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工业经济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9455
颗粒名称: 在全区工业经济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分类号: Z525.23
页数: 12
页码: 32-43
摘要: 本文描述了建区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地方工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器电缆、服装、精细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1998年,全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7.6亿元,是建区初的74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仅是自己与自己相比而言的。从总体上说,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无论与上级的要求和全区人民的愿望相比,还是与先进地区和 兄弟县区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与我们市中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基本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却有不少同志,过高地估计了我区工业发展水平,存在盲目乐观情绪。这种情绪的存在,影响了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迫切愿望。如果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我区的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主要表现为“两弱一低”。
关键词: 东营区 山东 年鉴

内容

一、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建区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地方工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盐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器电缆、服装、精细化工为主导的工业体系。1998年,全区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7.6亿元,是建区初的74倍。工业经济的发展,对提高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仅是自己与自己相比而言的。从总体上说,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无论与上级的要求和全区人民的愿望相比,还是与先进地区和
  兄弟县区相比,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与我们市中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基本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却有不少同志,过高地估计了我区工业发展水平,存在盲目乐观情绪。这种情绪的存在,影响了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迫切愿望。如果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我区的工业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主要表现为“两弱一低”。
  一是总量和规模小,支撑作用弱。1998年,全区地方工业总产值仅为10.4亿元,17家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136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3666万元,其中只有一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工业总量和规模还赶不上先进地区的一个村、一个企业。即使与兄弟县区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1998年,我区地方工业总产值仅为广饶县的17.5%,垦利县的50.2%。区国有骨干企业石油化工厂和氯碱厂,其利税总额加起来只有1363万元,这为数不多的工业经济中的“大哥大”,不用说拿到南方去比,就是与胶东地区的企业比,也是很小的,甚至连人家一个分厂的生产规模也赶不上。由于规模小,导致抗御市场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差,对全区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
  二是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全区工业结构分散,缺乏市场潜力大、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新产品开发缓慢,主要产业仍处于资源性初加工阶段,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尤为突出。大多数企业科技含量低,重产量轻质量,产品档次低。目前,不用说省级名牌产品,就是市级名牌全区也没有一个。相当一部分企业市场意识差,很少置身于国内外大市场研究生存和发展,市场开拓的办法少、渠道少、路子窄。区位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区工业产品在油田和地方市场的占有率都还没有达到中心城区应该达到的水准。尤其是在对外开放上差距更大。1998年,全区外贸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0.7%,在全省基本是最低的。
  三是运行质量不理想,对财政的贡献率低。无论是从产品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的增幅看,还是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看,还是从对财政的贡献率看,我区地方工业各项经济指标都偏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管理粗放是重要原因。有的企业无章可循,信马由缰,有的企业有章不循,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大手大脚,不计成本,浪费惊人,有的企业跑冒滴漏严重,吃完利润吃老本。1998年,淄博市张店区地方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9%,而我区地方工业经济对财政的贡献只有1118万元,仅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7%,大部分乡镇来自工业的财政收入更是微乎其微。
