东营胜利工业园区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年到位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完成销售收入30.7亿元、利税3.4亿元。园区产业特色更加明显,涉油项目个数及投资额、产值所占比重分别达到80.4%、82%和81%。成立山东国际商会石油装备经贸分会,吸纳会员107家,为加快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搭建了平台。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新建成6000平方米孵化单体和1万平方米中试车间,新增入孵企业60家,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5项,成为首个被列入国家知识县(区)委工作概况191产权试点园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东营商贸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三期工程用地控制性详规已经批复,园区建成区建筑面积达到80多万平方米,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8.6亿元、税收6088万元。
  (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以示范镇、示范片、示范村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新提高,桑蚕、蔬菜、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0个,有2.7万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万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8000亩重度盐碱地开发治理和四干渠治理等工程顺利完成,新广蒲河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5%;农村公路建设改造、集中供水、“两进”工程、“一池三改”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旧村改造建设、庭院绿化、村庄美化、街道硬化成效明显。“三网”绿化工程已完成路域、水系绿化30.1公里、19.6公里,开发农田林网9.4万亩,取得了良好开局。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免除了农业灌溉水资源费,广大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
  (四)城市建管水平不断提高。集中力量推动广利河综合治理拆迁工作,胜利突破新世纪步行街等拆迁难点,拆除各类建筑物17万平方米,清除施工障碍1300余处,实现了清水入城的目标。新区建设累计完成建筑面积140多万平方米,综合办公区建设基本完成,职工住宅全部分配到户,商贸地块开发陆续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物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区村居改造全面推进,新增拆迁面积3.2万平方米,建成41万平方米,胜园街道合村并点工作正式启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复审、全国“三灭”先进城市复审和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总评考核。改革社区工作体制,丰富社区工作内涵,促进了社区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积极倾斜财力,统筹发展城乡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事业。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东营吕剧文化艺术节,提高了吕剧故乡的知名度,推动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三免一补”,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和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在全市率先将农村老年人生活救助金发放范围扩大到70岁以上,新建140套农村特困群众安居住房,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顺利通过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和出生缺陷干预惠民服务工程,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目标顺利实现。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3.3%,大要案发案下降8.7%,中心城区社会治安呈现出多年未有的好局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搞好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有效防止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创新与经验一是必须解放思想。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形势,坚持以思想解放促进发展,以发展成果统一思想,营造了与时俱进、奋力争先的浓厚氛围。二是必须科学定位。切实深化对区情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确立并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城乡统筹、外向带动四大战略,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必须改革创新。致力于创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努力消除体制机制性束缚和障碍,为事业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四是必须以民为本。高度关注民情、解决民生、爱惜民力,全心全意为广大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192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更大实惠。五是必须团结共建。始终高举团结发展大旗,深入推进油地校结合,凝聚起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六是必须优化环境。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努力营造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高效便捷的服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附:东营区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书记:张传胜副书记:赵国芳吕跃庆 韩希忠(挂职)常 委:张传胜 赵国芳 吕跃庆 韩希忠 (挂职) 苟增杰 田和德 王希凯 赵虹 顾修迅 赵军张锋
  中共河口区委工作概况河口区委书记郑建军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河口区位于黄河三角洲最前沿、胜利油田腹地,总面积2365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街道,人口23万。境内有东营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济军生产基地和胜利油田的10个二级单位。截至2007年12月310,全区有党(工)委17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412个,党员6440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1620人,占25.2%,大专以上学历2466人,占38.3%,女党员1015人,占15.8%,农村党员3640人,占56.5%。
  2007年,区委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党员,组织举办了科级干部理论研讨班、组工干部培训班、宣传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次和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制定下发了《河口区学习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实施办法(试行)>》,从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培训机构、培训纪律、经费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为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干活出活”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胆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县(区)委工作概况193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精心组织并圆满完成区、乡、村三级换届工作。经选举产生区人大代表157名,按照法定程序协商确定区政协委员147名;依法选举产生了6名乡镇人大主席、6名人大副主席、6名乡镇长和18名副乡镇长。全区178个建制村,选举产生176个村党支部(其中2个联合村支部)、178个村委会,村“两委”班子成员576人,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168人,占95.5%,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417人,占91.2%,实现了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的有效结合。