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技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94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科技推广
分类号: G301
页数: 2
页码: 475-476
摘要: 本节介绍了建区后,全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至1997年,区、乡科技推广机构已发展到46个,其中:区属11个,乡镇属35个,另有民营科技推广机构31个。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为90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4%。
关键词: 科学 技术

内容

建区后,全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至1997年,区、乡科技推广机构已发展到46个,其中:区属11个,乡镇属35个,另有民营科技推广机构31个。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为90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4%。
  良种推广建区后,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良种推广加快。在种植业方面,主要抓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的良种普及。区种子站一般保持20多个优良品种,年销量100多万公斤,良种增益率io~is%,一般3~5年即更新换代。在畜禽饲养方面,主要推广猪、牛、羊、兔、鸡、鸭及淡水养殖良种。90年代初,引进利木赞、海福特、夏洛来良种牛的冷冻精液与当地黄牛、渤海黑牛杂交,每年改造当地牛2万头左右。1997年,改良当地黄牛2.7万头,直接增加经济效益2500万元。
  地膜推广60年代,周边产棉区已有大面积推广,被誉为植棉业的“白色革命”,但当地应用甚少。建区后,加快推广应用,春棉田地膜覆盖率达95%以上。大田瓜菜育秧、早春作物种植、食用菌培育、林果育苗、畜禽越冬饲养及鱼虾亲种保温越冬,都广泛应用塑膜。尤其塑膜保温大棚的推广应用,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立体种植技术推广90年代始,在油郭、史口、牛庄、西范等乡镇推广立体种植新技术。改革单一种植、一年一收的老传统,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至1997年,已发展“粮、粮、菜”、“粮、油、菜”、“粮、棉、菜(瓜)”等3大类型10种模式,三作三收的立体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1993年,在科技副区长杨异超的领导下,区科技部门针对境内连年遭受棉铃虫严重危害的状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出棉铃虫综合防治新举措,改变过去“化防单打一”的做法,推广“两新、三结合、四统一”的综合防治新技术。“两新”:一是筛选出新农药;二是采用高压荧光灯诱蛾,种植玉米诱蛾,插杨树枝诱蛾,修棉整枝灭卵等综合性新方法。“三结合”:行政领导、科技指导、物资供应相结合,送科技、农药、物资上门,为棉农服务。“四统一”:全区统一进药、统一供药、统一轮换用药、统一时间打药。当年,全区8.4万亩棉田,在普遍发生严重虫情的情况下,经过综合防治,获得总产皮棉378.5万公斤的好收成,单产、总产均居全市首位,被国家农业部授予“防治棉铃虫先进县区”称号。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综合运用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的防治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防治病虫草鼠害。据调查,一般年份因病虫草鼠危害,粮食作物损失10~15%、棉花30~400/<、果树30~40%、蔬菜20—30%,严重时损失70%以上,甚至绝产。经实施综合防治,全区每年可避免粮食损失700万公斤、棉花损失90多万公斤、瓜菜损失2300万公斤。
  作物生长调控技术境内常用的作物生长调控剂有太得肥、喷施宝、光合微肥、FA旱地龙、植物抗盐剂、烯效唑(高效唑)、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剂、生物钾肥使用技术等。使用生长调控剂,方法简单,投资少,见效快,全区推广面积20万亩以上。
  培肥地力综合技术主要是测土配方平衡麓肥,科学投入无机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及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按适当比例使用氮、磷、钾化肥和中、微量元素。1992年后,每年推广面积在5万亩以上,增产5%以上。
  化肥深施技术 1994年起,全区推广化肥深施技术,按农艺要求,将化肥施于1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提高其利用率。据调查,深施化肥平均亩增粮食20.15公斤,亩增皮棉6.02公斤。
  小麦精量播种技术这项技术用种少、播种质量高,在充分利用地力的同时,结合实施种子精选,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喷洒除草剂等技术。区内应用小麦精量播种技术,比传统条播每亩节种3~4公斤,比耧播节种10公斤左右,平均亩增产5~8公斤。
  蔬菜保护地栽培1986年秋,辛店镇成寨村率先建起塑料保温大棚3栋,因条件所限,头茬菜效果不理想。在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第二年引进新技术和科技人才,蔬菜栽培获得成功,一棚一季收入4000元左右。区政府以此为典型,在全区推广。至1997年,全区冬暖式大棚发展到4500栋,占地面积4500亩,年产大棚菜2925万公斤,收入3500多万元,为同类大田收入的5倍以上。
  淡水养殖建区前,仅有个别村、户利用湾塘小面积养殖,大多是只放不养,任其生长。建区初,养殖面积2000多亩,亩产30~40公斤。1986年,冉宪宝等专业人才,应用新技术,指导淡水养殖,引进新品种,发展鲤、草、鲢、鲫四大适地鱼种,推广立体混养、鱼蟹混养、稻田养蟹和猪、鸡、鱼、蟹综合生态新模式。至1997年,全区淡水养殖专业户发展到400多户,淡水养殖面积3万亩,总产量5300吨,亩均单产176公斤,总产值达3200多万元。一年四季有鲜鱼、活蟹上市。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