  我们弄清自己的家底,找准存在的问题,目的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全区工业的发展。从客观上分析,我区经济总量小,有基础差、底子薄的原因,受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在思想和工作上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问题。区委、区政府早于1996年就提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近年来,我们也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同志没有对发展工业引起足够重视,看不清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看不到与兄弟县区的差距,看不见摆在面前的严峻形势,仍在那里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这种行为,说到底,就是不讲大局,不讲政治,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具体体现。有的部门有的同志思想不解放,缺乏开拓创新意识,不敢闯、不敢冒、不敢试,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差。有的刚有点成绩就满足,不思进取,不敢上新项目,不求大的发展。有的认为“搞农业保险,搞工业冒险”,怕背包袱,怕担风险和责任,造成工业经济年复一年老样子。有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甚至以重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名,放弃了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工业的发展。本来就不懂工业经济,再讳疾忌医,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拈轻怕重,退避三舍,这是导致我区工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二是服务意识问题。有些部门缺乏全局观念,过分强调部门利益,不是积极主动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而是推诿扯皮,见权利就争,见矛盾就躲。在政策落实上,存在较为严重的“中梗阻”、“下梗阻”现象,有些
  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对企业发展不仅不服务,反而耍威风、摆架子、谋私利,动辄管、卡、压,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有的同志自己事业心不强,整日谨小慎微,议论起别人来却滔滔不绝,数他本事大,不懂瞎议论。对工业经济发展规律知之甚少,期望值过高,急于求成,恨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今天建一个企业,明天就成为个“大财神”。对部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而没有办好的项目和企业,不是从多方面帮助查找原因、研究解决办法,而是指责多、非议多,挫伤了一些同志投身工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是人才问题。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这个问题在工业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全区干部队伍结构看,懂工业的人才少,懂现代化工业、城市经济的就更少。我们不少干部边学边干,已取得了一些成绩,成为了指导工业经济发展的行家里手。但也有一些干部不懂不学甚至不懂蛮干,再加上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方法去组织指导市场经济,难免出现决策不准,甚至重大失误。从全区工业企业经营者队伍看,懂生产的厂长型负责人多,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企业家少,尽管他们兢兢业业,一心想把企业办好,但仍力不从心,作为不大,结果路子越走越窄。辖区内科研机构多,人才密集,不懂我们可以学,不懂可以引进、招聘,可以培养、选拔,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使用机制。
  四是资金问题。近几年,我们有许多论证可行的高新技术项目不能实施,一些确定的技改项目和新上项目进展缓慢,错过了许多好的发展机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金不足。我区大多数企业以银行贷款为筹资主渠道,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银贷信誉度低,争取贷款十分困难。应该看到,资金筹措的渠道很广,源头很多,上级政策扶持资金、产品补偿贸易资金、社会闲散资金、转机改制募集的股金和外资都可以为我所用,但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去争取、去挖掘利用。1998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额为零。
  五是体制问题。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关系不够明确,特别是对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没有严格科学的评价体系,监督和激励机制也不完善,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厂长经理的主观能动性,也使公有资产收益无法保证。对企业人事劳资、经营业务、资产管理等基本延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式,关系不够协调,企业的自主权特别是在用人方面受到制约较大,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部分企业虽然进行了改制,但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不强,企业不能很好地按新的机制运行。
  应该看到,虽然目前我区工业总量仍然很少,但是近几年来发展是很快的,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有许多好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全市得到了推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很不容易的,全区工业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辛的努力。今天我们严肃地指出这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让大家对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正确的估价,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夜郎自大、沾沾自喜,切实增强压力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改过去迟缓、低迷、被动的状态,把全区工业经济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地方工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现实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必然趋势,实现工业化是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市工业经济会议已明确提出,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把工业放在三次产业发展、财源建设和各项工作摆布的第一位。