高度重视干部素质的提升,组织47名部门负责人到浙江大学专题培训,组织34名后备干部到胶东、江浙等先进发达地区挂职培训。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分期分批到区信访局挂职锻炼,不断提高干部运用政策法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继续深化拓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开展联村自治试点、农村合同监管等工作,大力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按照“经济部门帮穷村、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治乱村”的办法,对96个相对后进村进行了集中整治,对178个行政村的财务进行了检查清理,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统筹抓好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型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党建示范工程”,选树省、市、区三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24个。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反腐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投资50万元建立了廉政教育基地,建设了廉政文化广场和廉政主题公园,并通过实施以党风廉政工作职责和责任制巡视、工作台帐、告知反馈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责三制”,不断强化干部的廉政意识,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2007年以来,河口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立足油地军港共处一地的实际,抓住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明确提出了“以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为目标,全力推进和谐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具体工作中,主要抓了五个方面:(一)深入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把“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作为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活力的关键措施来抓,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立足河口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做到了规定动作扎实认真,自选动作突出特色。通过外出考察、集中培训、深入查摆、严格督查、组织调整等方式,认真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油田过度依赖症”、“财政过度依赖症”等七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大力倡树“盯住不落实的人,抓住落不实的事”、“只为干事想办法,不为误事找理由”和“大道理、小道理,干活出活才是硬道理”的良好风尚,全区上下形成了精诚团结,通力协作,比着干、争着上的生动局面。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定期给广大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干部在强力推进工作中长本领增才干。结合区级换届调整,进一步整合领导资源全力向一线倾斜。对每个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每一项重点工作,都选配一个推进小组,把责任、时限、奖惩措施落实到人。每个乡镇落实一名常委包靠,乡镇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干部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由包靠常委负责到底,要求常委必须拿出1/3的时间和精力包靠在乡镇。哪项工作、哪个部门或乡镇的工作上不去,由所分管或包靠的区领导陪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向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做出说明,问题严重的在区电视台公开曝光。通过过硬的措施,培养194中共东营市委纪事了干部过硬的作风;通过干部过硬的作风,实现了河口的硬发展、硬突破、硬变化。一年来,全市“三网”工程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滨海油区治安专项整治、廉政文化建设等8个现场会相继在我区召开,各级领导对河口的工作给予了许多鼓励、关注和支持。
  (二)优化发展结构,以产业协调推进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河口特色,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强化推进措施,经济社会实现了新的进步。200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2.5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50%;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25%。工业方面,围绕打造地方核心竞争力,通过培植壮大现有企业、提升优化油田存续企业、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等综合性措施,初步培育起了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纺织、机械制造、水产品加工、家具等产业体系。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84家,年内新增24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8家。坚持以招商引资补自身投入不足,通过专业招商、产业招商、领导招商、挂职招商等多种方式,引进投产、在建项目220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7.46亿元。按照 “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开发区的建设配套力度,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稳步推进,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海洋经济先进县区”称号。其中,中心渔港配套建设已争取到国家农业部无偿资金3330万元,目前正在全面施工。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了以“培育新型农民、发展新型产业、打造新型环境、建设新型班子”为主要内容的“四新”工程。着眼于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责任意识和文明程度,多渠道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真正让不种田的走出去,让种田的富起来,使广大农民逐步成为文明经营型、技术推广型、种养加工型和能工巧匠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建设者。按照“内建特色基地,外拓多元市场”的发展模式,在巩固提高水产、冬枣、芦苇、畜牧、棉花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科学确定特色产业,集中发展了甜叶菊、甜高粱、海参、野鸭、南美白对虾、黄河口大闸蟹等一批特色种养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生态型发展,稳步推进镇村环境改造优化,完善田间灌排微循环体系,强化交通、饮水、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下气力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三)狠抓基础工作,着力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组织实施了13项重点工程和11件惠民实事。不断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三个区块的详规编制。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程,“四城”复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积极探索滨海盐碱地绿化新路子,采取抬田造林模式,完成了110公里路域绿化、72公里水系绿化和5.7万亩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正在实施159公里乡村路域绿化、51公里水系绿化和9万亩农田林网工程。规划实施了36公里的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工程。积极发展绿色能源,引进了总投资6亿元、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的国华风力发电项目,主体工程已开工建设。积极做好生态修补工作,先后清理关停了5处乡村工业小区,依法强行关停了18家有污染的小化工厂;通过油地共建,投资3.35亿元,在城区、孤岛、仙河同时建成了集中供热项目,形成了70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投资4600万元,建成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城区污水处理厂,全区形成了城区、孤岛、仙河三个污水处理厂同时运行,生活、生产污水全部处理的格局。
