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电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7872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电业
分类号: TU852
页数: 6
页码: 262-267
摘要: 1985年5月,牛庄区供电公司成立,隶属于原牛庄区经济委员会。1987年,牛庄区与东营区合并,牛庄区供电公司改为东营区供电公司。1996年4月,东营区电业局、东营区电业公司成立,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为正科级单位。1998年9月,实施全区第一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2000年底全部竣工。2000年8月,在产权关系、财税体制、趸售方式、趸售政策不变的前提下,经东营区人民政府同意,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委托东营电业局与东营区人民政府签订对东营区电业局实行代管协议。自此,东营区电业局的运营管理由东营电业局代表省电力集团全面负责。2002年6月,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年底竣工。11月,东营区电业局、东营区电业公司改名为东营区供电公司。2004年,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实施,是年全部竣工。2005年1月,开始与市公司实施经营一体化管理。东营区电力由2000年的35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4台14.1兆伏安、年售电量2060千瓦时,发展到2005年底,有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2台75.6兆伏安、年售电量达2.39亿千瓦时。
关键词: 机电设备 配电系统 供电公司

内容

1985年5月,牛庄区供电公司成立,隶属于原牛庄区经济委员会。1987年,牛庄区与东营区合并,牛庄区供电公司改为东营区供电公司。1996年4月,东营区电业局、东营区电业公司成立,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为正科级单位。1998年9月,实施全区第一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2000年底全部竣工。2000年8月,在产权关系、财税体制、趸售方式、趸售政策不变的前提下,经东营区人民政府同意,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委托东营电业局与东营区人民政府签订对东营区电业局实行代管协议。自此,东营区电业局的运营管理由东营电业局代表省电力集团全面负责。2002年6月,二期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年底竣工。11月,东营区电业局、东营区电业公司改名为东营区供电公司。2004年,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实施,是年全部竣工。2005年1月,开始与市公司实施经营一体化管理。东营区电力由2000年的35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4台14.1兆伏安、年售电量2060千瓦时,发展到2005年底,有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2台75.6兆伏安、年售电量达2.39亿千瓦时。
  电网建设 1997年,东营区供电公司没有相对独立的电网,是靠油田物探变供电的牛庄变电站和由胜利变供电的龙东变电站,承担牛庄、西范、油郭、龙居等乡镇供电任务。农村低压线路属于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1998年9月,全区第一期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启动,2000年底结束,总投资4920.98万元。此次工程完成牛庄镇、原西范乡、原油郭乡50多个村的低压电网整改工作。1999年,新建35KV史口输变电工程,新上主变2台10兆伏安,建设35千伏胜史线l条10.33公里;改造龙居变电站,新上主变l台3.15兆伏安,改造35千伏史龙线l条10.22公里;改造35KV牛庄变电站,新上主变l台3.15兆伏安,35千伏陈牛线工程新建线路10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2条217.62公里;改造低压用电村187个,台区193个,总容量8631千伏安,改造线路681.62公里。并完成60多个村的低压电网整改工作。1999年9月,35千伏史北变电站开工建设,2000年l0月投入运行。35千伏牛庄变电站改造开工建设,10月投入运行。4月,35千伏龙东变电站改造开工建设,11月投入运行。是年,建成投运10千伏线路12条217.62公里;改造完成77个村的低压电网整改,农村供电覆盖率100%,形成独立的区域供电网络。
  2002年6月,二期农网改造全面启动,2003年4月结束,总投资2904万元。借助东营供电公司在油区乡镇及城区内的配电线路,建成投运10千伏线路22条,接管并升压改造油田6千伏线路6条,共计213.15公里;完成油区乡镇(辛店镇、胜利镇、六户镇)84个台区,10860千伏安,61.7公里的低压线路的改造任务;对35千伏牛庄站、龙东站进行改造,增加10千伏出线间隔,建成投运10千伏线路4条50公里;10月,新建35千伏龙居T接线1.04公里,为接管油田龙居变电站奠定基础。
  2004年4月,城区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当年结束,总投资6400万元。5月,35千伏六户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10月投入运行;7月,35千伏唐家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11月投入运伟10月,110千伏辛镇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配合东营区新区建设,新建10千伏电缆线路4条13.9公里,12月投入运行;同年新建10千伏线路15条,43.3公里,将原T接于东营供电公司线路上的部分支线,接入35千伏唐家站及六户站运行。是年,新建城镇公用变14处,新上变压器2515千伏安,新建低压线路18.4公里。