全区上下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握这次经济战略调整的重大意义,以及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重新理解和认识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经济结构和财政收入来源看,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加快培植工业主导财源,是增强我区整体实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1998年,我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23.4:34.0:43.7,而全省的结构比例为18.0:47.9:34.1,这说明我区工业化程度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作为中心城区,同先进地市的中心城区相比,我区工业在经济规模和效益方面的差距就更大。淄博市张店区区情、地位与我区相似,1998年,张店区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为47.7亿元,是我区的2.1倍,而其工业总产值达101亿元,是我区的5.4倍,其国有及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6亿元、利税3.9亿元、利润1.69亿元,分别是我区的13.2倍、18.6倍、31.1倍,出口创汇1.08亿美元,是我区的60倍。没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带动,农业就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三产就形不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整个经济就失去了繁荣发展的基础。象我区这样小的工业经济总量,如果不奋起直追,加快发展,今后将很难支撑和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财政收入的来源看,无论哪一个地区,工业都是主导财源,而我区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上吃的是资源饭,有55%左右来自油田。从长远看,石油资源就会逐步枯竭,如果地方工业发展不起来,财力没有保障,将来的吃饭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财源建设的重点放在地方工业发展上,尽快培植起以地方工业财源为主导、三产财源为支撑、农业财源为补充的较为合理的现代财源体系。
  从现代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看,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加快建设区域工业中心,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强化中心城区功能的关键之举。工业化是现代化最基本的动力,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大工业的发展,只有工业在城市中的发展和工业中心的发展,才能改变一个新城市的基本性质,才能把以往的消费城市变为生产性城市、工商业城市,城市才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城市。没有大工业的发展,就谈不上城市现代化,城市就不能迅速地传播文化知识和各种信息,形不成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更谈不上政治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以及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由于建区晚、基础差,我区经济实力还不强,特别是地方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与所处的中心城区地位极不相称,其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现代中心城区功能,让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和实际影响范围远远超出城市本身,首要的是把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抬起来,即把工业经济发展起来,把地方工业中心培植起来。只有首先把我区建设成发达的工业经济中心,才可能形成发达的商业中心、服务中心,我们的三产才会有稳定的发展基础。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社会安置任务越来越重,而要从根本上缓解这一压力,只有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多上项目,上大项目,才能创造更多的安置载体,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促进社会稳定。
  从城郊型农业发展和村镇建设现状看,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推进农村工业化,是实现我区农业现代化、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区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的力度很大,但农业产业化步伐不快,农民收入增幅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培植起较大的龙头企业,缺乏辐射带动,形不成规模经济,从而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渠道不畅,没有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实践证明,推进农业现代化,只靠农业自身的积累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使农业走上工业化的道路,通过乡镇工业的发展,“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资金和物质保证。从先进地区的实践看,无论原来是在什么基础上、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最后都走上了同一条发展道路,这就是发展以工业为重点的乡镇企业,走农村工业化之路。这一带有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也是我们所必须遵循的。同时,乡镇工业由于兼有农村经济和城市工业经济的双重特点,因此,农村工业化能够加强城乡联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小城镇成为农产品商品集散地和农村工业、商业、科技、文化、卫生中心,从而加快农村城市化步伐,形成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近几年,我区小城镇建设步伐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乡镇企业的支撑,单纯依赖财政资金,出现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局面。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大力发展地方工业,迅速形成强大的石油替代产业,是我区走向长期发达繁荣、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世界上一些石油城的发展历程,针对石油工业“开发一上升一稳定一下降一衰落”的普遍现象,区域发展的正确道路应是“开发油气资源一发展石油化工一建立多元化经济一形成替代产业一走向长期繁荣”。在石油采掘业的发展和鼎盛时期,由于人们对主导产业投入的巨大多元效应缺乏充分的认识,缺乏成熟的理论思考,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油田是“先生产、后生活”,过分注重城市的生产功能,而地方没有认识到石油采掘业的局限性,经济发展盲目依附油田,过分强调为油田搞好服务,致使替代主导产业迟迟没有形成,造成区域经济是一种两极分离式的二元结构。