  (四)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完善“领导负责、政策扶持、部门联动、财政保障”的运作机制,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952人,占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80.9%,城镇登记失业县(区)委工作概况195率始终控制在2%以内。在实现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提高了保障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达到1300元,城镇低保标准列全省第一。对201名农村五保对象实施集中供养,每人每年3200元的生活费。不断完善“阳光190”社会救助体系,全年累计发放救助金109.54万元,确保了全区无一名儿童因贫困而失学、无一个群众因贫困而断炊少衣。先后投入资金2300万元,为664户农村特困群众盖了新房,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加快发展公益文化事业,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举办广场文化节、消夏晚会、建设文化大院等措施,较好地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乡镇卫生院改造工作,全区教育、卫生条件明显改善。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实行区级干部周一接访、首访负责和后备干部到信访局挂职等制度,开通书记、区长信箱和市民心声专栏,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社会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显著提高。坚持细查、严改、重处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强油地军港团结协作,凝聚发展合力。在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本着“讲感情求和谐、讲责任谋共兴、讲规范谋长远”的共处原则,建立实施了以“重大决策联商联议、基础设施联建联管、产业项目联上联引、重大活动联办联庆、社会治安联防联治”为主要内容的“油地军港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各方责任,拓展了协作领域,形成了以和谐聚合力、以合力谋共兴的良好氛围。2007年,成功召开联席会议2次,确定实施了油田职工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厂、热力公司、银河公园改造等28个共建项目,总投资6.9亿元。针对油地军各方劳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现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统一配置”的原则,出台了关于加强油地军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见,突出抓好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用工管理三个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共享共用的就业服务平台。坚持社会治安联防联治,整合油地军港维稳资源,投资300万元建立了监控47个敏感区域的仙河治安监控中心,形成了共保一方平安的强大合力。
  三、创新与经验2007年以来,通过改革发展稳定的具体实践,我们体会到,在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和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不辜负人民群众的希望,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把握好眼前的机遇和优势,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理性发展,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特别在产业布局、产业要素构成、产业运作方式上,力求体现高层次、高境界、高效益。二是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谋划河口的发展,必须与全市的总体规划搞好衔接,严防机械分割、单推独进,力求在整体中找准定位,在大局中彰显特色。三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既追求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提高发展速度,又切实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四是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的关系。正视河口经济自我扩张能力弱的实际,在挖掘内力的同时,努力争取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借力、借势加快发展。五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努力实现由行政推动为主,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转变,提高运用市场机制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做到用财政的钱办老百姓的难事,用市场的钱干发展的大事。六是处理好加快发展与改善民196中共东营市委纪事生的关系。在推动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体现以人为本,把事关民生的事情办好,尽快尽多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附:河口区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中共广饶县委工作概况市委常委、广饶县委书记赵豪志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广饶县现有基层党(工)委36个,党总支99个,党支部1281个,党员24989名,其中女党员3107名,占12.43%。一年来,广饶县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着力增强党员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形成了用心用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跟踪问效、无为问责、末位淘汰、失职曝光等约束机制,完善了干部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配套措施,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强化理论武装和技能培训,采取上挂、下派、综合部门挂职、高层次培训、安排急难险重任务等多种形式,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面完成了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
  (二)坚持健全机制、严格制度,强化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以干事创业为首要标准,不断调整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从根本上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经常性考察制度、组织部长约谈制度,坚持干县(区)委工作概况197部任前公示、试用期制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等制度,探索建立了干部健康成长的保障机制。制定了饶县挂职干部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副乡镇长选聘管理工作的意见》,实现了对干部挂职和科技副乡镇长选聘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三)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面,切实做好县乡班子换届和村“两委”换届工作。按照市委统一部署,组织召开了县第十次党代会,完成了县委换届。全面做好了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乡镇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后平均年龄38.75岁,比调整前下降0.55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班子成员31人,占77.5%。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县553个村全部按期换届,共选举产生村“两委”班子成员1792名,其中党组织成员1494名,村委会成员1667名,比上届减少91名。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1369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475人,兼职比例分别达到91.6%、93.3%。