  2005年,东营区供电公司借助与东营供电公司经营一体化的平台,充分利用东营电网的强大后盾及资金支持,使东营区电网又有新的发展。6月,35千伏佳泰、万通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新上主变4台40兆伏安,新建35千伏线路3条7.25公里,10月投入运行,解决东营区石油化工企业的用电紧张的局面。
  2005年底,东营区电网拥有35千伏变电站7座,主变12台75.6兆伏安,35千伏线路9条67.85公里,35千伏及以上变电所N-l准则的比率达到71.43%,35千伏及以上有载调压变压器比率达到83.33%,变电设备完好率100%,35千伏及以上线路完好率100%,变电设备一类设备占有率99.96%,输电线路一类设备占有率99.98%。10千伏线路23条476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完好率100%,配电线路一类设备占有率99.95%,10千伏及以上断路器无油化率100%,综合电压合格率96.954%,城镇供电可靠率99.98%,农村供电可靠率99.82%。0.4千伏线路796公里,配变169.66兆伏安,0.4千伏配电线路完好率100%,一类设备占有率99.79%。
  工业用电 2000年后,随着招商引资政策的实施,本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促进本地区工业用电量的增长。2000年,工业用电量为1053.9万千瓦时。2001年,工业用电量为1103.3万千瓦时。2002年,工业用电量为1920,2万千瓦时。2003年,由于地方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开始向油田大工业客户供电,当年工业用电量为12602万千瓦时。2004年,工业用电量增至22984万千瓦时。2005年,受油田变电站负荷调整的影响,工业用电量有所下降,为18330万千瓦时。
  农业用电东营区内农业用电多为泵房打水及小型养殖业,用电量较小,年用电量在20万一100万千瓦时。
  居民生活用电 1998年,实行农电体制改革之后,东营区供电公司开始对农村电力客户实行“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统一考核,收费到户、服务到户、销售到户、抄到到户,电费公开、电量公开、电价公开)管理。居民用电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005年,东营供电公司与东营区供电公司实施经营一体化,接管城区一户一表客户4800多户,从此,东营区供电公司开始向城区居民客户供电。
  非居民生活用电 2000年,非居民生活用电量仅为9.3万千瓦时,多为工业企业生产照明用电。自2001年,由于农网改造后新增商业客户、机关事业单位客户较多,非居民生活用电量增幅明显,达到489.4万千瓦时。2002年有少量下降,为413.3万千瓦时。2003年,随着全区经济形势持续发展,带动商业用电量稳定增长,达到567.2万千瓦时。2004年实现快速增长,达到704.5万千瓦时。2005年因接管城区一户一表客户,增至1406.8万千瓦时。
  电价 1998年前,东营区大部分电力客户都为油田转供电,用电价格执行油田转供电价格。1998年以后,随着农电体制改革、农村电网改造及城乡同网同价工作的实施,东营区地方网供客户,网改后执行到户农村电价为:生活照明电价0.662元/千瓦时,农业生产用电0.6849元/千瓦时,农村工业用电0.7759元/千瓦时,非居民照明用电0.8499元/千瓦时。2001年,东营区用电到户电价确定,其中居民生活用电(1千伏以下l为0.6元/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1—10千伏)0.5元/千瓦时,非居民生活用电(1千伏以下)0.8元/千瓦时,非居民生活用电(l—10千伏l0.7元/千瓦时,非普工业用电(1千伏以下)0,71元/千瓦时,非普工业用电(l—10千伏)0.6元/千瓦时,农业用电(1千伏以下)0.6元/千瓦时,农业(1一10千伏)0.52元/千瓦时。
  2002年4月1日起,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行同价,全区城乡居民电力客户(1千伏以下)统一至0.52元/千瓦时,居民电力客户(1千伏以上)统一至0.468元/千瓦时。其他类电价执行2001年价格。
  2003年12月起,全区所有农村l千伏以上电力客户,取消农村维管费,实现城乡同价。其中非普工业用电(1~10千伏)为0.5346元/千瓦时,非居民照明用电(1~10千伏)为0.6026元/千瓦时,农业生产用电(1~10千伏l为0.4216元/千瓦时。
  2004年6月15日,受电力供应紧张及供电成本增长的影响,除居民生活用电外,其他类电价普调,其中非普工业用电(1—10千伏)为0.56元/千瓦时;非居民照明用电(1—10千伏)为0,638元/千瓦时;农业生产用电(1~10千伏)为0.437元/千瓦时;农村1千伏以下电价不变。
  2005年5月1日,受电煤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全国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除农业生产电价不变外,全区其他类用电价格普调。其中居民生活用电(1~10千伏)为0.486元/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1千伏以下)为0.54元/千瓦时;非普工业用电(1~10千伏)为0.5872元/千瓦时,非普工业用电(农村l千伏以下)为0.7372元/千瓦时;非居民照明用电(1—10千伏)为0.6652元/千瓦时,非居民照明用电(农村l千伏以下)为0.8272元/千瓦时。