整个城市,从油田来看是一个结构单一、石油采掘业高度发达的生产城市,从地方来看是一个工业水平较低、以商贸服务为主的商业消费城市。这种畸型的经济结构,很难保持区域经济持续繁荣。因此,要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快发展替代产业。当前,这一历史重任就十分紧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也应该看到,油田多年的开发建设大大提高了城市化水平,特别是道路桥梁、公用事业、邮电交通、住宅、绿化美化等市政工程建设,为地方工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期市委、市政府又适时调整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号召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总起来看,我区乃至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新的浪潮已经到来,这个浪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发展石油替代产业,把城市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在这个问题上认识必须统一,不应再出现新的反复,不能再丧失这一历史机遇,否则,将成为我区发展史上的又一大遗憾。
  三、找准切入点,实实在在抓,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根据市里下达的任务,结合我区实际,初步确定,到2002年,全区地方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3%,国有及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18.706,全区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入年均增长12.6%。为实现上述目标,全区上下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振奋精神,团结一致,以落实以下八项措施为切人点,真抓实干,加快“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
  (一)致力于深化三个结合,拓展工业发展领域
  一是深化发展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农业发展需要工业经济的强大实力反哺,需要工业的先进技术设备提高生产水平,需要工业带动实现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和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可以实现农产品多次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我区农业产值与农副产品加工产值比例仅为1: 0.1左右,而全省的平均比例为1:0.7,发达国家的平均比例是1:3,美国高达1:5。近几年,我区已形成了万亩桑园样板园、正农高科技农业示范园、万亩黄河口绒螯蟹养殖示范园、1.2万亩大蒜和7000亩洋葱等生产基地,形成了黄河口蔬菜批发市场、西苑水产品批发市场、西营果品批发市场、东营畜牧大市场等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既有充足的原料,又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环境已经形成,条件已经成熟。今后,西部和南部几个农业乡镇,必须把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摆上重要议程,培植起地方财源,带动农业发展。
  二是深化发展国有工业与个体私营企业的结合。我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1998年,全区私营企业达到557家,注册资金23800多万元,其中120家企业资产超过100万元,5家企业超过1000万元,2家企业进入全省个体私营企业百强行列。但是大多数个体私营企业以从事餐饮业、流通业为主,生产加工型较少,还没有对全区工业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持。今后,各经济综合部门、行政执行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私营企业向生产型、加工型转变。要鼓励私营企业采取参股、租赁甚至控股、买断经营等形式,参与国有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区个体私营经济贷款担保公司对私营企业上工业项目要优先给予贷款担保。金融部门对那些“内部管理好、市场前景好、经营效益好”的私营工业,要在信贷资金投放上,给予优先支持,鼓励其发展壮大,进一步膨胀我区工业总量。
  三是深化油地校结合。今后在油地校结合上要进一步突出工业,以项目联办、企业重组、人才联用和科技成果共享为重点,推动结合的深入发展。在项目联办上,吸引油田、石油大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采取互相参股等多种方式构建利益共同体,只要是选准的项目,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谁有能力谁干,谁有能力谁经营管理,不能在谁所有、谁控股、谁管理等问题上贻误时机。在企业重组上,要探索多种多样的实现形式,什么形式能够盘活存量资产,实现优化组合,就采取什么形式。在引进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上,要进一步放宽政策,采取技术转化、技术参股、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油田和石油大学的人才向我区合理流动,科技成果在我区优先转化。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重新认识油田企业在区域工业经济中的地位,做到与外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同等对待,适时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油田发展替代产业。各企业尤其是涉油企业要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组织专人搞好油田市场调研,选准结合对象,列出所要结合的油田单位、产品名称及需要协调的事宜,报主管部门汇总。主管部门不能解决的,由区六大班子有关领导,区油地结合办、经贸委、乡企局、油区办等单位的领导,联合组成油地工业项目结合协调小组,逐项予以协调。
  (二)致力于增量带动,增强发展后劲。加快我区工业发展步伐,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现有资源优势,调整优化石油化工业,不断扩大盐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的生产
  规模,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开发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等新兴产业。要鼓励多产业发展,在发展中逐步培育起主导产业。区石油化工厂要抓紧研究落实油品改质和渣油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加快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步伐,尽快实现产品方向由“油头”向“化尾”的转化。黄河口氯碱厂要在扩大氯碱生产规模的同时,搞好氯气、氢气的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其它相关后续产品,延伸扩展产业链。天东生物生化工业有限公司要在年内完成年产1万亿单位精品肝素钠改扩建工程。胜他玻璃有限公司要围绕市场研制夹层玻璃新品种,尽快扩大生产规模。