  (四)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了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7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表彰为东营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58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表彰为县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突出做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全年共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36个,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严格落实“两推一公示”等制度,全年发展党员472名,进一步壮大了党员队伍。实行县委直属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定期述职制度,充分激发了基层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一年来,广饶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具有持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和“五年跨入全国50强”的目标定位,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干事创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60亿元,同比增长23.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3亿元,增长3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29元,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增长13.8%。综合发展水平在全省30强中列第17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列第77位。先后荣获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试点县,“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县、省级园林城市、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工作中,重点抓住“一条主线”,突出“四个着力”,做到“两个更加关注”。
  抓住“一条主线”:就是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坚持以更快发展为前提,以更好发展为目的,围绕各大产业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放大总量、提升存量,在结构优化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突出“四个着力”:一是着力打造强势工业集群。积极对接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开发大局,重点实施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新一轮赶超计划,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壮大工业。着力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突出抓好大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了华泰集团20万吨SC纸、信义集团320万套刹车片、铸盛华公司120万套全钢子午胎和10万套工程胎等3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强劲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5家,比年初增加50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839亿元,利税94亿元,分别增长62.9%、74.9%。
  二是着力加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坚持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突出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加速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步伐。重点实施了华誉集团200万只标准化肉鸡养殖场建设等龙头企业项目,全19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县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到22家,带动建设优质标准化小麦基地40万亩、棉花基地25万亩、蔬菜基地30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近300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3家,农业产业一体化运营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一批高标准新农村示范区、示范村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相继建成。去年以来,全县探索创建西水磨村等“村企合一”型新农村8个、市县级小康文明村59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26个。
  三是着力突破第三产业。大力实施“商贸兴县”战略,高起点编制完成了全县物流业发展规划,建成了广饶汽车总站暨物流中心、义乌金田家居广场等一批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发挥工业体量优势,大力发展物流经济。先后建成华泰直通场站、黄河三角洲棉花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枢纽和华星物流、圣源物流等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初步形成联通全国、接轨国际的大物流格局。2007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8亿元,增长19.2%。积极发展旅游业,实施了孙武湖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丰富旅游载体,完善旅游体系,使我县成为区域性旅游“旺地”。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十大魅力节庆、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
  四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生态城市。启动了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生态县和国家级卫生县城“三城联创”活动,以此为抓手,全面加大城市建设、开发和改造力度。集中运作实施了总投资21亿元的29个城建项目,先后完成汽车总站暨物流中心等一批重点建设工程、红旗路拓宽改造等一批重大基础工程、三村五村拆迁安置等一批旧城改造工程,实施了城区“拆墙扩绿”、街头绿地、大型林地公园等一批绿化美化工程,推动城市形象与品位全面提升。
  做到“两个更加关注”:一方面,更加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先后实施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乡镇集中供水等12项民心工程,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在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三免”的基础上,又实行了城市义务教育“三免”政策,并进一步提高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设立了县级大病补偿专项资金,城乡群众的基本生活和身体健康得到了更好保障。另一方面,更加关注生态保护、节能降耗。把生态保护、节能降耗的约束性指标作为硬任务,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指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整治,还人民群众一方净土、一片蓝天。加快实施农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绿化工程,深入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营造了“村在林中、居在园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
  三、创新与经验(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深入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把新型工业化作为核心战略来推进,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建立了县推进新型工业化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全县30强企业”评选办法及奖励扶持措施,推动工业发展加快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倡树“一个导向,五种风尚”,干部思想作风明显改进。在全县上下明确“一个导向”,形成“五种风尚”。“一个导向”,就是真正把想干事、真干事、会干事作为评价干部、选拔干部、任用干部的首要标准,进一步明确 “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五种风尚”,就是时时以工作为重,全心投入工作、用心研究工作,用心干事的风尚;不务虚功、力戒浮躁、务求实效,用力干事的风尚;顾全大局、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团结干事的风尚;说了算、定了干,立说立行的风尚;风清气正、廉洁从县(区)委工作概况199政的风尚。
  (三)实行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服务责任制,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对每一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都成立由县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服务领导小组,制定推进服务工作计划,落实推进服务责任,着力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确保了各类重点工程项目按期顺利推进。2007年,总投资156亿元的92个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全部按计划顺利实施,有效提升了全县经济运行的层次、质量与效益。
