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劳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东营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132002021000185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劳动管理
分类号: F241
页数: 3
页码: 421-423
摘要: 本节记录了管理机构、计划调配、劳动就业、就业培训等。
关键词: 劳动 资源 管理

内容

管理机构1984年5月,东营区、牛庄区分别设劳动人事局。两区合并后,成立东营区劳动局,设办公室、工资统计股、劳动保护锅炉压力容器股、劳动执法监察室、劳动争议仲裁办公室。下属单位有劳动服务公司和劳动保险事业分处。1995年6月,区安全办公室由区工业委划归劳动局管理。1997年,工作人员60人。
  计划调配劳动局负责全区职工调动,合同制工人转移,具体办理工人调动转移手续、军转人员安置、劳动技校毕业生接收安置及工人档案的管理。计划调配室,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规,掌握合理流动,进行人才交流,为全区引进有用人才。1987~1997年,共调出667人,调入1235人,内平727人。
  劳动就业由于胜利油田的开发和城区建设大量占用农村土地,无地农民逐年增加。1986年开始成建制农转非,至1997年有20个村的人口转为城镇户口,新增城镇人口约3万人,加上政策性农转非和其它形式转非人员共计约4万人。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劳动部门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安置量,鼓励失业人员到乡镇、街道办事处企业、民营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对成建制农转非失业人员使其在本居委会创办的劳动服务公司(中心)企业网点就地安置,做到转非农民离土不离乡,转非不进城。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劳动就业推向市场,实行双向选择,公平竞争就业,引导失业人员转变择业意识和就业观念,就业压力进一步缓解,失业率控制在1.9%左右。
  1988年6月30日,区劳务市场正式运行,当天有17家企业参加登记,求职登记246人,签定就业合同者157人。1988年10月26日,首次开放社会招工市场,实行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双向选择,充分体现用工单位择优用工的自主权和待业青年自愿选择工作的权利。1990年2月15日,劳务市场办公室在钻井总公司钻前设劳务管理站,接管农民进城务工人员300余人,支援油田建设。至1997年,共输出劳务工7492人次,其中:农民轮换工568人次,司炉工1520人次,其它工种5404人次;累计办理外出人员就业卡的1815人,外来人员纳入管理办证的33565人次,为各类企业招聘合同制工人7367人。
  就业培训 1985年5月,牛庄区劳服公司设立培训中心,主要进行食用菌实用技术培训。1987年7月,东营区劳动局设就业训练中心,举办首期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前培训班,招收学员140人。1988年12月,建成劳动就业服务楼。1989年,与济南职工大学、省电子工业学校、济南卫生学校、省商校等7家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开展在职职工学历教育。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培训和城镇个体私营劳动者岗位技能培训。培训中心先后开设机械加工、医士、会计、企业管理、文秘、办公自动化等12个专业,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026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4530人,在职职工2538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135人,个体私营劳动者269人。培训学员中,大中专生1652人。1997年,在全市率先办起劳动预备制班,培训学员46人,为城镇待业人员竞争就业创造条件。
  劳动争议仲裁1987~1997年,共鉴证劳动合同12079份。其中:合同制职工劳动合同9712份,乡镇企业招用临时工鉴证劳动合同1478份,私营企业招用临时工鉴证劳动合同889份。审查修订集体劳动合同22份。受理仲裁案件2件,均结案。调解劳动争议18件。接待劳动争议、政策法规咨询113人次。

知识出处

东营区志

《东营区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出版地:2000

本书分二十五篇,内容包括:行政建置;自然环境;人口;石油;城建环保;农业;水利;工业;乡镇企业;商业;财政、税务、金融;政党、政协;政务;公安、司法;军事;教育等。

阅读