  加快工业发展,不仅需要区属企业的努力,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企业的支撑。辛店镇、胜利镇、泰安办等城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清醒地看到自己与大王、胜坨的差距,不甘落后,奋起直追。要把乡镇企业的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争再上新水平,再图大发展。要瞄准高、精、尖,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突出抓好智能型可燃气体自动报警开关、低伤害暂堵剂、固态二氧化氯等在建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史口镇近两年发展较快,主要是认识到位,上了几个好项目,要在年内确保完成氧化沥青项目的建设,抓好高速公路护栏项目的生产运营,实施好铝塑复合管项目二期工程。六户镇要确保按计划进度完成双氧水项目的建设。工业基础较差的乡镇,要切实增强“无工不富”意识,克服畏难发愁情绪,迅速起步,走好“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的发展路子。乡镇之间要依托各自优势,走好“以强带弱、强强联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路子。
  项目是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没有项目,工业发展无从谈起。现在对上项目,许多同志仍有畏难发愁情绪,感到无从下手,项目无处找;找到项目又拿不准,怕有风险;资金无处筹,难以实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项目,风险和难度确实比过去大得多了,但关键是能不能运作得好,只要运作得法,大风险就可能获得大效益。因此,各级都要强化项目意识,千方百计抓项目、上项目。对项目成败要正确看待和认识,如果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就允许失败,不能随意非议、打击,要鼓励风险投资。要把新上项目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和单位政绩的重要指标,对上项目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要优先提拔重用。区经贸委、科委要尽快建立工业高新技术项目库,定期向全区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推介项目,发布信息。区计委、经贸委、乡企局、商贸委等部门要积极主动选项目,确保新建项目的立项、论证、审批、提报等环节分别在一周内完成。对于重点建设项目,由区经贸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跟踪服务和督查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致力于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工业发展,各级、各企业必须进一步增强依靠高新技术参与竞争的意识,真正把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摆上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一是加大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扶持力度。这次会后,区里将出台关于加快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文件规定,在土地、税费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把其中的优惠政策切实落到实处,促进高新技术发展。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改造。要加快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对现有企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改造,培植高、精、尖产品,提高质量档次。三是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区属工业企业要在8月底前全部建立起厂办科研机构,配齐配强科研人员。区重点调度的乡镇企业,年内也要建立起科研或新产品开发机构。区科委要扶持厂办科研机构搞好技术创新,搞好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消化吸收。四是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工作。区人事局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区实际,迅速研究制定加快人才引进的政策规定,这次会议之后,以区政府文件的形式印发,努力吸引各类人才到我区施展才干。区公安分局对企业聘请和引进的外地科技人才自愿将户口迁入我区的,要准予迁入,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农转非手续和免收一切费用;对户口已迁入我区的,要根据本人意愿,为其亲属办理投靠迁入手续;对重点项目建设单位雇用的外地劳工,要提供上门服务,为其集中办理暂住户口和暂住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科技副职的配备不受职数限制,不限范围、不限身份、不限年龄,只要素质高、能力强,就要大胆引进。五是加快名牌产品培育。要尽快培育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知名度的产品,实现品牌效应。今年,重点抓好重交道路沥青、精品肝素钠、夹层玻璃、铝塑复合管、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的名牌争创工作,力争有1种产品成为省级名牌,2种产品成为市级名牌。
  (四)致力于资金筹措,保障发展需求。搞市场经济,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政府为单一投资主体的企业发展模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构筑新型的银企关系。要本着“银企联手,互惠互利,规避风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各企业要认真研究信贷政策,努力使企业和项目符合银行放贷条件,要讲究信誉,按时归贷。各金融部门要把服从客观经济管理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统一起来,把贯彻金融政策同加快东营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优化配置信贷资金,集中力量保障有发展前途的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的正常生产,要扶上马,送到家,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二是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吸纳和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我区民间资金比较充裕,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积极挖掘这一潜力,借鉴外地经验,认真研究筹资政策和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工业发展。