  附:广饶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书记:赵豪志副书记:田和友栾庆恩 常 委:赵豪志 田和友 栾庆恩 李廷华 杨成学 成秋林 燕振诚 韩克光 梁润生 高卫 武文斌赵燕 (挂职) 熊莉(挂职)中共垦利县委工作概况垦利县委书记陈泽浦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现有党委21个,其中乡镇党委7个,机关党委4个,企业党委5个,派出工委5个;党支部680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25个;党员12839名,其中女党员1937名。
  (一)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坚持中心组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通过多种有效形式,认真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选派一批领导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组织领导干部外出考察,学经验、找差距,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充分发挥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在县委党校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党员干部1200余名;指导各基层党委举办各类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25000余人次。
  (二)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上级党委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了县委及县乡人大、政府、政协换届。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履行工作程序,注重在基层和经济建设一线识别、锻炼干部,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公开考选副科级干部16名,中层以上干部全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35岁以下的科级干部106人,占16.7%;女干部100人,占15.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569人,占89.6%。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垦利实际,扎实开展“解放思想,200中共东营市委纪事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保持了拼搏奋进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三)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拓展“三级联创”活动,在全县开展了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创建基层满意的县直部门和乡镇站所活动。积极稳妥地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比例达到95.3%,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95.2%。村务大事村民公决、村级工作“阳光操作”及村级公章、经济合同、工作程序“三监管”等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在全县农村推行了无职党员“123”管理制度(为每一名无职党员设立一个岗,实行党组织量化考核、党员和群众民主评议两条线评议考核,分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次考核管理),农村党员管理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着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第二批3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投用,充分发挥了教育阵地作用。扎实推进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全县7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了党支部,75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单独建立了党组织。
  (四)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案查工作“四个一”工作法、督查巡视、“一案三查”等行之有效的源头预防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离任审计、廉政谈话、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突出加大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及工程建设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等重点人员、重点岗位和重点工作的监督力度,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干事创业的清风正气。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县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紧紧围绕“一个总体目标”、牢牢把握“两大工作重点”、着力完善“两项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努力实现“六个新变化”的总体工作思路。“一个总体目标”:紧紧抓住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历史机遇,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加快建设富裕黄河口、和谐新垦利,进入全省强县行列。“两大工作重点”: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项工作机制”:一是着力完善推进落实机制,二是着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五大战略”:在更高起点上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旅游兴县五大战略。“六个新变化”:一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二是发展质量再上新水平,三是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四是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五是社会和谐呈现新局面,六是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新提高。
  2007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县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总体思路,集中实施了总投资78亿元的48项重点工程项目,全力抓好为民办的实事工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主要实现了“十增四降”,十增: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29.8亿元,同比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3.5亿元,增长3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95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人426.8亿元、利税59.3亿元,分别增长47.1%和62.9%;实际利用外资1825万美元,增长41%;实现外贸出口1.57亿美元,增长49.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80.7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736元、5689元,增长13.3%和13.8%。四降: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5.35%, COD、二氧化硫、烟尘排县(区)委工作概况201放量分别下降13.5%、17.5%和10%。突出培植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工业经济质量明显提升。坚持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先进加工制造业、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规模膨胀、培植大企业和发展中小企业三个“两手抓”,着力强化投入、科技、人才“三个支撑”,加快培植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名牌产品“三个一批”,工业经济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一是突出项目建设,加快膨胀企业规模。重点调度的万达集团全钢载重子午胎续建、胜通集团工程胎用钢帘线等总投资66.8亿元的19个工业项目顺利实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达到133家,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61家,其中50亿元以上的3家,初步形成了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格局,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发展中小企业先进县”。二是突出主导产业,努力发展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抓投入,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纺织服装等产业链条逐步拉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园区规划建设水平,增强了承载能力,加快了产业聚集。三是突出深化产学研结合,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了“山东大学研发基地”,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学院共同成立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垦利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省级技术开发中心3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达到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新创省级名牌2个、达到22个,实现了中国名牌“零”的突破。