  企业管理 2000年1月起,实施“彩虹工程”,向全社会提供优质供电服务,并设立服务热线,成立“客户关系委员会”,使电力企业与客户沟通渠道更加畅通。2001年,制定“警企联手,共管共治”的方针,与东营公安分局联手组建电力公安办公室,负责全区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的维护。2002年9月,东营区通过市经贸委、东营供电公司等部门联合组织的农电体制改革验收,实现政企分开,理顺县级供电公司与省电力集团公司的关系,完善对乡镇供电站的管理,改革农村电工管理模式。建立规范的抄表收费制度,实现供电所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的目标。2005年3月,对东营区农电工招聘使用制度进行改革,委托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中心向社会招聘农电工。通过公告、报名、笔试、面试、体检,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录用103名农电工,使农电工用工制度更加规范。是年,职工的收入实行绩效管理制度,做到“收入凭贡献、岗变薪变”分配形式,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调度 2001年前,东营区供电公司未设调度,电网调度和送、配电线路停、送电联络职能由生产技术部行使。东营区供电公司所管辖的3座35千伏变电站全部是有人值守。2001年3月,东营区供电公司设立电网调度室,隶属生产技术部,下设2名调度员,主要负责35千伏牛庄变、35千伏史北变、35千伏龙东变及所带线路的调度管理及油田中调和东营供电公司地调的业务联系。2004年10月,东营区电业局调度所成为单独部门,下设4名调度员,管辖35千伏变电站5座及有关线路的运行。2005年3月,将由东营区供电公司管理的,从东营供电公司变电站出线的,位于城区内的10千伏线路11条交东营供电公司管理;同时将35千伏变电站及输、配电线路的调度权全部上交东营供电公司。2005年9月,35千伏佳泰变投运。至此,调度范围为6座35千伏变电站,即史北、龙东、牛庄、唐家、六户、佳泰变电站内设备和35千伏史龙线及所带10千伏出线。
  城乡供电 1997年,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现河采油厂把转供电村交由东营区电业局代管。1998年底,东营区电业局第一期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全面启动,2000年底,全部竣工。建设10千伏线路217.62公里,共改造187个行政村、193个台区,涉及用户达3.33万户,初步建成覆盖东营区乡镇的输配电网络。是年,东营区电业局年供电量首次突破2000万千瓦时。2002年,东营区供电公司的第二期农网建设改造全面展开。共架设10千伏线路263.15公里,新增加台区84个,完善乡镇供用电网络。2002年底,全区只有7个行政村仍使用油田转供电,基本实现电力自给自足,结束靠油田转供电的历史。当年的供电量达到3806万千瓦时。2004年,实施城网改造,建设完善35千伏和10干伏输配电网络,分别在六户镇、辛店镇建设两座35千伏变电站,架设35千伏线路10.4千米。建成投运后,东营区的电网在全区实现无缝隙覆盖,年内供电量快速增长到2.27亿千瓦时。2005年,东营区供电公司实行新的奖励办法,瞄准大工业用户,努力开拓新的电力市场。同时,树立起“彩虹服务品牌”,以更优质完善的服务吸引客户。为切实保障大工业用户供电,分别在佳泰化工厂、万通化工厂新建35千伏变电站两座,主变容量40000千伏安。两座变电站于2005年10月投入运行,海科化工有限公司开始直接由佳泰变电站供电。仅这三家企业就可年增加l,4亿千瓦时的供电量。
  设备 2005年前,东营区供电公司所管辖的35千伏变电站全部是有人值守,且电网简单。生产技术部负责35千伏变电设备的运行、维修、维护。各变电站运行工作实行每值2人24小时值宿,分班轮休制,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实行操作模拟演习、监护、唱票等一系列防止操作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按时填写工作日志。根据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定期、定线、定点全面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并填入相关记录。2005年7月,无人值守改造工程开工,当年完工并交付使用。
  电网设备安装
  2004年7月前,35千伏线路的运行维护、维修由工程公司负责。之后,东营区供电公司成立线路队,35千伏线路的运行维护、维修改由线路队负责。10千伏线路一直由各供电所负责运行维修、维护。线路队及各供电所将线路运行管理责任分线、分段到人,明确责任,定期或不定期巡视,并根据实际情况提报大修、技改计划并组织落实。使线路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保证安全正常运行。
  东营区供电公司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变电设备的检修、试验都雇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35千伏线路由线路队负责检修,10千伏线路则由供电所组织春、秋两季检修。
  供电量与线损东营区供电公司在2002年前,所辖客户基本是生活照明,小部分工、农业用电,处于低水平状态。2002年供电量仅为3806万千瓦时。通过城、农网建设改造后,供电量有很大突破,2003年为1.60亿千瓦时,2004年达到2,72亿千瓦时。2005年胜利油田发电厂二、三期工程建成投运后,东营区所带的油田油井生产负荷,从东营区供电公司转到油田自备电网供电,当年的供电量受到影响,比2004年减少1500多万千瓦时,为2.57亿千瓦时。
  在线损管理中,东营区供电公司认真落实《山东省电力工业线损管理制度》,由客户中心及各供电所安排专人负责线损的管理。同时,用电监察大队积极主动配合各单位,严厉打击偷窃电行为,杜绝跑、冒、漏现象和人情电、权利电、关系电。认真开展线损分析,查找原因,有的放矢的加强管理,注重技术降损降耗工作。完善集中补偿和随机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加强自用电管理,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1998-2005)

《东营区志(1998-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出版地:2008年12月

本书详实地记载了1998~2005年东营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突出展示了近年来东营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