三是加大企业的产品销售力度和货款清欠力度,及时回笼资金,提高资金运营效益。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区里建立了320万元的工业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今后逐年增加。资金的投入重点用于扶持高新技术、结构调整、外向型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并发挥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区里准备成立区属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同区个体私营经济贷款担保公司合署办公,以缓解区属企业贷款难的矛盾。五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今年,市工业及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增加到6000万元,今后每年追加3000万元,到2002年达到1.5亿元。省里也要在今后三年内将工业发展扶持资金增加到360亿元。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注意研究政策,认真选好项目,找准结合点,积极主动地靠上做工作,力争最大限度地获得政策资金扶持。
  (五)致力于招商引资,提高工业开放水平。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走好四条路子,确保招商的命中率。一是要利用好部分企业的业务网络,大力引进资金和项目,走好“以商引商”的路子,推动全区工业经济整体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要选择一批技术先进、市场广阔的高新技术项目,同时,把我区制定的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采取网络招商等形式,推上国际互联网,走好“网上招商”的路子。三是要利用好部分企业良好的载体,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吸引外商投
  资,走好“借财生财”的路子。四是要充分发挥我区土地资源优势,走好“以地生财”的路子。要根据用户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吸引项目和资金,加快万泉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发步伐,使其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的载体和增长点。对园区内的项目,凡符合市、区规定的减、缓、免的收费,一律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要适当降低园区内用地项目的土地补偿费,直接划拨到被征用土地的村集体,不再交纳生活安置费,土地补偿费可分期、分批交纳。以出让方式用地的,可采取划拨土地使用权,补办出让手续的方式运作,适当降低土地出让金。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尽快增强全社会的外向意识,提高东营区的知名度。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确保外来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能够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发挥应有的效益。区商贸委要设立投诉电话,及时处理外商及外资企业的投诉,一周内将处理情况给予答复;对外商投资项目,要在3日内完成立项审批等手续,需市以上协调项目,要在5日内完成审报、转报手续。
  (六)致力于开拓市场,扩大市场空间。发展市场经济,市场是关键。只有建立起新的营销机制,才能开拓和占领市场。要引导督促企业强化市场观念,提高市场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措施。一是要加快营销网络建设步伐。在市场部建设上,8月底前全区重点调度的工业企业要全部建立起市场部,其他企业也要根据实际尽快参照建立。在市场网络建设上,要搞好区划布局,综合运用直销、经销、代理、配送、连锁经营、网络贸易等流通组织形式,建立起集市场开发、产品销售、货款回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五位一体、运转灵活的营销网络。在营销队伍建设上,要象广饶县面
  粉厂那样,对内选拔精兵强将,对外招聘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营销人员激励机制。彻底改革传统的“工资加奖金”的分配机制,采取联销计酬的方式,对营销人员按销售比例提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8月份开始,区属企业营销人员一律取消底薪,采用新办法。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帮助企业促销扩销,机关工作人员帮助企业推销产品的,可由企业按企业营销人员享受的政策给予奖励或提成。三是要尽快形成全区上下参与市场开拓的氛围。区经贸委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产品展销活动,帮助企业协调工商、产销关系,不定期地发布市场信息,指导企业研究市场,制定产品结构调整和营销方案。流通部门要充分利用渠道多的优势,大力推销地方产品。技术监督部门要在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社会方方面面都要积极宣传、支持使用区内工业产品。我区建筑市场较大,区建委及有关部门支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的余地不小,请区建委在7月底前排出全区建筑市场所需工业产品单子,与区经贸委接头后,与企业签订协议,促使建设单位在同等质量下,优先使用我区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七)致力于管理创新,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经贸委、乡企局要帮助企业进一步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监管约束机制,积极推行厂务公开,并及时将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办法、制度及行业标准、能耗指标等?[编成册,印发给企业。制度一旦制定,就不能仅仅把它挂在墙上,喊在口上,必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奖惩兑现。各企业都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到每一道工序、每一名员工。二是强化人本管理。要做好“人”的文章,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要在企业中认真推行竞争上岗、择优使用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增强“不敬业就失业,不爱岗就下岗”的危机感和压力感。要强化职工业务培训和政治学习,造就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素质一流的职工队伍。在分配上,要切实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工资奖励向一线职工、向有突出贡献的人倾斜。要支持企业依法自主招用人才。企业认为需要的人才,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进行调剂,由企业提出进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报区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主要领导签字后,即可调入。凡企业认为应该辞退的人员,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能横加干涉。三是加强成本管理。要继续推广“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和“比价购销”等管理方法,抓好节能降耗,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严格控制各类非生产性支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四是狠抓扭亏增盈工作。区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亏损企业的分类指导,制定扭亏增盈责任制。必要时,帮助企业邀请有关专家逐户会诊,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增加企业效益。