  突出水产、畜牧两大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抓扶持、抓引导、抓服务,突出发展生态高效渔业和畜牧业,积极争创黄河口名优稀特农产品品牌。一是加快建设优质水产品、畜产品养殖繁育基地。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红光现代渔业示范区成为全市最大的现代渔业示范区,万亩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示范园被评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以海参等海珍品为重点的沿海滩涂养殖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达到430个,肉牛产业迅速膨胀,畜牧产业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产、畜牧两大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7.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培植龙头企业,万得信肉牛屠宰加工、蓝田公司海珍品加工等农业龙头项目建成投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8家,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下气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实施了以土地开发整理、盐碱涝洼地治理、滩涂开发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3万亩黄淮海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全部完成,引黄干渠疏浚治理、小岛河渔港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突出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进一步升温。以黄河口旅游功能配套服务和城郊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繁荣。修订完善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规划,天清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景点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滨海休闲游、特色乡村游蓬勃发展。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黄河口文化旅游节暨形象大使选拔活动,提升了形象,扩大了影响。旅游开发有力带动了服务业发展,第三产业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
  突出改进招商方式、增强招商成效,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加大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力度,全县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9.87亿元。引进的投资2.6亿元的国能生物发电项目并网发电,投资5.3亿元的石大胜华公司生物燃料等项目顺利推进,石化公司与日本客商投资的硫氢化钠、胜通集团与韩国客商投资的钢帘线专用设备及配件制造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对外合资合作实现破题。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202中共东营市委纪事着力提高经济外向度,一批出口龙头企业快速成长,自营产品出口比重达到70%。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上市准备工作扎实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创新初见成效,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突出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按照建设东营中心城市北城区的目标定位,突出道路框架体系完善、绿化美化、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三个重点,积极建设新区,着力提升东区,稳妥改造西区。高起点完成了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修编及热力、燃气、道路、绿化等专项规划编制。实施了总投资17.9亿元的24项城建和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新区雏形基本形成,城中村改造顺利推进。突出做好“水”和“绿”的结合文章,实施了民丰湖及环城水系和城区骨干道路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形象品位明显提升。实施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城市经营新机制,城市管理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为重点,加快发展特色小城镇。完成了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按照连片创建、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村庄建设改造步伐,建成新农村典型示范村95个,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突出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质量第一,扎实推进“三网”绿化工程建设,实施了庐山路、市北外环等主干路域台田工程和部分农田林网工程,完成投资8405万元,建设路域台田单侧长度136.7公里,水系台田单侧长度45公里,实施农田林网工程4万亩,植树14.8万株。实施了5万亩柽柳生态林封育工程、10万亩湿地恢复工程,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19.2%。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节能项目、环保产业、循环经济,石化公司20万吨甲醇等6个项目列入省、市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发展计划,万达集团等3家企业被列入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限期达标排放,对重点污染流域实行重点治理,加大了点源治理工作力度,县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胜坨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回用率达到25%,城区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建成3个环境优美乡镇和60个生态文明村,被表彰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示范县”。
  突出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和谐垦利建设扎实推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社会保障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县财政用于抚恤、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的资金支出达到7341万元,增长18.1%。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8000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农村集中供水、农村安居住房、城区居民集中采暖、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等为民办的实事工程全部落实。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农村文艺调演、魅力黄河口合唱大赛、首届职工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等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城乡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始终把维护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平安垦利”建设,全县重大刑事发案起数、信访总量、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同比分别下降22.7%、8%和8%,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
  三、创新与经验一是坚持好字优先,科学发展。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在确保“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发挥优势,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
  二是坚持借势借力,率先发展。充分借助县(区)委工作概况203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全面推进之势,主动融入省、市开发总体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先行一步,率先突破,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示范区,牢牢把握开发建设主动权。
  三是坚持生态特色,持续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突出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加快发展以海水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海洋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在省、市开发建设的大框架、总规划下,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明确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势产业。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发展,把促进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解决城乡群众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办好群众所急所盼的具体事情入手,发展各项事业,改善群众生活,深化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附:垦利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中共利津县委工作概况利津县委书记杨同柱2007年,中共利津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重点,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突破利津”战略,全力推进“二次创业、二次跨越”,开拓创新,拼搏奋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全县共有基层党(工)委19个,其中乡镇党委9个;党总支17个;基层党支部812个;党员16441名,其中女性党员2015名,少数民族党员9名。
  (一)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以及县直机关干部作风、廉洁自律集中整顿活动,着重加强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有效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素质和干事创业活力。
  (二)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和试用期等制度;注重实绩考204中共东营市委纪事核,注重经常性考核,注重群众公认,由定性考核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渡,由综合考核向分类考核过渡,树立了看实绩用干部的导向;严格选任责任,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选任程序,坚持干部任免集体讨论决定,自觉接受党内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定了《2007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轮训班、进修班、短训班29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723人,先后组织县级干部到各级行政学院和党校学习52人次,抽调56名科级干部参加了市委党校多个班次的学习,选派了3名科级干部赴新加坡参加了社会保险与救助培训班学习,选派了1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直机关挂职锻炼,自2003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23期,参加培训45116人次,所有在职干部已全部培训一遍,其中科级干部完成培训任务数的112%,其他干部完成培训任务数的104%,圆满完成了五年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充实了部分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进一步改善了领导班子的结构,增强了整体功能。积极稳妥地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农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促稳定”思路,从县乡机关中选派了153名干部组成51个工作组,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和治安后进村进行联系帮扶。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广泛开展创建基层党组织工作示范点活动,积极推进农村“三百”示范工程建设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增强了驾驭农村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单独建立了党组织。扎实做好发展党员、流动党员管理以及党员党组织信息数据库的升级和维护等常规性党务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党务管理工作的层次和质量。
  (三)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将各项目标任务量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执行责任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新观念,转变作风,走出去、深下去,真抓实干,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教育各级干部牢记“两个务必”,严格执行“五个不许”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加大案查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积极推动源头治理,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积极开展“行风热线”直播节目,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制度,对重点工程实行“一个工程、两个方案”制度,有效预防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
  (四)着力加强县委班子建设。按照“把好方向、谋好全局、抓好大事、搞好协调”的职责定位,加强对各级各方面的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加强理论学习,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和规定,自觉接受监督。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践行廉政承诺,接受组织和人民的监督。带头管住管好自己的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作岀了表率。
  二、主要工作与成绩县(区)委工作概况205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1.7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6.7亿元,增长5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3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7亿元,增长3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7元,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5620元,增长14%,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崭新局面,为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实力快速壮大。坚持促强、扶弱、引进“三管齐下”,千方百计增投入、上项目,工业经济总体实力不断提升。全年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37亿元,实施了利华益集团100万吨/年加氢精制、三阳纺织公司20万锭紧密纺等82个工业项目。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2家,达到129家,实现销售收入282.7亿元,利税25.1亿元,利润14亿元,分别增长54.5%、89.9%和102.2%。石化业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100万吨,纺织业总规模达到70万纱锭。利华益集团被评为中国优秀企业,凤凰制药公司“凤凰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三阳纺织公司“三旸”牌精梳纱荣获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着力发展民营经济,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项目110个。完善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17.5%。