  (八)致力于体制更新,增强企业活力。改革是企业发展的活力之源,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998年,我区企业改制工作进展较快,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4家区属企业没有完成改制任务,即使是已改制企业仍有不少面貌依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靠上攻坚,尽快在全区企业中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运作机制。对区石油化工厂和黄河口氯碱厂等未改制企业,要积极做好改制准备工作,通过深化油地校结合、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及吸收职工和社会法人、个体私营业户资金入股等进行股份制改造。对改制未涉及到产权关系的企业,要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彻底明晰产权关系。对现有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要优化股权结构,鼓励经营者和骨干员工持大股甚至控股。今后,凡是新建企业或新上项目,都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新的资产组织形式,明晰产权,并尽可能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一味强调制约发展的客观原因,就是推卸责任;贻误了发展机遇,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这次会议之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企业都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各自的发展规划,特别是在上新项目、引进人才、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等方面,要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切实把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落到实处。对那些依然麻木不仁,既没思路,又没动作的,要坚决给予处理。
  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真正形成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要不断强化“工业兴区、工业强区、工业富区”的中心意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工业经济发展上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努力在全区营造“发展工业十分重要,干好工业非常光荣,支持工业完全应该”的浓厚氛围,真正形成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工业工作的领导,区里决定调整充实工业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直接管理、考核重点企业,指导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区六大班子和主要职能部门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尽快建立完善定期联
  系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增强结合的紧密度,确保取得预定成效。各级领导不仅要经常到盈利企业看看、问问,更要到困难企业甚至亏损企业走走、转转。因为这些企业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为强化对工业经济的组织领导,区政府确定建立“三会”、“一通报”制度。一是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对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详细部署下季度工作。二是现场办公会议。经常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企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现场解决问题和矛盾。三是工业经济研讨会。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集,各企业和区经贸委、科委、计委、乡企局、金融部门以及有关专家参加,对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预测,查找问题,研究措施,为工业发展当好助手和参谋。同时,建立定期通报工业经济制度。区经贸委、乡企局、统计局要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每月公开通报一次各行业、各乡镇工业发展情况,让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工业的发展。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党政一把手必须明确一人主抓工业,分管领导靠上抓,特别是对新上项目和新建企业,要多了解情况、多研究措施、多解决实际问题,促其尽快投产达产。企业较多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也要实行领导干部包扶企业责任制,认真协调解决乡镇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切实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
  (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一要搞好企业班子建设。搞活企业,管理是关键,班子是保证。企业领导班子作用发挥好了,人才引进、技术攻关、资金筹措、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今后,区里在选配企业领导班子上,要严格标准,看准了就用,不称职的就换,逐步建立起流动、开放、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给企业一把手放权。对多年来在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等方面都一直做得比较好的区属企业,班子副职的配备,要充分尊重企业班子的意见。二要加快建立工业人才培育机制。区委、区政府决定,从今年起,每年从企业和党政机关中选派20名懂工业经济、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通过到企业顶岗锻炼,选送到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培训,选送到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建立起工业人才后备库。企业自身也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后备干部,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三要加快落实各项激励约束措施。一是建立优秀企业家重奖制度。每年,区里要组织人员对企业干部进行工作实绩考评,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要给予重奖,优先考虑其住房、用车及其家属、子女的工作安置,并在不脱离岗位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其政治待遇。二是尽快建立完善企业领导监督约束机制。严格实行企业领导班子考评制度和定期审计制度。对不适应工作要求的,要及时调整;对失职渎职甚至违法乱纪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三是把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法则引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拔任用过程,实行组织调配、市场调节和职工选举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和流动机制。区委组织部要会同区人事局、经贸委、乡企局、劳动局、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抓好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搞好全方位服务。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问题上,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不能有杂音,不能忽冷忽热,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当其他工作与工业发展发生矛盾时,必须自觉给工业让路,为工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工业强区”战略的宣传,在全区形成人人想发展、议发展:为工业发展献计献策的大好氛围。劳动部门要在企业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尽快制订出台操作性强的办法,为全区工业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区土管局对按规定进行立项评估的工业用地报告,要在2日内向市土管局提出确认申请,并督促其迅速提出确认意见;对符合用地条件的工业项目用地报件,要在5日内办完区级各类手续。区环保局对确有实际困难,又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经企业法人提出申请,要适当缓征排污费;对新上属三废治理范畴的项目,要积极协助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环保资金。区技术监督局要随时为企业办理法人代码证书。各执法部门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努力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区油区办要严格控制油源,全力支持区石油化工厂生产。税务部门在扶持企业发展、放水养鱼方面,工商分局在企业登记、年检、改制方面,都要自觉为工业发展搞好服务。其他部门也要在职责范围内,严格按照服务承诺,搞好配套联动。区委、区政府确定建立企业评议党政机关制度,由区属企业和乡镇企业每半年开展一次对同级职能部门服务质量的评价活动,“不合格”票数超过30%的,给予黄牌警告;超过50%的,视为不称职班子;连续两次“不合格”票数超过50%的,给予该部门主要负责人诫勉;属垂直管理的部门,建议上级部门将其调离。这项工作由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负责落实。
  (四)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制定了好的政策,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仅仅是有了良好的开端,关键是如何去抓落实。自去年以来,我区不断充实督查力量,加大督查力度,说到底,就是对有些部门的工作不放心,对一些区里的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很担心。从目前情况看,通过采取全方位、全过程督查的方式,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有些部门、单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甚至顶着不办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让区委、区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只是在领导层中转来转去,口号喊得很响,表面文章做得很好,但就是落不到实处去。这是对工作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次会议确定的工业发展战略,是区委、区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能否实现全区经济工作重心的快速转移,关键看各级各部门抓落实的力度和硬度。一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对企业,实行严格的项目第一责任人制度,进一步确认责任主体,并与之签订项目目标责任状,从项目的立项、论证、筹资、建设、经营直到归还贷款,实行全过程负责,确保项目及早发挥投资效益。对部门,实行服务工业经济发展责任制,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根据部门职责和做出的承诺,定期进行督促检查。这项工作由区委督导局和区政务督查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落实。二要严格实行定期督查通报制度。对年初确定的13个区级重点工业项目,区委督导局和区政务督查局要采取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督查、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方法,全面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全区。同时,要加强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督查和通报,确保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业经济和技改投入任务。三要严格实行投诉减分卡制度。在纪检、监察部门设立投诉中心,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部门职责,或者对企业进行吃、拿、卡、要、报的部门,一经投诉,经调查属实,在年终考核中坚决给予减分。区委督导局、区政务督查局、区纪委、区经贸委要尽快拿出实施方案。

知识出处

东营区年鉴2000

《东营区年鉴2000》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9

本年鉴记述东营区1998~1999年的基本情况和重要信息,共设特载、大事记、东营区综述、政治、公安司法、综合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业、城建环保、交通邮电等20个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