  (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抓好了万亩蔬菜示范园、“上农下渔”生态示范园等“八大示范区块”建设,培育壮大了畜牧、水产、棉花、无公害瓜菜、芦笋、冬枣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棉花种植面积56.5万亩,连续5年位列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培植了维果思罐头、盐窝牛羊肉等一批知名品牌,成功举办了山东•利津肉羊文化节和冬枣采摘节。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新建、扩建农业龙头项目29个,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0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8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12家。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3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利北防潮堤加固修复等工程已完成,实施了11.5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着力抓好“三网”绿化工程建设,路域绿化工程完成投资2620万元,建设林带138公里,农田绿化工程完成土方277.5万方,水系绿化工程全面展开。
  (三)高水平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承载能力明显提高。牢固树立抓城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陈庄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他小城镇详规覆盖率达到70%以上,村庄规划编制完成358个,300人以上村庄规划全部完成。突出抓好“十大利民工程”建设,荣乌高速18公里利津连接线、一中体育场、太平河治理一期工程、燃气工程、翠园湖一期工程、东津生态园一期工程已竣工,津苑小区已交付使用,烈士陵园迁建、博物馆、污水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工程,东滨路13公里绕城线路基工程已开始施工。深入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大力推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综合运用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企业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和代理招商等有效形式,充分利用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平台,克服国家宏观调控、土地审批受限等困难,创新思路,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全县引进外来投产、在建项目97个,总投资11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的国华风力发电、总投资6100万美元的利美生猪养殖、投资6000万元的香港美而高服饰等项目进展顺利。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206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外贸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38.1%,其中出口9986万美元,增长3.6%。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起点编制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论证了一批旅游项目,加强鲁北畜产品大市场、北岭蔬菜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的建设和管理,引进了投资6500万元的东营百货大楼利津分店。
  (五)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城乡“五保五救助”成果,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城市居民医疗保障补助、残疾人救助标准,“两个确保”继续保持100%。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人口3318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40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8%以内。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5143吨,同比降低31.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846吨,降低27.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农村集中供水户户通、清洁能源、安居房建设工程全面完成,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全面实施信访工作“网底工程”,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创造了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县看守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监管系统唯一的模范看守所。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三、创新与经验一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在工作指导上,确立了“六个一”工作要求,即坚持一个统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穿一条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明确一个目标,站在新起点,实现提前解困变强、富民强县目标;突出一个重点,发展民力,关注民生;抓住一个关键,实现工作指导的转变;把握一个根本,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工作思路上,围绕解困、变强目标,形成了“二三二”工作思路,即全力推进“二次创业、二次跨越”,着力打造工业经济支撑能力强、农业示范效益高、海洋经济拉动作用大的“三大经济板块”,实现“两个翻番”。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统一了思想,鼓舞了斗志,激发了发展活力,加快了富民强县进程。
  二是培植典型,以点带面。注重挖掘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掀起了层层树典型、行行树先进的热潮,广泛开展了机关学习看守所、企业学习利华益、农村学习毛坨村的“三学”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了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三是以人为本,为民谋利。始终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上,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全力改善民生,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为利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可靠的力量源泉。
  四是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始终高扬团结奋进的旗帜,县委总揽全局,各大班子步调一致,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队伍思想高度一致,团结的氛围空前浓厚,形成了全县上下以大局为重,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党员群众一心一意干事创业,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广泛参与的生动局面,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附:利津县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书 记:王秀华 (2008年3月离职) 杨同柱 (2008年3月任职) 副书记:李延成胡永亮 常 委:杨同柱 李延成 胡永亮 燕浩林 李燕 陈永民 尚胜波 张文亭 王新俊 赵寿亭 李道明 张建民(挂职) 马应华 (挂职)

知识出处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

《2008中共东营市委纪事》准确记述了区委工作的基本面貌,重点反映区委认真把握团结实干、统筹发展的工作基调,在转方式、调结构,谋长远、抓重点,搞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上采取的一系列新机制、新举措,取得的一系列新成绩、新发展。《纪事》将作为区委的编年实录和交流党建信息、探索执政规律的有效平台,进一步强化党史资政辅政功能。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秀华
相关人物
杨同柱
相关人物
李延成
相关人物
胡永亮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利津县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利津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